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及砷化物与人类疾病

合集下载

五种常见对人体危害严重的重金属

五种常见对人体危害严重的重金属

五种常见对人体危害严重的重金属现阶段对我们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重金属有以下五种元素:铅污染是可在人体和动物组织中积蓄的有毒金属。

主要来源于各种油漆、涂料、蓄电池、冶炼、五金、机械、电镀、化妆品、染发剂、釉彩碗碟、餐具、燃煤、膨化食品、自来水管等。

它是通过南丹矿区污染严重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体内与多种器官亲和,主要毒性效应是贫血症、神经机能失调和肾损伤,易受害的人群有儿童、老人、免疫低下人群。

铅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浓度为0.16mg/L,用含铅0.1~4.4mg/L的水灌溉水稻和小麦时,作物中铅含量明显增加。

镉污染不是人体的必要元素。

镉的毒性很大,可在人体内积蓄,主要积蓄在肾脏,引起泌尿系统的功能变化;镉主要来源有电镀、采矿、冶炼、燃料、电池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废旧电池中镉含量较高、也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尤其是蘑菇,在奶制品和谷物中也有少量存在,镉能够取代骨中钙,使骨骼严重软化,骨头寸断,会引起胃脏功能失调,干扰人体和生物体内锌的酶系统,导致高血压症上升。

易受害的人群是矿业工作者、免疫力低下人群。

水中含镉0.1mg/L时,可轻度抑制地面水的自净作用,镉对白鲢鱼的安全浓度为0.014mg /L,用含镉0.04Mg/L的水进行灌溉时,土壤和稻米受到明显污染,农灌水中含镉0.007m g/L时,即可造成污染。

汞污染汞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可在人体内蓄积。

主要来源于仪表厂、食盐电解、贵金属冶炼、化妆品、照明用灯、齿科材料、燃煤、水生生物等。

血液中的金属汞进入脑组织后,逐渐在脑组织中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对脑组织造成损害,另外一部分汞离子转移到肾脏。

进入水体的无机汞离子可转变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汞,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全身中毒作用;易受害的人群有女性,尤其是准妈妈、嗜好海鲜人士;天然水中含汞极少,一般不超过0.1μg/L。

砷污染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元素砷的毒性极低,而砷的化合物均有剧毒,三价砷化合物比其它砷化合物毒性更强。

砷及砷化物与人类疾病

砷及砷化物与人类疾病
电车 8G己§ 已6电每 电 啦 托 已§《 8G
量 为 0 1 4 , 界 卫 生 组 织 饮 用 水 砷 标 准 为 . ~ 0mg 世
0 0 / . 1mg I。砷 化 物 中最 普 通 的无 机三 价 砷 化合 物
己S8雷{ 嚣 e 已§ S 己S0 8 己S 雷己G己S 电§0 5 S8S
这 几 方面 的研 究 进展 做 一 综述 。
关键 词 : 及 砷 化物 ; 类疾 病 砷 人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 3 0 2 0 ) 2 0 7 — 4 0 5 5 2 ( 0 2 0 — 0 6 0
1 砷 及 其 化 合 物
有 三 氧化 二砷 和亚 砷 酸钠 ; 价砷 有 五 氧化 二砷 、 五 砷 酸 和砷 酸 盐 , 也有 三价 和 五价 的有 机 砷 。
[ ] 陈积 圣. 与外科 及锌 缺乏 症 的诊 治. 用外 科 杂志 , 9 锌 实
1 0, 0( 99 1 2): 3 6 6—4
[ 3 王崇 树 . 量 元 素 与 肿 瘤 学 关 系 . 量 元 素 , 9 1 4 1 3 微 微 1 9 , :2
dd l et vir t .See um [ ] W ik BC 。V i aih M ,Fa e A ,e a1 lni . 4 le gl a hi e o ds s GSH — ut t one p r xi a e( Px) n ii r d to a d lp d pe oxia i n p od t b f e nd fe s l nim s r uc s e or a a t r e e u upp e e ato l m nt in. Cln Chi c a, 99 207( — i m A t 1 2, 1 2): 7 4 13 — 2

