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实验设计归类
自己整理遗传变异实验设计总结归类

遗传变异实验设计总结归类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方法一:杂交方式: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一个性状,则出现的即为显性性状。
未出现的即为隐性性状。
方法二:自交的方式: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自交,若能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不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无法确定,可为隐性性状也可为显性纯合子。
例1:)石刀板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雌雄异株植物。
野生型石刀板叶窄,产量低。
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刀板(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
(1)石刀板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有人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设计了两种获得大量雄株的方案:方案一:方案二:①两种方案中进行组织培养的材料A和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分析方案二中如何由C、D获得大量XY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3)有人认为阔叶突变型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具有多倍体特点的缘故。
你如何用实验方法来鉴定突变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所致,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4)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并且为显性突变,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证明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
(要求写出杂合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5)野生石刀板种群历经百年,窄叶基因频率由98%变为10%,则石刀板是否已发生了生物的进化并说明原因。
(6)同为突变型的阔叶石刁柏,其雄株的产量与质量都超过雌株,请你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提出两种合理的育种方案(用图解表示)。
二: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一:自交的方式,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能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子。
高中生物教案:遗传与进化实验设计

高中生物教案:遗传与进化实验设计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一份高中生物教案的设计,主题为遗传与进化实验。
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而有趣的领域,涉及到我们如何从父母亲那里继承基因,并通过演化适应环境的过程来改变我们的基因组。
通过实验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介绍:先是对整个教案进行概述,接着阐述教案的目标和重要性。
然后将详细介绍遗传实验设计部分,包括实验背景、目的以及具体步骤。
随后是进化实验部分的设计,同样包括相关背景知识、目标和步骤。
最后,将分析并讨论遗传和进化实验的结果,并得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一份完整且适用于教学课程的遗传与进化实验设计方案。
通过引入生动有趣且具有科学意义的实验内容,这份教案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教案还旨在激发学生对遗传和进化领域的兴趣,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生物学的奥秘。
这样就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2. 遗传实验设计2.1 实验背景在遗传学中,我们了解到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单位。
通过遗传实验,我们可以研究基因的传递和表现,并深入理解遗传规律。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基因型对某一特定性状的影响,并验证遗传定律。
2.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标是观察并记录不同基因型对性状表现形式的影响,进而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
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观察果蝇眼色的变异来研究该特定性状的遗传模式。
2.3 实验步骤(1)材料准备:- 一批健康且无近缘亲属关系的果蝇- 各类果蝇交配笼或培养器- 倍半精液培养基、琼脂、酵母粉等果蝇培养物质- 显微镜及显微摄像设备(2)获取父代:选取外部特征明显不同(如红色与白色)且分别是纯合种群(亦称为纯合系)的果蝇作为父本。
分别将红色和白色果蝇单独放入交配笼或培养器中。
(3)交配:将纯合系的红色果蝇与纯合系的白色果蝇进行配对交配,确保成对数目相等。
三类遗传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浅谈三类遗传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遗传变异的实验设计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解答这类题时总觉得会顾此失彼,难以考虑周全,现将其中三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
一、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解题方法:此类题目解题前必须先确定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然后选择用杂交还是自交进行实验设计。
(1)杂交法。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性状就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为隐性性状。
(2)自交法。
根据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特点判断,若出现性状分离,则刚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原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若以上两种方法分别进行时都没有出现各自预期结果,则说明无法确定被鉴别个体是否纯合,那就综合运用两种方法,可以先自交再杂交,也可以先杂交再自交。
解题技巧:记住口诀。
两性生一性出现为显性;一性生两性出现为隐性;一性生一性,两性生两性,显隐难确定,两法一起进。
例题1某纯系不抗病的番茄(自花传粉)种子搭乘飞船从太空返回后,种植得到的一些植株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抗病性状。
假设抗病与不抗病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请用已有的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方案,来鉴别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解题思路:该题不能确定抗病性状是否纯合,所以无法用简单的杂交法或自交法来直接鉴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该两种方法交叉使用。
参考答案:方法1:选择抗病番茄自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抗病为显性;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抗病,则说明抗病番茄是纯种,再让纯种的抗病番茄与纯种不抗病番茄杂交,其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方法2:选择抗病番茄与纯种不抗病番茄杂交,若f1全部表现为抗病,则抗病为显性;若f1全部表现为不抗病,则不抗病为显性;若f1既有抗病又有不抗病,则抗病为显性。
二、判断基因位置——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这类题目的性染色体一般都只要考虑x染色体,因为若是伴y遗传则问题就过于简单了。
例谈关于遗传育种的实验设计

