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丁苯酞)2 - 副本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33例临床观察

2.3 两组血肿吸收时间比较(见表2)表2 两组血肿吸收时间分布例组别n 1周2周3周复发治疗组19151)400对照组126321与对照组比较,1)P <0.052.4 并发症 治疗组颅内少量积气2例,少量积液2例。
对照组颅内少量积气1例,积液2例,两组在3周后吸收,无一例并发脑出血和颅内感染。
3 讨 论慢性硬膜下血肿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3]。
本研究中多数病人多无外伤史,或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可能由于头部外伤或老年人硬膜下积液或硬膜下腔内桥静脉被拉长、变细,直至撕裂出血有关,出血时间长或出血量大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甚至出现严重脑中线结构移位,导致脑疝形成而危及生命。
由于多数老年人有脑萎缩,所以即使出血量较大而临床症状表现不严重,往往仅表现头晕头痛、呕吐、步行不稳、偏瘫、嗜睡、记忆力下降甚至痴呆等表现。
若不积极清除血肿,脑损害将越来越重。
本组病人出血量均较大,以往采用开颅血肿引流术,创伤大,费用高,老年人难以耐受。
本组采用颅内微创术,可大大减少创伤,提高老年人手术耐受性,而且可减轻费用。
采用微创术穿刺抽吸引流,大部分病人可基本引流干净,但仍可有部分残留,部分病人由于血肿广泛无法引流干净,或合并少量脑叶积血,所以通过加用中医药治疗来促进血肿吸收,提高治愈率,减小复发率。
从临床症状特点结合舌脉看来,慢性硬膜下血肿属于中医的头痛、眩晕、中风、痴呆等范畴,证属瘀阻脑窍、水湿内停,故采用活血化瘀、平肝利水之法治疗,方选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加减,以川芎、赤芍、当归、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北芪、地龙、桂枝、泽泻、云苓行气祛湿利水,天麻平肝潜阳,共奏活血化瘀,平肝利水之效。
从本组临床研究看来,治疗组加上中医药治疗后,其血肿吸收率和治愈率均好于对照组(P <0.05),说明采用中医药配合微创术,可显著提高血肿吸收率,缩短血肿清除时间,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1]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 ].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28-729.[2] 刘隆熙,刘红石,刘永吉,等.利水逐瘀合剂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0例[J].中医研究,2005,4(18):23-25.[3] 蒋建刚,张光齐.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机制分析(附376例临床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5):339.[4] 李贤彬,叶坤,熊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9例[J].四川医学,2000,9(21):837-838.作者简介:杨劲松(1965 ),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邮编:529100)。
国家级一类新药--丁苯肽

国家级一类新药,国家科委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1035工程重大项目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绿色植物性药品,具有出色的安全性单一体结构,同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全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明显减少梗塞后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
全面的药理作用缩小脑梗塞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失改善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改善脑缺血能量代谢耗竭减轻脑缺血所致脑水肿抗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脑缺血记忆障碍有针对性的适应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的临床疗效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增加局部脑血流;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水肿;改善能量代谢;明显缩小脑缺血的梗塞面积;无需分期,全程安全应用。
【英文名】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汉语拼音】Dingbentai Ruanjiaonang【主要成分】本品成份为丁苯酞,其化学名称:消旋-3-正丁基苯酞(简称丁苯酞或记作NBP)。
【化学结构式】※[图片:5169.BMP]※【分子式】C12H14O2 【分子量】190.24【性状】本品为软胶囊,内容物为淡黄色或黄色油状液体。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 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与自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丁苯酞(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动物药效学研究显示,丁苯酞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可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丁苯酞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发挥上述药效作用。
毒理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大鼠经口给药120mg/kg、250mg/kg、500mg/kg,连续6个月,血糖(各剂量组)、胆固醇(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病例分享丁苯酞 ppt课件

患者男性,85岁。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入院日期 :2017.08.25 18:40
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0小时,言语不清5小 时”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病情简介
现病史:患者约于入院前10小时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突然 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左腿沉重感,尚可站稳、行走,未在意;
