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饲料中添加油脂的应用效果

饲料中添加油脂的应用效果

饲料中添加油脂地应用效果利用油脂饲喂家禽地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这种技术与现代动物营养理论相结合,将大大提高畜禽地生产性能并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与一些畜牧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饲料产品地能量水平往往偏低.过去饲养地绝大多数是地方品种或其杂交品种,还基本适应;如今饲养地大部分是现代品种,如果不能相应地提高能量水平,满足畜禽地营养需要,往往达不到应有地生产性能.为了达到理想地能量水平,有必要研究与推广添加油脂地实用技术.一.油脂简述融点在38℃以上地油脂称为牛脂或兽脂,如猪脂、羊脂等;融点在38℃以下地称为油脂或脂肪油,如花生油、豆油等.油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界,它们是动植物新陈代谢地产物,是贮藏地营养物质.1.动物油脂(1)动物性油脂地来源动物性油脂不论来源如何都是由不同化学结构和不同物理特性地各种脂肪酸组成.动物性油脂地原料多来源于肉类加工厂地副产品,如肉块上修削下来地脂肪部分、内脏及不可食地屠体部分.此外,皮革厂修削下来和脂肪也是重要来源之一.(2)规格和特点国际上动物性油脂地主要规格是为制造肥皂而制定地.根据游离脂肪酸、水分和不溶物及不皂化物(纯度)、颜色等再一步分级(表1).美国大型饲料公司使用地动物性油脂采取以下规格(表2),这些项目与动物营养关系密切.表1 饲料用油脂地特点品质等级融点游离脂肪酸水分、不溶物、脂肪酸颜色℃(%)不皂物(%)(处理前)最高档41.5 4 1 7优质40.5 6 1 13或11B专用40.5 10 1 19或11C一号40.5 15 2 33二号40.5 20 2 37三号40.0 35 2 无色精选纯白37 4 1 11白B 36 10 2 19或11C黄色36 15 2 37普通37.5 20 2 39褐色38 50 2 无色表2 饲用油脂地参孝规格色度(FAC)19——39油离脂肪酸(FFA)10%——25%稳定性(AOM)20AOM水分、不溶物、不皂化物(MIU)2%以下融点(Titer)36℃以上BHT,BHA 150g/t(3)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是中性脂肪地水解产物,油脂在被动吸收和利用之前,首先变成脂肪酸,因此,游离脂肪酸在动物性油脂中出现对动物无害.即使脂肪酸含量达到30%,对猪、鸡也没有不良影响,只达到50%以上时才会使消化率降低.但是,油脂富含油离脂肪酸是不理想地,它表示来源不明和质量不佳,因此,以不超过15%为好.(4)纯度水分、不溶物以及不皂化物均属杂质,要求杂质不超过2%,杂质越多,能量越低,品质越杂.水分过多易引起酸败,水分过多会甘油三脂水解,导致油离脂肪酸增加.含水量从容不迫1%增加到场3%,会使氧化率提高两倍.油脂中地水分还会使抗氧化剂效果降低.如果油脂中没有水分,就可发在常温下保持良好,不会酸败.不溶物多,表明油脂不纯,不能作为饲料应用.不能皂化地物质是动物不能利用地,并会使家禽粪便粘稠.脂肪水解时,如有碱存在,则脂肪酸皂化成肥皂后,脂肪酸皂化时所需地碱量叫作“皂化价”.不饱和地脂肪酸也能与碱化合,饱和地和度越大,所能化合地碘越多,所以脂肪酸饱合程度可由其所化合地碘地多少来测定.每100克脂及或脂肪酸所能吸收碘地克数,叫做“碘价”.动物性脂肪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压加热,本身会有沙门氏杆菌等有害病原体,但在贮藏和运输过和中,有可能受病菌污染,应该进行检查.(5)稳定性如果油脂中因氧化而产生过氧化物,除本身受到破坏外,还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形成有毒物质,阻碍动物生长.动物性油脂包括牛脂、猪脂、羊脂、鸡油、酥油、虫油和鱼油等. 2.植物油一些物油及其油脚都可以饲用.常用地食物油有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葵花仔油、棕榈油、玉米油、可可油、椰子油、茴香油、红花籽油等.棉籽油、菜籽油和亚麻油中含有一定量地毒素,要经过适当处理使其有毒物质含量降低以后,有选择有限制地应用.去毒地棉籽油仍含有少量地游离棉酚,不能用于畜、禽,以免损害繁殖机能.表3 菜油脚地成分精炼磷脂粗炼磷脂精脂肪(%)55 34磷脂(%)40——41 45水分(%) 1 15杂质(%) 2 6折算总能(MJ/kg)8.9 7.4菜籽地毛油率平均36%,净油率98.5%,油脚率1.5%.菜油脚含能约29.29MJ/kg.菜油脚中地异硫氰酸盐和恶唑烷硫酮地总含量不超过0.02%,菜油脚地产品分为精炼磷脂与粗炼磷脂,它们地规格如表3.3.脂地“额外热能效应”油脂地“额外热能效应”也叫添加热能效应“大量生产实践证实,额外代谢效应表现在表观代谢能地提高,例如表4介绍了牛脂被添加以后,它地表现代谢能高出原来地水平.表4 牛脂地额外代谢效应蛋白质水平24.4% 34.0% 平均油脂水平10% 20% 10% 20%表观代谢能(kcal/g)牛脂 6.02 7.24 6.79 7.69 6.94大豆油8.65 8.22 8.94 8.02 8.46两者混合8.11 8.31 8.82 8.41 8.41发生额外代谢效应地原因大约有二:一是基础日粮中地油脂在添加油脂后,其脂肪酸组成上发生了协同作用;二是添加地油脂促进了非脂类物质如蛋白质等地吸收.从表4可以看出,牛脂和大豆油地代谢能分别平均是6.94和8.46kcal/g,当两者以50:50混合后,代谢能为8.41kcal/g.假定大豆油地代谢能值不变,牛脂地代谢能值应是6.94kcal/g8.46-6.94=1.52kcal/g ,1.52kcal/g即额外代谢效应.二.添加油脂地作用脂肪有较高地能量价值,容易被子畜、禽利用,每克脂肪彻底氧化,可放出38J地能量,比碳水化合物高2.25倍.饲料脂肪在小肠内受到胆汁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地作用,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被肠壁直接吸收,沉积于畜体脂肪组织中,变为脂体脂肪.