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管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一、腹腔引流管的应用1.大手术后:在开腹术后,可能会导致腹腔内有大量积液。
腹腔引流管通过持续引流,可以排除积液,减少腹腔内的压力,增加术后恢复的速度。
2.腹部损伤:对于腹部损伤的患者,腹腔引流管能够排除腹腔内的血液和尿液,保持腹腔的干净。
3.脏器移位:一些疾病会导致腹腔内脏器移位,腹腔引流管可以起到稳定脏器位置的作用。
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1.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准备。
包括检查引流管的尺寸和长度是否适合患者,检查引流器具是否齐全,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清洁,以防止感染。
2.术中注意事项:手术中需要注意引流管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引流管需要通过穿刺腹壁插入腹腔,术中要确保引流管的位置正确,并固定好,以免引起引流管脱落。
3.术后管道引流:术后,应及时接触引流液,尤其是头24小时内的引流液。
通过检查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可以了解到患者康复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头24小时内的引流液量较大,之后逐渐减少,颜色也由鲜红色变为淡黄色。
4.引流管的呼吸困难:由于腹腔引流管穿刺了腹壁,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导致呼吸困难。
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5.引流液的质量:通过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可以预测术后感染的风险。
如果引流液中出现排出混浊、恶臭、有脓性或出血性物质,则可能存在感染,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定期更换引流装置:根据医生的嘱托,护士应按时更换引流装置。
换药时要注意先准备好洁净的无菌器械和消毒液,小心操作,避免引起感染。
7.引流管的固定:为了避免引流管的脱落,需要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的腹部。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敷料和胶布进行固定。
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保持适当的压力。
8.术后康复指导:术后出院后,护士还要给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告知患者如何正确护理引流管和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同时还要教会患者注意饮食和休息等方面的事项。
总结起来,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细心观察,及时沟通医生,确保引流管的正常使用。
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 择。
考虑引流管的材质、 弹性和耐受性,以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妇科手术后需要腹腔引流 的患者,如盆腔脓肿、卵巢癌等 。
禁忌症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腹腔内大出 血、严重腹腔感染等患者禁用。 同时,对于已知对引流管材料过 敏的患者也应避免使用。
堵塞处理
如发现引流管堵塞,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切勿用力过猛以免造 成患者不适。若无法疏通,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05
CATALOGUE
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拔除与护理
拔除时机
引流液减少
当引流液量明显减少,且颜色逐渐变淡时,可考 虑拔除引流管。
体温正常
患者体温持续正常,无感染迹象时,可拔除引流 管。
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引 流管的重要性和护理方 法,提高患者的自我护
理能力。
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
引流管堵塞
解决方案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解决方案
定期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若堵塞严重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冲洗。
问题
引流液异常
患者不适
问题
妇科术后腹腔引流 管护理
目录
• 引言 • 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的种类与选择 • 腹腔引流管的放置与固定 •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 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拔除与护理 • 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护理的实践与探讨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妇科手术常见并发症
腹腔内出血、感染等,需通过腹腔引流管进行监测和引流。
腹腔引流管护理的目的
确保引流管通畅,有效引流腹腔内积液和坏死组织,促进患 者康复。
腹腔引流管及护理

腹腔引流管及护理
(一)护理
1、保持有效引流。
①病人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及预防隔下感染;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和受压,防止血凝块和纤维素沉淀阻塞导管;③引流管长度适中,避免翻身时脱出;④应用腹带时,引流管应从腹带的缝隙穿出,避免对引流③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
④避免误入阴道。
⑤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脱高度,防止尿液返流。
处理:
①遵医嘱给予抗菌素治疗。
②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使尿量维持在200Oml以上。
③保持尿道口清洁,做好会阴护理。
2)虚脱及血尿
预防:
①防止患者膀胱高度膨胀。
②实施导尿术时动作轻柔。
③密切观察患者脸色、神志等。
处理:
①导尿第一次放尿量应VIooOmI。
②适当补充能量。
③报告医生,有血尿者积极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3)黏膜损伤
预防:
①操作动作要轻柔。
②用无菌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
③选择型号合适的导尿管。
处理:
①报告医生,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②保护受损黏膜。
③做好会阴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1.导管护理:
①置管成功后,将导管上标有刻度的一
面朝外并在导管末端贴士标识,注明置
作的时间和置入的深度。
②严格交接班制度,每班评估导管情况,观察导管有无脱出、折叠,穿刺处有无感染等。
③指导病人在起床、翻身、穿脱衣服时注意保护导管,以免因牵拉导管导致滑脱。
