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的产地

合集下载

六安瓜片产地

六安瓜片产地

六安瓜片产地引言中国是世界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

六安瓜片是中国著名的绿茶品种之一,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广受喜爱。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六安瓜片的产地,探究其种植环境和生产工艺,带您了解六安瓜片的风土人情和独特魅力。

一、六安瓜片的产地概况六安瓜片产地位于中国安徽省六安市,地理位置优越。

六安市地处江淮之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适宜茶叶生长。

这里的地势以山地为主,海拔高度介于200-800米之间,土壤肥沃,丰富的矿物质和充足的降水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六安瓜片的种植环境1. 气候条件:六安瓜片的产地具有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度适中。

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叶片的形成,为六安瓜片的产出提供了均衡的气候环境。

2. 土壤条件:六安瓜片的产地土壤肥沃,质地疏松透气性好。

多年来,农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掌握了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要求,采取了精心的土壤调理措施,以提高茶树的产量和品质。

3. 高海拔地区:六安瓜片产地中的一些茶园位于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

这些地区因为海拔高,气温较低,山雾悬浮,云雾缭绕,这种独特的气候和环境,使得茶叶的生长周期变长,茶叶不但富含芳香物质,还具有独特的品质特点。

三、六安瓜片的生产工艺六安瓜片的生产工艺包括采摘、炒青、杀青、揉捻、干燥和筛分等环节。

1. 采摘:茶叶采摘是茶叶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般来说,六安瓜片的茶叶采摘时间以清明节前后为宜。

因为此时的茶树新梢嫩绿,叶片未展开,富含充分的芽头和嫩叶,茶叶的品质较好。

2. 炒青:采摘下来的茶叶经过初步处理后,需要进行炒青。

炒青是利用高温将茶叶中的酶类活性降低,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

炒青的目的是保持茶叶的鲜翠色泽和天然芳香。

3. 杀青:炒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杀青处理。

杀青是将茶叶在高温下迅速升温,达到杀灭茶叶内部酶类的作用。

杀青后的茶叶呈现出青绿色,香气逐渐凸显。

4. 揉捻:揉捻是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红湿揉搓,使其彻底释放茶汁,形成茶叶特有的条状。

七碗清风自六安——品六安瓜片

七碗清风自六安——品六安瓜片

D24名茶共赏Au gu s t.2006编辑:张春晖D A O B A——品六安瓜片六安瓜片茶是绿茶中的名品,但由于产量的制约,很多茶客对它“只闻其名,未见其容”。

《红楼梦》提及两种名茶,六安瓜片便是其中一种。

产于六安形如瓜片百花仙女创六安绿茶按外形区分,可有7种,一是扁平挺直状的,如西湖龙井;二是芽茸状的,如碧螺春;三是芽苞状或芽尖状的,如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四是圆珠状的,如平水珠茶;五是眉条状的,如屯绿;六是针状的,如南京雨花茶;还有一种便是片状的,其代表品种就是六安瓜片了。

顾名思义,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县,外形似瓜子,呈片状。

实际上这句话还不够准确,六安瓜片的真正产地的安徽省的六安、金寨和霍山三县,以金寨县齐云山鲜花蝙蝠洞所产之茶质量最高,故又称“齐云名片”,齐云山产茶又有“内山”和“外山”之别,“内山”是指黄石、里冲等地,“内山”茶优于“外山”茶。

而之所以称“六安瓜片”,主要是因为金寨和霍山两县旧时同属六安州。

这个地区位于皖西大别山区,山高林密,云雾弥漫,空气湿度大,年降雨量充足,具备了良好的产茶自然环境。

更为奇特的是,蝙蝠洞的周围,整年有成千上万的蝙蝠云集在这里,排撒的粪便富含磷质,利于茶树生长。

六安瓜片,多产在六安的齐头山蝙蝠洞一带。

为啥多在蝙蝠洞一带有呢?这除了有科学的说法外还有个故事。

早先年,齐头山是个富饶的地方,青的山,绿的水,庄稼齐整,人丁兴旺,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鲜花。

