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1年中考复习建议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1年中考复习建议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1年中考复习建议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1年中考复习建议

纵观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改革意识。试题的学科性、导向性、文本性鲜明,同时区域性特色不断增强。试题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2010年各地中考试题特点

今年各地中考试题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同时,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又形成了以下特征:

1.依据课标,淡化教材,能力立意,区域性特色鲜明

中考试题命题时都努力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视对基本能力的考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地中考试题的地方区域特色也更加鲜明。试题的题源和题料也更具有较浓的地方文化特色,不少试题取材于当地的人文材料或文学作品。例如,广东卷的第5题,请学生为广州举办的第16届亚运会拟写助威口号以及应聘拉拉队员的发言稿;南京卷现代文阅读选文,介绍了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的南京传统工艺——织物云锦等。这对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意识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 注重知识的覆盖面,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试卷结构合理

各地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宽,试题量逐渐减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便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能力。试卷结构出现相对稳定,大体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综合性学习”(或“表达与交际”)“应用与写作”四大板块。试题难度适宜,梯度设计科学,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基本维持在7∶2∶1。题型相对稳定,以主观题为主,单纯的客观选择题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一般在10%以下,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和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以常规题型为主,同时新题型也不断涌现,新题型题量与分值设置恰当。“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新题型的实验田,也是落实新课程要求的新中考的鲜明特色。

3.注重积累,落实基础,强调语感,突出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试题对语文知识积累的注重主要体现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考查,包括识记常用字的读音、识记常用汉字(词语)的字形、古诗文的默写、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等。有些地区的试题甚至考查了汉字的规范书写,如山西卷第1题,要求考生临摹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各地试题都加大了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考查力度,分值为全卷的8%左右;考查方式已由简单的默写,发展到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考查的范围都在课程标准规定之内。

语言表达与运用方面的试题材料的选择更加贴近中学生生活。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涉及面宽,包括正确使用词语、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辨析和修改常见的病句、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句式、压缩语段和扩写语段等。

4.注重阅读欣赏,强调整体感知,着眼语言品味,彰现个性解读

阅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命题注重文本的理解,从词句理解、内容概括到文章分析,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古诗文阅读试题的选材经典而浅易,同时兼具意趣。着重考查课本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式的理解,立足于读懂文意,对文章内容、章法分析不作太高要求,符合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实际。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选材比较广泛,兼顾不同文体的文章,阅读量有逐渐加大的趋势。设题立足文本的整体阅读和理解。不少试题需要学生紧密联系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和认识来理解,有利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人文精神。

5.注重综合与探究,增强了语文实践性,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

各地区在综合与探究这一方面设置的题型丰富多样,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表达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以及生活中语文运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福建厦门卷第1题为例,此题以2010年引起热潮的电视剧——新版《三国演义》为切入点,请学生对翻拍版与旧版发表意见,畅所欲言。此类试题设题开放性强,尊重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意。

6.作文淡化审题,强调真情实感,引导追求真、善、美

纵观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基本上都没有设置审题障碍,淡化了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着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基本写作能力。有的中考试题还设为选题作文,给了学生较宽松的选择余地,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作文命题的形式丰富多样,选题大多围绕如何正确对待人生,正确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主题积极健康,着重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和感悟生活。

7.命题材料紧扣时代脉搏,时事热点入题鲜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热点题材都在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或多或少得到了体现。这提示我们语文学习必需跳出“小课本”“小课堂”,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活学活用语文,才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二、2011年中考备考建议

通过对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的分析,我们在2011年中考语文备考过程中,值得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研究课程标准和各地中考命题说明,做到备考有的放矢

《中考考试说明》源于《课程标准》。中考命题是遵纲守本的,必须逐步学习,明晰、准确地把握中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减少盲目性。中考试卷的总体布局已基本趋于稳定,各个试题的测试目标、立意、设问角度以及答案、评分标准等,都经由专家们精心设计。

2.学会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语文学科不同其他学科,平时应加强语文学科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要注重对基础知识、读写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一方面使自己在考前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只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语文知识网,才能更好地进行应考能力训练。

3.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积累,包括字词的积累、名篇名著的阅读积累、文化常识的积累等等;而运用,是积累的目的。备考中要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如字音辨认、别字辨析、名句默写等,学会化整为零。

4.树立大语文观,扩大阅读面,提高语文能力

要用好课本。要实现“用课本学”,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然后再把这些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和写作中。这样,语文成绩自然就会大大提高。

5.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要注意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平时可多进行一些片断写作训练,也可根据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上的要求,可以进行一些单项性训练。如语言训练,可以对作文进行补充修饰语的修改,变换句式的修改,运用修辞方法的修改,使作文的语言更灵动。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善于挖掘、提炼生活的“动情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才能抒写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6.有效地使用练习,强化训练应试能力