• 推荐意见:在临床工作中,依据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个体化应用丁 苯酞(Ⅱ级推荐B级证据)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挽 救 缺 血 半 暗 带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入院查体
T36.5℃,P 74次/分,R 18次/分,Bp 158/67mmHg
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言语欠 流利,时间、地点、定向力完整。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 灵敏,眼球活动自如,额纹对称,双眼闭合有力,左侧鼻唇沟稍浅,示 齿口角右歪,伸舌居中,咽反射(+),软腭运动良好。左侧肢体肌力4 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感觉无异常, 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颈软无抵抗,克氏征、 布氏征阴性。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入院辅助检查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丁苯酞病例分享)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TCD: 双侧大脑中、前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余无异常。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窦性心律,平均心率是72bpm 最慢心率是48bpm,发生于05:46:28 最快心率是86bpm,发生于15:00:14 房型早搏有32个,有3次成对房早和1次房速 未见ST-T改变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2. 辅助检查:
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G 1.55mmol/L,LDL 3.02mmol/L,血常规、肝肾功、 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功能、心肌标志 物、BNP、D-二聚体未见明显异常。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T2
T2
T2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T1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诊断结论:
左侧桥脑急性脑梗死、高血压2级 很高危、 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颈外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 斑、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左侧椎动脉部分性盗 血。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八.诊疗计划:
1. 低盐低脂饮食,监测并控制血压。 改善脑代谢:长春西汀 10mg qd 14d 清除氧自由基:依达拉奉 30mg qd 14d 开通侧支循环:丁苯酞注射液 100ml Bid 14d 调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钙 40 mg qn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 mg qd(首剂量
开通侧支 重创生命之帆
急性脑梗死病例
开通侧支 重创生命之帆
一.患者基本信息
王某某,女,70岁;
二. 主诉
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9小时;
三. 现病史
1. 老年女性,急性起病,病程短; 2. 临床表现:入院前9小时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出现右侧肢
病例分享丁苯酞注射液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入院诊断
定位诊断 左侧颈内动脉系统 诊断依据:1.患者右侧肢体瘫痪,言语不能伴意识障碍 2.查 体:意识模糊,言语不能,右侧鼻唇沟浅,右上肢肌力III级, 右下肢肌力I级,右侧巴氏征阳性
––––––––––––––––––––––––
定性诊断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依据:1.中年男性,急性安静状态下起病 2.有高血压 病史3.查体有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4.头颅CT排除出血。
病情简介
现病史:2小时前突发言语不能,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歪 在床上,干呕,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等,查体可见右 侧肢体全瘫,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给予扩容治疗,右侧肢 体瘫痪及意识障碍稍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以“脑梗 死”收住我科。发病来,患者意识欠清,精神差,大小便无明 显异常。
病情简介
病例分享
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51岁。 职业:工人 入院日期 :2016.11.11 20:00 代主诉: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2天,加重伴意识障 者上班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 跌倒在地,呼叫同事帮忙,症状持续约5分钟缓解,未进一步 治疗。
1天前自觉言语不利,遂至洛阳某医院住院,行头颅CT及 MR提示脑梗死,予以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好转。1天 来症状时轻时重。
7
治疗前评分
• 发病前mRS评分 0分 • 入院时NIHSS 14分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诊绿色通道
NIHSS 14
治疗流程
• 入院时间:2016年11月11日20时00分 • DWI、MRA时间:20时26分 • 术前谈话 • DSA • 手术开始时间: 21时10分 • 首次开通时间: 21时50分 • 手术结束时间: 22时30分
➢ 2015-12-01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将 支架取栓列入2016年顶尖医疗创新。
病例分享

家族史:无特殊遗传病史记载
体格检查
体温:37.5℃
脉搏:75次/分
呼吸:19次/分
血压:133/88mmHg
神经系统检查 神志呈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呈针尖样,压眶右侧肢体可 动,左侧肢体少动,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弱,右侧巴氏 征阳性,左侧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影像学资料 头颅MRI(2011-5-25,我院):左侧颞顶枕叶脑梗死, 右侧侧脑室旁脑梗死(陈旧性) 头颅CT(2011-7-18,我院):右侧额颞顶脑梗死 头颅MRA:烟雾病
