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健身作用的研究

合集下载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一、太极拳的健身功效二、老年人练太极拳注意事项三、太极拳的特点有哪些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1、太极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拳锻炼要气达梢节。

人体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

良好的血液循环、充盈的血液供给,既是人体各部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决定人体生命长短的根本条件。

太极拳行功走架,竖项贯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促进了血液循环,还疏通了经络,加快了循环频率,大动脉畅通无阻,毛细血管经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肤延缓了老化。

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则气血饱满,健康长寿。

2、太极拳可以防止了骨质疏松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脆、关节旋转不灵、韧带松弛、血管干瘪等,无不是失去柔韧性的结果。

欲使人体康壮不衰,就必须使周身筋骨皮保持良好的弹性。

这种螺旋运动的内含,其实就在于强化周身筋、骨、皮及其内脏各部器官的弹性,亦即柔韧性。

柔韧性的延长,本身就是长寿;反之,人体内脏任何一个器官失去了弹性,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3、太极拳的其他好处
3.1、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大脑可以得到净化和调整,思维清晰。

同时,四肢百骸普遍受到良性功能刺激,各系统器官功能协调、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平衡,大大增强免疫力。

3.2、便于内气下沉,上虚下实:既有利于身体稳固,又有利于发力扎实,因此,也可以说,不会放松,发力就不会有力。

3.3、有利于追求柔软,。

太极拳健身养生功能分析与研究

太极拳健身养生功能分析与研究

扰, 随着练拳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 的变化 和协调 动作, 使神 经系统受 自我意念控制 的能力得到提 高, 就能迅速 、 正确地传达和接受 各器官系统变换动作 的信号。 随着练拳熟练程度地不断提高 , 肉收缩和舒张地交替 , 肌 转换能力
也 随着 增 强 ,神 经 系 统 活 动 过 程 地 均 衡性 和灵 活 性 — — 自我 意 念 控 制 地加 强 , 传递信息就越高 , 正确性也越来越高 , 从而使 神经 系统得 以不 断改善 。
由于大脑 功能复杂 , 能量需求较 高, 一般运动难 以有效提高脑部血 液供应 , 松柔圆顺 的太极拳运动 可使气血运行活跃 , 脑部微循环通路开 放, 保证大脑血液供应 , 使大脑聪健 。 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使 大脑皮层相应 区域长期处于高度兴 奋 的紧张状 态 , 容易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 副交 感神经兴奋性 相对降低 , 两者处 于失调状态 , 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太 极拳运 动中有意念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 的相互转换 , 促 进了身体各部分组织的新陈代谢 , 使练 习者气血逐渐得 以旺盛 , 精神爽 朗, 反应敏捷 , 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效果。 起 1 . 2对提高感官功能的作用 在练太极拳 时, 动势时眼随手转 , 停势时眼 向前平视 , 延展及远 , 学 习 日 , 眼则 周身俱动 , 久 一转 使视神经和动眼神经获得有规律 的锻炼 , 对保护 、 健全、 恢复视力有良好 的作用 。至于推手术 , 推挡往来 , 于攻 守 进退之 中, 能提高皮肤的反映能力 , 使之感觉灵敏功能提高 。
1 . 锻炼神经 系统 , 提高感官功能 1 对锻炼神经系统的作用 . 1 人体的多种多样活动 ,依赖于脑皮质 神经细胞 的兴奋 与抑制的调 节, 而动作的变化 , 协调和平衡则全由中枢神 经系统来指挥 。太极拳动 作与意念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保健 ,配合水平反 映了中枢神经系统

太极拳对不同人群健身作用的研究综述

太极拳对不同人群健身作用的研究综述

体育世界学术2007.9关键词:太极拳;不同人群;健身作用;综述前言太极拳是一种融合了阴阳五行、传统中医理论、现代保健康复知识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武术的结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

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健身类武术运动将成为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内容系统的内核[1]。

而有关太极拳健身功效的研究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那么,太极拳对不同群体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健身效果?将成为本文重点关注的内容。

1.太极拳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1.1对大学生身体机能、脂质代谢、柔韧性的影响。

