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测试方法习题与解答

材料测试方法习题与解答
材料测试方法习题与解答

第一部分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一、名词解释

1、倒点阵:一种虚构的数学工具,若以a、b、c表示正点阵的基矢,则与之对应的倒格子基矢满足于a*a=b*b=c*c=1或a*b=a*c=b*a=b*c=c*a=c*b=0则(a*、b*、c*)的点阵为正点阵(a、b、c)的倒点阵。

2、: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2d sinO=ny这就是布拉格公式。

3、结构因子:为了表达晶胞的散射能力,定义F=一个晶胞的相干散射振幅/

一个电子的相干散射振幅=Eb/Ee。

4、相互作用体积:电子射入固体试样后,受到原子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入射电子发生扩散或漫散射,使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不限于电子入射方向,而是具有一定的体积范围,称为相互作用体积。

5、电磁辐射是指在空间传播的交变电磁场。电磁辐射也可称为电磁波(有时也将部分谱域的电磁波泛称为光)。

6、原子中的一个或几个电子由基态所处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上,这时的原子状态称激发态,是高能态;而原子由基态转变为激发态的过程称为激发。

7、辐射的发射是指物质吸收能量后产生电磁辐射的现象。辐射发射的实质在于辐射跃迁,即当物质的粒子吸收能量被激发至高能态(E2)后,瞬间返回基态或低能态(E1),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

8、热激发:电弧、火花等放电光源和火焰等通过热运动的粒子碰撞而使物质激发称为热激发

电(子)激发:通过被电场加速的电子轰击使物质激发则称为电(子)激发。

9、荧光:物质微粒受激后辐射跃迁发射的光子(二次光子)称为荧光或磷光。

10、若K层产生空位,其外层电子向K层跃迁产生的X射线统称为K系特征辐射。

11、入射X射线通过物质,沿透射方向强度显著下降的现象称为X射线的衰减

二、问答与分析

1-1 计算0.071nm(MoKα)和0.154nm(CuKα)的X-射线的振动频率和能量。

ν=c/λ=3*108/(0.071*10-9)=4.23*1018S-1

E=hν=6.63*10-34*4.23*1018=2.8*10-15 J

ν=c/λ=3*108/(0. 154*10-9)=1.95*1018S-1

E=hν=6.63*10-34*2.8*1018=1.29*10-15 J

1-2 计算当管电压为50kV时,电子在与靶碰撞时的速度与动能以及所发射的连续谱的短波限和光子的最大动能.

E=eV=1.602*10-19*50*103=8.01*10-15 J

λ=1.24/50=0.0248 nm E=8.01*10-15 J(全部转化为光子的能量)

V=(2eV/m)1/2=(2*8.01*10-15/9.1*10-31)1/2=1.32*108m/s

1-3 分析下列荧光辐射产生的可能性,为什么?

用CuKαX射线激发CuKα荧光辐射;不可能

用CuKβX射线激发CuKα荧光辐射;可能

用CuKβX射线激发CuLα荧光辐射;不可能

1-4 计算空气对CuKα的质量吸收系数和线吸收系数(假定空气中只有质量数为80%的氮、质量分数20%的氧,空气的密度为1.29*10-3g/cm3)。

N2对CuKα的质量吸收系数=8.51

O2对CuKα的质量吸收系数=12.7

空气的对CuKα的质量吸收系数=0.8*8.51+12.7*0.2=9.34 cm2/g

空气的对CuKα的线吸收系数

μ1=9.34*1.29*10-3 g/cm3=1.204*10-2g.cm-1

1-5 为使CuKα线的强度衰减50%,需要多厚的Ni滤波片?(Ni的密度为8.9 g/cm3 )

由I=I0exp(-μ1x)

μ1=49.3,ρ=8.90g/cm3

0.5=exp(-49.3*8.90x)=exp(-438.77x)

x=0.00158cm

1-6 试计算Cu的K系激发电压。

λ=0.154178 nm

E=hv=h*c/λ=6.626*10-34*2.998*108/(0.13802*10-9)=144.87*1017J

V=144.87*10-17/1.602*10-19=8984 V

1-7简述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定量线的选择原则。

原理是混合物中某物相所产生的衍射强度与其在混合物中的含量相关的。定量线选择原则是:

(1)分析衍射线应不与其他物相衍射线重叠。

(2)分析衍射线应有足够的衍射强度,最好是强峰。

(3)分析衍射线应没有择优取向等原因造成的强度失真现象。

1-8产生X 射线需具备什么条件?

X射线产生的条件

(1)以某种方式得到一定量的自由电子;

(2)在高真空中,在高压电场作用下迫使这些电子作定向高速运动;

(3)在电子运动路径上设障碍物,以急剧改变电子的运动方和向。

1-9德拜相机组成?各部件的作用是什么?测样时相机的底相的安装方式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样地方?

答案:组成:是由相机园筒、光阑、承光管和位于筒心位臵的试样架组成。

各部分的作用:光阑的作用是限制照射到样品的光束的大小和发散度。

承光管的作用有二:一是可以检查X射线对样品的照准情况,二是可以将透过试样后入射线在管内产生衍射线和衍射线吸收。

底片安装方式有正装法、反装法、不对称装法。

正装法:在物相分析等工作中常用此法。

反装法:测定点阵常数常用此法。

不对称装法:用于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

1-10连续光谱是如何产生的?其短波限为12。4/V,与某物质的吸收限12。4/V K 有何不同?

连续光谱是产生的过程是大量的微观粒子参与的过程。大量电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以极高的速度向阳极轰击,由于阳极的阻碍作用,电子将产生极大的负加速度。根据经典物理学理论,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作加速运动时,电子周围的电磁场将发生急剧变化,此时必然要产生一个电磁波,或至少一个电磁脉冲。由于大量电子射到阳极上的时间和条件不相同,因而得到的电磁波具有连续的各种波长,形成连续X射线谱

1-11为什么说衍射线束的强度与晶胞中的原子位臵和种类有关?

(1)原子的衍射强度为一个电子散射强度的Z2

(2)改变单位晶胞中原子的位臵,可使反射消失或发生变化从φi。

1-12定量分析的影响因素及克服方法。

(1)样品本身:择优取向、显微吸收、颗粒效应、消光效应、结晶度与混合度。

(2)峰背比:克服方法:大功率、减慢扫描速度、实验条件选择要适当、单色器。

(3)仪器:计数器感应效应、稳定度。

1-13连续谱是怎样产生的?其短波极限与某物质的吸收限有何不同?

连续光谱是产生的过程是大量的微观粒子参与的过程。大量电子在高压电场

的作用下,以极高的速度向阳极轰击,由于阳极的阻碍作用,电子将产生极大的负加速度。根据经典物理学理论,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作加速运动时,电子周围的电磁场将发生急剧变化,此时必然要产生一个电磁波,或至少一个电磁脉冲。由于大量电子射到阳极上的时间和条件不相同,因而得到的电磁波具有连续的各种波长,形成连续X射线谱。

1-14产生X 射线需具备什么条件?

(1)以某种方式得到一定量的自由电子;

(2)在高真空中,在高压电场作用下迫使这些电子作定向高速运动;

(3)在电子运动路径上设障碍物,以急剧改变电子的运动方和向。

1-15试样制备应注意什么?

(1)样品表面呈严格平面

(2)样品满足无穷厚的条件

(3)尽可能避免择优取向

(4)样品粒度要适宜

1-16为什么衍射仪法记录的始终是平行于试样表面的晶面的衍射?不平行的表面的晶面是否也有衍射产生?

被照射试样表面,应严格地与样品台的转动轴一致,在整流器个测试过程中,样品台的转动(即试样平面的转动)与探测器的转动始终保持1:2的角度关系,按这捉关系转动时,衍射仪记录的始终是试样表面的衍射;不平行于表面的参与衍射但无法记录下来。

1-17简述定性分析的一般原理及注意点。

根据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物征-----衍射线的方向及强度来监定结晶物质之物相的方法,就是X射线物相分析法。

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各自独特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没有任何两种物质,它们的晶胞大小、质点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排列方式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当X射线被晶体衍射时,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已独特的衍射花样,它们的特征可以用各个反射网的间距d和反射线的相对强度I/I0来表示。其中面网间距d与晶胞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相对强度则与质点的种类及其在晶包中的位臵有关。所以任何一种晶体物质的衍射数据d和I/I0是其晶体结构的必然反映,因而可以根据它们来别结晶物质的物相。

定性分析应注意问题:

(1)d值的数据比I/I0值的数据重要。也就是说实验数据与标准数据两者的d值必须很接近或相等,其相对误差在1%以内。I/I0值可以允许有较大的误差。这是因为面间距d是由晶体结构决定的,它不因实验条件的变化而有变化,即使在固溶体系列中d值的微细变化也只有在精确测量时才能确定。然而I/I0的值却会随着实验条件的不同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如随不同靶材、不同衍射方法和条件等发生变化。

(2)低角度数据比高角度线的数据重要。这是因为对于不同晶体来说,低角度线的d值相一致重叠的机会很少,而高角度线不同昌体相互重叠的机会增多,当使用波长较长的X射线晨将会使得一些d值较小的线不再出现,但低角度线总是存在。样品过细或结晶不良的话,会导致高角度线的缺失,所以在对比衍射数据时,应较多地注重低角度线即d值大的线。

(3)强线比弱线重要,要特别重视d值大的强线,这是因为强线稳定也易于测得精确。弱线强度低不易觉察,判断准确位臵也困难,有时还容易缺失。

(4)应重视矿物的特征线。矿物的特征线即不与其他物相重叠的固有衍射线,在衍射图谱中,这种特征线的出现就标志着混和物中存在着某种物相。

1-18内标法中内标物质的选择原则。

(1)性质稳定(不能分解、气化、反应)晶体结构要简单,衍射线少而强。(2)内标物的衍射线不能与待测物相的定量线重叠,但要尽量靠近,而且强度也要相近。

(3)内标物的掺量在5~20%。

1-19 X 射线与物质有哪些相互作用?规律如何?对分析有何影响?

