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

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 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贝 ,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贝币· 天然贝
贝币· 骨贝
贝币· 蚌贝
二、早期的金属货币
我国古代很早就会冶炼金属,商周时期,青铜 器已达到极精美的水平。金属比贝实用、坚固,既 便于携带保管,又能够分割熔铸,尤其是小件的金 属制品,如铜贝、铜刀,都便于计数。它们具有金 属的一切性质,又几乎兼有贝的种种优点,慢慢地 ,也跨入了货币的行列。
1853年,太平天国铸造了精巧的铜钱,这些 铜钱的钱面上大多铸有“太平天国”四个字,背 面铸有“圣宝”二字,文字都采用方体宋字。太 平天国在好几个地区铸过铜钱,但是始终没有铸 过铁钱、铅钱,也没有印发过纸币。
七、近代的货币
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从 此,进入近代史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币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从中国古代在、到近代的货币发展历史,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是历史性的东 西。它是从商品生产中产生的,随着商品生 产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现阶段, 货币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仍将继续发挥 它的积极作用。但它终将随着商品生产和 私有制的消亡而消亡,到那时,货币则成 为历史上的名词,人们只能从书本上和历史 博物馆里看到它了。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 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 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 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 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 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 ,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 ,各省纷纷仿效。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 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从此,不但铸造 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 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下面是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古代货币:古代中国货币发展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在这个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货
币是贝壳、铜制品和布帛等实物货币。

2. 金银货币: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6年)至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中国开始使用金银货币。

这些货币的使用主要源于对金属的认可和接受。

3. 铸币制度的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铸币制度。

汉朝采用铜作为主要的货币材料,铸造了大量铜钱。

4. 纸币的出现:唐朝(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使用纸币的朝代。

唐朝发行了大量的纸币,方便了交易和贸易。

5. 表记货币:从宋朝(960年至1279年)开始,中国开始使
用银锭和铜锭等表记货币。

这些货币通常以一定重量的银和铜为基准,用于计算和结算交易。

6. 元朝(1271年至1368年)发行的大额铜钱:元朝以大额铜
钱的发行来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这些大额铜钱通常有较高的含铜量。

7. 近代纸币的发行:清朝(1644年至1912年)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发行纸币。

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纸币逐渐取代了铸币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8. 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并发行了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

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包括货币改革、外汇制度改革和金融市场改革等。

以上是中国货币的主要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货币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中国货币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起初是用贝类、金属或其他特定物品作为交换媒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发行自己的货币。

以下将从史前时期、古代币制、封建时期、明清时代以及近代时期分别介绍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史前时期,贝类、金属器物等被用作交换媒介。

最早发现于贵州遵义的古代贝类,显示了人们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使用贝壳作为交换媒介。

到了商代,铜制礼器开始被用作交换媒介,这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铜币。

古代币制时期,充分反映了封建经济的特点。

以西周为代表的古代帝王朝代开始发行金属货币,其中最重要的是青铜钱。

青铜钱的形制多样,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铁器、布币、绳结等。

封建时期,随着中华民族统一大一统的时代到来,中国货币制度逐渐开始统一、金、银、铜三种材质的货币被大规模地使用,而银、铜币逐渐取代了青铜钱的地位。

在唐朝,进一步规范了货币制度,发行了有正面和背面的铜钱。

而在宋代,出现了金银的有文字钱,也开始流通外国货币。

明清时代,中国的货币制度进一步完善。

明朝开始发行宝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纸币。

宝钞的发行方便了交易,但也带来了货币贬值的问题。

到了清朝,纸币开始逐渐普及,清中期还开始了初步的金本位。

此外,铜制钱币的形状和铸造技术也有所改变,出现了双刀钱和机制钱。

总的来说,中国货币的发展史经历了从贝类到金属、纸币的演变过程。

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经济制度的变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货币制度也在不断完善,逐渐走向现代化。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内容如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远古时期的实物货币时代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还处于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状态,没有出现专门的货币。

当时人们只能通过实物交换的方式来获取所需物品。

一些具有一定价值和保值功能的物品,如贝壳、玉器等就成为了当时的"货币"。

2. 铜钱时代
公元前6世纪,秦国开始铸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铜钱,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铜钱时代。

铜钱统一了全国货币,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之后的历代朝代也广泛使用铜钱。

3. 纸币时代
公元960年,北宋政府下令全国通行纸币,标志着我国进入纸币时代。

纸币的出现大大简化了货币流通,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其后元、明、清等朝代也广泛使用纸币。

4. 近代货币时代
1890年,清政府开办中国第一家政府银行——湖北官钱局,发行银元券,标志着近代银行券时代的开始。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发行法币,统一全国货币。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首次发行人民币,标志着人民币时代的开启。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

此后,人民币不断完善,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货币。

我国货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的实物货币,到铜钱、纸币、近代银行券,直至今天的人民币时代,反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1. 货币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采用了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如贝壳、玉石等,这标志着货币的萌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铁器被广泛用作货币。