例谈关于遗传育种的实验设计遗传育种是一门通过人工干预生物遗传物质,以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科学。
在农业、畜牧业和园艺业等领域,遗传育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实验设计则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探讨遗传育种的实验设计。
一、杂交育种实验设计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从后代中筛选出具有理想性状组合的个体。
例如,我们想要培育一种既高产又抗病的小麦品种。
首先,选择具有高产性状的小麦品种 A 和具有抗病性状的小麦品种B 作为亲本。
在花期进行人工授粉,确保杂交的成功进行。
接下来,收获杂交后的种子,并种植第一代(F1 代)。
通常,F1 代个体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但性状还不稳定。
然后,让 F1 代自交,产生第二代(F2 代)。
在 F2 代中,会出现性状的分离和重组。
此时,需要对大量的 F2 代植株进行观察和筛选,选择同时具有高产和抗病性状的个体。
为了进一步稳定性状,将筛选出的个体继续自交和筛选,经过多代的选育,最终获得性状稳定、既高产又抗病的小麦新品种。
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样本数量要足够大,以保证能够筛选到所需的性状组合。
同时,要对每一代的植株进行准确的性状鉴定和记录,为后续的选育提供依据。
二、诱变育种实验设计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导生物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性状。
以培育具有早熟性状的水稻品种为例。
首先,选取一批生长良好、性状一致的水稻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然后,使用一定剂量的化学诱变剂(如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这些种子,或者对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如γ射线)。
处理后的种子进行播种,得到第一代(M1 代)。
由于诱变处理往往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所以M1 代通常不作为选育的对象,而是让其自交繁殖。
在第二代(M2 代)中,会出现各种突变性状。
此时,需要仔细观察每一株水稻的生育期,筛选出早熟的个体。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第7节 遗传类实验设计题型

遗传类实验设计题型1、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雄性植株.其突变性状是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让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的值分别为1、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 和P的值分别为0、1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 和P的值分别为1/2、1/22、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C.若组合①的F1 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16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 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3、为探究等位基因D(高茎)/d(矮茎)、R(种子圆粒)/r(种子皱粒)、Y(子叶黄色)/y(子叶绿色)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某兴趣小组用纯种豌豆植株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一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根据实验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综合三组实验的结果,能否得出“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结论?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探究“三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在实验一、二的基础上,利用纯种高茎绿色皱粒豌豆植株和纯种矮茎绿色圆粒豌豆植株设计实验(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
实验思路︰__________;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
4、已知某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其叶形宽叶和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抗病和不抗病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遗传实验设计类

遗传实验设计基本类型导学案-1、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2、确定某一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3、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4、基因定位⑴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⑵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⑶判断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⑷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的同源区段的实验设计测交:1、判断一个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2、判断一个显性个体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3、判断遵循什么遗传定律。
自交:1、判断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2、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3、判断遵循什么遗传定律。
4、杂交育种中,获取能稳定遗传的纯种。
正交与反交:常用于在细胞核遗传中,利用正反交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杂交:1、杂交主要用于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2、杂交把双亲的优良性状综合到杂种后代中,再经选育而成新品种,这是目前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
遗传实验设计基本类型一、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例1:一株高茎豌豆,如何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其是否属于纯合子。
例2:有一匹栗色(相对于白色为显性)公马,欲在一个繁殖季节中判断其是否属于纯合子,回答应该采用什么杂交实验的方法,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二、显、隐性的判断例3:现有自然界中获得的灰身与黑身果蝇,已知灰身与黑身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要求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灰身与黑身基因的显隐性。
例4:现有自然界中获得的雌雄红眼果蝇各一只与雌雄白眼果蝇各一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要求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红眼与白眼基因的显、隐性。
三、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基本思路:利用该性状的(多个)个体多次交配(自交或杂交)结果结论:①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②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例题5:正常温度条件下(25C左右)发育的果蝇,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完整版)遗传实验设计及解题方法归纳(超实用)