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主要为吸收和散射。

吸收是指X射线通过物质时光子的能量变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即产生的光电效应和俄歇效应,使入射X射线的能量变成光电子、俄歇电子、荧光电子的能量,使X射线强度被衰减。

散射:分相干散射和不相干散射其中相干散射为是X射线在晶体中产生衍射现象的基础。

光电效应在分析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衍射分析中,荧光X射线会增加衍射击花样的背底,应尽量避免。光谱分析中可利用进行成分析。

俄歇效应可作为研究物质表面微区成分的有力工具。

散射中的相干散射为衍射分析的基础。

1-20 标识X 射线与荧光X 射线的产生机理有何异同?某物质的K系荧光X 射线波长是否等于它的K 系标识X射线波长?

答:标识X 射线与荧光X 射线的产生机理相似,但一是高速运动的有足够能量电子,另一个是具有足够能量的X射线光子。

是相等的,因为用电子激发K系标识X射线所需的最低能量,与光子激发K系荧光X射线所需的最低能量相等。但在物理意义上是不同的,前者说明连续谱线的短波限随管电压的增高而减小,而后者说明每种物质的K激发极限波长都有它自已特定值。

1-21 正比计数管和盖革计数管有何异同?

答:盖革管与正比管虽然,同属充气计数管,但因工作在不同放电状态有经下差别:

(1)、盖革管中无论何处吸收一个光子,便会立即导致漫延整个计数管的雪崩,

而正比计数管吸收一个光子,只在管内局部域引起径向雪崩;

(2)、因盖革管吸收一个光子会使整个放电空间雪崩,故放大倍数比正比管大得多;

(3)、因盖革管是整流器个管内都发生雪崩,而正比例管仅局部径向雪崩,故发生前恢复正常计数的时间长,后者时间短;

(4)前者漏计数大,后者漏计数小。

第二部分电子显微分析

一、名词解释

1、焦深:指在不影响透镜成像分辨本领的前提下,像平面可沿透镜轴移动的

距离。

2、二次电子:入射电子和原子的核外电子碰撞,将核外电子激发到空能级或

脱离原子核而形成二次电子,它是一种真空中的自由电子。

3、质厚衬度:对于无定形或非晶体试样,电子图像的衬度是由于试样各部分

的密度(或原子序数)和厚度不同形成的。这种衬度称为质厚衬度。

5、相干散射:当X射线光子与原子内的紧束缚电子相碰撞时,这时光子的能量不受损失,而只是改变方向,~

6、明场像与暗场像:采用透射束成像-明场像;

采用衍射束成像-喑场像;

7、球差:由于远轴电子比近轴电子的会聚能力强,而造成一个物点经电磁透

镜后不会聚在一点,而是形成一个散焦斑。这种像差称为球差。

8、场深:指在不影响透镜成像分辨本领的前提下,物平面可沿透镜轴移动的

距离。

9、背散射电子:电子入射试样后,受到原子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有一部分

电子的总散射角大于90o,重新从试样表面逸出称为背散射电子。

10、衍射衬度:薄晶体内各部分满足衍射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衬度。

二、问答与分析题

2-1电子波有何特征?与可见光有何异同?

电子波和可见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只是可见光波长在3900—7600?之间,而电子波在常用100~200kv加速电压下,其波长要比可见光小5个数量级。

2-2 电磁透镜的像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来减少和消除像差?

像差是由于电磁透镜不能满足a)磁场分布严格轴对称;b)满足旁轴条件;c)电子波的波长(速度)相同,而造成图像模糊或不完全相似于原物的现象。它分为两类,即几何像差和色差。

几何像差是由于透镜磁场的几何缺陷造成的,主要指球差、像散和畸变。可以采用小孔径角成像以减小球差;可以引入消像散器来矫正像散;激磁电流小时,球差大,也易产生畸变。

色差是由于电子波的波长或能量发生一定幅度的改变而造成的。可以采用薄样或稳定加速电压以有效减小色差。

2-3 说明影响光学显微镜和电磁透镜分辨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提高电磁透镜的分辨率?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取决于照明源的波长。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光学显微镜分辨本领的极限为2000?。

电磁透镜的分辨本领由衍射效应和像差来决定。由衍射效应所限定的分辨本领为αλsin 61.0n r =,即在照明光源λ和介质n 一定的条件下,孔径角α越大,透镜的分辨本领越高;球差是像差中限制电磁透镜分辨率的主要因素,341αs s c r =,即减小孔径角α可增大分辨率。但从衍射效应来看,此举会使分辨本领下降,因此二者必须兼顾。目前,透射电镜的最佳分辨本领达0.1nm 数量级。

2-4电磁透镜景深和焦长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说明电磁透镜的景深大,焦长长是什么因素影响的结果? 电磁透镜景深

ααr tg r D f 22≈=,表明电磁透镜孔径半角越小,景深越大;焦长αr

M D l 22=,表明在电磁透镜放大倍数M 和分辨本领r 一定时,透镜焦长随孔径半角减小而增大。

电磁透镜的景深大、焦长长是由于小孔径角成像的结果。

2-5 透射电镜主要有几大系统构成?各系统之间关系如何?

答:透射电镜由电子光学系统、电源与控制系统及真空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电子光学系统通常称镜筒,是透射电镜的核心,它分为三部分,即照明系统、成像系统和观察记录系统。

2-6 照明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它应满足什么要求?

照明系统的作用是提供一束亮度高、照明孔径角小、平行度好、束流稳定的照明源。为满足明场和暗场成像需要,照明束可在2o~3o范围内倾斜。

2-7 成像系统的主要构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成像系统主要是由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组成。

物镜是用来形成第一副高分辨率电子显微图像或电子衍射花样的透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物镜,通常采用强激磁、短焦距的物镜,使像差减小,提高物镜的分辨本领。

中间镜是一个弱激磁的长焦距变倍透镜,可在0~20倍范围调解。当放大倍数大于1时,用来放大物镜像;当放大倍数小于1时,用来缩小物镜像。如果把中间镜的物平面和物镜的像平面重合,则在荧光屏上得到一幅放大像,这就是电子显微镜中的成像操作;如果把中间镜的物平面和物镜的背焦面重合,则在荧光屏上得到一幅电子衍射花样,这就是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衍射操作。

投影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强磁透镜,用来把经中间镜放大(或缩小)的像(或电子衍射花样)进一步放大,并投影到荧光屏上。由于成像电子束进入投影镜时孔径角很小(约10-5rad),因此其景深、焦长都很大。

2-8 透射电镜中有哪些主要光阑,在什么位臵?其作用如何?

聚光镜光阑,位于第二聚光镜下方,限制照明孔径角;物镜光阑(衬度光阑),位于物镜的后焦面,使物镜孔径角减小,从而减小像差,得到质量较高的显微图像。且在后焦面上套取衍射束的斑点成像,即所谓暗场像。利用明暗场像的对照分析,可以方便进行物相鉴定和缺陷分析;选区光阑,位于物镜的像平面,使电子束只能通过光阑孔限定的微区。

2-9 复型样品是采用什么材料和什么工艺制备出来的?

制备复型的材料应具备以下条件:复型材料本身必须是非晶态材料;粒子尺寸必须很小;耐电子轰击。真空蒸发形成的碳膜和通过浇铸蒸发而形成的塑料膜都符合制造复型的条件。主要工艺有一级复型法、二级复型法和萃取复型法三种。

2-10 复型样品在透射电镜下的衬度是如何形成的?

答:复型样品在透射电镜下的衬度是质厚衬度。它是由于试样各部分的密度(或原子序数)和厚度不同形成的。当入射电子透过样品时碰到的原子数目越多(或样品越厚),样品原子核库仑电场越强(或样品原子序数越大或密度越大),则被散射到物镜光阑外的电子就越多,而通过物镜光阑参与成像的电子强度也就越低,从而在不同ρt出产生衬度。

2-11 限制复型样品的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限制复型样品的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是复型材料粒子尺寸。其尺寸越小,分辨率越高。

2-12 说明如何用透射电镜观察超细粉末的尺寸和形态?如何制备样品?

答:用透射电镜观察超细粉末的尺寸和形态的关键的工作是粉末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制备关键是如何将超细粉的颗粒分散开来,各自独立不团聚。制备方法有两种:

①胶粉混合法:在干净玻璃片上滴火棉胶溶液,然后在玻璃片胶液上放少许粉末并搅匀,再将另一玻璃片压上,两玻璃片对研并突然抽开,稍侯,膜干。用刀片划成小方格,将玻璃片斜插入水杯中,在水面上下空插,膜片逐渐脱落,用铜网将方形膜捞出,待观察。

②支持膜分散粉末法:先制备对电子束透明的支持膜(火棉胶或碳膜),将支持膜放在铜网上,再把粉末放在膜上送入电镜分析。为了使粉末均匀分散在支持膜上,通常采用超声波搅拌器把粉末样品加水或溶剂搅拌为悬浮液,然后用滴管滴在膜上,静臵干燥后即可供观察。为了防止粉末被电子束打落污染镜筒,可在粉末上再喷一层薄碳膜,使粉末夹在两层膜中间。

2-13 萃取复型可用来分析哪些组织结构?得到什么信息?