2.放腹水的护理: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②严密观察病入生命体征的变化,避免引流过多过快使腹内压骤降而导致休克。
③观察腹水的颜色、性状和量的变化,准确记录。
④引流不畅时,检查导管是否扭曲,可帮助病人改变体位以改善引流不畅。
⑤引流结束后进行腹带加压包扎。
3.腹部皮肤护理
①无菌敷贴每周更换 2 次,若出现伤口渗液或敷贴被污染时需随时消毒更换;更换时注意动作轻柔,切勿用力撕扯,以免损伤皮肤。
②指导病人穿宽松全棉衣物,减少摩擦。
③加强营养,予高热量、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遵医嘱静脉滴注白蛋白、血浆等。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与处理对策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腹膜腔是人体最大的体腔,正常情况下腹膜腔内有75-100ml黄色澄清液体,起润滑作用。
在病变时腹膜腔可容纳几千毫升的液体。
放置腹腔引流管主要的意义在于:1.避免渗液、血液积聚而发生感染。
2.观察术后是否有出血和吻合口瘘。
3.为腹腔感染性疾病提供治疗途经。
4.为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提供治疗途经。
【并发症】出血【发生原因】1.患者术前营养差,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障碍。
2.术后切口小血管结扎不严密。
3. 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时,体位的突然改变牵拉脏器。
4.患者剧烈咳嗽时腹内压突然增加,手术切口的崩裂出血。
【临床表现】腹部敷料有大量鲜红色渗液,腹腔引流液突然增多、颜色鲜红、每小时超过100ml,24小时超过500ml,此时触摸引流管时可感觉引流液温热感。
【预防及处理】1.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如:维生素K1、氨甲环酸、血凝酶等。
2.输血,改善贫血,监测血常规。
3.术后避免剧烈活动,避免牵拉引流管。
4、给予腹带应用,咳嗽时双手保护伤口,减轻腹内压。
【并发症】感染【发生原因】1.引流袋更换不及时。
2.引流液返流。
3、引流液不能及时排出。
4、术前胆道有炎症发生。
5、引流管留置时间过久6.腹腔手术术后有瘘的发生。
【临床表现】腹腔引流液颜色由清亮淡红或黄色变为黄褐色或灰白色粘稠液体,体温超过38.5℃,考虑为腹腔感染。
【预防及处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堵塞造成引流不畅或引流液不能及时排出。
2.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
3.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出。
4.每天更换引流袋,及时倾倒,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原则。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患者无论在床上或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和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引流液返流。
6.注意体温的变化,体温超过38.5℃时留取血培养,必要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并发症】肠瘘【发生原因】1.手术吻合口裂开导致肠管血运不良造成吻合口瘘。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腹腔引流管的目的:腹腔引流管在腹腔外科手术中极为重要,医生根据手术需要,在腹腔内脏器吻合处或脏器切除后在脏器窝内放置的硅胶橡皮引流管,目的是将渗出液引出体外,减少毒素吸收,相当于医生留在病人腹腔内的一双眼睛,随时观察有无吻合口出血和漏的发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置。
腹腔引流管有效引出渗出液,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腹腔引流管进行有效护理极为重要。
1、保持引流管通畅?:按时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强调每次观察时都需挤捏引流管,防止术后凝血块、脱落的组织碎屑堵塞引流管。
2、确保引流管固定有效: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旁,床上翻身活动时避免牵拉、折叠;平躺时固定高度不超过腋中线;离床活动时,固定于衣服下角,不超过引流口处;搬动病人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
家属24h陪护,防止患者因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或睡梦中将引流管当异物无意识的拔出体外,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加强护理观察?:根据引流管在腹腔的位置或作用不同,在引流管上做清楚标识,更清楚的了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关系。
如:腹腔引流液出现金黄色或黑绿色提示胆漏;腹腔引流液出现稀薄的肠内容物或粪便类的臭味或渗出物提示肠漏;放置胰周的引流管出现透明、清凉或大米汤样液体提示胰漏;术后48h 内观察出血情况,出血的标准是:出血>300ml/h或12h出血量>3000ml,如无引流物引出可能管道被堵塞,如引流液为血液且速度快或多,并观察脉搏细速提示有出血现象。
观察出现以上现象均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置,必要时做好二次手术准备。
.4、定时更换引流袋?:腹腔引流袋更换频繁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以每周更换1次为宜。
更换前应先夹闭引流管,倾倒引流液。
更换时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引流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腹腔手术后的引流和排液。
而正确的腹腔引流管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展开深入探讨,以帮助护理人员正确、有效地进行护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 术后定期更换引流袋。
腹腔引流管排出的液体需要定期清理,并更换引流袋,以确保畅通和不堵塞。
2. 观察引流管排液情况。
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引流管排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注意固定引流管。
引流管需要在腹部固定良好,避免扯动或滑脱,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4. 保持引流口清洁。
每天清洁腹腔引流口,避免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5. 注意疼痛管理。
患者可能会出现引流管周围疼痛,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相应疼痛管理措施。
二、腹腔引流管的注意事项1. 避免引流管受力。
患者在活动时要避免引流管受力,以免引起意外脱落或破裂。
2. 随访患者情况。
对于因腹腔引流术留置引流管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3. 应用护理学常识和技能。
护理人员在进行腹腔引流管护理时,需要熟知护理学常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操作准确、安全。
