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县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关系研究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8.23•【字号】陵府办〔2016〕173号•【施行日期】2016.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承包正文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陵府办〔2016〕173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先行试验区党政办公室:《陵水黎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实施方案》已经十四届县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8月23日陵水黎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经济效益,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调整优化我县农业结构,形成区域特色产业,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要严格依法进行,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
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等价有偿,不得强迫或阻碍农民流转土地,确保农民既得利益和生产生活稳定。
(二)稳制、分权、放活的原则。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创新流转机制,探索有效形式,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
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发表时间:2020-09-16T11:03:42.133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4期作者:刘静[导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和乡村建设开展的如刘静河北省东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061600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和乡村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大规模的建设必然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土地资源紧缺,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无形中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针对当前我们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我们需要加深对生态环境重要价值的认知,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在有效开发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真正的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措施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地问题非常严重,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土地闲置、村庄空心化、耕地大量荒芜等突出的问题。
国家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收益,相继出台了一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希望实施一些土地资源利用管理和控制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集约式发展。
但是,从实践来看,很多单位和个人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浅显的认知,缺乏深度的内涵了解和掌握,以致于在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的破坏。
因此,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势在必行。
1我国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暴露出的突出环境问题 1.1很多植被群落被破坏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很多的土地资源被归置平整建设房屋,很多的坑塘被填平,很多的农村道路被硬化,一些荒芜的土地资源被开发出来,一方面增加了国家的土地资源面积,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很多原生植被群落的破坏,甚至是次生植物的要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造成数量上的减少,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遭到了挑战,系统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侵袭而难于自愈,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反思。
陵 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一条规划修编的背景1第二条规划修编的目的2第三条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2第四条规划编制原则与任务2第五条规划编制主要依据3第六条规划编制范围4第七条规划编制期限4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形势5第八条土地利用结构与特点5第九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6第十条土地利用效率与潜力7第十一条未来土地利用趋势分析7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9第十二条土地利用战略9第十三条规划总体目标10第十四条规划调控目标11第十五条土地利用调控指标11第四章农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15第十六条农用地结构调整15第十七条农用地利用分区15第十八条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17第十九条基本农田整备区18第二十条园地布局及管理18第二十一条林地布局及管理19第二十二条其他农用地布局20第五章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21第二十三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21第二十四条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21第二十五条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与管理22第二十六条村镇布局与管理23第二十七条旅游建设用地布局与管理24第二十八条基础设施用地布局与管理26第六章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用途管制29第二十九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类型29第三十条土地利用分区功能与方向29第三十一条土地用途分区类型30第三十二条土地用途分区分布及管制措施31第七章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40第三十三条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目的40第三十四条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任务40第三十五条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途径和保障措施41 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44第三十六条协调原则与指导思想44第三十七条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问题44第三十八条加强土地生态建设的途径与措施45第九章土地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46第三十九条生物多样性现状46第四十条生态用地46第四十一条生态用地管制措施46第四十二条协调土地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措施48 第十章中心城区及乡镇级土地利用51第四十三条中心城区土地利用51第四十四条乡镇土地利用51第十一章实施规划的措施57第四十五条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57第四十六条建立耕地资源严格保护机制57第四十七条建立土地利用的补偿机制57第四十八条强化土地宏观调控职能,按照规划依法用地和供地58 第四十九条统筹安排土地利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58第五十条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58第十二章附则59第五十一条规划文件59第五十二条规划实施59第五十三条规划解释59附表1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60附表2 