太极拳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有何影响?大学生将太极拳作为健身锻炼的手段,其效果又如何?周筱霞[2]的研究表明:大学生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高中枢神精系统的调节机能,对辅助治疗广大学生因学习紧张,用脑过渡引起的神经衰弱症有明显的作用,能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潘志军,曹涌[3]以太极拳运动为手段,其实验结果表明,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能够有效降低血清TG.LDL-C 含量,提高HDL-C 及其亚组份HDL2-C 和HDL3-C 含量,降低机体脂质过氧化水平,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增强体质的作用。

孙耀,花蕊[4]采用太极拳(简化24式)指导普通女大学生进行练习,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简化24式)练习可以降低女大学生的脉搏,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其柔韧性和平衡素质,改善她们的心境状态。

1.2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杨占明,王振宏,李润梅等[5]通过对50名女大学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锻炼对女大学生个性具有积极的影响,长期演练,能使她们好强执着,独立积极,有恒负责,做事尽职,情绪稳定,专业有成,创业能力增强。

刘永峰,章要在[6]通过统计与比较,反映受试者心理总体水平的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与金华(1986)[7]制定的全国常模进行比较显示,习练太极拳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2.太极拳练习对运动员心脏机能的影响杨中平[8]、王培琨[9]等的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使运动员获得较好的血管运动的调节能力,使血管壁保持良好的弹性,且太极拳运动员在长期的练习中,由于注重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引导人体进入最佳的生理活动状态,使舒血管物质增多,导致局部微血管血流量增多。

太极拳运动在当今社会中的健身价值体现

太极拳运动在当今社会中的健身价值体现

行 为 和 生 活 方 式 是 影 响 健 康 的 重 要 因 素 。现 代 社 会 快 节 奏 的生 活 环 境 下 , 很
多 人养 成 不 合 理 的饮 食 习惯 :早 上 不 吃 早
动 作 螺 旋 缠 绕 、 柔 和缓 慢 的 圆滑 运 动 ,可 增 大 腰 部 肌 肉力 量 和脊 柱等 关 节 的柔 韧 性
和 灵活 性 。
境 下 ,太 极 拳 运 动有 着 独 特 的健 身 效 果 , 对 缓 解 人 们 生 活 压 力 ,提 高 增 进 身 体 健康
具 有独 特功 效 。
餐 、晚上暴饮暴食等 。生活压力的增加 ,
找 不 到好 的 减压 方 法 ,为 排 解 压 力 ,很 多
练习太极拳运动可提高腿部力量及身
程 度 的不 断 提 高 ,对 “ 意 、气 ” 的练 习 尤
1 、社会发展 带来的健慷 问题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迅 猛 发 展 和 社 会 的 急
需要 身体松静 自然 ,意念集中,这样对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锻 炼 有 良好 的效 果 。太 极 拳 练
为重视 的太极拳运动慢慢展现 出其独特的
体 的平 衡 柔 韧 性 。太 极 拳运 动 在 练 习 时腿
3 、结论
随 着 现 代 社 会 竞 争 的 日益 激 烈 ,人
人 养 成 吸烟 、喝 酒 甚 至 婚 外 性 行 为 等 不 良 行 为 , 导致 疾 病 发 病 率 的增 加 ,严 重 影 响
身体健 康 。
部 处 于 弯 曲状 态 , 而且 身体 重 心 在 两 腿 之 间来 回移 动 , 还 有 很 多 的提 膝 、拍 脚 等 动
的社会 。激烈的竞争给人们带来 高科技文

