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类中药
6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叶类

罗布麻叶——平肝息风药
来源: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
罗布麻叶
药用部位:干燥叶。 鉴别要点: 1. 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
完整的叶片呈披针形或长 椭圆形。深绿色或灰绿色, 背面颜色稍浅,有明显的 叶脉突出,叶尖端有明显 的小芒刺,基部钝圆或楔 形,边缘具细齿,常反卷, 两面无毛。叶柄细,长约 4mm。
桑叶——辛凉解表药
来源:桑科植物桑
桑叶
药用部位:干燥叶 鉴别要点: 1.完整叶卵形或宽卵形,
先端渐尖,基部截形、 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 齿或钝锯齿。上表面黄 绿色或浅黄色,有的有 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 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 网状,脉上被疏毛,脉 基具簇毛。 2.质脆,气微,味淡,微 苦涩。
叶类(7味)
紫苏叶 桑叶 大青叶 枇杷叶 番泻叶 罗布麻叶 艾叶
紫苏叶——辛温解表药
来源:唇形科植物紫苏
紫苏
药用部位:干燥叶 鉴别特征: 1.完整叶为卵圆形,两
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 下表面紫色,有多数凹 点状的腺鳞;边缘具圆 锯齿。叶柄紫色或紫绿 色。 2.气清香,味微辛。
番泻叶——攻下药
来源:豆科植物狭叶 番泻树及尖叶番泻树
番泻叶
药用部位:干燥小叶
鉴别要点:
1.多完整平坦。卵状披 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全 缘,叶端尖而有锐刺, 叶基部稍不对称。上白 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 绿色,无毛或近无毛。 下表面主脉突出。
2.叶片革质。
3.气微弱而特异,味微 苦而稍有粘性。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
叶类
叶类药材的重点观察点:
叶形:指全叶的形状(包括复叶的小叶)。 叶尖:渐尖、尾尖、钝尖、急尖、微凹等。 叶基:圆形、耳形、心形、箭形、楔形等。 叶缘:全缘、锯齿状、波浪状、牙齿状等。 叶脉:叶片中的维管束。掌状网脉、羽状网
叶类常用中药

分科
来源
药用部位
性状描述
气味
备注
石韦
水龙骨科
庐山石韦、石韦、有柄石韦
叶
庐山石韦: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有的叶片侧脉间布满具棕色圆点状的孢子群。石韦: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列紧密而整齐。
气微,味微涩苦
叶下表皮细胞多角形
侧柏叶
柏科
侧柏
枝梢及叶
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
番泻叶
豆科
狭叶、尖叶番泻叶
叶
狭叶番泻叶: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尖叶番泻叶: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上面栅栏组织通过主脉
罗布麻叶
夹竹桃
罗布麻
叶
边缘具细齿,两面Hale Waihona Puke 毛,叶脉于下表面突起气微,味淡
主脉维管束双韧型,维管束周围和韧皮部散有乳汁管。
紫苏叶
唇形科
紫苏
叶或带嫩枝
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
气清香,味微辛
艾叶
菊科
艾
叶
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气清香,味苦
质柔软而韧者佳
大青叶
十字花科
菘蓝
叶
上表面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
气微,味微酸、苦、涩
薄壁组织中有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
蓼大青叶
蓼科
蓼蓝
叶
表面蓝绿色或蓝黑色,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
气微,味微涩而稍苦
叶肉为异面叶型
枇杷叶
蔷薇科
枇杷
叶
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
无臭,味微苦
中药鉴定学:叶类中药

番泻叶 ----- 【植物形态】
• 狭叶番泻树 • 矮小灌木 • 双数羽状复叶,小叶5-8对 • 小叶有短柄,小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
基部稍不对称,两面疏被毛至近无毛 • 托叶卵状披针形。
番泻叶 ----- 【植物形态】
• 总状花序腋生,生花6—14朵 • 花不整齐,萼片5,长卵形,不等大 • 花瓣5,黄色。倒卵形,下面2片较大 • 雄蕊l0,上面3枚不育且小形,中部4枚等长,下
• 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组织构造: • 各科之间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构造模式 • 常以禾本科植物为例 • 表皮细胞纵向排列,呈长方形,易纵向撕列,外壁不