正在人们议论给齐山种一些花草的时候,来了一个身穿灰黑色衣衫的艳治女人,阻止人们栽种花草,说:“花多妖艳,于人畜庄稼不利。

”村民老实,想想过去这里花少,人畜安全,五谷丰收,便信以为真,停下栽花之举。

黑衣女郎得寸进尺的说:“齐头山父老,这里是个好地方,我就在此落脚吧!”村民最明理,天地乃天下人的天地,有何不可呢?就给她搭了一间木板房,砌灶安锅,诸事甭她烦神。

这女人怪咧,虽然长得面如满月,眼若流星,一见到花,就面目狰狞,眼若铜铃,把花掐光。

六安瓜片评茶术语员

六安瓜片评茶术语员

六安瓜片评茶术语员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

从唐朝开始,六安瓜片就享誉全国。

谷雨前是六安瓜片最佳采摘期,俗称雨前茶。

市场上六安瓜片新茶一般200-300元就可以。

六安瓜片茶叶价格名史--名人“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明朝茶学家许次纡继陆羽《茶经》之后,中国又一部茶叶名著《茶疏》开卷的第一段话.古代诸多诗词中,有许多是赞美六安茶的。

其中两首最为出名,一是明朝三位名人李东。

好喝吗?什么是六安瓜片?六安瓜片的味道它滴形状是叶子啊!为什么说是瓜片勒?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成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

片茶指全由叶片制成的不带嫩芽和嫩茎的茶叶品种。

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六安瓜片的真正产地的安徽省的六安、金寨。

六安瓜片是绿茶,产于安徽省六安市,其形状类似瓜子的单片,所以得名六安瓜片。

绿茶因其制作工艺都是带有寒性的。

绿茶多是采摘嫩芽叶(芽、一芽一叶、一芽二三叶)来做。

而嫩芽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含量较老叶中多,杀青过程中杀死了大量的活。

最近准备回家一趟,需要买点茶叶,不知道六安瓜片怎么样?朋友说好,是。

什么是六安瓜片?在张一元买的六安瓜片感觉香气明显带有铁观音的酸味,稍有兰花香,滋味。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

“六安瓜片”炒制工具是原始生锅、芒花帚和栗炭,拉火翻烘,人工翻炒,前后达81次,茶叶单片不带梗芽,色泽宝绿,起润有霜,形成汤色澄明绿亮、香气清高、回味悠长等特有品质。

存储:六安瓜片的贮存,与。

六安瓜片茶道的历史发展

六安瓜片茶道的历史发展

六安瓜片茶道的历史发展传奇名茶,香飘古今“六安瓜片”历史悠久,为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

早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庐州六安(茶)”的描述。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对六安片茶有一番盛赞,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

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六安瓜片”被列为贡茶。

清那拉氏生下了唯一的“龙子”同治后,拿到了许多特殊的“津补贴”,然而,每月也仅得六安瓜片700克。

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

敬爱的周恩来在临终前,还向喂茶的工作人员说:“我想喝点六安瓜片”。

1971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第一次访华,得到馈赠的礼品中,就有六安瓜片。

正是由于“六安瓜片”的优良品质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明代名著《金瓶梅》、清代名著《红楼梦》、当代著名的小说《历史的天空》等。

都提及了“六安瓜片”,特别是《红楼梦》一书中,提到六安瓜片竟达80处之多。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绿茶有抗衰老、抗菌、降血脂、瘦身减脂、防龋齿、清口臭、防癌、美白及防紫外线、改善消化不良等功能,而六安瓜片作为绿茶中的佼佼者,它的保健功能更是为世人所称道。

科学分析表明,六安瓜片的化学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

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

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

其中,茶叶中含有20%-30%的叶蛋白,能溶于茶汤的约有3.5%左右;含有1.5%-4%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能溶于茶汤的约有3%~4%;含有4%~5%的脂质,也是人体必需的。

《中国质量报告》中在品味全国十大名茶时称:“六安瓜片既是饮料又是良药,有消食解毒去疲劳之功效。

”近年来,六安瓜片多次在全国举办的茶叶博览会上获奖,被称为“茶王”。

六安瓜片茶历史文化探讨_王哲

六安瓜片茶历史文化探讨_王哲

六安瓜片茶历史文化探讨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王 哲 宋光钧一、历史名茶———六安瓜片“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

大江以北,则称六安”。

这是明代茶学家许次纡继陆羽《茶经》之后,中国又一部茶叶名著《茶疏》开卷的第一段话。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六安是中国名茶的生长地之一。

六安茶名满天下,在中国的茶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位置,被世人赞美,被世人品尝。

今天的六安茶即为“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

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六安瓜片前身的六安茶叶,其悠久历史可上溯至秦汉时期。

汉献帝建安年间,茶叶就从四川经陕西、河南转入六安,六安瓜片最初是从六朝“叶茶”演变而来的。

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诗称颂“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东南地暖,故独宜茶。

