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秦观《虞美人》翻译及阅读答案

•
词的上片以花象征美人,所以着笔在花。“碧桃天上栽
和露,不是凡花数”,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又
况且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如此光艳照人,
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
•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遛,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
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乱山深
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在萦回盘绕
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可惜一枝如画为谁
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也没有用。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
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
难耐的凄苦心境。“为谁开”的探询语气,将“无主”之慨委
婉出之,音情低徊摇荡。
• 下片始转写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 寄托身世、用以自况的对象。过片“轻寒细雨情何限,不 道春难管”两句,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 词人的惜春的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 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留也留 不住。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在这里构成无 法解决的矛盾。所谓伤春也是自伤,即如此般芳洁光艳, 终是青春难驻,年华易往。 • 末尾两句写惜别。“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 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更同情花 的青春难驻,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 法。君,这里指花。 “只怕”二字一转,又折出新意, 说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这更令 人肠断。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 来。
• 答案: • “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这
样荒凉的环境中“为谁开”,表达了它生长环境 的恶劣和不得志的遭遇。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 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虞美人秦观译文

虞美人秦观译文虞美人秦观译文引导语:有关秦观的《虞美人》,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原文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虞美人朝代:宋代作者:秦观原文:陌头柳色春将半。
枝上莺声唤。
客游晓日绮罗稠。
紫陌东风弦管、咽朱楼。
少年抚景渐虚过。
终日看花坐。
独愁不见玉人留。
洞府空教燕子、占风流。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虞美人翻译: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虞美人字词解释: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yíng)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虞美人背景: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
秦观出杭州通判。
在京城几年间,曾经有一位大官大摆宴席,将秦观也请去了。
秦观在这些达官显贵中,卓然不群,别有一种绝世风姿。
大官的一个宠姬碧桃频频向秦观劝酒,秦观都一饮而尽,毫不推辞。
碧桃的倾慕之情已有所流露。
当秦观也为她斟酒时,那位大官慌忙阻止道:“碧桃是不饮酒的。
”可是没想到,碧桃竟接过酒杯说:“今天我就为秦学士拼了这一醉了!”举杯一饮而尽。
秦观领会这一片深情,但却不能有别的表示,只能当场写下这首《虞美人》。
这使得那位高官恼怒万分,并且说:“以后永远不让她出来见客了,满座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虞美人赏析: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黄庭坚《虞美人》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黄庭坚《虞美人》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虞美人宋黄庭坚至当涂,呈郭功甫 [23]平生本爱江湖住,鸥鹭无人处。
江南江北水云连,莫笑醯鸡歌舞瓮中天 [24] 。
当涂舣棹蒹葭外 [25] ,赖有宾朋在。
此身无路入修门 [26] ,惭愧诗翁清些与《招魂》 [27] 。
注释:[23]郭功甫:名祥正,当涂人。
进士出身,元祐初,官至朝请大夫。
此词作于崇宁元年(1102)黄山谷知太平州时。
[24]醯(xī)鸡:酒瓮内的小飞虫,比喻不知天地广阔之意。
[25]舣(yǐ)棹:船靠岸曰舣。
棹(zhào),船桨。
[26]修门:楚国郢都城门。
此指宋朝京城开封。
[27]清些(suò):即楚些,本指《楚辞·招魂》,亦泛指楚地的乐调或《楚辞》,因《招魂》每句句尾皆有“些”字作为语气词。
这里泛指诗词。
评析:此词作于当涂。
崇宁元年(1102),黄山谷奉命知太平州事。
到任九天,即被罢官。
词作于此时。
上片言性爱江湖,本无大志,愿做个与鸥鹭为侣的散淡之人。
就像小虫飞舞酒瓮之中,亦不以为窘。
下片说此次停船当涂,幸而有您这样的高朋为伴。
我是不会入朝为官的,得到您的赐诗为我招魂安慰,内心就十分感激与惭愧了。
身处逆境,备受打击,而坦夷自若,无一丝气馁之意。
品格之高岸,心态之冲融,古今罕见。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四平(1067)进士。
因苏轼荐而知名。
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大逐元祐党人。
庭坚累遭贬逐,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庭坚多才艺,精书法,尤长于诗,能以奇崛瘦硬之笔,以矫轻熟圆弱之习,开一代宗风,为江西派宗主。
词作约二百首,格调亦不尽一致,大体早期近柳,多写艳情;晚年近苏,深于感慨,镕清壮冶艳于一炉。
有《山谷词》,今存二百首左右。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原文及翻译赏析1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古诗简介《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描写秋景,下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引发感慨。