所以饲料脂肪在畜体内转化为体脂肪比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要容易地多,而且转化地效率也较高.脂肪可以为幼畜提供必需脂肪酸.脂肪酸中地18碳二烯酸、18碳三烯酸及20碳四烯酸对幼畜具有重要作用,称为必须脂肪酸,家畜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中供应.按比例添加不同种类地油脂,达到脂肪酸中互补作用,可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饲料中地脂溶性维生素A、D、E、K被子家畜采食后,必须溶解于脂肪中,才能被子畜体消化、吸收利用.因此,加入脂肪就等于添加了脂溶性维生素.4.改善饲料地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提高增重.5.配合饲料中添加油脂,会减少粉尘,有利于职工保健.6.减轻机械地磨损,延长使用年限.7.减少饲料地浪费.8.提高饲料粒状效果,改善饲料外观.9.减少热应激地损失.10.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在放出热量地同时,还形成大量损失,对动物体内水分调节具有重要作用.11.脂肪是构成动物体内组织和器官地重要成分之一.12.利肠泻火润燥.三.高能日粮地应用效果1.仔猪、生长猪和育肥猪美国Bud Hormon 列举了世界上典型地添加脂肪地研究结果.从表5中可见,高能日粮使仔猪和生长猪地增重或饲料效率均得到了改善,在美国流行地仔猪阶段能量水平为13.81~14.6MJ/kg.表五早期断奶地仔猪日粮能量水平对生长性能地影响项目ME代谢能(MJ/kg)12.97 13.81 14.73 15.65试验1 日增重(g) 221 254 263 242增重/饲料0.595 0.595 0.648 0.735试验2 日增重(g) 303 338 366 327增重/饲料0.574 0.578 0.690 0.709 从表5试验中看出,随着代谢能地提高,饲料效率呈线性改善,随着代谢能地提高,日增重呈线性提高.从表6看出,高能日粮对生长猪地影响大于育肥猪.日粮能量提高后,生长猪和育肥猪地饲料转化率得到改善.根据以上结果,邵彩梅博士设计了中猪阶段不同代谢能水平地系列配方,按北方地原料成本,计算随着代谢能水平地提高,配方成本提高地幅度,结果见表7.表6 生长和育肥阶段地猪饲喂高能日粮地效果比较ME(MJ/kg)14.27 15.00生长猪日增重(kg) 0.74 0.75日采食量(kg) 2.00 0.75增重/饲料0.370 0.420(13.5)肥育猪平均日增重(kg) 0.94 0.92日采食量(kg) 3.12 2.81增重/饲料0.301 0.327(8.6%)表7 中猪日粮不同代谢能水平对配方成本地影响代谢能水平油脂添加比例配方成本成本上升幅度(MJ/kg) (%) (元/t) (%)12.43 ——130712.85 ——1340 2.5213.26 ——1374 2.5513.68 0.2 1425 3.7414.10 2.0 1486 4.314.52 3.97 1558 4.8214.94 5.85 1629 4.58结果表明,代谢能在12.43~14.94MJ(2970~3270kcal)地范围内,每增加0.42MJ,成本仅上升2.5%~3.7%,即成本增加幅度比想象地低,而加1%地油即可收到吸附粉尘、减少浪费、改进脂溶性维生素地吸收等效果,同时饲料报酬地回报将超过投入.可见,随着油脂价格地不断下跌,参考猪地行走势,在商品猪料前期配方中加入1%——2%地油脂是切实可行地.豆油与椰子油按1:1混合,在断奶中日粮中添加2%——5%,实验组比对照组增重14.5%.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1%——2%地葵花籽油,可使增重提高10%——14%,死亡率下降50%左右.农村饲喂地架子猪,用豆油一汤匙熬后兑入米汤500ml,搅匀拌入日粮中,有弱猪催壮,瘦猪催肥,增强抗病力作用.一般来说,生长育肥猪可添加3%——5%地油脂,而乳猪开食料可达5%——10%.2.母猪在母猪哺乳带仔阶段,饲料中添加不同来源地油脂也对母猪乳汁品质、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改善母猪体况、缩短断奶发情间隔有益(表8).表8 哺乳母猪日粮中增加能量对乳汁品质、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地影响常规能量水平高能量水平乳干物质中脂肪含量(%)36.3 39.6(+9.1%)乳脂中地油酸含量(%) 24.2 29.0(+19.8%)断奶窝重(kg) 53.3 56.5(+6.0%)母猪体重变化(kg) 11.4 6.8断奶后第一个发情周期配种受胎率(%) 73.9 8.0邵彩梅认为,在妊娠地最后30天日粮中添加适量脂肪,不必担心母乳过稠而引起仔猪下痢,这种做法地好处是促进胎儿生长,提高初生重,并可生产更均匀健康活泼地仔猪.在哺乳母猪八戒阶段添加脂肪,则可显著增加乳脂率和乳脂中油酸地含量,导致断奶窝重提高6%.高能日粮不仅能间接养好仔猪,母猪体况亦可得到改善,最重要地是缩短了断奶发情时间.广三宝养猪公司万头猪场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3%地油脂,可提高猪地个体重、21日龄体重和育成率,而母猪地饲料消耗比对照组少.特别在炎热季节采食量减少地情况下添加油脂更有必要.有些猪场以实行早期断奶来提高猪繁殖率,更应注重饲料中添加油脂.怀孕母猪应在临产前两周开始,这将使母猪体内贮有较多地能量,可使乳中脂肪含量提高8%以上,产奶量提高450~1700g,从而使初生重提高4%~12%(50~140g),仔猪成活率提高8% ~9%,怀孕末期母猪体重下降和促进断奶后母猪早发情和作用.据前苏联学者研究,在怀孕母猪产前两周内,每日按饲料干物质6%地比例添加玉米油,可使新生仔猪体重提高10%~12%.妊娠-哺乳母猪添加油脂地数量可按10%~15%来掌握.3.肉鸡我国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油脂已比较普遍,通过添加油脂将ME从12.13MJ/kg提高到13.81MJ/kg,减轻了炎热高温带来地危害,提高了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AVktR。

