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学案巩固案

合集下载

2012高二语文: 8.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2012高二语文: 8.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不满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运用曲笔来表达思想的写作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不满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运用曲笔来表达思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讨论与自学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柳宗元,字子厚。

少精敏,无不通达。

他出生于安史之乱平定后的第二十个年头。

这个时期属中唐。

生于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已经是一蹶不振,除了社会经济因长年动乱已大伤元气外,中唐时期仅就直接威胁上层统治的政治问题而言,突出的有两个:一是藩镇割据,二是宦官擅权。

他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集团,锐意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重获起用回长安,因为刘禹锡的一首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又被贬谪,改任柳州刺史,最终客死柳州。

二、导入有许多的作家在写文章的时候,都喜欢用不寻常的写法来取得不寻常的效果。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奇怪的文章,它就是那种给人不一样感觉的文章看标题,可知王参元家里不幸失火,而柳宗元不仅不慰问反而恭贺他?也许有同学会觉得很奇怪甚至不解,觉得他做人不厚道,不过我们不要让感情影响了我们的正确认知,一起研读这篇文章三、课文研讨1、朗读第一段,思考问题:获悉王参元失火消息后,作者的心理活动是什么?①作者的心理活动:骇疑喜2、自读第二段.根据'骇、疑、喜'三个字,找到关键句,划分层次。

齐读第一层。

①作者惊骇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突然而至,滫瀡不给。

骇是听到不幸消息的自然反应。

齐读第二层①提问:'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这几句话体现出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文章在思想上与之对应?有没有寓言说明这个哲理?有没有实例证明这个观点?明确:《孟子二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导学案(学生版版)定稿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导学案(学生版版)定稿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理解柳宗元创作本文的真正目的。

3.学习借鉴文章的巧妙构思。

学习重点:1.积累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

2.理解作者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不满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一、知识链接参见《金太阳导学案》P87助读资料二、预习检测1.参见《金太阳导学案》P88基础知识1—7。

2.注音 若果荡焉泯.焉 焚炀.赫烈之虞 脂膏滫瀡..之具 于是有水火之孽. 斯道辽阔诞.漫 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黔其庐,赭其垣 咸得开其喙. 桎梏..甚固 一、诵读课文后,疏通课文第一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得足下..书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犹未能究知..其状 若果荡.焉泯.焉 乃吾所以..尤贺者也2.口头翻译第一段二、诵读课文后,疏通课文第二、三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勤奉养.. 唯恬安无事是望也........ 乃今有焚炀赫烈之虞. 或.以不给 乃始厄困..震悸 以震骇左右..去来之不可常. 于是有水火之孽. 群小之愠. 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2.口头翻译第二、三段。

三、诵读课文后,疏通课文第四—六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善小学.. 其为多能..若是 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 衔忍..而不出诸口 以公道之难明. 世之多嫌.也 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 得奋.其舌 思以发明..天下之郁塞 然时称道于行列.. 素誉之不立.: 常与孟幾道言而痛.之 黔.其庐,赭.其垣 乃可显白..而不污 其实..出矣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2.口头翻译第四—六节四、诵读课文后,疏通课文第七、八节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今吾之所陈.若是 又何阙.焉 桎梏..甚固,未可得也 因.人南来五、研读文本1.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骇”、“疑”、“喜”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2.作者大喜而贺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观点能成立吗?3.当时社会环境是怎样的?“天火涤荡”其家财,王参元能否因此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能?2.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书信第1课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书信第1课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专题概说]本专题共三篇文章。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通过奇特的构思表达了严肃的社会问题;《答司马谏议书》阐述对推行新法的决心,并对士大夫的无所事事、墨守成规、目光浅陋进行批判;《上枢密韩太尉书》是苏辙写给当时太尉韩琦的一封信。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中,柳宗元借祝贺王参元家失火,赞扬了王参元的人品才能,抨击了小人当道、积弊丛生的社会现实。

“贺”其实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安慰和祝福,勉励王参元应该“忧道不忧贫”,做一个安贫乐道的人。

