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推理实验设计题专项训练题

合集下载

常见的遗传类实验设计题

常见的遗传类实验设计题

常见的遗传类实验设计题:常见的遗传类实验设计题:(1)黑色的雄牛是否为纯种,如何鉴定?(2)抗病小麦是否纯种、最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什么?(3)如何用一只雄性白猴尽快地繁殖出更多白猴?(4)杂交育种的操作步骤?(5)单倍体的操作步骤(6)设计多群果蝇基因型的鉴定方案(7)设计多群兔子基因型的鉴定方案(8)利用伴性基因培育后代可定雌雄的幼苗的方案生物高考大纲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遗传类实验不仅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而切更能体现高考大纲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

遗传类实验大体可分为下列三种:一显隐性的判断1 理论依据(1)已知个体是纯合时,将不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2)不知个体是纯合时,应选择相同性状的个体交配或自交(动物),后代出现的性状即为隐性性状。

2 典例分析科学家选用萌发的普通甜椒的种子搭载“神舟”飞船,在从太空返回后种植中选择果实较大的个体,培育出大果实“太空甜椒”。

假设果实大小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由单基因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请你用原有的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和大果实甜椒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鉴别太空甜椒大果实这一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已知小果实为纯合子,根据不同性状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判断即可。

答案:直接用纯种小果实与大果实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小果实,则小果实为显性性状,大果实为隐性性状;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大果实或大果实与小果实的比例为1:1,则大果实为显性性状,小果实为隐性性状。

巩固练习1 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生了1头小牛。

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遗传学推理实验设计题专项训练

遗传学推理实验设计题专项训练

遗传学推理实验设计题专项训练遗传学推理实验设计题专项训练1.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1.⾃然界中⽟⽶的绿⾊茎为稳定遗传,但在⽥间偶尔也会有紫⾊茎的⽟⽶出现。

(1)请⽤绿茎⽟⽶和紫茎⽟⽶为材料,设计⼀个⽅案判断这⼀性状是否由质基因控制的,写出实验⽅案。

①实验⽅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若已证实这对性状为核基因A和a控制,选⽤绿茎纯合⼦⽟⽶与紫茎⽟⽶杂交,证明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①若⼦代表现型,则绿为显性;此株紫⾊⽟⽶的基因型为;②若⼦代表现型全为紫⾊,则绿为性,此株紫⾊⽟⽶的基因型为;③若⼦代既有绿茎⼜有紫茎,则紫⾊为性,此株紫⾊⽟⽶的基因型为。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定2.⽯刁柏(嫩茎俗称芦笋)是⼀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

野⽣型⽯刁柏叶窄,产量低。

在某野⽣种群中,发现⽣长着少数⼏株阔叶⽯刁柏(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于雌株。

(1)要⼤⾯积扩⼤种植突变型⽯刁柏,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量繁殖。

有⼈认为阔叶突变型株是具有杂种优势或具有多倍体特点的缘故。

请设计⼀个简单实验来鉴定突变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体组加倍所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是显性突变、⼆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个简单实验⽅案加以判定。

(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已证实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体上,还可能位于X染⾊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二专题《遗传推断专题》培优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专题《遗传推断专题》培优试题

《》培优材料一、单项选择题1.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

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 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 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 1个体最好是 A .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 .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 .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 .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2.豌豆子叶的黄色(Y ),圆粒种子(R )均为 显性。

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 1表型如右图。

让F 1 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 2的性 状分离比为A.9:3:3:1B.3:1:3:1C.1:1:1:1D.2:2:1:13、如果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 分子用15N 标记,并供给14N 的原料。

那么,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有标记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 A 、25% B 、50% C 、75% D 、100% 4.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甲是DNA ,乙为RNA ,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RNA 聚合酶 B .甲是DNA ,乙为DNA ,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DNA 聚合酶 C .甲是RNA ,乙为DNA ,此过程为转录,原料为脱氧核糖苷酸D .甲是RNA ,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5.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

每对性状的杂合子(F 1)自交后代(F 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

则下列统计符合上述分离比的是 A .F l 植株种皮颜色的分离比 B .F 2植株种皮颜色的分离比 C .F 2植株子叶颜色的分离比 D .F l 和F 2种皮颜色的分离比6. 在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 、B 、D 三个基因,否则无色。

