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四市2020年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届江苏省语文高三一模试题

2020届江苏省语文高三一模试题语文I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与核裂变发现失之交臂的费米踌躇满志,带领一批科学家在美国艺加哥大学的一个室内网球场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反应堆——芝加哥一号(CP-1)。
B.十几株竹子,一簇成团,不见平日迎风招展、清新高雅、高耸挺拔、摇摇欲上的风姿,由于雨水压迫,弯腰甩头,借助风力,奋劲抛撒减负,表现出虚怀若谷,坚贞不屈的品格。
C.古人说:“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
”我在漫画写作上,也有今是昨非之感,我的笔应当从人生转向自然,寻求更深刻的画材。
D.这种貌似深邃的问题背后,无疑激荡着一股倔强的、舍我其谁的浩然之气。
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
经典经得起重复。
,,,。
因而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
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
修炼不够,太轻太簿,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
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
①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②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③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经典都是这样④甚至像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死又陪葬到棺材里⑤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A.①⑤③②④B.①⑤③④②C.②①⑤④③D.②①⑤③④3.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3分) (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先秦哲学家荀子的美学论文《乐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2020届江苏省语文高三一模试题答案

2020届江苏省语文高三一模试题答案语文I卷答案1.A2.C3.B4.A5.C(致:献出)6.D(“但是上司却拒绝重用他”理解有误,应为“上司也非常看重他”。
)7.(1)人们观察他的言行恭敬谨慎有礼节,就知道他的学识精深;读他的文章,淡泊平稳而有规则,也就知道他一定是君子。
(“恭饬”、“邃”、“冲夷和易”、“体”、语意通顺各1分,共5分)(2)鲁九皋自己保持廉洁的操守,又减去那些可以停止的徭役,而且严厉制止侵贪掠夺,百姓得到许多好处,因而乐意承担徭役。
(“持”、定语后置句、“已”、“侵蠹”、“便”1分,共5分)8.①对后藏用兵,徭役繁多。
②吏贪民困。
③儒者从政难有作为。
④世人认为古文无用。
(每点1分,共4分)9.①世上最美好的景致,莫过于有情人相知相守(2分);②在相爱的人眼中,纵然是平常的风光月色和平常的言谈笑语,都会使人感到称心如意,美妙无比(2分);③以此表达出诗人对以往幸福甜蜜的婚姻生活的怀念(1分)。
10.①前两句借景抒情,弯月余晖洒照在沾满柳絮的帘子上,营造出凄清、幽寂的氛围,含蓄地表达出对亡妻的思念。
②结句“总是恼人时”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将词人心中挥之不去、无限绵长的思念之愁苦表达得淋满尽致。
③前两句与上片的“寻常风月”“等闲谈笑”形成对比,强化了此时此刻春夜相思的孤寂落寞。
(每点3分,手法2分,分析1分。
任意两点得6分)。
11.(1)未数数然也(2)授之书而句读者(3)咥其笑矣(4)恐美人之迟暮(5)剑阁峥嵘而崔嵬(6)今年欢笑复明年(7)只是当时已惘然(8)薄于身而厚于民12.B13.①概括了老沈绘画的主要内容;②暗示了老沈不屈的精神追求;③寄予了作者对艺术工作者桀骜不顺,刚直不屈精神的礼赞。
(每点2分)14.①潘大年的话让我放心;②老沈从闷闷不乐到激情作画的转变,让我消除了来时的疑虑,我高兴;③老沈画的《斗寒图》非常成功,我受到感染,产生强烈的共鸣;④我为同伴和老沈的学生都来关心保护老沈而感到欣慰。
【语文】江苏省苏北四市(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生而益民,死而谢民”,这是刘志丹的人生理想。
在美国记者斯诺的眼里,刘志丹是“现代侠盗罗宾汉”;他又是那么质朴无华,常同战士们坐在一起,吸着旱烟袋,,同志们都亲切地叫他“老刘”。
A.忠贞不渝诚然谈笑自若B.矢志不渝诚然谈笑风生C.矢志不渝俨然谈笑风生D.忠贞不渝俨然谈笑自若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掀起金色的骇浪了……①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②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
③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④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
⑤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⑥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A.①②⑥③⑤④B.⑤②①⑥③④C.①②⑤④③⑥D.⑤①②④③⑥3.下列楹联与名山,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面壁十年求道力,渡江一苇济时心。
②黄水昆仑泻浩荡,太华巨掌摩苍穹。
③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
④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南来胜景,播誉千秋是此山。
A.①嵩山②泰山③华山④衡山B.①嵩山②华山③泰山④衡山C.①衡山②华山③嵩山④泰山D.①衡山②嵩山③泰山④华山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通过访贤,周人起用了伯达等八个有才能的人。
周文王死后,八士就成为周武王的谋臣,积极参与了灭商建周的战斗。
文王曾征询八士意见,八士以“神弃殷商,天助周兴”的鲜明观点支持伐纣的正义战争。
后来随国师姜子牙攻下了都城朝歌,八士奋勇当先攀登城头,与敌军肉搏。
武王伐纣大获全胜,八士可谓功不可没。
2020届江苏省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