谈太极拳的健身保健作用

谈太极拳的健身保健作用
以及 关 节抗 脱 臼 能 力 。
6 总 结
3 太极 拳对 呼吸 系统 的影 响
总 之 , 极 拳 是 合 乎 生 理 活 动 规 律 的 一 项 健 身 运 动 。 仅 太 不 太极 拳 练 习 时 要 求 “ 沉 丹 田 、 意 行 气 . 气 以 以气 运 身 ” 用 运
腹 式 呼吸 方 法 。 使人 将 呼 吸逐 渐调 节 到 深 、 、 、 、 的 良好 长 细 缓 匀 对 中枢 神 经 系 统 有 良 好 的 调 节 作 用 . 促 进 血 液 循 环 、 善 消 对 改
化 系 统 及 新 陈 代 谢 、对 各 种 慢 性疾 病 的 康 复 都 有 积 极 的作 用 。
作 为 一 种 能 强 身 健 体 、延 年 益 寿 并 可 以 提 高 人 体 抵 抗 疾 病 能 力 , 缓 机 体 衰 老 的 有 效 锻 炼 方 法 , 极 拳 已越 来 越 为 人 们 所 延 太
的 。 极 拳要 求 “ 太 中正 安 舒 , 和缓 慢 ” 要 求练 习者 在 练 拳 时 要 柔 。
周 身 放 松 。 腹 压 不 断 增 加 与 减 少 . 促 进 血 液 运 行 、 液 循 使 以 血
环 , 冠 状 动 脉 血 供 充 足 , 肌 收缩 有 力 , 效 提 高 了心 脏 输 出 使 心 有 血 液 的 功能 。 强 了 心 肌 及 全 身 各 组 织 器 官 的 营 养 。全 身 肌 肉 增 放 松 还 有 利 于增 强 微 循 环 功 能 , 促 进 毛 细 血 管 内 外 的物 质 交 换 , 强 组 织 对 氧 的 利 用 , 低 肌 肉 乳 酸 的堆 积 , 轻 疲 劳 ; 加 降 减 还 能 反 射性 地 引起 血 管 舒 张 , 压 下 降 , 轻 心 脏 负 担 。 血 减

练习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练习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练习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在太极拳的发展中,太极拳形成了多个流派,但是太极拳的特点都是大致相同的。

练养生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练习太极拳有什么健身效果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习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欢迎阅读!养生太极拳对身体各系统的作用1.太极拳对大脑的影响打太极拳要注意力集中,不可以三心二意,就是打着玩的。

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他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练习动作需要“完整一体”,从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不散,前后连贯,绵绵不断。

太极拳的一些步法是需要大脑来运作的。

所以可以很好的锻炼我们的大脑机能。

从而变得越来越聪明。

2.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太极拳动作能调动身体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

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淤血。

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呼吸运动同样也加速静脉的回流。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应,这就能更好地加速血液与淋巴的循环。

3.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常年累月的经常锻炼太极拳,可以使我们的身体骨骼得到锻炼。

所以长久如此,我们的身体肌肉就是很紧致,身材也会越来越好。

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变坚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

4.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据有关检测显示,老年人打太极拳5至30分钟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这样动脉硬化的症状也会大大地减轻。

5.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

此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

论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能

论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能

搏击武术科学【传统武术研究】论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能安静t李金龙2(1.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51;2.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其哲理博大精深,是祖国传统养生健身瑰宝,具有独特的修身、健身、防身功能。

对养生、健身有着丰富的经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科学健身的典范。

文章从太极拳的健身原理、养生保健作用等方面。

阐述了太极拳对人体的健身养生功能,认为太极拳对人体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人修身养性,从而进一步加强人们对太极拳的正确认识,并对提高太极拳锻炼效果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太极拳健身养生对策中图分类号:G85 1太极拳的健身原理1.1呼吸方式科学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1㈣28卅3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还是拳势呼吸都强调腹式呼吸。

呼吸还配合意念,就是吸气时内气沿脊椎督脉上行,呼气时内气沿前胸任脉下沉,小腹则是吸凹呼凸。

这种呼吸锻炼扩大了肺活量。

1.2气血运转流畅促进血液循环太极拳行功走架,竖项贯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促进了血液循环,还疏通了绛络,加快了循环频率,大动脉畅通无阻。

毛细血管经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肤延缓了老化。

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则气血饱满,健康长寿。

1.3汗腺通畅,保证了新陈代谢中医有“汗腺通则百病不侵,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一说。

