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学教案第1章

合集下载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一章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一章

第1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教学任务: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和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重点及难点: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1、生命的起源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化的结果2、辩论:先有鸡蛋?先有鸡?新课讲授:一、概述1、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含义细胞: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般由质膜、细胞质和核(或拟核)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的种类:神经细胞(寿命最长)细胞的特点:能分裂(生长)但分裂次数有限,癌细胞:无穷分裂细胞,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分析人体细胞的元素组成可发现有如下规律: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O 65% C 18% H 10% N 3% P 1.4% S 0.3% 其他元素少于3%(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 C 55.99% O 14.62% N 9.33% H7.46% Ca 4.67% P 3.11% K 1.09% S 0.78% Mg 0.16%①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

在人体细胞干重中C的含量达到55.99% (鲜重中C的含量达18%)②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4种:C、H、O、N。

在细胞中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占组成细胞元素总量的90%左右。

③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6种:C、H、O、N、P、S。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1章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1章

第1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教学任务: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免疫系统解剖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免疫系统解剖特点和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重点及难点:婴幼儿免疫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人体有八大系统,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神经系统,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免疫系统新课讲授:十二、人体的防御机构―――――免疫系统(一)、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免疫正常保护人体免疫低下(如艾滋病),或免疫超常(食物过敏、湿疹)(二)免疫系统的构成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御感染抵抗病原微生物2、自身稳定清除坏死的细胞3、免疫监视识别清除异常细胞(四)免疫作用的种类1、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比如猪瘟在猪群中传播很快,但和人类无缘。

这是因为人类天生就不会得这种病;还有炎症反应也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能力。

固有免疫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能快速反应,同时在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优秀幼儿园卫生课教案【精选5篇】

优秀幼儿园卫生课教案【精选5篇】

优秀幼儿园卫生课教案【精选5篇】优秀幼儿园卫生课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食品的一些卫生常识,知道不讲卫生和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2、在抢答的活动中,区分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种类。

3、乐意吃一些比较有营养的绿色食品,并参与绿色食品游戏赛。

【活动准备】1、一些和饮食卫生有关的图片若干。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红色彩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一、幼儿进行谈话活动:1.教师:你喜欢吃什么食品?为什么?2.教师将幼儿说的`各类食品一一贴在黑板上或快速地画在黑板上,并进行分类。

二、通过观察幼儿用书,了解注意饮食卫生的重要。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想一想这样做对吗?为什么?2.观察画面,说说:这些小朋友怎么啦?他们为什么会生病?例如:观察拉肚子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他会拉肚子?(吃蔬果不清洗,也没有洗手。

)……3.观察一名肥胖儿童:他为什么会这么胖?(他吃的东西太多了、甜食吃多了、油腻的食物吃多了……)三、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吃什么食品比较好?什么样的食品要少吃,为什么?四、请幼儿在纸上记录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

教师请幼儿谈论自己记录的结果,并将记录的结果进行总的汇合,找出最好的食品和最差的食品,并给以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称号。

五、食品抢答,教师报出食品的名称,请幼儿说出垃圾或绿色食品。

1.教师:水果、蔬菜。

幼儿:绿色食品;2.教师:薯片、妙脆角、炸鸡腿。

幼儿:垃圾食品。

六、引导幼儿评选出2个绿色食品。

教师请3位幼儿上来分别扮演3个绿色食品,并站成一排。

开展游戏《蹲一蹲》玩法:分别说出自己蹲和别人蹲,要接得快。

例如:有绿色实物:黄瓜、西红柿、青菜,第一个是黄瓜说:黄瓜蹲,黄瓜蹲,黄瓜蹲完了青菜蹲。

青菜听到后,立即接上来说:青菜蹲,青菜蹲,青菜蹲完了西红柿蹲。

然后,继续接说……说错了,就换人接着游戏。

优秀幼儿园卫生课教案(篇2)活动背景:木偶剧是我国一种流传的民间艺术,它流传广泛,历史悠久。

它用木偶的形式生动而形象地刻划各种人物。

幼儿卫生学 辅导教案 学生版

幼儿卫生学 辅导教案  学生版

幼儿卫生学辅导教案学生版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1.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掌握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1.2 教学内容:幼儿生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卫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1.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生理发展的特点。

