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程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
C反应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

C反应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C反应蛋白( CRP) 是人体急性时相蛋白( APP) 中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
在临床上常作为一种检测感染过程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工具, 如病毒与细菌的鉴别诊断、疾病治疗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等。
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 CRP 检测手段的不断改善, 特别是运用高敏感方法测出的超敏C反应蛋白( hs CRP) 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 CVD)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 也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的预测指标] , CRP已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
现对 CRP 的生物化学特征、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如下。
1 CRP 的生物化学特征1.CRP的发现 CRP是1930年由Tillett和Francis发现的肺炎患者血清中一种与肺炎球菌(现称肺炎链球菌)非特异性的菌体多糖成分C多糖(CPS)发生沉淀反应的物质。
CRP的来源与分布 CRP主要由肝细胞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下合成, 炎性反应局部巨噬细胞也可少量产生。
正常合成率 1~ 10 mg/ d, 急性炎性反应时每天合成大于1 g。
CRP不能通过胎盘, 在体内分布甚广, 除血液外, 胸腔积液、腹水、心包液、关节液中均可测出。
2 常用检测方法目前, CPR 的检测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扩散法, 乳胶凝集试验, 放射免疫法测定( RIA) 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等。
2. 1 ELISA 法该检测采用双抗夹心法, 将检测缓冲液和血液样本在检测瓶中进行混合, 荧光标记缓冲液中的抗CRP抗体和血液中的CRP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当混合样品被放到检测板的样本上并且通过毛细血管作用扩散到硝化纤维基质的测试带上, 该复合物被测试带上的抗CRP抗体所捕获, 荧光抗体的信号强度反映了被捕获的CRP数量, 经过免疫荧光分析仪的检测, 能够反映出血中CRP的浓度。
C-反应蛋白及临床应用综述

3
4
CRP特征反应
在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特 异性结合磷酸胆碱基团。
5
CRP--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
各种组织损 伤
急性心肌梗死 栓塞 创伤 感染 炎症
外科手术 肿瘤浸润 风湿病
炎症:
6~12h可检测升高
– CRP也可诱导炎症反应。 CRP向上-调节内 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刺激许多细胞释放 IL-8, 增加血浆纤维蛋白酶原催化剂抑制剂1的表达和活性、增加IL-1, IL-6, IL-18, 和 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
CRP诱导或抑制炎症反应依赖于环境。
18
CRP功能
识别和启动靶效应细胞及其产 物并将其从组织中清除。 吞噬溶解入侵微生物。 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血块收缩。
34
寡聚腺苷合成酶
是干扰素抗病毒、抗细胞增生过程 中的关键酶。由它催化合成的寡聚腺苷, 能激活细胞中的RNase L降解病毒mRNA 及细胞rRNA,从而起到抑制病毒增殖与 细胞增生的作用
35
炎症初期较白细胞升高快,不受放疗、 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别、年龄、 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妊娠等因素的影 响。
CRP动力学反应:CRP值的升高滞 后于炎症活动变化12小时左右。但重 要的是比临床症状的变化发现要早,如 类风湿关节炎中早4-6周。因此CR P值可为临床快速决定提供一种方法。 持续升高的CRP值一般证明治疗无效, 应更换治疗方案。
31
临床意义
1. 器质性疾病的筛选
– 急性或慢性炎症如伴有细菌感染。 – 自身免疫或免疫复合物病。 – 组织坏死和恶性肿瘤。
急性/慢性下腹部 疼痛
全血C-反应蛋白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全血C-反应蛋白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作为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来快速定量检测全血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常规C反应蛋白(CRP)12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和90例健康人的全血CRP含量。
结果感染性疾病组CRP升高者占70.8%(85/120),健康组CRP升高者占3.3%(3/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免疫荧光法快速定量检测全血中的C反应蛋白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性高,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疗效观察及治疗效果监控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C-反应蛋白感染性标志物【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160-0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的主要的急性期蛋白。
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关于CRP的研究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传统观点认为CRP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但近十年的研究揭示了CRP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
血清C-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感染炎性疾病发作后数小时内迅速升高,并继续急剧上升,在24 h~72h可达高峰,超过正常水平的10倍到百倍,甚至千倍。
病情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CRP是由5个完全相同的单体组成,各个单体呈球体,相互间以非共价形式对称呈一平面的环状五球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1.5~14)×103。
目前,临床实验室测定CRP的常规方法主要有胶乳凝集试验和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免疫荧光法和发光法,其中免疫荧光法测CRP方便、快速、灵敏,目前已在临床广泛使用。
C_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议,可根据hs-CRP水平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分类:即
<1mg/L为相对低危险,1.0~3.0mg/L为中度危险, >3.0mg/L为高度危险
小
结
• hs-CRP是健康人群或心绞痛(或心梗)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
的有效预测指标,是独立于脂类之外的危险因子 • hs-CRP应与脂类指标共同检测,在一级预防中,对脂类检查
– 腺病毒 – 细小病毒
建议:CRP———呼吸科
CRP的临床应用
6. 脑膜炎
建议:CRP——神经内科
• 脑脊液中的CRP量要远远低于血清 。细菌性 脑膜炎经积极治疗后,CRP在几天内迅速下降, CRP对治疗的反应要优于其它辅助检查
120 100 80 60 40 20 0 2 3 5 7 9 10 12 14 17 19 23 29 Days CRP (mg/L) ESR (mm/h)
正常的人群有预测价值
• hs-CRP有助于评价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的治疗效果 • 由于CRP为非特异炎症指标,对CRP结果分析时要注意复习 病史,排除近期组织损伤、炎症、感染等情况,如果有这些 情况应在2周后或损伤、炎症治疗后方能检测hs-CRP,用以
评价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全程CRP的快速检测
飞测™全程CRP 的临床价值
hsCRP预测冠状动脉支架臵入患者的预后
20 %
*2 for trend=0.001 **2 for trend=0.003 15 % * 15.3 % 12.3 % 9.6 % 6.0 % 5% ** 2.3 % 0% <3mg/L (n=216) 0% 3-5mg/L (n=218) 0.4 % >11mg/L (n=216)
建议:血常规+CRP
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最新临床意义