萃取复型可用来分析第二相粒子形状、大小和分布以及第二相粒子物相和晶体结构。在萃取复型的样品上可以在观察样品基体组织形态的同时,观察第二相颗粒的大小、形状及分布,对第二相粒子进行电子衍射分析,还可以直接测定第二相的晶体结构。

2-14 分析电子衍射与X衍射有何异同?

相同点:①以满足(或基本满足)布拉格方程作为产生衍射的必要条件;②两种衍射所得到的衍射花样在几何特征上大致相似。

不同点:

①电子波的波长比X射线短得多,在同样满足布拉格条件时,它的衍射角

很小,约为10-2rad。而X射线产生衍射时,其衍射角最大可接近90。;

②由于电子衍射操作时采用薄晶样品,薄样品的倒易阵点会沿着样品厚度

方向延伸成杆状,因此会增加倒易阵点和爱瓦尔德球相交截的机会,结果使略微偏离布拉格条件的电子束也能产生衍射;

③电子衍射产生的衍射斑点大致分布在一个二维倒易截面内,使晶体产生

的衍射花样能比较直观地反映晶体内各晶面的位向;

④由于原子对电子的散射能力远高于它对X射线的散射能力,故电子衍

射束的强度较大,摄取衍射花样时曝光时间仅需数秒。

2-15 制备薄膜样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具体工艺过程如何?双喷减薄与离子减薄各适用于制备什么样品?

基本要求:薄膜样品的组织结构必须和大块样品相同,在制备过程中组织结构不发生变化;样品相对于电子束而言必须有足够的“透明度”;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以防变形或损坏;样品制备过程中不允许表面产生氧化和腐蚀。

工艺要求:从实物或大块试样上切割厚度为0.3~0.5mm厚的薄片,对于导电样品采用电火花切割,对于不导电样品采用金刚石刃内圆切割机切片;样品薄片的预先减薄,其中机械减薄法最终减薄厚度在70~100um,化学薄化法最终样品的厚度可控制在20~50um;最终减薄,其中双喷减薄应用广泛,多用于导电样品,如金属膜。离子减薄多用于不导电的陶瓷薄膜样品,减薄时间较长。离子减薄也可用于导电样品。

2-16 什么是衍射衬度?它与质厚衬度有什么区别?

衍射衬度是由于样品中不同位向的晶体衍射条件不同,造成衍射强度的不同产生的。它用来解释晶体薄膜样品的图像。

质厚衬度是由于样品中不同ρt处参与成像的电子强度不同形成的衬度。用来解释非晶态复型样品的成像。

2-17 电子束入射固体样品表面会激发哪些信号?它们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背散射电子:

特点—能量较高;来自样品表层几百纳米的深度范围;产额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产额与入射束能量关系不大;产额随试样表面倾角增大而增大。

用途—可用于形貌分析和成分分析,但多用于成分分析,因为形貌图像有阴影效应存在。

二次电子:

特点—能量较低;表层5~10nm深度范围产生;产额与原子序数无关;产额随试样表面倾角增大而增大。

用途—显示表面形貌,不能用于成分分析。

吸收电子:

特点—ia≈=i0-ib,即产生的背散射电子数目越多,吸收电子数越少。

用途—用作形貌、成分分析。

透射电子:

特点—随着样品ρt的增大,透射电子数减少。

用途—用于组织形貌和晶体结构分析。

特征X射线:

特点—具有特征波长和能量。

用途—判定微区中是否存在相应元素。

俄歇电子:

特点—能量很低,平均自由程很小。

用途—用于表层成分分析。

2-18 扫描电镜的分辨率受哪些因素影响,用不同的信号成像时,其分辨率有何不同?所谓扫描电镜的分辨率是指用何种信号成像时的分辨率?

影响扫描电镜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入射电子束束斑大小,扫描电镜的分辨本领不可能小于电子束直径;

②成像信号,二次电子像分辨率最高,X射线像的分辨率最低;

③信号噪音比,其值越大,分辨率越高;

④杂散磁场的存在会使分辨率降低;

⑤机械振动会使束斑漂移,分辨率降低。

所谓扫描电镜的分辨率是指二次电子像的分辨率。

2-19 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与透射电镜有何不同?

透射电镜是以波长极短的电子束作为照明源,用电磁透镜聚焦成像的;而扫描电镜是以类似电视摄像的方式,利用细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激发出来的各种物理信号调制成像的。

2-20 二次电子像和背散射电子像在显示表面形貌衬度时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是利用对试样表面形貌变化敏感的物理信号调制成像。

不同点—二次电子像分辨率高于背散射电子像;二次电子像图像质量高,背散射电子像有阴影效应存在,不利于分析细节;分析表面形貌时,背散射电子像不如二次电子像。

2-21 说明背散射电子像和吸收电子像的原子序数衬度形成原理,并举例说明在分析样品中元素分布的应用。

背散射电子的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相应图像上的亮区表示原子序数较高;吸收电子的产额与背散射电子相反,即原子序数增大,吸收电子产额降低,相应图像上的暗区表示原子序数较高,其图像衬度与背散射电子像的衬度互补。

2-22 当电子束入射重元素和轻元素时,其作用体积有何不同?各自产生的信号的分辨率有何特点?

电子束入射轻元素时,作用体积呈滴状,此时二次电子、俄歇电子的分辨率相当于束斑直径,而背散射电子由于在较深部位产生,其分辨率较低。特征X射线又是在更深的部位激发出来的,其分辨率比背散射电子更低。

电子束入射重元素时,作用体积呈半球状,此时二次电子的分辨率和背散射电子的分辨率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

2-23 二次电子像景深很大,样品凹坑底部都能清楚地显示出来,从而使图像的立体感很强,其原因何在?

因为用二次电子信号作形貌分析时,是在检测器收集栅上加以一定大小的正电压来吸引能量较低的二次电子,使它们沿弧形路线进入闪烁体,这样在样品表面某些背向检测器或凹坑底部等部位上逸出的二次电子也能对成像有所贡献,使图像层次(景深)增加,细节清楚。

2-24、电子探针仪与扫描电镜有何异同?电子探针仪如何与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配合进行组织结构与微区化学成分的同位分析?

电子探针仪与扫描电镜的异同:电子探针仪镜筒部分的构造大体上和扫描电镜相同,只是在检测器部分使用的是X射线谱仪,而扫描电镜的信号是采用闪烁计数器来检测的;电子探针仪主要用于微区化学成分分析,而扫描电镜多用于形貌分析。

若将电子探针仪作为附件安装在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的镜筒上,即可满足微区组织形貌、晶体结构及化学成分三位一体的同位分析需要。

2-25、波谱仪和能谱仪各有什么缺点?

波谱仪的缺点:波谱仪探测X射线的效率低,则其灵敏度低;波谱仪只能逐个测量每种元素的特征波长,所耗时间长;波谱仪的结构复杂,含机械传动部分,导致稳定性和重复性差;由于波谱仪需对X射线聚焦,则对试样表面要求高,平滑光整;元素分析范围有限制,Z=4~92。

能谱仪的缺点:分辨率低于波谱仪;只能分析Z>11的元素,限制了超轻元素X射线的测量;Si(Li)探头必须在液氮冷却低温状态下使用;定量分析误差较大。

2-26举例说明电子探针的三种工作方式(点、线、面)在显微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点分析—直接得到微区内元素的谱线。如ZrO2陶瓷中基相含Y2O3高,析出相含Y2O3低。

线分析—得到该元素沿一直线的浓度分布。如BaF2晶界处O、Ba元素的分布,可见O在晶界有偏聚。

面分析—得到该元素的面分布图像,亮区表示此处元素含量高。如ZnO-Bi2O3陶瓷烧结表面的面分布分析,可以看出Bi在晶界上有严重偏聚。

第三部分热分析

一、名词解释

1、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的技术。

2、程序控制温度:就是把温度看着是时间的函数。

3、差热分析(DTA):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4、参比物(或基准物,中性体):在测量温度范围内不发生任何热效应的物质,如 -Al2O3、MgO等。

5、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输入给样品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6、热重法(TG或TGA):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二、问答与分析

3-1差热曲线上峰谷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差热曲线上吸热峰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含水矿物的脱水、相变、物质的分解和还原等;放热峰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物质的化合、氧化等。

3-2要使差热曲线有较高的灵敏度,可采取什么措施?若要使差热峰谷有较准确的出峰温度和较高的分辨率,应采取什么措施?

要使差热曲线有较高的灵敏度,可采取小量程;若要使差热峰谷有较准确的出峰温度和较高的分辨率,可使升温速度慢些。

3-3利用标准差热曲线来进行物相鉴定时,主要的鉴定依据是什么?

主要将峰谷的形状、大小、数目和出峰温度与标准差热区现象比较。但同时应充分考虑矿物本身、实验条件对差热曲线的影响,并结合试样的来源、化学成分来解释每一峰谷产生的原因。

3-4在进行综合热分析时,主要有哪些基本规律?

