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愈抑郁症治疗的
抑郁症病人能被治愈吗

抑郁症病人能被治愈吗抑郁症病人能被治愈吗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二是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三是预防复发,临床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以达到这三个目的为准。
抑郁症是一个高复发率的疾病,也很难达到彻底治愈的结果,因为疾病对身体的伤害和影响是不可逆的,如果满足这三个目的,就可以称为是临床治愈。
患上抑郁症的两大原因许多人认为抑郁症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而产生的,其实不然,精神刺激和抑郁症有相关性,但不是因果关系。
研究发现,一个人之所以得抑郁症,主要是两个原因:①和环境压力、生活挫折的积累有关系;②和每个人的易感性有关系。
我们的大脑和躯体是相连的,当大脑出现问题,躯体就会产生一些反应。
所以大部分抑郁症患者身上会表现出一些躯体症状,比如:①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胀气、便秘、体重下降;②慢性疼痛,却查不出什么问题;③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④心慌气紧;⑤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
看心理医生需要多少钱一般情况下,看心理医生可能需要200-500元。
具体分析如下:心理医生的费用因地区、医生专业资质、服务类型而异,一般在200-500元。
通常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收费会比较高,一小时的心理咨询费用可能会比较高。
如果涉及更为全面的评估和测试,费用可能会比较高。
此外,如果选择的心理医生拥有医学学位和精神病学专业资格,费用可能更高。
以上费用仅供参考,具体的价格可能因个体差异和服务范围而有所不同。
如果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应该及时治疗。
并且还应该使用药物,抑郁症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氯氮平片、盐酸齐拉西酮胶囊、奋乃静片等药物缓解不适。
焦虑症患者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缓解不适。
患者平时应该放松身心,适当运动,可以清淡饮食,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吃辣椒、大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加快身体恢复速度。
抑郁症治疗9种主流的方法

所谓抑郁症主流的治疗方法,是指当前广泛应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但并非只有以下这几种,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情况,应根据医生或其它专业人员的诊断进行选择。
.01.住院治疗(药物、物理、心理)抑郁症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到医院就诊,如果有自杀倾向的最好住院治疗。
按医生安排做药物、物理、心理等各方面综合治疗,会有治愈保障的。
未成年人住院,尤其是封闭式病房,要根据其年龄、性格、心理承受力、生活能力等充分考虑,并尽量尊重个人的意愿。
对未成年人来说,这种环境可能会是新的压力,亲人的陪伴和心理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治疗。
.02.物理治疗有必要说一下物理治疗,通常是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两者都有较好的效果。
对于有严重消极自杀情绪、抑郁性木僵的抑郁症患者,MECT治疗应是首选的治疗,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也可采用MECT治疗。
电抽搐治疗(MECT)抑郁症的原理是通过给人体一个短时间小电流的电刺激,达到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使抑郁症状减轻甚至消失。
目前经常用于抑郁和精神症状的急性期。
MECT治疗见效快,疗效好。
6~10次为一疗程,常见副反应包括短期内记忆力减退、头痛、恶心、乏力等,另由于其疗效明显,极个别患者会形成心理依赖感。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的一项无创性物理治疗和研究工具,其主要根据电磁互换的原理,通过强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然后磁场再无创伤地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随之在相应的皮层引起局部微小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的局部电活动,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不同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除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外,还可以改变神经结构、影响大脑神经功能和神经调控。
也可用于刺激脑神经、神经根及外周神经。
通常低频刺激可以降低皮层的兴奋性,而高频刺激可以提高皮层的兴奋性。
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抑郁症效果明显,不良反应也较少,有很少比例的患者治疗后出现短暂的头痛、一过性失眠现象。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抑郁症35例临床观察

4 体 会 《 伤寒 论 》 中 “ 寒 五 六 日,中 风 ,往 来 寒 热 , 伤
胸 胁 苦 满 ,默 默 不 欲 饮 食 ,心 烦 喜 呕 , … … 小 柴 胡 汤
主之 ” ,明确 指 出 了少 阳病 中可 有 神 志 及 消 化 道 异 常
的症状 ,这 与抑郁 症 的诸 多 症状 有 相 似之 处 ,所 以笔
( < 0 05 P . )。
例 ,男 1 2例 ,女 2 3例 ,年 龄 2 ~ 6 0 8岁 ,平 均 4 . 31
