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的新业务
卫星通信简介 ppt

处理转发器 除进行转发信号外,还具有信号处理功能。
转发器示意图
处理转发器 解调、信号处理、调制
放大器 混频 中频放大 合路 混频 功放
透明转发器
本振1 主振源 本振2
卫星通信地球站
组成: 天线分系统 发射分系统 接收分系统 信道终端设备分系统 伺服务跟踪设备分系统 用户接口分系统 电源分系统
天线分系统
任务:发射和接收信号 组成:天线
双工器 极化变换器 伺服务跟踪设备 要求:天线增益高 噪声温度低 天线波束窄、旁瓣电平低 馈线损耗小、频带宽、收发隔离度大、耐功率高
发射分系统
放大器:输出功率大 宽频带 增益稳定性高 放大器线性好
上变频器:一次变频 二次变频
接收分系统
低噪声放大器 噪声低,灵敏度高
卫星通信系统各部分的作用
4、监测管理分系统
对定点后的卫星在业务开通前、后进行 通信性能的监测和控制,例如对卫星转发 器功率、卫星天线增益以及各地球站发射 的功率、射频频率和带宽等基本通信参数 进行监控,以确保正常通信。
卫星通信的特点
1、通信距离远。 建站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
dmax=18000km.(静止卫星)
指令部分用于接收来自地面的控制指令,处理 后送给控制分系统执行。
控制分系统:用来对卫星的姿态、轨道位置、各
分系统工作状态进行必要的调节与控制。
天线分系统
遥测、指令和信标天线 全向天线,以便于可靠接收指令与向地面发射遥测数 据和信标。
通信天线 全球波束天线 点波束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赋形波束天线
转发器
是通信卫星中直接起中继站作用的部分。 要求:以最小的附加噪声和失真,足够的工作频带和 输出功率业为各地球站有效可靠地转发无线电信号。
卫星通信在民航中的应用概述

卫星通信在民航中的应用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在民航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卫星通信技术通过卫星与地面设备之间的通信,为民航行业提供了更加可靠、高效、安全的通讯手段,极大地提升了空中交通管理和飞行安全水平。
本文将从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在民航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卫星通信是一种通过卫星来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卫星天线与地面设备或其他卫星进行通信,将信号传送到卫星上,再由卫星对地面其他设备进行信号转发。
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地面站、卫星和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地面站主要用于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将用户终端发来的信号转发到卫星上,再由卫星对地面其他设备进行信号转发。
用户终端主要是通过接收卫星发来的信号进行通信,例如卫星电话、卫星电视等。
卫星是承担信号传输的中继器,将地面设备发来的信号转发到其他地面设备上,实现信号传输的目的。
二、卫星通信在民航中的具体应用1. 飞行通信卫星通信技术在飞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航飞机可以通过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空管人员进行通信,了解飞行路况、气象信息和空中交通情况,确认航线、更改航线等。
这为飞行员提供了更加全面、及时的飞行信息,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和精准度。
2. 航空数据链通信卫星通信技术还可以用于航空数据链通信,在飞行中传输飞行相关数据、气象信息等。
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实现飞行员与地面通信的实时化,提高了飞行指令的传输效率和飞行数据的精准度。
航空数据链通信还可以用于飞机之间的通信,实现飞机之间的协作和协调,提高了航班的整体效率。
3. GPS导航4. 紧急救援在航空事故发生时,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帮助飞行员与地面救援人员进行及时沟通,并为救援人员提供飞机的实时位置信息,加快救援的速度和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以上就是卫星通信在民航中的具体应用。
可以看出,卫星通信技术在民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还为飞行员和地面人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信手段。
国内卫星通信业务的发展与思考

频谱利用率 。 2 频谱利用率 高 。由于频率是不可 再 .
