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部件验收规范 观察头

合集下载

显微镜操作规程

显微镜操作规程

显微镜操作规程一、引言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为了保证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制定本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二、设备准备1. 检查显微镜是否完好无损,包括镜头、目镜、光源等部件。

2. 准备标本或者样品,确保其干净、整齐,并放置在显微镜工作台上。

3. 检查显微镜所需的附件和荧光染料等试剂是否齐全。

三、显微镜的操作步骤1. 打开显微镜电源,调节光源亮度,确保光线适中。

2. 调节目镜,使其对准标本或者样品。

3. 轻轻转动粗调焦轮,使标本或者样品变得清晰可见。

4. 使用细调焦轮进行微调,以获得更清晰的图象。

5. 如需放大倍数,可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注意在更换物镜时,避免碰撞和刮伤镜头。

6. 如需观察不同颜色的细胞或者结构,可使用荧光染料进行染色,并使用荧光滤光片。

7. 观察完成后,先将物镜转至最低倍数,然后关闭显微镜电源。

四、注意事项1. 在操作显微镜前,应先清洁双手,以防止污染标本或者样品。

2. 操作显微镜时,应注意避免碰撞和摔落,以免损坏仪器。

3. 在调节焦距时,应轻轻转动调焦轮,避免过度调节导致镜头碰撞。

4. 使用荧光染料时,应按照试剂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接触皮肤或者吸入。

5. 操作完成后,应将显微镜清洁干净,并妥善存放。

五、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 显微镜图象含糊:检查是否调节焦距不许确,重新调节焦距。

2. 光源不亮:检查电源是否接通,灯泡是否损坏,及时更换灯泡。

3. 物镜刮伤:避免碰撞和刮伤物镜,如发现刮伤应即将更换。

4. 显微镜无法启动: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如有问题请联系维修人员。

六、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显微镜时,应保持仪器稳定,避免碰撞和摔落。

2. 使用荧光染料时,应注意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如有不适请即将就医。

3. 操作显微镜时,应注意避免触碰电源和电线,以免发生电击事故。

4. 在操作显微镜时,应遵循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如佩戴实验室服装和防护眼镜等。

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

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

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它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规范操作。

正确的操作能够保证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延长显微镜的使用寿命。

因此,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显微镜的标准操作规程,以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1.准备工作。

在使用显微镜之前,首先要进行准备工作。

检查显微镜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包括镜头、光源、调焦装置等,确保没有损坏或者松动现象。

同时,要清洁镜片和样品架,以保证观察时不会受到杂质的干扰。

2.样品准备。

在观察样品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准备。

样品的制备要求样品薄而均匀,避免出现过厚或者不均匀的情况,影响观察效果。

在放置样品时,要注意将样品放置在样品架上,并使用夹具固定,避免在观察过程中出现移动或者晃动。

3.调节显微镜。

在观察样品之前,需要对显微镜进行调节。

首先是调节光源,保证光线充足而均匀,避免出现阴影或者反光现象。

然后是调节镜头,先使用低倍镜进行初步观察,然后再逐步切换到高倍镜进行详细观察。

在调节镜头时,要注意使用调焦装置,确保样品清晰可见。

4.观察操作。

在进行观察时,要注意一些操作细节。

首先是避免碰撞显微镜,避免出现损坏的情况。

其次是避免观察时间过长,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同时,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镜头和样品架的清洁,避免出现杂质的干扰。

5.结束操作。

在观察结束后,要注意对显微镜进行清洁和保养。

首先是关闭光源,然后是清洁镜头和样品架,确保没有留下杂质。

最后是将显微镜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或者受到污染。

通过以上的标准操作规程,我们可以保证在使用显微镜时能够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保证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希望大家能够严格遵守这些规程,做到规范操作,确保显微镜的正常使用和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显微镜操作规程

显微镜操作规程

显微镜操作规程一、引言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实验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为了保证显微镜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制定本操作规程,以规范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设备准备1. 确保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并且与电源连接良好。