仅角质化,而且含有硅质,呈乳头状突起,粗糙,棘手 • 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大型细胞(运动细胞),有大型
液泡,干旱时失水收缩,使叶卷缩,减少水分蒸发,水 分充足时,叶片伸展 •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由两个狭长或哑铃形保卫细胞 组成,每个保卫细胞外侧各有一个三角形的副卫细 胞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 叶肉: • 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 栅栏组织: • 为一列圆柱形细胞 • 细胞长轴与叶面垂直,排列紧密,多位于上表皮下
面 • 少数为2-3层细胞,有时上下表皮内侧各有一列栅
栏细胞(番泻叶),即等面型叶 • 栅栏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部3枚向下弯曲,花药略呈四方形,基部箭形 • 雌蕊弯曲呈镰刀状.子房具柄,疏被毛 • 荚果呈扁平长方形,被缝线的顶端有一明显的尖
突;种子4-7,略呈长方形而扁 • 尖叶番泻树 小叶4-5对,长卵形,荚果先端的
尖突细小不明显。种子6-7枚。
狭叶番泻树
尖叶番泻
尖叶番泻树
番泻叶 ----- 【产地】
叶类中药材

叶类中药材
叶类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它们具有天然、安全、有效等优良特性,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和喜爱。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叶类中药材。
一、常见的叶类中药材
1、菊花——清热解毒,散风清热,还具有抗菌、抗炎和降血压等功效。
2、茉莉花——行气解郁,清热解毒,有缓解头痛、牙痛以及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
3、薄荷——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还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等。
4、菜豆叶——补血止血,润肺益气,对于治疗贫血、咳嗽等症状具有很好的效果。
5、紫苏叶——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等疾病。
二、叶类药材的使用方法
1、泡茶饮用:将干燥的草药放入杯中,冲上开水,趁热饮用。
2、熬汤或煲粥:可以将新鲜的叶类药材,加入到汤或粥中,食用起来更加方便。
3、外敷:将煮热的草药浸泡在温水中,用于外敷,可以减轻疼痛、消炎等作用。
三、叶类药材的注意事项
1、选择药材一定要认真辨别,尽量选择新鲜的,无污染的草药。
2、对于过敏的人来说,可以在小范围使用后再确定是否适合自己的身体。
3、使用时应该注意药材的剂量,如果使用过量可能导致药物中毒等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叶类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但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可以多关注叶类药材的消息,适当地应用于生活中,发挥它的健康功效。
《中药鉴定学》考点:叶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考点:叶类中药1.叶类中药:以植物叶或带叶枝梢为入药部位的称之为叶类中药。
包括:单叶成熟叶或嫩叶。
复叶的小叶,带部分嫩枝的叶。
2.字符识别:形状:披针形-番泻叶、卵形-霜桑叶、盾形-荷叶、扇形-银杏叶长椭圆形-大青叶、矩圆状方形-枸骨叶。
还应注意叶端、叶基(对称)、叶缘、叶脉颜色:指药材大量存在时的颜色。
通常为深绿色、灰绿色、黄绿色、绿棕色、紫色(紫苏叶)。
表面特征:鉴别的重点。
a具角质层;b被毛茸:枇杷叶、艾叶;c腺点:柑桔叶;深色条纹:报春花科;d腺鳞:唇形科;e叶脉:网状脉、平行脉、弧形脉3.显微鉴定:双子叶植物叶片:表皮:上下表皮。
多1列细胞。
少数复表皮(多列细胞)。
包括:外壁有角质层、腊被、各种毛茸(腺毛、腺鳞、非腺毛)。
气孔以下表皮较多。
内含物:常见钟乳体、橙皮苷结晶、黏液质。
叶肉:位于上表皮和下表皮之间。
包括:◆栅栏组织:为1-数列紧密排列的长柱形细胞,内含叶绿体,两面叶:栅栏组织分布于上表皮细胞内方,如薄荷叶;等面叶:上下表皮内方均有栅栏组织,如番泻叶。
◆ 海绵组织:近圆形或不规则细胞,细胞间隙大。
有垂直和水平分布的静脉和维管束。
中脉:叶中最大的维管束。
1个无限外韧型维管束,木质部位上方,韧皮部在下方呈半包围状。
或分裂成2-3个或更多个。
维管束的外方有时有纤维等厚壁组织包围,如蓼大青叶。
少数双韧维管束,如罗布麻叶微观定量常数:气孔指数:气孔数是指每平方毫米叶表面积的气孔数。
单位面积叶的气孔与表皮细胞的比率。
栅表比:叶片1个表皮细胞下方平均栅栏细胞的数目。
脉岛数:脉岛是指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脉岛数是指叶片上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单子叶植物叶:(禾本科)上表皮:运动细胞。