出生地:山西省太原市 职业:工人 入院时间:2011-8-24 婚否:已婚
主诉: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进行性加重4天, 意识障碍1天
现病史:患者于 2011 年 8 月 21日中午 12时吃饭时自觉右侧 肢体无力,仍可持筷,伴言语含糊,不伴恶心,呕吐、饮 水呛咳、视物旋转、复视等,无意识障碍,为诊治来我院 急诊,急诊行头颅 CT 示未见出血灶,家属要求离院,就 诊于省中医研究所,行头颅MRI示:左额颞顶叶大面积梗
效果不佳,又给予丙戊酸钠800mg静推,继而给予丙戊酸
钠1mg/kg/hr持续泵入后,抽搐症状减轻
患者于 7.22 日病情危重,转入 NICU ,当时查体神志呈浅 昏迷状态,压眶右侧肢体有少许动作,左侧肢体不动,双 侧瞳孔小,直径为 1mm ,对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低, 腱反射弱,病理征未引出,转入诊断:右侧大面积脑梗死, 癫痫持续状态,烟雾病,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险组
患者于8月22日因肝酶恢复正常再次使用丁苯酞注射液
患者于8月30日由昏睡-浅昏迷转至神志清楚
患者于9月1日,可以少量经口进食,右侧肢体自发动作较 前增多 患者于9月3日,已可以完全经口进食,进水,无呛咳,有 自言自语,偶能与外界交流,眼球可以随着声音移动,右 上下肢可自发的伸屈上抬
丁苯酞90天序贯治疗

康复期生活指导建议
合理饮食
指导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 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
适当运动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为其制定个性 化的运动方案,如散步、太极拳等。
ABCD
规律作息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和休息。
情绪管理
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 冥想等,以缓解不良情绪。
经验教训分享
1 2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长期随访的必要性
为了评估丁苯酞序贯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3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的辅助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治疗带来的压力。
血管性痴呆
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提 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 量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还可用于其他神经系统疾 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 化等的辅助治疗
安全性与耐受性
安全性
丁苯酞在临床应用中安 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
少
常见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轻度 胃肠道不适、头痛、头
晕等症状
禁忌症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 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丁苯酞在治疗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随着对丁苯酞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会发现其在治疗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
药物剂型的改进与优化
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和依从性,未来可能会对丁苯酞的剂型进行改进和优化。
联合用药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未来可能会探索丁苯酞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案,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 反应发生率。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秋超;戚观树;邓玉;侯群【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6(026)003【总页数】2页(P235-236)【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注射液【作者】秋超;戚观树;邓玉;侯群【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杭州 310006);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杭州310006);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杭州 310006);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杭州310006)【正文语种】中文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临床上常见疾病。
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发展快速等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丁苯酞已经被证实涉及脑缺血病理的多个环节,对缺血性卒中具有较佳的治疗作用[1]。
丁苯酞软胶囊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但丁苯酞注射液文献报道较少,为进一步研究丁基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对我院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病例均来自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证实。
将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
治疗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52~91岁,平均(72.47±11.06)岁;病程6~72h,平均(36.00±7.16)h。
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52~90岁,平均(71.57±11.31)岁;病程6~72h,平均(37.01±9.07)h。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心源性栓塞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药物过敏患者。