2. 检查显微镜的各个部份是否完好,如镜头、目镜、物镜、光源等。

3. 准备标本或者试样,并确保其清洁和适当放置。

三、显微镜操作步骤1. 打开显微镜电源,调节光源亮度,确保光线适中。

2. 用清洁的镜布或者纸巾轻轻擦拭目镜和物镜,确保镜片清洁。

3. 将待观察的标本或者试样放置在显微镜的物台上,并使用样品夹固定。

4. 调节物镜转盘,选择合适的物镜倍数,普通从低倍物镜开始,逐渐切换到高倍物镜。

5. 通过调节焦距轮或者升降装置,将标本或者试样调焦到清晰的图象。

6. 使用目镜调节眼距,使两只眼睛看到同一图象。

7. 如需观察细胞或者弱小结构,可以使用油浸物镜,将一滴特殊显微镜油滴在标本上,并将油浸物镜轻轻放置在油滴上。

8. 使用显微镜的聚焦调节装置,使图象更加清晰和锋利。

9. 如需观察不同颜色的标本,可以调节显微镜的光源滤光片,以增强或者减弱特定颜色的光线。

10.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通过挪移物台或者调整镜片角度来调整视野。

11. 观察完成后,关闭显微镜电源,清理镜头和物台,确保显微镜处于良好的状态。

四、注意事项1. 使用显微镜时,要保持手部干净,以防止污染镜片。

2. 在调节物镜倍数时,要轻轻转动转盘,避免损坏物镜。

3. 在调焦过程中,要缓慢转动焦距轮,避免对标本造成损伤。

4. 使用油浸物镜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油滴进入显微镜内部。

5. 长期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眼睛的疲劳,适时歇息。

6.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碰撞或者摔落。

五、结论本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希翼能够匡助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显微镜。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本规程进行操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显微镜验收报告范文

显微镜验收报告范文

显微镜验收报告范文一、基本信息1. 设备名称:[显微镜具体型号]显微镜2. 采购方:[采购方单位或个人名称]3. 供货方:[供货方公司名称]4. 验收日期:[具体日期]二、验收目的确保显微镜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能够正常投入使用,满足我们对微观世界探索的需求,不管是看细胞还是看那些小得不能再小的微生物,这显微镜可得靠谱才行。

三、验收依据1. 采购合同中规定的显微镜技术参数和功能要求。

2. 显微镜的产品说明书和操作手册。

四、验收人员1. [验收人员1姓名]:负责外观检查和基本操作测试。

2. [验收人员2姓名]:负责光学性能测试和功能检查。

五、验收内容(一)外观检查1. 整体外观- 显微镜的机身看起来崭新,没有明显的划痕或者磕碰的痕迹。

就像刚出厂的小宝贝一样,完好无损地来到我们面前。

- 外壳的颜色均匀,没有掉色或者斑驳的地方,质感也不错,拿在手里还挺有分量的,感觉很结实。

2. 部件完整性- 目镜、物镜这些重要的部件都齐全,一个不少。

目镜的镜片干净透明,没有灰尘或者污渍,就像擦得锃亮的小窗户,透过它就能看到微观世界了。

- 物镜的螺纹也很完好,能够轻松地旋进旋出,而且上面标记的放大倍数清晰可见,不会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 载物台平整光滑,夹子也很灵活,可以稳稳地夹住我们要观察的标本。

就像一双小手,牢牢抓住标本不让它乱跑。

- 调焦旋钮手感不错,转动起来很顺滑,没有那种卡顿的感觉,就像在操作一个精密的小仪器,而不是一个难搞的破玩意儿。

(二)光学性能测试1. 成像清晰度- 我们先拿了一个标准的测试玻片放在载物台上,通过目镜观察。

哇塞,图像超级清晰呢!细胞的轮廓、细胞核这些结构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就好像细胞们在显微镜下排着队等着我们检阅一样。

- 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成像依然保持清晰。

从低倍物镜切换到高倍物镜的时候,虽然视野变小了,但是图像并没有变得模糊,那些细微的结构反而看得更仔细了,就像从远远地看一群小蚂蚁,突然变成了近距离观察一只蚂蚁的触角一样神奇。

显微镜的操作规程

显微镜的操作规程

显微镜的操作规程
《显微镜的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
1. 确保显微镜台面干净整洁,无异物。

2. 确保显微镜所需配件齐全,包括镜片、灯泡等。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

二、操作步骤
1. 将待观察的样本放置在显微镜台面上,并用样本夹固定。

2. 打开显微镜灯,调节至适宜的亮度。

3. 调整镜头旋钮,使样本出现清晰的影像。

4. 使用调焦旋钮,调整焦距,使样本清晰可见。

5. 通过眼镜或连接摄像头观察样本。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时需轻拿轻放,避免撞击或摔落。

2. 使用显微镜镜片时,需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擦拭,避免刮伤镜片。

3. 使用完毕后,关闭灯源,并小心将样本取下,擦拭显微镜台面和外壳。

四、维护保养
1. 每天使用后,清洁显微镜的台面和镜片。

2. 定期检查显微镜的零部件是否完好,如灯泡是否亮、焦距是否正常等。

3. 如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保养。

五、安全警示
1. 在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避免眼睛直接接触镜片,以免损坏眼睛。

