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较影像学及其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括放射学、超声学、磁共振影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多种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医学影像技术的原理、临床应用及其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学影像技术的原理医学影像技术是利用电子设备将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可视化,可以用于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

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原理不同,但它们都基于物理原理和信号处理技术。

1. 放射学放射学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射线探测器产生影像的检查技术。

通过放射学,可以检查人体各种组织的密度、形状和大小等物理性质,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放射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诊断中,如胸透、CT、乳腺X线摄影等。

2. 超声学超声学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内部传播时散射、反射和吸收的原理来成像的技术。

超声学可以生成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检查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

超声学技术的痛点是局限于入射角和组织质量,并不能提供更加细致的影像。

3. 磁共振影像磁共振影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产生影像的技术。

在磁共振影像中,人体被置于强磁场中,然后被用射频线圈产生的短暂辐照,来采集人体内部的信号。

这些信号被数字化并处理成图像,可以通过这些图像来判断人体内部的病变等情况。

磁共振影像技术优点显著,成像效果和信息量都较大,但它的缺点是成本较高,需要验证对心脏起搏器及其他医疗设备限制。

4. 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计算机对人体被X射线扫描后所获得的信号进行整合和重构,产生连续层析图像的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可以检查出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如肿瘤、血管病变等。

其优点在于清晰度高,影像传输和处理速度快,适应性广泛。

二、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技术在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分别介绍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情况。

1. 放射学放射学广泛用于心血管病、消化道病变、骨骼关节及运动系统损伤、脑部病变等疾病的诊断。

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在医学领域中,影像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医生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诊断和治疗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医学影像成像技术,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X射线技术X射线技术是最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

它通过使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然后在感光底片或数字传感器上形成图像。

这项技术可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骨骼损伤和肺部疾病。

例如,X射线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骨折的类型和位置,从而指导治疗。

此外,X射线还可用于检测肺部感染和肿瘤等。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通过在多个角度上拍摄射线图像,然后使用计算机算法将这些图像合并成三维图像的成像技术。

相比于X射线技术,CT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临床应用中,CT常常用于检测脑部损伤、肺部疾病和肝脏疾病等。

此外,CT还可以用于引导手术操作,帮助医生更精确地定位病灶,并规划手术方案。

三、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人体内部图像。

相比于X射线和CT,MRI没有辐射,因此更加安全。

由于其出色的软组织对比度和解剖学详细信息,MRI在诊断各种疾病方面非常有用。

例如,MRI广泛应用于检测脑部肿瘤、脊柱疾病和关节损伤等。

此外,MRI还可以提供心脏和血管的图像,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血液供应。

四、超声波成像超声波成像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内部生成图像的成像技术。

它可用于检查器官、血管和胎儿等。

相比于其他成像技术,超声波成像更加安全,且可通过实时显示来观察器官的运动和血流情况。

具体应用方面,超声波成像在妇产科中广泛使用,例如监测胎儿发育和评估妇女生殖器官的疾病。

此外,超声波还可用于心脏和肾脏等器官的图像检查。

五、核医学影像学核医学影像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观察人体内的生物分子活动。

其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是核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的技术。

临床应用比较影像学

临床应用比较影像学

临床应用比较影像学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对人体组织和器官进行观察和诊断。

在临床诊断中,影像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病变、指导手术治疗以及评估病情的变化。

在影像学技术中,常见的包括X射线、CT、MRI等多种方法。

本文将对这些影像学技术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

X射线是最早被应用于医学影像学的技术之一,它通过X射线的穿透性质对人体进行成像。

X射线成像简便快捷,适用于骨折、肺部疾病等病变的筛查和诊断。

然而,X射线成像只能显示组织的密度差异,对软组织和血管等结构的分辨率较低,容易产生辐射损伤等缺点。

CT技术是一种通过X射线旋转成像来获取体视像的技术,与X射线相比,CT技术分辨率更高,可以显示更为细微的结构。

CT在脑部、腹部等部位的病变诊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在急性脑卒中、肝脏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CT检查需要辐射剂量较大,存在辐射风险,且对于某些组织结构的显示不如MRI。

MRI技术利用磁共振成像对人体进行断层成像,它具有无辐射、多平面成像等优点,对于软组织、脑部等结构的显示效果更为出色。

MRI在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病变等方面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然而,MRI设备价格昂贵,且对患者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如心脏起搏器患者无法接受MRI检查。

除了上述常见的影像学技术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影像学方法,如PET-CT、超声等。