环境污染物砷的危害

环境污染物砷的危害

砷的危害与防治一、砷的来源自然的来源,主要来自母岩或土壤母质的风化,地壳中砷的含量约1.8 mg/kg ;自然的土体中,砷含量范围为0.2~40 mg/kg ,帄均浓度为5 mg/kg 。

海水中砷的含量帄均浓度为3 µg/L ,每年流入海洋的砷量达1.5×10-7 kg,估计海洋中砷的总重量达4.3×1012 kg 。

火山喷发物中砷含量约20 mg/kg。

大气中砷的主要来自土壤和植物体的释出,估计每年从地表以蒸气型态逸散至大气中的砷,约有2.37×二、工业上砷的污染:工业上砷的污染,主要来自排放的废水。

焦炭、含砷黄铁矿床、及其它金属矿场的冲出物;玻璃器皿制造、木材防腐剂、陶瓷制造业、冶金工业、制革厂、纺织业、染料厂、炼油工业、稀土金属工业等都可能排放出含砷废水。

若此含砷废水流入河流中或湖泊中,不仅危害到水中动植物,亦可能渗透到土壤中,而危害到陆生的动植物。

工业上的砷污染,也是造成人体砷中毒的祸首。

三、农业上砷的污染:砷除了可作为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以外,还可作为干燥剂及木材防腐剂。

常见的含砷杀虫剂有砷酸铜、砷酸镉、砷酸铅、砷酸钙、砷酸铁及砷酸锰等;亚砷酸钠则可当作去除虱子的浸液。

而最常见的除草剂则有MSMA(monosodium methanearsonate)和双甲基砷剂;由于具高效率且低成本,常被用来防治棉花种植地的多年生杂草,双甲基砷剂杀草方面不具有选择性,是属于萌后处理接触型杀草剂,亦是一有效的土壤杀菌剂。

含砷农药的大量及长期使用,会使大部分的砷进入土壤并残留,而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发生毒害作用。

以上这一些有毒的砷大都来自人类文明的废弃物,少部分来自生物体的代谢物;若长久累积,将使我们居住的环境以及人类本身遭受砷污染的危害。

四、砷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对人体而言,砷中毒之主要来源为水或食物。

例如进入鱼体内的砷,主要是以arsenobetaine及arsenocholine的型态存在,此两种型态的砷几无毒性,且易从人体排出。

化学元素对人的危害

化学元素对人的危害
还有,铁锈污染成了自来水污染中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危害.有实验证明,都市人的肝病发病率高于乡村人口的主要原因就是饮用水中的氧化铁,最直接的也是危害最大的还是氧化铁对人类肝脏的损害.
氧化锌、铝
肝病、神经炎
首先,危害神经系统,对老年人及儿童尤为突出,特别对脑组织及智力危害尤为明显,引起行为异常、智能障碍、运动震颤.反应迟钝等。但是,由于铝中毒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被人们忽视,因而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电解质不平衡
,钾是一种重要的电解质,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但血钾过高时容易影响到心脏功能,导致心肌的损害、心脏骤停等问题,如果有高血钾需要及时处理的。

骨骼变形、背病
镉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力很大,当镉毒进入人体后极难排泄,极易干扰肾功能、生殖功能。由于镉污染具有周期长、隐蔽性大等特点。镉会取代骨中钙,使骨骼严重软化,骨头寸断;镉会引起胃脏功能失调,使锌镉比降低,而导致高血压症上升。镉的毒性是潜在性的,即使饮用水中镉浓度低至0.1毫克/升,也能在人体(特别是妇女)组织中积聚,潜伏期可长达10年至30年,且早期不易觉察。
细菌
细菌性传染病
霍乱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流脑麻疹猩红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等……
病毒
病毒性传染病
它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伤寒,艾滋病,狂犬病,禽流感,乙脑,甲肝等
氯化物
氯斑牙、致癌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脏损伤、消化功能障碍、肢端溶骨症、皮肤损伤等。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呃逆、腹胀、便秘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其次,影响钙和磷的代谢,进而影响骨骼的正常功能,造成骨脱钙、骨萎缩、骨密度降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和儿童佝偻病及牙齿生长发育迟缓。
由于过量摄入铝,铝进入人体后,蓄积在人的脑、肝、心脏、肾等脏器中,不但容易对各种脏器造成损害,而且使免疫功能下降。