现有一个有色植株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a.有色植株×aabbDD→50%有色种子;b.有色植株×aabbdd→25%有色种子;c.有色植株×AAbbdd→50%有色种子。

高考生物真题解析及拓展训练—遗传实验中相关推理分析

高考生物真题解析及拓展训练—遗传实验中相关推理分析

高考生物真题解析及拓展训练—遗传实验中相关推理分析一、真题解析(2020·山东,23节选)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 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

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

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位于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 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此类题目的语言表达,常涉及基因的基本传递过程中的相关规律的考查,此类题目常用的思维方法是“假说—演绎法”,突破此类题目要从根本上掌握相关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基因型和表型的推导、基因位置的推断、基因传递规律的判断等。

二、强化训练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研究的该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2、测交法可用于检测F1基因型的关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高考生物 冲刺之经典题型专练 专题07 遗传推理类题目(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 冲刺之经典题型专练 专题07 遗传推理类题目(含解析)

专题07 遗传推理类题目遗传类试题,特别是有关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试题,是高考试题取材的重点和热点。

对遗传方式探究的考查也已成为高考的亮点。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比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题目往往都涉及到生物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常染色体上基因遗传和伴性遗传、Y染色体与X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等等。

另外,近年来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例外性,如显性纯合致死、配子致死、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一对或三个甚至三个以上的相对性状等考查有所增多。

解题时要注意规范的解题步骤和方法:1. 对于已知表现型求基因型的题目,解法如下。

(1)从子代开始解题,从隐性纯合体开始解题。

(2)表现型为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体,可直接写出基因型。

(3)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可先写出基因式;再依据该个体的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或基因型),写出其余部分。

(4)求亲代的基因型,先依据亲代的表现型,写出基因式;再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完成基因型的书写。

2. 对有关分离定律的题目,解法如下。

在孟德尔定律中,分离定律是基本的遗传规律。

因此,涉及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遗传的题目,只要各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便可用分离定律解题,即先将基因一对一对地拆开分析,再综合起来。

3. 对于系谱分析的题目,解法如下。

(1)寻求两个关系:基因的显隐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2)找准两个开始:从子代开始解题;从隐性纯合体开始解题。

(3)学会双向推理:逆向反推(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顺向直推(已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因型;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写出基因式,再看亲子关系。

1.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

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B.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含2个A基因的细胞应为减Ⅱ后期C.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4D.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1/18【答案】D【解析】三体植株(多1条2号染色体)的形成原因是染色体变异,但基因突变会产生新基因导致基因种类增加,A错误;该植株基因型是Aaa,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减Ⅱ中期的2个细胞中分别有1条2号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含有基因AA或aa;2条2号染色体含有基因AAAA或Aaaa或 aaaa;减Ⅱ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含基因数目是不变的,B错误;减Ⅱ中末期产生配子及比例为A :a:AA :Aa=2:1:1:2 , a配子的比例为1/6,C错误。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语言表达(3) 遗传实验中相关推理分析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语言表达(3) 遗传实验中相关推理分析

遗传题表述类方法突破: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策略的解题思路为当没有坐标图和规律作为依据时, 需先结合题干找出待解决的问题,再列举出各种合理假说,接着通 过演绎推理得出预期结果,最后将检验结果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作为 作答依据。突破此类题目要从根本上掌握相关的基本规律和技巧: 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基因型和表型的推导、基因位置的推断、基因 传递规律的判断等。
等位基因 A(a)控制,有抗除草剂基因用B+表示、无抗除草剂基因用 B-表示。
杂交
F2的表型及数量(株)
组合 矮秆抗除草剂 矮秆不抗除草剂 高秆抗除草剂 高秆不抗除草剂
甲×乙
513
167
0
0
甲×丙
109
37
313
104
乙×丙
178
12
537
36
杂交
F2的表型及数量(株)
组合 矮秆抗除草剂 矮秆不抗除草剂 高秆抗除草剂 高秆不抗除草剂
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 1∶1
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 1∶1
答案 如图所示
(2)为克服籼-粳杂种部分不育,研究者通过杂交、连续多代回交和筛选, 培育出育性正常的籼-粳杂交种,过程如图。通过图中虚线框内的连续 多代回交,得到基因型A1A1B1B1的粳稻。若籼稻作为连续回交的亲本, 则不能得到基因型A2A2B2B2的籼稻,原因是F1(A1A2B1B2)产生基因型为 _A__2B__2_的配子不育。