岁 ,病 程 3个 月 ~ 1年 , HAM D 评 分 平 均 2 . 8± 59
6 0 分 。两组 I 资料 比较 差异 无 显 著性 意 义 ( .1 临床 P>
心情郁 闷 ,神倦 乏力 ,口中喃 喃 自语 者 加 石 菖 蒲 、远
志各 1 g 0 ,胆 南星 6 ,人 参 9 。每剂 煎煮 2次 ,头 煎 g g
白天 服 ,二 煎 在 晚 饭 后 服 , 每 日 1剂 ,2个 月 为 1 个 疗程。
3 疗 效 观 察
柴 胡 汤加减治 疗抑郁 症 3 5例 ,现报 告如 下 。
抑 郁症属 中医学郁 证 范 畴 ,它是 以显著 而 持久 的 情绪低 落 ,并 伴有精 力减 退 ,持 久 疲 乏 ,活 动 减少 及 兴趣缺 乏 ,紧张焦 虑 ,失 眠等 为 主要 临 床特 征 的一 类
心 理 障 碍 。笔 者 在 2 0 0 4年 5月 ~ 2 0 0 9年 5月 ,用 小
对 照 组 予 氟 西 汀 ,每 日 2 mg 0 ,早 晨 服 用 ,连 服 2
则精 自走 ,相 火翕然 而起 ,虽 不 交 会 ,亦 暗流 而疏 泄 矣 。所 以圣 贤 只是 教 人 收 心 养 心 ,其 旨深 矣 。 说 明 ” 君火 与相 火彼 此 ,相 互协 调 ,相 互 依 存 ,君 火 处 于主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析在治疗抑郁症中采用舒肝解郁胶囊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05月到2016年08月本院接收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34例采取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进行治疗,实验组38例采取舒肝解郁胶囊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
实验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且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医学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舒肝解郁胶囊;抑郁症;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效果;HAMD评分抑郁症时一种临床医学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升高,使得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抑郁症主要特征体现为多愁善感、情绪低落、无愉快感、兴趣丧失、思维缓慢、疲乏感增强、联想与交流困难、自我评价低等[1]。
患者经常会出现焦躁不安、长期失眠、性欲降低、食欲减退、躯体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将会在脑海中反复出现自伤、自杀等念头或行为。
目前医学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也是药物治疗。
本文将对在治疗抑郁症中应用舒肝解郁胶囊的临床效果作出论述与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05月到2016年08月本院接收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符合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
研究对象不包括有狂躁、自杀倾向等其他精神症状的患者;合并心、肝、肾严重损害的患者;高龄、孕妇、哺乳期妇女、未成年人、疾病晚期等特殊群体患者。
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9.27±8.42)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6.58±3.87)年。
奥氮平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增效效果观察

行分析发现. 绝大多数的死者 生前均存 在不 同程度 的抑郁症 闭 , 因此 抑郁
症是导致 自杀的重要因素 பைடு நூலகம்临床 研究发 现 , 抑郁 症的致 病机制 可能 与患 者 的 5一羟色胺( 5一HT ) 及去 甲。 肾上腺 素功能低下有关 。奥氮平 作为
一
平进行治疗 , 其给药剂量为 : 于患者治疗的第 1 — 6周末给予奥氮 平 5 —1 O
观察组 5 0例 此基础上 , 采用奥 氮平进行联合治疗 , 分别对临床指标进 行统计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 治疗后 的焦虑度 、 抑郁度、 自杀倾向及 临床疗效 均明 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 ( P< O . 0 5 ) 。结论 在安非他酮传 统治疗的基础 上使用奥 氮平进行辅助治疗 , 效果更佳 。 【 关键词 】 奥 氮平 ; 抑郁症 ; 焦虑 ; 自杀倾 向
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 的焦虑 、 抑郁 , 严 重者甚 至会 产生 自杀倾 向, 严重 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及 社会 的安定 , 因此如何 有效 的进行 抑郁症 的f 临
床治疗 具有重要 的临床 意义 和社会 意义 。基 于此 , 为探讨安 非他酮 联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S I O S S评分值发现 . 两组患者治疗前 S I O S S评分无 显著性差异. 观察 组 患者 治疗 后 的 S I O S S值 明显 优 于对 照组 患 者 。见
酮进行治疗 , 作为对照组 , 剩下的 5 O例 患者在对照组 患者治疗 的基础上 。
采用奥氮平进行联合治疗 , 作为观察组。
1 . 2方 法
近些年来 , 社会上关 于 自杀 的报道越来越 多 , 通过对死者 自杀原 因进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使 用安非他 酮进行 临床 治疗 , 其具 体 给药剂量 如下 : 起始剂量 为 1 5 0 mg / d , 依 据患 者实 际 的耐 受情况 逐 渐递增 至 3 0 0 mg / d , 连续 给药 8周 ; 观察组患者 在对照 组患者治疗 的基 础上 , 使 用奥氮
一个抑郁症成功治疗的案例