大江以北,则称六安(明.许次纾《茶疏产茶》)”。

唐宋年间,六安是江淮茶叶上贡之要地,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已有记载。

到了宋代,瓜片生产已是十分繁忙,真如梅尧臣《茗赋》中所描述的:“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全部精力都花在采制瓜片上了。

据《罗田县志》和《文献通考》载: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官府曾在麻埠、开顺设立茶站,可见当时已颇具规模。

明代以前,六安瓜片就作为贡茶进献宫庭,且享有很高的声誉。

据《六安州志》记载:“天下产茶州县数十,惟六安茶为宫庭常进之名品”。

有诗叹道:“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焙成粒粒似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香茗篇中,评价六安茶说:“宜入药品,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

《广群芳谱》记载:“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砚春,皆茶之极品”。

据古人描写,黄芽和小砚春形状如片甲、叶软薄如蝉翼。

瓜片可能就是由黄牙、小砚春演变而来的。

六安瓜片既是良好饮料,能消暑解渴,又宜药用,有消心明日,提神消乏,通窍散风等功效。

六安瓜片制作工艺现状及改进技术

六安瓜片制作工艺现状及改进技术

六安瓜片制作工艺现状及改进技术作者:段宗俊陈习村陈茂娟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8期摘要 ; ;本文介绍了六安瓜片传统采制工艺,分析了目前产区制作工艺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六安瓜片拉老火的技术原理和改进措施,以期为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六安瓜片;制作工艺;问题;拉老火中图分类号 ; ;TS272.4 ; ; ; ;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1007-5739(2019)18-019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六安瓜片是十大历史名茶之一,2017年再度获得“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单片鲜叶制作的绿茶,被消费者誉为“绿茶之王”。

传统瓜片单片成茶,无芽无梗,叶缘背卷,顺直平展,干茶色泽翠绿,匀润起霜;汤色碧绿,清澈明亮;清香馥郁,若兰似蕙,沁人心脾;滋味鲜爽浓醇,回味清凉甘甜;叶底黄绿匀亮。

1 ; ;传统采制工艺六安瓜片必须养到新梢“开面”才采摘,其鲜叶为1芽2~3叶、1芽4~5叶,如此非细嫩的鲜叶制得的茶却品质卓越,在綠茶中实为罕见。

在采制工艺上,有其独到之处。

新梢“开面”后,经采片、摊凉、生锅、熟锅、毛火、小火、回疲、拉老火等工艺精制而成[1]。

其中,采片是指采摘1芽2~3叶、1芽4~5叶,将叶片分成嫩片、老片和茶梗,分开炒制。

六安瓜片炒制采用芒花扫帚炒制,炒锅的锅口直径为75~80 cm,原则是宜大不宜小、宜平不宜深、利于水分散发。

炒片可分为生锅和熟锅2个过程。

一般用2~3口锅,生锅温度高,熟锅温度低,生锅的目的主要是杀青,熟锅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做形、散发水分[2]。

六安瓜片烘焙工艺分毛火、小火、老火3次进行,温度逐渐升高。

尤其是六安瓜片最后一道工序拉老火场面壮观,独树一帜。

金寨特产为题写作文

金寨特产为题写作文

金寨特产为题写作文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绿茶中的上品。

就因为我的家乡是六安瓜片的原产地,所以每当看到人们对六安瓜片发出啧啧赞叹时,我的心里总会油然而生一股自豪之情。

六安瓜片的主产区位于有“将军摇篮”之称的革命老区--金寨县,它紧紧依偎在大别山的怀抱中,漫山遍野的绿茶林就像一支守卫军,时刻保护着金寨县。

在大别山中,常年都是云雾飘渺,初次踏上这片红色热土的人们,往往会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常常会发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叹。

在这片充满灵气的地方,孕育着大自然的精灵--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不仅生长的地方特殊,采摘的方法也与众不同。

