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有时糊涂才是聪明)

合集下载

人生,糊涂难得,难得糊涂_人生感悟

人生,糊涂难得,难得糊涂_人生感悟

人生,糊涂难得,难得糊涂_人生感悟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
简单点,活的轻松,放得下,才能没有烦恼,难得糊涂,就收获更多。

生命的起点,是一种宽恕,容忍别人,就是放下自己。

学着没心没肺一点,凡事不追根究底,不去轻易的考验。

因在这个面具横行的世界上,虚情假意总是泛滥,逢场作戏总是常态,凡事不必看得那么明白。

水至清则无
鱼人至察则无徒,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糊涂难得也。

糊涂难得:
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了,你就不想做人了。

难得糊涂:
吃亏是福,与人为善,对己方便。

得失看淡,有舍有得,得即舍,舍即得。

智半份,愚半份,留下半分给子孙。

人太精明难合群,人太愚蠢成病人。

糊涂难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就会被人疏远,与社会脱节。

糊涂难得:糊涂是一种肚量,是眼里揉得进沙子,是以和为贵的宽容大度。

得饶人处且饶人,多个朋友多条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有包容,谋事易成。

人生难得糊涂经典语录

人生难得糊涂经典语录

人生难得糊涂经典语录人生难得糊涂的句子篇一1、生活上糊涂点,别什么事情都管。

2、与朋友糊涂,少了计较,多了信任。

3、难得糊涂真人生,大智若愚好性情。

红尘万事随风去,功名利禄一场空。

4、糊涂做人,是一种睿智。

5、装糊涂,是一种难得的智慧,也许会更豁达,也许会更快乐!6、糊涂一点做人,人脉就广了。

7、人活着,糊涂点挺好,不计较琐事,不记恨抱怨。

8、与其精明一世,不如糊里糊涂过一生。

9、大事要清醒,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面前,寸土必争,绝不让步,宁死也不能装糊涂。

10、人生难得是糊涂,糊涂一点更幸福!11、与其凡事较真,不如学会糊涂,放下是非,笑看得失,无忧无愁无烦恼,欢欢喜喜过一生。

12、人生,难得糊涂,也贵在糊涂。

有些事情,不必太过当真,你过于当真,只会给自己平添烦恼。

毕竟,细细想想,人生苦短,何必为难自己?13、糊涂,并不是不在意,而是不会表现出来。

14、有些事,你真别看清,看清,心痛;有些人,你真别看懂,看懂,伤情。

人生,难得糊涂,凡事太认真,只会苦了心,累了自己。

15、当你纠结烦闷的时候,或许你该告诉自己:人生,贵在糊涂。

16、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17、糊涂一点,顺其自然,天地悠悠,人间得以恬静,心灵得以安宁。

18、做一个糊涂的人,开心糊涂地过日子。

19、余生,愿你糊涂也认真,温柔也勇敢。

20、看淡一点,糊涂一点,快乐就会多一点。

21、糊涂一点相处,关系就近了。

22、糊涂一点生活,心情就好了!23、一糊涂就快乐,一争论就难受,一宽心就惬意,一精明就忧愁。

24、一个人想要幸福,就不能太聪明,也不能太傻,太聪明了让人防备,太傻了让人摆弄,难得糊涂,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智慧。

25、糊涂,不是无能,而是宽容。

26、人生一世,糊涂难得,难得糊涂!27、糊涂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修为。

28、难得糊涂,随遇而安,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也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糕。

29、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

人生难得糊涂的说说

人生难得糊涂的说说

人生难得糊涂的说说(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伤感说说、心情说说、搞笑说说、空间说说、爱情说说、经典说说、个性说说、祝福语、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entimental talk, mood talk, funny talk, space talk, love talk, classic talk, personality talk, blessing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生难得糊涂的说说人生苦短,难得糊涂。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全文欣赏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全文欣赏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全文欣赏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

后人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幅的形式挂于家中,作为每每处世的警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欣赏,欢迎大家阅读!1、全文:“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2、故事: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写得妙趣横生,韵味无穷,这是他将真、草、隶、纂书融为一体而独创的一种奇特手法,有“乱石铺街、杂乱有章”之誉。

据说,“难得糊涂”四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

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洲云峰山观看郑公碑,晚间借宿于山下一老者家,老者自称是“荒村野臾”糊涂之人,郑观其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与他交谈得十分投契。

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板桥看了大为赞赏,老儒便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之上。

郑板桥有感于老人糊涂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砚台有方桌大小,还有很大一块空余,郑板桥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有推辞,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

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

”写罢也盖了一方印章“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郑板桥这才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官员。