陵水黎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61 附表3 陵水黎族自治县独立选址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62附表6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案表65附表7 陵水黎族自治县园地指标分解表68附表8 陵水黎族自治县林地指标分解表69附表9 陵水黎族自治县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72附表10 陵水黎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75附表11 陵水黎族自治县非农建设用地新增面积指标表76附表12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规划表78附表13 陵水黎族自治县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8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修编的背景1、陵水县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陵水紧邻三亚,位置突出,是海南东部旅游经济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旅游优势明显。
概论

第一章概论一、项目概况土福湾位于陵水县英州镇的南面,它的东南面有晓乐岛,西南面有蜈支洲岛,与三亚市的亚龙湾并称姐妹湾,与三亚市海棠湾接壤,南临浩瀚南海,靠近海南东线高速公路。
土福湾位于东经109°北纬18°,属于中国三亚热带海滨旅游圈,地块位于土福湾中部,距三亚国际机场60km左右,距离三亚市区及陵水县城约30km。
土福湾与海棠湾一脉相承,受行政界线分隔成为两个部分,项目属于陵水县管辖范围,与三亚凤凰机场距离约为1小时,项目南部有高速公路,通行时间缩短为30分钟,连接三亚与海口的东线高速从项目南侧东西穿越,距离本项目不足1公里。
二、上位规划指导《土福湾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解放军医院后勤保障基地片区)》由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并于2015年12月11日通过专家评审会。
(一)上位规划依据:1.法规、规范及上位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10月)《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2005年编制)《陵水黎族自治县土福湾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2009年编制)《陵水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01年编制)《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2005年编制)《英州镇村镇体系规划》《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政府文件、批文(1)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陵水后勤保障基地项目建设的函(陵府函【2013】73号)(2)海南省政府公文呈批单(办文编号0979)(3)陵水黎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陵水后勤保障基地拆迁安置项目基础设施工程用地选址的复函(陵建函【2015】71号)(4)关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陵水后勤保障基地拆迁安置项目基础设施工程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陵土环资函【2015】67号)(5)陵水黎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陵水后勤保障基地拆迁安置项目基础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陵发改审批【2015】173号)(二)上位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协调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安排土福湾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生态经济的理念发展旅游,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林地权属调查公告(2024年3月1日)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林地权属调查公告(2024年
3月1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4.03.01
•【字号】
•【施行日期】2024.03.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林地权属调查公告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县政府拟调查长水岭东高岭区域林地权属,现将拟调查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拟调查土地位置和范围:位于椰林镇、三才镇、黎安镇,土地四至范围详见用地勘测定界图。
二、拟调查土地面积:3968.67亩。
三、拟调查土地用途:长高国际生态旅游区驿站项目
四、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由县林业局在拟调查范围内组织开展林地权属调查确认工作,对林地的权属、地类、面积进行调查。
拟调查土地涉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承包户等单位和个人配合调查登记工作,调查结果将与被调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利害关系人共同确认。
五、自林地权属调查公告发布之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拟调查范围内抢栽抢建;违反规定抢栽抢建的,对抢栽抢建部分不予登记。
六、本公告发布之日起20日内,请持有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林权方主动配合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对权属范围进行指界,属地乡镇政府、县林业局负责接收相关证明材料,逾期视为放弃权利。
特此公告。
附件:用地勘测定界图及影像图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4年3月1日。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陵水黎族自治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陵水黎族自治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6.24•【字号】陵府办〔2017〕157号•【施行日期】2017.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陵水黎族自治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陵府办〔2017〕157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先行试验区党政办公室:《陵水黎族自治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6月24日陵水黎族自治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功能定位,理顺管理体制,激活经营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防止林地流失,切实解决职工安置住房及生产生活问题,促进林场和谐健康发展。
根据海南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发〔2016〕1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国有林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国有林场基本情况我县共有吊罗山林业局、英州林场、隆广林场、苗圃场等4个林场(苗圃场)。
其中吊罗山林业局、英州林场为省属林场。
(一)英州林场:英州林场于1963年批准成立,1988年海南建省后,林地资源、资产、业务归省林业厅管理,人事、党务委托陵水县林业局管理,属股级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体制。
林场现有职工68人,其中:在职职工28人,退休职工33人,驻场派出所民警6人。
林场现有建设用地30亩,主要建筑物有场部办公室和林场派出所警务室及林场职工居住用房,大部分为上世纪70-90年代建设的平房。
1990年陵水县政府实行国有林地确权核定,英州林场林地确权面积11100亩。
从2006-2011年起,县政府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征收土地用于开发建设。
2006-2011年间林场被征用土地面积约6141亩(用于国防基础设施建设,惠普项目,清水湾雅居乐地产建设和生态绿化地建设),目前林场经营土地面积4281亩,主要承包给公司种植椰子和承包给个体户种植芒果等;有879亩被周边村民长期侵占并使用至今。
海南省农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监测资料,从 1 9 9 0年至 1 9 9 4年.海南 岛西 一西南部 的 昌江 、