讨论幼儿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二章:幼儿营养与饮食卫生2.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营养需求的基本知识。

掌握幼儿饮食卫生的原则。

2.2 教学内容:幼儿营养需求的特点。

幼儿饮食卫生的原则和方法。

2.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营养需求的基本知识。

讨论幼儿饮食卫生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章:幼儿睡眠与休息卫生3.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睡眠与休息的重要性。

掌握幼儿睡眠与休息卫生的原则。

3.2 教学内容:幼儿睡眠与休息的重要性。

幼儿睡眠与休息卫生的原则和方法。

3.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睡眠与休息的重要性。

讨论幼儿睡眠与休息卫生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章:幼儿身体锻炼与运动卫生4.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掌握幼儿运动卫生的原则。

4.2 教学内容:幼儿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幼儿运动卫生的原则和方法。

4.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讨论幼儿运动卫生的原则和方法。

第五章:幼儿个人卫生与习惯培养5.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掌握幼儿个人卫生习惯培养的方法。

5.2 教学内容:幼儿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幼儿个人卫生习惯培养的方法。

5.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讨论幼儿个人卫生习惯培养的方法。

第六章:幼儿常见疾病与预防6.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常见疾病的类型及症状。

掌握预防幼儿常见疾病的基本方法。

6.2 教学内容:幼儿常见疾病的类型、症状及预防措施。

幼儿常见疾病的识别和处理。

6.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常见疾病的类型、症状及预防措施。

讨论幼儿常见疾病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第七章:幼儿意外伤害与急救7.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类型。

掌握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

幼儿卫生学全套教案(1)

幼儿卫生学全套教案(1)

幼儿卫生学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1.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2.饮食卫生和睡眠卫生;3.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卫生习惯图片、饮食睡眠卫生示范图等。

学具:洗手液、毛巾、餐具、睡眠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小朋友一天的生活,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不符合卫生习惯的地方。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洗手的重要性:讲解洗手可以去除细菌,预防疾病的发生。

(2)饮食卫生:介绍如何挑选新鲜食物,合理搭配饮食。

(3)睡眠卫生:讲解如何布置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

(4)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授穿衣、整理床铺等生活技能。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卫生习惯,并相互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个人卫生习惯:洗手:晨起、睡前、饭前便后刷牙:每天两次,每次3分钟2. 饮食卫生:食物新鲜、清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3. 睡眠卫生:睡眠环境舒适、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4. 生活自理能力:穿衣、整理床铺主动参与家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并谈谈如何改进。

答案示例:我每天都会按时洗手、刷牙,但有时候会忘记整理床铺。

以后我要养成每天整理床铺的好习惯,让生活更加整洁。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健康饮食计划。

答案示例:早餐: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片面包午餐:一份蔬菜、一份肉类、一份主食晚餐:一份蔬菜、一份豆制品、一份主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1章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1章

第1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教学任务: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眼解剖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眼解剖特点和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重点及难点:婴幼儿眼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人体有八大系统,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内分泌系统,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眼新课讲授:八、眼―――――视觉器官(一)、眼的结构和功能1、眼球壁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

前1/6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白”。

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

角膜是接收信息的最前哨入口。

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

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

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

周边厚约1mm,中央为0.6mm。

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

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

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

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

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虹膜: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

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

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瞳孔。

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

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

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

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

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1章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1章

第1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教学内容:第二节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教学任务: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免疫生长发育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教学重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教学难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有八大系统,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生长发育。

新课讲授:提问1、什么是生长?生物体由小到大的过程即生长。

人的生长,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

2、什么是发育?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的分化和不断完善,以及体力、智力和心理的发展。