他见砚台还有空处,又提笔补写了一段文字:“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

这段文字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被老人做成条幅流传开来,人们感慨其中蕴含的哲理,把它视为人生境界之追求,“难得糊涂”也就越传越广了。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诗词10句1、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

——清·郑板桥《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跋》只管自己埋头苦读,而不去向别人请教,虽然读了很多书,只不过是个笨人罢了。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一代才子郑板桥曾诗云:难得糊涂命题难,悟来此理胜如仙,聪明当为糊涂使,却话人生无限天。

其实,人生如此,教学工作中亦如此。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接手了一个乱班,每天我都想尽办法来改变他们,插曲是接连不断。

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虽淘气但却有那么多可爱的地方。

几天前的一件事就让我很促动。

为了使班级自习的纪律变好,我让班长和纪律委员轮流管理(是两个不错的小男孩),每人一周,每日加分看一看谁管的最好,一个月后评比奖励。

两个人的热情都很高,也很负责,就在我为我的小伎俩暗暗高兴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一天的自习课,我刚开完会想到班级看一看情况时,在走廊里遇到要找我的王老师,他告诉我‘你班的班长和纪律委员打起来了’刚听到这我的火就上来了,王老师看着面红耳赤的我赶紧说:“他们一看到我来了就分开了,是因为今天是周日串休上课,两个人都要管纪律,互不相让才动手的。

”孩子毕竟是孩子,谁多管一天谁得分就会高,真要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吗?我打定主意进了班级。

班级里异常的安静,每一个同学都在认认真真的写自己作业。

我面带笑容的说:“我为你们的表现感到高兴,今天是周日班长和纪委都加相同的10分,其他每个同学贴一个纪律星......”一番鼓励的话后,笑容洋溢在每一张小脸上。

原来孩子是这样容易满足,就当打架的事没有发生过吧。

当天的晚上,在三人行中我看到了他们留给我的小纸条......班级的纪律越来越好,这可真是:一时的“糊涂”,促成了无限的精彩。

只要护住孩子心中那棵向上的幼苗,这何尝不是一种爱的智慧呢?我想,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中,真的需要教师偶尔的“小糊涂”啊!因为,它不但会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而且会使他们厚积薄发。

假如我们给孩子一片绿叶,我相信他们会还我们一片森林。

这也许就是教学中“难得糊涂”的妙处吧,也是教育的艺术吧!。

郑板桥为什么要说“难得糊涂”?

郑板桥为什么要说“难得糊涂”?

郑板桥为什么要说“难得糊涂”?许锡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有一幅字画题为“难得糊涂”,里面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做过一任小县令的郑板桥,曾经是一个关心民间疾苦的清官。

他在任上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是情。

说明他不是一个真糊涂的人,也不是一个装糊涂的人,而是一个头脑清醒,为人正派的人,但是,在中国,不糊涂的人又难以生存立足。

这正是他深感“糊涂难”的原因。

因此,“难得糊涂”确实是他积一生的经验智慧提出来的,是他一生为人为官的经验之谈,充满了做一个中国人的人生世俗哲理。

这是中国文化的特性所决定的。

在中国,要理解“难得糊涂”这个道理,只要与“夹着尾巴做人”密切联系起来思考就很好理解了。

“夹着尾巴做人”是毛泽东在“文革”时对其家属子女所提出的家教。

那个有着“四个伟大”头衔的毛泽东,尚且要家人这样夹着尾巴低调做人,其他人更何以堪。

这是因为,首先,在中国文化中,权势人物都是不喜欢其他人有聪明才智的。

一个人如果看问题太透彻,这就是犯了大忌。

因为,中国文化与中国的规则,都是不允许犯上的,一切的聪明才智,光辉思想,都是要归功于圣人与圣主的。

你地位低,就要人轻言微,你地位高,就可以一言九鼎。

一切早已经都是由屁股决定好了的。

假如,你以一个身份低微的人去说出可以挑战圣人之言论与伟人之思想的话,那是犯大忌的。

中国历史上数不清的文字狱,都是因为以下犯上,地位低下者,不经意之间的文字与言论,就挑动了圣人圣主的那根敏感而脆弱的神经所致。

因此,在中国,那种能够穿透事物本质的深邃目光,犀利言论,常常是要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甚至是杀身之祸的。

这个时候即使心里明白,也要怀惴着装糊涂,否则后患无穷。

中国位居低层的富有聪明才智的人,常常要走而且只能够走的路,就是“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如果万一“货”不了帝王,也要找一个次一点的将相来当靠山,做他们的幕僚,充当他们的师爷,否则是难有出路的。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成糊涂更难”。

