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隐喻论文:结构性隐喻与句法语义搭配
浅析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之间的重合

( 5) W e ve been w ork ing on th is problem all day and now w e re runn ing out o f steam.
从实体隐喻的定义来看amachine划分为实体隐喻确实无可厚非但从结构隐喻的定义来看themindamachine又可归为结构隐207认为结构隐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构造另一种概念而使两种概念相叠加用来谈论一种概念较为熟悉具体的概念的词语可以用来谈论另一种概念不太熟悉或比较抽象的概念
* 收稿日期: 2010 12 25
作者简介: 李平 ( 1985 ), 女, 湖南株洲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认知语言学, 外语教学 ; 李瑛 ( 1965 ), 女, 重庆南岸人, 教授, 研究方向: 认知语言学, 外语教学。
60
第 27卷 (总第 216期 )
李平, 李瑛: 浅析结构 、方位和本体隐喻之间的重合
T IME IS MONEY 概念隐喻中的 You re w asting my tim e, Th is gadget w ill save you hours, I don t have the
tim e to g ive you, T hat flat tire cost m e an hour, You are runn ing out o f tim e等 [ 1] 7- 8, 有关 金钱 域中的相关 概念系统地映合到 时间 域中, 钱 可以被花费、 浪费、节省、给予、用尽 等概 念系统 地用运 到有关 时间 表达的隐喻中。 3 结构、本体与空间隐喻之间重合 3. 1结构隐喻与本体隐喻的重合 3. 1. 1结构隐喻与实体隐喻的重合
自-语言不同层次上的隐喻

语言不同层次上的隐喻黄兵(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办公室,安徽淮北235000)摘要: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语言,在语言的不同层次上都有体现。
带有比喻色彩的词语、短语,词的比喻义,比喻句,打比方等等,都是隐喻分别在词、短语、句子、篇章等不同层次上的体现。
同时,又可根据隐喻影响语言的方式的不同,分为语法层次的隐喻和语义层次的隐喻。
这样,就可以“词、短语、句子、篇章”层次为经,以“语义、语法”层次为纬,编织一个系统的隐喻之网,使带有比喻色彩的词语、短语、词的比喻义、比喻句、打比方等等各归其位,在隐喻系统中都有自己的位置,系统梳理隐喻对语言的影响。
隐喻显现程度与语法化程度之间有一种反变关系。
关键词:隐喻语言层次语法层次的隐喻语义层次的隐喻零、前言0.1隐喻与隐喻现象近些年来,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极大兴趣,出现了一股研究“隐喻”的热潮。
研究者们逐渐摆脱了过去把“隐喻”只看成与修辞有关的思想的束缚,将隐喻研究的领域扩展到认知领域,大大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视野。
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指出:“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我们用于思考和决定行动的常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以隐喻为基础的。
”[1](P64)关于“隐喻”的涵义,研究者们已经从各个角度作了许多探讨,本文不对这个问题作具体讨论,只采用最广泛的一种理解,暂且借用这个名称,来讨论一类语言现象。
“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其字源意为“超越”,而意为“传送”,它的基本涵义是“把一个对象的某方面‘传送’或‘转换’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以便使第二个对象可以被说成是第一个对象,更好地理解第一个对象”[2](P28)。
我们可以得出“隐喻”的一些基本特征:不同对象;相似方面;转换;更好理解。
根据这种理解,隐喻在我们的语言中真是无处不在。
无论是含有比喻义的词语“包袱”、“碰壁”,带有比喻色彩的词语“山脚”、“火红”,短语“人生的旅程”、“往事如烟”,成语“落井下石、如胶似漆”,惯用语“开绿灯、走后门”,歇后语“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俗语“不见兔子不撒鹰”,还是比喻句“月亮像镰刀”、“孩子是花朵”,还是篇章层面的打比方,处处都可见隐喻的影子。
语法隐喻·构式·类比映射

语法隐喻·构式·类比映射隐喻(metaphor)既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抽象语言表达,又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这种语言表达通过某种比喻,从抽象类比中来揭示新的意义,使我们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一些事物的的含义和内涵。
研究表明,语言的本质是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意象符号及概念的表达方式,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把一个抽象意义隐喻化,就易于理解,掌握,记忆。
构式(structure)指的是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多少个组成单元组成一个句子。
词语之间的关系是依据从属关系而来,句子中的关键单元由不同的构式组成。
