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C-反应蛋白及临床应用综述

C-反应蛋白及临床应用综述
其中APP生理学功能涉及抑制蛋白酶, 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抗感染,抗损伤 及结合运输等。
3
4
CRP特征反应
在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特 异性结合磷酸胆碱基团。
5
CRP--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
各种组织损 伤
急性心肌梗死 栓塞 创伤 感染 炎症
外科手术 肿瘤浸润 风湿病
炎症:
6~12h可检测升高
– CRP也可诱导炎症反应。 CRP向上-调节内 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刺激许多细胞释放 IL-8, 增加血浆纤维蛋白酶原催化剂抑制剂1的表达和活性、增加IL-1, IL-6, IL-18, 和 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
CRP诱导或抑制炎症反应依赖于环境。
18
CRP功能
识别和启动靶效应细胞及其产 物并将其从组织中清除。 吞噬溶解入侵微生物。 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血块收缩。
34
寡聚腺苷合成酶
是干扰素抗病毒、抗细胞增生过程 中的关键酶。由它催化合成的寡聚腺苷, 能激活细胞中的RNase L降解病毒mRNA 及细胞rRNA,从而起到抑制病毒增殖与 细胞增生的作用
35
炎症初期较白细胞升高快,不受放疗、 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别、年龄、 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妊娠等因素的影 响。
CRP动力学反应:CRP值的升高滞 后于炎症活动变化12小时左右。但重 要的是比临床症状的变化发现要早,如 类风湿关节炎中早4-6周。因此CR P值可为临床快速决定提供一种方法。 持续升高的CRP值一般证明治疗无效, 应更换治疗方案。
31
临床意义
1. 器质性疾病的筛选
– 急性或慢性炎症如伴有细菌感染。 – 自身免疫或免疫复合物病。 – 组织坏死和恶性肿瘤。
急性/慢性下腹部 疼痛

胱抑素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胱抑素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胱抑素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目的通过观察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来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检测观察组80例早期DN患者和对照组50例来该院体检的人员,在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对这两组人员进行血清中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的检测,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DN组中血清Cys-c、BuN、Cr的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中Cys-c、BuN、Cr的阳性率分别为91%,61%,71%,其Cys-c水平明显高于BuN、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Cys-c、BuN、Cr 虽都是反映糖尿病肾损害的指标,但Cys-c在反映糖尿病肾损害方面比BuN、Cr优越,能更早期,更准确,更直观的反映出肾小球率过滤的变化,且敏感而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标签:糖尿病肾病(DN);胱抑素C(Cys-c );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肾功能的严重损害,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DN的早期诊断和早期的干预治疗,可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而Cys-c 是目前反应肾小球损伤的敏感标志物之一,Cys-c 是一类小分子蛋白质,在体内由有核细胞产生,其浓度主要由肾小球率过滤(GFR)决定,其浓度不受多种肾外性因素的干扰,可早期准确反映患者肾功能的情况[1]。

该研究通过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80例DN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同时检测Cys-c,BuN,Cr,来进行评估Cys-c在DN早期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①DN组:来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的诊断标准,患者无其它并发症,其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55岁。

②对照组:来该院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0岁,均排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及其它系统的疾病。

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解读

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解读

常用感染指标WBC、ESR、CRP 比 较 WBC ESR CRP
感染时反应速度 升高较慢 ,治疗 2-3 天后升高,至 变化快速,几小时 有效后降低缓慢 少 2-3 周后才恢复 即可见升高,平均 正常 8 小时增加一倍, 治愈后,很快降至 正常 影响因素 年龄、日间变化、 温度、贫血、血沉 不受年龄、生理、 妊娠与分娩、药物 管位置、异常免疫 免疫状态、药物治 等 球蛋白或复合物、 疗等影响 药物等 鉴别诊断 不易鉴别细菌和 不能鉴别细菌和 能鉴别细菌和病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 毒感染 相 关 疾 病 的 活 动 其 数 量 的 变 化 不 无相关 CRP 量的动态变化 性 能反映疾病的活 与疾病的活动性 动性 相关
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 (WBC)
在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方面,CRP比WBC
更准确。 WBC在判定细菌感染的抗生素疗效时,表 现出许多不一致的情况。 CRP可以很好的用来检测急性细菌感染及 判定抗生素疗效。
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 (PCT)
全身细菌感染/败血症患儿PCT升高,而
CRP动力学反应表示血浆水平的变化滞后于炎症活动 性变化12~24h左右。但临床症状的变化可以慢许多。 持续升高CRP值一般证明治疗无效,应当更换方法。
临床意义-外科
患者施行手术后24~72h,血中CRP水平明显升 高,约在第5~7天恢复正常。 – 凡骤升后持续高水平多预示合并感染。 – 对中、大手术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7天各作 常规检测一次。 – 凡术后5~7天CRP仍持续高水平者,理应怀疑 合并感染,并配合治疗作随访监测。
CRP由五个相同的非共价结合的单体组成,
Protein Structure CRP结构
C反应蛋白的生理和生化