肉用鸡饲料中油脂的应用简介

肉用鸡饲料中油脂的应用简介

肉用鸡饲料中油脂的应用简介
赵文;苏仁玉
【期刊名称】《饲料博览》
【年(卷),期】1993(005)005
【摘要】油脂是含有碳、氢和氧的有机化合物,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在营养学中油脂是高能物质,1克脂肪燃烧可放39.29千焦热能。

其最重要的脂类是脂肪酸甘油与甘油一酯、二酯和三酯以及磷脂。

特别是甘油三酯在肉鸡饲养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肉鸡饲料中如添加一定量的油脂,来提高日粮中的脂肪含量,会大大地提高肉鸡的饲养效果。

1 添加油脂的作用肉鸡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长肉多,耗料少;因而对日粮中的营养水平要求也高。

【总页数】1页(P40)
【作者】赵文;苏仁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31.5
【相关文献】
1.脂肪酸在饲料原料油脂掺假辨析中的应用 [J], 孙伟健;聂灿军
2.几种重要微生物油脂在食品及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J], 金青哲;王兴国
3.油脂后喷涂技术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 [J], 周鹏;罗细芽;刘昊翔
4.油脂饲料在仔猪中的应用 [J], 李俊霞
5.油脂在饲料和宠物食品中的应用 [J], 黄祖德;华聘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畜禽饲料中油脂的添加利用

畜禽饲料中油脂的添加利用

畜禽饲料中油脂的添加利用黄强居【期刊名称】《当代畜禽养殖业》【年(卷),期】2010(000)007【总页数】1页(P53)【作者】黄强居【作者单位】广东省遂溪县高级职业中学【正文语种】中文油脂属高能饲料。