以及 15 H 的 总频 带 , 5M z 因此 T —S D A D CM
生资源 , 因此频谱利用率一直以来是我们所 关注的 问题 。我 们 可 以 比较 WC M C — D A、 D M 20 A 00和 T — S D A的频谱利用率如右 D cM
M A的扩频 因子是 1 , 以它 也不存在覆 盖 6所 随着业务类 型的变化 而 变化 的情况 。这样 在网络规划 中, D S D A 的小 区是一个 T— C M 没 有呼吸效应 的同径覆 盖 , 以 T 所 D的网络 规划和优化 比起 其他 标准 要更 加简单和便 捷。
我们可 以清楚地看到 , 无论从语音业 务
司中国广播 卫 星 通 信公 司等 单位 。由于历
国内商用通信 卫星转发器资 源, 无论在规 模、 性能、 容量上与境外商用通信卫星相比 都有较大 的差距 。 近年来 , 星转 发器 出租市 场 的需 求 , 卫
已由以 C频段 为主 , 步转 向以 K 逐 u频段 为
主 ,u K 频段转发器的需求量逐年递增。总 的发展趋势是 C频段出租率在逐步下降, 而 K 频 段 出租 率 在 迅速 上升 。由于 国 内 u 商用通信卫星 K u频段转发器资源 已近枯 竭 , 国内没 有新 的卫 星资 源 出现 , 么 如果 那
信业务。
一
、
卫星通信业 务及主要运营商
目前 , 国内经 营卫 星移 动通信业务 的电
信运营商主要有中国卫星集 团公司的子公
.
3 ・ 9
维普资讯
司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和交通 部 中国交通 通 信 中心 的下 属公 司北京 船 舶 通信导航公司。近年来 , 国内主要经营或正 在试验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包括: 海事卫星 (n a a) 铱 星 (r i 、 Im r t 、 s id m) 全球 星 ( l £ iu Go L b1 . s r和亚洲蜂窝卫星 ( cS 等卫星移动通 L) a Ae) 信业务。 近年来开展卫星国际专线业务 的电信 运营公司主要有 中国卫星集 团公司的子公
5G时代卫星通信新发展

5G时代卫星通信新发展河北省石家庄市单位邮编:050081摘要: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区域大、通信容量大、线路稳定可靠、机动灵活等优点。
在5G时代背景下,卫星通信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章首先分析了卫星通信在5G时代下新的发展趋势,最后对5G时代卫星通信需要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5G;卫星通信;技术发展随着移动数据流量的爆炸性增长,设备的海量连接和各种新业务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应运而生,目前已经进入试验部署阶段。
5G是各种先进通信技术的集大成者,代表了地面移动通信网络的最高水平。
1 5G和卫星通信发展情况①5G技术。
2012年是5G的第一阶段,提出了5G的基本概念;2013—2014年是5G的第二阶段,重点关注了5G的关键能力、应用场景、愿景与需求等;2015—2016年是5G的第三阶段,主要考虑验证工作和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2017—2020年是5G的第四阶段,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以及标准方案的制定,大幅度提高了5G的性能。
②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正逐渐迈向远洋与天空,在连接应用场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开发更多资源,促进了卫星通信类终端用户的发展,提供经济和便捷的服务连接。
在卫星运行过程中,根据轨道高度,可以分为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和地球同步卫星通信系统,最早研发的是GEO卫星系统,具有广阔的覆盖范围与较高的轨道高度,除了南北极之外,仅仅需要三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全球多数区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卫星系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例如亚太7号、9号、5C、6C等。
此外,LEO卫星通信与GEO卫星通信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增强消息的实效性,降低传输损耗,为小型化终端提供方便,有效调节GEO轨道频率与位置,实现全球覆盖。
目前,国家LEO卫星通信系统尚处于发展阶段,仅有预期中的卫星系统,其中包括“行云工程”“鸿雁”系统、信息网络重大工程等,尚且没有低轨互联网星座系统。
卫星技术在导航和通信中的应用

卫星技术在导航和通信中的应用卫星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广泛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卫星技术在导航和通信中的应用领域尤为突出。
那么,卫星技术究竟能在导航和通信中实现哪些应用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卫星导航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卫星导航技术是指通过卫星对地面目标进行导航和追踪,从而实现准确的定位和导航。
在民航领域,卫星导航技术无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现代民航飞行里程长、速度快,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各种复杂的气象条件和交通管制等问题,而卫星导航技术可以实现对飞机的精确定位,使飞行员可以更加安全和精确地控制飞机。
此外,在航空领域卫星导航技术还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自动着陆等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民航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二、卫星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应用随着智能汽车的逐渐普及,车联网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