2. 铜钱时代(秦汉至隋唐)
公元前前3世纪,秦统一六国后铸造了圆形孔钱,标志着我国货币正式步入铜钱时代。

汉代重铸五铢钱,成为长期通行的主要货币。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元通宝、永徽重宝等名钱。

3. 纸钞货币时期(宋元明清)
北宋时期,由于铜钱贬值,政府开始发行交子和会子,为纸钞货币的雏形。

元代正式发行纸钞交子。

明清两代均沿袭纸钞制度,并出现了一些地方钞。

4. 近代货币时期(1840年至1949年)
鸦片战争后,洋钱(主要是银元)流入中国大量使用。

1935年发行了法币,但由于战乱无法统一管理。

1948年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货币制度奠定基础。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1949年至今)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62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87年发
行第四套人民币。

2005年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我国货币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实物货币到铜钱,再到纸钞货币,最后发展到统一的人民币制度,见证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进步。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第五版人民币
1999年10月1日,中 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 第五套人民币,共有 1角、5角、1元、5元、 10元、20元、50元、 100元八种面额,其 中1角、5角、1元有 纸币、硬币2种。第 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 流通需要,增加了20 元面额,取消了2元 面额,使面额结构更 加合理。
第一版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 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 行第一套人民币,共 12种面额62种版别, 其中1元券2种、5元 券4种、10元券4种、 20元券7种、50元券7 种、100元券10种、 200元券5种、500元 券6种、1000元券6种、 5000元券5种、10000 元券4种、50000元券 2种。
乾元重宝
安史之乱后,唐 肃宗为对付财政 困难、铸造大钱, 称“乾元重宝”。
会昌开元
晚唐唐武宗废佛, 取佛铜大量铸 “会昌开元”钱, 使延续了半个世 纪的通货紧缩现 象才有所缓和。
(四)货币的转折。
• 两宋“年号钱”、“御书币”与“纸币” 。
• 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 。
• 明朝由纸币政策转 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体系。 • 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 。
• 隋朝“五铢钱”。
西汉五铢钱
汉武帝即位后, “外事四夷,内 兴功利”急需开 辟财源。同时郡 国自由铸钱,造 成币制混乱,物 价上涨,威胁中 央财政。于是汉 武帝公元前118年 下令废除汉初郡 国制币权,改由 中央统一铸币。
“大泉五十”是 王莽上台后为解 决经济危机而铸 行的一种大钱。 “泉”是“钱” 字的借用。王莽 相信纬学说,在 他夺取刘姓天下 后,为讳忌“刘” 字,刘字由卯、 金、刀三字组成, 故钱文中不用 “金”字而用 “泉”。
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燕明刀

中国货币政策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政策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政策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时期。

以下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发展阶段:
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78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实
行了计划经济体制,货币政策主要以控制物价为主要目标。

人民币被严格管理,外汇管理严格,货币供应受到计划经济的调控。

2.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
推进,中国开始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机制,货币政策也开始逐渐转向以宏观调控为主。

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渐市场化,并推出了金融市场改革,如发行人民银行票据和人民币债券等。

3. 经济改革与金融改革时期(1994年-2008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加强了宏观调控,实施了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

人民银行改变了货币政策工具,开始使用利率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和需求。

4. 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调整(2008年至今):全球金融危
机发生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来应对经济放缓的问题。

这些措施包括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等。

同时,中国还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环境以及国家发展目标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
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中国货币政策也将继续调整和完善。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历程
一、贝币:
1、6世纪前期,中国出现了石器时代的贝币,它是一种能够通过交换获得商品的
抵押物,它的特征是条状的无计量的传统物质通货,也是全国之商品流通的媒介,沿用至春秋时代。

2、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火铸矿贝币,它继承了石器时代贝币的手工模具铸造和
烧制工艺,将贝物以火铸法加工成贝币,沿用至战国时期。

二、铜钱:
1、自战国后期起,中国出现了铜钱,它是战国到汉代的钱币,也是历史上最早的
真正意义上钱币,它的特点是有计量,以“文”、“分”、“厘”为单位,可以作为流通
媒介来使用,沿用至汉朝。

2、汉朝初期,中国出现了“介划头”,它是汉朝铜钱的主要型式,它用铜钱质通货
取代贝币和火铸矿币,以称量实物,沿用至唐代。

三、金币:
1、自唐朝起,中国出现了金币,它是以度量黄金重量的钱币,它的特点是用金的
计量单位度量黄金的重量,制成金币作为流通的媒介,沿用至元朝。

2、元朝时期,中国出现了“银元”,它是元朝的银钱,也是中国最为主要的钱币,
它的特点是使用有计量的小钱作为流通媒介,沿用至清朝。

四、近代货币:
1、清朝末期,中国出现了“钞币”,它是清朝末期至民国早期新兴的纸质媒介通货,它的特点是使用当银行发行的纸币,以汇票、定期存款等方式来发行,沿用至民国时期。

