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的风、湿、寒

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的风、湿、寒

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的风、湿、寒你知道吗。

我们经常说的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在中医上都属于痹症。

风、湿、寒三种邪气长年入侵从而导致关节、膝盖处出现麻木、酸痛、沉重、不灵活的症状。

接下来就跟大家解读一个名方,叫桂枝芍药知母汤,此方是东汉张仲景的名方。

张仲景是这么描述此方的:“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wāngléi)......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这个诸肢节疼痛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小到手指关节、大到膝盖关节,有疼痛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风湿关节炎等。

身体羸尪是变形的含义。

羸指的是弱的意思,是说肿大、身体虚弱。

现在我们来看看此方的组成: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这张方子,也可以看作是桂枝汤变化而来。

以一种好理解的方式来说明,方子中的麻黄、桂枝、附子、生姜四味药相当于组成了一个强大、强力的先遣队。

对骨缝、关节深处的寒邪发起进攻,全部搜刮出来。

而附子和桂枝除了搜刮的任务以外,还有个特殊的任务,就是去壮肾阳,修复关节因常年的寒邪入侵,而造成的损伤。

二者配合就像两个大网,调动身体的阳气,对寒气发起进攻。

而麻黄则是可以打开身体的毛孔,清理被搜刮出来的寒邪的“尸体”。

生姜也更像是在战后检查战场的士兵,“装死”的寒邪,都逃不过生姜的双眼。

解决了寒邪,还有风、湿二邪的存在,这里桂枝和附子就需要白术的帮忙。

白术能够提高桂枝、附子的温、热性,这样就能够在湿邪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消灭它。

而防风有个称号叫“能除诸风”,不但可以抵御体外的风邪来犯,还能把体内的风邪赶出去。

这个风药的精妙在于还能除湿,就像在通风的地方吹干的衣服。

而白芍则是收敛的作用,不让麻黄桂枝的药性用太快,太猛,免得伤到身体。

知母则是清热、化热。

甘草是个老好人,用来调和各个药材之间的矛盾,不让药方起内讧。

所有药配伍,先搜刮寒邪,顺带收拾湿邪,最后清理风邪,再对身体进行进补。

要准确认识的痹证良方——关于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几个问题——东方子讲知母

要准确认识的痹证良方——关于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几个问题——东方子讲知母

要准确认识的痹证良方——关于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几个问题——东方子讲知母桂枝芍药知母汤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的一张经典方,但是越来越感觉到熟悉这张方的人并不很多,萌大在医院、学校问过好几个中医研究生、本科生,能完整说出组成这张经方的9味药的人几乎没有,多数人只能顺着方名说出“桂枝、芍药、知母”3味药就结束了。

然后说这方子不在需要考试的100首方剂范围内,方剂课上也没有把这张方作为重点方来介绍。

至于这张方的功效及应用指征,就更模糊了,大概是什么书(萌大没有看到过)将此方作为治疗“风湿热痹”的代表方,所以有些人也把“桂枝芍药知母汤”与“风湿热痹”联系在了一起。

当然了,萌大水平有限,刚学完方剂伤寒金匮那会也是背不出这张方的,而且也是想当然的跟风遵从其治疗风湿热痹的说法的。

自从2年前来到风湿科,发现这张方实在是太常用了,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名字几乎天天听到,几乎每位医生都在用,但同时感觉关于这张方有一些基本的问题可能还没有搞清楚,甚至有些观点影响了我们对这张经方的发掘与运用。

正好最近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有老师着手准备搞关于这张方的课题,萌大也利用这个机会,就关于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梳理。

1.出处问题了解一张方、一味药,我们必须从源头看起,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关于条文的解释,《金匮要略》教材(范永升主编)认为这一条文是讲“风湿历节的证治”。

身体魁羸形容关节肿大,身体瘦弱。

脚肿如脱形容两脚肿胀,似乎和身体要脱离一样。

温温,作蕴蕴解,指心中郁郁不舒。

的确,“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张仲景用精炼的文字将一个关节炎发作期的病人形象为我们展现出来,什么关节炎张仲景没说(也说不出来),但萌大的第一反应是感觉讲的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发作期患者,甚至是饱受疾病折磨多年的类风关晚期失治的患者。