PET-CT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成像,不仅能显示病灶的代谢情况,还能提供结构信息,有助于癌症等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超声成像则通过声波对人体进行成像,具有实时性、无创伤等特点,在产科、心脏病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综合来看,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各有优劣,医生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病情特点和检查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方法。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也会不断更新和完善,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以上就是对于临床应用比较影像学技术的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并进行疾病的监测和评估。

在临床实践中,医学影像学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X射线影像学X射线是最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之一,通过透视影像来获取人体内部的结构信息。

在临床上,X射线影像学主要用于骨折、肺部疾病、胸腔积液等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例如,X射线胸片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肺部感染、结核、肺不张等疾病,对于肋骨骨折、胸椎变形等骨科疾病也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二、CT影像学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高精度的三维影像技术,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

在临床上,CT影像学被广泛应用于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检查。

CT扫描可以有效地诊断肿瘤、脑血管疾病、腹部器官的疾病等,对于内脏损伤、颅内出血等急诊情况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三、MRI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辐射、多参数的影像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组织结构信息。

在临床上,MRI影像学主要用于脑部、脊柱、关节等部位的检查。

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结构,对于脑卒中、脑肿瘤、脊柱损伤、关节软骨病变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四、超声影像学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影像技术,通过超声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结构的信息。

在临床应用中,超声影像学主要用于腹部、甲状腺、心脏、妇科、泌尿系统等部位的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器官的形态、大小、血流情况,对于妊娠、结石、囊肿、心脏瓣膜功能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起着重要作用。

五、核医学影像学核医学影像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影像诊断和治疗的专业领域,广泛应用于甲状腺、骨骼、心脏、肺部、肾脏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核医学影像学可以对组织的代谢活动、功能状态进行直接观察,对于肿瘤的定位、分期、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绪论医学影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显像或观察生物体内部的组织和器官的某些生理、病态变化的医学检查手段。

它是以计算机、电子技术、光学技术、磁学技术、放射学技术等为基础的现代医学诊疗手段。

医学影像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二、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1.放射学影像技术放射学影像技术是通过以X射线、β射线、γ射线为基础,将人体内部的器官或组织成像的一种检查手段。

在临床诊断中,放射学影像技术常用于检查影响肺、胸骨、脊柱、肝、胆和胰腺等器官和组织的疾病。

其常用的检查方式有CT、MRI、PET等。

2. CT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适用于几乎所有人体器官和组织的三维成像。

它通过连续的图像获得器官的横截面影像,可以观察肿瘤、囊肿、组织坏死、钙化等异常变化。

在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诊断中,CT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CT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检测冠状动脉疾病,CT肺灌注扫描可评价肺栓塞等。

3. MRIMRI(磁共振成像)是获得人体内部影像的一种非侵入性技术。

MRI通过生成人体内部不同水分子的信号,进而通过计算机获得准确的像素图像。

与CT相比,MRI在检测器官的柔软组织和血管等方面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例如,MRI在神经系统的诊断和肝胆疾病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4. PET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生物学和功能学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肿瘤和神经系统等活动较高的组织和器官的成像。

PET 利用放射性标记物质,在测试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生物活性方面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例如,PET在肺癌、淋巴瘤、脑癌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三、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特点1. 非侵入性与传统的手术检查不同,医学影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可以避免医疗操作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和疼痛。

2. 安全性高医学影像技术通常是通过无害的辐射或磁场等方式获得影像,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医学影像学的技术与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学的技术与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学的技术与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以便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医学影像学的技术和临床应用,以及它对医学领域的贡献。

1. 医学影像技术的种类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括X射线、CT、核磁共振、超声波和放射性同位素成像等。

其中,X射线是最常用的成像技术之一,它可以用于检查人体的各种部位,例如胸部、骨骼和牙齿等。

CT 则可以获取从多个角度获取扫描数据,从而形成高分辨率的三维影像,可用于检测肿瘤和其他内部异常。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常详细的成像技术,它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清晰的图像,可用于检测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超声波成像是一种基于高频声波的成像技术,适用于检查肝脏、肾脏和乳腺等部位。

放射性同位素成像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成像技术,用于检测特定区域内的代谢活动。

2.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些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例如,X射线可以用于检测肺炎、骨折和其他骨骼疾病。

CT扫描可用于检测深度组织损伤、检测肿瘤和其他内部异常。

MRI可以用于检测肌肉损伤、肝脏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超声波成像可以用于检测乳腺癌和其他内部异常。