2、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出现了“废钞重铸”,它是铸币经过改造后成为新
的货币,它的特点是以新钱覆盖旧钱,以废钞制铸新钱的形式发出新钱,沿用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货币时期
仿形货币阶段 记重货币阶段 记年宝钱货币阶段
金属货币时期
仿形货币阶段——陶、石、骨、玉、铜、金 仿贝 仿农具 仿工具
(西周布币、齐、燕刀币、楚蚁鼻钱以及仿纺轮 的圜钱 )
仿贝币—蚁鼻钱 (鬼脸钱)楚
布币(铲币)
布币,因形状似铲, 又称铲布 ,春秋早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来到中国后,发现了 元代使用的纸币,于1298年撰写的《马可 波 罗行纪》中,详细介绍了我国纸币印制工艺和 发行流通的情况。从此,欧洲人了解了纸币。 美国学者罗波特 坦普尔说:“最早的欧洲纸 币是受中国的影响,在1661年由瑞典发行。
南宋—会子
会子,是南宋于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由 政府官办、户部发行的货币,仿照四川发行钱 引的办法发行。会子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 起源于临安,也称作“便钱会子”(即汇票、 支票)
记重货币阶段 黄金 白银 汉五铢钱
郢爰 (yǐng yuán )--最早的金币
古代黄金货币。又名印子金,或称金钣、龟币。 我国古代的黄金主要产于楚国。 “郢”为楚 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
记年宝钱货币阶段 唐开元通宝 铜铸币外,还有金银铸钱
纸币时期
白鹿皮币 ----汉代 飞钱 ----唐朝 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北宋) 会子---宋朝发行最多 元朝统一发行纸币(停止发行铜钱)
为什么是“贝”?
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 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 这一实物货币。
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 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 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 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 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 财、购等。
•它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分 官办和私办两种形式。
•这种汇兑方式一方面减低了铜钱的需求, 缓和钱币的不足,同时商人前往各地进行 贸易活动时,亦减轻了携带大量钱币的不 便。“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 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 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北宋初年,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四 川成都首先行用纸币,称为"交子",是世 界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和 城市的繁荣.
平遥:明清钱庄藏白银
近代银元
银币从银两到银元(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 是西班牙银元,光绪十三年张之洞奏请在广东 设局铸造银元,光绪十六年正式批准开铸)
民国——法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政府施行法币 政策,取消银本位制,规定纸币为法定货币, 简称为法币。
民国(代中期后,社会经济和商品货币经济获得长 足发展,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
白银以其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熔铸、便于 携带等自然特性,天顺以后逐渐成为主导流通 货币,至隆庆初国家以法律形式认可了白银的 货币地位。
明清时期是我国银锭铸造、使用、流通的鼎盛 时期,其品种颇多,有五十两、十两、五两、 四两、三两、二两和一两等各种规格。一般的 银锭内都铸有收入来源、产地、年份、成色、 炉名或银匠姓名等内容的铭文,内容历代不尽 相同
◆曾在四川广泛使用过的“交子”,迄今 尚未发现其实物。据说,著名的传世北 宋“交子”钞版已被日本人所收藏。
◆交子”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发行最早的 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货币史上都 占有重要的地位 。
交子的“后世”
1105年,宋代朝廷将“交子”改称为“钱引”, 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到了元代,进一步 完善了纸币制度
古钱币的渊源与由来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 货币是实物货币 。
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 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
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
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 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 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
解放区
第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
11种面额
第三套
第四套
第五套
现代电子货币时期
储蓄卡 信用卡 电子支票 智能卡型,如IC卡
1美元=6.2352元
1英镑=9.9034人民币元
1法郎=1.2117元
1元=13.0278日元
1元=174.9743韩元
汉代白鹿皮币——传说中最早的 纸币
白鹿皮币是西汉武帝 元狩四年(前119年) 发行的货币。汉武帝 之时,汉苑多鹿,就 收集鹿皮作币材,值 四十万钱,(折合现 在至少六万)因其作 价太高,不久即废止。
唐朝---飞钱
•“飞钱”虽然不会飞,但是这个名称非常生 动形象,因为这个“钱”不需携带就可从 一地到另一地。“飞钱”是中国早期的汇 兑业务形式,又叫做“便换”,
期出现,直至战国晚 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 货币。“布”是“镈” 的同声假借字,在古 代通用。布币是从青 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 主要在三晋、两周地 区通行。
仿纺轮的圜钱
圜钱也称圜金、环钱, 是一种中国古代铜币。 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秦 国和魏国。
圆形,中央有一个圆孔。 钱上铸有文字。一说由 纺轮演变而来;一说由 璧环演变而来。是方孔 钱的前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