东 方 、乐 东 措 海 地 区的 土地 荒漠 化 每年 约 以 2 4 . 4 2 0
k m ( 相 当 于海 口市面积 的 L / 1 0 ) 的速 度增 加 , 如不控制,
后果不堪设想。
2 海南省农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问题
殊条件 。 雨水充沛. 垒岛年 降雨量平均为 1 6 0 0 -2 0 0 0mm, 是 世界 上同纬度地区雨量最充沛 . 水资源丰富的地 区. 且海南岛 大小河流 1 5 0余条. 遍布垒岛, 有利于灌溉 。但由于海南农 田基本建设, 尤其是水利设施差 . 加上上述 各种 人为和 自然因 素的破坏 , 这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和开发 , 使得 海南农作物产 量和 质量远低于全国及高产区 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 因此 . 应 加强农 田基本建设. 尤其是各种水利灌溉设施, 如 自动、 人工 灌溉设 施, 水库 、 水塘等蓄水设施的建设,以增 加旱涝保收农 用土地面积 。 此外 , 还必须充分利用海南丰富的太 阳能 、 热能 、 风能 、 潮汐能为海南农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改善、 热带高效
毁林 垦殖 , 全部 实行 退 耕 还林 。 对2 5 。 以下 的 山坡 地 的 垦殖 , 要
按等高线修筑梯田. 采用林 间同种 的方式. 并配套水土保持措
施. 防止水土流失。
在沿海平 原、 台地和低 丘地 区. 要合理利用土地. 大力植 度依聩 无机化肥农药. 有机肥料投入量逐年减步, 使生态系统遭
农业 的发 展和 海 南 生 态省 的建 设 服 务 。
3 . 2 保护森林资源. 严禁 乱开 乱垦. 扩大绿 色植被面积, 恢复 沿海 沙荒化地区的生态 根据垒岛各地 区的实际情况 . 进行立体式绿化,乔木 、 灌 木及 草本植物并举. 海洋与陆地并举。 在中南部 海拔 3 0 0 m 以上 的丘 陵山区,对热带天然林进 行封 育, 增强其生态服务功能 , 杜绝在 2 5 。 以上坡地进行各种
海南岛东北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

第39卷第7期2019年4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39,No.7Apr.,2019基金项目:海南省财政科技计划资助(SQ2017JSKF0035,KYYS⁃2018⁃32)收稿日期:2018⁃03⁃09;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19⁃01⁃10∗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chenzongzhu@foxmail.comDOI:10.5846/stxb201803090468雷金睿,陈宗铸,吴庭天,李苑菱,杨琦,陈小花.海南岛东北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生态学报,2019,39(7):2366⁃2377.LeiJR,ChenZZ,WuTT,LiYL,YangQ,ChenXH.SpatialautocorrelationpatternanalysisoflanduseandthevalueofecosystemservicesinnortheastHainanisland.ActaEcologicaSinica,2019,39(7):2366⁃2377.海南岛东北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雷金睿,陈宗铸∗,吴庭天,李苑菱,杨㊀琦,陈小花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海口㊀571100摘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格局有直接影响㊂以海南岛东北部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应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探讨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和分布特征,并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两者之间的空间响应规律㊂结果表明:2016年海南岛东北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32.09亿元,其中林地构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体,而湿地的单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㊂土地利用类型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P<0.0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表现的空间聚集或异常的区域及范围明显不同,以建设用地和林地的空间聚集性最强㊂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高值区明显聚集于海岸带㊁东寨港和清澜港红树林一带,低值区集中在海口城区㊁文昌北部农耕区域;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空间负相关关系(P<0.05),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㊂根据研究结论建议继续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生态核心的服务价值,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安全㊂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程度;空间自相关;空间溢出效应;海南岛东北部SpatialautocorrelationpatternanalysisoflanduseandthevalueofecosystemservicesinnortheastHainanislandLEIJinrui,CHENZongzhu∗,WUTingtian,LIYuanling,YANGQi,CHENXiaohuaHainanProvincialForestryScienceResearchInstitute,Haikou571100,ChinaAbstract: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areimportantfactorsfor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andtheyalsodirectlyaffectthespatialdistributionpatternsofthevaluesonecosystemservices.Thisstudyusedremotesensingimagedataandappliedspatialautocorrelationtheorytoquantifythespatialautocorrelationpatternsand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landuseandthevalueofecosystemservicesinnortheasternHainanisland.Additionally,weusedabivariatespatialautocorrelationtoanalyzethespatialresponselaw.TheresultsshowedthatthetotalvalueoftheecosystemservicesfunctioninnortheasternHainanislandwas13.209billionyuanin2016,inwhichforestshadthelargestcontribution,whileasfortheunitecosystemservicevalue,thecontributionofwetlandswasthehighest.Landusetypeshadasignificantspatialautocorrelation(P<0.05).Theareaandscopeofspatialaggregationandtheanomalyrepresentedbydifferentlandusetypes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Theecosystemservicevalueofthestudyareahada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inspace(P<0.05).ThehighvalueareawasinthecoastalzoneandmangroveareainDongzhaigangandQinglangang.ThelowvalueareawasinHaikoucityandthefarmingareainnorthernWenchang.Thelandusedegreewasnegativelycorrelatedwiththevalueofecosystemservices(P<0.05),andtherewasaclearspatialspillovereffect.Accordingtothestudyresults,wesuggestthatecologicalrestorationandprotectionpoliciesbeimplemented,andthereshouldbeoptimizationoflandusestructure,enhancementoftheservicevalueoftheecologicalcore,andregionalsustainabledevelopmenttomaintainecologicalsecurity.KeyWords:landuse/coverchange;ecosystemservicesvalue;landusedegree;spatialautocorrelation;spatialspillovereffect;northeasternHainanisland生态系统服务是指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㊁过程和功能直接或间接得到的生命支持产品和服务[1],对人类健康与生存以及区域和全球生态安全至关重要[2⁃4],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5]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Use/CoverChange,LUCC)作为人类活动行为与地球陆表自然生态系统最直接的表征形式[6⁃7],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ServiceValues,ESV)起决定性作用,其评估结果是高效㊁合理配置竞争性环境资源的基础[8],也是制定生态补偿[9]㊁可持续发展规划政策[10⁃12]以及生态系统服务权衡[13⁃15]的重要前提㊂目前,国内外对于ESV定量评估的研究日趋成熟,Costanza等[1]于1997年率先在全球尺度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划分与价值评估,成为后来研究ESV的重要基础㊂谢高地等[16⁃17]在Costanza评价模型基础上改进并制定了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 ,被广泛应用在我国的森林[18]㊁草原[8,16]㊁湖泊[19⁃20]㊁城市圈[11,21⁃22]等区域ESV评估中㊂白杨等[18]利用市场价值法㊁影子工程法和生产成本法等定量评价了海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李晋昌等[8]以修正后的价值系数为基础,对若尔盖高原ESV进行了评估;姚小薇等[21]采用价值当量法核算了武汉城市圈ESV,并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不同城镇化水平对ESV空间分异的影响;Zhang等[23]采用双变量Moran等指数分析了武汉市ESV和城市化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㊂相关研究表明,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LUCC是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土地利用格局会产生相应的生态过程,从而对生态系统服务造成影响[5,24]㊂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3S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注重土地利用对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5,11,20],但依然缺乏基于空间统计与分析来探索土地利用和ESV在空间上的聚集规律㊁关联模式等分布特征的定量研究[20,25]㊂空间统计分析可定量揭示地理变量的空间关联性问题,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ESV空间格局特征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19,26⁃28]㊂海南岛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但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变化剧烈,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也逐步凸显㊂位于海南岛东北部的海口㊁文昌2市是省会经济圈建设和国家航天发展战略所在地,承担着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重任㊂本文以海南岛东北部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分析土地利用与ESV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旨在解决:(1)采用空间统计方法探索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关系;(2)分析海南岛东北部地区ESV的空间分布变化;(3)通过双变量MoranᶄsI探讨土地利用与ESV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分析ESV对土地利用的空间依赖性㊂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管理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保育与恢复提供实际指导㊂1㊀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海南岛东北部(110ʎ07ᶄ 111ʎ03ᶄE,19ʎ20ᶄ 20ʎ10ᶄN),包含海口㊁文昌2市全境,是 海澄文 一体化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辖41个镇㊁农场,面积4748.27k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图1)㊂区域北濒琼州海峡,东面南海,西南接澄迈㊁定安和琼海3市县;地形西南高东北低,以锅盖岭㊁马鞍岭为隆起高点,大部以滨海平原地貌为主,海拔在0 388m;年均气温24ħ,年降水量1900mm,平均相对湿度84%,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㊂区域内有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海口市中部穿过而入海,水资源丰富,且有海南东寨港㊁清澜港两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㊂2016年,区域常住人口278万,地区生产总值1332亿元,7632㊀7期㊀㊀㊀雷金睿㊀等:海南岛东北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㊀分别占海南省的31%和36%,是海南省政治㊁经济㊁交通㊁科技㊁文化中心和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所在地㊂图1㊀研究区域示意图Fig.1㊀Schematicmapofthestudyarea2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㊀数据来源及预处理研究采用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来源于2016年Landsat8OLI遥感影像(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http://www.gscloud.cn)下载)解译数据,并结合海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矢量数据进行修正,数据精度达到95%以上㊂依据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分类体系和研究区土地利用整体特征,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7类,分别为林地㊁耕地㊁草地㊁建设用地㊁湿地㊁水体及未利用地㊂借助ArcGIS10.3CreateFishnet工具将研究区划分为1kmˑ1km正方形网格单元,共计4967个,计算每个网格单元中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㊂以研究区单元格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百分比作为空间探索变量,采用经验贝叶斯(EmpiricalBayes)平滑方法[29⁃30],对面积百分比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㊂2.2㊀研究方法2.2.1㊀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利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为活动的干扰程度[25]㊂根据庄大方和刘纪远[31]提出的数量化土地利用程度分析方法,将土地利用程度按照土地自然综合体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自然平衡保持状态分为4级,并分级赋予指数,计算公式为:L=100ˑðni=1AiPi/AT(1)式中,L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n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这里取7;Ai为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AT为研究区域总面积;Pi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程度参数,其中:未利用地赋值1,林地㊁草地㊁湿地和水体赋值2,耕地赋值3,建设用地赋值4[11,31]㊂2.2.2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包含供给服务㊁调节服务㊁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4大类型所提供的价值[2]㊂目前,ESV863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评估方法大致可分为 直接市场价值法 和 条件价值法(假想市场法) 两种,但国内相关研究仍以直接市场价值法为主[20,32],特别适用于区域及全球大尺度ESV评估[33⁃35];而后者在具体理论和方法上尚未形成突破[32]㊂因此,本研究依据谢高地等[16⁃17]的价值当量因子换算方法,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进行修正[26]㊂根据‘海南统计年鉴“,以2000 