(1)多做“精典”题目。选择那些典型的、知识含量大、能力训练强的题目,让“练习题”服从复习计划,这是有效使用练习题的关键。

(2)多做分类练习,少做综合练习。分类练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可以更好地配合复习计划,有助于把握知识链,实现“举一反三”。

(3)做题要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做题应有计划性,先易后难,切忌眼高手低。

(4)加强答题规范训练。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要求和答题思路,只有掌握了其中的技巧,才能在解题中得到高分。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doc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新学期到学校调研,听了几节初三语文复习课,之后和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发现老师们都有自己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还存在着诸多困惑,如基础知识散杂难以系统掌握、现代文复习缺少思路、作文指导缺乏训练点、复习课容量大而收效低等等。复习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科学有序地安排好备考工作,笔者有几点想法与初三语文老师们分享: 一、统筹协调,制定复习计划。 教师要心中有数,统筹协调各知识板块和能力训练点,制定一个详实、周密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应明确考试范围和考试要求,结合考点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对文本中的知识点逐项进行筛选、提炼、归纳和整合,做到全面扎实;在能力提升的层面, 找出薄弱点,并精选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在设计有效训练的时候注意知识的联系,对有契合点的文章可以进行知识的整合,以节省时间,提高复习效率。比如,在复习刘禹锡的《陋室铭》的时候,可以将周敦颐的《爱莲说》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同属于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表达了文人的高雅旨趣。 二、精心设计,撰写教学详案。 在备考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所谓的“过关冲刺”之类的辅导用书。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要有一份科学有序的教学详案。充分地利用好教材,从课文中精选优美的材料,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教材是根本,是规范的学习素材,脱离教材片面强调“题海战术”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一定要从教材出发,提炼、整合能力训练点,