太极拳作为一门内家功法.在肌肤的锻炼卜有其独到之处。

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于身形的开合收放之中导引肌肤的膨缩和毛孔的张闭。

比一般不练拳的人较好地保持了肌肤的纯洁性和通透性。

内分泌渠道畅通,病毒垃圾不易滞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长。

1.4对称运动。

弥补了人体机能后天不足太极拳的造型结构。

恰恰是“有上即有下”.招式左右互换、身形上下互补、形成内外如一的对称运动。

抽招换式强调欲左先右、欲上先下;发力时,讲求前吐后撑、上枯F踩。

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效

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效

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不仅具有防身自卫的作用,还具有陶冶性情、修身养心之功效。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太极拳在增进机体健康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作为一种运动疗法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康复锻炼和疾病治疗。

本文着重从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效方面做一粗浅探讨。

1、经络疏通法太极拳的基本保健功能在于它能够以自由独特的运动方法去活跃疏通经络,发挥经络的传导感应,调整虚实,达到调心(全神贯注,意识集中,做到意识定向作用)、调身(姿势正确,动作轻柔)、调息(腹式呼吸,呼吸时要深、柔、细、长),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达到人体自然环境的阴阳平衡。

具体如下:(1).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它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有利于促进经、脉、气在遍布全身上下、内外的经络系统中运行。

(2).太极拳强调放松,是全身心放松的运动。

很明显,松而后能活,活而后能通,从而有助于通经活络。

(3).太极拳缓慢轻柔,适应经络的传导速度。

近年来,国内有关学者对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发现其感传速度是每秒0.1m的低速度(相对于躯体神经每秒100m,植物神经每秒1m的传导速度而言)。

太极拳是一种不用药物,简便易行的经络疏通法。

坚持锻炼可以使经络渠道避免发生故障,保持通畅透达,从而发挥经络系统调节,控制人身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保持身体健康,防止或减少疾病。

2、免疫增强术太极拳运动轻松自如,缓慢柔和。

他适应人体自身的自然性和随意性,排除外加强制性和剧烈性。

他不仅会导致体力上和精神上的过度疲劳而且只会令人感到浑身舒畅轻快,即使活动过量一些,也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和危险,是一项老幼皆宜的运动。

太极拳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对延缓衰老有显著的功效。

人体衰老是一系列生理、病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免疫功能衰退是衰老的最主要原因,人体进入中年,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到了老年抵抗力减弱,疾病随之增加,疾病愈多,衰老愈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健身作用的研究[摘要]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

结合太极拳的拳理和特色及人体生理特点,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实践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从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对太极拳的健身作用进行论述。

试揭开太极拳神秘的面纱,这将有利于太极拳的普及和传播。

[关键词] 太极拳健身心理健康1 前言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约300年前)逐渐系统地发展成为正式体育运动。

它是综合历代名家拳法,结合古代导引、吐纳之术,运用阴阳学说的哲理创编而成的。

太极拳动作轻松柔和、圆活自然、连绵协调、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始终强调合乎自然运动规律。

太极拳在运动中以人为主体,注重自我锻炼,形成了内外兼修的技术体系,而这一体系经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完全符合科学的健身规律。

大量的实践也证明,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而且可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预防疾病。

2 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是和太极拳的特点息息相关的,太极拳是一种缓慢、柔和、轻灵的拳术。

其运动特点是:心静体松、呼吸自然,轻灵沉着、圆活连贯,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柔中寓刚、以意导动。

2.1心静体松,呼吸自然“心静”是指精神状态安静,“体松”是指人体肌肉、关节、内脏器官舒松自然。

太极拳架式平稳舒展,动作轻柔缓和,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练习时要求精神饱满、思想集中、心平气和、排除一切杂念,按照练拳的步骤和要领,以意贯注于动作过程中,按动作的虚实变化适度地完成动作,配合动作,顺其自然地呼吸,“用意不用力”。

所以,人们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之后,虽然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一般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因此,太极拳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尤其适合老年人健身锻炼。

2.2轻灵沉着,圆活连贯太极拳套路自始至终首尾相接、连绵不断,动作轻灵圆转,所有动作均要求走弧线,避免直来直去,整套拳法由无数大小不一的弧线构成的圆圈组成,举手投足离不开圆,这是符合人体各关节的自然弯曲状态的。

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不仅有利于动作圆活自然,体现轻灵的特点,而且能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均匀的发展。