【胡希恕:桂枝芍药知母汤-痹证、脉痹的常用经方】

【胡希恕:桂枝芍药知母汤-痹证、脉痹的常用经方】

【胡希恕:桂枝芍药知母汤-痹证、脉痹的常用经方】| 导读:痹证、脉痹这两类中医疾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痛风性关节炎、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

因临床常见关节疼痛、局部肿胀,且多合并纳差、下肢畏寒、便溏等里虚寒表现,冯世纶教授临床善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本期分享相关应用经验,供诸位同道参考。

(编辑:木易火耳)胡希恕经方医学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诸肢节疼痛,即四肢关节都疼痛;身体尪赢,即言身体瘦之甚而关节肿大的样子;脚肿如脱,即言脚肿之甚;头眩短气,温温欲吐,为气冲饮逆的结果,这是桂枝芍药知母汤的适应证。

冯老归纳其主证为关节疼痛、肢体肿胀、气冲呕逆。

机体阳气亏虚,寒湿流注筋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则四肢关节疼痛。

而身体消瘦,缘于正气虚衰。

关节肿胀、变形、足肿之甚,均系聚于局部的寒湿化热所致。

太阴虚寒,胃有停饮,饮随气冲,则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肢节疼痛提示病位在表,联系身体消瘦,属阴证,故为表阴证,即少阴病。

寒湿化热,热属阳明,故本方证属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证,若要准确辨识本方证,须掌握少阴、太阴、阳明各经的主要特征:•少阴病:主要特征为无热恶寒、但欲寐、脉微细等。

此外,遇到表证,排除太阳病即为少阴病;•太阴病:包括里实寒与里虚寒,里虚寒主要特征为纳差、腹满、腹痛、便溏、口不渴等;•阳明病:涵盖里虚热、里实热及病理产物所化之热。

里实热主要特征为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便秘等。

病理产物化热可见关节发热红肿、痰涕色黄质稠等。

冯世纶教授应用经验1.不拘原方,随证调整冯老对本方的调整,主要集中在部分药物替换、药量变化两个方面:药物替换:因苍术燥湿之力强于白术,防己止痹痛、利水饮,功效优于防风,临床多以苍术、防己易方中白术、防风。

药量变化:表证重,多给麻黄;郁热甚,多予知母;湿饮偏盛,多用苍术;痹痛甚,多投白芍;反之则少用。

【搞定全身关节疼痛最厉害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搞定全身关节疼痛最厉害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搞定全身关节疼痛最厉害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人到中年多伴有各种问题,比如各种关节痛、关节炎、风湿等等,有时会出现红肿热痛,甚至拇指关节活动不利,难道真的是老了吗?人到中年必然要遭受这类问题吗?关节疼痛是一个症状,什么样的病会让你关节疼痛?去医院检查可能会被告知你有风湿性关节炎或者类风湿关节炎或者是强直性脊柱炎或者是股骨头坏死或者是腰突或者是颈椎病或者是痛风等等,总之就是一个炎症。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诸肢节疼痛《金匮要略》1700年前张仲景的方剂适应症:治诸关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治疗由风寒湿入侵关节导致的疼痛,这种疼痛往往剧烈难忍。

而世上百分之八十的关节痛都是风寒湿导致的,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可能是风湿热。

原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6克、麻黄6克、防风12克、知母12克、白术15克、生姜15克、制附子12克。

本方是一付药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2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麻黄10克、生姜25克、白术25克、知母20克、防风15克、制附子15克。