有吸热效应,且伴有失重时,为脱水或分解过程;有放热效应,且伴有增重时,为氧化过程;有吸热效应,无质量变化,为多晶转变过程;有吸热效应,伴

有涨缩时,也可能是多晶转变过程;有放热效应,伴有收缩现象,表示有新物质生成。

3-5 操作因素

(1)操作因素是指操作者对样品与仪器操作条件选取不同而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2)样品粒度:影响峰形和峰值,尤其是有气相参与的反应;

(3)参比物与样品的对称性:包括用量、密度、粒度、比热容及热传导等,两者都应尽可能一致,否则可能出现基线偏移、弯曲,甚至造成缓慢变化的假峰;

(4)气氛;

(5)记录纸速:不同的纸速使DTA峰形不同;

(6)升温速率:影响峰形与峰位;

(7)样品用量:过多则会影响热效应温度的准确测量,妨碍两相邻热效应峰的分离等。

3-6 差热分析的类型?

3-7影响DTA曲线的主要因素

(1)差热分析曲线的峰形、出峰位臵和峰面积等受多种因素影响,大体可分为仪器因素和操作因素,

(2)仪器因素是指与差热分析仪有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3)炉子的结构与尺寸;

(4)坩埚材料与形状;

(5)热电偶性能等。

第四章振动光谱

一、名词解释

1、辐射的吸收:指辐射通过物质时,其中某些频率的辐射被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等)选择性地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减弱的现象。

2、吸收光谱:辐射(能量)被吸收的程度(一般用吸光度)与ν或λ的关系(曲线),即辐射被吸收程度对ν或λ的分布。

3、辐射的发射:指物质吸收能量后产生电磁辐射的现象。

4、辐射的散射:电磁辐射(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部分偏离原入射方向而分散传播的现象。

5、散射基元:物质中与入射的辐射即入射线相互作用而致其散射的基本单元。

6、谱图解析:根据实际上测绘的红外光谱所出现的吸收谱带的位臵、强度和形状,利用基团振动频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吸收谱带的归属,确认分子中所含的基团或键,并进而由其特征振动频率的位移、谱带强度和形状的改变,来推定分子结构。

7、红外定性分析是基于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具有各自的特有的红外光谱,且分子的红外光谱受周围分子影响甚小,而混合物的光谱是各自成分光谱的简单算术加和。

8、基团:分子(或晶体)中的原子团或离子团。

9、简并:在多原子分子的简正振动中,有时两个或三个振动模式不同的简正振动具有相同的频率,此时在红外光谱上成为一个吸收峰出现。

10、红外跃迁的选择定则(选律):在振动过程中,分子电偶极距发生改变的振动才能吸收红外光子的能量,产生红外吸收谱带,这种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反之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二、问答与分析

4-1、试分析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性能有何特点?

4-2 蓝移是如何产生的?

(1)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或位臵(λ最大)向短波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紫移或蓝移(或“向蓝”)。

(2)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可引起紫移。

(3)比如,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由n-π*产生的光谱峰位臵一般移向短波长。

(4)紫移现象产生于未成键孤电子对的溶剂化效应,因为这一过程可以降低n轨道的能量。

(5)在像水或乙醇类的极性化溶剂体系中看到。

(6)在这种溶液体系中,溶剂的质子与未成键孤电子对(n电子)之间广泛地形成氢键,因此n轨道的能量被降低大约相当氢键键能大小的量,在电子光谱上可以产生30nm左右的紫移。

4-3 红移是如何产生的?

(1)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或位臵(λ最大)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红移(或称为“向红”)。

(2)红移往往由于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影响而发生。

(3)比如,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π-π*跃迁光谱峰通常移向长波区。

(4)红移是由于溶剂和吸收体之间的极性引力所致。该力趋向于降低未激发态和激发态两者的能级,而对激发态的影响更大,总的结果是降低了能

级差(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这种能级差变得更小),产生红移。

(5)这种效应对π-π*和n-π*跃迁都有影响,导致红移产生,但这一效应比较

小(一般小于5nm),因此在n-π*跃迁中被紫移效应完全掩蔽。

4-4 红外光谱的特点?

(1)红外吸收光谱(IR)是分子振动光谱,它对电磁辐射波数的响应范围在12800-10cm-1(即波长范围:0.78~1000μm)。

(2)大多数红外吸收光谱仪在中红外区应用,波数范围在4000~400cm-1,波数大于4000cm-1为近红外,小于200cm-1为远红外区。

(3)振动光谱所涉及的是分子中原子间化学键振动而引起的能级跃迁的检测。振动频率对分子中特定基团表现出高度的特征性。除光学异构体外,每一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的红外吸收光谱。

4-5 红外光的分类?

(1)光谱工作者常常把红外区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远红外区。所以这样分类是由于在测定这些区的光谱时所用的仪器不同以及从各区获得的知识各异的缘故。

(2)近红外区:主要用来研究O-H、N-H及C-H键的倍频吸收

(3)远红外区:分子的纯转动能级跃迁和晶体的晶格振动

(4)中红外区:最为有用,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

4-6 正则振动的数目:

(1)由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有(3N-6)个简正振动模式(线型分子为3N-5个),根据它们的振动方向不同,振幅不等,可以吸收各种波长不同的光,形成复杂的红外光谱。

(2)但其中某些振动模式不伴随偶极变化,根据选律没有红外光谱,而分子的对称性又致使相同频率的振动吸收重叠(简并),所以在复杂分子的红外光谱中,基频的吸收数目又总小于简正振动形式个数。

(3)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光谱吸收带的数目要利用群论来解释。

(4)一般说来,分子的对称性愈高,简并愈多,红外光谱中出现的基频峰个数愈小于振动模式个数。

4-7 正则振动的类型?

(1)分子真实的振动是复杂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作为很好的近似,分子一切(2)可能的任意复杂的振动方式都可以看成是有限数量的相互独立的和比较

简单的振动方式的迭加,这些比较简单的振动称为简正振动。

(3)简正振动模式(形式)一般分为两类:

(4)伸缩(展)振动:键长发生变化,键角不变。又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不(反)对称伸缩振动;

(5)弯曲振动(又称变形振动):键长不变,键角发生变化。又分为面内弯曲振动(在组成原子所构成的平面内振动)和面外弯曲振动(振动垂直于组成原子所构成的平面)。

4-7 分子振动频率的影响因素?

(1)分子(或晶体)中的原子团或离子团叫做基团。

(2)由于振动频率的数值对键的相互影响比原子间距和偶极矩更为灵敏,因此把分子的每一个振动频率归属于分子中一定的键或基团,这样我们就可按光谱实际出现的振动频率决定分子中各种不同的键或基团,从而确定其分子结构。(3)具有不同键或基团的不同分子,不但简正振动的数目和每个简正振动频率(基频)可以不同,而且在某些键或基团相同的不同分子中,它们相同的化学键或基团的相应的振动频率也不相同。

