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专业用 72学时)针灸治疗学是研究运用针灸方法治疗疾病的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及剌法灸法等基本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应用,是针灸专业的临床学科,学好本课对于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针灸人才所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知识,课程内容包括针灸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原则、针灸临床辩证论治纲要,针灸配穴处方特定穴的临床运用及常见病症的治疗和针灸临床研究进展、针灸临床研究规范、针灸临床病历书写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针灸治疗学》这门专业临床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运用针灸方法防治临床常见疾病。

学生通过学习针灸临床治疗知识,指导临床正确运用针灸方法防治疾病。

同时,针灸治疗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理论和技能并重,学生通过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加深掌握针灸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并通过实验技能培训学习和临床见习培养学生临床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针灸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学的理、法、穴、方、术(即辩证论治),对一般常见病、部分急症、重症及疑难病症能熟练地进行恰当处理。

在教学中还应考虑近年来国家对中医执业医师针灸部分的考试要求,讲授内容要注意涵盖考试内容。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理论课时为50学时、实践课时为22学时。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临床见习、病例讨论为辅、并适当应用图表、模型、多媒体、实验等进行教学。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目的要求】掌握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机理,为学习治疗学各论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讲解针灸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治疗作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第一节疏通经络【目的要求】掌握疾病与经络的关系,明确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治疗作用。

【教学内容】概述人体的内外上下皆有经络系统网络;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可导致经络不通、气血不调;应用针灸可以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疏通经络的作用与近代观察研究所总结的镇痛作用相近似。

《针灸治疗学》教案

《针灸治疗学》教案

一、治病求本 三、缓则治本 一、因时制宜 三、因人制宜 一、同病异治 第一节 八纲证治 第二节 脏腑证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容提要与时间 安排,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 讨论、实验等)
第三节 经络证治 一、经络证治的方法: 二、按经论治的内容 复习(5 分钟),针灸治疗的原则(50 分钟),八纲脏腑经络证治(20 分钟), 总结(5 分钟)。采用理论讲授、提问、讨论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重点、难点及解 决方法 主要教学参考文 献 重点:针灸治疗的原则、经络证治。 难点:针灸治疗原则及经络证治的临床运用。 1.高希言.针灸治疗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王启才.针灸治疗学.新世纪第 1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年 1 月 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年 6 月 复习思考题 课后小结(实施 情况,发现问题 及改进意见) 1.针灸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并举例说明。 2.临床采用针灸治病时如何运用经络证治?
第三周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年级20064年级专业层次针英本科授课学时授课类型理论授课方式传统讲授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上篇第五章针灸治疗处方第三节特定穴的应用三俞穴和募穴的临床应用四郄会穴的临床应用五下合穴的临床应用六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七交会穴的临床应用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
《针灸治疗学》教案
课程类别:必修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 :针英本科 学时:90 学时,讲授 学分:5 学分 教材选用:人民军医出版社《针灸治疗学》高希言主编 主讲教师:邵素菊 教案完成时间:2009 年 8 月 28 日 学科审阅意见:同意使用
课程名称 专业、层次 授课类型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理论
针灸治疗学 针英本科 授课方式 上篇 传统讲授

针灸治疗学教案教学设计

针灸治疗学教案教学设计
针灸治疗学的定义和起源
针灸治疗学的主要治疗方法和技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针灸治疗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
针灸治疗学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价
针灸治疗学基本理论
针灸疗法的原理:通过刺激穴位, 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疗法的适应症:适用于多种疾 病,如疼痛、失眠、消化不良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穴位的分类:根据穴位的功能和作 用,分为不同类型
针灸疗法的禁忌症:某些疾病或身 体状况不适合针灸治疗,如皮肤感 染、血液病等
针灸治疗方法
针刺法:通 过针刺穴位, 达到治疗目 的
艾灸法:通 过艾灸穴位, 达到治疗目 的
拔罐法:通 过拔罐,达 到治疗目的
穴位按摩法: 通过按摩穴 位,达到治 疗目的
针灸治疗学教案教 学设计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教教教教教
加学学学学学
目目内方安评
录标容法排价