放射性同位素成像可以用于检测肿瘤和其他肿瘤形态。

医学影像学不仅可以用于检测疾病,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的发展。

3. 医学影像学对医学领域的贡献医学影像学在医学领域中的贡献不言而喻。

基于影像学技术,医学研究人员可以对具有特殊性质的分子进行特殊的筛选,比传统的药物研发更加精准和高效。

影像学提供了一种方法来探索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丰富信息,特别是对于无法通过其他方法得到的信息,例如神经网络和器官的成像。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医学影像技术诊断疾病,并随后进行更加精确和有效的治疗,降低了医疗风险和疾病的复发率。

此外,基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大大加强了知识的沟通,各大医院之间通过数字影像系统实现医学经验的共享和传输,加快医学进步。

医学影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医学影像技术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医学影像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X线摄影和超声等技术,而是涵盖了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和介入性治疗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医学影像技术的种类及原理医学影像技术按照其原理可分为X线摄影技术、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核医学影像技术和超声影像技术等几类。

其中,X线摄影技术基于白线影的原理,通过对患者身体进行X射线照射,并将白线影转化成图像来实现对身体进行观察。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则基于体积影的原理,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捕捉患者体内的细节影像,进而通过计算机加工分析,以实现对疾病的诊断。

核医学影像技术则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探针经血液循环进入体内,通过探针捕获信号并转化成图像,以对人体进行分析。

而超声影像技术则是在患者身体上运用高频声波探测器,以捕获患者内部的影像,进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二、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临床应用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愈加不可或缺。

首先,医学影像技术能够为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和直观的诊断结果,通过对影像像素进行分析,可以精确定位疾病部位、了解疾病性质和发展情况,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依据。

其次,医学影像技术能够为医生提供更为高效和安全的治疗方式,如介入性治疗技术。

该技术能够靶向性地治疗患者,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和痛苦。

最后,医学影像技术能够促进医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

通过对影像的分析研究,能够为医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方法。

三、医学影像技术在各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医学影像技术在不同疾病的诊断中也具有较大的作用。

以肺癌为例,通过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和核医学影像技术等多种医学影像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对肺部癌肿的精确分析和定位;对于脑血管疾病,可以利用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实现对脑血管的高清影像捕捉,并且可以在手术前对病灶体积和位置进行准确评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可以利用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进行影像学筛查和确诊,同时可以在治疗中对病灶大小和位置进行准确评估,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像技术在全国各大医院里普及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医学影像技术涵盖的技术内容比较广泛,能使医疗诊断更加准确,同时能够更加高效的对病人病情进行判断从而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治疗,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可以说,医学临床诊断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大力支持,二者密不可分。

本文主要以医学影像技术为切入点,浅谈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检查项目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一步了解其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

标签:医学影像技术;影像诊断;临床应用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门辅助型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涵盖的方面有很多,包含X 线片、CT、MRI、超声等,每个不同种类的影像技术都有其不同的特异性特征,能满足患者的不同需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影像技术更准确、快速的确诊,为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医学影像技术越来越被临床诊断所依赖,在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1.医学影像技术概论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光并且借此偶然拍出一张伦琴夫人手部的X线透视照片,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张X线片。

从那开始,X线真正问世,慢慢开始应用于放射科的诊断。

医学影像技术这门新兴技术,从无到有再到如今功能齐全、分类精细,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

这期间其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越,而且如今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从技术上进行分类,除了我们熟知的X线片外,还包含血管摄影、心血管造影、乳房摄影术、核磁共振成像、医学超音波检查、电脑断层扫描、正子发射断层扫描。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依据不同的疾病类型需选择不同的检查技术来进行临床诊断。

医学影像技术是借助于医用物理学,医学图像处理,计算机技术等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借助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进行检查;借助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后处理功能进行医学图像的变化和处理,从而拍摄一个高质量好辨别的诊断结果0。