注重知识的积累,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可采用多种学习形式分散在每一堂课中,体现在教学详案上。 三、知行统一,突出能力训练。 语文复习要做到知行统一,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突出能力的训练。比如在复习《桃花源记》时,可以安排四项学习任务即明确一点常识:了解作者及生平经历;识记一些字词:记住本课重点字词含义;掌握一种现象:诸如“交通”、“妻子”、“无论”等古今异义现象;分析一种写法:文中的铺垫和照应。设计两个主问题组织教学环节:一是用所学的成语印证你学会了本课中的重要词语,二是阐释文章是如何安排铺垫和照应的?学生要用成语印证文中字词首先要熟悉文本,在弄清字义之后再用成语印证。比如文中“缘溪行”中的“缘”,学生可以找出成语“缘木求鱼”印证; “欲穷其林”中的“穷”可以找到成语“穷途末路”、“穷追猛打”来说明;“怡然自乐”中的“怡”,学生可举“心旷神怡”来印证等等。这种方法可以杜绝机械记忆, 让学生在兴趣中调动生活积累,从而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据文阐释也是能力的体现,文中描写桃花源采用了高超写作技法,武陵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为下文遇到桃花源作铺垫,因为“忘”所以遇桃花林;接下来用“渔人甚异之” 继续铺垫,因为看到美景产生好奇,所以渔人想探究竟,为下文“欲穷其林”作铺垫;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下文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作铺垫;这一句跟结尾句“后遂无问津者”同时照应上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也表明怡然自乐的桃花源只不过是一个理想的大同世界罢了。让学生通过寻找文章的铺垫和照应把握行文思路和写作技法,无疑对学生布局谋篇组织素材、提高写作技巧是有很大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01.语文或者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正如数学家、原复旦校长苏步青所说,如果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02.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 03.深文是可以“浅讲”的。如果某一篇课文对多数学生的确太深,那么要求不妨就低一点。不要所有课文都细嚼慢咽,生怕留下哪些不懂。全都扣得那么精细,阅读量肯定上不去,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04.就语文而言,(平衡应试需要和开放教学的)办法就是鼓励多读书,别死扣教材教辅。阅读面宽了,视野开阔了,考试成绩不会差,而素质也会提升上去。有水平的老师是懂得平衡的,而没有水平的老师只会偏向应试。 05.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想办法让孩子们读一点经典,可以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读,获取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尊严,学会向善和担当,不要过早陷于时尚的、物欲的泥淖。在这个浮泛的时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必须有人去做。06.为什么应试教育走不出来,不能怪教育本身,这和社会的紧张程度和焦虑感有关。大家总在说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实际上是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少数。竞争如此激烈,家长如此紧张,应试教育很难抑制。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方法上做点改进,希望能有些平衡。既让学生考得好,又不把脑子搞死,那才叫水平。 07.改善(应试教育)的办法是提高命题的水平,有一部分题是可以容许不同发挥的,不要标准答案。教学中应当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通过“语用”的学习把思维能力带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弱项。 08.要防止教学中过多“活动”,把读书当作活动的“支架材料”。最重要的还是读经典,读基本的书。 09.在小学初中阶段养成读书的爱好与习惯,那么也就可能打好一生发展的底子。 10.比如有个老观念:好读书不求甚解。要求学生读书别马虎,要认真,是必须的。但在阅读兴趣培养上,有时也应该允许读得快点,挑有兴趣的读,可以“不求甚解”。还有个观念:不动笔墨不看书。要求孩子凡是读书就写笔记,要学怎么写作,这也是煞风景的。孩子也应当有他们的自由阅读。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之《〈论语〉选读》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论语》选读 一、课程标准关于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的教学目标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2.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连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二、关于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 把《(论语>选读》的l5课分成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主要考虑到三点原因:一是教学时间只有36课时,二是学生的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基础尚浅.三是教师选修课教学的经验有待积累。为了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规定10课为教读课文,5课为自读课文。自读课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自学,建议不作为各类考试涉及的依据。5课自读课文分别为“待贾而沽”、“求诸已”、“出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 三、对于选修课教学和课型的建议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如下表: 就《<论语>选读》而言,语录的格局、对话的语体仅仅是古代文章格式的萌芽,所以教学建议着重是从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教学层次上作出说明的。该部分是对“教学要求”的具体体化,同时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作了提示。 选修课教学首先要有合宜的定位。它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选修课,不追求系统和深度;也不同于中学的必修模块教学,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应该说,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探索各种能够操作并且行之有效的课型。根据平时文言文教学的习惯,遵循选修课程的教育目标,借鉴各地选修课教学的成功经验,我们对《(论语)选读》的课型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1.教师串讲课型:以文言文传统教读方法为主,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进行思想文化的评析和探究。 2.主题讲座课型:规定一个文化主题(话题),以课文选段为材料,以教师讲座为主要形式,阐发课文内容,探讨该话题的文化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实施对教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评价、课程管理、教师培养与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策略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比如,课程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标准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倡导自主、探究、体验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面向未来的、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等。这都给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有效教学”的理念的贯彻实行则能够更好的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构建民主与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实行。”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上课不但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观点,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与学生真正地实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教学中这样一个反面例子值得大家深思。一位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当时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问道:“同学们,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重回桃花源时‘寻向所志’,结果却‘遂迷,不复得路’,这说明什么?”话音刚落,一个男生几乎是大喊似的叫道:“老师,这说明渔人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小人。”学生们立刻哄堂大笑,议论纷纷。而那个老师马上找出那个男生厉声训斥了一番。不过当老师继续回到课文讲解时,却发现学生的反应明显冷淡了很多。课后,老师找了几个学生询问,他们战战兢兢的说:“老师,您可别生气,我们感到您很严厉,都不敢说,怕说错了。”这样的教学中,老师很严厉的剥夺了学生的安全感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对他们有出入的回答本能够借题发挥趁机引导的。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从而实施有效教学。 二、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叶圣陶先生以前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内容的“案例”作用决定了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例子的作用还是要发挥好其语言的典范作用。不过,很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解读的照本宣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面面俱到而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单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

【2011年中考备考】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1年中考备考】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直选型选择题 例1 过氧化氢(H2O2,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是常有的消毒剂,在实验室里可用它来制取氧气:2H2O2 MnO22H2O+O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B.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的 D.由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审题与思路:由题给信息2H2O2 MnO22H2O+O2↑可知,过氧化氢是一种具有一定组成结构的化合物,即它是由大量的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故A、B、C是错误的说法。 总结:紧扣题目的已知条件(或信息)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从而做出选择。真正做到平时总结,用时直接。 练习 1、有M1、M 2、M3三种含R的元素的化合的,已如下列数据(其中R%表示R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占的质量分数),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C+O点燃CO2B.2CO + O点燃2CO2C.CO2+C △ 2CO D.2C+O2点燃2CO 、筛选型选择题 例2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CuSO4、HCl、KCl B.K2SO4、BaCl2、HCl C.Na2SO4、KCl、Na2CO3D.FeCl3、KOH、NaCl 审题思路:此题根据筛选方法求解,思路较清楚,根据“无色”这一条可筛掉A。因为含有Cu2+的溶液是蓝色;根据“透明溶液”这一条件可筛掉B和D,因为B中的K2SO4和BaCl2反应生成白色的BaSO4沉淀,D中FeCl3和KOH反应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即只有C符合题意。 解答:选C 总结: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题目中给出的选项逐个进行甄别,可以做到去伪存真,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练习: 1、渔民出海时,遇淡水用完应该() A.立即返航B.吃海水C.用海水制淡水D.吃鱼等海生动物 2、下列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为试管容积的2/3 B.用扇子扇酒精灯的火焰 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有下列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A.酚酞试液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3.推断型选择题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与备考建议教学文案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与备考建议 一、明确目标,研究中考试题。 语文复习的全过程,可以说是透彻理解和全面落实《考纲》的过程,把知识点从整体上重新梳理一下,在复习中加强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并不断的归纳、领会、运用。要克服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力求使复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注意研究近年来中考试题,拓宽学生探究思路。引导学生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从点到面,从整体到局部地拓宽探究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中考试题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老师要注意研究每类试题的设计特点,评分标准,努力使平日的教学设计、训练评价以及语文活动与试卷的要求、试题的特点、评价的标准一致起来。通过学习,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科学有序,展开复习教学。 模拟训练 精选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一方面暴露学生在阅卷审题、规范做题、应试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补救,同时重视模拟题中的新题型,密切关注考试的新动向,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调整复习策略,选择合适的内容,实施更有