制附子先煎40分钟,然后再把其他药材放进锅里,一起再煎煮半个小时。

煎出来的汤药分两次服用,饭后服用,温服。

七天一个疗程,服用二十一天。

附子虽然已经是炮制过的,但毕竟是大热之物,先煎四十分钟可以去除附子的毒性,保留附子的药性。

一定要先煎四十分钟哦。

如果不小心出现了附子中毒,要大量饮用甘草水。

无论你是手指关节还是手腕关节,还是胳膊肘,还是肩膀,还是颈椎腰椎,或者是膝盖,髋关节或者是脚踝等等,无论是大关节还是小关节,只要符合寒湿特点的就可以用。

寒湿特点:这样的人特别怕冷,冷到骨子里,关节疼痛遇冷加重,关节肿大,疼痛无法忍受。

但是,如果你的关节是遇热疼痛,而且关节通红有一种火辣辣的疼,就不适合这个方子啦。

如果瘀血严重,可以在这个方子里面加入三七粉,用这个方子送服三七粉3克到6克,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效果更佳。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义及应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义及应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义及应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中国古代著名方剂之一,是由汉代名医张仲景所创。

该方剂主要成分包括桂枝、芍药、知母和甘草,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在治疗感冒和其他一些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方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祛风散寒:桂枝具有温通阳气的作用,能够祛除寒邪,降低发热和头痛等症状。

芍药味甘苦,有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和关节疼痛等情况。

知母也能祛风解热,适用于感冒失眠等症状。

2. 清热解毒:桂枝芍药知母汤可以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上攻、喉痹口干等症状。

其理论基础是桂枝温阳,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护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状态。

同时,芍药能够凉血止血,有防止感染和发炎的作用。

3. 调理气血:桂枝芍药知母汤还具有调理气血的功效,可以增强机体的生命活力,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

芍药成分可以调节女性生理周期,缓解月经不调和痛经等症状。

知母可以清热解毒,护肝明目,适用于肝热目赤和夜盲症状。

桂枝芍药知母汤广泛应用于感冒、头痛、咳嗽、喉痹、痢疾、泄泻等症状的治疗。

尤其适用于体质虚弱、易受感染的人群,具有温和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

同时注意,因为知母汤具有温热的性质,不适合天气炎热和体内阳气旺盛
的人群使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方剂之一,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和其他疾病,通过祛风散寒、清热解毒、调理气血等方面的作用,帮助人体抵御疾病,促进自我修复和健康发展。

同时,在临床应用前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况、用药剂量、药物配伍等方面的因素,避免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

国医经典解读第19讲:膝关节风湿疼痛良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国医经典解读第19讲:膝关节风湿疼痛良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国医经典解读第19讲:膝关节风湿疼痛良方桂枝芍药知母汤膝关节风湿疼痛良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文解读】现代得关节问题的人很多,开一大堆去风湿、除痹、活血化瘀的药也不一定有效,在古经方里就有一条方子,基本上一副药就见效的,那我们今天来学习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léi,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七)“诸肢节疼痛”,就是四肢的关节全都疼痛。

“身体魁羸”就是畸形和瘦,身体不是那么匀称,它是有些地方畸形。

“脚肿如脱”,脚肿得很厉害,“如脱”,它疼得厉害,不光有水肿,也疼啊,“如脱”就是行动不方便。

“温温欲吐”、“头眩短气”,这都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表现的症状。

从仲景先师这一段精确简练的描述来看,本汤可用于治疗西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肢体变形、骨质受损的疾病。

这个方子治疗下肢关节肿痛非常好使。

如果是膝盖的风湿,那一剂知啊。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制川乌、草乌之类的,止痛效果会强一点,这里面附子是用到2枚,用量是比较大的,是因为它痛嘛,现在的附子质量也不行,所以要用川乌、草乌,但是要注意安全。

在这里用了麻黄,出汗多的就不能用。

本证为久痹历节之证,乃病久正虚,风寒湿侵入筋骨关节,营卫不利,气血凝涩所致,以身体瘦弱,关节肿大、变形、剧烈疼痛,头晕气短为特征。

因风寒湿侵入日久,有渐次化热之象,故要同时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

本方为麻黄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汤诸方化裁而成,方用麻黄、桂枝、防风温散寒湿于表;芍药、知母和阴行痹于里,知母除烦热、养阴、消肿利水;附子、白术助阳除湿于内;甘草、生姜调和脾胃于中。

合而用之,表里兼顾,阴阳并调,气血同治,为治风湿历节反复发作之良方。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关节痛,脓毒性、淋菌性、慢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畸形性关节炎之症治疗效较为满意,具有祛湿、驱风、清热、散寒、通络、活血、补虚的作用。