语法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句话中的意思,它指导着我们运用语言,并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类比映射(analogy mapping)是指当我们面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时,用一种不同的途径来把它们类比起来,从而让我们能够容易地理解,而不是仅仅考虑实际的性质。
当两个或更多的概念之间可以建立起类比映射时,就可以构建出一系列新的联系。
类比映射有助于我们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去理解一些发生在不同领域的层面上的共同现象,从而获得有益的认识。
例如,在中国传统的语言学中,元音的分类是以“水”、“火”和“风”三种不同的元素来划分的,这种神奇的比喻方式实际上是运用了类比映射的思维模式,把语音元素与三个自然元素之间建立起类比映射,就是运用了类比映射的思维模式,以便把新的语音元素与自然元素之间建立起有用的联系,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的语音元素。
从生活中的例子来看,语法隐喻、构式和类比映射在日常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朋友们在做决定时,可能会用“这里满是坎坷”这种隐喻表达来描述他们面临的种种困难,这种语言表达就是藉由类比映射,把他们遇到的决策难题比喻成走行在坎坷当中,这样他们就不再觉得难以理解,而能够更容易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另外,当我们说“用心做事,不可浮躁”时,也是在用语法隐喻来表达一个抽象的意义,即“用心努力做事,不要草率行事”。
《2024年“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范文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篇一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的高质量范文一、引言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实用性,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探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将其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二、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是指将句子按照构式(语法结构)和语块(固定或半固定的词汇组合)进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句子结构的整体性和词汇的组合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内容。
1. 构式的概念与特点构式是指句子中的语法结构,包括句子的基本框架、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以及句子类型的划分等。
构式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是句子语义表达的基础。
2. 语块的概念与特点语块是指语言中固定或半固定的词汇组合,包括习惯用语、固定短语、搭配等。
语块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功能性的特点,是句子表达的重要手段。
三、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应用(一)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方法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通过分析句子的构式和语块,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语块在句子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搭配和用法。
2. 教学实例以英语为例,教师可以分析一个包含多个语块的句子,如“I am happy to see you”(我很高兴见到你)。
这个句子中包含了“am happy to see”这一固定短语和“I...to see you”这一常见结构。
通过分析这个句子,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句子的构式和语块,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1. 学习方法学习者可以采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通过分析例句来掌握句子的构式和语块。
同时,学习者还可以通过记忆和运用语块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输出能力。
2. 学习实例以汉语为例,学习者可以分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一常用表达中的构式和语块。
[语言学]朱德熙:借鉴吸收结构主义分析解释汉语语法现象
![[语言学]朱德熙:借鉴吸收结构主义分析解释汉语语法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f9f3972ca5e9856a561260dd.png)
1. 《说“的”》和分布分析法早在1956年,朱德熙就发表了《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用结构主义的“归并”和“对立”概念考察了现代汉语形容词,首次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和状态两类并且描写了两类的形式特征及其不同分布。
文章发表后影响广泛,赵元任认为这是同类研究中最好的一篇。
1961年,朱德熙的《说“的”》发表,依据语法功能(这里说的“功能”与功能语言学的“功能”或“语境功能”概念不同,结构主义的“功能”只是指“语法功能”或“形式功能”)的同一性原则探讨了汉语“的”字的分布和性质。