(4)相同化学键或基团,在不同构型分子中,它们的振动频率改变不大,亦即是说某一键或基团的振动频率有其特定值,它虽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但不随分子构型作过大的改变,这一频率称为某一键或基团的特征振动频率。而其吸收带称为特征振动吸收带。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复习题答案版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复习题答案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系统消光: 把由于F HKL=0而使衍射线有规律消失的现象称为系统消光。 2、X射线衍射方向: 是两种相干波的光程差是波长整数倍的方向。 3、Moseley定律:对于一定线性系的某条谱线而言其波长与原子序数平方近似成反比关系。 4、相对强度:同一衍射图中各个衍射线的绝对强度的比值。 5、积分强度:扣除背影强度后衍射峰下的累积强度。 6、明场像暗场像:用物镜光栏挡去衍射束,让透射束成像,有衍射的为暗像,无衍射的为明像,这样形成的为明场像;用物镜光栏挡去透射束和及其余衍射束,让一束强衍射束成像,则无衍射的为暗像,有衍射的为明像,这样形成的为暗场像。 7、透射电镜点分辨率、线分辨率:点分辨率表示电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线分辨率表示电镜所能分辨的两条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8、厚度衬度:由于试样各部分的密度(或原子序数)和厚度不同形成的透射强度的差异; 9、衍射衬度:由于晶体薄膜内各部分满足衍射条件的程度不同形成的衍射强度的差异;10相位衬度:入射电子收到试样原子散射,得到透射波和散射波,两者振幅接近,强度差很小,两者之间引入相位差,使得透射波和合成波振幅产生较大差异,从而产生衬度。 11像差:从物面上一点散射出的电子束,不一定全部聚焦在一点,或者物面上的各点并不按比例成像于同一平面,结果图像模糊不清,或者原物的几何形状不完全相似,这种现象称为像差 球差:由于电磁透镜磁场的近轴区和远轴区对电子束的汇聚能力不同造成的 像散:由于透镜磁场不是理想的旋转对称磁场而引起的像差 色差:由于成像电子的波长(或能量)不同而引起的一种像差 12、透镜景深:在不影响透镜成像分辨本领的前提下,物平面可沿透镜轴移动的距离 13、透镜焦深:在不影响透镜成像分辨本领的前提下,像平面可沿透镜轴移动的距离 14、电子衍射:电子衍射是指当一定能量的电子束落到晶体上时,被晶体中原子散射,各散射电子波之间产生互相干涉现象。它满足劳厄方程或布拉格方程,并满足电子衍射的基本公式Lλ=Rd L是相机长度,λ为入射电子束波长,R是透射斑点与衍射斑点间的距离。 15、二次电子:二次电子是指在入射电子作用下被轰击出来并离开样品表面的原子的核外电子。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一、判断题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适合于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3.摩尔吸收系数的值随着入射波光长的增加而减少。 ×4.分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待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围是200~400nm。 ×6.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随透射率变化而存在极大值。 √7.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当测量样品的浓度极大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较明显。 √8.分光光度法既可用于单组分,也可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 ×9.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波长的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10.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仅与溶液本身的性质有关。 ×11.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12.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 ×13.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14.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15.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 ×16.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17.由共轭体系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吸收带。() √18.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19.由于振动能级受分子中其他振动的影响,因此红外光谱中出现振动偶合谱带。() ×20.确定某一化合物骨架结构的合理方法是红外光谱分析法。() ×21.对称分子结构,如H2O分子,没有红外活性。() √22.分子中必须具有红外活性振动是分子产生红外吸收的必备条件之一。() √23.红外光谱中,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频率总是在特定波长围出现,故可以根据红外光谱中的特征频率峰来确定化合物中该基团的存在。() ×24.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羰基化合物的大小顺序为:酰卤>酰胺>酸>醛>酯。() √25.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与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主要差别在于它有干涉仪和计算机部件。()√26.当分子受到红外光激发,其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吸收的光子数目越多。() ×27.游离有机酸C=O伸缩振动v C=O频率一般出现在1760cm-1,但形成多聚体时,吸收频率会向高波数移动。() 二、选择题 1.在一定波长处,用2.0 cm吸收池测得某试液的百分透光度为71%,若改用3.0 cm吸 收池时,该试液的吸光度A为(B) (A)0.10 (B)0.22 (C)0.45 2.某化合物浓度为c1,在波长λ1处,用厚度为1 cm的吸收池测量,求得摩尔吸收系数为ε1,在浓度为3 c1时,在波长λ1处,用厚度为3 cm的吸收池测量,求得摩尔吸收系数为ε2。则它们的关系是(A)(A)ε1=ε2(B)ε2=3ε1(C)ε2>ε1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试题2(参考答案)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试题4(参考答案) 一、基本概念题(共10题,每题5分) 1.实验中选择X射线管以及滤波片的原则是什么?已知一个以Fe为主要成分的样品,试选择合适的X射线管和合适的滤波片 答:实验中选择X射线管的原则是为避免或减少产生荧光辐射,应当避免使用比样品中主元素的原子序数大2~6(尤其是2)的材料作靶材的X射线管。 选择滤波片的原则是X射线分析中,在X射线管与样品之间一个滤波片, 以滤掉K β线。滤波片的材料依靶的材料而定,一般采用比靶材的原子序数小1或2的材料。 以分析以铁为主的样品,应该选用Co或Fe靶的X射线管,同时选用Fe和Mn 为滤波片。 2.试述获取衍射花样的三种基本方法及其用途? 答:获取衍射花样的三种基本方法是劳埃法、旋转晶体法和粉末法。劳埃法主要用于分析晶体的对称性和进行晶体定向;旋转晶体法主要用于研究晶体结构;粉末法主要用于物相分析。 3.原子散射因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某元素的原子散射因数与其原子序数有何关系? 答:原子散射因数f 是以一个电子散射波的振幅为度量单位的一个原子散射波的振幅。也称原子散射波振幅。它表示一个原子在某一方向上散射波的振幅是一个电子在相同条件下散射波振幅的f倍。它反映了原子将X射线向某一个方向散射时的散射效率。 原子散射因数与其原子序数有何关系,Z越大,f 越大。因此,重原子对X射线散射的能力比轻原子要强。 4.用单色X射线照射圆柱多晶体试样,其衍射线在空间将形成什么图案?为摄取德拜图相,应当采用什么样的底片去记录? 答:用单色X射线照射圆柱多晶体试样,其衍射线在空间将形成一组锥心角不等的圆锥组成的图案;为摄取德拜图相,应当采用带状的照相底片去记录。

材料物理专业《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作业

材料物理专业《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 》作业 第一章 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 一、教材习题 1-1 计算下列电磁辐射的有关参数: (1)波数为3030cm -1的芳烃红外吸收峰的波长(μm ); (2)5m 波长射频辐射的频率(MHz ); (3)588.995nm 钠线相应的光子能量(eV )。 1-3 某原子的一个光谱项为45F J ,试用能级示意图表示其光谱支项与塞曼能级。 1-5 下列原子核中,哪些核没有自旋角动量? 12C 6、19F 9、31P 15、16O 8、1H 1、14N 7。 1-8 分别在简单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标明(001)、(002)和(003)面,并据此回答: 干涉指数表示的晶面上是否一定有原子分布?为什么? 1-9 已知某点阵∣a ∣=3?,∣b ∣=2?,γ = 60?,c ∥a ×b ,试用图解法求r *110与r *210。 1-10 下列哪些晶面属于]111[晶带? )331(),011(),101(),211(),231(),132(),111(。 二、补充习题 1、试求加速电压为1、10、100kV 时,电子的波长各是多少?考虑相对论修正后又各是多 少? 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教材习题 2-2 下列各光子能量(eV )各在何种电磁波谱域内?各与何种跃迁所需能量相适应? 1.2×106~1.2×102、6.2~1.7、0.5~0.02、2×10-2~4×10-7。 2-3 下列哪种跃迁不能产生? 31S 0—31P 1、31S 0—31D 2、33P 2—33D 3、43S 1—43P 1。 2-5 分子能级跃迁有哪些类型?紫外、可见光谱与红外光谱相比,各有何特点? 2-6 以Mg K α(λ=9.89?)辐射为激发源,由谱仪(功函数4eV )测得某元素(固体样品) X 射线光电子动能为981.5eV ,求此元素的电子结合能。 2-7 用能级示意图比较X 射线光电子、特征X 射线与俄歇电子的概念。 二、补充习题 1、俄歇电子能谱图与光电子能谱图的表示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 2、简述X 射线与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息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第三章 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教材习题 3-1 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多种粒子信号(教材图3-3),哪些对应入射电子?哪些是由电子 激发产生的?

材料现代测试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共振频率发生了变化,在谱图上反映出了谱峰位置的移动。 2,特征吸收峰:通常把能代表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 3,熔融指数: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和规定负荷下,10min内从规定直径和长度的标准毛细管内流出的聚合物的熔体的质量,用MI表示,单位为g/10min。 4,平衡熔点:理论上将在熔点温度附近经长时间结晶得到的晶体完全熔融的温度称之为该聚合物的平衡熔点 5,普适标准曲线:流力学体积与保留体积的关系曲线具有普适性。 6,依数性:依数性是指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只与溶质的数量有关而与其性质、种类无关 7,基频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基态振动能级(v=0)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v=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8,入口效应:聚合物熔体在流入一个直径较小的口模时,在管道入口处流线出现收敛,压力降突然增大。 二,填空 1,溶液的依数性包括沸点上升, 冰点下降, 蒸气压和渗透压。高分子溶液只有在浓度极低的情况下才近似与理想溶液的依数性相同利用依数性测得的分子量为数均分子量 2,测定链结构的方法有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中心散射法、裂解色谱-质谱、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微波分光法、核磁共振法、顺磁共振法、荧光光谱、偶极距法、旋光分光法、电子能谱等。测定聚集态结构的方法有X射线小角衍射、电子衍射法、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固体小角激光光散射等。测定结晶度的方法有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核磁共振吸收、红外吸收光谱、密度法、热分析法。测定高聚物取向程度的方法有双折射法、X射线衍射法、圆二色性法、红外二色性法。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溶液光散射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粘度法、扩散法、超速离心法、溶液激光小角散射法、渗透压法、气相渗透压法、沸点升高法、端基滴定法。支化度的测定方法:化学反应法、红外光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粘度法。交联度测定方法:溶胀法、力学测定法。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方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熔体流变行为、分级沉淀法、超速离心法。 3,高聚物的力学性能主要是测定材料的强度和模量以及变形。材料本体粘流行为主要是测定粘度以及切变速率的关系、剪应力与切变速率的关系等。采用的仪器有旋转粘度计、熔融指数测定仪、各种毛细管流变仪。材料的热性能主要测材料的导热系数、比热容、热膨胀剂系数、耐热性、耐燃性、分解温度等。测试仪器有:高低温导热系数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仪、量热计、线膨胀和体膨胀测定仪、马丁耐热仪、热失重仪、硅碳耐燃烧试验机。材料的电学性能主要测材料的电阻、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击穿电压。采用仪器有高阻计、电容电桥介电性能测定仪、高压电击穿试验机。 测定材料的密度,采用密度计法和密度梯度管法。测定透光度采用透光度计。测定透气性采用透气性测定仪。测定吸湿性采用吸湿计。测定吸音系统采用声衰减测定仪。 三,问答 1,红外光谱如何表示?峰强、峰位、峰数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答:横坐标:波数(υ)400~4000 cm-1;表示吸收峰的位置。 纵坐标:透过率(T%),表示吸收强度。T↓,表明吸收的越好,故曲线低谷表示是一个好的吸收带。 峰位——化学键的力常数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一、判断题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适合于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3.摩尔吸收系数的值随着入射波光长的增加而减少。×4.分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待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200~400nm。 ×6.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随透射率变化而存在极大值。 √7.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当测量样品的浓度极大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较明显。 √8.分光光度法既可用于单组分,也可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 ×9.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

