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4第四章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四、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 1、两种行为与两种反射
两种行为: 应答性行为: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
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两种反射:
应答性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或S(刺激)型反 射。
操作性反射 :为R(反应)型反射
两者的不同:
1 .刺激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应答性条件反射 :S(刺激)— R(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应-强化”
1、剥夺(deprivation) (本质是桑代克的准备律)
2、食物库训练(magazine training) (卡答声和食物丸的出现联结在一起)
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区别:
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是自由的; 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 ; 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
2、强化
类化强化物:与许多其它强化物重复地相 伴出现之后,才变成强化物。如(金钱、 荣誉等)
3、操作过程的四种机制
(1)正强化 (2)负强化 (3)消弱或不强化 (4)惩罚 区分:惩罚与负强化的不同(见书)
反应后呈现 反应后消除 奖励性刺激 正 强 化 惩罚(1) 厌恶性刺激 惩罚(2) 负 强 化
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 1930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
获哲学博士学位。接着留校从事 研究工作。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 任讲师和副教授,
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 授和系主任,
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 授,直到1974年退休。
主要著作:
《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的分析》 《科学与人类行为》 《言语行为》 《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 《教学机器》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是操作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技术的开创者。
他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也是在所有新行为主义者中,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立场方面最激进的一位,同时,也是对当今心理学影响最大、最重要的新行为主义者。
他最有影响的主张集中体现在他的操作学习理论。
一、操作学习理论的提出:在斯金纳之前,心理学家们就已经用刺激——反应联结对学习作出解释,如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①又如,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学习(trial-error learning)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景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②斯金纳指出,虽然,某些人类的行为正如之前的心理学家们说的那样,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但是,这些只能解释所有人类行为的一小部分,于是他提出了另外一类行为,称之为操作性行为,因为它们是在环境中缺乏明显的无条件刺激物时操作的。
斯金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上,并由此提出了对教育实践起巨大影响的学习理论——操作学习理论。
二、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经典实验——斯金纳箱(Skinner box):20世纪30年代后期,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迷笼,设计了“斯金纳箱”,并用来研究各种动物(如白鼠与鸽子)的行为。
此箱去掉了所有无关刺激,通常内设一杠杆,杠杆与一食物仓相连,动物(如白鼠)偶然地一按杠杆,食物仓便打开,落下一食物小丸于食物盘内,箱外有一记录器,可记录白鼠按压杠杆的速度。
实验中,动物从初始的混乱动作中无意地碰到杠杆而得到食物,从而学会了按压杠杆与得到食物之间的联结。
通过更为复杂的设计,动物还可以学会分化行为,如当灯亮时按杠杆可以得到食物,而灯灭时按杠杆得不到食物,于是,动物学会了只在灯亮时按压杠杆。
(二)两种类型的学习:从对动物的研究中,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第四章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一、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
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时,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打算成为一名作家。
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事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攻读生物学。
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就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接着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年退休。
在这期间,他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第一节强化原理一、强化的类型斯金纳用条件作用的原理来解释学习,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们通常都是以一种增加愉快、减少痛苦的方式来行事的。
但是,“愉快”和“痛苦”都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这在强调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斯金纳体系中是没有地盘的。
斯金纳是以一种相当操作性的方式来界说强化的。
强化物是指“使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剌激”。
也就是说,凡是提高反应概率的任何事件都可以起强化作用。
这样,强化物并不一定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刺激。
而且,在一种情境中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在另一种情境中并不一定起强化作用。
同样,对某一个人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对另一个人并不一定起强化作用。