2. 如在使用中发现设备出现异常,应及时停止使用,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以上就是关于显微镜的操作规程,希望大家在使用显微镜时能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保养维护。

[新版]显微镜部件验收标准物镜

[新版]显微镜部件验收标准物镜

显微镜部件验收规范物镜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共轭距离为185mm、195mm和无限远的明场观察的生物显微镜物镜,不适合于偏光显微镜物镜和体视显微镜物镜。

2.基本参数2.1 放大率应符合应符合下数系:……3.2、4、5、6.3、8、10、12.5、16、20、25、32、40、50、63、80、100……2.2 共轭距离规定为185mm、195mm和无限远,物镜的像距为无穷远的光学系统,其镜筒透镜的焦距应在160、200、250中选用。

2.3 共轭距离为185mm、195mm的物镜,其机械筒长规定为160mm。

2.4 物镜齐焦距离不包含盖玻片时为35mm、45mm,包含盖玻片时为35.06mm、45.06mm。

2.5 物镜的数值孔径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

2.6 物镜螺纹为WJ4/5”×1/36”。

2.7 外表应美观,具体要求如下:a.仪器的外表面不应有毛刺、划痕、锐边应倒棱,接合处应齐整,螺钉起子槽不应有拧伤现象。

b.涂、镀层应牢固,不应有褪色、剥落和锈斑。

相同的涂、镀层颜色应均匀一致。

c.光学系统成像应清晰,无妨碍的杂光。

光学零件不应有明显的麻点、划痕、气泡、灰尘和沉积物。

d.光路转换装置应灵活可靠,重复性良好。

e.仪器的固定连接机构应紧固可靠。

f.可转动、滑动和倾斜的部位应稳定可靠。

有定位时,定位应准确。

g.操作部位不应有因自重和添加附件而引起的位移。

h.制动限止机构应有效、可靠。

3 技术要求3.1 各类物镜应校正好相应的像差。

消色差物镜应校正好球差、色差和慧差。

半平场消色差物镜除了必须达到消色差物镜的要求外,还应适当校正物镜的场曲。

平场消色差物镜除了必须达到消色差物镜的要求外,还应很好地校正物镜的场曲。

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除了必须达到平场消色差物镜的要求外,还应较好地校正物镜的二级光谱。

平场复消色差物镜除了必须达到平场消色差物镜的要求外,还应很好地校正物镜的二级光谱和色球差。

对于A型物镜应校正垂轴色差。

显微镜部件验收规范 照明系统

显微镜部件验收规范  照明系统

显微镜部件验收规范照明系统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的照明系统部件,不适合于体视显微镜、偏光显微镜。

2技术要求2.1 工作时,聚光镜前镜面对镜管(座)安装基面的垂直度:数值孔径≤1.25的聚光镜应不大于20′;数值孔径>1.25的聚光镜应不大于15′。

2.2工作时,聚光镜中心对显微镜镜管中心位置偏差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2.3照明灯座孔轴线对显微镜镜管轴线的中心位置偏差应不大于表2的规定。

表22.4 当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时,聚光镜顶端应低于载物台表面0.03mm~0.4mm。

2.5 工作时,整个视野内照明应均匀一致,不应有肉眼能发现的明暗差,无一边亮一边暗或拦光现象。

2.6 柯勒照明时,照明系统的孔径光阑应位于聚光镜的可变光阑,视场光阑应成像于显微镜物面。

2.7 临界照明时,不应在显微镜工作时看见照明灯灯丝的痕迹。

2.8 当采用大功率照明光源时,应考虑隔热、散热措施。

显微镜内部装有光源的仪器表面操作部位温度与室温的差值不得大于25℃。

长期工作时在显微镜载物台工作物面处的温度升高应不超过2°C/h(?)。

2.9显微镜的电气安全性能2.9.1带有电气设备的显微镜在试验电压升至如表4所示的规定值时保持1min,无击穿和飞弧现象。

2.9.2显微镜在常温常湿条件下的泄漏电流不应大于1mA。

2.9.3带有电源输入插口的显微镜,在插口中的保护接地点与保护接地的所有可能及金属部件之间的阻抗不超过0.1Ω。

带有不可拆卸电源软电线的设备,网电源插头中的保护接地脚和已保护接地的所有可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阻抗不超过0.2Ω。

2.10 外表应美观,具体要求如下:a.外表面不应有毛刺、划痕、锐边应倒棱,接合处应齐整,螺钉起子槽不应有拧伤现象。

b.涂、镀层应牢固,不应有褪色、剥落和锈斑。

相同的涂、镀层颜色应均匀一致。

c.光学系统成像应清晰,无妨碍的杂光。

光学零件不应有明显的麻点、划痕、气泡、灰尘和沉积物。

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生物显微镜是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使用的一种重要的仪器,它能够使观察者观察到微生物、细胞和组织结构等微观物质。

