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三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溶液的配制导学案精品

合集下载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2. 让学生掌握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定量表示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定量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定量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浓度的计算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溶液的概念、浓度等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定量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实验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滴定管等。

3.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溶液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组成及定量表示方法。

2. 新课讲解:讲解溶液的概念、浓度、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定量表示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定量表示方法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演示溶液的制备及浓度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溶液的性质。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深入学习溶液的质量分数概念,理解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溶液的摩尔浓度概念,学习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

3. 学习溶液的稀释定律,理解并应用稀释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溶液的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解决具体问题。

4.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新学的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溶液的稀释过程。

八、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评估学生对溶液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的理解程度。

初中化学_第三单元溶液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三单元溶液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单元两节内容围绕“溶液”这一专题展开,前一节是基础,本节课内容是拓展和延伸。

学生已经对溶液组成、溶剂、溶质有了定性了解,对溶液体系中各组分质量关系也基本有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只要学生认同溶液的浓和稀与一定量溶液中溶质的多和少有关,那么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引入、计算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计算不是难度,重点是对各组分质量关系的确认;教学难点是溶质质量分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究、总结、应用。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课堂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前一节对溶液组成体系有了定性认知后,本节课展开了对溶液的定量研究。

课程设计深入浅出,结合学生对溶液日常生活感受“甜或咸”去判断溶液“浓或稀”,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本堂课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

为了更好地加深对新概念含义理解和把握,教师不但要做精当点拨还要调动学生去探究和感悟,也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精髓所在。

本堂课的难点在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以及其在生活生产中涉及到溶液的稀释和浓缩的具体应用。

由于练习到了化学和社会生产,恰恰是培育学生良好情感价值观的切入点,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化学这一主旨。

通过本节课堂教学活动,本人就“教”和“学”两个方面做一下教学效果分析。

一、“教”的效果:1、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课堂伊始用溶液颜色导入课堂,首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浓和稀去判断溶液,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准确的化学语言去描述溶液的组成,得出溶质质量分数。

2、课堂内容呈现循序渐进,层层铺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本重难点。

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环节处理上让学生先推演相关变式,在熟知了溶液体系中各种“量”的关系之后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学生接受起来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3、精心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内容。

本节内容设计的主要是计算,通过精心设计例题,让学生学会用公式解题,并能够注意到解题的步骤,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对于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有个实践的机会,并在课堂练习时,展开小组间竞赛,学生们练习的氛围浓厚,而且解题的质量非常的好。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导学案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导学案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时间:12月1日学生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学习过程:一、学前预习:在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分别放入一汤匙白糖和两汤匙白糖,得到两种溶液,这两种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尝一下哪杯更甜?①、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②、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增加,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③、若溶质的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有何变化?④、若溶质的量减少,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二、交流展示,讨论怎样比较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即溶液组成的变化三:自学导航:1、阅读课本64—65页,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变形可得: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2、课本例题1和例题2,明确溶液稀释前后的质量不变。

3、了解白酒中的“度”是怎么回事。

四、交流展示:讲解例题1和例题2,并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问题五、课堂小结六、课堂检测:1、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现将1000g生理盐水给病人输液,进入病人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为()A、0.9gB、9gC、90gD、900g2、有m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将溶质质量分数增达到20%,可采取的方法是()A、蒸发掉溶剂质量的一半B、蒸发掉m/2 g 溶质。

C、加入m/2 g硝酸钾固体D、加入m/8 g硝酸钾固体3、关于100g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 g 水中溶有5g NaClB、5g NaCl 溶于95g 水中C、溶液中氯化钠于水的质量比为1:20D、溶液中氯化钠于水的质量比为:1:19加入水的质量为。

教案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案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案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定量表示方法,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 溶液的质量分数3. 摩尔浓度4. 溶液的配制5. 溶液浓度计算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浓度计算实例的分析与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的组成和定量表示方法。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2. 新课导入:介绍溶液的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溶液浓度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自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并进行浓度计算。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计算能力进行评价,总结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质量分数的定义,掌握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质量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质量分数的概念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质量分数的应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分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计算和应用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采用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分数的概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的定量表示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的定量表示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三单元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复习回顾:1、溶液的组成:2、溶液的特征:3、溶质溶解的过程实际上是溶质微粒在水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及水合的过程,前一过程热量,后一过程热量,由于两个过程吸收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或。

如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时,溶液的温度会,硝酸铵、氯化钠溶于水时分别导致溶液温度和。

讲授新课:1、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例:称取8g和10g白糖分别溶解于40mL和50mL水中,哪个更甜?反馈练习:关于100g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g水中溶有5g 氯化钠B.5g氯化钠溶解于95g水中C.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D.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192、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变形及其应用:例:配置150kg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3、溶质质量分数的拓展计算:(1)溶液的稀释:(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例:某同学把30g质量分数是15%的KMnO4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3%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2)溶液的增浓(无溶质析出):○1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2将原溶液蒸发溶剂: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例:现有2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要使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向原溶液中加入多少克氢氧化钠?蒸发多少克水?(3)溶液的混合:混合后溶液的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

例:向40g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6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达标检测:有100g硝酸钾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