效的方法。 三、深入思考,工作耐心细致。 中考复习容易使人失去耐心,如山的题篇,重复性的训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一种考验。而且,各校之间师生的复习资源和方式大同小异,教师难有突破。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教师比别人多准备一点儿,多思考一点儿,多沉着一点儿。 (一)积累与运用的复习建议 1.常考小卷,每堂课都要进行古诗默写,强化名句不仅强调对错,更要强调字迹与格式规范。 2.提醒学生在默写完成后,回头再看它一眼。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 1.要把课下实词及相关文学常识练准,练实,对课内的一些未给出注释的重点实词也要求理解和掌握,为课外文言文、古诗词鉴赏的阅读,积累理解性的资料。(第1、2题要与书下注解保持一致) 2.把握好重点语句的理解以及这些重点语句与相关文章的联系。 3.对文章内容要注重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探究作品的写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正确的思考。 4.明确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对内容进行取舍、侧重。 5.列提纲:内容、主旨、情感、结构、手法等。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意见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我县十几所中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走进了几十位语文教师的课堂,并针对他们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梳理、思考。我们认为,目前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在此,我们诚愿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现状 (一)阅读方面 1、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看到了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殊不知,课文它只不过是例子而已,它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编写者的初衷是想通过它的教学完成体系目标的。比如: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它选取了5篇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应主要训练三点,在人文情感方面,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二点,是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怎样提炼文章的主旨,还要学会怎样比较阅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章。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没有看到这一点,一头扎进课文中去,一个单元教学下来,学生们对生命没有什么感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学到如何提炼文章的宗旨和比较阅读的技能。我们

认为,这样的教学还是和教材的编写者的意愿背道而驰的,这也是我们90%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失误。 事实上,我们简单思考一下就会明白,我们所面临的文章浩如烟海,而我们初中所要学的课文只是沧海一粟,就学这几篇课文本身,能有什么益处,只不过是通过学习这几篇文章除了在阅历上增加一些知识而外,更重要的还是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学会一些阅读的技能,以便日后自己读书、自己学习。这样看来,教教材不是目的,是载体,是手段,我们不要本末倒置,陷进“只教教材”的泥潭。 2、是讲堂,而非学堂。 “填鸭式”,“满堂灌”,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可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90%以上的教师仍然热衷于这种教学方式。总之,理由堂堂正正:教师讲不到,学生不会,考试考了怎么办;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我们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我们教者往往理所当然地成为课堂的主宰,以自我为中心,而占据五尺讲台这地阵地,大讲特讲,而对学生的兴趣、状态、需求等等视而不见。不客气地说我们有些“目中无人”,即使有时我们“有人”,也喜爱牵着人家鼻子走,回答问题也是为完成自己的思路而设,设下套子,让学生们自己钻,如不如意,轻者叫坐,重则挖苦。事实上,我们忘记了一个最为浅显的道理:语言非学得而是习得,学生没有亲身参与,怎么能学好语文呢?《走进新课程》一书对此有段精彩的叙述: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 文章来 源初中教师网w 9 1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必须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既确保课程共同基础的落实,又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支持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必须注重应用性特点,加强与社会、科技及其他课程的沟通,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和独立的语文应用能力;必须发挥审美教育作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必须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博古通今,面向未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积极开展ldquo;教rdquo;与ldquo;学rdquo;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全体学生ldquo;习得知识rdquo;ldquo;养成能力rdquo;,塑造健全人格,在各