体内 砷代谢

体内 砷代谢

体内砷代谢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体内砷代谢是人体内砷元素在代谢过程中的转化和处理过程。

砷是一种常见的毒性元素,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内,对人体的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等部位造成危害。

人体内砷元素的代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本文将从砷元素的来源、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砷元素的来源砷元素主要来源于水、土壤、大气等环境中的砷化合物。

水是人体摄入砷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些地下水中含有很高的砷浓度,长期饮用这些水源可能引起慢性砷中毒。

土壤中的砷也可能通过作物、蔬菜等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引发砷中毒。

空气中的燃煤、烟草等中也含有砷元素,长时间暴露在这些环境中也可能导致砷中毒。

二、砷元素的吸收人体对砷元素有一定的吸收能力,砷主要通过口腔、肠道和皮肤三种途径进入人体。

肠道是砷元素吸收的主要途径。

砷元素主要以无机砷的形式存在,其主要被吸收。

砷的吸收与营养状况、体内其他元素的含量等因素有关。

酸性环境、缺铁、维生素C等都会增加砷元素的吸收。

三、砷元素的分布人体内砷元素主要分布在肝脏、肾脏、皮肤和头发中。

肝脏是砷元素代谢的主要部位,砷被吸收后首先经过肝脏的代谢。

肝脏中的一些酶参与了砷代谢的过程,将砷转化为更容易排泄的形式。

肾脏是排泄砷元素的主要器官,其中的尿液中会含有大部分体内砷元素的排泄产物。

皮肤和头发中的砷元素主要是由肝脏排泄出来的。

四、砷元素的代谢砷元素在人体内主要以有机砷和无机砷两种形式存在。

有机砷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的,主要以海产品中的甲基化三价砷为主,其毒性较低。

无机砷是较毒性的形式,主要以砷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包括一价砷(As+)、三价砷(As3+)和五价砷(As5+)等。

无机砷经过肝脏的代谢后,会被转化为甲基化三价砷,经过尿液排泄出体外。

五、砷元素的排泄体内砷元素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尿液中会含有大部分砷元素的代谢产物。

少量的砷元素也会通过汗液、呼气等途径排除出体外。

我国环境中镉、铅、砷污染及其对暴露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我国环境中镉、铅、砷污染及其对暴露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我国环境中镉、铅、砷污染及其对暴露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引人关注。

镉、铅、砷等重金属元素因其对环境和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对象。

这些重金属元素通过水体、土壤、大气等环境介质进入生态系统,进而对暴露人群的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环境中镉、铅、砷污染的现状,分析其对暴露人群健康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人群健康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镉、铅、砷等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进行概述,明确我国环境中这些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分布情况。

本文将系统分析镉、铅、砷等重金属元素对暴露人群健康的危害,包括对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损伤和引发的各种疾病。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重金属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机制,包括重金属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在综述我国镉、铅、砷等重金属污染对暴露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时,本文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金属污染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技术的研究进展;二是重金属污染暴露人群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早期预警指标的研究进展;三是重金属污染暴露人群的干预措施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人群健康保护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本文将总结我国镉、铅、砷等重金属污染及其对暴露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和分析,能够推动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人群健康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二、我国镉污染现状及其对暴露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电池制造、电镀、冶炼、涂料、农药和磷肥生产等工业过程。

我国的一些重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如湖南、广东、四川等地,由于长期的镉排放和积累,土壤和水体中镉含量严重超标,形成了大面积的镉污染区域。

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有哪些症状?

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有哪些症状?