遗传实验设计一、显、隐性性状判断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三、基因位置的确定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五、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一、显、隐性性状判断1、相同性状个体杂交:(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植物则自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
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例1;答案:(1)不能确定。
(2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5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
AA的后代均为有角。
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
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7分)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
(1分)(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
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an h 2、根据亲代与子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推测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已知亲本为纯合子: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②未知亲本是否纯合: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量大)→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例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归类例析高中生物学遗传实验设计的解题思路

学实验课教学 中, 如能恰 到好处地借 用这些 日常生活 中各种知识 , 能使之 成为学 生建构新 的实验知 识和 就 发展实验能力 的“ 点” 达 到 辅助 实验课 教学 , 结 , 提高 实验教学的有效 性和针对性 。
利结合呢?要 用 盐 酸对 其 水 解 ( 次 添 加 推 理线 条 再 图) ④用盐酸水解后 , ; 细胞 内的物 质都有盐酸 附着 , 染 色剂不易染色 , 怎么办呢?要用水冲洗玻 片( 最后添加
茎豌豆花中雌蕊 的柱 头上 。预期 结果 : 将此 矮茎豌 豆 植株上所结种子种下 , 所得植 株全部为高茎。
12 解题思路二 : . 自交法 用多对具有 同一种表现型 的两个亲本杂交 , 即性状甲 × 状 甲。如果 F 出现性 性 。 状乙, 明甲是显性性状 , 说 乙是 隐性性状 ; 如果 F 全为 1 性状 甲 , 甲是隐性性状 。 则 例 2 (0 5 :2 0 年全 国理综 卷) 了确定 有角 和元 角 为 这对相对性状 的显 隐性关 系 , 用上述 自由放养 的牛 群 ( 假设无 突 变发 生 ) 实验 材 料 , 进行 新 的杂 交 实 为 再 验, 应该怎样进行 ? 答案 : 从牛群 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 ( 有
遗传 内容是 中学生物学教学 中的重 点和难点 , 也 是历 年高考 的热点。近几年高考对遗传知识的考查题
型多以实验设计和分析题 的形式出现。现将高 中生物 学遗传实验设计的常见题型的解题 思路归纳如下 。
1 相对性状中显性 、 隐性关 系确定 11 解题思路 一 : . 杂交法 用多对具有一对 相对性状 的两个纯合亲本进 行正交和反交 , 即性 状 甲( )×性 状 乙(6) 性状 乙(辛) 、 ×性状 甲(6) 。如果 F 全 为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遗传变异实验设计题及解题策略一、一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显、隐性性状判断二、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判断三、探究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什么遗传规律类型(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四、基因位置的确定五、根据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六、是亲代还是子代的实验设计七、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八、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九、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十、育种过程的实验设计一、一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的显、隐性的判断1、相同性状个体杂交:(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植物则自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
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答案:(1)不能确定。
(2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5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
AA的后代均为有角。
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
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7分)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
(1分)(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
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
(6分)2、根据亲代与子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推测(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已知亲本为纯合子: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②未知亲本是否纯合: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量大)→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3、假设法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时,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做假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
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
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符时,则不必再做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例2】一批经多代种植果实均为红色的柿子椒种子被带上太空,将遨游过太空的柿子椒种子种植后,第一年收获的柿子椒均为红色,用收获的种子再种,第二年发现有数株所结柿子椒均为黄色. 根据这些条件能否确定柿子椒果色的显隐性。
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设控制果色的基因为A,a)。
答案:假设红色对黄色为显性,(1分)则遨游太空的柿子椒(胚)基因型为AA(红色)。
(1分)若发生基因突变,可能结果是Aa或aa,(1分)其中aa种子种植在第一年不可能收获红色椒,所以突变结果只能是Aa。
(1分)播种上述Aa种子,第一年收获的柿子椒,果色表现为红,胚基因型有的为aa,次年种植,aa种子长成的植株均结黄色果实。
(1分)符合题意。
(1分)假设红色对黄色为隐性,(1分)则遨游太空的柿子椒(胚)基因型为aa (红色)。
(1分)若发生基因突变,可能结果是Aa或AA,(1分)不论是AA还是Aa的突变株,在第一年都不可能收获红色椒,(1分)这不符合题意。
(1分)综上所述,红色对黄色为显性(1分)。
二、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判断:方法1 自交的方式:让某些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
此法适合于植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但不适合对于动物。