个不同层次上都得到发展。 一、课前准备 1.学习与调查。每学期初,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并采用多种形式,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主要是语文学习)情况。通过学习和调查,明确学期(模块)教学任务。 2.制订计划。以《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认真制定具体可行的学期(模块)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 (1) 学期(模块)教学总体目标; (2) 《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简析; (3) 学期(模块)教学总体设想、具体措施和课内外教学活动; (4) 教学进度等。 3.认真备课。 (1)强化单元(专题)整体教学,明确单元(专题)教学目标,精心安排单元(专题)教学全过程,处理好各种课型间的关系。 (2)备好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潜心钻研教材,科学地理解、准确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并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课文或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好课堂教学过程、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并按课时写好教案或学案。教案一般包括:①教学目标;②教学重点难点;③教学过程和方法(包括教法和学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1年中考复习建议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1年中考复习建议 纵观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改革意识。试题的学科性、导向性、文本性鲜明,同时区域性特色不断增强。试题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2010年各地中考试题特点 今年各地中考试题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同时,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又形成了以下特征: 1.依据课标,淡化教材,能力立意,区域性特色鲜明 中考试题命题时都努力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视对基本能力的考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地中考试题的地方区域特色也更加鲜明。试题的题源和题料也更具有较浓的地方文化特色,不少试题取材于当地的人文材料或文学作品。例如,广东卷的第5题,请学生为广州举办的第16届亚运会拟写助威口号以及应聘拉拉队员的发言稿;南京卷现代文阅读选文,介绍了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的南京传统工艺——织物云锦等。这对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意识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 注重知识的覆盖面,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试卷结构合理 各地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宽,试题量逐渐减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便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能力。试卷结构出现相对稳定,大体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综合性学习”(或“表达与交际”)“应用与写作”四大板块。试题难度适宜,梯度设计科学,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基本维持在7∶2∶1。题型相对稳定,以主观题为主,单纯的客观选择题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一般在10%以下,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和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以常规题型为主,同时新题型也不断涌现,新题型题量与分值设置恰当。“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新题型的实验田,也是落实新课程要求的新中考的鲜明特色。 3.注重积累,落实基础,强调语感,突出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试题对语文知识积累的注重主要体现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考查,包括识记常用字的读音、识记常用汉字(词语)的字形、古诗文的默写、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等。有些地区的试题甚至考查了汉字的规范书写,如山西卷第1题,要求考生临摹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各地试题都加大了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考查力度,分值为全卷的8%左右;考查方式已由简单的默写,发展到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考查的范围都在课程标准规定之内。 语言表达与运用方面的试题材料的选择更加贴近中学生生活。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涉及面宽,包括正确使用词语、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辨析和修改常见的病句、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句式、压缩语段和扩写语段等。

中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对比分析(20200704183947)

中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对比分析 摘要: 中国的大型城市为了解决巨量散客出游的问题,由 上海率先建立了“旅游集散中心” 的散客旅游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被证明适用于中国现行体制下的特大型城市,符合 城市旅游发展之需。国内其它许多城市也跟着建设了名为“旅游集散中心”的机构,但是仔细比较可以发现,这些机构虽然表面名称一致,在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实际运行效果也很是不同。文章比较分析了上海、杭州、成都、北京以及其它若干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在体制、机制与运行效果上的异同点,并探讨了旅游集散中心的本质特征与形成机制,强调了它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散客; 旅游集散中心; 旅游服务体系收稿日期: 2009-08-30; 修订日期: 2009-10-20 基金项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 规划项目《北京散客旅游服务体系与管理模式》(06BaZH018) 作者简介: 徐菊凤(1965-), 女,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旅游消费行为。赵晓燕(1959-), 女,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休闲与旅游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 副 教授。研究方向: 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理论。 散客潮与中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形成

1. 巨量散客考验中国城市旅游服务体系 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和上海已经成为国际上少有的特大型旅游城市。2007 年,北京接待的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数量,分别达到9352 万人次和435万人次,如果加上本市居民在京旅游数4912 万人次,则北京接待的全部旅游者数量已达到1.4264 亿人次。上海的数字也接近于这一水平:2007 年接待的国内旅游者(含本市居民在沪旅游)1.02 亿人次,国际旅游者665.6 万人次,合计 1.0866 亿人次(注:北京和上海的旅游接待数量,分别见:人民网2008 年 2 月27 日《北京市2007 年旅游业发展概况》,以及人民网2008 年 4 月1 日《上海旅游市场2007 大盘点》两篇报道。)。这种规模的游客接待量,已经远远超过巴黎、纽约等国际著名大都市,后二者近年来每年游客接待量分别为5000 万人次左右和4500 万人次左右(注: 有关纽约的数字,见新华网2006 年12 月29 日《纽约游客人次再创新高近4400 万人次》;有关巴黎的数字,也曾出现于网上一篇报道,出自巴黎市长之口。)。因此,可以认为, 我国的北京和上海已属于世界少有的特大型旅游城市。 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此庞大的旅游客流,大多以散客的方式(个人或与亲友结伴)到访。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显 示,2006 年城镇居民国内游客中,以散客方式出游的占 71.7%[1], 北京和上海的散客接待率也接近于这一百分比。尽管这一散客比例还未像某些欧美发达国家那样达到80%~90%, 但显而