生长发育有规律一、年龄阶段划分法提问:你现在处在什么期?从受精卵到发育成熟 20年1、医学上的划分法胚发育期受精卵开始妊娠前8周胎儿期妊娠前8周后直到出生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什么是围产期?从孕期满28周到出生1周婴儿期(乳儿期)满月到1周岁幼儿期:出生后第2和第3年学前期:指3~6或7岁学龄期6~7岁至11~12岁青春发育:女11~12岁到17~18岁;女13~15岁到19~21岁2、教育学的划分法从妊娠到14岁划分为6个阶段胎儿期妊娠前8周后直到出生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婴儿期(乳儿期)满月到1周岁幼儿期:出生后1-3年学龄前期或幼儿期:指3-7岁学龄期7-14岁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A、速率不同时快时慢第1年身高20-25CM 体重增加6-7KG第2年身高10CM 体重增加2.5-3.5KG2年后速度急剧下降B、长度比例不同头尾规律:一个人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部只增大了一倍,躯干增长2倍,上肢增长3倍,下肢增长4倍。

C、各系统的的发育不均衡神经系统、淋巴系统发育快生殖系统发育慢2、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遗传、环境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1、遗传因素2、后天因素(环境因素)A、营养什么是同化作用?什么是异化作用?同化作用:生物体吸收外界成分并转化成为自身成分。

幼儿卫生学 辅导教案 - 学生版

幼儿卫生学 辅导教案 - 学生版

幼儿卫生学辅导教案学生版第一章:幼儿卫生学概述1.1 幼儿卫生学的定义1.2 幼儿卫生学的重要性1.3 幼儿卫生学的研究内容1.4 幼儿卫生学的学习目标第二章:幼儿生长发育与健康管理2.1 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2.2 幼儿健康管理的原则2.3 幼儿营养需求与膳食搭配2.4 幼儿身体锻炼的建议第三章:幼儿日常生活卫生3.1 幼儿个人卫生的重要性3.2 幼儿饮食卫生与安全3.3 幼儿睡眠与休息的卫生3.4 幼儿排泄与洗澡的卫生第四章:幼儿疾病预防与护理4.1 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4.2 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4.3 幼儿药物使用与护理4.4 幼儿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第五章:幼儿园环境卫生与管理5.1 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卫生要求5.2 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卫生要求5.3 幼儿园卫生设施与用品的配置与管理5.4 幼儿园卫生与安全管理的规定与实践第六章:幼儿心理卫生与情感关怀6.1 幼儿心理卫生的重要性6.2 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6.3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6.4 幼儿情感关怀的实践方法第七章:幼儿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7.1 幼儿安全教育的必要性7.2 幼儿常见安全问题的预防与处理7.3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7.4 幼儿园安全环境的创设与维护第八章:幼儿营养卫生与健康促进8.1 幼儿营养需求的特点与指南8.2 幼儿健康饮食的推广策略8.3 幼儿营养问题的预防与干预8.4 幼儿园营养卫生工作的实施要点第九章:幼儿身体锻炼与运动卫生9.1 幼儿身体锻炼的重要性9.2 幼儿运动卫生的注意事项9.3 幼儿适宜的运动项目与活动设计9.4 幼儿运动卫生与安全的实践指导第十章:幼儿卫生学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应用10.1 幼儿卫生学教育资源的重要性10.2 幼儿卫生学教育资源的类型与来源10.3 幼儿卫生学教育资源的整合策略10.4 幼儿卫生学教育资源的创新与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幼儿卫生学概述补充和说明:幼儿卫生学对于保障幼儿身心健康、预防疾病、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教学内容:第二节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教学任务:
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免疫生长发育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教学重点: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有八大系统,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生长发育。

新课讲授:
提问
1、什么是生长?
生物体由小到大的过程即生长。

人的生长,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

2、什么是发育?
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的分化和不断完善,以及体力、智力和心理的发展。