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学习精巧的结构安排及运用曲笔的写法。

《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而写的回信。

信中立论的论点是“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

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以及坚持变法的坚决态度。

学习本文,重点是体会作者果敢坚定的改革精神,学习作者驳斥对方观点的方法。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一篇“干谒”文,是苏辙为求见枢密使韩琦而写的一封书信。

全文立意在此而言在彼。

开篇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观点,“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然后层层衬垫,委婉而又巧妙地表达了希冀结识韩琦的强烈愿望,显得不卑不亢。

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及提出此观点的目的,学习作者阐述自己观点的方法。

第1课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1.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2.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3.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柳州峒氓》4.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酬曹待御过象县见寄》5.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酬曹待御过象县见寄》一、字词积累1.字音仆.(pú)泯.(mǐn)恬.(tián)震骇.(hài) 愠.(yùn) 黔.(qián)其庐 赭.(zhě)其垣.(yuán) 开其喙.(huì) 桎.(zhì)梏.(ɡù) 2.通假字①宥.而彰之 宥,同“侑”,辅助 ②又何阙.焉 阙,同“缺”,缺憾 3.一词多义(1)致⎩⎪⎨⎪⎧①致.书访死生 动词,送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动词,表达③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动词,到达④以致.天下之士 动词,招引,招纳⑤何意致.不厚 动词,导致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名词,兴致,情趣 (2)究⎩⎪⎨⎪⎧①犹未能究.知其状 副词,完全,彻底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动词,推求,推究③万马齐喑究.可哀 副词,毕竟,到底 (3)更⎩⎪⎨⎪⎧①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动词,改换②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动词,交替③少不更.事 动词,经历,经过 (4)乃⎩⎪⎨⎪⎧①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动词,表判断,就是②乃.始厄困震悸 连词,就,于是③乃.可显白而不污 副词,才 (5)因⎩⎪⎨⎪⎧①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 介词,趁着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动词,依靠,凭借③蒙故业,因.遗策 动词,沿袭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动词,经由,通过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副词,就,便4.词类活用①黔.其庐,赭.其垣 形容词用作动词,烧黑,烧红 ②以震骇..左右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动吃惊 ③盈虚..倚伏 形容词用作名词,福,祸 ④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私 ⑤常与孟幾道言而痛.之 意动用法,对……感到痛心5.古今异义①乃吾所以..尤贺者也古义:……的原因。

高二下学期语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导学案苏教版

高二下学期语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导学案苏教版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导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炀”“赭”“滫瀡”“愠”“更”“虞”“黔”等词的读音及意思2.掌握“吊”“泯”“虞”“骇”“悸”“愠”“恶”“固”等词在文中意思3.理解柳宗元创作《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的真正目的4.学习借鉴文章的巧妙构思【知识链接】作者介绍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族,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中进士,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此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元和十年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

本文就写于这个时候。

【学习过程】一、预习: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上拼音若果荡焉泯焉焚炀赫烈之虞脂膏滫瀡之具水火之孽黔其庐群小之愠斯道辽阔诞漫嗤嗤者以为得重赂赭其垣桎梏甚固二、研习新课(一)认真朗读课文(二)研习课文第一节:1.重点词意义落实:盖将吊而更以贺也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2.重点语句翻译:A、盖将吊而更以贺也B、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C、乃吾所以尤贺者也3.内容分析和问题设计:(讲解时先提问题,分析时兼顾字、词、句的落实)作者得悉朋友家遭遇火灾后的反应和态度怎样?四、研讨课文二、三、四、五、六节:1.读课文第二节,研讨“骇”的原因是什么?找出段落中的句子,并分析传达出的感情。

(结全第一节的“犹未能究知其状”讲解)2.解决第二节中的重点词句(1)词语解释:勤奉养乃今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或以不(2)句子翻译:唯恬安无事是望也3.分析课文第三节(1)词语解释: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水火之孽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2)重点句子翻译: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3)反复读课文第三节,思考:“是故中而疑”,作者怀疑的是什么?4.学生再读二、三两节,思考:作者对朋友的情感态度如何?找出段落中相关的语句。