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症状,尤其是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的早期症状,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有什么表现?得了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会怎样?以及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有哪些并发病症,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常见症状:感觉过敏、毛发脱落、丘疹、疱疹*一、症状一、症状皮肤接触了砷的粉尘后,可引起皮炎。

皮损多发生于皱褶或湿润处,如口角、眼睑、腋窝、阴囊、腰部、腹股沟和指(趾)间。

表现为毛囊性丘疹、疱疹、痤疮样疹等。

主觉疼痛或刺激感,如不处理可形成顽固性溃疡。

长期接触砷尘,可引起皮肤过度角化,尤以掌、跖为明显,表现为多发性角化性皮疹,边缘清楚或弥散;还可于面颈部以及易受摩擦和皱褶部位,引起弥漫性或成片灰褐(黑)色色素沉着,或间以小片色素减退斑,有的可呈雀斑样表现。

少数可引起毛发脱落,指甲可失去光泽和平整状,变薄且脆,出现l~2 mm宽的白色横纹(米氏线)。

长期吸入砷化物粉尘或气体,可致鼻咽干燥、鼻炎、鼻出血,少数甚至鼻中隔穿孔;可引起结膜炎、喉炎、支气管炎等,也可引起一般神经衰弱症候群。

周围神经炎的特征是皮肤感觉过敏和肌肉触痛。

在砷剂角化基础上,一部分可发生原位癌,或再并发内脏肿瘤,特别是肺癌。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接触砷化物多年以后。

二、诊断接触砷化物后血液、指甲、毛发含砷量均增高,其意义尚待研究。

尿砷测定有助于砷中毒诊断。

砷元素、砷矿石、砷化合物皮肤接触史,吸入砷化物粉尘或气体,长期使用砷化合物药品等。

发生于皱褶或湿润处,如口角、眼睑、腋窝、阴囊、腰部、腹股沟和指(趾)间。

表现为毛囊性丘疹、疱疹、痤疮样疹等。

主觉疼痛或刺激感。

就可诊断。

*以上是对于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并发症,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常见并发症:肺癌*一、并发病症并发内脏肿瘤,特别是肺癌。

砷暴露对肝脏、肾脏氧化损害的研究进展

砷暴露对肝脏、肾脏氧化损害的研究进展

砷暴露对肝脏、肾脏氧化损害的研究进展钟源霞;孙文长【摘要】砷污染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和空气中,全球70个国家230多个地区遭受砷污染.砷主要通过污染饮用水的方式进入人体,全球5 000多万人口的饮用水砷浓度超过50 μg/L,1亿4 000万人口饮用水的砷浓度超过10 μg/L.砷暴露诱导活性氧的产生增加,同时降低抗氧化酶、抗氧化物的水平,导致DNA突变、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羰基化增加.因此,砷的毒性机理目前认为是砷诱导机体产生氧化应激.砷暴露可以引起机体多脏器的损害,包括肝脏和肾脏,其机制与线粒体氧化损伤、细胞色素c的释放、诱导靶细胞凋亡有关.某些转录因子起保护作用,如Nrf2,其基因敲除小鼠在砷暴露后表现出明显的肝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砷中毒的防治主要有螯合剂疗法和抗氧化剂疗法.%Arsenic contamination is widespread in water, soil and air, influences 70 countries over 230 regions and has resulted in the global human health hazards. More than 50 million people drink water with arsenic concentrations exceeding 50μg/L, and more than 140 million population exceeding 10 μg/L. Arseni c increases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while reducing the level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antioxidant, leading to DNA mutations, lipid peroxidation and protein carbonylation. Arsenic exposure can results in multi - organ damages, including liver and kidney. The mechanism is associated with mitochondrial oxidative damage, cytochrome c release and apoptosis. Some transcription factors, such as Nrf2, play a protective role, and the knockout mice of it showed significant liver necrosis and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Themajor preventions and treatments of arsenic poisoning are chelating agents and antioxidants.【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5)001【总页数】4页(P77-80)【关键词】砷暴露;氧化应激;肝脏;肾脏【作者】钟源霞;孙文长【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辽宁大连116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21砷污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有砷污染的报道,如印度、孟加拉、中国、美国、智利、墨西哥等[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砷及砷化物与人类疾病摘要:砷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砷及其化合物可以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其中包括砷及其化合物的毒性作用。

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作用。

近年研究发现砷可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关键词:砷及砷化物;人类疾病1砷及其化合物1.1理化性质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3位,原子量74.921。

砷的化学性质很复杂,又有众多的砷化合物,所以很难将砷作为一种化学元素看待。

砷以三价和五价的形式存在于食物、水、和环境中,并广泛分布于245种物质中,每千克非暴露的土壤中砷的含量为0.1~40 mg,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砷标准为0.01 mg/L。