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又译积极强化)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又译消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及对基础英语教学的启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及对基础英语教学的启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论,主张以实践性的方法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对基础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提倡实践性学习。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强调实践性学习,认为实践性学习是学习的关键。
因此,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性学习,如练习口语、听力等,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重视学习者的自主性。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认为学习者有自主学习能力,应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强调学习者的反馈。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反馈,认为反馈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因此,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应及时给学生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对基础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应提倡实践性学习,重视学习者的自主性,强调学习者的反馈,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6第六章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ppt.Convertor

6第六章斯⾦纳的操作学习理论.ppt.Convertor第六章斯⾦纳操作学习理论本章主要内容:第⼀节斯⾦纳操作性条件作⽤的基本观点第⼆节⾏为管理的原理第三节斯⾦纳强化原理的教学应⽤第四节对斯⾦纳的学习理论的评价第⼀节斯⾦纳操作性条件作⽤的基本观点⼀、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斯⾦纳箱的特点是动物可以反复作出斯⾦纳称为“⾃由操作的反应(free-operant responding)”。
“⾃由”,即动物的⾏为不像在迷津⾥那样受到限制;“操作”,是因为动物的反应是主动作⽤于(或操作)环境。
⼆、两种类型学习的划分(⼀)应答性⾏为和操作性⾏为应答性⾏为: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为操作性⾏为: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为,它似乎是⾃发的(⼆)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和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S类条件作⽤),⽤以塑造有机体的应答⾏为;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R类条件作⽤),⽤以塑造有机体的操作性⾏为。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S--R的联结过程操作性条件反射是R-S的联结过程。
三、操作性条件作⽤的基本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如果⼀个操作发⽣后,接着给予⼀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做出此种反应的概率就会增加,操作性条件反射即发⽣了。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模式:SD——R——SR(⼆)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消退(extinction)是指消除强化从⽽消除或降低某⼀个⾏为。
(三)泛化泛化:其它刺激引起同样的反应的现象。
个体在新的情境中会做出⼀些有效的⾏为是因为这些⾏为在类似的情境中已受过反复的强化。
(四)辨别或分化通过对于个体在不同刺激下的反应给予不同的强化来实现辨别。
四、斯⾦纳的操作条件作⽤理论与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的⽐较(⼀)对学习实质的看法斯⾦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桑代克强调学习的联结性,对⾏为的特征做出描述。
(⼆)对效果律看法桑代克的效果律可以说是斯⾦纳强化理论的先驱。
但是斯⾦纳对效果律通过实验做出了证明,也通过强化程式的研究描述了强化如何保持⾏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观斯金纳根据自己创制的斯金纳箱(Skinner box)对白鼠和鸽子进行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箱是为动物学习实验的自动记录装置。
它是一大约0.3米见方的箱子,内有杠杆和与食物储存器相连接的食物盘。
在箱内的白鼠按压杠杆,就有一粒食物丸滚入食物盘,便获得食物。
一只饿鼠进入箱内,开始时有点胆怯,经过反复探索,迟早会做出按压杠杆的动作,一粒食物丸落入盘内,若干次后,就形成饿鼠按社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称此为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学习一定的行为,重要的是要产生后果。
如果这一后果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
如果行为的后果不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就是负强化。
换句话说,正强化促进某一行为的发生,而负强化使动物避免作出某种行为。
人们可以有目的地设计强化程序,使人或动物学会某种行为,或控制某种行为的发生。
斯金纳用这种方法研究了鸽子的行为。
他曾试图用鸽子建立条件反射,使鸽子能根据颜色用嘴啄动不同的按钮,用这种方法去控制导弹的飞行。
在实验中,斯金纳发现,开始时鸽子啄红,黄和蓝三个按钮是随机的。
但是,如果在它啄红色按钮时给它一个正强化剌激(如食物),在它啄黄色按钮时不给予任何剌激,在它啄蓝色按钮时给予负强化剌激(如电击),一段时间之后,鸽子啄取红色按钮的次数明显高于啄取其它两个按钮的次数。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强化物强化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此为积极强化物,如水、食物、奖赏等;所谓消极强化物,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例如,将白鼠放进一特别箱子中,给予白鼠电击直至白鼠按压杠杆。
经过几次强化以后,白鼠很快习得了有压反应.以逃避电击。
电击即是增强压杆反应的消极强化物,其它诸如强光、噪声、批评等厌恶性刺激皆属此类。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第十七页,共39页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反射
刺激型条件反射 应答型行为:由已知刺激引 起反应
