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现二战主角形象俄罗斯再现二战题材影视新作

合集下载

电影《紫日》中俄国人形象分析

电影《紫日》中俄国人形象分析

电影《紫日》1中俄国人形象分析(吴继杰20120101101)摘要:俄罗斯联邦国徽上的双头鹰,不但象征着俄罗斯横贯东西,疆域辽阔的地理形象,同时也象征着俄罗斯民族形象的双面性。

电影是新兴的艺术形式,它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与传统的文学艺术相比,其塑造的形象更为具体可观。

冯小宁“战争与和平”三部曲中的《紫日》,创造出了既有理性一面,又充满人性的俄国人形象,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中俄国人单一的人物形象。

《紫日》中俄国人形象的出现,既是导演兼编剧的冯小宁情感的抒发,更是中俄关系转变的一个体现。

关键词:《紫日》俄国人形象多重性研究综述: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邻国,中俄两国边境线长达4300公里,历史上中俄两国的交流也十分频繁。

中俄两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表现在各类文学作品里的俄国人形象也愈发全面具体,不但有大量俄国本土的艺术作品中的俄国人形象,更有大量中国人创作的俄国人形象。

对俄国本土作家,如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以及他们的作品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几近饱和。

中国的人由于很少有以俄国人形象为核心的作品,其作品中的俄国人形象零散破碎,研究难度较大。

虽然中国作家所创造的俄国人形象研究起来比较困难,但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一方面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对俄国本土作家笔下俄国人形象进行补充和重新解读,另一方也可以一窥中俄两国国际关系的转变。

影视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相比较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影视文学可以对生活作出高度综合的反映,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通过塑造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可以将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具象化,直观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影视文学这一艺术形式来研究中国人创造的俄国人形象,便可以弥补传统文学中其形象零散破碎的缺点。

上海电影制片厂2001上映的《紫日》使用了一位俄国女兵作为贯穿全片的主角以及影片叙述者之一,在中国电影史上并不多见,所以选取这一部电影作为分析对象,探究中国人眼中的俄国人形象。

《2024年从斯皮尔伯格二战电影管窥好莱坞战争片世界》范文

《2024年从斯皮尔伯格二战电影管窥好莱坞战争片世界》范文

《从斯皮尔伯格二战电影管窥好莱坞战争片世界》篇一一、引言好莱坞作为全球电影工业的巨头,其战争片领域更是独具特色。

在众多导演中,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观众呈现了多部关于二战的经典电影。

本文将通过分析斯皮尔伯格的二战电影,管窥好莱坞战争片世界的独特之处和深远影响。

二、斯皮尔伯格的二战电影斯皮尔伯格以其精湛的导演技巧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创作了一系列关于二战的电影。

如《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太平洋战争》等,这些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电影主题:深入人心的故事斯皮尔伯格的二战电影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人物的深入挖掘,展现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对和平的渴望。

他通过对个体命运与集体历史的交织叙述,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2. 视觉效果:震撼人心的画面斯皮尔伯格在电影制作中,非常注重视觉效果的呈现。

他运用先进的特效技术,将二战的真实场景再现得栩栩如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战争之中。

同时,他还注重细节的把握,使得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真实感和冲击力。

三、好莱坞战争片世界的特色斯皮尔伯格的二战电影是好莱坞战争片世界的杰出代表,而好莱坞战争片世界则具有以下特色:1. 多元主题:反映历史与人性好莱坞战争片往往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反映出战争对人性的影响和历史的变迁。

这些电影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2. 精湛制作: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好莱坞战争片在制作上非常注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导演们运用先进的特效技术,将战争场景呈现得栩栩如生;同时,他们还注重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使得电影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3. 全球影响:传播文化与价值观好莱坞战争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这些电影不仅传播了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还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历史和战争。

同时,它们也促使人们反思和平与战争、人性和命运等重大问题。

俄罗斯版二战电影老枪观后感

俄罗斯版二战电影老枪观后感

俄罗斯版二战电影老枪观后感《俄罗斯版二战电影老枪观后感》(一)嘿,朋友们!我刚看完那部俄罗斯版的二战电影《老枪》,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呐!这电影一开始,就把我拉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画面里的硝烟、废墟,还有人们惊恐的眼神,真的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那个主角,拿着老枪的战士,他的眼神坚定得让人佩服。

