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ppt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共PPT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共PPT
概念: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 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二、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元素 (宏观)
概念:元素 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下列概念有何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原子 离子
原子 元素
(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相互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成原子, 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电解水反应






通电

氢气 + 氧气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 新的分子。 在这个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1、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带负电)
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991年,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别人合作,重 新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铟元素的核电 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核外电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
一般少于4个 易失电子
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
非金属 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 易得电子
离子的形成
原子: Na +11 2 8 1 失一个电子
离子: Na+ +11 2 8
Cl +17 2 8 7 得一个电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 名师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 名师教学PPT课件
NaCl、KCl等
什么是元素?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 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 ①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一类原子的总称

区 ②只有种类,没有个数 别 ③宏观概念
④能组成物质,不能构 成分子,原子
②既有种类,又有个数 ③微观概念
④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也可构成分子
金属元素,如钠、镁、铝等,最外层电子一般 小于4个,在 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非金属元素,如氧、氯、硫等,最外层电子一般 大于4个,
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电到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最外层电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 做 阳离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 阴离。子
能观察到的是
( )D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5、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物由质构成练微习 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 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的名 称。
⑴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汞原子构成的; ⑵人工降雨用的干冰是由 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⑶食盐中的氯化钠是由 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
例如:H+、Na+、Mg2+、Al3+、Cl-、O2-、S2-
1、下列微粒是阳离子的有( D );
是阴离子的有
( BC )
是原子的有
( A );
为稳定结构的有 (BCD )
A
B
C
D
3、 元素X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
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1)PPT课件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1)PPT课件

原子
金属 固体非金属 稀有气体
分子
CO2 H2O2 H2O N2 O3
一.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但不随外界条 件如温度、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间隔与物质所处状 态有关,同种物质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最大, 固体分子间间隔最小,且会受温度和压强的 影响,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越大,压强越大 分子间间隔越小。
课题 3 元素
世界上的万物由什么组成?这是人类 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人们 认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 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后来得知: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一.元素
1.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 一类原子的总称。
友情提示注意: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2)一类原子(质子数相同)。 (3)总称。 (4)元素只讲种数不讲个数。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原子的构成 (+)
质子(+)(1个质子带一个单
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无中子)
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注意: 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
三个等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Kg) 相对原子质量= C-12原子的质量(Kg)×1—12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相似点:分子和原子都很小,分 子之间、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与原 子都总在不停的运动着。
(2)不同点: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 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 PPT课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 PPT课件

横行(周期):将 电子层数 相同的
元素,按 最外层电子数 递增的
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氢H
氦H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所在表格信息
3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
16
S

32.06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练一练
(2019天水)静静发现炒菜所用的食盐为加碘食盐。
经查阅资料可知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有下图所示信息。
为遥 有知 暗不 香是 来雪 。,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气态
练一练
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 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D )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C 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 D 海绵能吸水
练一练
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
的解释,合理的是( C )
A如.:质不子能数讲不氢同、氧两个元素B.相对原又子讲质个量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如外:层1电个子氧数原不子同
书写
大写 一大二小 F N Na Ca
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所有元素符号都有)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所有元素符号都有)
3、表示该元素的单质(金属元素、稀有气体 和 C Si P S)
3、右图是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B.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C.X属于非金属元素
D.x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为XCl
有自己热爱的事, 是一种幸运。
2.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
① 5个氧原子 5O ② 2个铜原子 2Cu
③ 氮元素 N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课件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Na+ Cl-
2.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阳离子 (+)
失电子 得电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原子
得电子 失电子
阴离子 (-)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
【练8、习3】已知R2+核外电子数为n,仍不能确定的是原子
的( B )
A.质子数 B. 中子数 C.核电荷数 D. 电子数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相互关系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 (1)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_分__子__本__身__没__有__发__生_ 变化; 化学变化:____构__成__物__质__的__分__子____发生了变化,分裂成原 子,原子重新组合成___新__分__子_,如水的电解、蜡烛的燃烧 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分子是否发生改变 (或是否生成新分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__混__合__物__含有不同种分子, _纯__净__物___含有同种分子。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PPT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PPT

间隔
2. 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不变色 变红
3.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 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如水受热蒸发 时,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 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2)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 子会变成其他分子,如: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例3. 近来中国部分地区出现镉污染的大米,
食用后对人体有害。下列有关镉的说法中错
误的是 A. 镉的原子序数是48
( B)
B. 镉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镉的元素符号是Cd
D. 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
【图解】
【易错分析】相对原子质量为一个比值,其 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
变式练习1.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 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能获得许 多信息。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元素,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 相对稳定结构,化合价显-2,故钠元素与硫元 素化合时,需要2个钠原子和1个硫原子,其化 学式为Na2S,故选C。
变式练习3. (’14崇左9题2分)如图是元素周期
表中某元素信息示意图,由图所获取的信息正确
的是
(C )
A.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B.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3 g C.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D. 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分子和原子 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物质是由_分__子__、_原__子__和_离__子__构成
的。例如金刚石由原子(或碳原子)构成,水 由分子(或水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或 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ppt

学一学怎样做这种题
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 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20 ,该原子核外 有 4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金属 。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在化合物中
的常见化合价为 +2 。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4个电子是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显正 价。 最外层≥4个电子是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得到电子,显负 价。
H2O
水这种物质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一个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 氧原子构成
2H2O 两个水分子
-2
H2O
水中氧元素显-2价
参照上面例子请写出下列粒子的含义:
(1)3个铁原子 3Fe .(2)一个镁离子 Mg2+ .(3)2个水分子 2H2O. +3
(子4)氧4S化O铁24- 中F铁e. 表元素示显什+3么价 意义Fe2呢O3?.(5)4个硫酸根离
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⑶食盐中的氯化钠是由 钠离子、氯离子 构成的。
2、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氮原子 2N 2个铁离子 2Fe3+ 2个铁原子 2Fe 1个铵根离子 NH4+
2个氮分子 2N2 2个亚铁离子 2Fe2+ n个水分子 n H2O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是原子得到或失去 电子而形成的,所以正电荷数≠负电荷数
原子构成的规律:
⑴、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 ⑵、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⑶、质 子 数 不 一 定 等 于 中 子 数 ⑷、原 子 中 不 一 定 含 有 中 子 ⑸、不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和核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ppt