反应型条件反射 操作性行为:反应不是由已知的 某种刺激物引起的,好像是自发的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二级强化物: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 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诸如:金钱、音乐、分数 条件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联合,那 么它也获得了强化的性质。最典型:金钱
第二十五页,共39页
“要保持行为的强度,就必须强化” “如果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 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会 削弱”
间隔式强化比连续式强化居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 固定时距式由于有一个时间差,此后组建加快反应速率,直至 下一次强化到来
固定比例对稳定的反应率有益,变化比例对维持稳定和 高反应率最有效
相比固定强化方式,变化强化方式作用下行为消退的更慢
第三十四页,共39页
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
第三十五页,共39页
童年生活
斯金纳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 15岁时曾与几个小伙伴驾独木舟沿河而下,
漂流300英里。 试制过简易滑翔机。
曾把一台废锅炉改造成一门蒸汽炮,把土豆和
萝卜当炮弹射到邻居的屋顶上。
第六页,共39页
少年时期理想志向
1926年为止汉密尔顿学院学艺术和语言学。想成为作家。
拜读了伊万·巴甫洛夫和约翰·华生的著作,开始对人类和 动物的行为感兴趣。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负强化物:反应相依随的刺激从环境中被排 除时能增强该反应
7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认为,经典条件作用知识解释了人类与动物的数量非常有限的行为。
传统的刺激-反应理论的一句名言:没有刺激便没有反应。
斯金纳承认这种模式在解释某些行为时是确切的,但他认为,人类与动物显示出来的许多反应并不是明显的刺激引发的。
斯金纳把刺激引发的(elicited)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respondents)”;把有机体发出的(emitted)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operants)。
前者往往是一种不随意的行为;后者大多是随意的或有目的的行为。
在应答性行为中,有机体是被动地对环境作出反应;而在操作性行为中,有机体是主动地作用于环境。
经典条件作用只能用来解释基于应答性行为的学习,斯金纳把这类学习称为“S(刺激)类条件作用”。
另一种学习模式,即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模式,则可用来解释基于操作性行为的学习,他称为“R(强化)类条件作用”。
任何作为强化的结果而习得的行为,都可以被看作是操作条件作用的例子。
人们由此把斯金纳的理论称为强化理论。
重要的刺激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而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
斯金纳体系试图回答的中心问题是:自变量(强化的类型和强化的安排)是如何影响学习的。
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又译积极强化)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又译消极强化)。
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
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负强化物。
无论是正强化物还是负强化物,它们的结果都是增加反应概率。
在桑代克那里,强化是用来解释刺激-反应联结加强的一条主要原理,而在斯金纳体系中,强化只用一个用来描述反应概率增加的术语,如何安排强化才是核心。
斯金纳还区分了强化的两个来源: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实验:斯金纳箱实验
斯金纳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阴暗的隔音箱,箱子里有一个开关。
早期斯金纳用老鼠做实验。
老鼠或快或慢偶然的按下一个开关(杠杆),食物就掉进盘内,老鼠就得到了强化,老鼠的行为是通过操作环境(按压杠杆)而获得食物的,即强化物只有在条件反应出现后才会出现。
操作性活动受到强化后,其明显后果是这一操作活动频率增加了,而在反应之后不予强化,则反应就会减弱,这使斯金纳认识到强化作用在操作性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1.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总结出两类反应,由刺激引发的“应答性反应”和有机体发出的“操作性反应”。
前者往往是一种不随意的行为;后者大多数是随意的或有目的的行为。
在应答性行为中,有机体是被动地对环境作出反应;而在操作性行为中,有机体是主动地作用于环境。
经典条件作用只能用来解释基于应答性行为的学习,斯金纳把这类学习称为“S(刺激)类条件作用”。
另一种学习模式,即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模式,则可以用来解释基于操作性行为的学习,他称为“R(强化)类条件作用”。
强化原理
(1).强化类型
强化物是指“是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
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物。
除了对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作出区分外,斯金纳还区分了强化的两个来源: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和水等满足生理基本需要的东西。
二级强化物包括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权利、财富等。
(2).强化安排
可选择(1)连续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
(2)间歇强化:即并非每一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
又分为间隔强化(根据时间间隔予以强化):固定间隔强化、可变间隔强化。
比例强化(根据反应次数予以强化):固定比例强化、可变比例强化。
(3).不同强化安排的效果
对习得速度的影响。
习得速度在连续强化下较间歇强化快些
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第一,一般来说,比例强化安排比间隔强化安排的反应速度要快些。
第二,固定间隔强化安排中反应的速度是从这一次强化后到下一次强化前有规则地逐渐加快的,出现“扇贝型”效应。
在固定比例强化安排中,强化次数与反应次数比例低,在强化后反应速度不大会减慢;而比例高的强化安排,在强化后反应会有较长时间的暂停。
第三,在两次强化之间反应速度的这些变式,只表现在固定强化安排中,在变化强化安排中则没有呈现这种现象。
因为在变化的强化安排中,不论是早是晚,都有机会得到强化,所以反应速度基本上是相同的。
对消退速度的影响,不给强化后:连续强化安排导致消退速度快于间歇强化安排;
固定强化安排导致消退速度快于变化强化安排;比例强化安排中强化次数与反应次数比例愈高,消退速度愈快。
(4).迷信的强化安排
偶发的强化也会增加有机体的反应概率,斯金纳称其为“迷信的强化安排”。
在斯金纳看来,强化之前的任何反应都会得到加强,至于这种反应与强化是否是一种因果关系,那是无关紧要的。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单凭反应与强化之间暂时的邻近,就足以加强这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