2015年海口㊁文昌两市的平均实际粮食产量和粮食平均价格,计算出研究区ESV的当量为1307.34元,从而确定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1),其中建设用地的价值系数为0㊂表1㊀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元hm-2a-1)对每个网格分别计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价值强度(按面积消除行政区边缘不完整网格的价值高低差异),并进行空间特征分析[1,36]㊂每个网格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VESj=ðni=1AijˑCvi(2)每个网格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强度:VESj=VESjS(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VES=ðmj=1VESj(4)式中,Aij为第j个网格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面积(hm2);Cvi为第i种地类生态价值系数(元hm-2a-1);S为每个网格的面积;n为土地利用类型;m为网格个数㊂2.2.3㊀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是用于衡量空间变量的分布是否具有集聚性,包含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两方面[21]㊂为了揭示多个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Anselin[37]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揭示空间单元属性值与邻近空间上其他属性值的相关性[22]㊂本文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GeoDa1.6.7软件完成㊂全局空间自相关能够反应整个研究区域内各个地域单元与邻近地域单元之间的相似性㊂全局MoranᶄsI是被广泛应用的全局自相关统计量,计算公式为:I=ðni=1ðnj=1wij(xi- x)(xj- x)S2(ðiðjwij)(5)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LocalIndicatorsofSpatialAssociation,LISA)常采用局部MoranᶄsI统计量进行度量,用以准确地把握局部空间要素的聚集性和分异特征,在z检验的基础上(P<0.05)绘制LISA分布图[30],计算公式为:Ii=(xi- x)ðnj=1wij(xi- x)S2(6)9632㊀7期㊀㊀㊀雷金睿㊀等:海南岛东北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㊀式中,n是空间单元数量,xi和xj分别表示单元i和单元j的观测值,(xi-x)是第i个空间单元上的观测值与平均值的偏差,wij是基于空间k邻接关系建立的空间权重矩阵,方差S2=1nðni=1x(i- x)2㊂2.2.4㊀半变异函数分析半变异函数分析是反映区域化变量的空间相关性,进行空间变量结构分析和最优模拟的重要工具,计算公式及详细论述参看文献[38]㊂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的最优选择用决定系数R2来决定,并综合考虑RSS㊁块金值C0和变程A0㊂空间变量经log变换后,其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满足半变异函数分析的前提条件,借助地统计学软件GS+9.0应用最小二乘法以正北方向呈0ʎ㊁45ʎ㊁90ʎ和135ʎ4个角度为典型方向,分别对实测半方差进行球面模型㊁指数模型㊁线性模型和高斯模型4种不同模型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拟合,估计不同距离的半变异值,进而采用ArcGIS对变量进行普通克里格法(OrdinaryKriging)插值分析[36,39]㊂3㊀结果与分析3.1㊀土地利用格局3.1.1㊀全局空间自相关从表2检验结果显示,海南岛东北部各土地利用类型全局MoranᶄsI值均大于0,P值均小于0.001,说明研究区内各土地利用类型整体上呈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具有非常明显的聚集性,在空间分布上并非完全随机(表2)㊂其中建设用地和林地表现最为突出,空间聚集性最强,湿地和未利用地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对较弱㊂表2㊀各土地利用类型全局空间自相关显著性检验表Table2㊀SignificancetestforglobalMoranᶄsIofeachlandusetype指数Index林地Forestland耕地Cultivatedland草地Grassland建设用地Constructionland湿地Wetland水体Water未利用地UnutilizedlandMoranᶄsI0.62740.52490.47600.69150.43720.48760.4373zscores89.008274.485467.580898.291462.142569.333362.4274Pvalue<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㊀㊀zscore是标准差的倍数,Pvalue表示概率,z与P相关联3.1.2㊀局部空间自相关土地利用LISA分布图(P<0.05)直观反映了7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聚集与分异的位置分布特征(图2)㊂其中,林地主要聚集在研究区西南部锅盖岭和马鞍岭等较高海拔地区(HH聚集,高⁃高聚集),植被覆盖程度高,面积百分比均在50%以上;而林地LL聚集(低⁃低聚集)主要分布在海口市建成区,由于城市建设扩张造成林地占比很低㊂耕地HH聚集主要出现在文昌市北部的铺前㊁罗豆㊁锦山3镇,在城市建成区㊁海岸带等不适宜耕作或农业发展的区域表现为LL聚集㊂草地HH型 组团 出现在城乡结合部或库塘周边,这些区域很适合热带杂草生长或传播,而在西南部则因乔木林地的高度覆盖造成纯草地分布很少㊂建设用地HH聚集明显分布于海口㊁文昌城区以及重要乡镇㊂湿地和水体则 组团 聚集分布在东寨港㊁清澜港㊁海岸带㊁南渡江及库塘等区域㊂而未利用地主要是城市待开发建设区域所形成的人工堆掘地或裸露地表,HH聚集集中分布在海口城区周边㊁文昌北部木兰湾及东部月亮湾等区域㊂3.1.3㊀土地利用程度空间自相关以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为观测变量,从图3可以看出,Moran散点主要分布在第一象限(HH)和第三象限(LL),第二象限(LH)和第四象限(HL)散点分布相对较少,全局MoranᶄsI指数为0.5687,这说明海南岛东北部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具有很强的空间正相关性㊂从LISA分布图来看(图4),土地利用程度HH聚集主要分布在海口㊁文昌城区及交通便利的重要乡镇,而在文昌市北部的铺前㊁罗豆㊁锦山三地因有大面积集约经营的耕地,因此土地利用程度也较高㊂LL聚集区073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图2㊀各土地利用类型LISA分布图Fig.2㊀LISAdistributionmapofeachlandusetypeNS:无显著性,Notsignificant;HH聚集:高⁃高聚集,High⁃highcluster;LL聚集:低⁃低聚集,Low⁃lowcluster;HL异常:高⁃低异常,High⁃lowanomaly;LH异常:低⁃高异常,Low⁃highanomaly主要出现在未开发沿海地带以及东寨港㊁清澜港和库塘区域,可能与自然保护区限制㊁利用困难或交通不便等因素有关,造成土地利用程度较低㊂而HL聚集和LH聚集类型则在研究区内呈零星分布㊂图3㊀土地利用程度Moran散点图Fig.3㊀Moranscatter⁃plotoflandusedegree图4㊀土地利用程度LISA分布图Fig.4㊀LISAdistributionmapoflandusedegree3.2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3.2.1㊀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2016年海南岛东北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32.09亿元,占2016年研究区GDP的9.92%㊂其中林地价值最高,占67.09%,是研究区ESV的贡献主体;除建设用地外,未利用地价值最低,仅占0.13%㊂从ESV强度来看,湿地和水体最高㊂每个网格单元(1km2)的平均ESV为265.44万元,最小值为1732㊀7期㊀㊀㊀雷金睿㊀等:海南岛东北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㊀0.02万元,最大值达716.03万元,各网格单元价值差异较大㊂表3㊀海南岛东北部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统计Table3㊀StatisticsofecosystemservicesvalueofeachlandusetypeinnortheastHainanisland类型Type林地Forestland耕地Cultivatedland草地Grassland建设用地Constructionland湿地Wetland水体Water未利用地Unutilizedland总体Total面积Area/hm2241058.38105832.4042554.7932376.5119393.1520225.419092.20470532.84面积占比Areapercentage/%51.2322.499.046.884.124.301.93100价值Value/亿元88.6210.936.490.0013.8911.990.17132.09价值占比Valuepercentage/%67.098.274.910.0010.529.080.131003.2.2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分析为避免研究区边缘网格单元面积大小不同造成ESV相差较大,采用ESV强度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㊂结果显示,海南岛东北部ESV强度的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ᶄsI指数为0.5041,同样表现出很强的空间正向自相关㊂从LISA分布图看(图5),ESV强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东北部海岸带㊁东寨港和清澜港红树林㊁以及大型水库等,在这些湿地和水体的主要分布地带,表现为显著的HH聚集,也反映出湿地和水体的单位ESV很高㊂LL聚集 