每一次他扣动扳机,我都觉得心跳加速,好像我也在战场上一样。

电影里的战斗场面,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子弹横飞,炮声隆隆,感觉每一刻都生死攸关。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的勇气和坚韧让人动容。

还有那些细腻的情感描写,战士们对家人的思念,对和平的渴望,真的让我鼻子发酸。

他们不仅仅是在战斗,更是在为了心中的爱和希望而拼搏。

看到当胜利的曙光出现,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让我深深明白了,和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得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呀!《俄罗斯版二战电影老枪观后感》(二)亲人们,我来跟你们唠唠我看完俄罗斯版二战电影《老枪》的感受哈。

哇塞,从开头我就被吸引住啦!那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就把我拽进了故事里。

这片子里的人物,一个个都特别鲜活。

那个拿着老枪的主角,他可不是那种无所不能的大英雄,他也会害怕,也会受伤,但就是凭着一股倔劲儿一直战斗。

战场上的细节描写太真实啦,那枪炮声震得我耳朵嗡嗡的,感觉子弹就在我身边飞。

每一次的冲锋,每一次的躲避,都让我跟着捏一把汗。

还有啊,电影里展现的战友之间的情谊,真的太感人了。

他们相互扶持,一起面对生死,那种信任和依靠,让人觉得特别温暖。

看到中间的时候,有一段特别揪心,就是主角失去了他的好伙伴,那一幕真的让我难受得不行。

不过好在胜利了,可这胜利来得太不容易啦。

看完这部电影,我就在想,咱们现在的安稳日子,那都是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可得好好珍惜呀!以后我再遇到啥困难,想想电影里的他们,就觉得没啥过不去的坎儿!。

穿越再现——俄罗斯影片《我们来自未来2》

穿越再现——俄罗斯影片《我们来自未来2》

穿越再现——俄罗斯影片《我们来自未来2》作者:窦超来源:《轻兵器》 2012年第9期2010年上映的俄罗斯影片《我们来自未来2》,是《我们来自未来》〔本刊在2009年第10(下)期曾做过评析〕一片的续作。

作为一部以“穿越”为题材的影片,续作延续了前作中的主题,即通过看似荒诞的“穿越”来引出严肃的反思。

这一次,前作中的2位主人公与2名有着浓重民族主义思想的乌克兰人一起穿越回到了1944年的苏联卫国战争中。

让我们再观这部影片,随主人公也一同穿越经历——窦超复杂的历史背景及反思前作中的历史背景设置非常简单:4个主人公都是俄罗斯人,穿越到1942年的战场时遇到的是苏联红军和德国军队。

这样的背景决定了他们只能加入到苏联红军一方,与德国军队作战。

而在《我们来自未来2》中,影片中的历史背景设置就大大复杂化了:4位主人公中除了前作中出现过的费拉托夫(即伯尔曼)和瓦斯列夫(即切列普)外,另2名主人公都是乌克兰人。

众所周知,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已经是2个独立的国家,4名主人公因不同的政治立场,对同一个历史事件存有完全不同的认识。

作为乌克兰人,2名主人公对于其国家历史上与俄罗斯的关系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这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历史恩怨是分不开的。

早在沙皇时代,俄罗斯就依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扩张,从小小的莫斯科公国成长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这期间众多的国家成为其吞并的对象。

到了苏联时期尤其是斯大林时代,这种扩张势头仍然不减。

再加上苏联在民族政策等方面的一些偏差,导致其国内的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倾向一直存在,这其中就包括乌克兰地区的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

本片中,由乌克兰人扮演党卫军加西利亚师(二战时期,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与德军合作成立的部队,曾于1944年参与镇压华沙起义的行动),俄罗斯人则扮演苏联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重演当年的战争。

当年的恩怨加上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尤先科2005~2009年任乌克兰总统期间更为严重),让这些年轻人之间充满了火药味。