浅谈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与心得张再晴

浅谈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与心得 府谷二中张再晴 一、中考语文复习现状 语文复习阶段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复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初中学生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的冲刺阶段,总复习效果如何至关重要。可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似乎都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复习计划如此周密,为何复习效果不明显,甚至有的学生经过总复习之后成绩反而会下降?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知识的机械重复,忽视知识的运用技能。有些老师的复习,仅仅是将初中一至六册的基本课文重讲一遍。小到字词音形义,大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也都一一重讲;也有的老师将基本课文按照体裁分类,然后逐篇细致讲解分析。以上两种复习方法大同小异,教者不管学生以前是否掌握或掌握到什么程度,多是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重复讲授,殊不知学生花两三年的时间都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能在短短的一两个月的复习中完全掌握?教者的愿望不论多么美好,其复习结果是会与之背道而驰的。通过这样的一轮甚至两轮的复习,学生只能获得一些机械的死知识,还是没有把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复习时间越长,学生思维越僵化,钻进了死记硬背的怪圈中不能自拔,哪会有什么复习效果? 2、热衷于知识的专题讲座,忽略了语言的整体感受。

我们有的老师将语法知识、文体知识的复习,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复习,如语法知识的复习分为:语音、语义、词类、短语类型、句子分类、句子用途、修辞等若干个小的课题,教者每节课精讲一个专题,以期达到加深学生理解的效果。从打牢基础来看,这样做也许十分必要;但从初三总复习的要求来看,这样只能是给知识划清界限,不能给学生以整体感知语言的基本能力。这与近年来侧重于考查学生语段阅读能力的中考趋势相背离。初三的总复习,应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语言实际运用中一些具体的问题的能力,是由掌握理解阶段向运用阶段的飞跃。教者所要完成的任务不是继续打基础,而是为学生搭设一架通向运用阶段的梯子,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转化。 3、走进“题海战”误区,迷失学生的主动性 新学期伊始,各种复习资料和配套训练铺天盖地而来。诚然,其中不乏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但绝大多数所谓的配套试题都只是出题者东拼西凑和剪刀加浆糊的产物,粗制滥造痕迹斑斑,大多是一些常见题的简单重复。有些试题甚至根本背离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被埋在这样的题海中,应接不暇,精神疲惫,整天被讲义试卷牵着鼻子走,哪还有自学的时间,更不用谈“广泛的阅读”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殆尽。难怪一些对语文本来还感兴趣的学生,也对语文丧失了信心。 4、强化阅读复习,淡化作文训练。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1.语文或者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正如数学家、原复旦校长苏步青所说,如果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2.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 3.深文是可以“浅讲”的。如果某一篇课文对多数学生的确太深,那么要求不妨就低一点。不要所有课文都细嚼慢咽,生怕留下哪些不懂。全都扣得那么精细,阅读量肯定上不去,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4.就语文而言,(平衡应试需要和开放教学的)办法就是鼓励多读书,别死扣教材教辅。阅读面宽了,视野开阔了,考试成绩不会差,而素质也会提升上去。有水平的老师是懂得平衡的,而没有水平的老师只会偏向应试。 5.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想办法让孩子们读一点经典,可以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读,获取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尊严,学会向善和担当,不要过早陷于时尚的、物欲的泥淖。在这个浮泛的时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必须有人去做。 6.为什么应试教育走不出来,不能怪教育本身,这和社会的紧张程度和焦虑感有关。大家总在说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实际上是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少数。竞争如此激烈,家长如此紧张,应试教育很难抑制。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方法上做点改进,希望能有些平衡。既让学生考得好,又不把脑子搞死,那才叫水平。 7.改善(应试教育)的办法是提高命题的水平,有一部分题是可以容许不同发挥的,不要标准答案。教学中应当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通过“语用”的学习把思维能力带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弱项。 8.要防止教学中过多“活动”,把读书当作活动的“支架材料”。最重要的还是读经典,读基本的书。 9.在小学初中阶段养成读书的爱好与习惯,那么也就可能打好一生发展的底子。 10.比如有个老观念:好读书不求甚解。要求学生读书别马虎,要认真,是必须的。但在阅读兴趣培养上,有时也应该允许读得快点,挑有兴趣的读,可以“不求甚解”。还有个观念:不动笔墨不看书。要求孩子凡是读书就写笔记,要学怎么写作,这也是煞风景的。孩子也应当有他们的自由阅读。

