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西风胡杨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西风胡杨》。

学习并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如“西风”、“胡杨”、“沙漠”等。

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对自然环境中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产生敬佩之情。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西风胡杨》是一首描绘沙漠中胡杨树坚强生命力的诗歌。

诗歌通过对西风和胡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中生命力的敬佩之情。

2.2 生词和短语:西风:指秋天或冬天的干燥冷风。

胡杨:一种生长在沙漠中的树木,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沙漠:指干燥缺水的沙质地带,生存环境恶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木,提问他们是否知道哪些树木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生存。

引入课文《西风胡杨》,让学生猜测课文中的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木。

3.2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如课文讲述了什么,胡杨树有哪些特点等。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胡杨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3.3 表达与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胡杨树的印象和感受,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朗读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西风胡杨》,加强语音和语调的感知能力。

4.2 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胡杨树的短文,可以描述胡杨树的外貌特征、生长环境以及其象征意义等。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如朗读、回答问题、讨论等,评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朗读作业和写作作业的质量,评价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西风胡杨》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西风胡杨》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西风胡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西风胡杨》,使学生了解西北大漠的自然环境和胡杨树的形象,并培养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五年级下册《西风胡杨》这一文化素材的认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西风胡杨》,认识西北大漠的自然环境和胡杨树,并通过阅读理解,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胡杨树的形象。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西风胡杨》的课件、PPT和其他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阅读课文,并准备好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西风胡杨》这一课文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胡杨树是什么样的树?–胡杨树为什么能够生长在西北大漠中?–为什么胡杨树被称为“战士树”?–课文中提到的“西风”有何象征意义?•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跟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正确答案。

3. 课文分析与解读(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并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语言表达练习(20分钟)•学生就课文中胡杨树的形象进行描写,可以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个人完成。

•学生展示自己的描写,教师给予点评和改进建议。

5. 拓展延伸(15分钟)•学生自行查找关于胡杨树的资料,并撰写一篇短文,可包括胡杨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历史渊源等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西风胡杨》这一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练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自主查询资料、撰写短文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词和短语。

(3)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西风胡杨》。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胡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简要介绍胡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激发学生对胡杨树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3. 生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学生朗读并跟读。

(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3)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造句练习。

4. 复述课文:(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并记忆生词和短语。

2. 写一篇关于胡杨树的短文,可以是自己对胡杨树的感受,或者是关于胡杨树的故事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造句练习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课文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6)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6)

《西风胡杨》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方法教授法、引导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西风胡杨》,有谁知道胡杨吗?找两位同学起来说一说。

二、新课学习(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胡杨特点。

1. 默读课文,思考:胡杨有哪些特点?2. 交流反馈,板书。

3. 品位“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认真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子、词语品位胡杨树的坚韧。

4. 用同样的方法品位胡杨树的“最无私”“最悲壮”。

(重点句子、词语的勾画、理解,最终品位胡杨树的三“最”——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三)深入思考,关注胡杨,关注环保。

1. 默读课文5、6两个自然段,思考:胡杨为什么流泪?(指导:联系上下文,用心思考,方能悟出胡杨“流泪”的真正原因——拓荒与征战。

)2. 弄清胡杨的生存状况,体会作者的担心,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增强环保意识。

(四)升华感情,期盼胡杨永存。

1. 教师范读课文2. 思考与交流“祈求”是什么意思?作者祈求什么?3. 指导朗读,熏陶情感。

4. 师生对读,升华感情。

三、结论总结老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我们完整地学习了《西风胡杨》,知道了胡杨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三大特点。

我们要学习胡杨的这些特点。

四、课堂练习1. 认真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子、词语品位胡杨树的坚韧。

2. 有感情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五、作业布置1.完成本课相关作业。

2. 收集有关胡杨、塔里木、西域的信息与全班同学交流。

小学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9《西风胡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

小学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9《西风胡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9《西风胡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
资格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9《西风胡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第19卷《西风胡杨》精品课程公开课教学
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掌握12个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前四段自然段落,并背诵其中一段自然段落2、3和4;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和
赞美;
4、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5、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2.学术状况分析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一般都不太重视预习,自主学习能力差,对于一篇课文的字、词、句、篇的认识、理解都建立在老师的引导下,综合阅读能力差。