组团 出现在海口城区和南渡江近入海口两侧,人口分布密集,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很高,导致ESV很弱㊂其次为文昌北部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和重要乡镇分布点,同样因城镇用地和耕地集中分布也造成ESV较低㊂而在林地集中分布的研究区西南部区域也出现有零星的HH聚集,但因差异不大,表现并不十分显著㊂3.2.3㊀半变异函数分析研究区ESV强度 VES经变异函数理论模型拟合,分析认为采用指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其块金值C0=0.0001,基台值C0+C=0.1222,决定系数R2=0.724,残差RSS=7.809ˑ10-4,变程A0为2.6km,表明 VES在1km的网格间距内具有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图6)㊂因此,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中的普通克里格法进行插值生成 VES的连续空间分布图(图7)㊂图5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LISA分布图Fig.5㊀LISAdistributionmapofecosystemservicesvalue图6㊀经log变换的VES的半变异函数曲线㊀Fig.6㊀Semi⁃variablefunctionsketchofecosystemservicesvalueafterlogtransformation图7所示,海南岛东北部ESV强度呈现以海口城区㊁文昌北部农耕区为主要低值核心,东寨港㊁清澜港及海岸带为高值分布地带的总体分布格局,模型拟合的结果与ESV强度LISA分布格局(图5)高度一致㊂高值区域明显聚集在湿地㊁海岸带等重要生态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很强;而低值区则容易出现在交通干线连接起来的人类活动密集区,这些区域往往是城市建成区或耕地分布的重点区域,在带来较好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容易导致ESV损失㊂由此可见,ESV强度在空间分布上与土地利用格局㊁区位因素和经济发展水273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平有很大关联㊂图7㊀海南岛东北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克里格插值空间分布图Fig.7㊀DistributionmapofKriginginterpolationforecosystemservicesvalueinnortheastHainanisland3.3㊀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探索海南岛东北部土地利用程度与ESV之间的空间关系,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显示,MoranᶄsI指数为-0.3937,表明土地利用程度与ESV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增强,ESV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㊂从土地利用程度与ESV双变量LISA空间分布图来看(图8),HL型主要分布在海口城区㊁文昌北部以及重要乡镇等,LH型分布在东寨港和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㊁海岸带㊁以及大型水库等区域㊂从双变量LISA显著性水平上看(图9),在研究区城镇建设区㊁东寨港和清澜港红树林分布区㊁库塘㊁海岸带等土地利用强度和ESV呈HL型或LH型分布的区域表现为极显著相关(P<0.01),而在其周边部分区域表现为显著相关(P<0.05)㊂4㊀讨论4.1㊀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格局LUCC作为全球及区域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根源,受到自然㊁社会㊁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30,40]㊂Verburg等[41]研究认为,自然生态环境因子在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上起主导作用,而社会经济因子在决定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特征方面为主㊂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西南部的自然生态环境更适合林木生长的山地地区,林地呈明显聚集状态,水体则聚集在地势平缓东北部区域㊂受区域发展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在文昌北部的铺前㊁罗豆㊁锦山一带,耕地呈 组团 聚集分布;而城镇建设用地则明显聚集在交通干线便利的人口密集区,反映了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和分布特征㊂事实上,LUCC是 人类⁃环境 综合作用的动态复杂系统[42],驱动因子和驱动机制多样㊁复杂[43],也造成土地利用呈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或聚集性,且具有3732㊀7期㊀㊀㊀雷金睿㊀等:海南岛东北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㊀很强的空间相关性㊂城镇用地扩张㊁人口聚集使得土地利用程度的高值在海口城区及周边地区的空间自相关性不断加强,耕地的 组团 分布也形成文昌北部区域的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同时,得益于近年来海南省海岸带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政策,使得东部海岸带及重要湿地周边的土地利用程度呈显著LL聚集㊂图8㊀双变量LISA分布图Fig.8㊀BivariateLISAdistributionmap图9㊀双变量LISA显著性水平Fig.9㊀BivariateLISAsignificancelevel4.2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特征本文采用基于修正系数价值当量因子换算的直接市场方法进行ESV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海南岛东北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32.09亿元,其中林地构成ESV的主体㊂与其他研究相比,喻露露等[26]对2012年海口市海岸带ESV的评估结果为39.24亿元,从面积换算来看两者的评估结果比较接近;高玲等[44]采用市场价格法等方法评估2008年海口市ESV达106.02亿元,评估结果有较大偏差㊂这是由于不同评估方法在评估模型㊁参数设定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结果差异较大[8,25],但这并不影响区域内ESV空间上的比较,研究结论依旧具有可靠性㊂在空间分布上,ESV强度表现出明显的自相关分布特征,高值区(HH聚集)位于湿地和水体的主要分布地带,这可能跟生态系统内丰富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组分之间物质㊁能量㊁信息相互作用有关;低值区(LL聚集)位于海口城区㊁文昌北部耕地分布区以及重要乡镇,该区域受城市土地利用开发等人为活动影响,打乱了原本系统内平衡的生态过程,在带来较好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容易导致ESV减弱甚至退化㊂4.3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地理要素的空间交互作用中普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它是指由基于位置的邻近性所产生的空间外部性,即一个单位从其邻居带来收益或成本[23,45]㊂大量研究表明,土地利用程度对ESV呈负相关[20,25],且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㊂总体而言,土地利用程度对ESV有负面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程度的提高可能会导致周边地区的ESV的退化㊂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如建设用地㊁耕地等是ESV的低值分布区,而土地利用程度较低的如湿地㊁水域则为ESV的高值分布区㊂因此,在高ESV附近的区域,应避免耕地活动和城市建设开发产生的溢出效应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㊂相反,城市自然边缘应该致力于生态友好的土地用途(例如郊野公园㊁绿地系统)[46]㊂根据陈利顶等[47]提出的 源⁃汇 景观理论,本文研究认为,控制建设用地㊁耕地等 汇 (负服务)景观类型,保护与恢复湿地㊁水域㊁林地等 源 (正服务)景观类型,预防 汇 景观类型向 源 景观类型扩展或渗透,搭建生态系统内部良性循环,积极引导土地利用向ESV保值和增值方向发展,是优化与提高区域ESV的有效途径㊂4.4㊀LUCC与ESV空间关系对区域景观规划的启示LUCC与ESV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综合系统,开发建设还是生态保护?