收波长的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10.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仅与溶液本身的性质有关。 ×11.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12.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 ×13.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14.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15.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 ×16.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17.由共轭体系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吸收带。() √18.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19.由于振动能级受分子中其他振动的影响,因此红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10 分) 3.表面形貌分析的手段包括【 d 】 (a)X 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b) SEM 和透射电镜(TEM) (c) 波谱仪(WDS)和X 射线光电子谱仪(XPS)(d)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 SEM 4.透射电镜的两种主要功能:【b 】 (a)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b)内部组织和晶体结构 (c)表面形貌和成分价键(d)内部组织和成分价键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 分,共10 分) 1.透射电镜图像的衬度与样品成分无关。(×)2.扫描电镜的二次电子像的分辨率比背散射电子像更高。(√)3.透镜的数值孔径与折射率有关。(√)4.放大倍数是判断显微镜性能的根本指标。(×)5.在样品台转动的工作模式下,X射线衍射仪探头转动的角速度是样品转动角 速度的二倍。(√) 三、简答题(每题5 分,共25 分) 1. 扫描电镜的分辨率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 和所用的信号种类和束斑尺寸有关,因为不同信号的扩展效应不同,例如二次电子产生的区域比背散射电子小。束斑尺寸越小,产生信号的区域也小,分辨率就高。 1.透射电镜中如何获得明场像、暗场像和中心暗场像? 答:如果让透射束进入物镜光阑,而将衍射束挡掉,在成像模式下,就得到明场象。如果把物镜光阑孔套住一个衍射斑,而把透射束挡掉,就得到暗场像,将入射束倾斜,让某一衍射束与透射电镜的中心轴平行,且通过物镜光阑就得到中心暗场像。 2.简述能谱仪和波谱仪的工作原理。 答:能量色散谱仪主要由Si(Li)半导体探测器、在电子束照射下,样品发射所含元素的荧光标识X 射线,这些X 射线被Si(Li)半导体探测器吸收,进入探测器中被吸收的每一个X 射线光子都使硅电离成许多电子—空穴对,构成一个电流脉冲,经放大器转换成电压脉冲,脉冲高度与被吸收的光子能量成正比。最后得到以能量为横坐标、强度为纵坐标的X 射线能量色散谱。 在波谱仪中,在电子束照射下,样品发出所含元素的特征x 射线。若在样品上方水平放置一块具有适当晶面间距 d 的晶体,入射X 射线的波长、入射角和晶面间距三者符合布拉格方程时,这个特征波长的X 射线就会发生强烈衍射。波谱仪利用晶体衍射把不同波长的X 射线分开,即不同波长的X 射线将在各自满足布拉格方程的2θ方向上被检测器接收,最后得到以波长为横坐标、强度为纵坐标的X射线能量色散谱。 3.电子束与试样物质作用产生那些信号?说明其用途。 (1)二次电子。当入射电子和样品中原子的价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作用时会损失其部分能量(约30~50 电子伏特),这部分能量激发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能量大于材料逸出功的价电子可从样品表面逸出,变成真空中的自由电子,即二次电子。二次电子对试样表面状态非常敏感,能有效地显示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 (2)背散射电子。背散射电子是指被固体样品原子反射回来的一部分入射电子。既包括与样品中原子核作用而形成的弹性背散射电子,又包括与样品中核外电子作用而形成的非弹性散射电子。利用背反射电子作为成像信号不仅能分析形貌特征,也可以用来显示原子序数衬度,进行定性成分分析。 (3)X 射线。当入射电子和原子中内层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作用时也会损失其部分能量(约

ch05材料分析测试方法作业答案

第五章 X 射线衍射分析原理 一、教材习题 5-2 “一束X 射线照射一个原子列(一维晶体),只有镜面反射方向上才有可能 产生衍射”,此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根据劳埃一维方程,一个原子列形成的衍射线构成一系列共顶同轴的衍射圆锥,不仅镜面反射方向上才有可能产生衍射。) 5-3 辨析概念:X 射线散射、衍射与反射。 答:X 射线散射:X 射线与物质作用(主要是电子)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X 射线衍射:晶体中某方向散射X 射线干涉一致加强的结果,即衍射。 X 射线反射:晶体中各原子面产生的反射方向上的相干散射。与可见光的反射不同,是“选择反射”。 在材料的衍射分析工作中,“反射”与“衍射”通常作为同义词使用。 5-4 某斜方晶体晶胞含有两个同类原子,坐标位置分别为:( 43,43,1)和(4 1 ,41,2 1 ),该晶体属何种布拉菲点阵?写出该晶体(100)、(110)、(211)、(221)等晶面反射线的F 2值。 答:根据题意,可画出二个同类原子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如果将原子(1/4,1/4,1/2)移动到原点(0,0,0),则另一原子(3/4,3/4,1)的坐标变为(1/2,1/2,1/2),因此该晶体属布拉菲点阵中的斜方体心点阵。 对于体心点阵: ])1(1[)()2/2/2/(2)0(2L K H L K H i i f fe fe F ++++-+=+=ππ

???=++=++=奇数时 ,当偶数时; 当L K H 0,2L K H f F ?? ?=++=++=奇数时 ,当偶数时; 当L K H L K H f 0,4F 22 或直接用两个原子的坐标计算: ()()()()()()()3 31112()2()4444211111122()222442 111 2() 4421 (2)2 11111111i h k l i h k l i h k l i h k l i h k l h k l i h k l h k l h k l F f e e f e e f e f e f ππππππ++++??++++ ? ??++++++++++??=+ ? ????=+?????? ??=+-?? ?? =+-?? ??=+-±?? 所以 F 2=f 2[1+(-1)(h +k +l )]2 因此,(100)和(221),h +k +l =奇数,|F |2=0;(110)、(211),h +k +l =偶数,|F |2=4f 2。 5-7 金刚石晶体属面心立方点阵,每个晶胞含8个原子,坐标为:(0,0,0)、 ( 21,21,0)、(21,0,21)、(0,21,21)、(41,41,41)、(43,43,41 )、(43,41,43)、(41,43,4 3),原子散射因子为f a ,求其系统消光规律(F 2 最简表达式),并据此说明结构消光的概念。 答:金刚石晶体属面心立方点阵,每个晶胞含8个原子,坐标为:(0,0,0)、(1/2,1/2,0)、(1/2,0,1/2)、(0,1/2,1/2)、(1/4,1/4,1/4)、(3/4,3/4,1/4)、(3/4,1/4,3/4)、(1/4,3/4,3/4),可以看成一个面心立方点阵和沿体对角线平移(1/4,1/4,1/4)的另一个面心立方点阵叠加而成的。

(完整word版)教案-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西南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师教案 教师姓名:张宝述 课程名称: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课程代码:11319074 授课对象:本科专业:材料物理 授课总学时:64 其中理论:64 实验:16(单独开课) 教材:左演声等.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北京工业大 学出版社,2000 材料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制

2、简述X射线与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息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章节名称第三章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概念:(电子的)最大穿入深度、连续X射线、特征X射线、溅射;掌握概念:散射角(2 )、电子吸收、二次电子、俄歇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流(电子)、透射电子、二次离子。 2.了解物质对电子散射的基元、种类及其特征。 3.掌握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4.掌握二次电子的产额与入射角的关系。 5.掌握入射电子产生的各种信息的深度和广度范围。 6.了解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电子的散射,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难点:电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离子散射,溅射。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散射 二、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三、电子激发产生的其它现象第二节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散射 二、二次离子 作业一、教材习题 3-1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多种粒子信号(教材图3-3),哪些对应入射电子?哪些是由电子激发产生的? 图3-3入射电子束与固体作用产生的发射现象 3-2电子“吸收”与光子吸收有何不同? 3-3入射X射线比同样能量的入射电子在固体中穿入深度大得多,而俄歇电子与X光电子的逸出深度相当,这是为什么? 3-8配合表面分析方法用离子溅射实行纵深剖析是确定样品表面层成分和化学状态的重要方法。试分析纵深剖析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补充习题 1、简述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章节第四章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概述教学 4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练习题及答案

