第十章 过渡金属元素

合集下载

第10章过渡金属元素

第10章过渡金属元素

例:八面体配合物[Cr(NH3)2(H2O)2Br2]+
例:顺-[CoCl2(en)2]+
动植物体内含有许多具有旋光活性的有机 化合物,这类配合物对映体在生物体内的生理 功能有极大的差异。例如存在于烟草中左旋尼 古丁的毒性要比人工合成出来的右旋尼古丁毒 性大的多。旋光异构体的拆分及合成研究是目 前研究热点之一。
配合物的化学组成相同,而配体在空间的 排列位置不同而产生异构现象称为的立体异 构。立体异构又称为空间异构。立体异构又分 为几何异构和旋光(对映)异构两类。
1.几何异构
几何异构中最常见是顺反异构。 如四配位的MA2B2四边形和六配位的MA2B4 八面体中,均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例:平面四边形配合物[PtCl2(NH3)2]
(3)由杂化类型确定配合物空间构型(参 照下表)
杂化 类型
空间 构型
sp
直线 型
sp2
三角 形
sp3
正四 面体
dsp2
正方 形
sp3d dsp3
三角 双锥
sp3d2 d2sp3
正八 面体
(4)由杂化类型确定是内轨型还是外轨型 (只要有(n-1)d轨道参与杂化就是内轨型配合物, 否则为外轨型配合物),成单电子数为0或1等 低电子数的为低自旋配合物,成单电子数多的 (一般>2)为高自旋配合物。
3.不能解释[Cu(H2O)4]2+的正方形构形等。 4.很难满意地解释夹心型配合物,如二茂 铁、二苯铬等的结构。
10.3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10.3.1 基本要点 10.3.2 晶体场中的能级分裂 10.3.3 晶体场中的d电子排布
—高自旋与低自旋 10.3.4 晶体场稳定化能 10.3.5 晶体场理论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元素及其性质研究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元素及其性质研究
过渡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开采
地壳中过渡金属元素的种类和分布
地壳中过渡金属元素的开采难度和成本
地壳中过渡金属元素的应用领域和价值
地壳中过渡金属元素的丰度排名
过渡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主要存在于地壳中,如铁、铜、锌等
开采方法:根据元素性质和矿床类型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如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
镍的化合物:硫酸镍、氯化镍、硝酸镍等
Hale Waihona Puke 铜元素:原子序数29,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铜的物理性质:红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铜的化学性质:在空气中稳定,不易氧化,但在高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铜的化合物:包括氧化铜(CuO)、硫酸铜(CuSO4)、氯化铜(CuCl2)等,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汇报人: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元素及其性质研究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过渡金属元素概述
过渡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常见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过渡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开采
添加章节标题
过渡金属元素概述
过渡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4、5、6周期
过渡金属元素包括铁、钴、镍、铜、锌、钼、钨、钽、铌、钌、铑、钯、银、金、铂、汞等
过渡金属元素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如铁、铜、铝等
过渡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如铁、锌等
过渡金属元素在环保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铬、锰等
过渡金属元素在化学实验中常用作催化剂,如镍、铂等
过渡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过渡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
电子排布:过渡金属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和特点
原子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如熔点、沸点、导电性等

第十章 过渡金属元素(II)(VIIIB族)

第十章 过渡金属元素(II)(VIIIB族)