2.对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進行分析2.1 X线临床应用分析X射线诊断是利用激光X射线穿透患者身体,仪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将所得到的患者身体内部的图像通过屏幕展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学家总结出了一些针对特定疾病的首选成像方法,例 如,四肢创伤—平片、头颅创伤—CT、胆管梗阻—磁共振胰胆管
造影(MRCP)、甲状腺病变血流状况的观察—超声等。同时淘汰
了部分使用价值小或有创的检查方法如支气管造影。
2.7 积极探索临床和影像学科的密切联系。一方面影像
学科医生临床专业知识要更加深入,了解临床对影像的需求并
2.5 超声检查无创伤、无射线辐射、价格相对低廉,一般 无需使用对比剂就可以获得人体各部位高清晰度的断层影像, 而且除能提供解剖结构及其变化的形态学信息外,还能观察运 动器官的血流灌注,因此特别适用于产科和婴幼儿的检查。另 外,它能方便地进行动态连续实时扫描,特别适用于腹腔脏器、 心、眼科、妇产科的诊断,而对有骨骼覆盖或含气体的器官组织 如肺部,则不能较好地成像,这与常规 X 线的诊断特点恰好可 以互相弥补。 近年来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仪的广泛应用,使 超声成像在心血管和运动性器官的诊断上呈现出重要的临床 价值。超声也有局限性,对于肺、胃肠道及骨骼以及肥胖的患者 受到限制。另外,超声成像伪影多,显示范围小,不易观察器官 或结构的整体关系,较 X 线胶片记录的影像信息量和清晰度稍 低。
师具体工作有:搜集临床资料及复习以往的影像学检查资料,
并依据病情需要以及临床医师申请自己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项
目选择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及治疗需求
直接选择精细检查;告知患者今后随诊应该采用的检查方法
等。接受各位医师或患者的咨询。
现在部分医院影像科按设备分类,这极不利于影像专业人
才的综合培养:医生知识单一,阻碍了各种影像学技术间的相
2.4 磁共振成像的最大优点是它是目前少有的对人体没 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对软组织有极 好的分辨力,各种参数都可以用来成像,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 丰富的诊断信息,使得医疗诊断和对人体内代谢和功能的研究 方便、有效。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对中枢系统、膀胱、直 肠、子宫、骨关节等部位的检查优于 CT. MRI 对肺部的检查不 优于 X 射线或 CT 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的检查不比 CT 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扫 描时间长,空间分辨力不够理想;MRI 价格昂贵,且有禁忌。
费用高的成像方法[1]。 2 发挥比较影像学的优势 比较影像学的目的,一是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和鉴别疾病,
二是为了更合理地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同的成像技术在不 同的疾病诊断中,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针对某个疾病,合 理、有序、有效地选用一种或综合应用几种成像技术和检查方 法,使疾病在最低消费、最小耗时的情况下获得最准确的影像 学诊断[2]。
1 比较影像学的认识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影像学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价值 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影像学诊断结果在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 起着不可代替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临床医师对于影像学诊断报 告依赖性很强,各种影像技术检查过程是依据各自的原理尽可 能地获取疾病信息,而影像学的诊断过程则是对所采集信息认 识、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有时 候同一患者接受不同影像学检查后,各种影像学诊断结论含 糊其辞,有时互相矛盾,缺乏临床指导价值甚至将临床治疗引 入歧途。虽然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同种疾病的异常信息灵敏 度、特异性不同,但又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 手段在信息获取方面相互弥补,在疾病认识和诊断上则是相互 验证,由此诞生了比较影像学。有的学者将比较影像学定义为 依据医学影像学各种成像方法的原理、价值与限度,规范在特 定疾病的合理应用程序及信息的参照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医 学影像学优势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内容主要包括各影像学检查 方法的原理、方法、适应证、诊断效能及优缺点;各影像学检查 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同一患者各病程的影像学比 较;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成本与总体性能 / 价格比(人力、 时间、所需费用)的比较;有创性及其不良反应等;各种影像学 诊断对疾病治疗决策作用的比较,通过比较提出对某一疾病检 查的优选方案。其原则是首先选择简单方便,对患者安全、无痛 苦、费用低的检查方法。诊断一经确立,就不再行复杂的有创和 作者简介:吴伟,男,硕士,副主任医师。 E-mail:wuwei714873@ 基层医学论坛 2012 年 2 月第 16 卷第 4 期
医技与临床
浅谈比较影像学及其临床应用
吴 伟 崔书君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比较影像学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方 法 对各种常见影像学诊断技术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种常见影像学诊断技术有不同的适应证,比较影像学有重大 价值。结论 比较影像学在临床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互渗透和交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单一技术的畸形发展。目前