机体组织在受到损伤、炎症感染时,体内一些血浆成分的浓度在短时间内可出现显著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急性时相反应。
而血浆成分中出现最明显变化的是一些蛋白质,如C反应蛋白、血浆铜蓝蛋白等。
这些蛋白质就被称为急性时相蛋白。
C反应蛋白(CRP)就是这些急性时相蛋白的一种。
它在组织受到损伤、炎症、感染或肿瘤破坏时,可以在数小时内血浆中的浓度急剧上升,可增高数倍或数百倍。
2-3天达高峰,待病情改善时逐渐下降,恢复正常。
因此测量血清中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判断有无感染、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的指标。
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最新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简称CRP)。
早于1930年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CRP的检测在八十年代以前作为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大量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过去CRP的检测方法较为落后,假阳性和假阴性很高,影响了它在临床上的价值,而逐渐被临床所忽视。
近年来,由于检测技术的更新,测定CRP的快速、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已迅速建立。
使CRP在临床应用领域大大增加。
其在医学上的价值正得到广泛验正和承认。
现将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⒈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
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⒉CRP与其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CRP与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密切相关性。
CRP 与WBC存在正相关。
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作用,使人体具有非特异性抵抗力。
在患者疾病发作时,CRP可早于WBC而上升,回复正常也很快。
故具有极高的敏感性。
⒊ CRP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一旦发生炎症,CRP水平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RP大都正常。
脓毒血症CRP迅速升高,而依赖血培养则至少需要48小时,且其阳性率不高。
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CRP)

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CRP)张掖市中医医院检验科王兰军关键词 C—反应蛋白感染临床应用摘要 C-反应蛋白是典型的急性期蛋白,且是在历史上首先被认识的急性期蛋白之一,其血清或血浓度的增加是由炎性细胞因子如IL-6释放所致,是伴随组织损伤、局部缺血、急性感染与炎症反应而升高的一种血浆蛋白质。
临床主要应用于器质性疾病筛查,并发感染的鉴别和疗效监控。
1. CRP的生理1.1 CRP是由五个相同的,非糖基化的亚单位构成的,每个亚单位由一条20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23017的多肽链组成的,这个特征性的结构把CRP归类于pentraxins族里。
Pentraxins为在所有脊椎动物和多数无脊椎动物中发现具有免疫防御特性钙结合蛋白。
在细胞因子IL-6家族的诱导下,CRP在肝中合成迅速。
在急性期反应高峰时肝合成蛋白能力的20℅是直接指向CRP的合成。
肝外合成对血清水平不起影响作用,正常合成率为1~10㎎∕d,急性炎症时每天合成超过1g∕d,外科损伤患者血清中CRP8~10h可增加一倍,在IL-6刺激物缺乏时,在2~4h内合成率降至正常,外科术后24~48h患者血清中CRP降至一半,并不反应出此种蛋白半衰期,而是纯粹的炎症解除。
无遗传性CRP缺陷的报道提示CRP对生命是必不可少的,循环中CRP半衰期约19h,但一旦它与配体结合,可能更快速的被清除。
在慢性炎症的动物模型中急性期蛋白合成的调节呈下降性,这可以解释长期处于某些炎症条件下不管是活动性炎症仍可看到CRP合成下降,出现最低量CRP增加,甚至在活动性炎症,在某些结缔组织疾病中可能由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缺陷而得到解释。
1.2概括的说CRP有以下功能:1.2.1识别和启动靶效应细胞及其产物从组织中清除,如可能有毒性的或引起自身过敏的DNA。
1.2.2充当一个为吞噬溶解入侵微生物而进行调理的先天性防御机制,这些功能对于那些缺乏免疫系统的原始动物中与CRP相似的Pentraxins族有利,是至关重要的。
全程CRP临床价值