② Co(NH3)62+、Co(CN)64-、Co(OH)2、Fe(OH)2
难以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 空气中的即可将它们氧化, 尤其Co(CN)64-水即可氧化之: 2Co(CN)64- + 2H2O === 2Co(CN)63- + H2 + 2OHCo2+、Fe3+、Co(OH)3、Fe(OH)3、Co(CN)63-、 Co(NH3)63+、Fe(CN)63-、Fe(CN)63在水溶液中可以稳定存在.
2. M2+的相似性及差异性
① 形成CN = 6的sp3d2杂化的八面体结构的外轨型.
顺磁性水合氧离子,且具有颜色:
Ni(H2O)62+(亮绿色) Co(H2O)62+(粉红色 )
Fe(H2O)62+(浅绿色) d—d轨道跃迁所致.
② 盐水溶解性相似
它们的SO42-、Cl-、NO3- etc的盐易溶解于水,
BaFeO4(紫红色)强氧化剂. 4. Fe、Co、Ni的配合物— 会用HOT、CFT解释有关的问题.
5.除铁方法 在生产中除去产品中含有的铁杂质的常用方法 是用H2O2氧化Fe2+为Fe3+.调pH值使Fe(OH)3沉淀析出. 但方法的主要缺点: 在于Fe(OH)3具有胶体性质 ,吸附杂质, 沉降速率慢,过滤困难.
此配合物水溶液中稳定性差,加入Hg2+可形成兰色沉淀.
(6) 与丁二酮肟的反应 ------主要是Ni2+的特征反应 生成鲜红色的内配盐沉淀.——定性鉴定Ni2+.
(7).与NO3-的配位作用.——Co2+的特性
Co2+与NO3-能形成一种很有趣的配离子Co(NO3)42CN = 8 十二面体结构, NO3-起双齿配体的作用 (8) 与NO2-的反应

高中化学过渡金属教案

高中化学过渡金属教案

高中化学过渡金属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过渡金属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过渡金属的电子排布规律;3. 了解过渡金属的反应特点及应用。

教学重点:1. 过渡金属的电子排布规律;2. 过渡金属的反应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1. 过渡金属的复杂电子排布规律;2. 过渡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过渡金属元素样品、试管、试剂等;2. 教学资料:过渡金属相关的教材、PPT等;3. 教学环境:化学实验室或教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场景引入课题。

二、讲解过渡金属的基本性质和特点(10分钟)1. 介绍过渡金属的通用性质,如金属性、导电性等;2. 分析过渡金属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引导学生了解过渡金属的复杂电子结构。

三、展示实验(15分钟)1. 展示过渡金属元素的实验现象,如溶解性、形成配合物等;2. 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尝试解释过渡金属的反应特点。

四、讨论与练习(15分钟)1. 针对过渡金属的反应特点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2. 给学生提供练习题目,并指导学生思考过渡金属的应用场景。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展望过渡金属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过渡金属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过渡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反应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验案例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过渡金属的兴趣和理解深度。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和内过渡金属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和内过渡金属

其他化合物的性质
这些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 学性质,如光学活性、磁有序性 和导电性等。
其他化合物的应用
在化学工业、材料科学和新能源 领域中,这些化合物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如太阳能电池、磁性 材料和药物等。
06
过渡金属和内过渡金属的工业应用
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钢铁生产
过渡金属如铁、钴、镍等是钢铁生产中的重 要元素,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韧性和耐腐 蚀性。
总结词
包括铜、银、金等元素,具有稳定的价电子构型和良好的导电性。
详细描述
第一过渡系列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4至第12族,具有稳定的价电子构型,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 性。这些元素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铜用于电线、管道和硬币制造,金则用于珠宝和投 资。
第二过渡系列
总结词
包括铁、钴、镍等元素,具有磁性和催化活性。
有色金属冶炼
铜、铝、锌等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过渡 金属作为杂质需要进行控制和去除。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催化剂
过渡金属化合物如铂、钯、铑等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如加氢反应、氧化反 应等。
颜料与染料
某些过渡金属化合物具有特殊的颜色和稳定性,用于制造颜料和染料。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磁性材料
过渡金属如铁、钴、镍等及其合金具有优异 的磁性能,用于制造磁性材料和器件。
硫化物和硒化物的性质
硫化物和硒化物的应用
在电子工业、光学材料和催化领域中 ,硫化物和硒化物具有重要应用,如 半导体材料、红外探测器和催化剂等 。
这些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如颜色、熔点、导电性和磁性等 。
其他化合物
其他化合物的种类
除了氧化物和硫化物/硒化物外, 过渡金属和内过渡金属还可以形 成多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卤 化物、络合物和氢化物等。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