2.3上下相随,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就是动作随上肢、下肢、躯干等各部位进行协调的运转。

虚实分明,就是灵活、松软、紧张和坚实要清楚明白。

太极拳要求全身一动丽无不动、一静而无不静、动作上下相随、内(呼吸、意念)外(四肢、躯干)一体。

2.4柔中寓刚,以意导动柔是指在保持适当紧张的同时,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刚是指随时迅速集中力量于某一点的一瞬间。

练习太极拳时,要思想集中,不断地用意识来指导每个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圆活性,做到“意动形随,动作轻柔,发劲刚健有力,刚柔相济。

3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太极拳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显著的健身效果,吸引了广大国内外的爱好者。

群众性的太极拳健身运动将进一步得到推广,国际武联于2000年7月决定,将每年的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这充分说明太极拳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是群众性、世界性,具有无限发展前景的运动。

太极拳健身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大量实践证明,太极拳不仅具有修身养性的功能和别具一格的技击理论,而且具有良好的健身和预防疾病的功效,是真正的中国传统优秀养生方法的代表。

本文旨在回顾总结国内外对太极拳的研究成果,结合太极拳的拳理和运动特点,试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对太极拳的健身作用进行探讨。

3.1太极拳的健身作用的生理机制3.1.1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练习太极拳要求做到“心静用意”、“意守丹田”,即要心平气和、精集中,用意念引导动作,处处圆活轻柔。

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中其他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能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达到高度的平衡,从而使中枢神经得到良好的调节和休息,使神经系统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和改善。

1988年,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理论部从脑电、心电、血脂等指标,探讨了太极拳运动的保健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坚持练太极拳的人,在练习太极拳后可使大脑进入,a波为主导的同步化有序状态,使a波功率增加几倍,即大脑活动进入有序化觉醒状态,有效地调节人体的内脏功能及免疫能力。

最近,据北京体育大学的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的过程中,中枢的意念活动可使大脑呈现节奏性的活动,明显有别于练气功时的脑电活动,不会出现走火入魔现象。

练习太极拳过程可以使脑波向良好方向发展,有利于锻炼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防老抗衰作用。

有些人练习太极拳时问不长,脑波却有良好反应,这说明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间接的训练的作用,对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所引起的各种慢性疾病起到积极作用。

3.1.2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气向下沉,与动作自然配合,使呼吸逐渐做到“深、长、细、缓、匀、柔”,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

拳论言:“呼为开、为发,吸为合、为蓄。

盖吸则自然提得起,呼则自然沉得下。

”有节律的呼吸利用横隔膜上下带动内脏按摩,可增加吸收深度,保持肺组织的弹性,发展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幅度,增大肺通气量,提高肺脏通气、换气功能,增加呼吸功能。

肺活量平均提高3.31%;肺总量平均提高7.34%;用力呼吸肺活量平均提高16.11%。

这些变化充分说明练习太极拳对呼吸系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太极拳的深长呼吸,能把肺脏的浊气大量排除。

吸入较多的氧气,可使肋软骨骨化率降低,延缓肺腑呼吸系统衰老。

因此,长期练习太极拳能有效地防治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太极拳重意不重力,在练习上以养气为主,与调息有关,要用动作去影响呼吸,使呼吸也成为一个运动,方能在完整的运动中得到更高的健身效果。

拳势呼吸以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力,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

太极拳要求“含胸拔背”“气沉丹田”,采用的是深长的腹式呼吸,使胸部宽静、腹部充实,提高呼吸机能的持久性,改善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而太极拳运动所强调的“深长匀静,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能使膈肌有节奏地增大上下运动,使肺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吸入更多的氧气。

通过腹式呼吸,推动了膈肌的运动。

太极拳腹式呼吸深度的锻炼,使处于胸腹之间横膈肌随着深长的体呼吸不停地运动。

根据医学原理,增强呼吸是醒脑的手段之一,对脑萎缩有治疗效果。

3.1.3太极拳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太极拳是一种螺旋式的弧形运动,这种运动过程对血管与淋巴管能起到良好的机械按摩作用,促使阻塞的或狭小的动脉两侧的小血管分支得以扩张,保持气血畅活。