分析“的”字的方法是比较不带“的”的语法单位“X”,与加上“的”之后的格式“X 的”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别,把三个带“的”格式的语法功能上的异同归为“的”的异同。
根据结构主义的功能原则,把分离出来的不同性质“的”分析为三个不同的语素。
首先,通过副词来区分副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的”,这里的副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2)不能修饰名词,不能做主、谓、宾语。
除了单音节副词和有一类双音节副词不能带“的”,可以带“的”的这一类副词加上“的”后的,基本语法功能并没有发生变化,即:“F的=F”。
这样“F 的”中的“的”被看作副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记作“的1”。
接着,通过单音节形容词的重迭式区分形容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的”。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记作R,可以分成两类Ra(只能在“的”前头出现)和Rb(不只在“的”字前头出现)。
“Ra的”语法功能和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Rb单用时相当于副词,而“Rb的”语法功能也和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即“Ra 的”=“Rb的”,所以R后的“的”是形容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记作“的2”。
最后,通过单音节形容词(A)、动词(D)和名词(M)来确定名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的”。
“A的”=“D的”=“M的”,它们的功能跟名称的功能基本相同,即能够作主、宾、定、谓,不能作状和补。
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

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
束定芳
【期刊名称】《外国语》
【年(卷),期】2000(0)1
【摘要】本文对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其句法和语义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作者认为,从隐喻的表达形式、功能和认知特点角度,隐喻可分为显性隐喻与隐性隐喻、根隐喻与派生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与创造相似性的隐喻;从隐喻的句法特点角度,又可分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介词性隐喻等。
作者对隐喻的某些句法、语义、认知和修辞特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总页数】9页(P20-28)
【关键词】隐喻;类型;句法;语义特征;语言;语法
【作者】束定芳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43;H003
【相关文献】
1.成分语义特征和语义关系对"VA了"述补结构的句法和语义制约 [J], 刘苹
2.一种基于句法语义特征的汉语句法分析器 [J], 杨开城
3.动词隐喻的语义与句法特征 [J], 陈忠平
4.动词隐喻的语义与句法特征 [J], 陈忠平
5.英汉隐喻型断定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其理据性探索 [J], 匡芳涛;司卫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构隐喻的理解及例子

结构隐喻的理解及例子
结构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引用某一结构或组织方式来比喻另一种情境或概念。
它通过类比不同领域的概念或结构,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本较为抽象的概念或情境。
下面是一些结构隐喻的例子:
1.社会组织隐喻:将社会组织比喻为建筑结构。
例如,我们可以说一个强大的家庭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上的大楼,意思是这个家庭牢固而稳定。
2.生态系统隐喻:将组织或团队比作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和元素。
比如,我们说一个有效的团队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每个成员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为整体的成功做出贡献。
3.行为模式隐喻:将行为模式比作机器或系统的运转方式。
例如,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的大脑就像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控制着各项决策和操作。
4.道路隐喻:将进程或思考方式比喻为行驶在道路上。
比如,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一条曲折的道路,需要不断地跨越障碍和调整方向。
5.剧场隐喻:将某种情境或事件比喻为剧场上的表演。
例如,我们可以说一场激烈的辩论是一个精彩的戏剧,每个发言者都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观点。
这些例子展示了结构隐喻如何运用不同领域的概念或结构,用来比喻和解释抽象的概念和情境。
通过这种比喻,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所描述的概念或情境的特点和作用。
XYZ构式隐喻的认知语言学