2019-2020年中考第一轮复习策略和建议(wdf).docx

2019-2020 年中考第一轮复习策略和建议(wdf)(客套话开场白) 正文 中考数学复习的内容多、涉及面广,要想在短暂的 100 天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 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 和质量,是每位初三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下面我按照我的理解谈谈对中考复 习尤其是第一轮复习的体会认识和一些具体做法。 一、认真研究中考发展趋势,把握复习主方向 为了熟悉中考,通常我们教师也会做很多中考题,但切忌盲目地为做题而做题。我认为: 首先应认真对比近几年成都中考题的知识点分布,通过研究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研 究考纲,来确定中考复习策略。这个工作可以使我们的复习少走弯路,使我们对每一阶段乃 至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考试热点和学生易错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中考复习研究要发 挥集体智慧,通过集思广益形成统一的行动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既对每位老师的复习起到指导作用,同时也会形成整体效能。把知识点的串讲和精选例习题 的变式训练有机结合,把平时的阶段检测和中考模拟训练有机结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和数学基础知识的落实有机结合。 (以下是我对近几年成都数学中考题的知识点做出的梳理Word) 二、中考试卷分析 (一)稳定的 A+B结构,难度区分清晰明显,通常简单题、中档题、高难题比例为5:3:2 , 但近两年比例有向两头倾斜的趋势。150 分的总分中,考查代数的内容大概有50%--55%,几 何 30%--35%,概率统计10%左右,当然部分题目是综合内容。(ppt) (二)考点分布覆盖全面, A 卷有很强的规律性,这也比较符合成都中考命题要求,而 B 卷的确体现考核学生水平的目标,对数学思维和方法掌握有较高的的要求。以下是我对A、B 卷考查内容的一个分析总结,供各位老师参考。(ppt) A 卷选择填空:( 1)科学记数法( 2)数与式的运算( 3)三视图( 4)因式分解( 5)(函数)范围取值( 6)图形变换( 7)圆(扇形)基础计算( 8)简单方程(列式)运算( 9)函数基本概念 和性质( 10)统计概率中的基本运算求法( 11)坐标变化( 12)全等和相似基本性质和判定 A 卷计算题:(1)实数运算与特殊三角函数值(2)方程(组)与不等式(组)(3)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摘要】每年的中考语文备考,任重而道远,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提前形成每个语文老师自己独特的思路,需要长久地坚持和贯彻夯实,并在复习的每个阶段灵活运用,这样方能在实践中出实效。中考语文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以“课标”要求来统帅和指导语文复习备考,直击每年中考的测试目标,并始终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科学、扎实而有效的指导学生复习备考,是取得中考胜利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考语文备考语言积累阅读训练写作训练 一年一度的中考又要开始了,目前,各校都在进行考前紧张的复习。如何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应试技能,从而夺得语文中考的大面积丰收,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下面,本人就此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把握标准,明确方向 迎接中考,首先要根据上级有关中考的文件精神,依据历年中考的命题规律,准确把握命题的要求,掌握命题的方向。教育部对中考命题的要求是: 中考语文改革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性质与要求,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有利于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突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有利于建立语文学科的科学评价体系。 作为教师,首先要把握《语文新课程标准》,研究近年来的考试试题,把握命题的依据、原则和方向,在复习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以此为指导思想,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结合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研究复习方法,拟定复习计划。 二、依据考试说明确立复习重点 我校九年级语文教师根据教育部命题要求和近两年全省中考命题趋势,估计2012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将继续沿着改革的方向稳步前进。试题结构大多趋向于知识积累和运用,阅读(文言、现代)理解和作文三部分。语文知识题的比例大约控制在15%以内,单纯识记、辨认的题目将进一步减少。文言文除默写名句甚至短诗外,阅读语段主要考查理解能力而不是古汉语知识。现代文阅读课文文字材料占主要地位甚至全部。阅读题中对语音、语法、标点、修辞、作家作品、文体等知识的识记和辨认进一步减少,而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表述阅读心得的题目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作文题内容会更贴近学生,形式更丰富多彩,限定范围,给予提示的题型有增多的可能,也会有更多试题尝试考查理解能力。 所以,特确定今年的中考复习要点如下: (一)语言积累(基础知识) 1、语音: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形声字为重点。 2、汉字:以同音词中的错字和容易写错的形似字为重点。 3、词语:以词义的理解和词语的运用能力为重点,注意词语使用时的感情色彩和语体环境。 4、句子:以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为重点,同时注意会使用不同的修改符号。 5、修辞: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理解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同时会变换、选择句式。 6、语言:根据不同场合和表达的需要,会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情达意。 7、文体知识:以常用的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为重点。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意见与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意见与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1、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本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能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2、熟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能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3、制定课时目标要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课时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要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4、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要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5、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要默写汉语拼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6、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7、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要恰当,角色分配要明确,时间不宜过长。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语文化。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8、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尽早将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