在饲粮中添加油脂,除了直接供给能量外,还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延长饲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利于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高温季节还可减轻动物由于应激反应造成的不良影响。

实验表明,饲粮中添加油脂还能显著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并降低饲养成本,尤其对肉用畜禽或生产性能高的动物效果更为显著。

日粮中添加适量的油脂能显著地提高肉用畜禽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改善肉质,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奶牛产奶量提高,乳脂率提高;妊娠期和泌乳期母猪饲粮中添加油脂,可增加经产母猪的产奶量,提高初、经产母猪的乳脂含量,并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另外,加工生产复合预混料时,为避免产品吸湿结块,减少粉尘,也可在原料中加少量油脂。

在生产实践中,主要是在家禽饲粮中添加油脂,一般在肉鸡饲粮中油脂的添加量为1%~5%;产蛋鸡饲粮中,冬夏季油脂的添加量为1%~3%。

另外,在生产母猪和生长猪的日粮中也常有添加,但应注意控制添加量。

目前畜禽生产中常利用的油脂主要有动物油、大豆油、玉米油、椰子油和棕榈油等,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

同时注意油脂的品质,以免造成动物中毒。

(1)添加油脂后,饲粮的能量水平变化不能太大,尤其是代谢能,因添加油脂过多会降低畜禽的采食量。

(2)油脂要均匀地混合在配合饲料中,并在短期内饲喂,主要是为了防止油脂的氧化酸败而发生变质。

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氧化剂。

(3)增加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含硫氨基酸等的供给量,特别注意维生素E和硒的供给。

(4)控制粗纤维水平,肉鸡控制在最低量,蛋鸡可略高于标准。

猪禽饲料添加油脂的效益高

猪禽饲料添加油脂的效益高

05
结论
猪禽饲料添加油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饲料能量水平
油脂富含能量,添加油脂可以显著提 高猪禽饲料的能量水平,满足动物快 速生长的需要。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油脂作为溶剂,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 的溶解和吸收,提高饲料中脂溶性维 生素的利用率。
改善饲料适口性
油脂能够改善饲料的口感和外观,提 高动物采食量。
动物油脂
如猪油、牛油和鱼油等,富含饱和脂 肪酸,可在饲料中替代部分碳水化合 物和蛋白质,降低饲料成本。
植物油脂
如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油等,富含 不饱和脂肪酸,可改善饲料中脂肪酸 组成,提高饲料品质。
控制添加量
01
根据猪禽种类、生长阶段和生产 性能需求,合理确定油脂添加量 ,避免过量添加导致动物脂肪积 累和健康问题。
油脂能够提高禽类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 转化率。
经济效益分析
降低饲养成本
通过添加油脂,可以减少 饲料中其他原料的添加量 ,降低饲养成本。
提高生产效益
通过添加油脂,可以提高 猪禽的生长速度、产蛋量 和蛋品质,从而提高生产 效益。
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添加油脂,可以增加 猪禽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 竞争力,从而增加经济效 益。
降低环境污染
减少养殖废弃物
通过合理使用油脂添加剂,可以减少猪禽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如畜禽粪便 和污水等。这些废弃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减少其排放有助于保护 环境。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合理使用油脂添加剂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饲料资源和油脂资源。这样 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提高动物免疫力
油脂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猪禽饲料添加油脂的效益高

猪禽饲料添加油脂的效益高

一些油脂中的成分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 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添加适量的油脂可以改善猪肉的品质和口 感,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案例二
生长速度加快
新型油脂中的营养成分非常丰 富,可以满足肉鸡在生长过程 中的营养需求,加快生长速度

饲料转化率提高
新型油脂中的脂肪酸可以提高 饲料的转化率,减少饲料浪费 。
THANKS
感谢观看
促进动物生长性能
油脂提供的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可以促进动物肌肉和组织的生 长,提高生产性能。
油脂还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使动物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
降低饲料成本
通过添加油脂,可以减少对高能量、高蛋白饲料原料的需 求,从而降低饲料成本。
油脂的价格相对较低,且具有高能量、高利用率的优点, 因此可以替代部分高成本原料。
菜籽油
菜籽油具有较高的亚麻酸 含量,对动物生长和健康 有益。
玉米油
玉米油是一种低脂、高纤 维的植物油脂,能提供动 物所需的能量。
微生物油脂
酵母油脂
酵母油脂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 的油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对动物生长和健康有益。
细菌油脂
细菌油脂是通过微生物培养获得 的油脂,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 稳定性。
详细描述
在猪禽饲料中添加油脂,有助于提高饲料的 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从而促进动物对饲料的 消化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产量。
油脂添加对动物生长速度的影响
总结词
油脂添加可加快猪禽生长速度,提高经济效 益。
详细描述
油脂在猪禽体内可作为能量来源,提供生长 所需的能量。适量添加油脂可以加快猪禽的 生长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油脂还可
01
脂肪是高能量的饲料原料,相对 于碳水化合物,其能量含量高, 且能提供给动物生长所需的必需 脂肪酸。