而卫星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车联网主要采用的是GPS卫星技术,通过GPS卫星系统对车辆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实现车辆安全和行驶控制。
此外,卫星技术还可以实现车辆远程监控、远程维修等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车联网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三、卫星通信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因此在远程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远程教育可以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实现学生、教师之间的远程教学和互动,同时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从长远来看,卫星通信技术也可以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教育网络的核心技术,为全球范围内的人员培训和教育提供更加广泛和灵活的平台。
综上所述,卫星技术在导航和通信中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从民航、车联网到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在日后的应用领域中将会发挥出更多的潜力。
卫星通信相关系统和业务介绍

中国电信卫星通信相关系统和业务介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9-8-12目录第一章现有卫星通信业务及相关网络资源 (3)1.1卫星通信业务介绍 (3)1.1.1C网基站卫星中继业务 (3)1.1.2应急通信业务 (4)1.1.3村通及信息下乡业务 (4)1.1.4个人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5)1.1.5卫星宽带接入业务 (7)1.1.6国际专线业务 (7)1.1.7卫星数据广播业务 (9)1.1.8卫星通信系统系统集成业务 (9)1.1.9政府应急信息服务业务 (9)1.2卫星通信资源介绍 (11)1.2.1LINKSTAR系统介绍 (11)1.2.2IPSTAR系统介绍 (16)1.2.3数据广播系统介绍 (25)1.2.4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介绍 (26)第一章现有卫星通信业务及相关网络资源目前中国电信卫星通信网络和业务分为三类,即卫星固定通信和广播、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移动广播。
卫星通信应用主要包括:C网基站卫星中继、应急通信、村通和信息下乡、个人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宽带接入、国际专线、卫星数据广播、政府应急信息服务等。
中国电信卫星通信资源包括电信集团和卫星公司的相关资源。
电信集团的卫星通信资源主要分布在各省,包括应急、村通、国际国内卫星电路等;卫星公司拥有的卫星通信资源包括:linkstar系统、ipstar系统、卫星数据广播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1.1卫星通信业务介绍1.1.1C网基站卫星中继业务C网基站卫星中继目前主要是指通过卫星链路连接C网基站(BTS)与基站控制器(BSC)。
CDMA系统Abis接口支持多种传输方式,包括E1/T1电缆传输、常规光纤传输、微波传输、BWA传输和卫星传输等。
对于一些光纤连接不到、地面电路铺设困难、微波传输施工困难的站点,Abis接口卫星传输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C网基站卫星中继适合的应用场景包括:1) 地域开阔的高原、草原、戈壁地区、沙漠中的油田基地和偏远地区的矿区,对于这类站点,由于光传输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成本低廉地覆盖,且微波传输系统存在干扰和视距传输以及费用昂贵,卫星中继传输可以实现快速、低成本覆盖;2) 地形复杂的山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沿线,这类站点由于地面传输以及微波传输施工困难,卫星中继传输可以有效地摆脱空间和时间上的约束;3)沿海区域、岛屿以及海洋钻井平台,这类站点的覆盖由于传输制约不能有效解决,目前采用的方式是靠海边的超远覆盖基站进行覆盖,通常覆盖距离为80Km以内,而钻井平台及岛屿位于70海里以外的海域,只能通过卫星中继传输来解决;4)海洋船队、大型游轮和渔船船队卫星电路基站接入方式,在船队主舰建立卫星电路无线基站,基站覆盖整个船队和主舰附近海域。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其应用范围从最初的军事用途扩展到了民用领域。
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成为了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卫星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如电视广播、卫星导航、通讯、气象预报等。
其中,电视广播是其中一个最为普及的应用领域。
卫星电视广播通过在卫星上设置发射器,可以将电视频道向全球范围内广播,这对于众多的海外华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此外,卫星导航技术也是卫星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工具,其应用领域包括了汽车导航、航空、海洋等领域。
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安全。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卫星通信技术成为大众化应用的过程中,其技术的发展也是不断地进行着。
目前在卫星通信技术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是卫星通信网络技术,其主要是应对移动通信的需求。
随着高速移动通信的盛行,如4G、5G等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网络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快速的态势。