2020届江苏省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语文I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与核裂变发现失之交臂的费米踌躇满志,带领一批科学家在美国艺加哥大学的一个室内网球场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反应堆——芝加哥一号(CP-1)。
B.十几株竹子,一簇成团,不见平日迎风招展、清新高雅、高耸挺拔、摇摇欲上的风姿,由于雨水压迫,弯腰甩头,借助风力,奋劲抛撒减负,表现出虚怀若谷,坚贞不屈的品格。
C.古人说:“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
”我在漫画写作上,也有今是昨非之感,我的笔应当从人生转向自然,寻求更深刻的画材。
D.这种貌似深邃的问题背后,无疑激荡着一股倔强的、舍我其谁的浩然之气。
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
经典经得起重复。
,,,。
因而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
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
修炼不够,太轻太簿,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
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
①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②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③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经典都是这样④甚至像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死又陪葬到棺材里⑤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A.①⑤③②④B.①⑤③④②C.②①⑤④③D.②①⑤③④3.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3分) (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先秦哲学家荀子的美学论文《乐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江苏省徐州市等苏北四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文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精细化。
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文艺生态与产业经济协同效应,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进入新境界。
文艺创造、文化传承常常与经济发展相伴而行。
如果没有元明清市民社会的繁盛,我们今天很可能看不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二拍”等文学经典。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使我们更有能力、更加自觉地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
借助现代传播力量,诗词雅韵融入中国人时尚生活。
越来越多蕴含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气派的文艺新作问世,以文字、声音、影像、多媒体全息等方式生动呈现并广泛传播。
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为能量,文化产业已经发展为许多发达经济体的支柱产业。
在我国,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
尤其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日益凸显,文艺经典不断被重新品牌化和产权化。
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等各类改编再创作层出不穷。
亿万“用户”同时也是文化传承与文艺创造的主体,其作用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日益凸显。
亲情孝道、田园风光、中华美食、文房四宝等通过喜闻乐见的网络短视频深入人心。
当前,在做好文化传承与艺术创造的公共保障基础上,我国正积极发挥文化与经济协同效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同时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建立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行稳致远的长效机制。
盘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市场效能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强大动能。
这些年,市场机制在激活文化创造活力方面成效显著。
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经过创新转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赢得人们青睐。
《典籍里的中国》打通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隔膜,以“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转中的闪亮故事,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一开播便好评如潮。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川先生小传钱谦益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
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
浸溃演迤,蔚为大儒。
嘉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
其后八上春官,不第。
读书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
乙丑,举进士。
除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法治其民。
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刺刺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
有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
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
隆庆庚午,入贺。
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南京太仆寺丞,皆掌制敕,修世庙实录。
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
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
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
当是时,王弇州①踵二李之后,主盟文坛,声华烜赫,奔走四海。
熙甫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树牙频相搘柱,不少下。
尝为人文序,诋排俗学,以为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
弇州闻之,曰:“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
”熙甫曰:“惟妄,故庸。
未有妄而不庸者也。
”弇州晚岁赞熙甫画像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
余岂异趋?久而始伤。
”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熙甫没,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
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
”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照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季子子慕,字季思,以乡举追赠待诏。
冢孙昌世,字文休,与余共定熙甫全集者也。
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
入夜,良久乃至。
学士问口:“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
2020苏州高考一模语文

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七)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冯其庸________、艰难跋涉的身影时刻________在人们心间。
他晚年秉持玄奘法师“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十赴西域,________玄奘取经东归之路,这是震撼了学术界的一件盛事。
A. 栉风沐雨缭绕考察B. 披星戴月萦绕考证C. 栉风沐雨萦绕考察D. 披星戴月缭绕考证2. 将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________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①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
②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
③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
④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⑤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⑥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A. ②①④⑥⑤③B。
②①④③⑤⑥C。
①④②③⑤⑥D。
①④②⑥⑤③3. 下列句子与先秦诸子学说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②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③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A. ①道家②法家③墨家④儒家B。
①道家②墨家③法家④儒家C。
①墨家②儒家③道家④法家D。
①墨家②道家③儒家④法家4. 对下面一则寓言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我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
”狼信以为真,于是专心寻刺,结果驴子一脚踢伤了它,逃走了。
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最早的摩崖石刻、结绳记事,到后来的竹简木刻、纸质图书,再到后来的电视电脑,阅读的形式与载体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电视、电脑、移动终端等,不断把人们从传统的阅读中拉走,电视的大屏、电脑的中屏和手机的小屏,让现代社会的阅读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在“低头族”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道“风景线”,纸质阅读的危机也再次凸显在我们面前。
网络阅读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是,网络阅读也有其问题。
首先是对专注力的影响。
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等终端产品,屏幕呈现的内容往往跳跃性强,色彩鲜艳,会吸引和刺激人的眼球,分散人们的注意力。
网络的超级链接让我们在一篇又一篇文章之间、一个消息又一个消息之间应接不暇,每一次点击,其实都是一次注意力的中断与转移。
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不断处于亢奋或者疲倦的转换之中,对于发育不够成熟的儿童来说,注意力与意志力处在成长关键期,过早地进行网络阅读,显然不利于他们相关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国外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甚至不让孩子接触IPAD等电子产品的原因所在。
其次是对思维力的影响。
在网络时代,我们处在一个信息不断涌来的海洋之中。
碎片化的信息,让我们的思维也变得碎片化。
有价值的信息与无用的信息交杂在一起,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
黑格尔曾经说过:在绝对的光明中与在绝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所以,需要厘清各种信息的真伪,需要过滤无用的信息,需要付出更多的处理信息的时间与精力。
思维品质反映了人们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以思维深刻性为例。
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这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理性的、冷静的深入反刍的过程,需要集中才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