俄罗斯新二战片十大经典

俄罗斯新二战片十大经典

俄罗斯新二战片十大经典1. 《星星敢死队》(The Star, or Kryptonim Gwiazda, or Zvezda,《东部战线1944》,俄罗斯,2004)俄罗斯新二战片经典。

根据苏联作家同名小说改编。

1944年苏军展开最后反攻前夕,为查明战时边境地区德军的作战意图和兵力、装备部署情况,苏军侦察排在两支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均遭围歼后又派出了由中尉领衔的第三支侦察小分队……最后终于圆满完成了侦察任务,然而,七名侦察小分队成员还是全部以身殉国了。

其间穿插青春浪漫的女通讯兵与英雄中尉未曾展开和没有下文的爱情。

诗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内敛的情感,不朽的军魂。

2. 《惩戒营》(Shtrafbat,捕掳大队,俄罗斯,2004)11集电视电影。

1942年,苏联列宁格勒被困以后受惩戒的苏军官兵被送到战争前线赎罪殉国的故事,其间惩戒兵指挥员为在德军行刑队枪口下死里逃生却被军中政治动物疑为叛徒、视为苏维埃“敌人”,备受迫害、求死不得、痛苦不堪的苏军大尉。

斯大林时代的专政和清洗使众多灾难深重的苏军官兵和苏俄百姓在雪上加霜的苦难中开始求助于上帝……经典和精彩之处不亚于《兄弟连》。

3. 《装甲列车》(последнийбронепоезд,最后的铁甲列车,俄罗斯、白俄罗斯,2006)四集电视电影。

1941 年,纳粹德国全面入侵苏联之初,内部不和的苏军被穿上苏军制服的德军打得稀里哗啦、阵脚大乱,连秘密武器——火力超强的装甲列车亦落入敌手……遭当局政治迫害、被发配到战时边关为祖国而战的苏军上校率五名素昧平生、身份各异的“天涯沦落人”夺取装甲列车,并将其驶向苏军预定的前线目的地配合苏军抗击德军……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敌我争战险象环生,更有两位美女助阵,冒险、间谍、复仇、情爱并皆出色。

4. 《战场上的布谷鸟》(The Cuckoo, or Kukushka,布谷鸟、春天的杜鹃,俄罗斯、芬兰,2002)俄籍导演亚历山大·罗高斯金惊世之作。

俄罗斯新二战片十大经典

俄罗斯新二战片十大经典

4. 《战场上的布谷鸟》(The Cuckoo, or Kukushka,布谷鸟、春天的杜鹃,俄罗斯、芬兰,2002)
俄籍导演亚历山大·罗高斯金惊世之作。1944年的苏联北欧边境地区,发生在拉普族姑娘与她所救助的两位不同国别军人之间、超越战争仇恨和语言障碍的人性与爱欲故事。莫斯科电影节圣乔治银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观众票选最佳影片以及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俄罗斯新二战片十大经典
人猿泰山 发布于: 2007-11-05 12:04
1. 《星星敢死队》(The Star, or Kryptonim Gwiazda, or Zvezda,《东部战线1944》,俄罗斯,2004)
俄罗斯新二战片经典。根据苏联作家同名小说改编。1944年苏军展开最后反攻前夕,为查明战时边境地区德军的作战意图和兵力、装备部署情况,苏军侦察排在两支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均遭围歼后又派出了由中尉领衔的第三支侦察小分队……最后终于圆满完成了侦察任务,然而,七名侦察小分队成员还是全部以身殉国了。其间穿插青春浪漫的女通讯兵与英雄中尉未曾展开和没有下文的爱情。诗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内敛的情感,不朽的军魂。
9. 《爱的力量》(The Power of Love, or Ne Hlebom Edinym,人活着不单靠食物、爱情与理想,俄罗斯,2005)
具有史诗气质的爱情题材经典黑白片。根据俄罗斯作家小说《人活着不单靠食物》改编。1948年战后重建时期的苏联,美丽的俄罗斯女教师爱上英俊的前同事、醉心于管道铸造设备发明的退伍军人,决然离弃无爱的科研机构高阶军官丈夫,勇敢地献身于所爱男人,并坚持自己的理想、无怨无悔地承受背叛无爱婚姻后果的故事。
5. 《歼灭任务》(Peregon,俄罗斯,2006)
战时的西伯利亚边远小镇,天寒地冻、与世隔绝的苏联军用机场,身份不同而处境相同的可怜的人们,平静、单调、匮乏的生活与纯朴、压抑、苦涩的情感,美国给予苏联的军事援助,无处不在的斯大林时代的政治……没有“歼灭任务”。