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风湿、痛风)

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风湿、痛风)

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风湿、痛风)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文】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出自】《金匮》【经典回顾】1、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剂量】1、桂枝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甘草二两(6克),麻黄二两(6克),生姜五两(15克),白术五两(15克),知母四两(12克),防风四两(12克),附子二枚(炮)(12克)2、桂枝用四,芍药用三,桂枝稍微重一点,目的是要让药走到四肢3、白术、知母、防风等量大剂的用,甘草、麻黄、附子按照经方的比例等量用,但是稍微少一些4、要重用生姜,平常我们生姜两片就好,但是在这个处方中生姜要加重到五片,因为生姜到了胃里面去以后,生姜产生的热是散开的,不像干姜是温中。

【组成】甘草白术防风桂枝姜麻黄芍药知母附子【时机】1、湿进入到血脉以后,血管就会变得很大,就变成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解】1、桂枝芍药是健脾的;2、麻黄跟着桂枝,是因为桂枝可把麻黄的药力拖到皮肤表面上;3、白术是去湿用的;4、防风能袪风去痛;5、附子在此的目的是去寒。

【应用】1、专门治疗膝盖的风湿痛(手肘关节的风湿痛一样有效);2、桂枝芍药知母汤呢里面包含了甘草附子汤;3、风湿者如果有便秘,不要攻下!!但如果便秘不是风湿造成的,而是吃西药止痛造成的,可以加大黄。

如果寒实,可以加麻黄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汤);4、病人的表症看到关节炎,里症可能有红斑性狼疮,红斑性狼疮的标准症状就是关节痛。

倪师在治疗红斑性狼疮的时候,处方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加减;5、糖尿病的一种情况是病人越来越消瘦,脚肿大。

也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效果非常好;6、劳证。

【应用集锦】1、(1)痛在皮肤,麻黄汤症。

(2)痛在肌肉,桂枝汤,玉竹可以治肌肉里面的痛,可以在桂枝汤里加玉竹。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按语:对慢病、久病不要一味追求“一剂知,二剂已”,辨治方向认准,恒久用功,方可滴水穿石,我们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火候,才能拿得住疗效!在跟诊团成员邵晗畅医生分享的两则跟师抄方案例中,我们要体会和借鉴这一点。

在此感谢邵医生的无私分享!正文:桂枝芍药知母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诸肢节痛疼,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方药: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此方为桂枝汤化裁而来,加桂枝及生姜用量以祛水气、降逆,去大枣之壅满,加麻黄、防风之发散表风邪水气,加知母以利水消肢肿,用白术、附子之除湿解痹,附子有强壮温经、散寒止痛之用。

全方治疗风湿关节痛、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

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案例一:杨女士,女,67岁,初诊2013年11月30日。

类风湿20余年,手足指关节变形、疼痛、色暗瘀,足底前掌痛,晨僵不甚,(服激素甲波尼龙日每日两粒已数月)。

饮水则汗出,口干,纳呆,恶心,腹胀欲吐,乏力,精神差,大便不成形量少2日一行,饮多溲多,夜尿4-5行,既往1996年行胆囊切除术,长期无舌苔。

舌淡无苔脉细。

方药:小柴胡合五苓散去泽泻加陈皮(因为激素干扰人体抗病机制,故嘱患者逐渐停用激素)。

二诊2013年12月7日,患者停激素药后病情无缓解。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防己黄芪汤。

中间数诊略。

近诊2014年6月14日,类风湿,头及上臂处结节消减好多,稍有点红,手足关节痛减,时口干,稍恶风寒,大便少2日一行,夜尿2,苔薄白脉细弦。

证解:关节痛久恶风寒为表阴证,即少阴,风湿结节红及口干为里阳证,即阳明,大便少及夜尿2次为里虚寒有饮,为太阴。

故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辨方证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黄芪茯苓生石膏大枣(冯老多改白术为苍术,改防风为防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
按语:对慢病、久病不要一味追求“一剂知,二剂已”,辨治方向认准,恒久用功,方可滴水穿石,我们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火候,才能拿得住疗效!在跟诊团成员邵晗畅医生分享的两则跟师抄方案例中,我们要体会和借鉴这一点。