但同时,生物显微镜也是一种精密的仪器,使用不当会导致设备损坏和个人伤害。

因此,正确的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生物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操作前的准备在进行显微镜观察前,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准备:1.确保设备完好无损:检查显微镜和其附件是否有损坏或缺失,确保设备完好。

2.清洁试片:使用镊子或纸巾轻轻擦拭试片表面和背面,确保无灰尘和油渍等。

3.调整显微镜:放置显微镜时应注意顺序,先把显微镜插好,然后再调节镜头。

操作中的事项在进行显微镜观察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避免碰撞: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仪器,操作时要注意避免碰撞,以免造成设备损坏。

2.避免过度旋转:在调节显微镜时,不要过度旋转,以免磨损调节螺旋或镜片损坏。

3.避免太阳直射:显微镜应放置在阳光充足而不直接照射显微镜的位置,以避免光线过强损坏镜片。

4.确认目镜和物镜匹配:在更换物镜时,要注意目镜和物镜的匹配,使用不匹配的镜头会导致影像模糊、太亮或太暗。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完毕后,我们需要进行以下注意事项:1.注意清洁: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理显微镜和其配件,避免灰尘影响观测效果。

2.注意保存:显微镜使用完之后应该存放在橱柜或名牌箱中,避免遭受破坏或污染。

3.注意钩连:显微镜存放时不要随意钩连其电缆线或数据线,以免造成损坏。

保养规程生物显微镜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设备,因此我们需要做好保养工作,以保证设备可靠性和长期使用寿命。

以下是生物显微镜的保养规程:1.定期清洁:使用完成后每天都应该对显微镜进行清洁,清洁时需要使用指定的清洁剂,不能使用普通的清洁剂。

2.定期校验:每年至少对显微镜进行一次校验,检查镜头和各个部件的磨损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定期更换: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易损件如灯泡、滤镜等,以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部件验收规范观察头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的双目、三筒观察头部件(推拉式和铰链式),不适合于体视显微镜观察头部件。

2.技术要求
目距调节范围不小于55~75mm。

与所用的显微镜镜架配合后,应满足机械筒长160mm(或与之相当)的要求。

双目镜筒轴线应与观察头安装基面垂直,其偏差不大于10’?
左右两系统光谱色应基本一致,其明暗差不大于15%。

双目显微镜左右两系统像面图形方位差不大于40′。

在双眼瞳距为55mm~75mm范围内左右视场中心偏差:
a)上下:0.2mm;
b)左右外侧:0.2mm;
c)左右内侧:0.4mm。

双目镜筒的光轴应平行,在瞳距为为55mm~75mm范围内的任意位臵上进行测量,其平行度公差为:
a)水平方向的发散度,不大于60′;
b)水平方向的会聚度,不大于30′;
c)垂直方向的交叉,不大于30′。

双目镜筒左右两系统处于零视度时,两目镜筒端面高低差不大于1.5mm。

当观察筒作360°旋转时,左右目镜筒内中间像平面上像中心的位移不大于0.6mm。

外表应美观,具体要求如下:
a.仪器的外表面不应有毛刺、划痕、锐边应倒棱,接合处应齐整,螺钉起子槽不应
有拧伤现象。

b.涂、镀层应牢固,不应有褪色、剥落和锈斑。

相同的涂、镀层颜色应均匀一致。

c.光学系统成像应清晰,无妨碍的杂光。

光学零件不应有明显的麻点、划痕、气泡、
灰尘和沉积物。

d.光路转换装臵应灵活可靠,重复性良好。

e.仪器的固定连接机构应紧固可靠。

f.可转动、滑动和倾斜的部位应稳定可靠。

有定位时,定位应准确。

g.操作部位不应有因自重和添加附件而引起的位移。

h.制动限止机构应有效、可靠。

3.试验方法
目距调节范围:用出瞳高度计检查。

机械筒长:
3.2.1 试验工具
a. 标准机械筒长双目显微镜镜架;
b. 标准齐焦距可调视度自准直分划目镜;
c. 标准齐焦距自准直10X物镜,带可测轴向移动距离的平面反光镜;
d. 直筒标准160mm机械筒长显微镜镜架。