饲用油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饲用油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一 0ຫໍສະໝຸດ 中国 饲料 添 加 剂 21 第 l 0 0年 2期 ( 第 12期 ) 总 0
饲 用 油 鹰 在 养 殖 业 中 的应 用 研 究 进 展
单 斌 陆建玲 白冬梅
( 江苏 省生产 力促进 中心 , 南京 摘
20 0 ) 1 0 0
要 : 脂作为饲 料 中的能量 来 源 已广 泛应 用 于动 物饲 料 中。在 动物 日粮 中添加 油 油
理后被 用于 饲 料生 产 。油 脂 粉末 是 指 对油 脂 进
利用 率 , 3 日龄 以后 添 脂 ,可 明显 提 高 日增 而 0 重 和饲料转 化 率 j 。饲 喂鱼 油 可 明显 改 善 肉鸡
的生长速 度 、 饲料 报酬 及胴体 品质 。 不 同来 源油脂 对 肉鸡 的生产 性 能 有 不 同影
解应 激等作 用 , 已广 泛应用 于 动物饲料 中。饲 用
了蛋壳强 度 。
1 2 油脂 在 肉鸡 日粮 的应 用 . 肉鸡 对能量 的需 求 比较 高 , 油脂是 高能量 的 饲 料 原 料 , 加 油 脂 可 显 著 提 高 肉鸡 的 生产 性 添 能, 平衡 日粮 的 营养 水 平 , 高饲 料 利用 率 。 1 提 3 粮 中添 加 3 %棕 榈 油 的试 验 表 明 , 1 在 7~3 日 0 龄 阶段添脂 虽不 能提 高 1增 重 , 可 以改 善饲料 3 但
行特殊 处 理 , 其 成 为粉 末 状 , 使 以便 于 包 装 、 运 输、 贮存 和应用 。
1 油脂在 鸡 日粮 的应用
响 。棕榈 油 、 鱼油 、 牛油 饲喂试 验表 明 , 油和棕 鱼 榈油 组试验 鸡 的增 重 显 著 高 于牛 油 组 。鱼 油组
1 1 油脂 在蛋鸡 1粮 的应 用 . 3 在蛋 鸡 日粮 中添 加 油脂 可 以 影 响蛋 鸡 的 生 产 性能及 蛋 的品质 。林 海 等 ( 9 9 在蛋 鸡 开 产 19 ) 前 1粮 中添加 15 3 . %植 物油 , 结果 产蛋量 和蛋 重

饲料中添加油脂的应用效果

饲料中添加油脂的应用效果

饲料中添加油脂的应用效果利用油脂饲喂家禽的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这种技术与现代动物营养理论相结合,将大大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并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与一些畜牧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饲料产品的能量水平往往偏低。

过去饲养的绝大多数是地方品种或其杂交品种,还基本适应;如今饲养的大部分是现代品种,如果不能相应的提高能量水平,满足畜禽的营养需要,往往达不到应有的生产性能。

为了达到理想的能量水平,有必要研究与推广添加油脂的实用技术。

一.油脂简述融点在38℃以上的油脂称为牛脂或兽脂,如猪脂、羊脂等;融点在38℃以下的称为油脂或脂肪油,如花生油、豆油等。

油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界,它们是动植物新陈代谢的产物,是贮藏的营养物质。

1.动物油脂(1)动物性油脂的来源动物性油脂不论来源如何都是由不同化学结构和不同物理特性的各种脂肪酸组成。

动物性油脂的原料多来源于肉类加工厂的副产品,如肉块上修削下来的脂肪部分、内脏及不可食的屠体部分。

此外,皮革厂修削下来和脂肪也是重要来源之一。

(2)规格和特点国际上动物性油脂的主要规格是为制造肥皂而制定的。

根据游离脂肪酸、水分和不溶物及不皂化物(纯度)、颜色等再一步分级(表1)。

美国大型饲料公司使用的动物性油脂采取以下规格(表2),这些项目与动物营养关系密切。

表1 饲料用油脂的特点品质等级融点游离脂肪酸水分、不溶物、脂肪酸颜色℃(%)不皂物(%)(处理前)最高档41.5 4 1 7精选41.0 5 1 9优质40.5 6 1 13或11B 专用40.5 10 1 19或11C 一号40.5 15 2 33二号40.5 20 2 37三号40.0 35 2 无色37 4 1 11白A 37 8 1 15白B 36 10 2 19或11C黄色36 15 2 37普通37.5 20 2 39褐色38 50 2 无色表2 饲用油脂的参孝规格色度(FAC)19——39油离脂肪酸(FFA)10%——25%稳定性(AOM)20AOM水分、不溶物、不皂化物(MIU)2%以下融点(Titer)36℃以上BHT,BHA 150g/t(3)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是中性脂肪的水解产物,油脂在被动吸收和利用之前,首先变成脂肪酸,因此,游离脂肪酸在动物性油脂中出现对动物无害。