现在的卫星通信网络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全球覆盖,保证了不同地区的用户都能够随时随地使用高速通信服务。
三、未来的发展在未来,卫星通信技术将继续发展,并且其应用领域也将继续扩展。
未来,人类将需要更加强大的通讯媒介,这将需要卫星通信技术一直不断地加强和创新。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也需要与之紧密合作,支撑其未来的发展。
总之,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让人们感受到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稳定。
对于未来,卫星通信技术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助力于人类的发展。
通信卫星的应用范围与价值

通信卫星的应用范围与价值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其中,卫星通信是高科技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信卫星是一种人造卫星,通常用于接收和转发电磁信号,为人们提供广泛的通信服务。
在现代社会中,通信卫星的应用范围与价值都非常广泛。
一、通信卫星的应用范围1. 军事和国防领域:通信卫星在军事和国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通信、侦察、监视和导航等方面。
通信卫星可以提供机密的军事通信,使军队能够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保持联系。
此外,通信卫星还可以用于远程侦察和监视,以及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使军方能够更好地执行任务。
2. 卫星电视和广播:通信卫星还可以用于卫星电视和广播。
卫星电视可以通过卫星传输信号,覆盖广泛的地域,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卫星广播也是类似的,它可以传输音乐、新闻和其他广播节目,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
3.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通信卫星也可以用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
通信卫星可以提供在行动中的电话和数据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连接。
此外,通信卫星还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服务,使人们能够在世界各地都能够使用互联网。
4. 环境监测:通信卫星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
它可以通过感测设备收集气象、环境和天气数据,并在全球范围内将这些数据发送到地面站中心。
5. 航空航天与船舶:通信卫星也可以用于航空航天和船舶。
它可以提供定位服务和通信服务,使得船舶和飞行器能够更好地保持联系和掌控。
二、通信卫星的价值1. 提高通信质量和稳定性:通过使用通信卫星,人们可以获得更好的通信质量和更稳定的连接。
卫星通信可以覆盖非常广泛的地域,包括城市和乡村,使通信更加方便和普及化。
2. 促进现代化进程:通信卫星可以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的通信服务,从而为这些国家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
3. 改善紧急服务:在紧急情况下,通信卫星可以提供更快速的响应和更有效的通信服务。
例如,在发生自然灾害或重大事件时,通信卫星可以传输信息,以帮助应急救援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专业 . .
卫星通信的新业务 2004-1-6
全新3G技术管理培训--摩托罗拉工程学院
佘其炯
佘其炯,教授级高工。毕业于交通大学,曾在前联学习。长期从事电信科研、教学、技术管理等工作,并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在越南参加电信设计和建设工作,历任原邮电部所属科研、软件及网管、科技局、电信总局等单位主任、处长、副总工及总工等职务。
传统的卫星通信应用主要是广播和话音业务。近年来,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与业务的需求,卫星业务已从单纯的广播、话音业务向话音、数据、文本、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发展。卫星宽带接入、卫星远程教育、卫星远程医疗等正逐步兴起。尤其是Internet业务的火爆,其下行业务与卫星多播(下行)业务的相似,使卫星通信又有了一片新的广阔的用武之地。
一、 卫星通信的特点 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中的转发器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航天技术结合,并用计算机实现其控制的先进通信方式。
卫星通信具有无缝覆盖,覆盖面广,通信距离长,通信线路稳定,通信频带宽、容量大等特点。卫星通信的缺点是时延较大,静止轨道卫星传输时延可达270ms,中、低轨道卫星的传输时延较小些,小于100ms。
卫星通信可作为陆地移动通信的扩展、延伸、补充和备用,尤其适用于边远地区、农村、山区、海岛、灾区以及远洋舰队和远航飞机等陆地通信不易覆盖的地区。卫星通信的地面站安装简单、快捷,更便于卫星通信的应用。
卫星通信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空间段。通常由一颗或多颗卫星组成,并配有系统控制中心和系统运行中心,用于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和卫星资源的管理。
——地面段。由若干个关口站组成。关口站用于卫星网与地面移动网、地面公共交换网(PSTN)之间的接口,完成协议转换、流量控制、寻址、路由选择、分组打包和拆包、计费、网管等功能。
——终端。有手持机、车(船、飞机)载便携式终端和固定终端等。 二、 卫星通信的种类 卫星通信按卫星的种类及卫星的运动方式可分为同步卫星通信系统与非同步卫星通信系统。两类系统均可 . . .. . . .. .专业 . .