一个抑郁症成功治疗的案例「一个抑郁症成功治疗的案例」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然而,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不断进步下,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完善。
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个成功治疗抑郁症的案例,希望能为患者们提供一些希望和启示。
小明(化名)是一个26岁的年轻人,他在刚刚毕业后的工作中遇到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扰,逐渐陷入了抑郁的泥沼。
他变得消沉、无精打采,对生活失去了兴趣,甚至开始出现睡眠问题和食欲减退。
小明悲观地觉得自己没有任何未来,对治疗抑郁症抱有一丝希望。
但是,幸运的是,小明及时寻求了专业的帮助。
他找到了一位临床心理学家,接受了系统的治疗。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治疗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治疗的第一步是进行全面的评估。
心理学家与小明进行了详细的面谈,了解了他的症状和生活背景。
通过对小明的抑郁症程度和类型进行评估,心理学家得出了一个初步的治疗方案。
第二步是建立治疗目标。
小明希望能够恢复健康的心态,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
心理学家与小明共同确定了治疗目标,并为之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
接下来,治疗重点转向了认知行为疗法。
小明通过与心理学家的交流,逐渐发现了自己悲观思维的固定模式,并学会了如何改变这些负面思维。
心理学家鼓励小明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且进行一些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放松身心的活动,如运动和艺术。
同时,小明也开始了药物治疗。
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共同制定了一份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根据小明的具体症状和需求进行调整。
药物治疗在一段时间后显著改善了小明的情绪,使他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认知行为疗法中。
在治疗的过程中,小明的家人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他们鼓励小明坚持治疗,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理解。
家庭支持不仅帮助小明更好地应对困难,还为他树立了一个积极的生活榜样。
经过几个月的坚持治疗,小明逐渐恢复了健康的心态。
他学会了建立积极的生活习惯,提高了自己的心理弹性。
如今,小明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工作,建立了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
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入排 除标 准进行 : 纳入研究 的病 例标准为 : ①符合 中 国精神 障碍
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 C C MD 一 3 ) 抑郁症 的诊断标准 。②汉 密尔 顿抑郁量表( H A MD ) 1 7 项 的总分 ≥2 0分 。③患者年龄 l 8 ~ 6 0岁 , 平均 年龄 为( 3 0 . 2 + 8 . 5 ) 岁, 其 中男性 4 5例 , 女性 2 1例 , 已告知 患
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见表 1 。
表1 实验组与对 照组对抑郁症疗效对 比
者及其家属, 并 签署 了实验知情 同意 书。④从未用药 或停 药 2 周
以上 。
应排 除标 准为 :①对度洛西 汀和帕罗西汀这两种药 物任何
一
种有过敏或过敏病史者 。 ②具有严重损伤或消耗性 疾病 。 药物
疗效 ,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研究结束时 ,记 录其初始及 治疗 第 1 、 2 、 4 、 8周末 的 H A MD 总分 ,整理计算其减分率 作为主要指标去评定 抑郁 症治疗 的临 床疗效 , H A MD减分率= ( 治疗 前总分一 治疗后 总分) , 治疗前 总分X 1 0 0 %。 基本痊愈 : HA M D减分率 ≥7 5 %; 显著进步 : HA MD减分率
口固
丽 2 0 1  ̄ 丽 N O . 0 4
药物与临 床
度洛西汀治疗抑 郁症 的临床效果分析
孙 伟 马世 发 李亚军
内蒙古 呼伦 贝尔市精神卫生 中心 , 内蒙古呼伦贝尔 0 2 2 1 5 0
【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度 洛西汀对于抑郁症治疗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 取该 院 2 0 1 2年 1 月一2 0 1 3年 1 月期 间收治 的抑郁症患者 7 6 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 实验组 给予度 洛西 汀 , 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 , 治疗 8 周 。分别于初始期和治 疗 的第 1 、 2 . 4 、 8周末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 A MD ) 1 7项评定其 临床治疗效果 。 结果 治疗 8 周后 , 通过 H AM D减分率 的 评判标准得 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 8 9 . 4 7 %, 明显高于对照组 8 1 . 5 8 %,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尸 < 0 . 0 5 ) 。 结论 度洛西 汀作为治疗
抑郁症诊疗指南

Guideline, Number 5. AHCPR publication 93-0551. April 1993.