高中语文 专题八 书信 第1课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 专题八 书信 第1课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八书信第1课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专题概说]本专题共三篇文章。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通过奇特的构思表达了严肃的社会问题;《答司马谏议书》阐述对推行新法的决心,并对士大夫的无所事事、墨守成规、目光浅陋进行批判;《上枢密韩太尉书》是苏辙写给当时太尉韩琦的一封信。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中,柳宗元借祝贺王参元家失火,赞扬了王参元的人品才能,抨击了小人当道、积弊丛生的社会现实。

“贺〞其实是“吊〞,是对王参元的抚慰和祝福,勉励王参元应该“忧道不忧贫〞,做一个安贫乐道的人。

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学习精巧的结构安排及运用曲笔的写法。

《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而写的回信。

信中立论的论点是“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

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以及坚持变法的坚决态度。

学习本文,重点是体会作者果敢坚决的改革精神,学习作者驳斥对方观点的方法。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一篇“干谒〞文,是苏辙为求见枢密使韩琦而写的一封书信。

全文立意在此而言在彼。

开篇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观点,“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然后层层衬垫,委婉而又巧妙地表达了希冀结识韩琦的强烈愿望,显得不卑不亢。

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及提出此观点的目的,学习作者阐述自己观点的方法。

第1课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1.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2.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3.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柳州峒氓》4.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酬曹待御过象县见寄》5.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酬曹待御过象县见寄》一、字词积累1.字音仆.(pú)泯.(mǐn)恬.(tián)震骇.(hài) 愠.(yùn) 黔.(qián)其庐赭.(zhě)其垣.(yuán) 开其喙.(huì) 桎.(zhì)梏.(ɡù)2.通假字①宥.而彰之 宥,同“侑〞,辅助 ②又何阙.焉 阙,同“缺〞,缺憾 3.一词多义(1)致⎩⎪⎨⎪⎧①致.书访死生 动词,送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动词,表达③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动词,到达④以致.天下之士 动词,招引,招纳⑤何意致.不厚 动词,导致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名词,兴致,情趣 (2)究⎩⎪⎨⎪⎧①犹未能究.知其状 副词,完全,彻底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动词,推求,推究③万马齐喑究.可哀 副词,毕竟,到底 (3)更⎩⎪⎨⎪⎧①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动词,改换②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动词,交替③少不更.事 动词,经历,经过 (4)乃⎩⎪⎨⎪⎧①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动词,表判断,就是②乃.始厄困震悸 连词,就,于是③乃.可显白而不污 副词,才 (5)因⎩⎪⎨⎪⎧①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 介词,趁着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动词,依靠,凭借③蒙故业,因.遗策 动词,沿袭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动词,经由,通过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副词,就,便4.词类活用①黔.其庐,赭.其垣 形容词用作动词,烧黑,烧红 ②以震骇..左右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动吃惊 ③盈虚..倚伏 形容词用作名词,福,祸 ④仆私.一身而负公正久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私 ⑤常与孟幾道言而痛.之 意动用法,对……感到痛心 5.古今异义①乃吾所以..尤贺者也古义:……的原因。

2021年高中语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2021年高中语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2021年高中语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不满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运用曲笔来表达思想的写作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不满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运用曲笔来表达思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讨论与自学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柳宗元,字子厚。

少精敏,无不通达。

他出生于安史之乱平定后的第二十个年头。

这个时期属中唐。

生于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已经是一蹶不振,除了社会经济因长年动乱已大伤元气外,中唐时期仅就直接威胁上层统治的政治问题而言,突出的有两个:一是藩镇割据,二是宦官擅权。

他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集团,锐意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重获起用回长安,因为刘禹锡的一首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又被贬谪,改任柳州刺史,最终客死柳州。