全词凄凄楚楚,荡气回肠,缠绵婉约,表达了词人追忆旧情的感伤。
翻译/译文井边的梧桐在淅沥的秋风秋雨中渐渐老去,所爱之人的踪迹也在蟋蟀的呜叫中慢慢消失。
所爱之人经行之处,如今已荒无人迹,布满了青苔。
此时旧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遗下的翡翠头饰,也无法对人明言,只能徒自伤感。
回廊之处曾经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迹,而今旧地重游,相思成灰。
独倚回廊,只有天边落月孤独相伴。
吹灭灯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阴,寻找过去的踪迹。
十年前的踪迹宛然犹在,十年前的那颗心还依然在胸膛跳动。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旎新弥新,难以忘怀。
注释⑴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银床:指井栏。
一说为辘轳架。
⑶淅(xī)沥(lì):象声词,形容风雨声、落叶声等。
⑷屧(xiè)粉:借指所恋之女子。
屧,为鞋的衬底,与粉字连缀即代指女子。
⑸秋蛩(qióng):蟋蟀。
⑹采香:指曾与她有过一段恋情的去处。
⑺蹙(cù):聚拢,聚集。
⑻连钱:草名,叶呈圆形,大如钱。
⑼翠翘(qiào):女子的首饰。
⑽回廊:用春秋吴王“响履廊”之典。
宋范成大《吴郡志》:“响履廊,在灵岩山寺。
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履,廊虚而响,故名。
”其遗址在今苏州市西灵岩山。
作者词中多次提及此地,是纳兰性德与恋人开始恋情的地方。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1原文:虞美人陈与义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虞美人字词解释:1、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
如:《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化用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表达不忍惜别。
虞美人春翻译: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
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
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
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虞美人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席益举行的告别宴会上所作。
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
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与他相识,不久与义遭贬,别后还有诗札。
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同时躲避金兵至湖南。
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
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宴上并作此词。
虞美人赏析: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
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
一开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
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浙江舟中作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
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
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译文钱塘潮潮涨潮落经过了多少年,何时能有个终结,消磨了多少行人旅客,抬头望去,但见长空淡淡,群鸟在远处飞去,不觉令人油然而生万古无穷的兴亡之感。
钱塘江入海口烟波渺渺,一想无际,只有几座青山点缀于浑茫的水际。
若能乘坐一片木筏,飘浮到太阳东边的某个地方隐姓埋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该有多好。
注释虞(yú)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浙江:钱塘江。
断送:消磨。
海门:在钱塘江入海口。
望极:望尽。
何当:何时。
驾:乘。
桴(fú):木筏。
浮:漂流。
日华:太阳的光华,词中指太阳。
创作背景从词中叹老消沉的意绪来看,这首词应作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南归后。
词人舟中观潮,有所感触,便写下这首词。
赏析上片描述词人舟中感怀。
“潮生潮落”是舟行江中所见所感的普通现象,缀以“何时了”,则透露出有心人别有的心事。
“断送行人老”,是“何时了”的答案。
舟中行人之所以老,就是被潮生潮落所断送的。
怨潮,即所以怨时。
词人是宋太祖十一世孙,历代仕宋,皆至大官,一旦为程钜夫荐见元帝,虽蒙器任,但内疚难消,且时遭人忌。
元世祖命其赋诗讥其父执留梦炎,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即此可观其心迹。
诗人之所以仕元,盖时使之然。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及译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煜:音yù。
了(liǎo):完结。
故国:灭亡了的国家。
也指故都。
雕栏:雕花的栏杆。
砌(qì):台阶。
朱颜:红润的脸色。
【大意】
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这样美好的景象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它勾起了我心中多少值得回味的往事啊! 昨天夜里,东风再一次吹上了小楼。
在皎洁月色中,我又回想起故国的情景,回忆的痛苦使我不能忍受。
那有着雕花栏杆、汉白玉台阶的宫殿应该还保存着吧?只是那些当年在栏边阶下流连欢乐的宫女们的容颜不会再有往日的红润了。
如果有人问我的悲愁究竟有多少?那就像春天的江水,滚滚东去,无止无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
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 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 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 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 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思考
❖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 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往事知多少”中的 “往事”具体指什么?