《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遗传题型提分专练》题型08 演绎推理法

《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遗传题型提分专练》题型08  演绎推理法
【答案】不能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时,也会出现上述结果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实验思路:纯种红花高茎植株和黄花矮茎植株的植株杂交得到F1,将F1作父本,亲本黄花矮茎做母本;观察并统计F2代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当F2代出现红花高茎:红花矮茎:黄花高茎:黄花矮茎=2:2:1:1时,则假设正确
【详解】(1)由题意可知:F1代果蝇中,雌蝇∶雄蝇=(185-63)∶63≈2∶1,且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说明F1中致死的果蝇为雄性,且致死基因R只位于X染色体上,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RXr、XrY,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RXr∶XrXr∶XRY(致死)∶XrY=1∶1∶1(致死)∶1。
(2)据分析可知,F2中高茎:矮茎=3:1,说明株高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紫花:白花=9:7,说明豌豆花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高茎紫花豌豆为AaBbDd,则A_B_为紫花,A_bb、aaB_、aabb为白花,高茎为D_,矮茎为dd,因此F2高茎白花植株的基因组成有A_bbD_、aaB_D_、aabbD_,基因型种类是2×2×1+2×2×1+2×1×1=10种。②根据题意分析,F1高茎紫花豌豆为AaBbDd,则亲本纯合矮茎紫花为AABBdd、纯合高茎白花为aabbDD,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发现F1中有一株矮茎紫花(记作植株A),其余均为高茎紫花,高茎紫花的基因型是AaBbDd,F1中的该株矮茎紫花(A),若要验证是哪一种原因导致,则可将该植株自交:①若是由母本发生了自交,由于母本的基因型是AABBdd,则该植株A的基因型也是AABBdd,自交后代都表现为矮茎紫花,不会出现白花;②若是父本的某花粉AaBbdd,自交后代A_B_dd:A_bbdd:aaB_dd:aabbdd=9:3:3:1,其中A_B_dd表现为矮茎紫花,其他表现为矮茎白花,即矮茎紫花:矮茎白花=9:7。

常见遗传学实验设计题

常见遗传学实验设计题

常见遗传学实验设计题1 确定某一性状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1.1 杂交法若已知亲本皆为纯合子,则可选取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的那一种亲本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1.2 自交法若亲本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则可选取多对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与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与亲本不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 确定某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2.1 对动物来说,一般宜采用测交法。

测交,若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

2.2 对植物来说,可用自交法、测交法和花粉鉴定法,其中最简便、最常用的是自交法。

自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

3 确定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上3.1 若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则可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

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表现型相同,且与性别无关,则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表现型多的为显性性状,少的为隐性性状);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表现型不同(某组合后代中雌性全为甲性状,雄性全为乙性状,其反交组合后代中甲性状多于乙性状,则甲性状为显性),则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

3.2 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则只需一个杂交组合,即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

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则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

4 已知某性状为伴性遗传,根据这一性状来确定生物性别4.1 对于XY型的生物选择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的全为雌性,隐性性状的全为雄性。

4.2 对于ZW型的生物选择隐性雄性与显性雌性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的全为雄性,隐性性状的全为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推理实验设计题专项训练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定2.石刁柏(嫩茎俗称芦笋)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

野生型石刁柏叶窄,产量低。

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1)要大面积扩大种植突变型石刁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大量繁殖。

有人认为阔叶突变型株是具有杂种优势或具有多倍体特点的缘故。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突变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

(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已证实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还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合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同为突变型的阔叶石刁柏,其雄株的产量与质量都超过雌株,请你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提出两种合理的育种方案(用图解表示)。

(5)野生石刁柏种群历经百年,窄叶基因频率由98%变为10%,则石刁柏是否已发生了生物的进化,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判定3.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