战火中永不泯灭的人性光辉——俄罗斯巨献《拯救列宁格勒》电影主题阐释

战火中永不泯灭的人性光辉——俄罗斯巨献《拯救列宁格勒》电影主题阐释

·54·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WGLB002战火中永不泯灭的人性光辉——俄罗斯巨献《拯救列宁格勒》电影主题阐释陈广秋(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 要:《拯救列宁格勒》被誉为战争版的俄罗斯《泰坦尼克号》。

影片通过对普通人物的形象塑造,讴歌了在战争的灾难中苏联人民表现出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深刻地揭示了列宁格勒得以拯救乃至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依靠的正是英勇不屈的广大人民,在他们身上闪耀着血与火的硝烟也掩盖不住的人性真善美的光辉。

关键词:俄罗斯;电影;《拯救列宁格勒》;战争;人性光辉;主题阐释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8-0054-04“鲜血不是甘露,用它灌溉的土地不会有好收成”,这是法国作家雨果对战争的隐喻描述。

战争带给人们无尽的伤痛与悲苦,摧残了人类文明,给个人幸福带来深重的灾难。

从古至今,艺术家们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控诉战争的罪恶,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电影,就是以其独特的叙事模式、主题表达、形象塑造及影像风格等手段来叙述战争,揭露战争的残酷,展现命运的无常与悲欢、人性的沦丧与回归,并以此传递人们对和平的呼吁与向往。

旨在讲述英雄神话的战争题材影片,其主题也多是描述战争史上重大的军事行动。

而俄罗斯著名导演阿列克谢·科茨洛夫编剧并执导的战争影片《拯救列宁格勒》的视角独特,将主题聚焦在小人物的生活与命运上。

该影片虽非鸿篇巨制,但通过把握到位的特效和细节,直观展示出战争的残酷和战火中人性的美,满足了观众对波澜壮阔的战争大片的期待,在剧情和悲剧规模上与《泰坦尼克号》有异曲同工之妙,被誉为战争版的俄罗斯《泰坦尼克号》。

1…残酷的战争,不屈的民族《拯救列宁格勒》展现的背景是1941—1944年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的历史,根据752号驳船的真实故事改编。

2023年度最佳战争片推荐清单

2023年度最佳战争片推荐清单

2023年度最佳战争片推荐清单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片一直是电影界的经典题材之一。

它们通过视觉冲击力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向观众展示了人类在战争中的勇气、困境和人性。

在2023年度,有许多优秀的战争片问世,这里给大家推荐几部必看的作品,带您走进战争与人性的交织之中。

1. 《胜利之光》电影《胜利之光》以二战期间的欧洲为背景,讲述了苏联军队为夺回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惨烈战役。

影片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展示了这场关键战役对战争走势的影响。

剧中的角色形象塑造饱满,情节紧凑有力。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亲身感受到二战期间的残酷和人性的伟大。

2. 《最后的疆域》《最后的疆域》是一部关于越南战争的战争片,讲述了一群美国士兵在越战背景下的艰难生存和战斗。

电影通过真实再现那段血腥残酷的历史,展示了战争对士兵及其家人的巨大影响。

影片以动人的故事引人入胜,同时揭示了战争对人类心灵的伤害与挑战。

3. 《血战太平洋》《血战太平洋》以太平洋战争为背景,讲述了美日两军在冲绳岛的激烈对抗。

影片通过震撼人心的战斗场面和真实的历史背景,生动地展示了战争给士兵和当地居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损失。

