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基础篇35)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

31.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⑨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⑤,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⑩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⑥不受令⑦。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11],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译文: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误听案情而错杀了人,把自己关押起来并定了死罪。
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
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
”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也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也不和下属平分利益。
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错杀了人,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这是没有听说过的。
”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
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也应判自己刑罚,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
您因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法官。
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错杀了人,罪责应当死。
”于是他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司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错杀了人,过:误。
④当:判决。
⑤居官为长:担任的官职是长官。
长:长官。
⑥辞:推辞,拒绝。
⑦不受令:不接受晋文公宽恕他的命令。
⑧自刎:用剑自杀,刎,用刀砍脖子。
⑨下吏:下级官吏。
⑩傅:附加。
11.听微决疑:意为观察到不明显的细节及判决疑难案件。
12.寡人:君主自称。
启发:要勇于承担责任。
作为司法官,李离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坚持自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其规模巨大,体系完备,文字生动,叙事形象,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大,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题材撰写。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21-25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21-2521.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注释①旷日:荒废时日。
②知友:知心朋友。
州里:同乡。
③疾耕:努力耕作。
④田猎:打猎补充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网开一面,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后指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文言知识则“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以下常见义项:①表示肯定判断,是。
如选文中“则狗恶也”。
②表示转折,却。
如选文中“则家贫无以”。
③表示前后两事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便”。
如选文中“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④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如“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思考与练习1.以下成语出自《吕氏春秋》的一项是()。
A.买椟还珠B.刻舟求剑C.相濡以沫D.杯水车薪补充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吕氏春秋》:伯牙鼓琴,穿井得一人《庄子》: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庖丁解牛《孟子》:学弈,《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齐桓晋文之事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好( ) ②其()③故()④恶()⑤还()⑥数()3.翻译:①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4.“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第一个“愧”是因为____________,第二个“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好猎者之前去打猎,因为“狗恶”,结果是“__________”,等他拥有“良狗”后再去打猎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2019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

参考答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1.老马识途1.①跟随;②同“返”,返回;③南面;④凭着2.C3.①于是放(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老马后面,终于找到了路。
②现在的人不懂得拿他们的愚昧之心学习圣人的聪明智慧,不也是错误的吗?4.“春往冬反”,环境已发生变化;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5.富于经验的人堪为先导,我们要善于向他们学习2.嗟来之食1.C2.①(黔敖)赶上去(向他)道歉,(但那位饥饿的人)最终不吃他的食物而饿死了。
②黔敖无礼呼唤时,可以离开(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3.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4.宁为玉碎,不求瓦全5.赞同。
中华民族向来主张做人要有骨气,人穷但志不能短。
在人的尊严和眼前利益之间,绝不能为了一时的物质利益而丢掉做人的本性。
反对。
相比于嗟来之食,韩信的跨下之辱更甚之。
但他能忍一时之辱,最终才得以成就大业,衣锦还乡。
人的生命最宝贵,不能因一时之气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3.齐桓公好服紫1.①喜欢;②担心;③停止;④厌恶,讨厌2.①句末语气助词,无义;②介词,在;连词,表示修饰关系3.①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②到第二天,国都城中也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4.C(是齐桓公自己担忧)5.①齐桓公自己不要穿紫色衣服;②齐桓公要明确表示自己厌恶紫色衣服4.害群之马1.①恰巧;②你;③仅仅;④除掉2.①治理天下的人,也和牧马的人有什么区别呢?②黄帝拜了又拜,行了叩头至地的大礼,口称牧童为“天师”而退去。