请利用实验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

4.常染色遗传和伴X染色体遗传的判定4.1、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形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1).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 ,隐性性状是.(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

(3)若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不能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请设计实验说明实验方法.预期和结论,并写出遗传图解.4.2、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

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蝇表现型比例与雄蝇表现型比例如图所示。

(1)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2)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请通过一代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说明推导过程。

(3)果蝇中刚毛基因(B)对截刚毛基因(b)为完全显性,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刚毛雄果蝇可表示为;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能表示为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请利用一次杂交试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写出遗传图解,并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5.两对基因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判定5.果蝇的残翅(b)对正常翅(B)为隐性,后胸变形(h)对后胸正常(H)对隐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II号与III号常染色体上。

现有两个纯种果蝇品系:残翅后胸正常与正常翅后胸变形。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6.生物性别决定6.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1的基因型为,表现型为;1F2的性别为,分离比为。

(2)基因型为的雄株与基因型为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的雄株与基因型为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

7.环境因素(外因)和遗传因素(内因)对生物性状影响的实验设计7.番茄(2n=24)的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红果(B)对黄果(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基因型AaBB和aaBb的番茄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种,基因型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矮生黄果植株比例最高,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在♀AA×♂aa杂交种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可能是。

(3)假设两种纯和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株高的A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的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碱基由C变为U,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碱基前多了一个U。

与正常植株相比,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解释原因:。

(4)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某基因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也可以抑制某基因表达。

假设A基因通过控制赤霉素合成来控制番茄的株高,请完成如下实验设计,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①实验设计:(借助转基因技术,但不要求转基因的具体步骤)a.分别测定正常和矮生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b.;c.。

②支持上述假设的预期结果:。

③若假设成立,据此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8.育种过程的实验设计8玉米籽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

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籽粒,其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1)请用以上两种玉米籽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籽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4分)。

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籽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4分)(2)如果上述白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纯合黄色非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DNA 上,那么,如何用这两种玉米作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抗该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4分)(3)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

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

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籽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籽粒。

由此可推测,黄色籽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4)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黄色非糯植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0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其染色体数为,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一致、不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一致、不一致)。

(5)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上述玉米的品质时,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

该目的基因与作为的质粒组装成为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和连接酶。

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

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的玉米体细胞后,需要采用技术才能获得具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

.变异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在两栖类的某些蛙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

如果让它们的蝌蚪在20℃下发育时,雌雄比率约为1︰1。

如果让这些蝌蚪在30℃下发育时,不管它们具有什么性染色体,全部发育成雄性。

那么较高的温度是否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XX)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还是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呢?(1)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这一问题。

(只说出大体操作思路即可)材料、用具: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相同的饲料、显微镜、各种试剂等。

实验步骤:①取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②随机选取若干只成蛙编号(如1~10),;③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组成,并进一步做染色体组型分析(观察性染色体组成)及统计;④预期实验结果:a ;b ;(2)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育出的蛙的性别表现有差异,这说明:;(3)若温度只改变了蛙的表现型,则30℃条件下发育成的雄蛙在其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最多为条;若其中含XX的雄蛙与正常条件下发育成的雌蛙交配,在一般条件下后代性别有种。

(4)由蛙受精卵发育成蝌蚪大体经过的阶段主要是:;在蛙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其细胞分化在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5)青蛙依靠捕食昆虫等小动物生活,据此推测它的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主要是(答出两种即可):。

在生态系统中,青蛙通常属于级消费者。

10、遗传中的多基因一效现象10请回答下列关于小麦杂交育种的问题:(1)设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

抗锈病与不抗锈病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B、b表示),只要有一个B基因就表现为抗病。

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现有高产不抗锈病与低产抗锈病两个纯种品系杂交产生F1,F1自交得F2。

F2的表现型有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高产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为,占F2的比例为。

② 选出F 2中抗锈病的品系自交得F 3,请在下表中填写F 3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2)另假设小麦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 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E 与e ,F 与f ) 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

现有 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得F 1,F 1自交得 F2,F 2中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

F 2中,中产的基因型为 。

② 请在右图中画出F 2中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性状分离比的柱状图。

11.系谱图计算:11.1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 、a )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 、b )的家系图。

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 染色体上。

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

(2)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