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应用抗血小板、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若患者有脑水肿症状,加用20%甘露醇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若患者有感染症状,加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
2727
内科治疗
• 术后24小时替罗非班6ml/h持续泵入 • 替罗非班结束前4小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
300mg口服、次日常规双抗 • 丁苯酞注射液100ml, q12h • 阿托伐他汀钙片 20mg qn • 控制血压
• 脑细胞保护
精选
2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诊治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
精选
6
入院诊断
定位诊断 左侧颈内动脉系统 诊断依据:1.患者右侧肢体瘫痪,言语不能伴意识障碍 2.查 体:意识模糊,言语不能,右侧鼻唇沟浅,右上肢肌力III级, 右下肢肌力I级,右侧巴氏征阳性
––––––––––––––––––––––––
定性诊断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依据:1.中年男性,急性安静状态下起病 2.有高血压 病史3.查体有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4.头颅CT排除出血。
评分
NIHSS
术前 14
术后3h 10
术后26h 5
术后1w 术后1m
2
0
精选
24
术后1周 MRS 1分
精选
25
分享
Ø 脑梗死:高致残率 高致死率
高复发率 医疗经费消耗高
Ø中国脑卒中死亡人数已超肿瘤和 心血管疾病,成为第1位致死原因
脑梗死治疗
尽快恢 复血供
脑保护
精选
开通闭塞血管
建立侧支循环
26
1天前自觉言语不利,遂至洛阳某医院住院,行头颅CT及 MR提示脑梗死,予以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好转。1天 来症状时轻时重。
精选
3
病情简介
现病史:2小时前突发言语不能,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歪 在床上,干呕,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等,查体可见右 侧肢体全瘫,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给予扩容治疗,右侧肢 体瘫痪及意识障碍稍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以“脑 梗死”收住我科。发病来,患者意识欠清,精神差,大小便 无明显异常。
精选
10
11月11日
精选
11
11月11日
精选
12
11月11日
精选
13
PWI 明显>DWI
精选
14
11月11日
术前DSA
精选
15
11月11日
精选
16
血栓
精选
17
精选
18
术后第2天复查头颅CT
精选
19
精选
20
10天后再次复查头颅CT
精选
21
精选
22
出院前复查头颈联合CTA
精选
23
病例分享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神经介入/重症 余鸽鸽 李文波 魏立平
精选
1
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51岁。 职业:工人 入院日期 :2016.11.11 20:00 代主诉: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2天,加重伴意识障 碍2小时
精选
2
病情简介
现病史:2天前患者上班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 跌倒在地,呼叫同事帮忙,症状持续约5分钟缓解,未进一步 治疗。
Ø 4.5h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
Ø 《新英格兰杂志》MRCLEAN、 EXCAPE、EXTENDIA、SWIFT PRIME试验证实支架取栓有效性 。
Ø 2015-12-01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将 支架取栓列入2016年顶尖医疗创新。
Ø 2015-12-19中国卒中学会以I/A推 荐支架取栓。
精选
7
治疗前评分
• 发病前mR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 0分 • 入院时NIHSS 14分
精选
8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诊绿色通道
NIHSS 14
精选
9
治疗流程
• 入院时间:2016年11月11日20时00分 • DWI、MRA时间:20时26分 • 术前谈话 • DSA • 手术开始时间: 21时10分 • 首次开通时间: 21时50分 • 手术结束时间: 22时30分
病学组
精选
29
• 丁苯酞:是近年国内开发的I类新药
• 主要作用机制为改善缺血区的微循环,促进缺 血区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区脑血流
• 几项评价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 慰剂对照显示:丁苯酞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 活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安全性好。
• 结果提示丁基苯酞组功能结局优于对照组,无 严重不良反应
精选
4
病情简介
既往史:高血压病2年半,血压最高150/120mmHg,平 素规律服用尼群地平片及卡托普利片,血压控制尚可。余 无特殊。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无特殊。
精选
5
入院查体
T36.5℃,P 74次/分,R 18次/分,Bp 144/90mmHg
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模糊,言语不 能,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 运动自如,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不合作,肌力检查不合作, 粗测右上肢肌力III级,右下肢肌力I级,左侧肢体肌力V级, 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右侧病理征阳性,深浅感觉不 合作,共济运动不合作,脑膜刺激征阴性。
• 推荐意见:在临床工作中,依据随机对照试验结 果.个体化应用丁基苯酞(Ⅱ级推荐.B级证据)
精选
30
急诊多模式开通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明显改善急性 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精选
31
精选
32
精选
3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