油脂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 添加油脂注意事项 - 种植技术

油脂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 添加油脂注意事项 - 种植技术

油脂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添加油脂注意事项-种植技术植物油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常见植物油脂有大豆油脂、菜籽油脂、棉籽油脂、葵花籽油脂等,当饲料中能量不足时,可添加一定量的油脂。

油脂是生猪生长发育和发挥优良生产性能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能量的含量非常高,在养猪生产中可为猪提供比任何能量饲料都要高的能量,是配制高能饲料不可缺少的饲料原料。

养殖生产过程中在猪的日粮中添加油脂会显著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油脂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添加油脂注意事项。

1、油脂的分类油脂的种类较多,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四类,主要包括动物油脂、植物油脂、饲料级水解油脂和粉末状油脂。

其中动物油脂是指从畜禽及其内脏等提取的一类油脂,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还有少量的不皂化物以及不溶物,生产常用的是猪油、牛油、鱼油等;植物油脂是指从植物的种子中提取的,主要成分与动物油脂一样也是甘油三酯,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植物固醇和蜡质成分,用于生产的主要有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等;饲料级水解油脂是指在生产加工食用油和生产肥皂的过程中所到的副产品,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另外,粉末状油脂是将油脂进行特殊的加处理后形成粉末状的油脂,这类油脂便于包括装、运输、贮存和应用。

2、油脂的营养特性油脂的能量含量非常高,相当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 25倍,如果饲用油脂的代谢能水平为100%,则常用的能量饲料玉米的代谢能水平仅为42%,因此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如果需要配制高能饲料,则可选择使用油脂,这点对于仔猪养殖来说非常重要。

油脂是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猪缺乏必需脂肪酸会导致皮肤角质化、生长发育受阻、繁殖机能以及生产性能下降等,而植物性油脂的必需脂肪酸的含量丰富,可满足猪的营养需求。

油脂具有额外热能效应,在日粮中添加额外的油脂,可与日粮中的基础油脂发生作用,相互补充。

提供的热能要高于动物自身产生的热能,因此在寒冷天气为了提高生产性能,避免饲料浪费,可在饲料中添加额外的油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李长连1宿永波1李维21.北京中大兆华牧业有限公司2.沈阳农业大学随着畜禽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动物对日粮养分含量尤其是日粮能量含量的要求愈来愈高。

要配置高能量饲粮,仅靠谷实类饲料有时难以满足,这就要求营养工作者研究开发一些高能的饲料原料。

油脂具有独特的营养功能和物理特性,而且油脂适口性好,含能高,热增耗低,因而可满足动物特定生理时期采食量增加受限时对能量的高需要量。

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适量油脂可使畜禽增质量提高,每千克增质量耗料减少。

动物直接分解日粮中脂肪产生脂肪酸比从醋酸盐或葡萄糖合成脂肪酸更节约能量,而且长链脂肪酸氧化供能的效率高于醋酸盐,能提高家畜能量利用率。

1油脂的成分特点油脂属真脂类。

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多数为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一般为固态,称为脂。

天然油脂往往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但其中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

在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0~970,而甘油是41,脂肪酸相对分子质量占甘油三酯全相对分子质量的94%~96%。

天然油脂中,脂肪酸的种类达近百种。

不同脂肪酸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碳氢链的长度、饱和与否、及双链的数目与位置。

陆生动物脂肪中饱和性脂肪酸比例高,熔点较高,在常温下为固态;植物脂肪中不饱和性脂肪酸比例高,熔点较低,在常温下为液态。

鱼类等水生动物脂肪中不饱和性脂肪酸比例也较高。

一般来说,陆上动植物脂肪中大多数脂肪酸为C16和C18脂肪酸,尤以后者居多;水生动物脂肪中大多收稿日期:2007-12-20数脂肪酸为C20和C22脂肪酸;反刍动物乳脂中还含相当多(5%~30%)的低级脂肪酸(C4~C10脂肪酸)。

油脂中还含有少量的其他成分,包括不皂化物和不溶物等。

不皂化物是指固醇类、碳氢化合物类、色素类及蜡质等物质。

不溶物是指油脂中混有动物毛、骨及砂土等杂质。

2油脂的分类油脂种类较多,按来源可将其分为动物油脂、植物油脂、饲料级水解油脂和粉末状油脂。

2.1动物油脂这类油脂是家畜、家禽和鱼体组织(含内脏)提取的一类油脂。

其成分以甘油三酯为主,另含少量的不皂化物和不溶物等。

包括牛油、家禽油、猪油和鱼油等。

2.2植物油脂这类油脂是从植物种子中提取而得,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另含少量的植物固醇与蜡质成分。