实现固定通信业务及移动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有海事移动卫星通信(MMSS)、陆上移动卫星通信(LMSS)、航空移动卫星通信(AMSS)。例如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Inmarsat(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卫星系统就是海事移动卫星通信,其空间段由12颗静止卫星组成,目前全球约有30多个地面站,并有许多厂家为其生产各种类型的终端。此外,Inmarsat系统还正由海事用途发展到航空及陆地用途。
1、 同步卫星通信系统 同步卫星通信系统(GEO)是终端在移动,卫星是静止的(由于卫星绕地球的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同步,而对地球应相对静止),所以又可称为静止轨道卫星系统。 GEO的卫星距地约36,000Km,通常约三颗卫星可以覆盖全球。移动站与卫星间的移动卫星链路用L频段,卫星地面站与卫星间的无线馈线链路采用C频段(图1)。目前较普遍采用的VSAT(小站卫星系统)也属于这类系统。VSAT由主站、小站和卫星组成,主站使用大型天线,用于Ku波段的天线直径为3.5m-8m,用于C波段的天线直径为7m-13m;小站天线的直径为0.3m-2.4m。 . . .. . .
.. .专业 . .
2、 非同步卫星通信系统 非同步卫星通信系统主要有中轨道卫星系统、椭圆轨道卫星系统及低轨道卫星系统等。该系统适用于以个人手持机为主的移动通信。中、低轨道卫星以每秒几公里的速度快速移动,相对于步行速度(每小时20Km-40Km)和车辆速度(每小时80Km -200Km)的移动终端,可以认为移动终端相对静止,而卫星在移动,也就是系统的卫星群在绕地球转动。移动终端与卫星间的移动链路用L 频段。固定关口站与卫星站间的无线馈线链路用ka频段或C频段。
(1) 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 中轨道卫星(ICO可MEO)离地球高度约10,000公里左右。中轨道卫星星座中卫星数量较少,约为十至十几颗,卫星重量为吨级。中轨道卫星采用网状星座,卫星为倾斜轨道。美国91年发射的中轨道Odyssey系统,有12颗卫星,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每一轨道平面有4颗卫星,卫星轨道高度为10371Km。
(2) 椭圆轨道卫星系统 高倾斜椭圆轨道(HEO),其离地最远点为39500Km-50600Km,最近点为1000Km-21000Km。例如56年前联发射成功的Molniya(闪电)卫星就属于椭圆轨道卫星系统。
(3)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同样也适用于个人手持机,可提供话音及数据业务。LEO工作在L频段,卫星与地面距离约700Km-1500Km。低轨道卫星星座中的卫星数量较多,约为几十颗,卫星重量小,小LEO重量仅几十公斤,大LEO约几百公斤。 . . .. . . .. .专业 . .
低轨道卫星多采用极轨星状星座,也有网状星座的。星状星座100%覆盖全球,网状星座覆盖全球的绝大部分。移动链路用L频段,网关站链中用K, Ka频段。
LEO已推出的有“铱”系统,有66颗卫星,高度785Km。Globalstar系统有48颗卫星,高度1400Km。 卫星通信系频段的划分如下表示。
三、 卫星通信的新应用及新业务 传统的卫星通信应用主要是广播和话音业务。近年来,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与业务的需求,卫星业务已从单纯的广播、话音业务向话音、数据、文本、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发展。卫星宽带接入、卫星远程教育、卫星远程医疗等正逐步兴起。尤其是Internet(因特网或称互联网)业务的火爆,其下行业务与卫星多播(下行)业务的相似,使卫星通信又有了一片新的广阔的用武之地。
目前全球新近又展现了一些引入注目的卫星新应用及业务,如机通信服务、卫星导航、数字电影、卫星无线电和遥感业务等,本文将在下面做一些介绍。
1、 机通信服务 近年来,机通信发展较快。目前多数的航线可提供和传真业务,不久乘客将能直接接入E-mail和Internet。 目前,Inmarsat的Swift64可以提供E-mail、图像传送和64Kb/s的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在空中可以进入移动通信。Swift64利用飞机上已有的天线,这种天线在75%的现代长途飞行的飞机上都装有。Swift64第一阶段的业务将用于专用商务和政府飞机;第二阶段将推出相应的飞机旅程费用支付方案,预计2003年Swift64将可开始用于民用航线。采用Swift64的专用商务和政府飞机可以在飞行中浏览因特网和进行电视会议。下一步还将把Inmarsat的移动分组数据业务引入到空中。该项业务已经在陆地、海上成功地应用。基于IP的移动分组数据业务的速率为64kb/s,乘客按数据量付费。Swift64由Telenor卫星公司和Xantic公司提供。
LLC公司于2000年12月收购了破产的“铱”系统,并开始提供覆盖全球的机业务。LLC公司把Blue sky的网络作为其合作伙伴,增强了其机业务,使得不论大型或小型飞机的驾驶员和乘客都可与全球任何地方通信。采用Blue Sky的设备和“铱”系统卫星服务,使飞机完成了长距离的洲际航行、处理和解决机翼结冰问题;在遇到恶劣天气条件时,能及时地与地面控制中心联系,获得动态的最新的航向指示,使飞机摆脱困境。 . . .. . . .. .专业 . .