XYZ构式隐喻的认知语言学中文关于隐喻的研究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和多视角的态势,国内外语言学界从词汇到语篇等各层面对隐喻已做出许多有洞见的探究,然而却不约而同地忽视了复杂结构隐喻的研究,无一例外地缺少语言结构形式的关注视角。
此外,从隐喻的研究史可以发现,以往的这些研究一般很少触及多元结构,多焦聚在隐喻二项分析和二元结构的解释上,将隐喻的结构默认为XY 型的两项形式,始终没有跳出XY二元结构隐喻的思维定势。
然而,复杂结构隐喻要求至少三个或三个以上语义体参与隐喻映射的过程,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意义链,其中又以XYZ构式隐喻最为典型,如“围棋是智慧的体操”。
XYZ构式作为复杂结构隐喻的典型代表,与传统的XY结构隐喻有着诸多方面的不同,在句法认知结构中具有的识别性、错位性以及双重映射性等特征。
隐喻会因其句法结构及修饰成分的增加而改变固有的映射关系,复杂结构的隐喻映射往往隐现在句法形式的背后。
XYZ 构式隐喻的理解不是语义内容在句法结构上的简单相加,必须基于认知域的互动,是一种整体性和关系性的认知论文结果。
虽然XYZ构式隐喻表层句法形式仅由三个成分参加,其背后的深层认知模型却是XYZW的类比型四元隐喻结构,因而在表层映射关系上需要打破句法结构的界限,产生认知与句法交错的语言现象。
XYZ和XYZW结构隐喻的核心是关系体映射,本质是将一个关系结构映射到另一个关系结构上。
关系体隐喻依赖认知域中语义体关系结构的建立,其实质是将一个关系结构投射到另一关系结构。
关系体映射反映的是动词性的概念隐喻过程,关系体背后是一个概念比的认知结构,在认知中起到背景框架的作用,弥补了认知语境的不足。
XYZ构式隐喻能够充分反映复杂结构隐喻的内在认知模型和过程,因此XYZ构式隐喻的分析可以让我们从形式的角度加深对隐喻本质的多维理解,为揭开复杂结构隐喻的认知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路径。
本文正是建立在对大量XYZ构式隐喻实例的分析基础上,选取XYZ 这一特殊构式用以揭示复杂结构隐喻内部的映射过程和认知机制,以期对多元结构隐喻做出初步尝试性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性隐喻论文:结构性隐喻与句法语义搭配
【中文摘要】结构性隐喻作为概念隐喻的一个基本类型,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认知语言学认为,在结构性隐喻框架下,始源域的概念结构向目标域的映射是呈系统性的。
本文从词语搭配的角度出发,依托配价理论,在俄语、汉语内部和俄汉语两系统之间,探究结构性隐喻下的始源域与目标域间的映射在语言形式上是否也呈系统性(或一一映射)。
本文将对隐喻和结构性隐喻、配价理论和句法语义搭配的理论及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考查结构性隐喻下始源概念语词和目标概念语词的搭配能力是否一致。
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俄汉语间结构性隐喻在语言系统的映射方式上的差异。
本文的基本结论是:概念系统的自由转换不等同于语言系统的自由转换,因而不能用语言系统的事实去证明概念系统的事实。
结构性隐喻仅仅指出了语词跨越概念域搭配的可能性,说明的也只是思维属性,语言事实对此的证明能力是有限的。
本文由绪论、主体四章和结语组成。
第一章绪论中将指出本文研究的、方法、内容、意义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对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第三章主要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结构性隐喻的来源和发展,以及结构性隐喻的典型特征作介绍。
第四章分别考察俄汉语中“时间—金钱”结构性隐喻,分析俄汉语两个概念域下的语词搭配的对应关系并对俄汉语词搭配的方式进行对比,观察俄汉语的概念映射方式是否存在区别。
第五章,以同样方式分别考察俄汉语中“教学—旅行”结构性隐喻。
最后一部分为结语。
【英文摘要】
【关键词】结构性隐喻配价理论句法语义搭配俄汉对比
【英文关键词】
【目录】结构性隐喻与句法语义搭配摘要7-8РЕФЕРАТ8-10第一章绪论10-15一、问题的提出
10-11二、研究对象与目的11-12三、创新之处
12四、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2-13五、研究方法及论文的结构13-14注释14-15第二章课题的研究现状
15-27一、隐喻理论与结构性隐喻研究15-19(一) 隐喻理论背景15(二) 隐喻理论与结构性隐喻的研究现状
15-19二、配价理论与句法语义搭配19-24(一) 配价理论背景19(二) 配价理论与句法语义搭配研究现状
19-24三、结构性隐喻与配价理论的关系24-25注释25-27第三章关于结构性隐喻的几个理论问题27-32
一、结构性隐喻的来源和发展27-29(一) 结构性隐喻的来源27(二) 结构性隐喻理论的发展27-29二、结构性隐喻在思维框架下的映射特征29-31(一) 单向性29(二) 系统性29-31注释31-32第四章ВРЕМЯ—ДЕНЬГИ/ 时间-金钱32-53一、“ВРЕМЯ—ДЕНЬГИ”概念域下的搭配研究32-46(一) 支配деньги的动词集合Vд33-36(二) Vд和время的搭配情况36-46
二、汉语中“时间—金钱”概念域下的搭配研究46-50(一) 支
配金钱的动词集合V_金46-47(二) V_金和时间的搭配情况47-50三、俄汉概念映射方式的语言表征对比50-52
注释52-53第五章ОБУЧЕНИЕ—ПУТЕШЕСТВИЕ/ 教学-旅行53-63一、“ОБУЧЕНИЕ—ПУТЕШЕСТВИЕ”概念域下的搭配研究53-58(一) 支配путешествие的动词集合Vп53-54(二) Vп和обучение的搭配情况54-58二、汉语中“教学—旅行”概念域下的搭配研究58-60(一) 支配旅行的动词集合V_旅
58-59(二) V_旅和教学的搭配情况59-60三、俄汉概念映射方式的语言表征对比60-62注释62-63结论
63-65参考文献65-6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68-69致谢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