观众在欣赏这部影片时,既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能看到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4. 《千年战争》《千年战争》讲述了一个虚构的未来战争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人类与外星种族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电影通过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展示了战争对于人类的极限考验,以及人性在面对危机时的反应。

影片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是一部将战争片与科幻元素相结合的佳作。

5. 《战火与和平》《战火与和平》是一部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战争片,讲述了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影片通过历史的背景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故事情节丰富多样,角色形象鲜明,既有战争场面的震撼,也有人物心理的细腻呈现。

这是2023年度最佳战争片推荐清单,每部影片都展示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和个人带来的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现二战主角形象——俄罗斯再现二战题材影视新作李芝芳2012-9-28 14:47:16 来源:《电影新作》(沪)2005年04期今年是前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俄罗斯国家极为重视,不仅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邀请了5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观礼,还组织了规模宏大的文艺演出。

为隆重庆祝这一伟大节日,俄罗斯文艺界:音乐、美术、戏剧部门纷纷举办音乐会、展览、演出等活动。

作为最能广阔而真实地反映这一伟大事件的电影电视,更是不甘落后,不仅创作拍摄了大批表现卫国战争题材的新作品,也放映了一系列表现二战题材的优秀老影片。

回顾前苏联的电影创作,表现二战题材的影片在其电影史上占有关键性的特殊地位。

这不仅是因为苏联电影艺术的最高成就与表现这一题材相关,还因为前苏联电影发展的各个阶段,其最显明的艺术特征均体现在表现战争的影片之中。

战争题材的影片不仅表现战争,还表现了影片创作的时代。

前苏联电影史上,表现二战题材的电影创作经历了几个高潮。

战争期间拍摄的《区委书记》、《虹》、《她为祖国而战》等准确表达了当时国民的主要情绪: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坚持战斗到底的决心;表达了前苏联人民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所具有的崇高斗志和敢于牺牲自己战胜敌人的勇气。

这些影片对鼓舞前线士兵的斗志,激励他们的战斗意志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战后年代拍摄的同类作品,如《青年近卫军》、《真正的人》等基本上遵循了这一原则,影片情节内容是表现战争中真正的人和事。

50~60年代之交拍摄的战争题材影片《雁南飞》、《一个人的遭遇》、《士兵之歌》、《晴朗的天空》等形成了前苏联电影创作的新浪潮。

这些影片通过对战争时期单个人的命运的关注,对人的道德问题的探究,揭示了战争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对全人类的危害。

这一时期走上银幕的,从精神和哲学方面进行研究的“没有战争的战争”片,如《没有战争的二十天》在后来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70年代的战争题材影片,既有表现战争进程的诗史片,如《解放》、《他们为祖国而战》、《围困》、《莫斯科保卫战》等,也有表现局部战争的影片,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雪》等,还有表现游击队斗争的影片,如《升华》、《途中考验》等。

这些影片中表现的主人公既普通又平凡,但在表明自己的坚定性、可靠性和信仰方面却显示出了惊人的毅力和非凡性。

2000年之后俄罗斯拍摄的二战题材影片,更多的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对战争进行反思,强调的是反战思想,如《布谷鸟》、《最后一列火车》等。

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推出的《星》继承了前苏联战争题材作品的优秀传统,突现了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自己人》则通过战争初期三个红军战士被敌人俘虏又逃跑的经历再现了人在极端状况下的选择。

为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拍摄的影视新作,以广阔的视角再现战争真实,强调了前苏联在二战中的主角形象。

这些作品不仅表现前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牺牲精神,歌颂他们的伟大功绩,还触及到以前没有触及或者不能触及的领域,再现了战争中发生的重大悲剧事件。

这些影片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样式展示了前苏联人民付出的巨大牺牲,再现了他们为胜利付出的代价。

