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标题:深入探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及其重要性导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是确保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概念、实施方法以及其重要性,并分享个人观点与理解。
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概念及意义1.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定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的一套系统性的标准和准则。
其目的在于明确危险源,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事故风险,保障生产环境和人员安全。
1.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重要性危险化学品具有剧毒、易燃、易爆、腐蚀等特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以及财产损失。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风险源,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实施方法2.1 数据收集与风险识别对于企业来说,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危险化学品使用、生产、储存等方面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风险识别。
通过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辨识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2.2 风险分析与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
通过对潜在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进一步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为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3 控制措施的确定与实施根据风险分析与评估的结果,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潜在危险源对生产安全的影响。
控制措施的确定应考虑工艺流程、物料选择、设备安全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撰写者,我深知其对保障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3.1 完善的数据收集和信息共享机制要加强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信息共享机制,以更准确地识别危险源,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是指对人体、环境及财产构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在化学物质的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等环节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危险化学品事故,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管理。
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在化学物质的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等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设施、场所、设备或者作业活动。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对可能引发事故的设施、场所、设备或者作业活动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危险点、危险因素和事故形式,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步骤(一)确定辨识范围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该确定辨识范围,包括辨识的对象、辨识的时间和辨识的区域等。
辨识的对象可以是化学企业、化工园区、储罐区、石化装置和交通运输等。
辨识的时间通常是以设施投产后或者一定周期为基准,例如建成投产1年、3年、5年和10年后进行辨识。
辨识的区域应该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储存量和周围环境等因素来确定。
(二)收集资料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储存量、物理化学性质、使用及生产工艺、设备的结构和参数、运输方式、周围环境等信息。
(三)识别危险因素根据收集的资料,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因素进行识别。
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设施问题、环境因素、人员操作、管理问题、设备的失效和设备维护等。
(四)评估危险程度根据识别出的危险因素,采用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估,确定危险程度和潜在的事故后果。
(五)确定预防和控制对策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合理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预防和控制对策主要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六)建立维护管理体系建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维护管理体系,通过日常巡检、维护保养、应急演练、信息交流等方式,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监管,提高事故防范能力和应变能力。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危险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然而,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因此,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相关管理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指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化学品、设施或过程。
这些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高压容器、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等。
这些物质或设施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对人身安全、环境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1.保障人身安全: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人身安全。
2.保护环境安全:合理辨识和管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可以减少危险物质的泄漏和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
3.维护公共安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对周边人群和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辨识和管理危险源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稳定。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风险评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其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后果和概率。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优先管理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现场调查:对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场所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具体设施和操作情况,排查潜在的危险源,对照相关标准和法律要求,判断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
3.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评审,通过专业的眼光和经验,发现可能被忽视的危险源,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
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1.分类管理: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危险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对于高压容器类危险源,应加强设备维护,并定期进行检测和检修;对于剧毒化学品类危险源,应制定专门操作规程,严格控制使用人员的资质和数量。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定义1。
1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
2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1。
3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1。
4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5重大危险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范围2.1适用a)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b)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2。
2不适用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c)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d)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e)地下储罐.3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品名表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4辨识4。