砷化物中最普通的无机三价砷化合物有三氧化二砷和亚砷酸钠;五价砷有五氧化二砷、砷酸和砷酸盐,也有三价和五价的有机砷。

1.2代谢途径空气中的砷大部分是三价砷,被人体吸收后在肺部的沉积率主要取决于其颗粒的大小,经口摄人的砷大部分能经胃肠道吸收。

As。

O。

亚砷酸钠、砷酸盐进入人体后,95%~97%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由于砷与含疏基(一SH)的蛋白质高度的亲和力,24 h内分布于肝、肾、肺、胃肠道、脾脏及脑等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中。

砷主要经尿排泻,摄人体内的无机砷其t 1/2可达30 h,另外粪便、皮肤、汗腺、唾液腺及浮汁内也有微量砷排出,人乳汁中砷的浓度可达3 pg/L。

砷可在头发和指甲中蓄积,正常发砷为0.025~0。

10 mg/100 mg。

据卫研所报道,北京地区发砷正常水平低于0.053 mg/100 mg[1]。

发砷和尿砷的测定较之血砷更能反映人体摄人砷的水平[2,3]。

2砷及其化合物对人体各系统的毒性作用三价砷与五价砷或无机砷与有机砷在体内的相互转换和代谢决定着砷的毒性作用,三价砷与无机砷的毒性较大,五价砷和有机砷相对毒性较低。

三价砷是最主要的毒性形式,其中三氧化二砷,即砒霜,中毒剂量10一50 mg,致死量60 mg。

急性砷中毒人体可出现发热、食欲减退、肝肿大、黑色素沉着,心率不齐、直至死亡。

地方性砷中毒中心血管系统症状体征可表现为心脏杂音、心脏肥大等,较显著的变化是在心电图的改变上,外周血管出现“雷诺氏”现象,甚至下肢出现坏疽。

砷中毒引起的外周血管紊乱,取决于砷接触时间的长短。

对于神经系统的损伤主要表现在脑损伤方面,病人出现头痛、头昏,可有相应脑电图的异常,有些病人甚至出现短暂的脑缺血,偏瘫和多种精神障碍。

慢性接触无机砷可以引起周围神经系统的损害,起初表现为感觉丧失,麻痹和肌肉痉挛,随后可有肌力迅速减退,出现垂腕、垂足和肌萎缩等表现。

如果影响血液系统可造成贫血、白细胞特别是粒细胞减少。

砷对脏的损害取决于机体是急性砷中毒还是慢性砷中毒,亚急性、急性砷中毒肝功能只有轻度变化,慢性砷中毒肝损害常表现为黄疸、肝功能异常,以后发展为肝硬化和腹水。

急性砷中毒的胃肠道症状有腹痛、腹泻、恶心及呕吐、伴有血色样便等。

砷对泌尿生殖系统的损害表现在砷中毒可以引起肾癌、膀胱癌,以及生殖系统的癌。

皮肤粘膜综合征是砷中毒最初的指征,而皮肤角化是地方性砷中毒皮肤损害的又一特征。

恶心、上腹痛及食欲下降在低剂量慢性砷中毒病例中较多见。

另外,大量的证据已经表明多种生物包括人类的胚胎期均可受到无机砷的影响[4]。

砷中毒可致胚胎中轴骨骼、脑颅、面颅、眼睛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的畸形和胚胎期死亡。

3砷及其化合物毒性作用的机制目前砷毒性作用的详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现已证明,砷是一种细胞原浆毒,因与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与含巯基酶结合后,使酶活性受到抑制,严重干扰酶的生理功能、结构与代谢。

受影响的重要酶系统有丙酮酸氧化酶、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酯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等,从而直接影响细胞的代谢、氧化过程、染色体结构、核分裂等。

如砷与丙酮酸脱氢酶结合,使三羧酸循环受阻。

由于砷原子与磷原子结构相似,替代后者后,砷与3一P一甘油醛结合,抑制ATP产生,影响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

砷的细胞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氧化性损害,它通过抑制谷胱甘肽(GSH)等抗氧化酶活性,或选择性增强细胞色素氧化酶P 伽依赖的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产生氧化性损害。