有研究表明,坚持太极拳运动可以减小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液循环,因为练习太极拳要求全身心的放松,从而反射性的引起血管舒张,最终减轻心脏负担,使高血压的以降低。

因此,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明显提高心肌的机能,改善心脏泵血功能,降低血管阻力和血黏度,促进微循环的灌注,减少红细胞的聚集及预防白色为血柱的形成,从而对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3.l.4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练习太极拳要求含胸拔背、松腰敛臀,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

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

”腰的转动幅度大,带动胃、肠、肝、胆、胰作大幅度转动。

同时,深、长、细、匀的呼吸,横膈肌活动范围的扩大,对于肝、胆起按摩作用,可以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功能,甚至治愈肝炎等疾病。

同时,加强胃肠的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进而改善整个消化系统,治疗胃肠方面的慢性疾病,效果非常明显。

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

生理解剖学告诉我们,胸背部内藏主要脏腑,心、肝、脾、肺集中于此,腹内有肠、胃、胰脏等消化器官。

练拳时,要求做到呼吸深长,“沉丹田”,在意识的引导下,动作与呼吸相配合,起身、屈臂、提腿时呼气;蹲身、伸臂、落地时吸气。

这样能使人体的内脏得到柔和的按摩和刺激,同时也增加了隔肌和腹肌的活动幅度,进而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最终提高胃肠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因此,长期练习太极拳,能够导致胸腹腔的器官血液旺盛,吸收机能加强,对诸脏腑产生的疾病,如肠胃消化不良、糖尿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实践证明,太极拳采腹式呼吸,兼咽津液,则使人精气常留,颜色不槁,青春常在,病痛解除,步履矫健。

3.1.5太极拳对骨髂、肌肉、关节的影响练习太极拳要求“虚领顶劲”“上下一线”,对脊柱起平衡作用,对颈椎起调节作用。

太极拳的螺旋式弧形动作在意念的引导下,使全身的肌肉群和肌肉纤维均能参与活动,经过反复的缠绕,肌肉能拉长到一般运动所不能达到的长度,长年累月如此绞转,一张一弛,使肌肉均称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并增强收缩能力。

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骨骼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进而使骨骼的形态和性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变坚固,这便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

太极拳动作连绵圆活、周身节节贯串,从而对关节的灵活性也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关节或韧带的扭伤、拉伤,肌肉萎缩等现象。

3.2太极拳健身作用的心理机制“拳理与人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修身养性的养生代表。

太极拳强调以“柔”为本,以“不争”为用,在运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阴阳”和“虚实”,这在动作上表现为每个拳式都有“开与合”、“圆与方”、“轻与沉”、“柔与刚”等对立统一的独特形式,这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原则。

这原则与科学的“健心”理论是相通的。

从心理的角度来讲,太极拳的保健作用体现在:修心养性、尽性知天;锻炼意志,增进交流。

3.2.l太极拳的修心养性,尽性知天的作用太极拳奉行“恬淡虚无”、“身心合一”的原则,练习时排除杂念,通过“松”、“静”、“自然”调节精神,使人进入无忧无虑、无我无他的恬闲境界,可消除心理疲劳,使身心从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中得以解脱。

拳具有浓厚的中国促传统哲学色彩和伦理道德思想。

厚生利用,身体力行;一物两体,对待流行;模糊灵活,随机应变;这三大特征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和演化方式。

太极拳的哲理化和人伦化,把道家“道法自然”的辩证思想与儒家“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有机的融为一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它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行拳方式,为练习者提供了特殊的文化氛围,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社会教化,这有利于塑造练拳者谦和的道德情操和空灵的精神境界。

太极拳的每一次演练,都力求人生的自我感悟,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内心的自我更新。

有学者认为,太极拳对心理的调节功效主要表现在:居下不正,注重情绪控制和心态调节的心理卫生;清心寡欲,知足常乐,注重思想集中,排除杂念的心理健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注重不为名利所困和不为声色所扰的心理修养。

常年坚持练习太极拳,能使急躁、焦虑、易怒、多疑的性格变得稳健、豁达、沉着、随和,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