3.劣质的马;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4.尊重他人,不耻下问,做事锲而不舍5.不龟手之药1.①做;②把;③超过有的人④有的人2.①越国发难(侵略吴国),吴王命令他率领军队(作战)。
②(吴王便)划了一块土地封给他。
3.百金;得到了封地;用之异也4.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
对待事物,要善于探究事理,使它的价值能最大化6.郢书燕悦1.①写;②于是;③提拔、推举;④指代贤能之士2.①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后十分高兴。
初赛2019古诗文大赛 文言文16-30(含1-30课答案)

16.牛首马肉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①,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②。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注释】①灵公:齐国的国君。
丈夫:男子。
饰:服饰。
②相望:互相看见。
形容接连不断。
极言其多。
【文言知识】宾语前置句。
文中“莫之服”是个倒装句,应按“莫服之”理解,意为没有人穿它了。
它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种,在否定句中当代词充当宾语时,宾语可以置于谓语前。
又,“时人莫之许也”,应按“时人莫许之也”理解,意为当时的人们没有承认这一点的。
其他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未之见也”“勿之欺”等,同样都是这一类的宾语前置句。
【思考与练习】1.以下成语和晏子无关的是()。
A.张袂成阴B.南橘北枳C.比肩继踵D.一鸣惊人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好()②之()③见()④何()⑤而()⑥逾()3.翻译:①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晏子所言“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是运用______的说理方法,指出齐灵公在这件事的处理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5.晏子的方法为何能奏效?请从“国人”的心理角度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纪昌学射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①。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21-25

22.和氏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乂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 使玉人相之,乂曰:“石也。”王乂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 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 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③居 然:显然。④更:再,又。
补充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选自晋•干宝《搜神记》
注释
①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空桑:空心桑树。③余浆:(种庄稼)余 下的水。④告语:告诉,述说。⑤李君: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豚(Mn):小猪。
⑥行:辄,即。⑦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是一只狗 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随声传闻。⑧翕(Xl)赫(hQ):显赫。这里 指轰动、惊动。⑨滂沱:形容丰盛。⑩来还:归来,回来。
文言知识
顾“顾”多指看或回头看。选文中“顾见空桑”的“顾”,指回头看。乂,“孔 子顾谓子弟曰”,意为“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又,“顾见从者仆地”,意为“回 头看到跟随的人跌倒在地”。乂,“顾无追者,遂徐行”,意为“回头看没追赶 的人,就慢慢地走”o而“顾前有大河”的“顾”要理解为“看”O思考与练习
初赛2019古诗文大赛 文学文化常识总结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知识/文学常识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1.《墨子》。
墨翟及其后学的言论、著作集,墨家经典著作。
共71篇,今存53篇。
每篇又分上中下,内容一致而详略有异。
其中《尚贤》《兼爱》《非攻》等篇,体现了墨子的基本主张。
其散文虽保留对话的形式,但基本上已是初具规模的论说文。
作者已自觉运用逻辑理论进行论证,常以设问、设难法使论述深入。
多用比喻,文意晓畅。
2.掉。
文言中的“掉”与现代汉语中的“掉”含义相差很大。
上文“即掉尾奋耳”中的“掉”,指“摆动”“摇动”,句意为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
又,“其人忿,掉臂而去”,意为那人生气了,摆动手臂就离去。
又,成语有“尾大不掉”,原指尾巴太大不好摇动,后比喻下级单位或人员太多,指挥不灵。
又,“掉舌”,本指摆动舌头,形容能言善语,后多指搬弄是非。
3.臣。
“臣”本指男性奴隶。
《诗经》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意为天下百姓都是周王的奴隶。
后用作君主时代官吏和庶人的统称。
“大臣”指官员,“小臣”指百姓。
“群臣拜见皇帝”,这“臣”便指官员。
又用作对话时谦卑的自称。
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者的自称。
4.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
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了,河流干涸了。
竭还有一个意思是“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5.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养牲畜的圈),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6.班超是东汉(朝代)出使匈奴的名将。
他的哥哥(《汉书》的作者)班固,与其父班彪、其妹班昭均为史学家,并称为“三班”。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说课讲解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31.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⑨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⑤,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⑩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⑥不受令⑦。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11],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译文: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误听案情而错杀了人,把自己关押起来并定了死罪。
