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应用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1、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反对把人降低到“一只较大的白鼠或一架较慢的计算机水平”,重视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在智能等内部心理世界的研究,主张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动,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人本主义不主张学生的行为依赖于现在或过去的环境而刺激,而认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为达到目的而进行创造的能力才是他们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人所处的物质、社会和文化环境只能促进或阻碍学生的潜能的实现。
总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教育者对学生内在的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别差异等,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这对于教育事业的革新与进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对学生的本质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类能否适应当代世界的加速变化,解决种种社会矛盾的一个决定因素归之于能否教育好一代新人。
他们反对那种强制学生适应学校,重视智育,不重视整个人全面发展的传统教育目标;提倡教育目标应该是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
为了实现这种教育目标,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了解与理解学生,创设自由的、宽松的、快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学习。
这种观点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制定,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3、对教师的态度定势与教学风格的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重视学生个别差异与自我概念的同时也重视师生关系、课堂气氛及群体动力的作用,特别是促使教师更加重视与研究那些涉及人际关系与人际感情,诸如自我概念与自我尊重、气氛因素及学生对新的学习的知觉方式的调节、学习能力的获得、持续学习等问题;促使教师从学生的外部行为理解其内在的动因;促使教师在讲授知识中深入理解讲课内容的同时,正确地理解自己。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沉到水里,却被波浪送回岸边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 俘虏扔进海 里,但是奴隶依 旧安然无恙 。狄杜大惊失色 ,以 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 ,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奴隶们为
什 么 淹 不 死 ? 是 真 的得 到 了神 灵 的 保 佑 吗 ? 答 案 在哪体 同学看后便兴趣盎然地随 !
1 针对学生 实际情况,确 定分层教学 目标
传统语文教学 目标 的确定 ,仅仅强调语文学科必备 的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生在学 习中的外在 的行为变化,而对 学生在语文课程实施中应培养 的语文能力、非智力因素则不 予以重视,忽视 了学生在学 习中内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变化 ,使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 限于某些表面的行 为 训练 ,最终 “ 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 味的语文变成机械枯 燥 的应 试 训练 ”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在教育的视野内,每一个学生 都是具体的、有差异的,在 学习的过程 中,学生的体验、感 受和需要都各 不相 同 衄 “ , 不存在在任何时候对所有学生都
维普资讯
第1 8卷第 1 期
v 1 1 No 1 o. 8 .
四 川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 of S c u n orl n i h a Vo a i n l n c n c Co l g c t a a d Te h ia o l le e
意思,并能诵读。基础稍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理解诗歌 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诗歌 。语 文素养较高的学生还 可以要 求他们涵咏诗歌 ,体会诗歌 的意境之美。优秀学生则可以引
导他们去鉴赏诗歌、评价诗歌 。通过这样 的 目标设置,对于 中上等水平 的学生来说 ,在 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
合 能力 。
学习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学习理论是指针对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和理论体系,其目的是通过揭示学习的本质和规律,指导和改进教育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应用学习理论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探讨学习理论的几个主要应用方面。
一、认知学习理论的应用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知识构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
例如,给予学生充分的启发和指导,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刺激和响应建立学习关联。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通过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奖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各种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训练环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例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体验。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知识的建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案例分析和实践任务,激发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学习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力。
人本主义学习论对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没有恰当地探讨人类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主宰自己命运等问题,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这些观点对于当今的教育教学有很多的启示。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重视“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概念指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基本态度。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个人学习内容的选择,期望达到的目标,往往取决于他对自己的看法。
个人通常根据事物与自我概念是否一致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学习方式。
当自我概念及经验与自我实现的目标相一致时,会产生积极的体验,学习就会取得进展。
2.强调“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寻求真理、探索秘密和创造的欲望以及自我主动学习的潜能。
学习过程就是这种潜能自主发挥的过程。
因此,必须把学生看做“完整的人”,相信学生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相信学生能进行自我教育,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创设环境,设法满足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
3.主张有意义的学习。
罗杰斯把学习分成两类,~类学习是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
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
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
另一类是意义学习。
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罗杰斯主张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觉察到主题线索与他们的目的的关系时,就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人本主义(Humanism)是一种教育哲学,强调个体的自由、尊重和发展。
它主张教育应该以个体的需求和兴趣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为自由个体。
人本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
一、关注个体需求和兴趣人本主义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关注个体需求和兴趣。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到感兴趣的项目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视听材料、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人性和创造性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性和创造性,注重个体的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三、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人本主义教学注重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歧视和排斥任何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该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选课权利和意愿,避免强制性的教育行为。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情感问题,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开展综合评价和反思人本主义教学强调开展综合评价和反思,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共同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和发展能力。
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就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充分侧重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即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再是简单的机械的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而是注重传授适合学生自己的具体的英语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充分发挥其英语学习潜力。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humanism)心理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e.rogers)。
马斯洛强调人的主观活动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人类要通过一系列主观活动来达成自我实现,因此“自我实现”就是对人类天赋、能力、以及潜能等的充分开发利用,是一个逐渐的形成过程。
而学习就是达成这种“自我实现”的一种特殊表现;相比之下,罗杰斯则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学习观,并强调教与学的关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学应该学生为中心并围绕学生展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自由、民主、平等、互动的关系;教学目标应该是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主,而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知识;在教学管理方面应该以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在教学目标上,人本主义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人本主义者强调在现代社会,人的身体、心智、情感和精神应该被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
因此,人本主义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的是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它更加强调人的天性、自尊、理想和兴趣爱好。
人本主义者认为其理论核心应该是以培养“完人”为终极目标;第二、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意义学习”。
事实上,意义学习指的不仅仅是在学习过程中增长和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把知识的摄入与个人的特质相结合。
这种特殊学习模式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习惯形成、学习者的爱好与个性发展以及在未来选择具体的学习方法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在教学过程中,人本主义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教学理念。
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人本主义研究理论是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给研究者自主权”,它强调研究者的主体性,认为研究者有自主参与、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致力于发展研究者的自我意识,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发展需求。