郑板桥这样形容自己的官场生涯。

到现在,这句话流传着已很久,因为它当中包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

若想做一世聪明的人,就要躲得过小人的忌妒,否则身败名裂甚至性命难保。

太聪明了,很惹人忌才,特别是上司或者长辈和地位成就比较高的人,他们不喜欢太聪明的人在身边,功高盖主已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假如还敢再大肆恃才傲物,那他肯定永不得志。

他们会想,有了他这种聪明的人,什么也比我强,那还要我干什么?人总会有自尊,要赢人先要赢他的心,这样才算真正的聪明。

这种聪明不只于学识上,还要在处世上,例如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心理调和,要让大家之间的隔膜摒去,在双难尴尬中突围而出,便正如孟子所讲:“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

”如是而已方算聪明。

真正的智者人所说的难得糊涂,当然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超脱。

他们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间风云变幻、处事轻重缓急。

他们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只着眼大方向,为全局负责,能做中流砥柱。

于是宁静致远、名利淡泊,表现出超凡脱俗、胸襟坦荡的人生态度。

这种所谓的糊涂,是大聪明、大智慧,清澈透底哪还有半点糊涂?如郑板桥所说的难得糊涂,“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

”(《广陵奇才--郑板桥传》)活得聪明,活得逍遥,活得洒脱,做个糊涂人最好,可是,世上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成糊涂更难。

如果容易做到,“难得糊涂”这四字真言,岂不失去了它的价值?古人以“中庸”为儒家思想作典范,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

”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以一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

人们常常把这个词语挂着嘴边,动不动就一句“难得糊涂!”其实他们大多数是真糊涂,并无真知。

难得糊涂_人生感悟

难得糊涂_人生感悟

难得糊涂_人生感悟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充满了各种未知和挑战。

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迷茫和
无助。

但是,有时候糊涂一点反而是件好事。

有人说,难得糊涂。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我们
不妨放下一些计较和纠结,选择接受现实,放开心胸,豁达大度。

有时候,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也许只是我们过于敏感
和计较了。

如果能够难得糊涂一点,也许生活会变得更加简单和美好。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要学会接受一切,包括好的和坏的,
快乐的和痛苦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学会放下一些包袱,
不要让琐事和烦恼困扰自己。

有时候,适当的糊涂反而是一种解脱,能够让我们更加从容和豁达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当我们能够难得糊涂的时候,也许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不要过分计较得失,不要纠结于一些细枝末节,而是要学会享受生
活中的点滴欢乐和幸福。

难得糊涂,也就是要学会放下一些包袱,
不要让自己被琐事所困扰,而是要学会用一颗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活
中的一切。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难得糊涂也许是一种智慧。

让我们学会放下一些包袱,用一颗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时糊涂才是聪明
人生是个万花筒,人们在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莫测。

但是,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做人的艺术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

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聪明的表现,人贵在能集智与愚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处且糊涂。

孔子论人,以知、仁为别,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为: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迂,有似于山,故乐山。

聪明之区别糊涂,大抵如此。

“难得糊涂”是糊涂学集大成者郑板桥先生的至理名言,他将此体系晋升为:“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做人过于聪明,无非想占点小便宜;遇事装糊涂,只不过吃点小亏。

但“吃亏是福不是祸”,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歪打正着,“吃小亏占大便宜”。

有些人只想处处占便宜,不肯吃一点亏,总是“斤斤计较”,到后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郑板桥说过:“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真是算尽自家耳!”世上最可悲悯的人,他们往往自我感觉不错,正是古人所谓“贼是小人,智是君子”,是那些具有君子的智力却持小人之贼心的人,他们最大的敌人即是他们自身。

做人与其聪明狡诈,倒不如糊里糊涂却敦厚。

郑板桥以个性“落拓不羁”闻于史,心地却十分善良。

他曾给其堂弟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愚兄平生谩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为美,未尝不啧啧称道。

囊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


以仁者爱人之心处世,必不肯事事与人过于认真,因而“难得糊涂”确实是郑板桥襟怀坦荡无私的真实写照,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毫无原则稀里糊涂之人。

糊涂难,难在于人私心太重,自我一热,陡觉得世界太小,眼前只有名利,不免去斤斤计较。

《列子》中有齐人攫金的故事,齐人被抓住时官吏问他:“市场上这么多人,你怎敢抢金子?”齐人坦言陈辞:“拿金子时,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


可见,人性确有这种弱点,一旦迷恋私利,心中便别无他物,惟利是图,用现代人的话说:掉进钱眼里去了!
人空手来到世间,也必然空手而去,但是,有的人财迷心窍,将发财视为人生的理想和生活的动力,要知道,财富能够使人幸福,也能够给人带来灾祸。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人生悲剧令人警醒。

秦汉时期的著名谋略家陈平年轻时,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后,独自一人带着宝剑逃亡,摆渡陈平过黄河的船夫,见他狼狈的样子,猜到他是逃亡的将士,认为他身上一定带了不少金银财宝,顿起杀机。