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
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
”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也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也不和下属平分利益。
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错杀了人,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这是没有听说过的。
”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
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也应判自己刑罚,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
您因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法官。
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错杀了人,罪责应当死。
”于是他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司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错杀了人,过:误。
④当:判决。
⑤居官为长:担任的官职是长官。
长:长官。
⑥辞:推辞,拒绝。
⑦不受令:不接受晋文公宽恕他的命令。
⑧自刎:用剑自杀,刎,用刀砍脖子。
⑨下吏:下级官吏。
⑩傅:附加。
11.听微决疑:意为观察到不明显的细节及判决疑难案件。
12.寡人:君主自称。
启发:要勇于承担责任。
作为司法官,李离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坚持自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其规模巨大,体系完备,文字生动,叙事形象,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大,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题材撰写。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

①欧阳公:,字永叔,自号、,北宋,之一。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
②在翰林时:在翰林院供职时,翰林院即北宋的翰林学士院,在翰林学士院供职的都称翰林学士。专为朝廷起草命令、修撰史书等。
③同院:指与欧阳修同在翰林院供职的人。
④毙:杀,在这里指被踩死。
⑤通衢(衢qú):通往各处的大道,四通八达的大街。
⑥逸马:奔马。逸,奔驰。
⑦内翰,翰林的别称,此处指欧阳修。
⑧相与:相,一起。
⑨书:写。
⑩云何:怎么说。
11.相与:一同,共同。
12而:被。
道理:告诉人民做事不要过于复杂。
:字永叔,号,又号。汉族,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著名作品有《》,《》等。
灵公:。
妇人而丈夫饰:女人穿男子的服装。
相望:指国人纷纷埋怨指责。
于内:在宫廷内。
逾:超过。
内:指宫内。
不旋门:不到一个月。旋,回环,旋转。
服:穿戴。作动词用。
国人:都城里的女人。国,都城。
裂衣断带:被撕破衣服割断腰带的女人到处可见,女穿男装之风却仍然不能停止。
女子而男子饰者:女人着男子装束的。
赏析:羊头卖狗肉”始见于《晏子春秋、内杂篇幅下》“灵公好妇人”;“君主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给马脯于内也”其后,《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令史”条例附注:“悬牛头,卖马脯,盗跖行,孔子语”。这里虽说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但那意思已经很清楚了:者,即:说的是孔子的话,干的是强盗柳跖的勾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01多言何益[原文]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释文]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字词]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bì):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日夜:每日每夜13.然而:即使这样,但。
14.不:通否,没有02对牛弹琴[原文]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释文]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
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
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
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字词]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
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⑤蹀躞(diã xiâ):小步徘徊。
03反裘负刍[原文]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释文]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说:‚(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草呢?‛那人回答说:‚我喜欢皮衣上的毛。
‛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字词]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国君。
反裘:反穿皮衣。
裘:皮袄。
道:路上。
负:背。
刍:喂牲口用的草。
胡为:为什么。
胡,通‚曷‛04墨子怒耕柱子[原文]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我毋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
‛墨子曰:‛何故驱冀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释文]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哪一匹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
‛墨子问:‚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而不驱策牛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鞭策。
‛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足够负得起责任的。
[字词]1、墨子:原名墨翟,战国时墨家学派创始人,‚子‛是‚先生‛的意思。
《墨子》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
2、子墨子:墨子先生。
前一个‚子‛是尊称,如同说‚老师‛。