全程C-反应蛋白(hsCRP+常规CRP)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一、观点全程C-反应蛋白检测项目,包含: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常规C-反应蛋白(CRP)检测检测线性范围:0.5-200mg/L,一次检测同时出具超敏C-反应蛋白和常规C-反应蛋白两个检测结果,增加了C-反应蛋白的临床运用价值。
二、定义当人体受了微生物等多种因子侵袭后,人体的血液中在几小时内很快产生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这种蛋白以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体超反应,于1930年由Tillett和Francis首次阐述命名为C-反应蛋白(CRP)。
CRP是由分子质量为115—140KD的血清β球蛋白,是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环状五球体,由肝细胞合成,在人的血清、脑脊液、胸腹水等多种体液中均可测出。
超敏C-反应蛋白:常规CRP检验方法可在感染或组织损伤时检测出CRP>10mg/L的浓度,但是不能很好的检测出低浓度(0.1—10mg/L)的CRP变化,该浓度的CRP与新生儿的感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浓度的CRP被称为超敏CRP(hsCRP)全程C-反应蛋白检测包含:超敏C-反应蛋白和常规C-反应蛋白。
正常参考值:hsCRP<1.0mg/L;CRP<10mg/L检测线性范围:0.5—200mg/L;样本类型及样本量:全血15ul血清/血浆10ul。
三、CRP在血浆中的转化I-CRP的血浆半衰期T约为19小时。
治疗成功的正常化率为:20—70%/天;T50%下降:3.5—1天。
T50%取决于CRP的合成和清除两方面。
四、全程C-反应检测的临床应用:(1)全程C-反应检测的临床应用建议表:项目名称检测结果临床应用建议超敏CRP<1.0mg/L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低危险性1.0—3.0mg/L1、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中度危险性,建议给予抗炎治疗2、间隔2周后再次检测一次,取平均值作为观察的基础>3.00mg/L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高危险性,建议给予抗炎与抗栓同时注:1.孕妇在健康状况下的正常范围为<20mg/L(2)全程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应用:A、广泛应用于体检中心: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评估和体内是否存在急慢性炎症或组织坏死的筛查。
全程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应用培训课件

全程CRP浓度的解释
儿童
成人
检测结果 临床应用建议
检测结果
临床应用建议
>100.0
提示细菌感染,可排除病毒感染
>25.0
细菌感染
50.0~100.0 常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不常见
25.0~50.0 提示细菌或者病毒感染
10.0~25.0
➢提示病毒感染 ➢抗生素治疗时hsCRP应降至此水平以下 ➢如病程尚短,不能排除细菌感染,应数小 时后复查
(B) Serum CRP concentration in monthly samples over 10 months in 10 healthy subjects.
正常情况下,CRP浓度很低
儿童和成人——10mg/L 新生儿(1~6月)——2mg/L 成人>3mg/L即表示存在潜在心血
全程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19
全程CRP用于评估疾病活动性和 疗效监控
CRP的水平和持续时间与感染的存在及程
度正相关
CRP值越高说明炎性反应越明显,病情越重,
预1后0mg越/L 差
100mg/L
儿童和成人
10~99mg/L
≥ 100mg/L
≤ 10mgC/LRP持提续示局升灶高性或或浅再表性度感染升高提提示示败临血床症或应侵袭重性视感染病情
三者检测血中相同的物质 (物质的唯一性,仅是检测方法和范围的差异)
全程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12
方法 试管内沉淀试验 毛细管内沉淀试验 改良平板双扩散法 改良琼脂柱扩散法 改良单扩散法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放射电免疫扩散法 补体结合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高敏乳胶增强浊度 荧光抗体法 放射免疫测定法
四、C-反应蛋白(CRP)的生理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成人:10-25mg/L 提示病毒感染; 在抗生素治疗时CRP应降至此水平以下 ; 如病程尚短,不能排除细菌感染,应数 小时后再复查。
❖ 25-50mg/L 提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
❖ 50-100mg/L 通常是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不常见。
❖ >100mg/L 提示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基本排除。
全程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
全程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
❖ 超敏CRP<1.0mg/L 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低危险性。
❖ 1性,建议 给予抗炎治; 间隔2周后再次检测一次,取平均值作为观察 的基础
❖ >3.0mg/L 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高度危险性,建议给 予抗炎与抗栓同时治疗。
全程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
❖ 注:孕妇而在健康状况下的正常范围为 <20mg/L; ❖ 吸烟者在健康状况下,中值为11.5mg/L
全程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
谢谢!
全程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
全程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
常规CRP:
❖ 儿童: <10mg/L 病程大于6-12小时,可基本排除细菌感 染或细菌感染已被清除
❖ 10-25 mg/L
提示病毒感染 ; 在抗生素治疗时CRP应降至此水平以下; 如病程尚短,不能排除细菌感染,应数小时 后再复查。
❖ >25mg/L
细菌感染
全程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