医学应用
01
02
03
药物合成
过渡金属在药物合成中发 挥重要作用,如铂、钴、 镍等金属的配合物用于治 疗癌症的药物研发。
诊断试剂
某些过渡金属离子如铁、 铜、锌等参与生物体内的 代谢过程,可作为生物标 记物用于诊断疾病。
医疗器械
一些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学 性质的过渡金属及其合金 用于制造医疗器械,如手 术刀具、植入物等。
环境治理
污水处理
过渡金属化合物在污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害物 质,保障水质安全。
大气治理
利用过渡金属化合物去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 ,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助于改善空
气质量。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
CONTENTS
• 过渡金属的概述 • 过渡金属的化学性质 • 过渡金属的物理性质 • 过渡金属的应用 • 过渡金属的发现与开采 • 过渡金属的未来发展
01
过渡金属的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过渡金属是元素周期表中d区和ds区 的金属元素,它们具有未填满的d电 子壳层。
特性
过渡金属具有多种氧化态,可以形成 多种复杂的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化学 性质和物理性质。
功能材料
过渡金属化合物在磁性、光学、电学 等方面具有优异性能,可用于信息存 储、光电器件、传感器等领域。
新能源开发
燃料电池催化剂
过渡金属(如铂、钯等)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是燃料电池中重要的催化剂,有助于提 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太阳能电池
过渡金属化合物在太阳能转换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 效率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过渡金属具有多种氧化态,这是因为它们的d电子可以轻易地参与成键,形成不 同的价态。此外,由于d电子的存在,使得相邻氧化态间的电离能差较小,这使 得过渡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竞赛基础知识:过渡元素

高中化学竞赛基础知识:过渡元素

铁系元素电势图
øA/V
FeO42- +2.20
Fe3+ +0.771 Fe2+
-0.44
Fe
Co3+ +1.808 Co2+
-0.277
Co
NiO2 +1.678 Ni2+
-0.25
Ni
FeO42-
+0.72
øB/V
Fe(OH)3 -0.56
Co(OH)3 +0.17
NiO2
+0.49
Fe(OH)2 Co(OH)2 Ni(OH)2
增大,熔沸点比较高,较接近; 钴比较硬且脆,而铁和镍有很好的延展性。
1-1-3 化学性质
铁、钴、镍的电离势
第一电离势 第二电离势 第三电离势 /kJ·mol- /kJ·mol-1 /kJ·mol-1
1
Fe 759.4 1561
2957.4
Co 758
1646
3232
Ni 736.7 1753.0
3393
2Fe+3Cl2 高温 高温和水反应
2FeCl3
3Fe+4H2O 高温 Fe3O4+4H2↑
(3)与酸作用
HCl 稀H2SO4
稀HNO3
浓HNO3 热浓碱
Fe Fe2+
Fe2+
Fe2+(Fe过量) Fe3+(HNO3过量)
钝化
腐蚀
Co Co2+ Co2+
Co2+
钝化 不作用
Ni Ni2+ Ni2+
M2O3 +6HCl = 2MCl2 +Cl2 + 3H2O M=Co、Ni

第十章中级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中级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0章习题1 简要回答问题(1) 什么叫稀土元素? 什么叫镧系元素?答:参见本书10.1节《概述》。

(2) 镧系收缩的原因是什么? 简述镧系收缩造成的影响。

答:关于镧系收缩的原因参见本书10.1.2节《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由于镧系收缩的影响,使第二、三过渡系的Zr和Hf、Nb与Ta、Mo与W三对元素的半径相近,化学性质相似,分离困难。