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和长短的非腺毛。
内侧有厚壁纤维群,主脉维管束上有维管束鞘(纤维),木质部导管呈V形排列,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纤维层。
4.粉末特征:叶肉组织:栅栏组织毛茸:腺毛、非腺毛和腺鳞气孔:直轴型、平轴型、不定型、不均型、环状表皮细胞:角质层结构,草酸钙晶体或碳酸钙晶体,分泌组织:油室和乳管厚壁细胞:纤维或晶纤维;石细胞5.药:大青叶、番泻叶。
叶类中药

精品课件
②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尚用爵床科植 物马蓝的叶入药。
下表皮具直轴式气孔。
精品课件
马蓝叶
精品课件
③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尚用马 鞭草科植物路边青(大青)的叶入药。
下表皮有不定式气孔。
精品课件
枇杷叶
【来源】 蔷薇科植物
精品课件
有柄石韦药 材:叶片卷 成筒状,叶 柄长度与叶 片长度比例 较大。
精品课件
叶类中药各论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
、柔毛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干燥叶。
淫羊藿
精品课件
性状鉴别 一.淫羊藿
1.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 ;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 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 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 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 锯齿。
紧密,其长轴与叶面垂直。 一般位于上表皮 内侧,有的上下表皮细胞内方均有栅栏组织, 称等面叶。
精品课件
四、显微鉴别: ③海绵组织:占叶肉组织的大部分。 注意其中是否有细胞内含物有无分泌组织。 ④叶脉:指叶的中脉。 一般中脉的上、下表皮内方大多有数层厚角
组织。中脉维管束通常为外韧型维管束。有 的维管束外围有纤维等厚壁组织存在。
精品课件
【显微鉴别】1、叶横切面: ③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型,中间一个较
大, 每个维管束的上、下侧均可见到厚壁 组织。④薄壁组织中有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 ,类圆形,较周围薄壁细胞为小。
精品课件
2、表面制片或粉末制片: ①上下表皮均具不等式气孔,副卫细胞
3-4个。 ②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外被角质
大青叶
精品课件
【性状鉴别】 1、主要以基生叶入
叶类中药

2.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基部有稀
疏细长毛,细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
3.小叶柄长1~5cm。 4.叶片近革质。
5.味微苦。
二、箭叶淫羊藿
1.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 尖,两侧小叶基部明显偏斜,外侧呈箭形。
2.下表面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
3.叶片革质。
三、柔毛淫羊藿
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还需注意下列几方面的观察:
①叶基 ②叶缘 ③叶柄 ④叶脉
观察叶类中药的顺序一般如下:
形状→大小→叶基→叶缘→上下表面→叶 柄→叶脉(主、侧)→质地→颜色→断面 →气味→其他。
2、注意: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叶 ①形状
②色泽
③质地
④气味
⑤毛茸
四、显微鉴别:
2、表面制片或粉末制片: ①上下表皮均具不等式气孔,副卫细胞 3-4个。 ②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外被角质 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呈连 珠状增厚。 ③一般无毛茸。
【成分】
含菘蓝甙约1%。
菘蓝甙易水解形成靛蓝、靛玉红。
【理化鉴别】
1 、粉末微量升华,可得蓝色或紫红色细小 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2、粉末水浸液在紫外光灯下有蓝色荧光。
2、粉末: ③单细胞非腺毛,具壁疣,壁厚,基部稍 弯曲。④有晶纤维,含草酸钙棱晶。 ⑤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 粉末遇碱液显红色。 【附注】 ①耳叶番泻叶:为同属植物耳叶番泻树的 小叶。 伪品,其有效成分极微,应注意鉴别。 ②卵叶番泻叶:为同属植物卵叶番泻树的 小叶。 代用品。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叶类中药的鉴定

叶类中药药用部位一般为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这类中药称叶类中药。