相对于这篇课文来说,学生
对于胡杨和关于课文中提到的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都是陌生的。

学生理解作者
的写作意图有一定的难度。

3.重点和难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掌握12个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前四段自然段落,并背诵其中一段自然段落2、3和4;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和
赞美;
4.1.2学时重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和作者对胡杨的热爱,理解文本中深奥的句子。

4.1.3学时难点
1.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动情地朗读最胡杨。

9《西风胡杨》名师教案

9《西风胡杨》名师教案

《西风胡杨》名师教案深度解教案:本文是一篇感物言志的文章,全文寄托着作者对胡杨深沉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刻同情和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呼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读这样的文章,会使他们意识到大自然不仅可以使人陶醉,而且可以给人震撼;体会到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沉的爱;难点是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本篇课文不是单纯状物的文章,作者借对胡杨的赞美,引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度”,教学目标要定得合适。

可用逐步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胡杨的特点及对人类的贡献。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文涉及的一些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有助于理解课文。

知识与能力:1.会认“韧、茎、氏、炙、耸、摧、域、蒸、赐、垦”10个生字,会写“韧、茎、氏、炙、摧、肝、裂、朽、躯、润、蒸、熬、类、垦、祈”15个生字,掌握词语“坚韧、炙热、摧肝裂胆、不朽、身躯、滋润、蒸熬、人类、围垦、祈求”。

积累词语“无私、悲壮、怜悯、饱食终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4.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担忧、关注。

突破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突破方法:利用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以读悟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在段落旁标出胡杨的特点;抓住重点字词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之情。

难点: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担忧、关注。

突破方法:教师补充历史和地理方面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合作探究,理解胡杨的命运,从而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用讲解法介绍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用情境教学法体会胡杨的特点;用合作探究法讨论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胡杨树的特点及其所在的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胡杨树的生活环境。

(2)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来表现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感受胡杨树的坚韧精神,培养学生的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来表现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胡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胡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胡杨树的特点及其生活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胡杨树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讨论胡杨树的特点及其所在的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他们对胡杨树坚韧精神的感悟。

(2)教师引导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 spirit of persisting in adversity demonstrated the poplar trees and share their own experiences or observations related to persistence.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描绘一幅胡杨树的画,并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3. 写一篇关于胡杨树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胡杨树的感悟。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西风胡杨》。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西风胡杨》,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顽强,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学生能够理解胡杨树的精神,即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西风胡杨》的内容简介:课文《西风胡杨》是一首描绘胡杨树的诗歌,通过描绘胡杨树在风沙中的坚韧和不屈,表达了作者对胡杨树的敬仰之情。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西风胡杨》,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胡杨树的精神,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胡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胡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激发学生对胡杨树的兴趣。

3.2 朗读和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西风胡杨》,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进行背诵练习。

3.3 词语解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通过上下文推测词语的含义,并进行例句展示和运用。

3.4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模仿练习。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进行课文《西风胡杨》的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选择一个词语或句子进行书写练习,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4.2 课堂作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篇小作文,展示自己对胡杨树精神的理解和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程标准S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李唯一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
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可我们了解到胡杨是一种最古老、最美的树。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新疆的塔里木,走进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板书课题)
(二):设立目标,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 胡杨在你眼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树?
2 胡杨的那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边读边体味
(三)交流学习
(学生交流解决自学1)
(1、生命力强 2、谦虚不求名利 3、胡杨很坚强,死了也不倒……)
同学们你们说的真棒,那么用课本上的话来说胡杨的那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解决自学2)
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
(全班交流)
(1)“它能在()的炙热中耸立,能在()的严寒中挺拔,不怕()的(),不怕()的()。

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所填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交流)
孩子们让我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句子。

指导朗读
(2)“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

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自己。


胡杨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一样冲锋在前,像屏障一样挡住了风沙,才有了身后我们这些城市的繁华、乡村的兴旺、有了山清水秀的美景,有了芸芸众生安然的生活,但芸芸众生并不知道胡杨,更不了解胡杨为我们做的一切,胡杨在乎吗?它仍然义无反顾地挡在风沙前面。