(3) 为什么Eu、Yb原子半径比相邻元素大? 而Ce又小?答:① Eu、Yb元素参与形成金属键的电子数为2,Ce为3.1,其余为3.0;② Eu、Yb具碱土性;③ Eu、Yb的f7、f14的半充满和全充满的结构能量低、稳定、屏蔽大,核对外面的6s电子吸引较弱。

(4) 为什么镧系元素的电子结构在固态和气态不同?解:参见本书10.1.1节《镧系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

(5) 镧系离子的电子光谱同d区过渡金属离子相比有何不同? 为什么?解:除La3+、Lu3+离子的4f电子层是全空(4f0)和全满(4f14)之外,其余Ln3+离子4f轨道上的电子数由1到14,这些电子可以在7条4f简并轨道上任意排布,这样就会产生各种光谱项和能级。

4f 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可以吸收或发射从紫外经可见直至红外区的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

通常具有未充满的4f电子壳层的原子或离子,可以观察到的光谱线大约有30 000条,而具有未充满d电子壳层的过渡金属元素的谱线约有7 000条。

在理论上,f→f跃迁产生的谱线强度不大。

但是某些f→f跃迁的吸收带的强度,随镧系离子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明显增大(这种跃迁称为超灵敏跃迁)。

这可能是由于配体的碱性、溶剂的极性、配合物的对称性以及配位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亦即离子周围环境的变化,再加上镧系离子本身的性质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引起的。