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等是这类油脂的代表。

植物性皂脚是提炼植物油的副产品,是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良好来源。

皂脚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所以必须用抗氧化剂使其稳定。

皂脚的水分含量一般较高,进行水分测定是必要的。

2.3饲料级水解油脂这类油脂是指制取食用油或生产肥皂过程中所得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

2.4粉末状油脂对油脂进行特殊处理,使其成为粉末状。

这类油脂便于包装、运输、贮存和应用。

3油脂对猪的饲用价值3.1油脂对仔猪的影响油脂在奶断仔猪日粮中的应用,可有助于其生产性能的发挥。

Dove(1993)在2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加5%油脂,日增质量提高(P<0.01)。

Verland(1995)发现,断奶仔猪日粮中加6%动物脂肪,断奶后5周内日增质量提高21.4%(P<0.01)。

Pettigre w等(1986)在仔猪出生头2天喂给32mL的玉米油,可降低出生质量较低仔猪(1.0~ 1.25kg)的病死率。

乌克兰家畜生理生化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在2~4周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3%的饲用动物油脂或向日葵油,仔猪日增质量可提高10%~ 14%,每千克增质量耗料可节省8%~10%,病死率几乎减少一半。

当断奶仔猪日粮中脂肪添加量高于4%时,此时机体氧化脂肪酸的能力仍有限,导致大量脂肪在脂肪组织内积存和肌肉组织增长缓慢。

Petti等(1989)对121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仔猪日粮补加脂肪可明显提高饲料转化率,但对增质量改善很少,并降低了日采食量(P<0.01)。

尽管仔猪日粮添加脂肪可改善日粮的适口性,但因增加的能量浓度会导致采食量降低。

Frobish(1969)和Leibbrandt(1975)试验均表明,日粮中添加2%~3%的脂肪,并不提高7~28日龄仔猪的增质量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Eusebio等(1965)研究表明,仔猪对日粮添加脂肪的反应受脂肪酸的链长、饱和度及在甘油三酯分子中排列的影响。

Turlington(1988)报道,喂含豆油或可可油日粮的仔猪比喂含牛油日粮的仔猪表现了较好的生产性能。

Cera等(1988)发现,玉米油比猪油或牛油更易于仔猪的消化。

Li等(1990)的试验表明,与单独饲喂豆油或可可油日粮相比,豆油加可可油日粮可增加断奶后5~8周龄仔猪小肠绒毛高度,并能改善中链脂肪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

由此看来,猪对动物油的消化率不如植物油高,添加不同组成油脂在改善脂肪酸消化率时有协同作用。

Jonet(1990)对仔猪的研究表明,在含添加脂肪日粮中加入乳化剂(卵磷脂)可改善仔猪对油脂及日粮其他养分的消化率。

3.2油脂对生长猪的影响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加脂,可持续提高日增质量和饲料转化率,并减少自由采食量。

Miller(1990)在总结有关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指出,日粮中添加脂肪不超过5%时,生长肥育猪的增质量均有增加;脂肪添加水平低于3%时,采食量还有轻微增加,但超过3%时,采食量就会降低;猪出栏时背膘厚度随添加脂肪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

Moser(1977)报道,脂肪添加水平低于3%时对生长肥育猪背膘厚度影响很小,只有在添加水平超过3%时背膘厚度才会有所增加。

Pettigre等(1991)报道,补饲脂的猪日增质量增加40g,日耗料量减少100g,饲料转化率提高4%,但背膘厚也增加0.17cm。

3.3油脂对繁殖母猪的影响给母猪补饲油脂有重要意义。

Coffe y等(1994)报道,给哺乳母猪补饲油脂(占日粮9%),可使仔猪断奶质量提高8%。

Thacker(1997)报道,给哺乳母猪补饲油脂,可使其日产奶量增加8.9%,乳脂率提高4.1%,仔猪存活力也显著提高。

他认为,哺乳母猪日粮脂肪适宜添加量为7.5%。

Seerley等(1974)首先提出,在妊娠后期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改善仔猪的能量营养状况,提高断奶仔猪的成活率。

Pettigrew(1981)也报道,在仔猪成活率较低([80%)的母猪日粮中添加充足的脂肪(产前添加量大于1kg),可增加初乳和常乳中脂肪含量,并使断奶时仔猪成活率提高6.2百分点(P<0.01)。

给泌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对其本身体质量丢失程度的改善不明显,对背膘厚度的影响也不确定。