在此感谢邵医生的无私分享!正文:
桂枝芍药知母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诸肢节痛疼,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方药: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此方为桂枝汤化裁而来,加桂枝及生姜用量以祛水气、降逆,去大枣之壅满,加麻黄、防风之发散表风邪水气,加知母以利水消肢肿,用白术、附子之除湿解痹,附子有强壮温经、散寒止痛之用。

全方治疗风湿关节痛、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

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案例一:杨女士,女,67岁,初诊2013年11月30日。

类风湿20余年,手足指关节变形、疼痛、色暗瘀,足底前掌痛,晨僵不甚,(服激素甲波尼龙日每日两粒已数月)。

饮水则汗出,口干,纳呆,恶心,腹胀欲吐,乏
力,精神差,大便不成形量少2日一行,饮多溲多,夜尿4-5行,既往1996年行胆囊切除术,长期无舌苔。

舌淡无苔脉细。

方药:小柴胡合五苓散去泽泻加陈皮(因为激素干扰人体抗病机制,故嘱患者逐渐停用激素)。

二诊2013年12月7日,患者停激素药后病情无缓解。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防己黄芪汤。

中间数诊略。

近诊2014年6月14日,类风湿,头及上臂处结节消减好多,稍有点红,手足关节痛减,时口干,稍恶风寒,大便少2日一行,夜尿2,苔薄白脉细弦。

证解:关节痛久恶风寒为表阴证,即少阴,风湿结节红及口干为里阳证,即阳明,大便少及夜尿2次为里虚寒有饮,为太阴。

故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辨方证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黄芪茯苓生石膏大枣(冯老多改白术为苍术,改防风为防己)。

用药:
麻黄6克,桂枝12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防己10克,知母20克,苍术30克,川附子60克(先煎),生黄芪15克,生石膏45克,茯苓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七剂
此患者停激素期间病情多有反复,尚有发展趋势,患者在头上及上臂尺侧有风湿结节出现,头上结节有红肿痛,且
有悲伤欲哭等现象出现。

冯老以八纲为纲,执六经辨证之牛耳,随证加减,遣方用药,力挽狂澜。

终使病人在停激素后,关节痛疼减轻甚多,手足肿已,风湿结节缩小(头部另一结节已消),手关节肿处色暗变浅,悲伤欲哭已(曾合甘麦大枣汤),乏力已,精神好转,有舌苔长出。

此乃多赖桂枝芍药知母汤之功,患者由绝望、悲伤、萎靡,到高兴、欣喜、自信,个中种种滋味,不身临现场见证全程难以言诉!
案例二:凌先生,男,49岁 2014月5月23日。

痛风,趾热痛稍肿(痛时红),纳可,畏寒,饮后腹胀,口中和,尿酸高,乏力,夜尿2--3,舌脉未见(患者为一同门师兄亲属,代述)。

证解:乏力畏寒属少阴,趾热痛稍肿为阳明,饮后腹胀及夜尿2为里虚寒属太阴也。

故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辨方证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生石膏大枣汤证。

用药: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防己10克,知母18克,苍术15克,川附子18克,生石膏45克,生姜3片,大枣4枚。

七剂。

后师兄反馈,患者食药后痛已,饮水适。

此乃桂枝芍药知母汤之阴阳二法之运用,都乃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却一偏阴一偏阳,何以一方之二用而都见效显著?
可由用药之加减药量之多少从中比较:案例一病人病程久,患者年老,虚寒证显,老师加大附子用量以强壮温经散寒,加黄芪益气固表,加茯苓以利水湿之功,加大知母量以清热消肿散结,加生石膏加强清阳明热。

案例二患者病短、体壮,热像显,老师加生石膏且大量,附子仅18克以强壮散寒。

冯老遣方用药收发自如,功底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冯老常说:遣方用药,不在多而在准,即辨六经准,辨方证准,用药量准。

往往病情复杂辨不清时,越要用药简单,以点而撬面,用药多反而互相牵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