纵观这些新作,可以看到以下特点:1.情节内容曲折,题材范围宽泛。

许多以前没有或不能触及的领域,现在开始涉及,如连续剧《护卫舰PQ—17》、《被处罚的军营》等再现了战争中的悲剧事件。

《自己人》则讲述了一个为德军效力的村长的故事。

2.样式类型丰富,时空结构广阔。

表现二战的影视作品不仅有诗史片、纪录片,政论艺术片;还有侦探片、心理分析片等。

《列宁格勒》再现了围困时期的真实场面;《胜利车站》讲述的是战争初期苏军退却的惨烈局面;纪录片《通向斯大林格勒的列车》则记述了战争时期的卫生列车的功绩。

3.观察视角多维,表现更加人性。

一些影片从人性化的角度表现战争,不仅表现了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也表现了给德国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不幸。

如讲述德军投降后一个德国士兵在西北利亚的苦难经历的《最后一列火车》,《收集石头的时间》中德国工兵为自己民族所犯下的罪行赎罪等等。

4.视觉效果增强,适应观众需求。

二战题材电影以其复杂多变的情节、重重建构的悬念,还有惨烈的爆炸场面以及残酷的厮杀搏斗越来越多的吸引观众,尤其是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以前无法做成的场面得以做成,无法达到的效果可以达到。

如表现侦察小分队在敌后执行任务的《星》、《护卫舰PQ—17》等运用数字技术引起观众的观赏兴趣。

对战争进程的全景展示卫国战争的胜利是前苏联全体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它经历了从退却、逃亡、坚守、反攻到最后胜利的整个过程。

前苏联电影《解放》描写了从斯大林格勒反攻开始到攻克柏林为止的全过程,表现了前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取得二战胜利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伟大功绩。

在纪念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合作推出的24集政论艺术片《胜利车站》则以侵略者占领前苏联国土的基本路线:布列斯特-明斯克-斯莫棱斯克-莫斯科为叙述主线,再现了战争初期的失败、退却和大量红军成为俘虏的痛苦场面。

导演在确定影片的主题风格时说道:该片不是雄壮的胜利颂歌,其目的是要对战争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影片不是表现元帅和将军的命运,而是对普通士兵和普通人的命运予以关注。

因为战争的胜利是整个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在战斗时并没有想到要当英雄,或者想要获得什么奖励、奖章。

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抗击侵略者,保卫祖国。

正是这种热情和牺牲精神决定了战争的结局,使这场战争成了伟大的卫国战争。

影片采用叙述和采访相结合的手法,背景运用了大量的纪录片资料。

导演留下适当空间,邀请参加过二战的老战士和这场战争的其他见证人,如士兵、军官、游击队员和地下工作者讲述自己真实而曲折的战斗经历,从而加强影片叙事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影片不仅再现了布列斯特要塞的官兵在敌人进攻时坚守阵地、顽强抵抗、直到彻底无望时才予以放弃的事实真相,突现了他们的顽强斗志和悲剧结局,还对抗击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力量——白俄罗斯的游击队也给予了充分的展现。

刚刚拍摄完成的重要作品《列宁格勒》是俄罗斯电视一台和英国、匈牙利合拍的一部诗史影片。

该片在圣彼得堡、伦敦、德国、匈牙利、美国拍摄,国内外众多明星参与演出,是俄一台近年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一部影片。

(该台近两年投资拍摄的影片《夜间巡逻队》和《维拉的司机》不仅获得很好的票房,还被国内推荐竞争奥斯卡外国语片奖。

)前苏联时代虽然拍摄过表现列宁格勒围困的大型影片《围困》,但西方人对这一悲剧的了解还是太少。

该片导演兼编剧亚历山大•布拉夫斯基谈到,拍摄此片是因为,围困虽已成为历史,但对这一伟大悲剧写的却不多。

尤其是美国人看了《兵临城下》之后,将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相互搞混。

他要正听史实,要让全世界的人知道,列宁格勒人在围困期间遭受的苦难和与困难斗争的牺牲精神。

而对这一切的描写则主要依据历史文献和真实事件,依据在围困中存活下来的人们的回忆。

影片采用虚构和史实相结合的手法。

故事情节从一位外国记者开始。

围困前夕来到列宁格勒的英国女记者凯特因围困留在了列宁格勒,在公共汽车被炸时受伤被警察姑娘尼娜相救,住在她家。

凯特的朋友美国记者菲利普不相信女友已经死亡,也在到处找她。

影片围绕这个故事情节展开了在饥饿、寒冷和死亡威胁中的列宁格勒发生的各种事件,展示了列宁格勒人为生存、为爱请、为了在非人的环境中保持人的尊严和本质所进行的抗争和努力。