陈平看出了船夫的企图,虽然很害怕,但仍然沉着应付,主动脱下上衣,光着膀子帮船夫撑船,船夫见他没有财宝,便打消了杀人的念头。

船夫送一个客人过长江,见客人用黄色的金杯喝酒,起了歹意,其实,客人
用的是黄铜杯子,根本不是金杯。

客人对船夫异样的眼光也有所察觉,于是为了防止万一,随着船的颠簸故意将杯子扔进江水。

船夫见失落了金杯,感到十分惊讶和惋惜。

客人趁机解释说:“这是一只黄铜杯,掉到江里没什么可惜的。

”客人的机智使他免除一场杀身之祸。

在不便直言的情况下,委婉地点拨几句,让听者明白自己话里的真实意图,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很贤惠,有时还帮助唐太宗处理政务。

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厚葬了她,并将陵墓命名为昭陵,为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唐太宗还令人在宫中搭建了一座很高的楼台,稍有闲暇便登上楼台远眺昭陵。

一天,唐太宗带领宰相魏征等大臣一起登上楼台,眺望了一会儿,唐太宗问魏征:“爱卿看到昭陵了吗?”
魏征揉揉双眼,看了半天,说道:“皇上,臣老眼昏花,实在看不见啊!”
唐太宗心想:岁月不饶人,魏征真的是老了!于是,他很有耐心地指给魏征看。

魏征又看了看,对唐太宗说:“臣刚才以为皇上是让我看献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墓),若是看昭陵,臣还是能看见的。


唐太宗听了,深感惭愧,下令拆除了宫中的这座楼台。

在这里,魏征借口自己眼花,点出了唐太宗父亲的陵墓名称,暗中告诫唐太宗:不该只思念自己的妻子,更要思念作为开国元勋的父亲。

魏征虽然以直言相谏而闻名,但他也深知不能过于冒犯皇上。

唐太宗心照不宣,明白了魏征的用意,立即改变了以前不合适的做法。

老子推崇“糊涂”。

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

人依于道而行,将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即大智若愚。

“智”与“愚”是辩证的观点,《列子·汤问》里愚公与智叟的故事,就是智愚的范本。

庄子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人只要知道自己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

是愚是惑,各人心里明白就行了。

人生都道聪明好,难得糊涂方为真
二十几岁的人都巴不得自己精明一点、再精明一点。

殊不知,这种小聪明正是阻碍人生前进的绊脚石。

有时候,糊涂一点也无妨,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要以为糊涂是不好的、贬义的,其实难得糊涂,才是人生的真谛。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几块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

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

有一年,郑板桥专程
至此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

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

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十分叹赏。

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

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

砚台还有许多空白,板桥便建议老先生写一段跋语。

老人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

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

”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

郑板桥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郑板桥为什么写“难得糊涂”呢?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的郑板桥在当时黑暗的官场上很吃不开,常常受到恶势力的嘲讽、刁难。

他一面以嬉笑怒骂来抗争,一面又彷徨悲观,产生了脱世思想。

这时,他的情绪是压抑、苦闷、孤独、自嘲、彷徨、悲观、痛苦交织在一起。

就是在这种情绪下,他写了“难得糊涂”的字幅,不久便辞官归隐。

这样就不难理解郑板桥的意思了,身在官场,只有小心从事,知进知退,不冒失,不惹祸,才能安然而退。

“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

同时,“难得糊涂”也是一种境界。

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只着眼于大方向,为全局负责。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

“难得糊涂”按现代人的理解是:一个人在非原则问题上不作计较,在细小问题上不纠缠不休;对不便回答的问题佯作不懂;对危害自身的询问假作不知,以理智的“糊涂”化险为夷,以聪明的“糊涂”平息可能发生的种种矛盾。

况且,一个人在处世,生活中学会难得糊涂,可以使自己心态平和。

如果你是一个牙尖嘴利、眼尖手快的人,你必然会发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东西,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加追究,不久你就会忘掉这些东西,而一旦你觉得自己无法不指出来,非要给他人一个昭示,就会弄得他人满心不快活,恐怕你自己的心也难以平静下来。

“糊涂”是福,我们不妨偶尔也来点儿小糊涂。

高境界的糊涂不是真傻,而是一种大智慧,就像象棋博弈中的高手,他不在乎丢掉了几兵几卒,也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着眼于整体的合理布局,欲擒故纵,稳扎稳打,最后在条件成熟时给对手致命的一击。

这种糊涂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早已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看似鼠目寸光,实则早已紧紧地盯住了未来的目标。

二十几岁的人,不要时时聪明外露,要懂得适当装糊涂,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道路更加顺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