叶类中药多为单叶,如枇杷叶;少数用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有时尚带有部分遨枝,如侧柏叶等; 个别以叶的一部分入药,如桂丁,为肉桂叶柄。
叶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定观察其特征时常需将其浸泡在水中使之湿润并展开后观察。
一般应注意叶片的形状;叶端、叶缘及叶基的情况;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及有无毛茸和腺点,叶脉的类型、凹凸和分布情况;叶片的质地;叶柄的有无、形状及长短;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无;以及叶片的气和味等。
二、显微鉴定叶的组织构造常由叶的表皮、叶肉及叶中脉三个部分构成,要注意观察每个部分的构造特征。
通常作叶中脉部分的横切面,同时还应做叶片的上下表面制片或者粉末制片。
(一)表皮1.横切面主要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特征及附属物,如角质层、蜡被、结晶体、毛茸的种类和形态及内含物等。
表皮多为1层细胞,亦有为1层以上细胞的复表皮,如夹竹桃叶。
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有较大的运动细胞,如淡竹叶等。
有的表皮细胞较大,内含葡萄状钟乳体,如桑科植物桑叶,或含螺旋状钟乳体,如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叶:有的表皮细胞内含簇状橙皮苷结晶体,如唇形科植物薄荷叶;有的表皮细胞内含黏液质,如豆科植物番泻叶。
表皮外壁常被角质层,尚可见腺毛、非腺毛和气孔等。
2.表面制片主要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的弯曲程度及增厚情况;平周壁有无角质层、皱纹或突起;毛茸的种类、形状和密度;气孔的类型及密度等。
有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而呈乳头状,如荷叶。
表皮细胞上有无毛茸和毛茸的类型,如非腺毛和腺毛的形态、表面特征、排列情况等是观察叶类中药极为重要的特征。
叶的上下表皮上气孔的存在、分布情况以及其气孔类型也是叶类中药鉴定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常下表皮较多。
一种植物叶的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值称为气孔逊。
它有一定的范围且较为恒定,可用来区别不同种的植物和中药。
I二声近班_ 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乂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十同面积表皮细胞数(二)叶肉通常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②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尚用爵床科植 物马蓝的叶入药。
下表皮具直轴式气孔。
精品文档
马蓝叶
精品文档
③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尚用马 鞭草科植物路边青(大青)的叶入药。
下表皮有不定式气孔。
精品文档
枇杷叶
【来源】 蔷薇科植物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成分 含靛玉红、靛蓝,还有色胺酮等 理化鉴别 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可得蓝色或紫红色
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粉末水浸液在紫外灯下有蓝色荧光
精品文档
【附注】 地方习用品:
①河北、山东、辽宁、陕西等地用蓼科植物 蓼蓝的叶入药。
药材称为“蓼大青叶”。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气孔多为平轴式。
侧柏叶
精品文档
石韦叶
三、性状鉴别: 1、内容:①形状②色泽③质地④气味⑤毛茸 观察叶类中药的顺序一般如下: 形状→大小→叶基→叶缘→上下表面→叶柄→叶
脉(主、侧)→质地→颜色→断面→气味→其他 。 注意: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叶
精品文档
四、显微鉴别: 观察叶的表皮、叶肉及叶的中脉。 通常做两种制片: 横切片(通过主脉)与表面制片。 1、表面制片观察:(撕取表皮法) ①表皮细胞的形状。
叶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庐山石韦)ຫໍສະໝຸດ 叶柄近方柱形 叶片展开后呈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耳状偏斜,且
不对称,全缘 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下
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有的叶片具棕色圆点状的孢 子囊群 叶片厚革质 气微,味微涩、苦。
精品文档
庐山石韦 药材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石韦药材