波音公司把高速因特网数据和娱乐等宽带业务引入到机。该项业务目前先用于美国的一些私人飞机和政府飞机。波音公司最终打算为乘客提供发送速率为1Mb/s-1.5Mb/s,接收速率约为20Mb/s的服务。20Mb/s将划分为5Mb/s每信道,各个信道可分别用作机组人员信息的提供,实况电视转播,供乘客接入intranet(公司的联网)和因特网的足够的带宽。2003年初波音公司将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合作进行机试验,并与日本航空公司签订了意向书,将在日本到欧洲的10架长途航行的飞机中安装相关设备,提供机业务。
2002年Farnborough航空展览会上,波音公司与Eutelsat签订了合同,使用IIF4卫星的转发器覆盖北美到欧洲航线的地域。
机通信的下一步是要解决在飞行中能与膝上机、移动、PDA(个人数字助理)等无线终端的通信问题。为此,由欧洲联盟(EC)支持的专项研究正在开展。它将使乘客及机组人员将同在办公室一样地进入通信网络获得通信服务;它使机组人员可以监视客舱情况,保证飞行安全;它将进一步增强机的信息服务和娱乐节目。机通信还将采用3G(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传输技术和蓝牙及无线LAN(局域网)的接入技术。届时,乘客在办登机手续时,将能获得一个无线LAN卡,该卡可在机场设置的终端及机座位上使用。
该项目有Airbus、爱立信、ESYS、Inmarsat、KID系统、西门子、TriaGnosys等公司及Bradford大学等参加,并由德国航天中心DLR负责协调。该项目的实施将能解决目前乘客禁止在飞机上使用移动的问题。为完成该项目,首先需要解决机无线通信与干扰有关的安全及标准等问题。该项目于2002年7月开始,预计30个月左右完成。Airbus已初步演示了A360-600机上的W-LAN技术,并计划演示A340-600机上无线机舱业务。
机上业务将从乘客能打移动,可以从膝上机上收发,可以从座位上收发,可以实时地接入Internet业务等一步步地演进。但是机上业务的发展除了技术问题外,还要做到乘客使用方便、容易,价格可为乘客接受,运营商能增加收入。
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机上业务的使用价格。据调查分析,一些商务人员可能愿意每次航行支付40美元,以便接入互联网查阅股票等市场行情。但是对于宽带业务,乘客是否愿意为在飞机上接入Internet,每分钟支付5-10美元呢?可否做到在乘客登机后,其移动自动登录进入机上的无线网络。但计费却仍是乘客原来移动里的SIM卡,由其原来所属的运营商收取?这就牵涉到各运营商、各网络间的网间结算计费。什么时候能实现呢?
2、卫星导航的定位应用 由美国和前联开发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与之相应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Glonass已为全球的军事设施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服务。
卫星导航是确定地球上位置、速率和精确时间的有效工具,它是无线电导航的一种形式。从几个卫星发送的信号由接收器接收后,计算位置、速率和时间。用户的导航接收器采用“无源测距”技术,测量用户设备到卫星的距离。距离是通过导航信号从卫星到接收器的时间来推算的。三向定位至少需要三个不同卫星的信号。但为免除用户需要配置精确的原子钟,通常再采用一颗卫星。多年来,全球的人们通常都用美国GPS系统发出的信号定位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