它们将什么让给了别人?将什么留给了自己?这一留就留出了胡杨的无私。

把心中对胡杨的敬佩赞美读出来。

(指导朗读)(3)“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

在塔里木和内蒙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孩子们: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
胡杨生一千年,死一千年,倒下去一千年,一共是----三千年,时间长不长?生命力顽强不顽强?这就是最悲壮的树!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悲壮。

引读:因为至爱脚下这片热土,所以胡杨——(生接“生下来千年不死”);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所以胡杨——(生接“死后千年不倒”);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所以胡杨——(生接“倒下去千年不朽”)。

生齐读三个千年
(四)配乐欣赏胡杨图片(出示课件)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

孩子们,而今,如此坚韧、顽强,为着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
遭遇着什么呢?
(出示课件)品读5---8自然段,品出了什么味道,心中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从“两千年前胡杨繁盛,孕育出西域文明”品味出甜甜的味道;
从“胡杨也有哭的时候……”品出咸咸的味道;
从“他们想求人类……”这一句品出酸酸的味道;
从“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这句话品出辣辣的味道
从“我怕……我担心……”这一句品出苦苦的味道
师:“我”担心那些上游的人们会忘记了胡杨曾经为那里的祖祖辈辈作出的贡献;“我”担心曾经受到过胡杨呵护的人们的子孙,会失去胡杨的呵护,生活在荒漠残城之中。

(出示课件)讨论: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眼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


(1)说说“祈求”是什么意思?
(2)作者为什么而祈求?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交流
师: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们继续祈
求,祈求……
让我们一起祈求吧!(齐读)
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作者无比心痛。

他想哭,所有有良知的人们都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想让更多的人在这片胡杨林中都好好地哭上一哭,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作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

然而我们不会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我坚信——(生接读“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

)反复接读这句话。

因为有了坚信,有了希望,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终于有一天,我们又会看到大片大片葱郁的生机勃勃的胡杨林。

指名读最后一段,其他接读“我们是胡杨!”
(五)赞美胡杨,延续精神
师:同学们,这就是胡杨,这就是烈烈西风中的胡杨,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胡杨,有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胡杨,有奋斗,拼搏精神的胡杨,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一定要关注胡杨的命运,关注大自然,让我们再次领略胡杨的精神。

(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
赞美你,胡杨
因为你是最坚韧的树,
是你教会我坚强,
告诉我面对困难要勇敢;
你是最无私的树,
是你教会我奉献,
告诉我牺牲自己是幸福;
你是最悲壮的树,
是你教会我不朽,
告诉我坚持就是胜利。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2、面对胡杨的生存状态,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西风胡杨》教学反思
《西风胡杨》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

备课时,我曾读得心潮澎湃。

我被胡杨不屈不挠的品格深深震撼,我被作者精彩绝妙的文笔深深折服,我被作者深厚丰富的情感深深感染。

对胡杨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胡杨的同情关注之心也自下而上,对胡杨的前途命运也深深忧怀。

那如何让学生来完成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体会作者波澜起伏的情感,理解作者那深奥磅礴的文字,这成了我备课的关键。

教学的基调我定为读。

由于这不是一篇单纯状物的文章。

作者借胡杨的天然素质和品格,表达自己对人类崇高理想和可贵品格的追怀,从而引发读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对小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深刻思想是不太容易做到的。

所以我首先定为老师少讲,学生多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出准确,读出感情,读出感动。

我所设计的第三课时的教学,首先还是在再次深情朗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切感悟后面段落中深刻含义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和引发人们关注环境保护事业发出的呼唤。

我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语句,抓住作者到底在祈求什么?让学生感悟我们人类该为环境保护事业做些什么。

出示人们只为自己的利益而破坏环境的图片,深入感悟我们人类都应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就会坚信胡杨还在。

最后再次欣赏胡杨的图片,对学生提出希望,让学生写写面对胡杨的生存环境,你有什么想法?后面难点段的分析,学生基本能体会,但我觉得学生回答问题的全面和想问题的深远还是
很浅显。

总的说来,我觉得这一课时的教学总体还是满意的,但预设和生成还是有一定差距,我想如果能摒弃平时上课的随意性,精心设计过渡语,让每个环节都能环环相扣的话,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