请根据下列叙述,把“变大”、“变小”、“不变”分别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从其中取出20g溶液,剩下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2.向原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精品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精品
实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稀释前溶质的质量 =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100 g × 25% = (100 g + x )× 10%
解:设稀释时所加水的质量为x 100 g × 25%=(100 g +x)× 10% x=150 g
答:稀释时所用水的质量为150 g。
注意:两种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体积不能相加.
式是怎样?
编辑ppt
4
识点1:公式及含义 一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
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溶液的质量
编辑ppt
5
自主合作学习1 ——知识归纳
• 1、20℃时,在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
还有1g该物质剩余,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只
编辑ppt
21
挑战自我: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在100g水中溶解20g食盐,所得食盐水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2)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 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变为2%。
编辑ppt
22
挑战自我:
2、食醋中约含3%~5%的乙酸,计算 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食醋中,含 有多少克乙酸?
编辑ppt
18
交流与共享:
编辑ppt
19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溶液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稀释问题: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导学案精品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导学案精品

【关键字】方法、成绩、质量、问题、掌握、了解、需要、重点、关系、拓展、提高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时间:12月1日学生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学习过程:一、学前预习:在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分别放入一汤匙白糖和两汤匙白糖,得到两种溶液,这两种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尝一下哪杯更甜?①、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②、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增加,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③、若溶质的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有何变化?④、若溶质的量减少,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二、交流展示,讨论怎样比较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即溶液组成的变化三:自学导航:1、阅读课本64—65页,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变形可得: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2、课本例题1和例题2,明确溶液稀释前后的质量不变。

3、了解白酒中的“度”是怎么回事。

四、交流展示:讲解例题1和例题2,并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问题五、课堂小结六、课堂检测:1、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现将1000g生理盐水给病人输液,进入病人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为()A、0.9gB、9gC、90gD、900g2、有m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将溶质质量分数增达到20%,可采取的方法是()A、蒸发掉溶剂质量的一半B、蒸发掉m/2 g 溶质。

C、加入m/2 g硝酸钾固体D、加入m/8 g硝酸钾固体3、关于100g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 g 水中溶有5g NaClB、5g NaCl 溶于95g 水中C、溶液中氯化钠于水的质量比为1:20D、溶液中氯化钠于水的质量比为:1:19加入水的质量为。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 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  复习导学案

第三单元溶液复习学案【基础知识回顾】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_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

特征__________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__________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组成___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__________起溶解作用的物质2.溶解时的温度变化物质NaOH 固体NH 4NO 3固体NaCl 固体温度变化3.乳化现象(1)当在植物油中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就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叫做。

肥皂、洗发水等都具有乳化作用。

(2)物质除污的方法和原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在温度、溶剂一定的溶的条件下,_________该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___该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概念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与_________的质量之比计算公式%100⨯=液质mmω推导公式ω⨯=液质mmω质液mm=溶液稀释的计算增加溶剂计算依据:稀释前后,__________的质量不变计算公式:设加水的质量为x,m×A1%=(m+x)×A2%溶液的浓缩蒸发溶剂计算依据:蒸发前后,__________的质量不变计算公式: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m×A1%=(m+x)×A2%增加溶质计算依据:增加溶质时,的质量增大计算公式:设增加溶质的质量为x,H1%+r×100%=y%三、实验探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仪器及部分仪器的作用________、药匙、________、滴管、________、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实数步骤操作示意图操作步骤(以配制100g15%的食盐水为例)(1)________:100g此食盐水中溶质质量=_____g,溶剂质量=_____g(2)称量:用____________称取食盐,用量筒量取________mL水(3)________:把量取的水倒入盛有食盐的中,用________搅拌(3)装瓶贴标签:误差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操作:水量______了;溶质称______了可能的原因: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操作:水量______了;溶质称______了可能的原因:1.下列物质:①鸡汤②矿泉水③酒精④生理盐水⑤面汤,不属于溶液的是()A.②④B.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碘酒B.盐酸C.氯化钠溶液D.酒精溶液3.(2023山东青岛城阳期中)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作用的是()A.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污C.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4.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蔗糖C.硝酸铵D.食盐5.(2023山东青岛城阳期中)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抑制新冠病毒的新药-千金藤素,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碳酸钠溶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溶剂是水B.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0C.从100g10%的碳酸钠溶液中倒出一半,就可得到上述溶液D.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小于10%的碳酸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6.(2023山东青岛城阳期中)20℃时,某同学在盛有1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活动、方法、成绩、质量、问题、合作、掌握、需要、重点、拓展、解决、提高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二)--溶液的配制导学案
主备人:邓国廷审核人:唐德高
学生姓名:成绩: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进一步熟练药品取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2、学会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溶液的配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在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分别放入一汤匙白糖和两汤匙白糖,得到两种溶液,这两种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尝一下哪杯更甜?
①、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②、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增加,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③、若溶质的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有何变化?
④、若溶质的量减少,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2、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公式变形可得: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3、有m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将溶质质量分数增达到20%,可采取的方法是()
A、蒸发掉溶剂质量的一半
B、蒸发掉m/2 g 溶质。

C、加入m/2 g硝酸钾固体
D、加入m/8 g硝酸钾固体
二、交流展示,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三:自学导航:阅读课本66-67页,二、溶液的配制,完成“活动天地”中的问题。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仪器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固体溶质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保存;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若溶质为液体:配制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装瓶保存;
所需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四、合作探究:实验室要配制200g 15%的氯化钠溶液,怎样配制?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检测: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固体溶质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称量、计算、溶解
B、计算、溶解、称量
C、计算、称量、溶解
D、溶解、
计算、称量
2、在农业生产中,需用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配制1500g这种食盐溶液,问:
(1)、需要氯化钠和水个多少?(2)、具体怎样操作?
3某温度时,将50g氯化钠溶液蒸干,得到8g氯化钠固体,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实验室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碳酸钠溶液200g, ,问需要碳酸钠和水各多少克?
七、拓展提高:
1、要使6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变为40%,应加入硝酸钾的质量
为。

2、欲将80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稀释到10%,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