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作业板书设计及作业(无答案)苏科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预学检测反馈:
1.压强计的构造主要包括U型玻璃管、金属 盒、橡胶管和支架等部分。甲图中当金属盒上 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边的液面会出 现___________;压强越______,液面的高度 差也越________。如图8—乙示,若把金属盒 放入液体中,U型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如图示,甲、乙是两个圆柱形的容器,甲 粗而矮,乙细而高,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都盛满某种相同的液体, 液体对甲容器底的压强与液体对乙容器底的压 强相比哪个大?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预学:
1.预学导航 (1)学习目标:
①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向各个方向有压强。
②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 素。
教师问学:
问题一:液体有没有 压强? 活动:预学成果交流汇报,进行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2.预学作业: ①在塑料袋中装满水,用手指触压塑料袋,你有什么 感觉?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液体存在压强?
2.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2)比较丙、丁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3.如图10—7所示,一装满水密闭容器,正着放置 A,倒着放置B,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 A.B杯底部所受的压强比A杯大 B.A杯底部所受的压强比B杯大 C.A杯底部所受的压强和B杯一样大 D.无法比较
结论:液体对支撑它的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 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问题二: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学生交流预学作业第②题,并提出猜想:液体 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 精品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 精品

学科:物理执教:张国华性别:男教龄:23年职称:中高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复习回顾有关物质状态的初步知识;2.掌握温度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体温计的使用;3.掌握汽化、液化的变化特点、影响因素等。

4.复习掌握熔化、凝固的条件、变化特点等;5.复习掌握升华、凝华的变化特点、常见实例等;6.复习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1、知识要点梳理1.水在自然界有态、态和 _ _态,自然界一般的物质都有三态,物质处于何种状态决定于它的。

2.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测量工具是,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常用单位是,规定:通常情况下的温度为0℃;1标准气压下的温度为100℃。

使用温度计的一般步骤是:“估、选、看、放、读、记”你能说出具体的操作要点吗(1)测量前,观察所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 __,但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_;(3)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________;(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 ___相平.3.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使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温计内的测温物质是,因为它的。

4.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__________。

汽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1)蒸发是只在液体________进行的 _______的汽化现象。

液体的蒸发可以在_______温度下进行,蒸发时要_________热量。

液体蒸发的快慢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沸腾是液体在_______________同时进行的____ 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_________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_______,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________。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易密度计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易密度计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略密度计教案(无答案)苏科版
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略密度计
导学目标:
1.概括比较浮力大小的方法,并能灵巧应用浮沉条件比较浮力大小。

2.利用飘荡条件的等量关系,求物体和液体密度。

3.能利用飘荡条件设计实验丈量密度。

4.能依据排开液体体积变化判断液面起落。

【自主学习】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h 与液体密度ρ液的关系
1、推导 h 的表达式:
2、表达式:
3、结论:液体密度越大,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
密度计在未知液体中的深度h 与液体密度ρ液

4、图像剖析。

依据图像获得:密度计刻度值由上而下渐渐
密度计刻度线散布。

5、制成的密度计刻度线过密,怎样改良?
如右图,写出刻度线间距 h 的表达式:;
改良举措:能够采用更的吸管。


6、察看实验室密度计,下端配重的作用是。

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一、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是苏科版教材的特色之一,本节是八年级上册教材新修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课程理念。

本节内容安排在第二章《物态变化》章末,以物态变化为知识背景,以学生熟悉的电冰箱为制冷工具,通过学科渗透及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本章物理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实验研究,在知识结构上有升华拓展的作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六种物态变化,并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对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仅限于知道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动手能力欠缺。

学生将在本节的学习中不仅对知识点加深理解,对实验探究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围绕电冰箱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活动项目均需用到电冰箱,这就客观决定了活动只能在家做。

设计中选择了教材提供的三个活动项目,教师将其细分为四个,第一个是研究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第二个是研究电冰箱内的温度分布情况,第三个是研究不同液体的冷冻情况,第四个是自制冻豆腐。