二、导入有许多的作家在写文章的时候,都喜欢用不寻常的写法来取得不寻常的效果。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奇怪的文章,它就是那种给人不一样感觉的文章看标题,可知王参元家里不幸失火,而柳宗元不仅不慰问反而恭贺他?也许有同学会觉得很奇怪甚至不解,觉得他做人不厚道,不过我们不要让感情影响了我们的正确认知,一起研读这篇文章三、课文研讨1、朗读第一段,思考问题:获悉王参元失火消息后,作者的心理活动是什么?①作者的心理活动:骇疑喜2、自读第二段.根据'骇、疑、喜'三个字,找到关键句,划分层次。

齐读第一层。

①作者惊骇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突然而至,滫瀡不给。

骇是听到不幸消息的自然反应。

齐读第二层①提问:'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这几句话体现出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文章在思想上与之对应?有没有寓言说明这个哲理?有没有实例证明这个观点?明确:《孟子二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第一课时学案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第一课时学案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学案(第一课时)一、本节课学习要求:1.学习本文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2.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二、自学质疑(预习内容)1、作者介绍柳宗元,字子厚。

少精敏,无不通达。

他出生于安史之乱平定后的第二十个年头。

这个时期属中唐。

生于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已经是一蹶不振,除了社会经济因长年动乱已大伤元气外,中唐时期仅就直接威胁上层统治的政治问题而言,突出的有两个:一是藩镇割据,二是宦官擅权。

他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集团,锐意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重获起用回长安,因为刘禹锡的一首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又被贬谪,改任柳州刺史,最终客死柳州。

三、基础长廊1、给加点字注音始而骇.滫瀡..赭其垣.恬.安无事水火之孽.嗤嗤群小之愠.晏幾.道开其喙.何阙.相.吾子宥.而彰之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①盖将吊.而更以贺也②焚炀赫烈之虞.③于是有水火之孽.④有群小之愠.⑤而世之多嫌.也⑥黔.其庐,赭.其垣⑦回禄之相.吾子也⑧宥.而彰之3、通假字宥而彰之()又何阙焉()4、词类活用①善小学②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③常与孟几道而痛之④以震骇左右5、句式唯恬安无事是望也。

()四、互动探究,精讲点拨(一)导入看标题,可知王参元家里不幸失火,而柳宗元不仅不慰问反而恭贺他?也许有同学会觉得很奇怪甚至不解,觉得他做人不厚道,不过我们不要让感情影响了我们的正确认知,一起研读这篇文章。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思考问题:获悉王参元失火消息后,作者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明确:2、自读课文,根据"骇、疑、喜"三个字,找到关键句,划分层次。

五、巩固迁移,完成《同步导学练》P133(1—3题)。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导教案一、美文欣悠悠扁担情之二祖母啊,每当在操上做晨操的候,我忧如看,您在路放下担子。

望着马上成熟的稻子,矗立象扁担一棑着的玉米,正受着雨露和阳光,在力吮吸,在力生,在尽兴歌唱,准答您的辛。

此,您折的上仿佛流露出以掩的愉悦。

若春花,忧如抹平了月桑留下的道道。

祖母啊,您此在算什么呢?是否是在担忧儿怕人笑,准他制一套新装?(不用了,我衣服已多了!人没有我穿得好!)是否是打算我一套复料?(了,复料已堆如山了!)!是否是又准我去找家看病啊?(不用了,您的尽心关,我已比本来好多了,真的)⋯⋯祖母啊,每当下了晚自,我踏着月光和同学走卧室的候,我忧如看您挑着担子,地挪着身子,下落叶,拖着的影子往回走。

走一会儿,就在路放下担子歇一会儿。

你望着天的星斗,地取出烟袋。

其,你了我,前几年前就把叶子烟戒了。

即便不戒,你也抽不了,看你又咳嗽起来了,咳嗽得害,上气不接下气。

祖母啊你快喝口水吧!(蠢才啊蠢才,在坡上,哪里去找啊)都是因我啊,您十几年比海深的养育之恩,比天大的培养之情,此生今世我用什么来答?每当我躺在床上想到里的候,无言的泪水在流淌。