4. 配合医嘱进行护理。
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腹腔引流管护理,不得擅自更改护理方案。
5. 注意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因体质、病情等存在个体差异,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护理。
综合来看,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熟知护理要点,严格执行并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患者本人和家属也需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护理工作,共同致力于患者的康复。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护理人员提供一定帮助,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贡献。
个人观点:作为护理人员,我认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力。
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

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腹腔引流管护理的健康教育引言:腹腔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除腹腔内积液或血液的医疗器械。
正确的护理和使用腹腔引流管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腹腔引流管护理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一、腹腔引流管的基本知识:1. 腹腔引流管的作用:排除腹腔积液或血液,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2. 腹腔引流管的常见类型:单腔引流管、双腔引流管和负压引流系统等。
3. 腹腔引流管的位置:插入腹腔的切口处,通过引流管来排除积液或血液。
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1. 定时观察引流液量和性状:每天记录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及时发现引流液量的变化或引流液的异常。
2.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阻塞引流管,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清除管道内的血块或积液。
3. 保持引流口周围的清洁:定期更换引流口周围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 检查引流管的固定和牵拉情况:确保引流管的固定牢固,防止引流管被拔出或移位。
5. 定期更换引流管:根据医嘱更换引流管,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支引流管导致感染。
三、腹腔引流管的注意事项:1. 注意个人卫生:护理人员在进行腹腔引流管护理时,应做好手部消毒,并戴上手套。
2. 轻柔操作:在更换引流管或清洗引流口时,应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牵拉或拉扯引流管,以免伤害患者。
3. 定期评估引流液性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质地和气味,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给医生。
4. 留意患者的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疼痛和腹部肿胀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结语:正确的腹腔引流管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通过定时观察引流液量和性状、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引流口周围的清洁、检查引流管的固定和牵拉情况以及定期更换引流管等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注意个人卫生并留意患者的体征变化,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置一引流管或引流条将渗血、渗液或消化液等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
(一)腹腔引流器材
⒈ 单腔引流管
根据创面大小和引流量选择适当粗细的引流管,并根据需要末端剪成数个侧孔。
⒉ 双套管引流管
为两根直径不等的橡胶管,细管插入粗管内,使两管末端平齐,粗管和细管之间借负压吸引相互流通;另外,可从细管内注入冲洗液行冲洗用。
⒊ 烟卷引流
又名雪茄引流,用狭长型乳胶套内卷入纱布制成,形似雪茄烟,具有虹吸作用。
⒋ 其它
皮瓣引流、U型管、蕈头导管等。
(二) 腹腔引流的目的
⒈ 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或手术野蓄积。
⒉ 排除腹腔脓肿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促使炎症早日消退。
(三) 腹腔引流的并发症
⒈ 感染
由于引流管留置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组织反应,细菌滋生,发生感染。
⒉ 慢性窦道形成
由于置管时间长、反复感染、异物刺激等原因所致。
⒊ 引流管滑脱
因引流管固定不牢,多于病人活动时脱出。
⒋ 引流管压迫肠管
可能会导致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⒌ 拔管困难
若固定缝线过紧,或留置引流管时间过长,引起拔管困难。
⒍ 其它
出血、阻塞等。
(四) 腹腔引流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⒈ 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腹腔引流管有关。
⒉ 知识缺乏:缺乏与留置腹腔引流管注意事项有关的知识。
⒊ 部分自理缺陷:自理缺陷:与留置引流管活动受约束有关。
(五) 腹腔引流的护理
⒈ 妥善固定
将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床边或衣服上,严防因翻身、搬动、起床活动时牵拉而脱落,并减少引流管牵拉引起的疼痛。
⒉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性状
注意引流液的变化,以便随时了解病情发展的趋势。
⒊ 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及时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引流液是否外漏或渗出等,并定时换药。
⒋ 保持引流管通畅
管腔内有脓块、血凝块、异物等会引起引流不畅。
如发现病人突然出现腹胀、伴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脱出。
⒌ 严格无菌操作
更换引流袋或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且每周更换2~3次无菌引流袋,先消毒引流管远端引流管口后再连接,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
⒍ 倾听病人疼痛的主诉
引流口处疼痛常是引流液渗漏刺激周围皮肤所致,其它部位疼痛可能是引流管压迫局部组织,或继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所致,应及时通知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