生长发育有规律
一、年龄阶段划分法
提问:你现在处在什么期?
从受精卵到发育成熟 20年
1、医学上的划分法
胚发育期受精卵开始妊娠前8周
胎儿期妊娠前8周后直到出生
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
什么是围产期?
从孕期满28周到出生1周
婴儿期(乳儿期)满月到1周岁
幼儿期:出生后第2和第3年
学前期:指3~6或7岁
学龄期6~7岁至11~12岁
青春发育:女11~12岁到17~18岁;
女13~15岁到19~21岁
2、教育学的划分法
从妊娠到14岁划分为6个阶段
胎儿期妊娠前8周后直到出生
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
婴儿期(乳儿期)满月到1周岁
幼儿期:出生后1-3年
学龄前期或幼儿期:指3-7岁
学龄期7-14岁
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A、速率不同时快时慢
第1年身高20-25CM 体重增加6-7KG
第2年身高10CM 体重增加2.5-3.5KG
2年后速度急剧下降
B、长度比例不同
头尾规律:一个人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部只增大了一倍,躯干增长2倍,上肢增长3倍,下肢增长4倍。

C、各系统的的发育不均衡
神经系统、淋巴系统发育快
生殖系统发育慢
2、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遗传、环境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后天因素(环境因素)
A、营养
什么是同化作用?什么是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生物体吸收外界成分并转化成为自身成分。

异化作用:体内成分通过代谢生成非机体本身所需要的物质。

B、体格锻炼
过时的观念:“营养好、睡眠足、按时打预防针”
学生环节阅读短文
“营养与运动,一对好搭档”
C、生活安排
D、疾病
E、其他因素
家庭人口、季节、污染
四、常用的评价指标
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
A、形态指标:
在婴幼儿期常用的生长发育形态指标包括:
(1)身高或身长:未满2周岁的婴幼儿需要卧位测量,因而称为“身长”。

身高表示立位时头、颈、躯干及下肢的总高度,是生长长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准确评价生长发育水平、发育特征和生长速度不可缺少的指标。

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 cm。

在1岁时增长约50 %,达到75 cm。

1~2岁全年增加约10 cm,2~3岁平均增加5 cm,到3岁时身高约为100 cm,是出生时身长的2倍。

(2)体重:是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重量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婴幼儿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总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最易变化和活跃的指标。

新生儿平均体重3.3 kg,前6个月的婴儿,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 kg,后6个月平均每月增长0.5 kg。

1岁以后体重增长速度减慢,全年增长2~3 kg。

(3)头围:敏感反映婴幼儿头部发育的指标。

出生时平均头围34 cm,婴儿期头围平均每月增长1 cm,1岁时幼儿的头围增至46 cm。

第二年头围增长减慢,仅增长2 cm。

(4)胸围:表示胸廓的围长,间接说明胸廓的容积及胸部骨骼、肌肉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但胸围增长速度快,6个月至1岁时,胸围和头围基本相等,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B、生理功能指标:
握力、背肌力
肺活量
脉搏、血压
五、常用的评价方法
国际通用的三把“尺”
“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案例:一个3岁小姑娘88CM、体重16KG,
查一查体态是否均衡?小胖墩
六、粗略的评价方法:
1、体重
A、按体重增长倍数计算
6个月为出生时的2倍
1周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
2周岁时为出生时的4倍
3周岁时为出生时的4.6倍
B、按体重增长的速度来计算
C、按公式推算
略见教材P46-P47
3、身高
A、按身高增长倍数计算
1周岁时为出生时的1.5倍
4周岁时为出生时的2倍
B、按身高增长的速度来计算
C、按公式推算
略见教材P47
七、测量方法
1、身高
2、体重
课堂小结
一、年龄阶段划分法
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四、常用的评价指标
五、常用的评价方法
六、粗略的评价方法:
七、测量方法
课后练习
1、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什么是同化作用?什么是异化作用?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