2.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2nd ed.
中国抑郁症防治指南:常用抗抑郁药物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
(SNRI)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SSRIs
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5-HT再摄取抑制作用抗抑郁药,90年代陆 续进入我国市场
和TCAs比较:疗效稍弱,但副作用减少 主要副作用为胃肠反应、头疼、失眠、皮疹和性功能障碍,价
抑郁障碍治疗目标及药物治疗原则王学义内容临床治愈是抗抑郁治疗的目标抑郁症药物治疗策略常用抗抑郁药内容临床治愈是抗抑郁治疗的目标抑郁症药物治疗策略常用抗抑郁药国际精神医学界将临床治愈作为治疗目标ahcpr1993最初治疗目标是减少并完全消除所有抑郁症状和体征apa临床指导2000建议强调临床治愈作为急性期治疗目标并将持续临床治愈作为维持治疗的目标英国精神药理协会bap2000临床治愈被视为关键的治疗目标3加拿大精神科协会和加拿大心境和焦虑障碍治疗网络2001治疗目标包括症状的完全缓解以及恢复到病前的社会功能4中国抑郁症防治指南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治愈预防复发有效只是基础临床治愈才是目标临床治愈可降低复发风险在获得临床治愈的抑郁患者中采用研究用诊断标准评估伴残留症状者其复发速度是无症状缓解者的3倍伴残留症状者其复发比例是无症状缓解者的3倍仅仅临床有效预示转归不良在获得临床治愈的抑郁症患者中采用研究用诊断标准评估残留症状导致的后果更容易复发15个月复发率76更多的精神科和内科并发症更容易慢性化病程迁延达两年以上成慢性化更难治疗再次发作病情加重更难获得临床治愈更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55工作能力受损或失去工作死亡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
0.6
380
复发的累积可能性1
0.4
0.2
0
1
3
5
7
9
11
13
15
*.连续8周没有或者极少症状(精神病状态评估少于1或康2)复则定后义时为间康复(年)
†符合重症抑郁障碍、轻度抑郁障碍、躁狂、轻躁狂、分裂情感障碍-躁狂或分裂情感障碍-抑郁的研究标准则被定义为复发
1. , . J . 1999;156:1000-1006. 2. , . . 1983;250:3299-3304.
糖皮质激素
绝望 再现 慢波睡眠 进食 免疫功能
行为反应
电生理反应
点燃 锥体细胞放电率
轴过度活化
植物神经系统反应
肾上腺素
血压 心率 血糖 血流
去甲肾上腺素
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促肾上腺激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 L, . J . 1999;160:1-12.
应激和细胞死亡: 抑郁症的一种病理机制?
1,000
2,000
未治疗的抑郁
3,000
4,000
*
.
, . J . 2003;160:1516-1518.
抑郁症和神经解剖改变
• 神经解剖改变和抑郁症相关的证据最近越来越多1-7: • 抑郁症海马体积缩小 • 慢性或复发性抑郁的改变更明显 • 症状消退后,体积改变持续存在 • 这种改变可能出现发病前,并且可能是疾病慢性化 • 的原因
K, . . 1994;3:774-779.
小结
• 抑郁症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负担高 • 抑郁症是比很多慢性疾病更易致残的公共
卫生问题 • 抑郁症造访更多女性、有多个躯体症状的
患者 • 抑郁症会表现出情绪、躯体症状,是一个
影响多系统的征候群
讨论要点
• 抑郁症:一个重要的疾病和社会问题 •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 抑郁症的治疗目标 • 双重机制抗抑郁药的优势探讨 • 所有的抗抑郁药都一样吗? • 最新临床研究数据
遗传因素
特别环境因素
65%
35%
, . . 2003;60:929-937.