GSH是巯基酶,通过与砷结合,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砷的细胞毒性,特别是细胞内GSH依赖的氧化还原状态密切关系到砷在体内的还原与甲基化后的排泄情况[5],故GSH缺乏时,会大大增强砷的毒性。

4砷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无机砷早已被世界证明具有致癌作用,世界卫生组织(1981)以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980)都将砷列为人类的致癌剂。

流行病学上能证明砷能引起人类皮肤癌、肺癌、肝癌等,但动物实验至今没有复制出砷致癌的模型。

砷剂主要作用于人类致癌阶段的进展期,对是否作用于促进期尚有疑问[6],但也有体外实验中得出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结论。

关于砷致癌的机理目前还不很清楚。

关于砷可以引起不同类型DNA损伤的报道很多,有人认为无机砷通过延长细胞分裂,进而导致异位体的产生[7]。

另有报道砷中毒人群中SCE(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明显高于普通健康人群[8]。

文献已证明,砷可以诱导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异常、姊妹染色体交换、DNA蛋白交赚和蛋白相关DNA链降解。

砷中毒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原因在于砷在人体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不同的化学形态、不同的器官的不同分布与代谢以及其它元素与砷的相互作用。

从它产生效应的对象方面讲是多方位的,从其发生效应的原因上看又是多方面的。

在砷毒性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中何者为因,何者为果,或互为因果,至今尚无明确答案。

另外砷中毒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损伤中,出现了一些行为学变化,但在此方面尚未见进一步的研究报道。

再有关于砷的代谢中,有人报道血脑屏障对砷的作用[9],并以此做作为治疗白血病的依据。

但也有人提出一定浓度的砷可不受此限制,此浓度临界值是多少,尚无定论。

砷在人脑代谢中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尚缺乏临床资料。

5展望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砷对动物的某些生长发育可能是必需的[10]。

砷与磷同为元素周期表第V主族元素,均为大自然广泛分布,磷可做为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那与之化学性质相似的砷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研究发现,砷能象磷生成磷脂那样生成砷脂,但砷脂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有人报道大鼠缺砷时,磷脂合成酶活性降低,砷在其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尽管缺砷所伴发的一些生化改变已经被阐明,但砷作用的基本方式和位点仍不明了,砷可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最新报道[11],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暂时搁置了降低饮水砷标准的计划,该计划要求将砷许可量从50弘g/L降为10 pg/I.的标准,据说是因为判定这一改变的科学依据不足。

所以,关于砷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阐明。

参考文献:[1]肖传方,陈清,卢国程.砷、微量元素与健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82—192[2] Zhuang G,Zhou Y,Lu H,et a1.Concentration of rareearth elements,As,and Th in human brain and braintumors,determined by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BiolTrace Elem Res,1996,53(3):45[3] Kollmer WE.Arsenic in induced hair of the rat and itsrelation to the content in various organs during chronicexposure.J Trace Elem Electrolytes Health Dis,1 992,6(1):11[4]Hilmy—AM,el—Domiaty—NA,Kamal—MA,et a1.Effect of some arsenic antagonists on the toxicity,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of arsenite and arsenate inrats.Comp--Biochem--Physiol—C,1991,99(3):357[5]Gorby MS Arsenic in human medicine In:Arsenic in theenvironment part Ⅱ:human heahh and ecosystem e ffects.Edited by jo Nriou,John.Inc,1994:1—16[6]Toshihide T.Inorganic Arsenic Appl OrganometallicChemistry,1992,6:309[7] Toshihide T.Inorganic Arsenic Appl OrganometnallicChemistry,1992,6:333—341[8]易玲辉,李德章.无机砷对遗传物质危害之研究.中华公共卫生杂志,1996,15(3):150—154[9]Zheng W,Perry DF,Nelson DI。

,et al Choroid plexusprotects cerebrospinal fluid against toxic metals.FASEB I,1995,5(8):2188—2193[10]Nilson FH.Uhratrace elements:an update.In:TomitaH(Ed.).Trace elements in clinical medicaine.Tokyo:ISTERH,1999.353—359[11]Washington CL.Trace Elem Human Nutr Health.Nature,2001:410‘5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