镧系离子的吸收谱带范围较广且镧系离子光谱谱带狭窄,表明电子跃迁时并不显示激发分子振动,狭窄的谱带意味着电子受激发时分子势能面几乎没有变化,这与f 电子与配体只存在弱相互作用相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的配合物有三种结 构异构体,它们是:[Cr(H2O)6]Cl3(紫色), [CrCl(H2O)5]Cl2· H2O(灰绿色), [CrCl2(H2O)4]Cl· 2H2O(深绿色). 另一类由同一种配体以两种不同配位原子配 位引起的,称为键合异构.如SCN-(硫氰酸根)和 NCS-(异硫氰酸根), NO2-(硝基)和ONO-(亚硝酸 根)配体就可能有键合异构.
四:判断配合物空间构型的方法
1.由已知条件(如磁矩u)或潜在的条件(如配体 的强弱)推出中心离子的成单电子数,并正确写 出中心离子的价电子层轨道排布式.
2.由中心离子的配位数结合价电子层轨道排 布式确定杂化类型[这里关键是确认是使用 (n-1)d轨道还是nd轨道参与杂化].
3.由杂化类型确定配合物空间构型(参照下 表)
结论
配合物是形成内轨型还是外轨型与中心 离子的价层电子构型和配位体的性质有关. 对于具有8e构型,18e构型(如ⅠB的M+离 子和ⅡB的M2+离子)和(18+2)e构型(如 Pb2+,Sn2+等)的中心离子,因内层价电子轨道 已全充满,不能参与杂化成键,故只能形成外 轨型配合物,如Zn(NH3)42+.
类型 异构体数目 MA5B MA4B2 MA3B3 MA3B2C MA2B2C2 1 2 2 3 5
问 题 10-1:下图中的式1和式2是否是 [Co(NH3)4Cl2]+配离子的两种异构体?为什么?
10-2:写出[PtPyNH3ClBr]的所有可能的几 何异构体.
解:不是,它们是同一结构,均 为反式异构体.因正八面体 结构的对称性特点,两个Cl配体只要是处在对位,不论 在哪两个顶角位置,均为同 一个结构式.
10.3.4 晶体场稳定化能
10.3.5 晶体场理论的应用
10.3.1 基本要点
(1)将配体看成点电荷而不考虑其结构和轨道, 认为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是纯粹的正、负电荷 静电作用力. (2)配体对中心离子产生的静电场称为晶体场。 晶体场中特定位置的配体对中心离子价层的5个 不同取向的d轨道的排斥作用使得本来简并的d轨 道分裂为2组或2组以上能级不同的d轨道,产生晶 体场分裂能. (3)d电子在分裂后的能级上重新排布,产生晶体 场稳定化能(CFSE),这是配合物能够形成的能量 因素.
杂化类 型
sp
sp2
sp3
dsp2
sp3d或 dsp3
sp3d2或 d2sp3
空间构 直线 平面三 正四面 平面正 三角双 型 型 角形 体 方形 锥
正八面 体
4.由杂化类型确定是内轨型还是外轨型[只 要使用了(n-1)d轨道参与杂化就是内轨型配 合物,否则为外轨型配合物];成单电子数为0 或1等低电子数的为低自旋配合物,成单电子 数多的(一般>2)为高自旋配合物。
10.1.2.1 几何异构
由于配位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 异构体叫做立体异构。它又分为几何异构和旋 光(对映)异构两类. 在配合物中,最常见的几何异构体是顺反异构 体.从配位数4开始就可能存在几何异构体,其中 以4和6配位化合物研究得最多.
A.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的几何异构
配位数为4的平面正方形的配合物有顺式(同 种配体处于相邻的位置)和反式(同种配体处于 对角的位置)两种异构体.
10.3.2 晶体场中的能级分裂
八面体场中的d轨道分裂
晶体场理论中,令Δ0=10Dq. 3个t2g轨道能量 降低4Dq,而2个eg轨道则上升6Dq。
晶体场分裂能的大小与中心原子的氧化数、 中心原子所处的周期、配体的性质、配合物的 空间构型等因素有关。 (1)中心原子的氧化数越高,晶体场分裂能越 大。 (2)中心原子的周期数越大,晶体场分裂能越 大。 (3)对相同中心原子、相同配合物构型,分裂 能值与配体有关。
n(n 2)
问 题 10-3:实验测得[NiCl4]2−和[Ni(CN)4]2−的磁矩分 别为2.82BM和0BM,试推测配离子的杂化类型 和空间构型. 解:由磁矩公式求算出在[NiCl4]2−中Ni2+含有2个 成单电子,而[Ni(CN)4]2-中Ni2+无成单电子.结合 Ni2+离子的价电子构型,推出前者中Ni2+采取sp3杂 化.而在[Ni(CN)4]2−中,Ni2+价电子层中电子发生 重排,腾出一条空的3d轨道参与杂化,即采取dsp2 杂化,见下图.
B.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的几何异构
配位数为6的混配型八面体形配合物也存在 顺,反(或面式和经式)异构体.如[MA2B4]型的 [Co(NH3)4Cl2]+配离子有两种几何异构体,其结 构如下:
CoCl2(NH3)4 顺式
CoCl2(NH3)4 反式
配位数为6的不同种配体的正八面体配合物,其 几何异构体的数目见下表.
问 题 10-4:根据价键理论分析下列配离子的结构,并 完成下表.
配离子
[Mn(CN)6]4[Zn(CN)4]2[Fe(C2O4)3]3Ni(CO)4 Fe(CO)5
杂化 磁距 轨道 /BM 类型 1.8 O 5.9 0 0