风险
应激性生活事件是抑郁症的一个 “触发”, 导致抑郁症进行性发展
10
“点燃”现象
8
每个月抑郁症发病的风险
(%)
随着抑郁症发作次数增加:
6
抑郁症的风险
4
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关联
2
最近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可能性*
0
0 1 2 3 4 5 6 7-8
糖皮质激素 5,
药物治疗, , 心理治疗2
抑郁症可能存在神经解剖的易感性
前额叶 皮质
扣带回 皮质 杏仁核
海马
海马体积和未治疗的抑郁之间的关系
海马总体积( 3)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0
38
R2=0.28 0.0006*
R2=0.28 0.0006*
• 情感症状1 • 抑郁情绪 • 快感缺乏 • 无望 • 自我评价低 • 记忆损伤 • 注意力难以集中 • 焦虑 • 生气/易激惹 • 自杀观念
• 躯体症状2 • 头痛 • 疲乏 • 睡眠障碍 • 头晕
• 痛性躯体症状
• () 消化道不适 • 性功能障碍 • 月经紊乱
1. ™. , : ; 2000;349-356. 2. K, . . 1994;3:774-779.
应激2
糖皮质激素
树突分支1
BDNF
正常存活和生长
. 1. . . 2000;57:925-935. 2. , . . 2000;48:732-739.
神经元的萎缩/死亡
治疗能预防或逆转损伤吗?
应激2
糖皮质激素
树突分支1
神经元萎缩/死亡
??
增加存活和生长
正常存活和生长
5; ; . 1. . . 2000;57:925-935. 2. , . . 2000;48:732-739.
患病率(%)
多个躯体症状预示着可能患有抑郁症
90
任何精神障碍
80
情绪障碍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1 (215)
23 (225)
45 (191)
68 (230)
躯体症状的个数*
9 (139)
*躯体症状包括:
头痛 头晕 疲乏 失眠 月经紊乱 消化道不适 四肢或关节痛 背痛 腹痛 胸痛 性功能障碍
临床治愈抑郁症治疗的
抑郁症比很多慢性躯体疾病更易致残
抑郁症更易致残
没有差别
慢性躯体疾病更易致残
高血压
生理功能
糖尿病
心脏病
关节炎
呼吸系统疾病
无慢性躯体疾病
社会功能
工作
卧床天数
当前健康 状况
, . . 1989;262:914-919.
抑郁症,在女性中更常见!
抑郁症终生患病率 (%)2
(95% ) () . = 1.7 (1.5–2.0)1
1. , . . 1996;93: 3908-3913.
2. , . J . 1999;19:5034-5043. 3. , . J . 2000;157:115-118.
4. E, . . 2000;30:117-125. 5. , . . 2000;48:301-309. 6. T, . J . 2002;159:1112-1118. 7. , . J . 2003;160:1516-1518.
抑郁症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发病模式
生命早期
成年
遗传易感性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递质改变
易损性表型
抑郁焦虑
早期负性 生活事件
- 系统功能过高 - 系统功能不足 -遗传携带的海马神经损害 -对海马的神经毒性作用
C. B. , 2000
遗传和环境: 抑郁症发病中的危险因素
双生子中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的变异概率
9-11
以前抑郁发作次数
最近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可能性* 每月发作抑郁症的风险(%)
*至少一次应激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危险因素 , . J . 2000;157:1243-1251.
抑郁症中应激性反应引起的慢性活化机制
紧张性刺激
海马
垂体前叶
代谢性反应
糖原异生作用 脂解作用 蛋白质水解 胰岛素耐受性 炎症
24
*
22
21.3%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女性
8,098†2 *P<0.05. † , a (8,098),
1990-1992.
1. , . . 2003;289:3095-3105. 2. , . J . 1993;29:85-96.
12.7% 男性
抑郁症是一种高复发的慢性疾病
康复后15年内,* 85% 的患者经历过1次复发1,2†Leabharlann 每次发作后,抑郁症的复发率增加
(%)
100
80
60 50%
40
70%
90%
20
0 第一次发作1 第二次发作2 第三次发作3
1. , . J . 2000;157:1501-1504. 2. , . J . 1999;156:1000-1006. 3. ®. , : ; 2000:369-376.
抑郁症:一个系统性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