国内许多医疗机构已实行这种体制的管理,即影像中心下属二
级科室分两类:专业相关性较强的如:X 线、CT、MRI 等,按照人
体系统划分;专业特点性较强的如:介入、超声、核医学则以专
业划分。主治医师以下职务者大轮转,定期组织对复杂疑难病
症的大影像学会诊。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为临床诊疗、科研、教
尽量满足之;另一方面,临床学科医生对医学影像知识要更加
了解,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价值与限
度,在条件具备的影像部门设立影像学检查分诊处,由专业素
质较高的高年资影像学医师负责。临床医师填写的影像检查会
诊单仅提供会诊所需的临床材料并写明检查部位和欲达到的
诊断要求并申请自己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项目。分诊的影像科医
481
医技与临床
大血管壁的钙化及动脉瘤改变等,CT 检查可以很好显示。腹部 及盆腔疾病的 CT 检查,主要用于肝、胆、胰、脾,腹膜腔及腹膜 后间隙以及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疾病诊断。胃肠病变向腔外侵犯 以及邻近和远处转移等,CT 检查也有很大价值。当然,胃肠管 腔内病变情况主要仍依赖于钡剂造影和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螺旋 CT 扫描,可以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即 CT 血管造影(CTA),而且可以做到三维实时显示,有希望取代 常规的脑血管造影。CT 扫描由于具有辐射性,从而限制了其在 产科方面的应用。对胃肠道疾病诊断价值有限。
全科医生,经过几年的培养和工作,具有扎实的综合影像学诊
断的基础后,再进一步培养成为具有较高水平影像专业的专科
医生。对于高年资医生,安排新设备、新技术的轮转学习,以促
使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3]。
比较影像学可更快地扩宽影像学研究的视角,其所形成的
图像具有互补性和整体优势,可以扬长避短,相互印证。遵循的
优选原则是从临床需要出发,简便快捷,安全避创,经济实效。
学及影像学的整体发展创造了最佳的环境。在大影像体制下,
对于同时接受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者(如 X 线、CT、MRI)实行
综合诊断报告制,并与超声、核医学科作学术性沟通。超声、核
医学检查签发报告之前,应参照其他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这样
可以更快地整体提高年轻医师的专业技能,缩短患者候诊周
期。对于青年医师,首先应该使他们成为影像专业范围内部的
(4):5- 10.
[3] 刘玉清.迎接挑战,为我国医学影像 s 学迈向世界而努力[J].中华放
射学杂志,2001,35(1):5- 6.
(收稿日期:2011- 11- 11)
482
基层医学论坛 2012 年 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成像 原理不同,其临床适用特点也不完全相同,彼此只能互补而不 能取代。不能任意扩大应用范围,把一种成像技术说成是诊断 所有疾病的最佳方法;也不能把传统的、实践证实仍然有用的 方法说得毫无可取之处,或者不接受新的更好的方法,抱残守 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关键词】 比较影像学 X 线 C T M R I 超声
1895 年,X 线被发现不久就被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 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这一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 础。近几十年来,CT、MRI、超声和核素显像设备在临床实践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过程,推进了 医学诊断从 X 线诊断学发展到影像诊断学。尽管各种成像方式 不同,其临床价值和适用范围各异,但都是使人体内部结构成 像显影,以各种病理变化形成的异常影像学表现,来研究人体 内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变化,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2.6 不同类型的影像设备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有着相互 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软件技 术使不同类型的设备来完成相同的成像功能,这为医生诊断提 供了对照性综合分析诊断的有利条件;MRI 和 CT 都可以实施 脑部灌注成像;②将不同类型的设备硬件组合在一起,实现两 种或多种成像方式影像的同时建立(或及时切换),这给医生和 患者都带来了方便,也给诊断与治疗的结合创造了机会。将单 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 (PET)与 CT、MRI 相互组合,前者诸如:MRI 和 PET 均能实现 脑部功能成像;螺旋 CT 与电子束 CT(EBCT)均能对冠状动脉 钙化进行定量测量等。此外,不同设备对患者同一部位所形成 的影像,还可以在影像工作站上进行叠加比照,让医生充分施 展综合诊断分析的能力。
2.2 X 线检查现在仍然是临床医师最常规的诊断工具之 一,虽然其存在着影像重叠、对软组织鉴别能力差、射线对人体 有一定损伤等缺点,但仍有很大的应用范围。对于骨骼疾病的 诊断,X 线平片是首选,CT、核磁是补充,CT 对骨改变的细节和 核磁对继发的软组织改变更敏感。 神经系统方面,颅骨和脊 椎病变,平片可解决大部分问题,但在中枢神经系统、腹部实质 脏器等疾病的诊断 X 线检查的价值有限。循环系统疾病心脏摄 片和超声可解决大部分问题。肺和纵隔宜先摄 X 线平片,必要 时再做 CT 检查。在介入放射学领域,成像技术仍为 X 线检 查。 一些由 X 线机衍生的辅助设备和技术,如:数字减影和各 种腔内造影等,使得这个传统诊断技术在胃肠道、心血管造影 和动态观察方面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