空间 构型
内轨 或外 轨型
高自旋 或低自 旋
10.2.4 价键理论的局限性
实验测得配体场从弱到强存在着以下的顺序:
I−<Br−<S2−<SCN−≈Cl−<N3−≈F−<OH−≈ONO −<C O 2−<H O<NCS−<edta −<py≈NH <en< 2 4 2 4 3 bpy<phen<NO2−<CN−≈CO 这个顺序称为光谱化学序列。 (4)中心原子和配体都相同,但空间构型不同 的配合物,由于所受配体的斥力会有差异,分裂 后各d轨道的能级分布和晶体场分裂能也会不 同.
1.价键理论不能定量或半定量地说明配合物的稳 定性.如不能说明第4周期过渡金属八面体型配离 子的稳定性次序为: d0<d1<d2<d3<d4>d5<d6<d7<d8<d9>d10. 2.不能解释配合物的特征光谱,也无法解释过渡金 属配离子为何有不同的颜色. 3.很难满意地解释夹心型配合物,如二茂铁,二苯铬 等的结构.
而对于其它构型的离子(主要是9-17e构型),既 可形成内轨型,又可形成外轨型,其影响因素主要 是配体的性质.
对于配体性质,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越小,变形性 越大(如CO,CN-等强场配体),则提供的孤对电子 越易进入中心离子的内层空轨道中成键,即形成 内轨型配合物. 相反,电负性大,难于变形的配位原子(如 H2O,OH-,F-等弱场配体)易形成外轨型配合物, 如Fe(H2O)63+等.
第十章 过渡金属元素
第十章 过渡金属元素
10.1 配合物的结构和异构现象 10.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10.3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10.4 3d过渡金属
10.5 4d和5d过渡金属
10.1 配合物的结构和异构现象
10.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0.1.2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10.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三:高自旋和低自旋配合物
某些配合物常因具有未成对电子而显顺磁 性,且未成对电子数目越多,顺磁磁矩越大.因 此把这种形成配合物以后仍有较多成单电子 的配合物称为高自旋配合物。 某些配合物中未成对的电子数目很少,磁性 很低,有些甚至为反磁性物质,因此把这种形成 配 合物以后没有或很少成单电子的配合物称 为低自旋配合物。 注意:高低自旋配合物是相对的,只是对同一 中心离子而言.
PtCl2(NH3)2(顺式) 偶极矩μ≠0
PtCl2(NH3)2(反式) 偶极矩μ=0
配位数为4的平面正方形的配合物,配体的种 类不同,其几何异构体的数目见下表.
配位数为4的平面正方形配合物的几何异构体的数目
类型 异构体数目
MA1B3 1
MA2B2 MABC2 MABCD 2 2 3
(M为中心离子,A,B,C,D表示不同种配体)
一对旋光异构体的熔点,折光率,溶解度,热力学 稳定性等都毫无差别,但却可使平面偏振光发生 方向相反的偏转,其中一种称为右旋旋光异构体( 用符号D表示),另一种称为左旋旋光异构体(用符 号L表示).事实上,动植物体内含有许多具有旋光 活性的有机化合物,这类配合物对映体在生物体 内的生理功能有极大的差异.
4.对Cu(Ⅱ)离子在一些配离子中的电子分布情况 不能作合理的说明.如[Cu(H2O)4]2+经X射线实验 确定为平面正方形,而以dsp2杂化来解释无法说明 [Cu(H2O)4]2+很稳定.
10.3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10.3.1 基本要点 10.3.2 晶体场中的能级分裂
10.3.3 晶体场中的d电子排布 —高自旋与低自旋
dsp2 (sp2d)
平面正 方形
[Pt(NH3)2Cl2] [Cu(NH3)4]2+ [PtCl4]2[Ni(CN)4]2Fe(CO)5 [CuCl5]2[Cu(bipy)2I]+ [Co(CN)5]3− [TiF5]2-(d4s) [Fe(CN)6]4[PtCl6]2[Co(NH3)6]3+ [CeCl6]2-
二:内轨型配合物
中心体使用内层的(n-1)d空轨道参加杂化 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内轨型配合物。C(如 CN-),N(如NO2-)等配位原子电负性较低而容 易给出孤对电子,它们可使(n-1)d电子发生重 排而空出部分(n-1)d轨道参与杂化,易形成内 轨型配合物. 由于(n-1)d轨道的能量比nd轨道低,因此,对 同一个中心体而言,一般所形成的内轨型配合 物比外轨型稳定.
10.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10.2.1 基本要点 10.2.2 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 与配合物的磁性
10.2.3 外轨型(高自旋)和内轨型 (低自旋)配合物
10.2.4 价键理论的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