活动前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一个小组完成第一个活动,两个小组完成第二个和第三个活动,一个小组完成第四个活动。

小组在家实验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活动过程,课堂汇报展示,然后进行交流分析和评估。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代表在课堂展示汇报,其他小组提出疑问并对其实验过程进行评估,教师解决学生疑惑,适当点评,师生思维碰撞,课堂在教师的预设下有生成、有升华。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探索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和箱内温度分布情况,会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其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2)学会利用电冰箱制作饮品和食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冰箱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和质疑的精神。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1 声现象综合实践活动课后作业(无答案) 苏科版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1 声现象综合实践活动课后作业(无答案) 苏科版

第一章综合实践活动课后作业一.巩固练习:1.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原因是()A.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2.电影院放映厅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凸凹不平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B.增强响声C.减弱回声D.改变声音的频率3.以下各图是我们学习过的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其中:(1)如图1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有关;(2)观察图2,你能得出的结论是;(3)观察图3,你能得出的结论是:;(4)观察图4,你能得出的结论是:.4.某同学想比较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该同学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法,你认为最佳的是.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放入不同材料时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放入不同材料时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大小.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距离很长略长短响度很响较响弱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5.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B.步骤: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分别用其实材料完成上述步骤.提问:(1)小明是通过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2)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三个)1. 2. 3.6.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最强最弱较弱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课前预习:1.回忆本章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知识梳理:(1)声音是由于物体而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江苏省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苏科版

江苏省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苏科版

综合实践活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教学目标:1、观察和探索家用电冰箱中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2、学会用电冰箱制作感兴趣的食品和饮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知识解释观察的现象。

教学难点:结合物态变化的教学,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一、关于电冰箱1、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电冰箱工作时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学生思考看投影目前使用的电冰箱都是利用氟利昂来做致冷液,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

当电动机工作时,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

同时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机抽走,再次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

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过几天打开电冰箱上边冷藏室的门,里面的新鲜蔬菜、水果因蒸发会失去水分而变得干瘪,因此这些新鲜食物最好放在保鲜袋里保存。

再打开电冰箱下边冷冻室的门,立即会看到门口“冒出”一股“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而放入冷冻室的食物,所含有的水分因温度降低而凝固形成冰。

被冷冻的食物中的冰又不断的升华,由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又直接凝华成白花花的霜附在冷冻室的内壁上。

停电以后,冰箱内的温度升高,被冷冻的食物会解冻发生熔化现象。

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容易结霜的位置,安装有除霜加热器。

每隔一定时间除霜加热器会自动工作,给这些结霜的部位加热,使冰霜熔化,达到除霜的目的,而熔化所产生的水会沿一定通路流出,有些水会流到冰箱底部的容器内,因此冷藏室的底部会有少量的水。

当水果,饮料等刚从冷藏室里拿出来时,会感觉表面在“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表面液化成小水珠。

而从冷冻室里拿出的肉、鱼等食物表面会很快出现白花花的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

解答: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液态制冷剂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迅速汽化,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在冷凝器管道内液化.把冰箱内的热“搬”到冰箱外.电冰箱里汽化、液化、凝固、熔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都存在。

综合实践活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课程背景在物理课程教学中,单纯的理论知识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1.理解科学探究方法,能够解决物理实验中的难点问题;2.掌握物理化学实验基本工具、基本操作;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4.通过实验和实践了解物理实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实验一:压力与面积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压力与面积的关系,并掌握简单物理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方法。

实验装置:压力计、定压器、凸轮机、相应试样。

实验步骤: 1.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记录等方式了解实验装置; 2.将试样放在压力计中央,并将压力计表盘调零; 3. 转动凸轮机,实验完成后记录测试数据。

实验二:弹簧形变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弹簧的形变规律。

实验装置:弹簧、定标重物。

实验步骤: 1.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记录等方式了解实验装置; 2. 在弹簧下面依此挂置重物,每挂置一个重物就记录下弹簧的形变量; 3. 计算弹簧对不同重物的形变量。