1辨识依据1.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2.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表1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表2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4.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4.2.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4.2.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1/Q1+q2/Q2+...+qn/Qn≧1 (1)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5标准说明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危险化学品是一个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正确识别和辨识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危险化学品危害、常见的危险源和辨识方法等方面展开阐述。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爆炸性等性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危险化学品一旦泄漏或事故,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常见的危险源1.物理性质:包括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等特性,使得危险化学品在被处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
2.操作不当:如擅自混合不同种类的化学品、超量使用、未按规定标识或储存等行为,容易导致化学品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加剧安全隐患。
3.设备状况:设备老化、泄漏、防护措施不完善等因素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在生产或实验过程中泄漏或蔓延,造成事故。
辨识方法1.化学品标识:对储存、使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标识,包括名称、CAS号、危险性等信息,以便员工明确化学品性质及危害。
2.危险化学品台账:建立危险化学品使用台账,记录化学品种类、数量、储存位置等信息,有利于实时掌握危险化学品情况。
3.应急预案: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救援流程、应急处置措施等,提前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4.定期检查:定期对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事故发生几率。
结语危险化学品是一个重大的危险源,正确辨识和管理危险化学品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完善预防措施,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危险化学品导致的事故发生,确保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化学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化学品的使用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危害。
在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对人员、设施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是保障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导致严重事故的化学品或化学品系统。
这些化学品或化学品系统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人员伤亡、环境破坏和财产损失。
因此,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是防范化学品事故的重要手段。
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1. 制定危险化学品清单。
首先,对企业或单位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清单化管理。
清单中应包括化学品的名称、CAS号、物理性质、危险特性、存储位置、使用部门等信息。
通过清单管理,可以清晰了解企业或单位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和数量,为后续的辨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 采用风险矩阵法进行辨识。
风险矩阵法是一种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通过对危险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危险特性、使用环境等进行分析,结合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绘制风险矩阵图。
根据风险矩阵图的结果,可以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确定重点防控对象。
3. 利用专家咨询和技术手段进行辨识。
在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时,可以借助专家咨询和现代技术手段。
专家咨询可以提供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帮助企业或单位准确识别重大危险源。
同时,现代技术手段如信息化管理系统、无人机巡检等也可以提供有效的辨识手段,提高辨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评估方法。
1. 采用风险评估矩阵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矩阵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
通过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评估,绘制风险评估矩阵图。
根据矩阵图的结果,可以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等级和风险程度,为后续的防范和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燃、爆等特性的物质,携带一定的危险性,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特定对象、过程、系统、设备等,其一旦失控则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是通过系统性、科学性的分析,识别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因素,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危险化学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一、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的重大危险源1.危险化学品储存装置,主要包括罐区、储罐、储罐间管道、自动阀和自动调节系统等部分。
对于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工业企业来说,储罐和储罐间管道是重要的危险源。
储罐的溃裂、泄漏等事件容易导致气体泄漏、火灾和爆炸等事故。
2.储存场所,主要包括储存场地和仓库。
如果危险化学品储存在易燃区域或风险区域,则这些区域的火灾、爆炸等天然危险是储存的重大危险源之一。
3.危险化学品储存性质,主要包括危险等级、数量、种类、储存温度等。
如果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储存容器也会比较复杂,极易造成操作不当,使用过程中产生泄漏和漏气等现象。
二、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的重大危险源1.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的设备,如反应釜、蒸发器、窑炉等等。
在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废气、废液等危险物质,经过处理再排放的过程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存在很大的危险隐患。
2.工厂区域,生产车间、储存区、制剂区等工厂区域是危险化学品生产的重要区域。
如果这些区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布置和设计,则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素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或技术人员素质较低也是重大危险源之一。
这些都会影响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的重大危险源1.运输工具,主要涉及货车、箱车、铁路货车、船舶等运输工具。
在运输过程中,如不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则可能出现泄露、爆炸、火灾等事故。
2.危险化学品包装质量,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的包装质量是必须严格控制的。
如何正确识别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如何正确识别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是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危害的物质。
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中,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十分普遍,但其潜在的风险也不可忽视。
正确识别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键。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如何正确识别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一、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首先,正确识别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第一步是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不同的危险化学品可能具有不同的毒性、易燃性、爆炸性等特点,因此在处理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其潜在的危险性,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学习危险化学品的标识和分类危险化学品的标识和分类是识别重大危险源的重要依据。
通过学习危险化学品的标识和分类系统,人们可以了解各种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程度、防护要求以及处理方法。