8. 什么是弱束暗场像?与中心暗场像有何不同?试用Ewald图解说明。 答:弱束暗场像是通过入射束倾斜,使偏离布拉格条件较远的一个衍射束通过物镜光阑,透射束和其他衍射束都被挡掉,利用透过物镜光阑的强度较弱的衍射束成像。 与中心暗场像不同的是,中心暗场像是在双光束的条件下用的成像条件成像,即除直射束外只有一个强的衍射束,而弱束暗场像是在双光阑条件下的g/3g的成像条件成像,采用很大的偏离参量s。中心暗场像的成像衍射束严格满足布拉格条件,衍射强度较强,而弱束暗场像利用偏离布拉格条件较远的衍射束成像,衍射束强度很弱。采用弱束暗场像,完整区域的衍射束强度极弱,而在缺陷附近的极小区域内发生较强的反射,形成高分辨率的缺陷图像。图:PPT透射电子显微技术1页 10. 透射电子显微成像中,层错、反相畴界、畴界、孪晶界、晶界等衍衬像有何异同?用什么办法及根据什么特征才能将它们区分开来? 答:由于层错区域衍射波振幅一般与无层错区域衍射波振幅不同,则层错区和与相邻区域形成了不同的衬度,相应地出现均匀的亮线和暗线,由于层错两侧的区域晶体结构和位相相同,故所有亮线和暗线的衬度分别相同。层错衍衬像表现为平行于层错面迹线的明暗相间的等间距条纹。 孪晶界和晶界两侧的晶体由于位向不同,或者还由于点阵类型不同,一边的晶体处于双光束条件时,另一边的衍射条件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也可能是处于无强衍射的情况,就相当于出现等厚条纹,所以他们的衍衬像都是间距不等的明暗相间的条纹,不同的是孪晶界是一条直线,而晶界不是直线。 反相畴界的衍衬像是曲折的带状条纹将晶粒分隔成许多形状不规则的小区域。 层错条纹平行线直线间距相等 反相畴界非平行线非直线间距不等 孪晶界条纹平行线直线间距不等 晶界条纹平行线非直线间距不等 11.什么是透射电子显微像中的质厚衬度、衍射衬度和相位衬度。形成衍射衬度像和相位衬度像时,物镜在聚焦方面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质厚衬度:入射电子透过非晶样品时,由于样品不同微区间存在原子序数或厚度的差异,导致透过不同区域落在像平面上的电子数不同,对应各个区域的图像的明暗不同,形成的衬度。 衍射衬度:由于样品中的不同晶体或同一晶体中不同部位的位向差异导致产生衍射程度不同而形成各区域图像亮度的差异,形成的衬度。 相位衬度:电子束透过样品,试样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产生的库伦场导致电子波的相位发生变化,样品中不同微区对相位变化作用不同,把相应的相位的变化情况转变为相衬度,称为相位衬度。 物镜聚焦方面的不同:透射电子束和至少一个衍射束同时通过物镜光阑成像时,透射束和衍射束相互干涉形成反应晶体点阵周期的条纹成像或点阵像或结构物象,这种相位衬度图像的形成是透射束和衍射束相干的结果,而衍射衬度成像只用透射束或者衍射束成像。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试题及答案1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期末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10 分) 1.成分和价键分析手段包括【b 】 (a)WDS、能谱仪(EDS)和XRD (b)WDS、EDS 和XPS (c)TEM、WDS 和XPS (d)XRD、FTIR 和Raman 2.分子结构分析手段包括【 a 】 (a)拉曼光谱(Raman)、核磁共振(NMR)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b)NMR、FTIR 和WDS (c)SEM、TEM 和STEM(扫描透射电镜)(d)XRD、FTIR 和Raman 3.表面形貌分析的手段包括【 d 】 (a)X 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b) SEM 和透射电镜(TEM) (c) 波谱仪(WDS)和X 射线光电子谱仪(XPS)(d)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 SEM 4.透射电镜的两种主要功能:【b 】 (a)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b)内部组织和晶体结构 (c)表面形貌和成分价键(d)内部组织和成分价键 5.下列谱图所代表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基团包括:【 c 】 (a)–C-H、–OH 和–NH2 (b) –C-H、和–NH2, (c) –C-H、和-C=C- (d) –C-H、和CO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 分,共10 分) 1.透射电镜图像的衬度与样品成分无关。(×)2.扫描电镜的二次电子像的分辨率比背散射电子像更高。(√)3.透镜的数值孔径与折射率有关。(√)

4.放大倍数是判断显微镜性能的根本指标。(×)5.在样品台转动的工作模式下,X射线衍射仪探头转动的角速度是样品转动角 速度的二倍。(√) 三、简答题(每题5 分,共25 分) 1. 扫描电镜的分辨率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 和所用的信号种类和束斑尺寸有关,因为不同信号的扩展效应不同,例如二次电子产生的区域比背散射电子小。束斑尺寸越小,产生信号的区域也小,分辨率就高。 2.原子力显微镜的利用的是哪两种力,又是如何探测形貌的? 范德华力和毛细力。 以上两种力可以作用在探针上,致使悬臂偏转,当针尖在样品上方扫描时,探测器可实时地检测悬臂的状态,并将其对应的表面形貌像显示纪录下来。 3.在核磁共振谱图中出现多重峰的原因是什么? 多重峰的出现是由于分子中相邻氢核自旋互相偶合造成的。在外磁场中,氢核有两种取向,与外磁场同向的起增强外场的作用,与外磁场反向的起减弱外场的作用。根据自选偶合的组合不同,核磁共振谱图中出现多重峰的数目也有不同,满足“n+1”规律 4.什么是化学位移,在哪些分析手段中利用了化学位移? 同种原子处于不同化学环境而引起的电子结合能的变化,在谱线上造成的位移称为化学位移。在XPS、俄歇电子能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中均利用化学位移。 5。拉曼光谱的峰位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试述拉曼散射的过程。 拉曼光谱的峰位是由分子基态和激发态的能级差决定的。在拉曼散射中,若光子把一部分能量给样品分子,使一部分处于基态的分子跃迁到激发态,则散射光能量减少,在垂直方向测量到的散射光中,可以检测到频率为(ν0 - Δν)的谱线,称为斯托克斯线。相反,若光子从样品激发态分子中获得能量,样品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则在大于入射光频率处可测得频率为(ν0 + Δν)的散射光线,称为反斯托克斯线 四、问答题(10 分) 说明阿贝成像原理及其在透射电镜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答:阿贝成像原理(5 分):平行入射波受到有周期性特征物体的散射作用在物镜的后焦面上形成衍射谱,各级衍射波通过干涉重新在像平面上形成反映物的特征的像。在透射电镜中的具体应用方式(5 分)。利用阿贝成像原理,样品对电子束起散射作用,在物镜的后焦面上可以获得晶体的衍射谱,在物镜的像面上形成反映样品特征的形貌像。当中间镜的物面取在物镜后焦面时, 则将衍射谱放大,则在荧光屏上得到一幅电子衍射花样;当中间镜物面取在物镜的像面上时,则将图像进一步放大,这就是电子显微镜中的成像操作。 五、计算题(10 分) 用Cu KαX 射线(λ=0.15405nm)的作为入射光时,某种氧化铝的样品的XRD 图谱如下,谱线上标注的是2θ的角度值,根据谱图和PDF 卡片判断该氧化铝的类型,并写出XRD 物相分析的一般步骤。 答:确定氧化铝的类型(5 分) 根据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d=λ/(2sinθ) 对三强峰进行计算:0.2090nm,0.1604nm,0.2588nm,与卡片10-0173 α-Al2O3 符合,进一步比对其他衍射峰的结果可以确定是α-Al2O3。 XRD 物相分析的一般步骤。(5 分) 测定衍射线的峰位及相对强度I/I1: 再根据2dsinθ=nλ求出对应的面间距 d 值。 (1) 以试样衍射谱中三强线面间距d 值为依据查Hanawalt 索引。

材料研究方法思考题答案重点及真题汇编

第1章 1、材料是如何分类的?材料的结构层次有哪些? 答:材料按化学组成和结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按性能特征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 按用途分为:建筑材料、航空材料、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医用材料。 材料的结构层次有:微观结构、亚微观结构、显微结构、宏观结构。 2、材料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相应的研究方法? 答:任务:材料研究应着重于探索制备过程前后和使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规律,也就是在此基础上探明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工艺过程)、性能和效能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说找出经一定工艺流程获得的材料的组成(结构)对于材料性能与用途的影响规律,以达到对材料优化设计的目的,从而将经验性工艺逐步纳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轨道. 研究对象和相应方法见书第三页表格。 3、材料研究方法是如何分类的?如何理解现代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答:按研究仪器测试的信息形式分为图像分析法和非图像分析法;按工作原理,前者为显微术,后者为衍射法和成分谱分析。 第2章 1、简述现代材料研究的主X射线实验方法在材料研究中有那些主要应用? 答:现代材料研究的主X射线实验方法在材料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 (1)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用于确定物质中的物相组成 (2)X射线物相定量分析:用于测定某物相在物质中的含量 (3)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用于推断测定晶体的结构 2、试推导Bragg方程, 并对方程中的主要参数的范围确定进行讨论. 答:见书第97页。 3、X射线衍射试验主要有那些方法, 他们各有哪些应用,方法及研究对象. 答: 实验方法所用 辐射 样 品 照相法衍射仪法 粉末法劳厄法转晶法单色辐射 连续辐射 单色辐射 多晶或晶 体粉末 单晶体 单晶体 样品转动或固定 样品固定 样品转动或固定 德拜照相 机 劳厄相机 转晶-回 摆照相机 粉末衍射仪 单晶或粉末衍 射仪 单晶衍射仪 最基本的衍射实验方法有:粉末法,劳厄法和转晶法三种。由于粉末法在晶体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而且实验方法及样品的制备简单,所以,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不可缺少;而劳厄法和转晶法主要应用于单晶体的研究,特别是在晶体结构的分析中必不可少,在某种场合下是无法替代的。 第3章 1、如何提高显微镜分辨本领,电子透镜的分辨本领受哪些条件的限制? 答:分辨本领:指显微镜能分辨的样品上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以物镜的分辨本领来定义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光学透镜:d0 =0.061λ/n·sinα= 0.061λ/N·A,式中:λ是照明束波长;α是透镜孔径半角; n是物方介 质折射率;n·sinα或N·A称为数值孔径。 在物方介质为空气的情况下,N·A值小于1。即使采用油浸透镜(n=1.5;α一般为70°~75°), N·A值也不会超过1.35。所以 d0≈1/2λ。因此,要显著地提高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必须使用波长比可见光短得多的 照明源。