第五章 叶类中药的鉴定
精品文档
第五章 叶类中药的鉴 定
一、含义: 指以叶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中药材。 二、分类:
1、新鲜程度: 鲜叶、干叶 2、植物形态: 单叶、复叶 3、入药部位: 叶片、带柄叶、带枝叶梢、叶鞘纤维
精品文档
2、植物形态:单叶、复叶
精品文档
3、入药部位:叶片、带柄叶、带枝叶
番泻叶
精品文档
【显微鉴别】1、叶横切面: ③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型,中间一个较
大, 每个维管束的上、下侧均可见到厚壁 组织。④薄壁组织中有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 ,类圆形,较周围薄壁细胞为小。
精品文档
2、表面制片或粉末制片: ①上下表皮均具不等式气孔,副卫细胞
3-4个。 ②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外被角质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采收加工:狭叶番泻——用水压机打包 尖叶番泻——自然干燥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狭叶番泻叶”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全缘,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上 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 近无毛 叶片表面有叶脉及叶片压叠线纹(水压 机加压打包所致) 革质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尖叶番泻叶”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 卷曲,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茸毛
无叶脉压线纹 微呈革质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番泻叶药材 狭叶番泻叶
尖叶番泻叶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显微鉴别——横切面 表皮细胞中常含黏液质 上下表皮均有平轴式气孔 单细胞非腺毛,壁厚,多具疣状突起 叶肉组织为等面叶型,上面栅栏组织通过主脉 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中
沟多为短线形。 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多角形,壁略呈连珠状增厚
,角质层上分布有草酸钙小方晶或砂晶, 气孔凹陷,保卫细胞呈哑铃形。 韧皮纤维较少见,多单个散在。可见树脂道碎片
。
精品文档
大青叶
【来源】 十字花科植
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的 叶。 【功效】 清热, 解毒, 凉血。
豆科植物狭叶 番泻或尖叶番泻 的干燥小叶。
精品文档
75
产地:
狭叶番泻主产于红海以东至印度一带,现盛栽 于印度南端丁内未利,故商品又名“印度番泻叶 ”或“丁内未利番泻叶”,现埃及和苏丹亦产。
尖叶番泻主产于埃及的尼罗河中上游地方,由 亚历山大港输出,故商品又称“埃及番泻叶”或 “亚历山大番泻叶”;现我国广东、海南及云南 等地均有栽培。
紧密,其长轴与叶面垂直。 一般位于上表皮 内侧,有的上下表皮细胞内方均有栅栏组织, 称等面叶。
精品文档
四、显微鉴别: ③海绵组织:占叶肉组织的大部分。 注意其中是否有细胞内含物有无分泌组织。 ④叶脉:指叶的中脉。 一般中脉的上、下表皮内方大多有数层厚角
组织。中脉维管束通常为外韧型维管束。有 的维管束外围有纤维等厚壁组织存在。
气孔轴式或气孔类型:构成气孔的保卫细 胞和副卫细胞的排列关系。
双子叶植物的气孔轴式常见的有: (1)平轴式 (2)直轴式 (3)不等式 (4)不定式 (5)环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石韦 来源: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石韦、
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
石韦
精品文档
有柄石韦
精品文档
庐山石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0
2.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基部有稀 疏细长毛,细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
3.小叶柄长1~5cm。 4.叶片近革质。 5.气微,味微苦。
精品文档
31
二、箭叶淫羊藿 1.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两
侧小叶基部明显偏斜,外侧呈箭形。
2.下表面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
3.叶片革质。
精品文档
②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尚用爵床科植 物马蓝的叶入药。