2011年中考复习

2011年中考语文百分复习计划,复习理念:明确学科特点,淡化教材;紧扣考纲,落实基础;注重阅读,培养能力;强化作文训练,积累素材。复习方法: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实践。 一、复习理念 1、明确学科特点,淡化教材 语文学科知识系统性不强,知识间的联系不紧,各知识基本上可独立成块。各块知识的考查又重在对能力的考查,纯课本上的东西比较少,联系生活、时代却很紧,故宜淡化教材,多向生活中延伸。 2、紧扣考纲,落实基础 语文复习要明确本市语文考纲要求,把握近几年来本市中考语文命题的趋势,有针对性地落实好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常用汉字的读音、书写,古诗文默写,古文翻译,名著导读等。 3、注重阅读,培养能力 选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切合中学生生活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 4、强化作文训练,积累素材 复习要舍得拿出一定量的时间让教师对作文各方面的写作技巧进行指导训练,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一定量的材料,积累一点写作素材。 二、复习方法 (一)、积累与运用 1、汉字的正读与书写。根据《考试说明》中要求读写的汉字(或词语)为重点复习范围,着重四字短语,辅之以汉字书写习题进行训练。 2、语言运用。语言运用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紧跟近期报刊媒体上的热点材料。考生和教师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既要认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又要关注生活和社会,关心最新信息,搜集来进行训练。 3、古诗文默写。关注名篇名家名句,特别是课本要求背诵的古诗,教师要进行梳理、压缩。过多学生记不下来,花时过多意义不大。 4、名著导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内“名著导读”部分的评价性文字,作适当的记诵。同时教师还应通过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传输更多的相关名著知识。 5、综合性实践活动。复习该项内容,教师要以课本中便于实际操作的实践活动为基点进行,向生活中延伸,开展多样的各角度的题型训练。 (二)、阅读与理解 1、诗歌赏析。对课内的古诗词进行全方位的复习,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再次的简单赏析。 2、文言文阅读。古文阅读试题的选材经典而浅易,短小精悍而具有一定的意趣。着重考查课本中所学常见的文言词语、句子的理解,立足于读懂文意,对文章内容、章法分析不需作太高要求。着重关注课下注解和文后习题。 3、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是历年来中考的重头戏,它主要考查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也考查对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和小说的阅读。具体复习策略是: a. 温故记叙文文体知识。如:记叙文六要素、记叙顺序、常用表现手法等。 b. 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在复习时,让学生了解有关阅读的程序性知识是有必要的。大体思路是:文题解读——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建议

中考语文复习建议 李政 一、降低失分率的几点建议 1.规范答题。不管是说明文还是议论文,都有公式可以套,同学们一定要分步规范答题。 2.掌握题型。一是总结常考题型。二是总结答题规律。 3.认真审题。例如“题目的作用”和“题目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再如“概括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试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是有区别的。拓展延伸题一般要分两个步骤答题:第一步是结合原文,第二步是联系生活。如果是问有什么启示之类的题,还要懂得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 二、如何提高作文分数 作文失分主要表现在:一是文体不规范,把记叙文和议论文混杂着写;二是不会议论,或是罗列论据不议论或是没有典型充足的论据,没有理性的分析,论证方法单一。 记叙文失分主要表现在:表达方式交错混杂,随意性强,思路不清,平铺直叙,内容空洞,没有描写性文字。 提高作文分数的几点建议: 1.注意审题。审出关键词,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 2.立意应积极向上。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要多弘扬正能量的东西。 3.选材要新颖。新颖别致的立意就很能引起阅卷老师的

注意,如果言之成理或描述得当,则很容易得高分。 4.结构疏密有致。结构安排要疏密有致,不要三大段,不要四段一般大小,一段不要太长。有时一句关键的话就可以作为一段。 5.关于语言。将积累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做到文质兼美。语言力求生动。可以抓住细节描写,注意突出人物形象;适当运用环境描写;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适当引用古诗词、歌词、经典广告语。 6.关于卷面。要做到书写规范整洁,不用涂改液,不乱涂鸦,博得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分。拿出看家本领,开好头,结好尾,博得阅卷老师的愉悦慷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