3、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4、怒:对......感到生气,责备。
5、俞于人:比别人好。
俞:通‚逾‛,超过,胜过。
于:比。
6、将:准备。
7、大行:即太行山脉,山名,绵延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8、骥:千里马,这里泛指马。
9、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羊)。
10、策:驱策。
11、何故:为什么。
12、足:值得。
05竭泽而渔[原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sǒu)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释文]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如今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06鲁侯养鸟[原文]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释文]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迎接它并在宗庙里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
海鸟于是双目昏花,心情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
鲁国国君的这种做法,就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用豢养鸟的办法养鸟。
[字词]鲁:古国名,在今山东西南部。
鲁侯:鲁国国君。
鲁郊:鲁国的郊外。
昔:从前、过去。
御:用车子迎接。
觞(shāng):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
此指敬酒。
庙:祖庙。
九韶:虞舜时乐名。
韶乐九章,故名。
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猪、牛、羊三牲齐全的供品。
以为:用来作为。
眩(xuàn)视:眼睛发花脔(luán):切碎的肉块。
己养:供养自己的方法止:停止,栖息。
《九韶》:虞舜时乐名。
韶乐九章,故名。
鸟养:喂养鸟的方法。
07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释文]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
长期的劳苦,(班超)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地,来获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
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08司马光勤学[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释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字词]①患:担忧。
②若:如。
③众:众多④迨:到;等到。
⑤倍诵:倍,反复多遍。
诵,背诵。
⑥乃:才⑦尝:曾经⑧或:有时⑨咏:吟咏。
⑩独:独自⑪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
现指很努力、专心地读书。
⑫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检测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
这里指读书刻苦。
止:停止。
09闵子骞[原文]闵子骞兄弟二人,母卒,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衣甚单。
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
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
‛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故曰:‚孝哉闵子骞,一言其母还,再言三子温。
‛[释文]闵子骞两兄弟,自从他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就再娶,后母再生两个孩子.子骞为他父亲驾车,掉落辔头,父亲摸他的手,穿的衣很单薄.父亲就回去,叫后母及孩子出来,摸孩子的手,衣穿很厚手很暖.就对他妇人说:‚我之所以娶你,实际上是为了我的孩子,现在你欺骗我,去吧,我不留你了.‛子骞往前说道:‚母亲在只有一个孩子单薄,母亲去了就四个孩子寒冷了.‛他父亲听了不做声,而后说:‚子骞甚为孝顺,一说后母回来了,再说三人都暖和了。
‛10鳖渡桥[原文]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
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
‛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
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释文]从前,有个人得到一只鳖,心里很想把它煮了吃,却又不愿意承担杀害生命的恶名,就烧了一锅滚烫的开水,又在开水锅上架了一根很细的竹子作为桥,和鳖约定说:"如果你能够从这个桥上爬过去,就放你一条活命。
"鳖明知主人是在玩弄诡计来赚取自己,但还是费尽力气,勉勉强强地从竹子上爬了过去。
主人见自己的计谋没有得逞,又说:"啊,真不错,你能够爬过这座桥,真是太妙了!请再爬一次,我还想再看看。
"[字词]①更:再,重复。
②当:担当,承担。
③炽火:把炉火烧的很旺。
④百沸:(水)沸腾。
⑤筱:细竹子。
⑥爬沙:本指蟹行,这里指鳖行。
意思是艰难地爬行。
11邴原泣学[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释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的时候路过书塾忍不住哭了。
老师说:‚孩子你为什么哭啊?‛邴原说:‚失去亲人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那些书,凡是能够读到它们的人,必然都有亲人。
我一来羡慕他们有亲人,二来羡慕他们能够读书学习,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哭泣。
"老师同情他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
‛老师说:‚孩子你果真有志向的话,我就免费教你,不用收学费。
‛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学习。
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字词]孤:从小失去父亲。
书舍:私塾。
遂:就泣:哭。
得:能够。
学者:学习的人。
亲:父母。
一则:一方面。
愿:羡慕。
中心:内心。
恻然:怜悯、悲伤的样子。
苟:如果。
欲:想要资:钱财。
此指学费。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少:幼时。
就书:上书塾(读书)。
12书马犬事[原文]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释文]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经常和同样在翰林院任职的人外出游玩。
看到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
欧阳修说:"大家尝试记叙一下这件事。
"一个朋友说:"有狗卧在大道上,被奔马用蹄子踩死了。
"另一个朋友说:"有一匹马跑过大道,一只狗被它踩死。
"欧阳修说:"如果让你们来编撰史书,恐怕一万卷也写不完啊!"几位朋友问欧阳修说:"你说如何写这件事?" 欧阳修说:"奔马在大道上踩死了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