(如果是动物,用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交配)方法2 测交的方式,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可能为纯合体。
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要求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方法3 用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
【例3】3支试管内分别装有红眼雄性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性果蝇,还有—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
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显性基因用B表示)。
解析: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X B Y(红眼)和X b 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三种:X B X B(红眼)、X B X b(红眼)、X b X b(白眼),雌果蝇和雄果蝇可直接通过观察成体第二性征的差别鉴定。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唯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需要鉴别(有X B X B和X B X b两种基因型)。
可以直接用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交配,若后代有白眼果蝇,说明该红眼雌果蝇是杂合体,基因型为X B X b,若后代全为红眼果蝇,说明该红眼果蝇是纯合体,基因型为X B X B。
至此,设计的实验方案也就出来了。
答案: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四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若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X B Y,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两管的红眼雌性果蝇交配,若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该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
【例4】某农场养了一群马,有栗色马和白色马。
已知栗色基因(B)对白色基因(b)呈完全显性。
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请你根据毛色这一性状鉴定它是杂种还是纯种。
(1)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鉴定所需要的杂交工作,你应怎样配种? (2)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并对每一结果作出相应的鉴定。
答案:(1)让该栗色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然后统计子代马的毛色。
(2)①如果测交后代既有栗色马又有白色马,则说明该栗色马是杂合子。
②如果测交后代都是白色马,则也说明该栗色马是杂合子。
③如果测交后代都是栗色马,则说明该栗色马一般是纯合子。
三、探究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什么遗传规律类型(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应对策略:一般采用先杂交后自交或测交的方法,这正符合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规律时所采用的做法。
只要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即可得出结论。
(1)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时研究对象仅为某一性状;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研究对象则为两个性状。
(2)植物体常采用测交法或自交法,自交法一般较方便;动物一般采用测交法。
自交后的比例:分离定律为3:1 自由组合定律为9:3:3:1;测交后的比例:分离定律为1:1 自由组合定律为1:1:1:1(3)基本思路:若出现相应性状分离比则符合相应遗传规律;若不出现相应性状分离比则不符合相应遗传规律。
【例5】用纯种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自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定律.(2)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实验方案实施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基因的分离(2)不符合;因为玉米粒色和粒形的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为3∶1,两对性状综合考虑,如果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自交后代分离比应符合∶1或9∶3∶3∶1.(3)方案1①纯种有色饱满的玉米和纯种无色皱缩的玉米进行杂交,获得代.②取植株10株,与无色皱缩的玉米进行杂交.③收获杂交后代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四、基因位置的确定1、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实验实验设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且纯合的雌雄个体杂交得F1,再将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统计F2中性状的分离比。
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中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或其变式),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若子代中没有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或其变式),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例8】实验室中,现有一批未交配过的纯种长翅灰体和残翅黑檀体的果蝇。
已知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现欲利用以上两种果蝇研究有关果蝇灰体与黑檀体性状的遗传特点。
(说明:控制果蝇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繁殖存活)请设计一套杂交方案,同时研究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研究果蝇灰体、黑檀体是否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作出判断。
问题二:研究控制灰体黑檀体的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并作出判断。
(1)杂交方案:(2)对问题一的推断及结论:(3)对问题二的推断及结论:答案:(1)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F1 ,F1自由交配得 F2(2)如果F2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3:1,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因此控制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反之则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如果F2出现四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控制灰体、黑檀体的这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
反之则可能是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
2、判断基因位于细胞质中还是细胞核中的实验当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时可通过杂交实验来判断: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若正交和反交后代表现不一致,都只与母本性状相同,则为细胞质遗传;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的表现型相同,且比例一致,都与母本无关则是细胞核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