假如有来生,我仍做您的儿,您仍做我祖母,好不好?你答我吧,祖母!你就答了我吧,儿求求你了!二、学目1.重要的文言、虚,能翻重要句。

2.学文章的构安排以及运用曲笔来表达思想的写作方法。

三、料接(一)文章析在封信中,柳宗元借祝王参元家失火,了王参元的人格才能,抨了小人当道、骨,社会弊生的的社会。

他的“ ”就是“吊”,是王参元的慰与祝愿,鼓励王参元要能“道不”,鼓励王参元做一个安道的人。

柳宗元在风趣的笔中寄托了很深的感触:当境不正常,廉名之士不敢行公正之事,不可以振拔于流俗,可悲可;君主不明,社会政治黑暗,就柳宗元耿介之人甚至做了察御史以后也无于事。

四、文言知1、正字音仆始而(.焚赫烈之虞(.有群小之愠.(黔其(.宥().2、要点虚))若果焉泯.焉())震左右().)天火之所().赭其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惟恬安无事是望也(.脂膏滫之具(..咸得开其喙().桎梏甚固()(..)聒噪().)))( 1)盖将吊而更.以也( 2)乃吾因此尤者也.( 3)因人南来,致死生.( 4)致死生.( 5)犹未能究.知其状少不更事.乃始厄困震悸.因客至相如前罪.致使天下之士.亦欲以究天人之.( 6)有群小之愠.灰埃.( 7)宥而彰之斯道漫..( 8)其也大矣,又何焉.今吾之所假如,有以异乎.古3、古今异( 1)乃吾因此尤者也( 2)文章,善小学....( 3)是仆私一身而公正久矣( 4)思以明足下之郁塞....( 5)乃能够白而不,其出矣( 6)因人南来,致死生....(7)然称道于队列,犹有而偷笑者..4、活用( 1)苦,尔后能光明( 2)黔其,赭其垣....( 3)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 4)以取者...( 5)以震左右..5、特别句式( 1)乃吾因此尤者也( 2)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3)吾是以始而也( 4)然称道于队列( 5)有以异乎古( 6)士之好廉名者( 7)而世嫌之所加( 8)乃今幸天火之所五、知拓展下边的文言文,达成1~ 4 (江省启中学2008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况,字伯律,靖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海高中东方分校高二语文学案巩固案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编写人:审核人:
【文本研读】
正音:
若果荡焉泯.焉惟恬.安无事是望也焚炀.赫烈之虞脂膏滫随
..之具
有群小之愠.赭.其垣.桎梏
..甚固宽宥.聒.噪
(一)、第一至四节文本探究:
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犹未能究.知其状:
若果荡.焉泯.焉: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
......:
以震骇
..:
..之具
..滫瀡
..左右:而脂膏
皆曰盈虚倚伏
....:于是有水火之孽.:
有群小
....
..之愠.:斯道辽阔诞漫
善小学
...以为得重赂:..:则嗤嗤者
步骤二:归纳总结,文言积累:
1.解释、区别“究”的含义:
A.犹未能究.知其状:B.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2.解释、区别“更”的含义:
A.盖将吊而更.以贺也:B.少不更.事:
C.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D.母孙二人更相
..为命(《陈情表》):步骤三:阅读探讨,感悟内涵:
1.获悉王参元失火消息后,作者的心理活动是什么?
2.产生这些心理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二)、第五至八节文本探究:
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思以发明
..足下之郁塞:
然时称道于行列
..: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其实
..出矣:
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宥.而彰之:
又何阙.焉:桎梏
..甚固:
致书访死生
..:不悉.:
步骤二:归纳总结,文言积累:
解释、区别“举”的含义:
举.为灰埃: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死即举.大名耳(《史记·陈涉世家》):管夷吾举.于士(《孟子》):
戊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举.案齐眉:
步骤三:阅读探讨,感悟内涵:
1.作者是怎样勉励王参元的?
2.王参元能否因此而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你认为他的命运会因此改变吗?
【复习总结】
古今异义词:
善小学
..:思以发明
..出矣:
..足下之郁塞:其实
致书访死生
..:
..: 然时称道于行列
词类活用:
而后能光明
..左右:..: 黔.其庐,赭.其垣:以震骇
特殊句式:
乃吾所以尤贺者也:吾是以始而骇也:然时称道于行列:士之好廉名者: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而为世嫌之所加:【巩固训练】
阅读本文,回答1~4题。