因此,人本主义研究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英语教学更加有效、更有趣。
首先,英语教学应该倡导研究者的自主参与,让研究者参与到课堂研究活动中来。
如果研究者参与到课堂研究中来,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研究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创造一个自由的研究氛围,让研究者在课堂上更有创造性地思考,提出他们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想法。
其次,英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研究者有自我激励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英语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研究者在课堂上有激励的研究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增强他们对英语研究的热情。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奖励,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更有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最后,英语教师应该培养研究者的自我反思能力。
在英语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以反思自己的研究状态,发现自己的不足,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教师可以让研究者在课堂上反思自己的研究,让他们有机会检查自己的研究状态,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英语水平。
总之,人本主义研究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英语教学更加有效、更有趣。
它让研究者在课堂上有更多参与和激励的机会,丰富研究者的研究经历,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论人本主义的重要性和在教育中的切实应用

论人本主义的重要性和在教育中的切实应用中国自隋朝使用考试作为进行人才选拔的制度,沿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虽从整体,从国情角度来看实属合理,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忽略了人的自我发展,不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尤其在于政治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方面的问题更显得突出。
很多老师,学校,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内心发展,忽视教育的主题是学生,是人。
因此,认识人本主义,应用人本主义,重视人本主义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呼唤,也是教育的呼唤。
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70年代到80年代迅速发展,它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
其中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扩张,发展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因此,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并不止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不止是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另一代表人物马斯洛提出了动机理论即需要层次理论。
他把人和动物的基本需要区分开来,并根据层次将需要分为五个部分。
只有低级的需要满足后才会拥有高一层次的需要。
那么应该如何应用人本主义呢?一,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人本主义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
由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以他们为中心,激发他们的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他们能够对自己进行完整的教育,最终把他们培养成完整的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充分的肯定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这为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教学论文信息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编号:123,国家级,国际范围发行,重庆三峡学院主办,《三峡学院学报》2001年3期上发表;发表论文编号:126,省级,国内范围发行,陕西省电化教育馆主办,《信息技术教育》2001年4期上发表。
此文在2003年3期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教学平台的构建》一文所引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在教学中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应用;自我实现On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sitic Theory to the teaching SiChuan province PingChang middle school, educational and science office,6364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at study is an acticity which orginates from individual action on one’s own, lets individuals put in it entirely and produces all-round changes. It also expounds Humanistic Theory repersented by LuoJeShi and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arouse students’subjective initiative in teaching. Key Words: Humanistic Theory; application; self-realization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学派,它以人的整体性研究为基础,崇尚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要研究对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本质的揭示不像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那样给予严格的定义。
而是从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意义的角度加以描述。
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
教育技术为学生的自我完善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因此,它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目标的自我实现的体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自主性,即学习是个人主动发起的(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学习者内在的思维
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
二是全面性。
即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仅涉及认知方面,还涉及情感、行为、个性等方面。
三是渗透性。
即学习不单是对认知领域产生影响,而且对行为、态度、情感等多方面发生作用。
其代表人物罗杰斯就教学问题提出:①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②在课堂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
③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
同时,罗杰斯还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运用于教学研究与实验,确立了“情意教学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
罗杰斯强调教育的任务在于帮助人们满足“自我实现”这个最高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内在动机,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人际关系。
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面对面的教学结构,教师不再直接控制教学,教学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
这使得教学生会学习尤为重要。
现代教学已不是简单零碎地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自由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自我实现的前提条件。
罗杰斯认为,教师必需要①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坦诚相待,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取掉一切伪装的“假面具”。
②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对学生作为具有自身价值独立体的任何思想与感情,都应予以认可,相信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③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中教师要移情性地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对他们的思想情感与道德品性作出评价和批评。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安全感和自信心,获得真实的自我意识,去充分地实现“自我”。
罗杰斯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作法是除移情教学外,还必须:①编制好便于学生自己学习,适合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特点的教材。
②要善于辅导,教师不是一味追求讲解,而是有效地咨询和辅导。
③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材料。
④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自己学习。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的基本的角色特征并没有改变,仍然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
只是教师由传统的一味追求的讲授改变成学生学习的倡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咨询者。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是不平等的权威关系和依赖关系,而是建立
在师生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的关系之上,达到人本主义崇尚的人的尊严、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罗杰斯认为,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活动,移情就是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把自己的情感因素转移到学生身上。
他认为,如果教师能够移情的话,就将格外有力地增添课堂的气氛。
教师的作用是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自觉乐意地积极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就是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核心,学生自主地接受课程内容,选择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管理,有教学时间的自由选择权和支配权。
只有当个体需求,身心发展状态以及个体学习风格与学习目标相互一致时,学习才会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教学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气氛和情境,提供丰富广泛的学习资料,以利于学习时自由地发展自身在认知、情感方面的潜能。
教师的任务不再是行为主义所强调的“教学生知识”,也不是认知学派所关注的“教学生怎样学习”,而是教学生如何“自我实现”,即决定学习什么、怎样掌握学习内容、采取什么顺序进行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
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并试图将情感和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结合起来。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相转换,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将会有新的体会。
角色扮演的成功将会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可以激发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
计算机多媒体、Internet网络、通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为融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创造了条件。
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习者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象、观点、数据和资料,不直接或轻易地呈现结论,并留出空间让学习者参与进来活动,向学习者留下自我修改、自我思考、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参与,“迫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冯锐《论人本主义理论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影响》·《中国电化教育》,199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