宏 观(组成)
离子
微 观(构成)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原子: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

如:铁、铜、钠、木炭、红磷、氦气、氖气等。

质 的
分子:气态非金属单质、都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
化合物,如:氧气、氢气、氮气、水、二氧化碳等


粒 离子: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氯
元素种类__质_子__数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质__子__数__、__中_子__数__; 元素的化学性质_最_外__层__电__子__数_; 离子所带电荷数_最__外__层_电__子__数_;
1、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
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的
名称。
2个氢氧根离子 2OH-
氧硅铝铁钙钠钾,还有镁氢和其他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结论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一般 小于4
一般大 于4
易失去 电子
易得到 电子
易发 生化 学反 应
等于8 稀有气体元素 (氦等
于2)
稳定结 构)
极难发 生化学 反应
元素的 化学性 质与原 子最外 层电子 数关系 密切
下列粒子的性质与质子数、电子数、中子 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有关,请 你用它们填空
子 酸钾、高锰酸钾等。
➢ 典型例题解析
科学研究证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请用原子、 分子或离子填空:
(1)应用最广泛的铁是由 铁原子 构成的;
(2)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氮分子 ; (3)调味用的氯化钠是由 钠离子 和 氯离子 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1.分子:气态及液态物质。 2.原子:金属、固体非金属,以及稀有 气体物质。 3.离子:由活泼金属离子与活泼非金属 离子构成。如氯化钠、氯化镁。
三.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但不随外界条 件如温度、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例如:含有1个质子的氢元素,它的3类原子。
原子种类: 氢
重氢
超重氢
中子数:
0
1
2
以上三种原子质子数都为1,所以是同一种元素 氢元素。
再如: Na与Na+ 钠元素
Mg与Mg2+ 镁元素
特别注意:
1.原子既能论种又能论 个,元素只能论种而不能论 个。
2.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 素的种类。
讨论: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 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是
原子
获得e 失去e
阴离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总数
阳离子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总数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原子团:
氢氧根离子 铵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OHNH4+ CO32SO42NO3-
4.离子符号
(1)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 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 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如:
1.核外的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
2.电子由于能量的差异,运动的区域也不同能量最低 在离核最近的区域运动,能量稍高在离核更远的区 域运动。
3.把离核最近的区域称为第一电子层,以此往外为第 一、二、三………七层。最多有7层。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也叫分层排布
常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原子结构示意图:
圆圈表示原子核,圈里的+表示正电荷, 圈里的数字表示正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弧 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
(2)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去 电子,性质活泼;
(3)元素的种类由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决定。
(4)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离子
1.形成:原子得失电子而形成。
原子
得(或失)e
离子
离子
如:氧原子 得2个e 氧离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钠原子 失去1个e 钠离子
2.分类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 阳离子(带正电)
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注意: 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
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 数。 2.质量关系: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 核上。
3.体积关系:主要由电子运动区域决 定。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 原子质量与它的比值。
如: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
氧气
(过氧化氢分子)
(水分子)
(氧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 原子种类不改变。
如: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氧原子、氢原子) (氧原子、氢原子) (氧原子)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相似点:分子和原子都很小,分 子之间、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与原 子都总在不停的运动着。
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a.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结构大多不稳定, 化学性质活泼;离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 不活泼。
b.电性不同:原子带电但不显电性,离子 带电也显电性。
22..转联系化::
失电子失电子 得电子得电子
阳阳离离子 子
原子 原子
阴离子 阴离子
得电得子电子
失电子失电子
小结:
课题 3 元素
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否
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否
硫+氧气 点燃
S O2
二氧化硫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SO2
H2O2
H2O O2
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原子、元素 不改变。
2.原子、分子、元素、物质间的关系:
原子
构成
分子
微观概念 论种又论个
同 一 类 原 子
2.计算公式:
原子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Ar)=
碳原子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并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只是一 个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相 对原子质量大的原子的实际质量就大。
归纳:
阳离子:Na+
阴离子:Cl-
(2)表示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表示1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 电荷)
2Mg2+表示2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系数表示 离子的个数)
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得失电子数 的关系:
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得或失 电子数目。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 粒,如氯化钠、氯化镁等。
如:钠原子(Na) 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电子层
原子核
正电荷
第二电子层 第三电子层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每个电子层 上的电子数
归纳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第二 层最多8个;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只有一层时不超过2个)。
2.最外层电子数对原子化学性质的 影响
(1)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易得 电子,性质活泼;
世界上的万物由什么组成?这是人类 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人们 认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 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后来得知: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一.元素
1.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 一类原子的总称。
友情提示注意: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2)一类原子(质子数相同)。 (3)总称。 (4)元素只讲种数不讲个数。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间隔与物质所处状 态有关,同种物质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最大, 固体分子间间隔最小,且会受温度和压强的 影响,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越大,压强越大 分子间间隔越小。
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相同, 化学性质相同;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2)不同点: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 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3)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 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备注:分子与构成分子的原子相比,原 子更小,但并不是说原子都一定比分子 小。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原子的构成 (+)
质子(+)(1个质子带一个单
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无中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