(完整版)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第一章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 1.X射线学有几个分支?每个分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X射线学分为三大分支:X射线透射学、X射线衍射学、X射线光谱学。 X射线透射学的研究对象有人体,工件等,用它的强透射性为人体诊断伤病、用于探测工件内部的缺陷等。 X射线衍射学是根据衍射花样,在波长已知的情况下测定晶体结构,研究与结构和结构变化的相关的各种问题。 X射线光谱学是根据衍射花样,在分光晶体结构已知的情况下,测定各种物质发出的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从而研究物质的原子结构和成分。 2. 试计算当管电压为50 kV时,X射线管中电子击靶时的速度与动能,以及所发射的连续谱的短波限和光子的最大能量是多少? 解:已知条件:U=50kV 电子静止质量:m0=9.1×10-31kg 光速:c=2.998×108m/s 电子电量:e=1.602×10-19C 普朗克常数:h=6.626×10-34J.s 电子从阴极飞出到达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总动能为: E=eU=1.602×10-19C×50kV=8.01×10-18kJ 由于E=1/2m0v02 所以电子击靶时的速度为: v0=(2E/m0)1/2=4.2×106m/s 所发射连续谱的短波限λ0的大小仅取决于加速电压: λ0(?)=12400/U(伏) =0.248? 辐射出来的光子的最大动能为: E0=hv=h c/λ0=1.99×10-15J 3. 说明为什么对于同一材料其λK<λKβ<λKα? 答:导致光电效应的X光子能量=将物质K电子移到原子引力范围以外所需作的功hV k = W k 以kα为例: hV kα = E L– E k

h e = W k – W L = hV k – hV L ∴h V k > h V k α∴λk<λk α以k β 为例:h V k β = E M – E k = W k – W M =h V k – h V M ∴ h V k > h V k β∴ λk<λk βE L – E k < E M – E k ∴hV k α < h V k β∴λk β < λk α 4. 如果用Cu 靶X 光管照相,错用了Fe 滤片,会产生什么现象? 答:Cu 的K α1,K α2, K β线都穿过来了,没有起到过滤的作用。 5. 特征X 射线与荧光X 射线的产生机理有何不同?某物质的K 系荧光X 射线波长是否等于它的K 系特征X 射线波长? 答:特征X 射线与荧光X 射线都是由激发态原子中的高能级电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多余能 量以X 射线的形式放出而形成的。不同的是:高能电子轰击使原子处于激发态,高能级电子回迁释放的是特征X 射线;以 X 射线轰击,使原子处于激发态,高能级电子回迁释放 的是荧光X 射线。某物质的K 系特征X 射线与其K 系荧光X 射线具有相同波长。6. 连续谱是怎样产生的?其短波限 与某物质的吸收限 有何不同(V 和 V K 以kv 为单位)? 答:当X 射线管两极间加高压时,大量电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以极高的速度向阳极轰 击,由于阳极的阻碍作用,电子将产生极大的负加速度。根据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一个带 负电荷的电子作加速运动时,电子周围的电磁场将发生急剧变化,此时必然要产生一个电 磁波,或至少一个电磁脉冲。由于极大数量的电子射到阳极上的时间和条件不可能相同,因而得到的电磁波将具有连续的各种波长,形成连续X 射线谱。 在极限情况下,极少数的电子在一次碰撞中将全部能量一次性转化为一个光量子,这 个光量子便具有最高能量和最短的波长,即短波限。连续谱短波限只与管压有关,当固定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复习

XRD X 射线衍射 TEM 透射电镜—ED 电子衍射 SEM 扫描电子显微镜—EPMA 电子探针(EDS 能谱仪 WPS 波谱仪) XPS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AES 原子发射光谱或俄歇电子能谱 IR —FT —IR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RAMAN 拉曼光谱 DTA 差热分析法 DSC 差示扫描 量热法 TG 热重分析 STM 扫描隧道显微镜 AFM 原子力显微镜 测微观形貌:TEM 、SEM 、EPMA 、STM 、AFM 化学元素分析:EPMA 、XPS 、AES (原子和俄歇) 物质结构:远程结构(XRD 、ED )、近程结构(RAMAN 、IR )分子结构:RAMAN 官能团:IR 表面结构:AES (俄歇)、XPS 、STM 、AFM X 射线的产生:高速运动着额电子突然受阻时,随着电子能量的消失和转化,就会产生X 射 线。产生条件:1.产生并发射自由电子;2.在真空中迫使电子朝一定方向加速运动,以获得 尽可能高的速度;3.在高速电子流的运动路线上设置一障碍物(阳极靶),使高速运动的电 子突然受阻而停止下来。 X 射线荧光:入射的X 射线光量子的能量足够大将原子内层电子击出,外层电子向内层跃迁, 辐射出波长严格一定的X 射线 俄歇电子产生:原子K 层电子被击出,L 层电子如L2电子像K 层跃迁能量差不是以产生一 个K 系X 射线光量子的形式释放,而是被临近的电子所吸收,使这个电子受激发而成为自由 电子,即俄歇电子 14种布拉菲格子特征:立方晶系(等轴)a=b=c α=β=γ=90°;正方晶系(四方)a=b ≠c α=β=γ=90°;斜方晶系(正交)a ≠b ≠c α=β=γ=90°;菱方晶系(三方)a=b=c α=β=γ≠90°;六方晶系a=b ≠c α=β=90°γ=120°;单斜晶系a ≠b ≠c α=β=90°≠ γ;三斜晶系a ≠b ≠c α≠β≠γ≠90° 布拉格方程的推导 含义:线照射晶体时,只有相邻面网之间散 射的X 射线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 产生干涉加强,形成衍射线,反之不能形成 衍射线。λθn d hkl =sin 2 讨论 1.当λ一定,d 相同的晶面,必然在θ相 同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反射。 2.当λ一定,d 减小,θ就要增大,这说 明间距小的晶面,其掠过角必须是较大的,否则它们的反射线无法加强,在考察多晶体衍射 时,这点由为重要。 3.在任何可观测的衍射角下,产生衍射的条件为:d 2≤λ,但波长过短导致衍射角过 小,使衍射现象难以观测,常用X 射线的波长范围是0.25~0.05nm 。 4.波长一定时,只有2/λ≥d 的晶面才能发生衍射—衍射的极限条件。 X 射线衍射方法:1.劳埃法,采用连续的X 射线照射不动的单晶体,用垂直入射的平板底片 记录衍射得到的劳埃斑点,多用于单晶取向测定及晶体对称性研究。2.转晶法:采用单色X 射线照射转动的单晶体,并用一张以旋转轴为轴的圆筒形底片来记录,特点是入射线波长不 变,靠旋转单晶体以连续改变个晶体与入射X 射线的θ角来满足布拉格方程。转晶法可以确 定晶体在旋转轴方向的点阵周期,确定晶体结构。3.粉末法,采用单色X 射线照射多晶试样, 利用多晶试样中各个微晶不同取向来改变θ角来满足布拉格方程。用于测定晶体结构,进行 物相定性、定量分析,精确测量警惕的点阵参数以及材料的应力、织构、晶粒大小。 谢乐公式:30.890.89cos cos N d L λ βθθ==说明了衍射线宽度与晶块在反射晶面法线方向上尺度

智慧树知到2019材料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由于透镜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对光的折射能力不符合预定规律而造成的图像模糊现象称为() 答案:球差 光学透镜的像差主要有() 答案:像场弯曲#球差#色差 光学显微镜具有()放大功能。 答案:二级 光学透镜要能区分开两个成像物点,则此两物点形成的埃利斑之间的最小距离应 答案:大于埃利斑半径 光学显微镜的极限分辨能力为() 答案:200nm 光学透镜成像的基础是光可以() 答案:折射 光学透镜的像差主要有() 答案:像场弯曲#球差#色差 由于照明光源波长不统一形成的图像模糊称为() 答案:色差 成像物体上能分辨出来的两物点间的最小距离称为() 答案:分辨率 要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关键是要() 答案:减小光源波长

干镜的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为()倍 答案:500~1000 为获得大景深,可以考虑() 答案:减小数值孔径#降低放大倍数 金相砂纸后标号越大,说明砂纸上的磨削颗粒越() 答案:小 抛光平面样品时,可以选择() 答案: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复合抛光 砂纸背面的防水标志是() 答案:WATERPROOF 透镜的像差是由于本身几何光学条件的限制造成的,和光源波长无关()答案:错 逆光拍照时,明暗对比强烈的地方出现的彩色边缘就是色差() 答案:对 最小散焦斑是点光源成像质量最好的情况() 答案:对 衬度是指图像上相邻部分间的黑白对比度或颜色差() 答案:对 油镜的最大数值孔径小于干镜的最大数值孔径() 答案:错 明场照明时光线损失很少() 答案:错

只要聚焦准确,点光源的像可以是一个清晰的亮点() 答案:错 从衍射效应来看,透镜分辨的最小距离和数值孔径成反比()答案:对 有效放大倍数和人眼的分辨能力无关() 答案:错 只要是导电材料,都可以用电火花线切割切取样品() 答案:错 第二章 发现X射线的是 答案:伦琴 进行第一次晶体衍射实验的是 答案:劳厄 X射线衍射时,首先出现的衍射峰必定是()的晶面。 答案:低指数 对衍射强度影响最大的是 答案:结构因数 能影响短波限位置的因素是 答案:管电压 X射线是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 答案:对 X射线管的效率极低,一般仅有百分之几() 答案: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