例如,在危险化学品容器上的标签可以告诉人们它的危险性和应急措施,这样可以更好地防范潜在的危险。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正确识别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可以包括针对危化品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护装备的使用规范、事故应急预案等,通过明确的流程和规定,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同时,还应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置预案,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回应和处置。
四、加强培训和宣传培训和宣传是提高识别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向相关人员普及危险化学品的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危险识别能力,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此外,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向公众传达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和防护意识,提高社会对危化品安全的关注度,形成共同防范的氛围。
总结:识别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通过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学习标识和分类、建立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培训和宣传等手段,可以提高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定义
1.1单元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2临界量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1.3危险物质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1.4重大事故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5重大危险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范围
2.1适用
a)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2.2不适用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 军事设施;
c)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d) 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e) 地下储罐。
3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品名表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
4辨识
4.1辨识依据
1.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
2.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表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
表2 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
4.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
两种情况:
4.2.1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4.2.2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n/Qn≧1 (1)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5标准说明
5.1最大量确定
当生产经营单位对单元内的危险物质辨识清楚以后,那么单元内危险物质的量也应该确定下来。
① 对于存放危险物质储罐和其他容器的储存区重大危险源来说,危险物质的量应当是储罐或者其他容器的最大容积量。
注意这个最大容积量不同于最大实际使用量,这一点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在申报表格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② 对于存放危险物质储罐和其他容器的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来说,危险物质的
量应当是目前储罐或者其他容器的实际存在最大量。
③ 对于危险物质的包装存储区来说,危险物质的量应当是目前实际存在的物质最大量。
这些数据应当从每天、每季度或者自身规定的时间段内的登记情况来获取。
注意这个量不同于储存区的最大容积量,这一点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在申报表格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④ 对于管道来说,危险物质的量应当是发生重大事故后,生产区域外管道所能泄露出的物质最大量。
⑤ 如果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低于相对应物质临界量的2%,并且该物质放到单元内任何位置都不可能成为重大事故发生的诱导因素,那么就其本身而言,单元内应该不会发生重大事故,这时该危险物质的数量不计入辨识指标的计算中。
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提供相应的文件说明,指出该物质的具体位置,证明其不会引发重大的事故。
5.2临界量确定
如果危险物质只是混合物中的一部分,那么确定该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就应当参照标准表1和标准表2。
如果危险物质找不到相对应的临界量,那么该物质就不能包括在计算过程中。
不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综合考虑混合物的特性,以决定该物质是否应当列入考虑的范围内。
标准表1中的大部分危险物质都没有规定百分比浓度,所以这些物质的混合物都按照附录中例2的情况来处理。
5.3单元内危险辨识
单元内危险物质的辨识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① 单元内从每次存放某种危险物质的时间计时起2日内;
② 单元内每年存放某种危险物质的次数超过10次;
③ 单元内的危险物质是否在非正常作业条件下产生。
如果单元内储存着多种的危险物质,那么在辨识过程中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首先考虑危险性最大的那种物质是否超出上述的定义范围,这样生产经营单位就可以基本的辨识出单元内的危险物质。
6附录
6.1单一品种计算
某生产经营单位使用液化石油气气体用于生产中的加热,单元里有储罐和用于生产加热的管道。
液化气最大量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对于生产性质的设备、管道来说,液化气的最大量为:
生产场所中存在6套存放液化气的管道系统,每套系统的最大容量为0.15吨,因此管道系统存有液化石油气气体的总量为6×0.15=0.9吨。
(2)对于储存性质的储罐来说,液化气的最大量为:
该生产经营单位共有1个储罐,每个储罐的最大容积为60吨,因此储罐的最大总
容积量为1×60=60吨。
(3)液化气的最大总量:
液化气的最大总量为60+0.9=60.9吨
(4)结论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液化气的临界量是50吨,按照辨识标准的计算法则AQR=60.9/50=1.22>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
6.2混合物计算
某生产经营单位在储罐、容器中存有不同浓度的甲醛溶液,甲醛最大量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生产场所甲醛的最大量是: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场所中,生产设备存有9.5吨10%的甲醛溶液,管道系统存有0.5吨10%的甲醛溶液。
那么生产场所存有的10%甲醛溶液为9.5+0.5=10吨,因此生产场所存有甲醛的总量为0.1×10=1吨。
(2)储存区甲醛的最大量是: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内,储存设备存有25吨12%的甲醛溶液,因此储存区存有甲醛的总量为0.12×25=3吨。
(3)甲醛的最大总量:
甲醛的最大总量为1+3=4吨。
(4)结论: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甲醛的临界量是50吨,按照辨识标准的计算法则AQR=4/50=0.08<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不是重大危险源。
6.3辨识指标计算
方法一
(1)某生产经营单位存有10吨硫化氢、2吨氯气、0.5吨光气,而硫化氢、氯气、光气相对应的临界量分别为20吨、10吨、0.8吨。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辨识指标的计算过程如下:
(2)结论: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辨识指标AQR>1.0,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
方法二
某生产经营单位使用51%的氨水溶液来配置5%的氨水溶液,该单位又使用液化石油气用于生产加热。
(1)生产场所氨的最大量计算:
在该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场所中,生产设备存有20吨51%的氨水溶液,管道系统存有0.4吨51%的氨水溶液。
因此,生产设备存有的氨水溶液的总量为20.4吨,存有氨的最大量为20.4×0.51=10.4吨。
(2)储存区氨的最大量计算:
在该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内,储罐存有24吨51%的氨水溶液,容器存有10吨的无水液氨。
因此,储存区存有氨的最大量为10+(0.51×24)=22.2吨。
该单位虽然还存有20吨5%的氨水溶液,其他容器也存有30吨5%的氨水溶液,但由于这些氨水的浓度低于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规定的50%,所以这些物质不纳入辨识标准的计算中。
(3)氨的最大总量是:
该生产经营单位存有氨的总量为10.4+22.2=32.6吨
(4)液化气的最大量是:
该生产经营单位储罐存有液化气的总量为20吨
(5)结论: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辨识指标AQR>1.0,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
6.4储存区辨识计算
(1)某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一个包装储存区,存有以下几种物质:
附表一
6.5结论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辨识指标AQR>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是重大危险源。
词条标签:定义
页脚内容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