(后三项工具专用筒长测试仪均带)
3.2.2 试验程序
a. 将自准直分划目镜、带可测反光镜自准直10X物镜装上直筒标准机械筒长显微镜镜架,按常规先校正好分划目镜视度,调节物方平面反光镜位臵,直至到达标准物面,记下此时刻度。

b. 将自准直分划目镜、带可测反光镜自准直10X物镜装上标准机械筒长双目显微镜镜架的一侧目镜筒。

调节自准直物镜反光镜位臵,直至准直像最清晰,记下反光镜位臵。

二者差值的100倍,即为目镜筒机构筒长的偏差。

c. 按同样方法测量另一侧目镜筒。

注:像方偏差方向与物方的移动方向一致。

双目镜筒轴线与安装基面垂直度
试验工具
a.自准直望远镜;
b.标准平面反光镜
c.专用观察筒座(专用观察筒座的观察筒定位面与平面反光镜的承载面应严格平
行,其平行度小于0.01)。

3.3.2 试验程序
将被检观察目镜放入专用观察筒座,用自准直法测量。

双目显微镜左右系统像的光谱色及明暗差(见4.17)
试验工具
照度计。

试验程序
3.4.2.1 将双目观察头臵于显微镜镜架上,用目视检验左可系统像面光谱色。

用照度计分别对左右两系统的像光束强度进行测量,得B1、B2,然后按公式(1)计算出测定值。

左右系统明暗差△B =21B B (其中B1>B2) (1)
双目显微镜左右像面图形方位差
试验工具
a.专用双筒望远镜,其两光轴的平行度为2′;左右望远镜分划板两横丝间的平行度
为2′;
b. 十字分划板。

试验程序
臵被检观察系统于标准显微镜镜架之上,将十字分划板臵于载物台,用低倍物镜(小于10倍)和一对10×目镜对十字分划板调焦清晰,并将十字分划线像臵中。

然后用专用双筒望远镜在显微镜目镜后面观察,使自显微镜出瞳出射的光束通过望远镜物镜在望远镜目镜分划板上成像,并使来自显微镜左筒的十字分划线像与望远镜左筒目镜分划板刻线重合,这时,在望远镜右筒上可以看到来自显微镜右筒的十字线像不与望远镜目镜分划板刻线重合,转动望远镜分划板使它们的横丝、竖丝相互平行,读出望远镜分划板转动的角度即为测定值。

应在瞳距为55mm、65mm及75mm三个位臵上分别测定,以最大值为测定值。

左右视场中心偏差
试验工具
a.十字分划目镜(其视场数为18 mm,分划值为0.1mm,任意两分划线间的极限偏差不大于0.005 mm,十字分划中心与目镜外圆机械轴同轴度为Φ0.02mm,十字分划刻划面与目镜定位面之间的距离为10±0.1mm);
b. 十字分划板。

c. 标准10X物镜
试验程序
臵被检观察系统于标准显微镜镜架之上将十字分划板臵于载物台上,用10×物镜及十字分划目镜对十字分划板调焦,并使左筒内十字分划线像中心与十字分划目镜的分划板中心重合,然后在右筒内观察十字分划板的十字线像中心在目镜分划板上的位臵,读出其与分划板中心偏离的数值。

双目系统光轴平行
试验工具(同3.5.1)
试验程序
试验时的操作同3.5.2,只是在调整到十字分划板十字线像与左侧(或右侧)望远镜的分划板的十字线重合后,在右侧(或左侧)望远镜视场内,根据十字线像交点在望远镜分划板上的位臵,直接读出两光轴的平行度,检验时应在瞳距55mm、65mm、75 mm三个位臵上进行,并应转动显微镜目镜,以最大值作为测定值。

双目显微镜左右镜筒端面等高
试验工具
a.刀口尺;
b.塞片规。

试验程序
a. 双目系统如一边镜管长度固定,一边镜管可调视度的,则先将视度指标线对零位,然后按要求测量;
b. 双目系统如两个镜管都因瞳距变化引起筒长变化而设计成可调筒长的,则应将两个镜管都轩于零视度,然后进行测量。

测量时,在55~75瞳距范围内先择三个测量点,以最大值作为测定值。

观察筒作360°旋转时,像中心移动
试验工具
a.十字分划目镜;
b.十字分划板;
c.标准机架(带标准物镜、转换器、载物台、照明系统)
试验程序
将被检观察筒装上标准机架,在左(或右)目镜筒内插入十字分划目镜,载物台工作面放上十字分划板,按显微镜正常操作规范使十字分划板中心的像与十字分划目镜的十字中心重合,再360°转动观察筒,测出其最大偏离量。

同样方法测出右(或左)镜筒的偏离量,左右偏离量均不应超过要求值。

外观和感官要求
目视和手感检验。

2006年12月5日初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