❖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东风”指什么 风?“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不堪”包 含了什么情感?
设问、比喻。
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 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 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
四、感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 —— ——
பைடு நூலகம்
梅试 只 离
子问 恐 愁
黄闲 双 渐
时愁 溪 远
雨都 舴 渐
。几 艋 无
许舟穷
?,,
贺 铸 《 横 塘 路 》
三、品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什么仍 “在”,什么“改”了? 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读过 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3、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 果?让你产生了哪些想象? 4、词人到底有哪些“愁”?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 改”,什么仍“在”,什么“改”
如有来世,我只愿在江南的青碧天下,撑一 只船,烟雨任平生。不要这亡国昏君的千古 骂名,也不要这词成天下的千古才名。
我从来都不清楚历史会抹去多少东西,但是在 如今,世人大都忘却了五代十国那政权纷起的峥嵘 乱世,忘记了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铁血逐雄,忘 记了那杯酒释兵权亦或是烛光斧影间的智谋虑略。 甚至人们已然忘记了后主的朝代,后主的身份,乃 至于后主的性别。但是,依然有太多的人,在心弦 偶然被触动故作风雅之时,吟诵的是李煜的词句。 在这一瞬间,豪权夺霸都成为了过眼云烟,只有他, 他那寥寥几阕小令中调,依然傲立在淘尽风华的历 史长河中,犹若一具丰碑,像他一般的,毅然,稳 健而儒雅的端立着。此刻,我的心中,涌起了一种 感动,夹杂着隐隐的酸涩。
了?
不变的 物是人 “外物” 非之痛
巨变的 “人事”
永恒的 “春花秋 月年”年到来 的“东风”
应犹在的 “雕栏玉砌”
今非昔比的 “往事”
不堪回首的 “故国”
已改的 “朱颜”
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 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 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3、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 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 李煜,即李后主。政治无能,文艺上却对史诗文 无所不通,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工于 词。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 大家。
❖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 愁别恨。 ❖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 情、亡国之恨。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 香艳词风颇见异趣。 ❖ 《虞美人》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他的绝笔词。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东风”是什么风? “又”字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中的“不堪” 包含了什么情感?
东风,是春风,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 说明时光飞逝,“不堪”不可忍受的意思。 春风报 告了春天的信息,而他却难以入睡,对看明月回首 灭亡的故国,更是痛苦难忍。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 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 般滋味在心头。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 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 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若无李重光》
❖ 我想,我对于李煜的感觉,并非只是单纯的喜爱,还有 一种敬仰,钦佩,乃至于怜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李 煜传》我共读了三十七遍,无一次不落泪,甚至于不忍卒读。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 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 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 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 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 这一切都结束。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 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 后宫佳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 尊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 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一 川 烟 草 , 满 城 风 絮 ,
李 清 照 《 武 陵 春 》
载 不 动 许 多 愁 。
欧 阳 修 《 踏 莎 行 》
迢 迢 不 断 如 春 水 。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虚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景
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人非”
(人生无常)
情
李煜诗歌鉴赏:
相见欢
一、导入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 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 粹的眼泪。”
❖ 词是隋唐时兴起、宋代广为流行的一种合乐可歌、 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就作家创作风格而言,习惯 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 ①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 ②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 “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南唐 灭。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 “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 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 《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 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 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成了后主 的绝笔之作。
二、朗读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 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