维生素C局部应用治疗角膜炎的临床效果

维生素C局部应用治疗角膜炎的临床效果

·99·大 医 生D O C T O R2020年第20期维生素C局部应用治疗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李吴碧1 喻 洪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北京 101101;2.四川省犍为县人民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摘要:目的 分析维生素C 局部应用治疗角膜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27例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63例,63眼)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4例,64眼)联合使用维生素C。

比较治疗效果、恢复情况、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79.37%(P <0.05);观察组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7.81%、30.1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治疗角膜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 局部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且能降低复发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维生素C;角膜炎;角膜溃疡Clinical Effect of Local Application of Vitamin C in Treatment of KeratitisLI Wubi 1 YU Hong 2(1.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Affiliated Beijing Lu He Hospital,Beijing 101101,China;2. People's Hospital of Qianwei County,Leshan,Sichuan 614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itamin C in the treatment of keratitis. Methods A total of 127 patients with keratitis admitted to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Affiliated Beijing Lu 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63 cases,63 eyes)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64 cases,64 eyes)was treated with vitamin C. the treatment effect,recovery,recurrence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75%,which was 79.37%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the onset time and recovery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and the relapse rat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7.81%,30.16%,respectively,which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rneal ulcer,local treatment of vitamin C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patients,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and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Keywords:vitamin C;keratitis;corneal ulcer作者简介:李吴碧,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

头孢菌素c

头孢菌素c

头孢菌素c头孢菌素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抗生素。

它属于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从真菌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中提取得到的。

头孢菌素C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具有杀灭作用。

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合成抑制剂。

头孢菌素C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艾伯特·亚历山大·伯克(Albert Alexander Fleming)和塞莫·沃兰(Seymour Wiener)在研究青霉素耐药性的过程中,首次从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中分离出头孢菌素C。

随后,科学家们对头孢菌素C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使其成为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之一。

头孢菌素C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其作用。

它能够抑制细菌的屏障功能,使细菌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死亡。

这使得头孢菌素C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并且对抗多种细菌感染非常有效。

头孢菌素C在临床应用中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引起感染的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其次,头孢菌素C对于某些青霉素耐药细菌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可以作为替代治疗方案。

此外,头孢菌素C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良好的耐受性,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临床上,头孢菌素C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肺炎、脑膜炎、骨髓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此外,由于其广谱抗菌作用,头孢菌素C也常常用于手术感染的预防,特别是对于那些接受高风险手术的患者来说。

然而,使用头孢菌素C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使用药物,不要过量或过长时间使用。

其次,患者应该监测自身的身体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最后,在使用头孢菌素C期间,患者应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和食物相互作用留心,避免可能的不良影响。

总之,头孢菌素C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

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1]卫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痰涂片镜捡质量保证手册.2004.7.[3]毛太兰,张琴,苟家容.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12月第17卷第12期.掌长肌腱移植治疗拇长伸肌腱陈旧性断裂任建民李占奎李启才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646-01拇长伸肌腱断裂临床多见,大多都一期缝合.但也有个别漏诊的病例,我院多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功能重建,自2004年8月到2007年3月,收治3例患者,均背侧伸肌腱广泛损伤。

而采用掌长肌腱游离移植重建,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17~56岁,左手2例,右手l例,钝割伤l例,爆炸伤l例,车祸伤1例。

损伤至手术时间:4周至2个月.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半.结果:3例患者伸拇功能均恢复,内收、外展正常,捏握有力.1手术方法臂丛麻醉,患肢上气囊止血带,拇指背侧延伸肌腱走向切口,找到拇长伸肌腱远断端,修剪整齐;腕背部切口于Li s t er结节尺侧缘尺骨中点作一连线,沿此连线延长切口,找到拇长伸肌腱近断端,向远端拉紧,测量短缩的长度,断端修剪整齐。