因为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所以采茶人只采摘茶枝上的嫩梢壮叶。

据说,六安瓜片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而只留叶片的茶叶。

想制作出上等的六安瓜片,只依靠原产地的条件得天独厚,栽种方法独有还没用。

必须必须用完整生锅、芒花帚和栗炭,拉火甩煨,人工拌匀,前后工序存有九九八十一道之多。

茶叶每一片都不拎梗芽,颜色就像是绿宝石一样轻盈清爽,起润存有霜。

冲泡成茶汤后,原本两端都向上划破的叶片经过沸水的考验,像是稀有的绿蝴蝶一样上下俯;像是秋叶在风的吹来下,打著旋儿,摇摇晃晃,(作文我的朋友)飘飘扬扬;像是醉酒的人儿,连路也跑低落,跌跌撞撞,力不从心,就像是打听没回家的路似的。

它去了,夹杂热气的茶香扑面而来,不禁使人们不由自主地陶醉在这妙不可言的茶香文化之中了。

饭后大挤,辣一口茶,浓烈的茶香沁满全身,使我们的全身都迸发着六安瓜片的自然活力。

正因为如此,六安瓜片既就是解暑解暑的饮品,又就是润肺明目、冰镇消乏的良药,同时它还是消食、解热的保健佳品。

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中,竟有八十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中所品的茶就是六安瓜片,读来真让我们六安人荡气回肠,引以为豪。

我的家乡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密,屋前屋后都就是一棵。

一条小溪从村庄中间沿着,弹头着琴追向东方。

六堡茶种植情况汇报

六堡茶种植情况汇报

六堡茶种植情况汇报
六堡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其种植历史悠久,产地主要分布在
安徽省黄山市境内。

作为六安瓜片茶的主要代表,六堡茶以其独特
的品质和口感而闻名于世。

在这里,我将向大家汇报六堡茶的种植
情况。

首先,六堡茶的种植地点主要集中在六安市的裕安区、金寨县和霍
山县。

这些地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茶
树的生长。

茶园分布广泛,覆盖了大片的山地和丘陵地带,形成了
独特的茶园景观。

其次,六堡茶的种植技术经验丰富,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当地茶农
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注重土壤的培肥和茶树的修剪,保证茶树的
健康生长。

同时,他们还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茶
叶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六堡茶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了数千吨,成为
当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再者,六堡茶的种植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茶园周围植被茂密,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水质纯净。

茶农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禁止
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采用有机种植方式,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最后,六堡茶的种植情况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茶叶的种植和加工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六堡茶的知名度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成为了当地农业产业
的重要支柱,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六堡茶的种植情况良好,茶园景观优美,种植技术先进,生态环境保护到位,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六堡茶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种植状况,为茶
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安瓜片的产地 (2008-5-30)
主产地是六安市裕安区,金寨县这里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

六安茶之主要产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地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之品质最佳,尤以金寨齐云山周围的瓜片为珍品,故金寨产的瓜片又名为“齐山云雾”。

六安茶文----六安瓜片独特工艺
六安瓜片宛如瓜子的外形,宝绿润亮的色泽,黄绿清澈的汤色,清芬扑鼻中别具一格。

我国许多著名的茶叶学者,在品评是认为,制作瓜片茶鲜叶质地较其他名茶粗老,但其品质却如此独特,究其原因,除了大别山深处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富饶多彩的品种资源外,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发挥才智所创造的采制工艺是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总结六安瓜片传统的采制工艺有四个独特之处:
一是摘茶等到“开面”。

即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时开面,叶片生长基本成熟,内含物丰富,成茶香气高。

二是鲜叶要扳片,采摘回来的鲜叶,经过摊凉、散热、再进行手工扳片,将每一枝芽叶的叶片与嫩芽、枝梗分开,嫩芽炒“银针”,茶梗炒“针把”叶片分老嫩片,炒制“瓜片”。

扳片在我国绿茶初制工艺虽独一无二,最为科学的一道工序。

扳片的好处,既可以摘去叶片,分开老嫩,除杂支劣,保持品质纯一卫生,又可以通过扳片起萎作用,利于叶内多酚类化合物几蛋白质、醣类物质转化,提高成茶滋味和香气。

三是老嫩分开炒,炒片分生锅和熟锅,每次投鲜叶一两至二两。

生锅高温翻抖杀青,熟锅低温炒拍成形。

四是碳火拉老火。

炒后的湿坯茶经过毛火、小火、混堆、拣剔,再拉老火至足干。

拉老火是片茶成形、显霜、发香的关键工序,人称“一绝”。

拉老火采用木炭,明火快烘,烘时由两人抬烘笼,上烘2—3秒种翻动一次,上下抬烘70—80次即成。

有人形容其“火光冲天,热浪滚滚,抬上抬下,以火攻茶”,成为一道引人入胜的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