下表皮具直轴式气孔。
精品文档
马蓝叶
精品文档
③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尚用马 鞭草科植物路边青(大青)的叶入药。
下表皮有不定式气孔。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番泻叶 Folium Sennae 来源:豆科植物狭叶番泻及尖叶番泻的干燥小 叶 产地:狭叶番泻——主产于红海以东至印度一 带,现盛栽于印度南端的丁内末利,故商品名 又名“印度番泻叶”或“丁内末利番泻叶” 尖叶番泻——主产于埃及,故商品名又 称“埃及番泻叶”或“亚历山大番泻叶”
精品文档
保卫细胞:比其周围的表皮细胞小,生活的 ,有明显的细胞核,含叶绿体。 cw增厚情况特殊: 和表皮细胞相邻的壁是薄壁,其余各方的壁 增厚。
气孔的张开和关闭都受外界环境条件如光线 、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的影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副卫细胞:有些植物的气孔,在保卫细胞 周围还有2个或多个和表皮细胞形状不同 的细胞。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丁香叶的横切面构造
1
4
8
3
9
2
7
5
6
1.上表皮 2.下表皮 3.厚角组织 4.木质部 5.薄壁组织 6.韧皮部 7.气孔 8.栅栏组织 9.海绵组织
精品文档
迎春叶横切面构造
1.上表皮 2.下表皮 3.栅栏组织 4.海绵组织 5.叶脉
精品文档
3、粉末制片: ①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及平周壁的情况。 ②气孔:形状、类型、副卫细胞数目。 ③毛茸:有无、类型、组成。
枇杷的叶。 【采收】 全年可采
精品文档
性状鉴定
1.长圆形或倒卵形 ,先端渐尖,基部 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 。
2.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 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下 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 显著突起,侧脉羽状。
3.革质而脆。
4.气微,味微苦。
精品文档
74
番泻叶
【来源】
精品文档
气孔(stomata)
植物的体表不是全部被表皮细胞所密封的,在 表皮上还具有许多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通道, 也是调节水分蒸腾的通道。
双子叶植物的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 对合而成的,对合的中间空隙为气孔,气孔连 同保卫细胞称为气孔器。
分布:叶片中最多(尤其是叶背),其次是幼 嫩茎枝,而根中几乎没有气孔。
精品文档
*名词解释: S.I.(气孔指数):一种植物叶的单位面积
上的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有一定的 范围且较为恒定,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气孔 指数(Stomatal Index)。 叶片的栅栏细胞与表皮细胞之间有一定关 系,用栅表比表示: 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的平均栅栏细胞 的数目称为栅表比。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艾叶药材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精品文档
侧柏叶
【来源】
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干燥小枝及叶 。
【产地】
我国特产,分布广多栽培 。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采叶较佳,阴干 精品文档
侧柏叶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成
分为α-侧柏酮、侧 柏烯、小茴香酮等 ;其它尚含黄酮类 成分。 【功效】 凉血止血。
精品文档
侧柏叶
【性状鉴别】 枝长短不一,多分枝,小
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 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 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 折断。气清香,味苦、涩 ,微辛。以叶嫩、青绿色 、无碎末者为佳。
精品文档
【显微鉴别】 管胞多成束,纺缍形,螺纹、具缘纹孔和单纹孔
。 下皮纤维碎片较多,壁厚,木化,胞腔线形,孔
精品文档
四、显微鉴别:
②垂周壁:是否弯曲,弯曲程度和增厚情况 。
③平周壁:有无角质层、纹理。 ④毛茸:观察叶类中药极为重要的特征。 有无及其类型,如何组成。 ⑤气孔:叶类中药最有鉴别意义的特征。 注意其有无、类型、密度。
精品文档
四、显微鉴别: 2、横切面制片观察:(通过主脉) ①表皮:分上、下表皮。 ②栅栏组织:通常为1层圆柱形的细胞,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