实验分析实验分析主要包括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等内容。

学生在实验中应该学会如何量化实验数据、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规律和结论。

教学方法本教案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教师会先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和实验步骤等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深入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得出总结和结论。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实验报告、实验数据处理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物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 活动目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活动内容2.1 实验名称:力的分解实验2.1.1 实验目的通过力的分解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利用向量图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方法。

2.1.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直角三角板•纸片和铅笔2.1.3 实验步骤1.实验员先取直角三角板,用纸片将其中一个直角固定住,使其成为一个固定角。

2.实验员在这个固定角对面,使用铅笔在三角板的一个直角处垂直于此直角画一条轮廓线。

3.实验员利用直角三角板,将铅笔沿着刚才所画出的线段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再沿另一个直角对面画一条与前一条垂直的直线,以此类推画出多条直线。

4.实验员利用弹簧测力计在各个直线上测量所受到的拉力或挤力大小,记下测量值。

5.实验员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所受拉力或挤力的大小,并根据向量加法法则,求出各种情况下的合力和分力大小。

2.2 实验名称:滑轮组与斜面实验2.2.1 实验目的通过滑轮组与斜面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理解利用斜面和滑轮组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方法。

2.2.2 实验器材•斜面模型•滑轮组模型•导轨•测力计•质量块2.2.3 实验步骤1.实验员先将斜面模型和滑轮组模型组合在一起,使其能够自由运动。

2.实验员将质量块沿着斜面的导轨放置在斜面上,测量质量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和角度。

3.实验员利用测力计测量质量块沿着导轨下滑的拉力大小,利用滑轮组模型计算出所需的力的大小。

4.实验员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滑轮组增加的力的大小和斜面对力的减小程度。

5.实验员探究利用斜面和滑轮组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3.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深入理解了物理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板书设计:
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一、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电冰箱里汽化、液化、凝固、熔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都存在。

一、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
1、研究电冰箱内的温度分布情况
(1)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冷藏室内的温度自上而下呈一温度阶梯,(2)上层温度最低,约为3℃,下层端果蔬盒处温度最高,约为6~10℃。

(3)在“4”档时,一般冷藏室的温度在7℃左右。

2、自制冻豆腐
3、自制冰淇淋
4、研究不同液体的冷冻情况
(1)不同液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同的;
(2)食盐水的凝固点随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

作业设计:
1、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

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 搬运到冰箱外边。

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________,又容易________的物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工作时,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______(“吸热,,或“放热,),这些热被周围空气带走。

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_______(“吸热”或“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

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2、电冰箱冷藏室内温度分布情况是()
A.上冷下热内冷外热
B. 上冷下热内热外冷
C.上热下冷内冷外热
D. 上热下冷内热外冷
3、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制作了冻豆腐,冻豆腐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有很多小孔,你认为其成因是()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的 B.豆腐自身膨胀而成
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 D.豆腐里面的水受冻先结冰,再熔化成水后而成
4、(1)研究不同液体的冷冻情况时,为解决测量凝固点不方便的问题,可以采取先将
不同的液体放入冷冻室速冻,然后再取出测量它们的熔点的方法,从而得到凝固点,这样做的理由是:。

(2)水、牛奶、糖水、食盐水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分析数据得出简要结论:。

5、小明、小华一起完成“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他们选择了“研究不同液体的冷冻情况”这一课题.
(1)小华在四个透明的杯子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牛奶、糖水、盐水,然后将它们放入冷冻室内.每隔一定时间打开电冰箱观察液体的状态,当杯中物质呈现__ _状态时再用温度计测出该液体的凝固点.小华在用温度计测量杯中物质温度时,应按照图1_ __(填字母)所示那样放置,若温度计内液柱的情形如图2所示,应记作__ _℃.(2)小明将四个装好不同液体的杯子放入冷冻室内后,直到第二天才想起打开冰箱观察,发现几种液体已经全部凝固.小明灵机一动,将它们敲成碎块后放入玻璃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测出四种固体的__ _点,也完成了实践任务.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防冻液含量/%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
中,宜选___________.
A.30% B.40% C.60% D.90%
(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__℃.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