这是区域生态规划者和管理者必须473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面对的问题,如何在不破坏生态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分配建设活动,应当是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重要任务[23,48⁃49]㊂根据土地利用程度与ESV双变量空间关系的四种聚类模式认为,研究区内具有低土地利用程度和高ESV的区域(LH型)是生态优势区域,可以被认为是区域性的 生态核心区 ,比如东寨港和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㊁海岸带以及大型水库等,应该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或限制城市扩张[23,26,50]㊂在高土地利用程度和低ESV的区域(HL型),比如海口城区和重要乡镇,应当营造绿色空间或减少建筑强度来缓解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引导土地利用向高ESV发展㊂在高土地利用程度和高ESV地区(HH型),应鼓励生态友好的土地利用类型(例如城市森林㊁草地等),而限制高污染土地利用类型㊂而在低土地利用程度和低ESV地区(LL型),则应考虑更多的生态修复工程,也可考虑在这些地区进行一些建设项目,增强土地利用效率㊂此外,还应规划和实施有效的综合生态修复工程,根据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优先次序有计划地实施㊂5㊀结论与展望(1)海南岛东北部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全局MoranᶄsI值均大于0.4,P值也均小于0.001,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建设用地和林地的空间聚集性最强;受人为干扰和环境作用的综合影响,土地利用程度有显著差异与空间聚集特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表现的空间聚集或异常的区域及范围也明显不同㊂(2)研究区ESV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程度较高;高值区聚集于海岸带㊁东寨港和清澜港红树林㊁以及大型水库等,低值区集中在海口城区㊁文昌北部农耕区域㊂(3)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与ESV呈空间负相关关系,即土地利用程度越高,ESV越低,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㊂根据空间聚类模式提出区域保护措施,为城市景观规划与修复提供实际指导㊂本文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探讨了土地利用与ESV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与自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论建议继续实施海岸带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㊁红树林保护管理等政策,优化建成区土地利用结构,提升生态核心的服务价值,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㊂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㊂首先,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特征与现象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尺度效应,土地利用与ESV的空间自相关也表现出明显的尺度依赖特征,如何更科学的确定空间自相关的尺度还有待于深入研究㊂其次,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内部关联性,但社会经济因子与生态系统之间联系不应被忽视,尤其是不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情景下的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的关系,如何揭示其背后的生态过程和响应机理应当是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㊂致谢:感谢海南大学宋希强㊁王华锋和清华大学杨军老师对本文写作的帮助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CostanzaR,dᶄArgeR,deGrootR,FarberS,GrassoM,HannonB,LimburgK,NaeemS,OᶄNeillRV,ParueloJ,RaskinRG,SuttonP,vandenBeltM.Thevalueoftheworldᶄsecosystemservicesandnaturalcapital.Nature,1997,387(6630):253⁃260.[2]㊀MEA(MillenniumEcosystemAssessment).EcosystemsandHumanWell⁃being:Synthesis.Washington,DC:IslandPress,2005.[3]㊀deGrootR,BranderL,VanderPloegS,CostanzaR,BernardF,BraatL,ChristieM,CrossmanN,GhermandiA,HeinL,HussainS,KumarP,McVittieA,PortelaR,RodriguezLC,BrinkPT,VanBeukeringP.Globalestimatesofthevalueofecosystemsandtheirservicesinmonetaryunits.EcosystemServices,2012,1(1):50⁃61.[4]㊀CrossmanND,BurkhardB,NedkovS,WillemenL,PetzK,PalomoI,DrakouEG,Martín⁃LopezB,McPhearsonT,BoyanovaK,AlkemadeR,EgohB,DunbarMB,MaesJ.Ablueprintformappingandmodellingecosystemservices.EcosystemServices,2013,4:4⁃14.[5]㊀傅伯杰,张立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概念㊁方法与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14,33(4):441⁃446.[6]㊀MooneyHA,DuraiappahA,LarigauderieA.Evolutionofnaturalandsocialscienceinteractionsinglobalchangeresearchprograms.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2013,110(S1):3665⁃3672.[7]㊀刘纪远,宁佳,匡文慧,徐新良,张树文,颜长珍,李仁东,吴世新,胡云锋,杜国明,迟文峰,潘涛,宁静.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地理学报,2018,73(5):789⁃802.5732㊀7期㊀㊀㊀雷金睿㊀等:海南岛东北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规划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规划区域内土地资 源进 行 开 发、利 用、整 治、保 护 所 做 出 的 具 体 部 署 和 安 排[1 -2]。近几年,陵水县正处于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大城乡 建设和推进滨海旅游的时期,大规模的建设对农业用地和林 业用地等农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直接影响了陵水县的生态 环境,导致野生动植物生境日益缩小和破碎化。在这一背景 下,为了保证 生 态 安 全,维 持 生 态 服 务 功 能,维 护 生 物 多 样 性,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融入对陵水县的生态评价,确 定生态用地,并将生态用地纳入到土地利用规划中,有效指 导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合理性,遏制经济开发所带来的生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1,39( 15) : 9387 - 9389
责任编辑 王改丽 责任校对 卢瑶
海南陵水县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关系研究
周 悦,张 淼,陈仁富 ( 海南省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海南海口 570203)
摘要 以海南省陵水县为例,具体分析各类用地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妥善处理陵水县社会经济发展 与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矛盾,将生态保护的相关措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政策相结合,积极探索规划实施的制度创新,促进土地合理 利用和高效配置。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土地利用规划;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F 301. 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 2011) 15 - 09387 - 03