(1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炀:焚烧
B.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衔:藏在心里
C.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黔:黑色
D.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吊:慰问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终乃.大喜乃.悟前狼假寐(蒲松龄《狼》)B.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C.仆良恨修己之.不亮人非生而知之.(韩愈《师说》)D.故将吊而.更以贺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下列句子编为四项,全都表明作者祝贺王参元家遭到火灾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②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③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⑤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
⑥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慄。

A.①④⑥B.①②③C.②④⑤D.③⑤⑥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⑵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⑶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新海高中东方分校高二语文学案巩固案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参考答案
【文本研读】
正音:略
(一)、第一至四节文本探究:
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
安慰;改变/彻底/涤荡、清除;消灭、丧失/火灾/使动,使…震骇/食物/盛衰祸福互相依存/灾祸/小人;怨恨/玄远迂阔而又荒诞/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惯于讥笑别人的人
步骤二:归纳总结,文言积累:
1.彻底/探求
2.改变/经历/替代/相继、相互
步骤三:阅读探讨,感悟内涵:
1.骇、疑、喜
2.骇是听到不幸消息的自然反应。

疑是“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
喜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

(二)、第五至八节文本探究:
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
顾/消除/同僚/全都/名词作动词,烧焦,烧红/你的真才实学/辅助/同“侑”,辅助/同“缺”,缺憾/束缚,压制/偏义复词,只指生,健康状况/详细
步骤二:归纳总结,文言积累:
全/发动/成就、成功/推荐、选用/占领/抬、举
步骤三:阅读探讨,感悟内涵:
1.勉励王参元做一个'安贫乐道'的人。

2.不能,当时社会的积弊丛生。

小人当道、积毁销骨,连柳宗元这样得耿介之人甚至做了监察御史之后说话也无济于事;贪赃枉法,贿赂公行,猜忌横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可见舆论环境不正常,廉名之士不敢行公道之事,不能振拔于流俗,更是可悲可叹;君主不贤明,社会黑暗。

【复习总结】
古今异义词: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消除/你的真才实学/偏义复词,只指生,健康状况/同僚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过上光明的日子/名词作动词,烧焦,烧红/使动,使…震骇
特殊句式:
判断句/判断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被动句
【巩固训练】
1.C(黔:用作动词,可译为“烧焦、变黑”)
2.B(B项中的“其”均为副词,表示揣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

A.竟然/才,刚刚。

C.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可译为“知识和道理”。

D.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可是、却”/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因而”)
3.D(③王参元家遭到火灾后,他的才能可以显露出来,他的真才实学也可以表现出来。

⑤人们都会谅解王参元,而且会宣扬他的才能,使那些有话藏在心底的人,都能够毫无顾忌地开口为他说公道话了。

⑥主持科考的官员才能给他公正的判断而不畏惧。

①历经了忧劳、辛苦、变乱、动荡,然后才能取得显赫的成就,古代的人都是这样的。

②然而,当我在同僚中称道王参元的时候,仍然有相视而暗笑的人。

④这是火神对王参元的帮助)
4.⑴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言辞简略,还未能确切地了解您的具体情况。

假若果真是荡然无存,那么,这正是我特别要祝贺您的了。

⑵那些喜好廉洁名声的士大夫,都顾忌别人说坏话不敢称道您的才能,只是自己心中明白,藏在心里,不敢说出。

⑶这样一来,即使想象过去那样被人疑忌、受到讥笑,难道还能做得到吗?在这方面,我对您寄予很大的期望,因此,最终才非常高兴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