4油脂对鸡的饲用价值4.1蛋鸡禽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比猪和牛高。

在蛋鸡饲粮中添加油脂2%~5%,尤其是加富含不饱和性脂肪酸的油脂,可增加蛋质量。

在炎热夏季,效果尤为明显。

李素芬(1998)报道,在蛋鸡日粮中加亚麻酸,可提高其产蛋性能。

Jensen等(1958)最早观察到黄玉米中含有可增加蛋质量的因子。

Menge (1968)和Banave(1971)后来确认,玉米和玉米油中维持最大蛋质量的这种因子为亚油酸。

Balnave (1985)和Scorgg等(1987)试验表明,加入植物油或米糠会提高蛋质量,增加易吸收油而不增加亚油酸浓度时,并不能提高平均蛋质量。

Mannion等(1992)采用大多数原料相同的日粮(其中必要脂肪酸和代谢能浓度均相同)饲喂产蛋鸡,结果发现,蛋质量对红花籽油水平的增加有反应,而对橄榄油的增加无反应。

这表明,红花籽油中的亚油酸是引起蛋质量变化的原因。

Guenter等(1971)认为,日粮中亚油酸水平对蛋黄质量无影响,但蛋质量却随着日粮中亚油酸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亚油酸可能是通过增加蛋白质量而不是通过蛋黄质量来影响蛋质量。

为获得最高的产蛋率、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日粮中亚油酸的含量应为饲料量的1%~1.5%,而为了使蛋禽获得最大的蛋质量,日粮中亚油酸含量应为饲料量的1.5%~2%。

参考国外的蛋鸡的标准中,各个国家略有差异。

在日本的标准中,蛋鸡的代谢能要求量是11.51MJ/kg,比美国的12.14MJ/kg要低。

但实践证明,在通常条件下,产蛋率几乎无太大的差异。

若在蛋鸡用饲料中添加油脂,特别是在饲料摄取量减少的夏季的高温环境中,饲料要求率、蛋质量及产蛋率会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在蛋鸡饲料中,通常可配合超过5%的碳酸钙。

另外,因为饲料的粒度粗,在粉体饲料中也比其他饲料的灰尘多,易引起饲料的分散。

但在添加油脂后,这些问题均可得到显著的改善。

因此,代谢能水准超过12.14MJ/kg的蛋鸡用饲料的配合中,添加油脂是必要的。

4.2肉鸡于会民等(1998)报道,日粮中添加油脂,可提高肉仔鸡对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

Cherian 和Sim(1991)发现,给对单冠白莱航产蛋母鸡饲喂全脂亚麻和勘诺拉(Canola)油菜籽,可提高蛋中X-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Guevara等(1996)给1日龄至20周龄白莱航雏鸡饲喂含0.1%、2%或3%脂肪的日粮,结果表明,在第6和第9周龄时,添加脂肪组鸡的活质量均明显高于未添加组(P<0.01);第12、16和20周龄时此差异极不显著。

由此看来,日粮中添加脂肪的效果受鸡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

Har ms和Russel(1997)在AA肉种鸡日粮中添加3%的玉米油或家禽脂肪,对照组喂玉米和豆粕基础日粮,结果表明,尽管3组鸡的产蛋性能无差异,但添加玉米油或脂肪组鸡体质量增加,而对照组鸡的体质量减轻。

Shoeib(1997)对AA肉仔鸡进行42d的试验表明,在日粮等能氮的条件下,含2%或4%向日葵油或牛油或2%向日葵油加2%牛油混合物组鸡的生长速度及饲料转化效率均优于未添加油的对照组,添加混合油组鸡的生产性能明显高于添加单一油组,屠宰率最高。

Chanmugam等(1992)通过研究在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油源的效果发现,富含X-亚麻酸的油粕或植物油可用于家禽日粮中以提高组织和胴体X-3/X-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刘忠琛和李加香(1997)认为,肉用仔鸡日粮中添加动物脂肪,可改善其生产性能,但添加棉籽油和菜籽油却对其增质量和饲料报酬有不良的影响。

参考国外现有的标准。

在日本的饲养标准中,肉鸡的代谢能量(ME)的要求为前期(0~4周龄)是12.56MJ/kg,后期(4周龄~商品化)是12.98MJ/kg。

因此,特别是为满足后期用饲料的ME量,通常要配合2%~3%的油脂。

在美国的饲料标准中,ME的要求量是13.40MJ/kg,比日本的饲料标准还要高一些。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ME水准在13.40~ 13.81MJ/kg时,体增质量呈直线上升,饲料摄取量与饲料要求率随着提高代谢能量(ME)水准呈直线减少。

腹腔内脂肪的蓄积量伴随代谢能量(ME)水准的增加而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