1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 标题内容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 和操作方法
理解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 禁忌症
掌握针灸治疗的常见穴位 和操作技巧
学会运用针灸治疗进行临 床实践和研究
学习态度等
评价方法:笔试、面 试、实际操作、课堂
观察等
评价结果:优秀、良 好、中等、及格、不
及格等
反馈方式:口头反馈、 书面反馈、家长反馈、
学生自评等
教学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问卷调查、访 谈、观察等
评估内容:学生满意度、 学习效果、教学效果等

针灸治疗学第一节

针灸治疗学第一节

第一节 针灸治疗作用

一、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针灸刺激腧穴,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将其刺激信息 传入相应的肢体或脏腑、组织器官,从而达到疏通 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理论中“不通则痛”, 即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证。经络闭阻不 通,气血运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从而引发肢体 或脏腑的肿胀、疼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到相应肢 体、脏腑,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痿软、拘挛或者 脏腑功能活动失去平衡。凡此,均应“以微针通其 经脉,调气血气”。以针之法疏通经络,《内经》 称之为“解结”。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与针刺手法密切相关。 《灵枢· 终始篇》说:“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 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 而和之。”例如,阴盛阳虚可见癫疾、嗜睡,阳盛 阴虚可见狂燥、失眠,针灸临床均可取阴跷脉气所 发穴照海和阳跷脉气所发穴申脉治疗。而属阴盛阳 虚的癫疾、嗜睡宜补申脉,泻照海(补阳泻阴); 属阳盛阴虚的狂证、失眠应补照海、泻申脉(补阴 泻阳)。 根据脏腑的阴阳属性和胸背阴阳的划分,脏病 取腰背之背俞穴,腑病取胸腹之募穴。结合脏腑经 脉阴阳表里关系,阴经经脉取相表里的阳经腧穴治 疗,阳经经脉病证取相表里的阴经腧穴治疗。凡此, 均属于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范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综上所述,针灸的治疗作用,实质上就是对机体的一 种良性调节作用,调节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其治疗 作用的发挥,与多种主观、客观因素密切相关。除了腧穴 的特性、针灸补泻手法以外,还与机体状态(包括禀赋、 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病变表现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治疗时间、辅助治疗措施等密切相关,其中尤以机体状态 最为重要。机体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灸可以产生不同 的治疗作用。如当机体处于虚寒、脱证状态时,针灸可以 起到补虚散寒、回阳固脱的作用;当机体处于实热、闭证 状态时,针刺可以起到清热泻实、开窍启闭的作用。高血 压者,针灸可使其降低;低血压者,针灸可使其升高。心 动过速者,针灸能使之减慢;心动过缓者,针灸能使之加 快。胃肠痉挛而疼痛者,针灸可以消除痉挛,使疼痛缓解; 胃肠蠕动弛缓或下垂者,针灸又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底 升高。凡此种种,均足以说明机体状态这个内在因素在针 灸治疗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5教案-针灸治疗学

35教案-针灸治疗学

教案首页第次课授课时间: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年级专业、层次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大、小)大学时1授课题目(章、节)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针灸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1.病例导入——3分钟2.概述(概念、病因病机、西医知识)——5分钟3.辨证要点(主症+证型)——5分钟4.治疗(基本治疗)——10分钟(其他治疗)——5分钟5.按语及文献摘要——5分钟。

6.病案分析(提问学生)——5分钟。

7.小结及思考题——2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病的基本治疗。

难点:本病的辨证要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一、病案导入:王某,男,43岁,工人。

左腹部隐痛,时有左腰疼痛已4年。

4年前起左腹部不适,小便次数增多,某医院按肠炎治疗无效。

2月前突然左腹部绞痛,向左腰部放射,伴恶心,1〜2小时缓解,并连续发作2次。

1月前在某医院检查左输尿管中段有黄豆大小的结石,患者又到北京某医院检查为左肾积水,建议手术治疗。

因有顾虑,又到某院检查治疗,服排石汤近30剂无效。

求治于针灸。

查面色皖白,语声低微,左肾区压痛明显。

舌质淡,边有齿痕,苔黄腻有剥落,脉沉细弱。

【问题与思考】1.诊为何病?何证型?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3.试解释方义。

二、概述【熟悉】概念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根据症状和病因病机,、般分为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