“人民电影公司”推出的系列剧《被遗忘的胜利的秘密》以绝无仅有的新闻素材为基础,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卫国战争史上鲜为人知的光辉篇章,讲述俄罗斯的国防工业。

影片展示了许多保密材料。

当记者问制片人为什么给胜利加上被遗忘的定语时,制片人说道:今天,连我们这一代人都已忘却了所有这些在胜利中起过决定作用的发明,这些令人震惊的过去的优秀成果。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这一切已经完全成了秘密。

拍这部影片的目的,就是要让一些人回想起,让另一些人发现,我们国家的历史保存了多少真正的胜利和秘密。

纪录片《通往斯大林格勒的火车》是由莫斯科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玛丽娜执导。

影片以战时的87号卫生列车上发生的故事为情节基础,讲述战争年代的事件。

1941年7月17日,由巴维尔•塔巴科夫指挥的卫生列车离开萨拉托夫去执行任务。

有意思的是,现在已经是莫斯科契诃夫艺术剧院领导的著名演员奥列格•塔巴科夫年幼时曾随父亲乘该车从斯大林格勒来到埃尔顿湖地区,成为这列火车的见证人之一。

影片通过奥列格和曾在这列卫生车上工作过的人员对过去生活和工作的回忆,展示了战争年代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

该车的一个车厢已经作为纪念品被陈列在索科洛夫山的胜利公园里。

对人物个体命运的揭示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不仅由大的战役构成,还是无数小的战斗汇集而成。

在表现局部战斗方面,前苏联电影有很好的传统,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他们为祖国而战》、《热雪》等。

作为对胜利60周年的献礼片,已经播映,并受到好评的电视连续剧《在无名高地上》描写1944年发生在前苏联边境的一个无名高地上的事件。

团部补充来的新人中有军队的人事干部,有过去的刑事犯,有曾经获得冠军的射击手,也有军事翻译。

战争将他们聚在一起,集中在这个无名高地上。

于是,在白俄罗斯的森林里,他们与敌人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一人同德国的狙击手进行一对一的角斗,另一位将侦察连带入死亡。

影片表现了几个富有个性的人物性格。

英勇的中尉空手对付3个敌人;天不怕地不怕的过去的刑事犯由于对女兵奥里加的爱,敢于拿刀扑向德国的狙击手;而德国的狙击手则对他不屑一顾,非要同真正的苏联狙击手进行对阵。

奥里加则以自己的方式揣摩敌人的行动计划,将他们引入死亡之地。

这些性格各异,性别不同的人被同一个目标——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集合在一起,为战争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尽管他们之中,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活到胜利,但在牺牲前,他们既经历了爱情的体验,也知道了为背叛所付出的代价。

而对活下来的人来说,这段痛苦的日子将永远是他们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导演维塔里•沃洛比约夫拍摄的、5月7日上映的《不值当的任务》描写发生在捷克国土上的悲剧事件。

德国宣布投降,战争双方签署停战协议后,分散隐藏的德国法西斯小分队不甘失败,继续顽抗。

苏侦察连长受命带领连队去收拾这些顽抗分子。

结果看起来不很困难的任务,一次普通的追剿却变成了殊死的搏斗,所有人在战斗中牺牲。

瓦列里•托多罗夫斯基投资、安德烈•库文导演、根据彼得•托多罗夫斯基(《战地浪漫曲》的导演)对前线生活的回忆拍摄的8集连续剧《军校学员》则是对接受战争培训的青年军官生活的再现。

3个月后就要奔赴前线的军校学员们,在1943年的新年里,和普通人一样唱歌、跳舞、谈恋爱,甚至争吵。

不过,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残酷的战斗,流血牺牲。

学员们对此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