为了更好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 坚持生态保护、环境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构建生态安全 保障体系[5]。针对陵水县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 方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 1 规划保护生态用地资源 4. 1. 1 构建核心生态网络体系。用地布局注重构建核心生 态网络体系,形成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维护自然山水格局,保 持山体、水系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因地制宜对耕地、林地等 生态用地进行优化布局,预留保护动植物生长、发育、迁徙用 地空间。在明确生态用地规模和布局的基础上,划定生态保 护重点区域和主要生态廊道和自然保护区界线,切实加强生 态保护。 4. 1. 2 注重环境景观生态保护。陵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明确要求把北部吊罗山天然林、沿海防护林和黎安红树林规 划为生态公益林,并禁止建设占用、石料开采、商品林开发、 乱占林地和毁林垦荒等任何损毁生态环境的活动; 在当地生 态系统的允许限度内,可适当开发生态旅游项目; 自然保护 区的核心区内不得开展旅游活动,必须保证环境景观的完整 性和功能性。 4. 1. 3 重视生态林区保护。对生物多样性重要的林区,应 保障沿海防护林用地,加强管护,严禁建设占用或挖塘养殖, 并应划为禁垦区、禁伐区,严格管护; 已经开发利用的要退耕 退牧、育林育草,使其休养生息;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最大 限度地保护和发挥好森林的生态效益; 要切实保护好各类水 源涵养林、水 土 保 持 林、防 风 固 沙 林、特 种 用 途 林 等 生 态 公 益林。 4. 2 加强农用地的管理 鼓励以热带绿色农业为特色的 农业开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轻土壤的面源污染。任 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围山圈地、毁林开 园,破坏天然林地。为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在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林地区内禁止开垦耕地和单一种植草 本经济作物。并且坡度在 15°以上的农用地利用应采取修筑 梯田等防护性耕作措施,25°以上的坡耕地和 35°以上的园地 应退耕还林或退园还林。 4. 3 规范开发建设活动 4. 3. 1 建设有地应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城镇新增建设 用地应依托现有城镇及基础设施,少占耕地和水域,避让基 本农田、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的生态环境用地; 规划公路、 铁路等新增建设项目应避让生态敏感区域; 毗邻和靠近生物 多样性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的建设用地,要细碎化、镶嵌式布 局,尽量减少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4. 3. 2 建立并加强建设用地分区管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近年来,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 增大,导致陵水县生态用地的缩减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 此,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着重保护生态环境,任Leabharlann 9388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年
何建设项目落地都要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进而避免城镇发 展和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陵水县未利用土地中, 以荒草地为主,占未利用地面积的 48. 52% ,荒草地地理位置 一般比较偏僻,开发难度较大,地力、水利条件较差,但可以 通过增加投入、引进物种、栽树育林、修建水利等措施改善其 生态功能; 河流及湖泊水面占 24. 92% ,其生态保护要从源头 上下功夫,禁止污染物排放; 滩涂占 23. 59% ,应禁止任何建 设开发,杜绝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等,保持滩 涂的原生态。 2. 2 空间布局与生态保护 土地利用结构直接影响着城 镇经济结构和功能结构,优化、合理、科学的土地利用结构将 强化城镇功能,增加城镇的辐射力和吸引力[3]。依据陵水县 自然地理条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遵循地域差异 性、功能主导性、利用一致性原则,可将陵水县区域发展功能 定位为: 热带农业综合发展功能区、热带滨海旅游发展功能 区和生态保育发展功能区。 2. 2. 1 建设热带农业综合发展功能区。根据海南省城镇体 系规划,陵水县城椰林镇是省域城镇四级等级架构中的第三 等级的中心城市,作为县政府驻地,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最 大,主要职能是旅游服务和农贸加工,属于热带农业综合发 展功能区。由于人为活动比较频繁、植被面积较小、生态系 统比较脆弱,陵水县城椰林镇必然要在担负县域中心城市的 职能的同时,也要担负着生态保护的责任。因此,椰林镇应 力争成为全省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具有山水城市特色的生 态型园林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土地利用价值。 2. 2. 2 建设热带滨海旅游发展功能区。根据全省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陵水县位于三亚、兴隆和五指山 3 个优先发展区 的结合部,位置突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为其发展旅 游产业创造了极好的条件。陵水县滨海旅游用地的三湾即 香水湾、清水湾、土福湾,属于热带滨海旅游发展功能区在保 护生态环境,应在维护生态安全的条件下,统筹滨海资源开 发,形成滨海旅游与内陆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2. 2. 3 建设生态保育发展功能区。陵水县生物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如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湾猴岛省级 自然保护区、黎安大敦红树林、岭仔红树林、常树岭和蒙水岭 一带、猴子岭、白茅岭、大崖岭及水库,这 8 大区域属于生态 保育发展功能区。如何充分利用陵水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其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统筹 规划、合理利用、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带动该县的经济,已成 为值得探讨和亟待攻破的课题。 3 海南陵水县生态保护的威胁因素 3. 1 建设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 等自然灾害和建设开发等人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了动物失 去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得一些大片连续的生态环境逐步演化 为片段化和破碎化,物种的迁移等活动受到限制,生态环境 日益恶劣。 3. 2 非法捕捉动物资源和砍伐植物资源 当地群众保护 野生动植物的意识淡薄,并且由于一些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 资源的非法买卖价格不菲,导致了人为捕捉、非法盗猎野生 动物资源,以及非法偷盗和砍伐濒危、珍稀植物资源现象频
繁发生。 3. 3 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 生态风险主要由生物技 术、生态入侵和人类干扰等方面引起[4]。环境污染对生态环 境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农业污染和水污染对生态的破坏最为 严重,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外来植物物种 的入侵使当地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引起一连串连 锁反应,造成对本地生物物种的影响。 4 海南陵水县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建议
陵水黎族自治县( 简称陵水县) 位于海南东南部,地处北 纬 18°22' ~ 18°47',东经 109°45' ~ 110°8'之间,土地总面积为 1 121. 24 km2 ( 图 1) ,东北与万宁县交界,西南与三亚市毗 邻,西至西北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接壤,东南濒临浩瀚的南海,东线高速公路和海榆东线穿县 而过,县城距海口市约 200 km,距三亚约 80 km。拥有吊罗山 省级自然保护区、南湾猴岛省级自然保护区、黎安红树林等 生态保护区域,以及充足的日照,丰沛的雨水,有绵长的海岸 线,发达的河流网络,使陵水县成为海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