病因病机淋证的发生常与饮食不节、年老体弱、房室过度、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在肾和膀胱,与肝、脾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是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病初多为实证,若病延日久,则病证从实转虚,而见虚实夹杂。

西医范围西医学中,淋证多见于泌尿系感染、结石、结核、肿瘤和急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等疾病。

三、辨证要点【熟悉】主症尿频,尿急,尿痛,常伴有排尿不畅、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等症状。

《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身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学时:99(81/18学时)学分:5.5一、课程性质与目的《针灸治疗学》是针灸专业的重点课程,是研究如何将已学的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知识,综合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学好笨课程对于使用针灸防治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学的理、法、穴、方、术(即辨证论治),对一般常见病、部分急症重症及疑难症能熟练地进行恰当处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篇总论(14学时)重点掌握针灸治疗原则、针灸配穴处方、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了解针灸的治疗作用、辩证论治纲领。

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2学时)了解针灸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治疗作用。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2 学时)掌握清热温寒、补虚泻实,熟悉治神守气。

第三章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2学时)熟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八纲辨证等,了解辩证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针灸配穴处方(4学时)掌握针灸的选穴原则、配穴方法、处方的组成。

第五章特定穴的临床应用(4学时)掌握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难点:特定穴在临床应用中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中篇各论(65学时)第一章内科病症(重点) 28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痹症、腰痛、坐骨神经痛、痿症、中风、面瘫、三叉神经痛、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癫病、狂病、痫病、郁病、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癃闭、淋证、遗精、阳痿、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等病证的定义、治疗方法。

熟悉这些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2)了解末梢神经炎、面肌痉挛、痴呆震颤麻痹、疟疾、胃下垂、尿失禁、水肿、阳强、早泄、男性不育、瘿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及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学第二章教案(一)

针灸治疗学第二章教案(一)
有待完善处:
1、对于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关注,鼓励引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练习。
2、分组活动中要更关注小组的成员融入活动中的情况,并加大监控力度。
附页
3.热入营血高热夜甚,烦燥不安,或斑疹隐隐,吐血,衄血,便血,甚至神昏谵语,抽搐,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4.暑热蒙心肌肤灼热,面红耳赤,口唇干燥,渴喜饮冷,心烦,甚至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痉厥抽搐,舌红而干,脉洪大而数。
5.疫毒熏蒸高热伴头面红肿热痛,咽喉肿痛溃烂,或丹痧密布肌肤,舌红苔黄,脉数。
(二)治则
清热泻火,取手阳明、督脉经穴、十二井穴为主
(三)处方
主穴:大椎 曲池 合谷 十二井 十宣
配穴:外感风热者加鱼际、外关、尺泽;热入气分者加内庭、支沟;热入营血分者加中冲、内关、曲泽、委中;暑热蒙心者加水沟、太冲;疫毒熏蒸者加血海、膈俞、委中、曲泽。
(四)操作要点
毫针刺,用泻法,大椎、十宣、井穴
四、其他疗法
耳针法取耳尖、耳背静脉、肾上腺、神门。耳尖、耳背静脉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余穴用毫针刺,强刺激,每次1min,每日1次。双耳交替使用。
刮痧法取脊柱两侧和背俞穴,或颈部、腋窝、胸胁部及肘窝、腘窝等处。用特制刮痧板或瓷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至皮肤红紫色为度,每日1次。
穴位注射取曲池、风门、足三里。选用柴胡注射液、或鱼腥草注射液,每次取2穴,每穴注射1~2ml
温熨法取热毛巾、热水袋、布包热土、炒盐等,温熨热敷腹部,或关元、神阙等穴,每次20~30min。
耳针取耳尖、神门、肾上腺、皮质下、心、脑、枕。毫针浅刺,强刺激,留针20~30min;耳尖点刺出血。
1、新课导入
2.简单提问并阐述针灸治疗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3.重点讲述针灸治疗高热和中暑