然后取掌侧切口,按照测量长度加2C M,取横行小切口切取掌长肌腱。

先将移植肌腱与伸肌腱远断端吻合,用肌腱导针将其自腱鞘拉至腕背切口,然后将腕关节在功能位时测量肌腱的张力,使拇指掌关节、指问关节调整在伸直位,用Pal vert aR法编织缝合.术后伸拇位石膏外固定3周,逐渐加强功能锻炼。

2结果例患者伸拇、对掌功能均良好。

3讨论l拇长伸肌腱断裂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自发断裂或陈旧损伤患者,因肌腱断裂处撕裂或近端回缩较远,不能做直接吻合,只能做肌腱移位或游离肌腱移植2食指固有伸肌腱缺如或者腕背部的广泛损伤致食指固有伸肌腱缺损、粘连、无力时采用游离肌腱移植重建3、掌长肌腱常用于游离肌腱,有足够的强度和长度,对功能无影响.4、采用P ul ve rt af【法缝合肌腱,肌腱表面光滑、无粗糙面,大大地减轻了肌腱的粘连.4、肌腱止点和起点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保证直线传递拉力,最大程度地发挥伸拇功能。

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当手术后伴有细菌感染,高值CRP会持续存在。连续定量地检测CRP比只在某一个时间点测定更有意义 期望值: 术后2~3天: 250~350mg/l 术后5~7天:<30mg/L
建议:血常规+CRP---手术科室
CRP的临床应用
3. 用于抗生素疗效观察的动态 对疑有败血症的新生儿 对细菌感染作抗生素治疗 在粒细胞缺乏症或机体免疫状态抑制
0.5~200mg/L 全程CRP=hsCRP+常规CRP (增强了临床高CRP标本的检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低值的灵敏性,更利于动态监测)
三者检测血中相同的物质 (物质的唯一性,仅是检测方法和范围的差异)
CRP的临床应用
CRP与疾病的活动性及检测的临床意义
CRP与疾病的活动性
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hsCRP (mg/L) Risk <1 Low 1 to 3 Moderate >3 High
Ridker PM. Circulation. 2003;107:363-369.
0
2
4
6
8
Follow-up (years)
0.95
0.96
0.97
0.98
0.99
1.00
<1 mg/L
5. CRP 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变化
CRP的临床应用
部分病毒感染时的CRP变化
流感病毒 A 或 B 无并发症 流感病毒 A 或 B 并发细菌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 单核细胞增多症 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细菌感染
5. CRP 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变化
CRP的临床应用
5. CRP 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变化
一般:
例外:
影响因素
不受病人的个体差异、机体状态和治疗药物的影响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3-08-05T10:54:31.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沈国武[导读] 小儿感染的发病隐匿,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而对致病因素的正确鉴别有利于临床及时制定治疗措施沈国武(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 810007)【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童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别检测332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病毒感染组14189例,细菌感染组11360例,和7701例健康对照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

结果细菌感染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2.79±5.23)×109/L、(38.53±17.61)mg/L,阳性率为59.6%和75.7%;病毒感染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4.24±2.92)×109/L、(5.63±1.89)mg/L,阳性率为1.1%和3.2%;细菌感染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

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感染患儿中发生明显变化,其联合检验有助于儿科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于临床积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感染儿童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为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其中细菌、病毒是儿科常见感染的病原体[1]。

小儿感染的发病隐匿,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而对致病因素的正确鉴别有利于临床及时制定治疗措施[2]。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分析332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变化,观察其在儿科感染中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的临床应用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C T A的临床应用目前,CTA在我院影像科已是比较成熟的检查项目。

CTA是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的简称,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时去掉皮肤、肌肉、骨骼等不需要显示的结构,只显示三维的血管结构。

头颈部CTA应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头颈部血管狭窄、颅内外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颈动脉体瘤。

主动脉及分支:主动脉畸形、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主要分支栓塞(如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栓塞比较常见)。

胸部:冠状动脉成像、肺动脉栓塞。

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狭窄。

另外可以显示各部位肿瘤与其供血血管的关系、肝硬化侧枝循环为临床医生诊断及外科设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CTA与传统的DSA检查比较具有无创、检查费用低、可操作性强等优点,根据这几年的临床应用我们觉得对有诊疗意义的患者在进行DSA检查前先行CTA检查可以起到筛查的作用,决定下一步是否有必要进行DSA检查,无需DSA检查的患者可避免不必要的创伤、降低医疗费用。

CTA也可
为需要DSA检查的患者提供相应的检查数据,使DSA检查目的性更强,手术程序更简洁,方便临床医生为患者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