针灸治疗学教案

针灸治疗学教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眩晕的其他疗法、调护;引起头痛的因素。
难点:眩晕的其他疗法、调护;引起头痛的因素。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1.高希言.针灸治疗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运用耳针治疗眩晕?
2.痰浊上蒙眩晕的饮食注意事项?
2.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
复习思考题
1.试述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
2.治疗中风时应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针灸治疗学
年级
2年级
专业、层次
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
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方式
传统讲授
授课教师
吴清明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复习思考题
1.对于头痛临床如何辨证?
2.试述针灸治疗头痛为什么以百会、太阳、风池、合谷为主穴处方。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针灸治疗学
年级
2年级
专业、层次
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
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方式
传统讲授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下篇第一章内科病证三叉神经痛 面瘫
教学目的和要求
2.了解头痛发病情况;熟悉头痛概念及病因病机。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第二节 眩 晕
四、其它疗法及现代研究:
1.灸法: 2.电针疗法: 3.头针疗法:
4.耳针疗法 5.穴位注射疗法: 6.三棱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602009
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Therapeutic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学分:6
总学时:102学时
理论学时:81学时
实验学时:21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针灸治疗学,李忠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及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知识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学好本课程对于指导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穴、方、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⑵全面了解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重症和疑难病症并能熟练地进行正确处理。

2.基本技能
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穴、方、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总论
【目的要求】
1.熟悉针灸治疗治疗的作用。

2.掌握针灸治疗原则及配穴处方。

3.了解针灸辨证论治纲要。

【讲课时数】9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针灸治疗的作用
1.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2.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3.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
1.重点阐明补虚与泻实是针对疾病的虚实而制定的根本法则;
2.讲述清热与温寒是针对热证、寒证而制定的根本原则;
3.局部与整体是根据疾病的局部表现与整体的联系而制定的原则;
4.治标与治本是根据标本学说及疾病的缓急等情况而制定原则;
5.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灵活运用;
6.三因制宜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确立的针灸治疗疾病法则,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针灸辨证论治纲要
1.讲述八纲证治:将临床各种不同的证候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加以分析归纳,明确疾病的部位和属性,确定治法。

2.讲述脏腑证治:脏腑的生理功能,发病机理,针灸临床脏腑证治的方法。

3.讲述气血证治:包括气病证治,血病证治,气血同病证治。

4.重点阐述经络证治:从辨证归经、辨位归经两个方面论述经络辨证,在经络辨证的基础上,以循经取穴为原则。

第四章、第五章针灸配穴处方、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1.重点阐述选穴原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随证选穴等。

2.重点讲述配穴方法:常用的有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三部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子母经配穴法、交会经配穴法。

3.简要介绍处方的组成:针灸处方的组成内容及针灸临床常用符号。

4.重点阐明特定穴:五输穴、原穴与络穴、背俞穴与募穴、下合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传统板书。

中篇各论
第一章内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呃逆、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胁痛、消渴、胸痛、心悸、不寐、癫病、狂病、痫病、癔病、头痛、眩晕、面痛、面瘫、中风、痿证、痹证、腰痛、癃闭、阳痿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9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有关病证的临床表现及针灸治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实践操作。

第二章儿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惊风、痄腮、疳积、小儿遗尿、小儿性脑瘫、小儿多动症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小儿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儿科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3.简要介绍各病证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及实践操作。

第三章妇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妊娠恶阻、胎位不正、产后缺乳、不孕等病证的辨证、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9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

第四、五、六章皮外骨伤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蛇丹、风疹、痤疮、疔疮、斑秃、乳痈、乳癖、肠痈、腱鞘囊肿、肩周炎、扭伤、落枕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9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3.简要介绍各病证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及实践操作。

第七章五官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麦粒肿、目赤肿痛、青盲、暴盲、近视、耳鸣耳聋、鼻渊、咽喉肿痛、牙痛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中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3.简要介绍各病证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及实践操作。

第八章急症
【目的要求】
1.掌握高热、中暑、痉证、厥证、脱证、剧痛证的辨证、针灸急救治疗。

2.熟悉以上诸病证的病因病机、方义。

3.了解以上诸病证的预后,预防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简要介绍各病症的定义、病因病机和[目的要求]中要求熟悉的有关病症的临床表现及针灸治疗方法。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有关病症的临床表现及针灸治疗方法。

3.附带说明各病症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

第九章其他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减肥、抗衰老、戒断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各病证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各病症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3.简要介绍各病证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及实践操作。

下篇附录
供学员自学与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