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统计习题课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概率统计辅导教案

概率统计辅导教案
三、常用公式
1.加法公式
2.减法公式
3.对立事件概率公式
4.乘法公式
5全概率公式
6、贝叶斯公式
7.贝努里概型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
后记
第一讲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1.随机试验
2.样本空间
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全体是样本空间称为样本空间。通常用大写的希腊字母 表示(本书用S表示)每个结果叫一个样本点.
3.随机事件
基本事件总数为 =15
A的有利样本点数为 , P(A)=6/15=2/5
B的有利样本点数为 , P(B)=1/15
P(A+B)=P(A)+P(B)=7/15
P(C)=1-P(B)=14/15
例4.(摸球模型有放回用二项分布求解)在上题中,取球方法改成有放回,结果如何?
【解】用 表示取到白球数
P(A)= = =
其中 为常数,则称 服从参数为 的普哇松分布,记为 .易验证
定理(普哇松定理)在 重贝努里试验中,事件 在一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为 (与试验总数 有关)如果当 时, 常数),则有
(4)几何分布设 是一个无穷次贝努里试验序列中事件 首次发生时所需的试验次数,且可能的值为 而取各个值的概率为
其中 ,则称 服从几何分布.记为 .易验证




(1)重点是分布函数的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及其表示、一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常见分布
(2)难点是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第二讲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分布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1.随机变量
2.分布函数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
1.概念

(参考)概率统计教案

(参考)概率统计教案

(参考)概率统计教案第一章:概率的基本概念1.1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介绍概率的定义,理解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如概率的非负性、概率的和为1等。

1.2 事件的分类了解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等概念。

学会用树状图、列表等方法列举事件。

1.3 条件概率与随机变量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掌握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引入随机变量的概念,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

第二章:随机变量的分布2.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学习概率质量函数的定义,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性质。

学习常见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

2.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理解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掌握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

学习常见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如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等。

2.3 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引入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的性质。

学会计算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值。

第三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3.1 期望的定义与计算理解期望的定义,掌握期望的计算方法。

学会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量的期望。

3.2 方差的定义与计算理解方差的概念,掌握方差的计算方法。

学会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量的方差。

3.3 协方差与相关系数了解协方差的概念,掌握协方差的计算方法。

理解相关系数的定义,学会计算相关系数。

第四章: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4.1 大数定律学习大数定律的定义,理解其意义。

学会运用大数定律进行推断。

4.2 中心极限定理学习中心极限定理的定义,了解其应用范围。

学会运用中心极限定理进行推断。

第五章:概率统计的应用5.1 抽样调查与估计了解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学会设计简单的抽样方案。

学习估计量的定义,掌握常用估计量的计算方法。

5.2 假设检验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学会构造检验统计量。

学习常见假设检验方法,如Z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等。

第六章:样本空间与概率分布6.1 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样本空间是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2. 概率的计算方法: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3. 统计的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4.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调查方法、数据处理方法。

5. 用样本估计总体:置信区间、假设检验。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习题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随机事件,如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概率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5.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统计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如调查方法、数据处理方法。

7.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9.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0.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概率与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2. 练习题:通过课后练习题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作业与测试:定期评估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以监控学习进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一、教学目标1. 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

3. 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其数学期望。

4. 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及其数学期望。

5. 能够运用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分类。

2.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

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等。

4.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等。

5.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及其性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随机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借助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直观地展示随机变量的分布情况。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课件。

2. 教学案例及实际问题。

3. 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

4. 教材、辅导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随机变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随机变量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

3. 讲解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

4. 讲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结合实例介绍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等。

5. 讲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介绍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等。

6. 讲解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及其性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期望的计算方法。

7. 案例分析:运用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理解程度。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解答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收集学生作业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概率统计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概率统计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概率统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2.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3.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数4.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5.统计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6.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数,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

2.教学难点: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求解,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的应用,随机变量期望和方差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1.引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复习概率统计这一模块。

让我们回顾一下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概念讲解(1)概率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①0≤P(A)≤1②P(∅)=0,P(S)=1③对于任意可列个两两互斥的事件A1,A2,…,有P(A1∪A2∪…)=P(A1)+P(A2)+…3.概率的计算方法(1)古典概型:若样本空间S中的每个基本事件等可能发生,则事件A的概率为:P(A)=A中基本事件数/样本空间S中基本事件数(2)条件概率: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B)。

根据条件概率的定义,有:P(A|B)=P(AB)/P(B)(3)乘法公式:P(AB)=P(A)P(B|A)(4)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4.例题讲解(1)古典概型:掷一枚硬币,求正面朝上的概率。

(2)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甲、乙两人比赛,甲胜的概率为0.6,乙胜的概率为0.4。

若甲先赢一局,求甲最终获胜的概率。

(3)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某工厂有两个车间,第一车间生产的产品占60%,第二车间生产的产品占40%。

第一车间不合格率为0.01,第二车间不合格率为0.02。

从工厂中随机抽取一件产品,发现不合格,求这件产品来自第一车间的概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概率的意义,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概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概率的计算方法。

2. 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和引导。

第二环节: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概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概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第三环节:小组合作(15分钟)1.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法。

2. 学生展示解决方案,教师给予点评和引导。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引导。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概率的意义,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概率统计教案2章习题课二

概率统计教案2章习题课二

出版社,2015 年 8 月.
参 [3] 郑一,戚云松,陈倩华,陈健. 光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作业册与

试卷考题及答案、数学实验视频.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年 8

月.
献 [4] 王玉敏,郑一,林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实验教材. 中国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7 年 7 月.
联系方式:zhengone@
k
讲评 这两条性质常用来判断一个数列{pk}是否是某个离散型随机变量 的概率分布, 或者确定概率分布中的待定参数. 只有 pk同时满足上述两条性质, 数列{pk}才能作为某个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
2. 伯努利概型 在 n 重伯努利试验中, 事件 A 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为
P{X=k}= Cnk pk qnk , k 0,1, 2, n . 讲评 n 重伯努利试验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模型. 它有广泛的应用, 是研 究与应用最多的模型之一. 3. 分布函数 设 X 是一个随机变量(包括离散型及非离散型). x 是任意实数, 定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二章习题课 郑一,戚云松,陈倩华,陈健 编著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 80 页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内容习题课

课时:2



(1) 熟练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问题;
教 (2) 熟练计算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问题; 学 (3) 熟练计算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目 (4) 熟练计算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问题。 的
(4) 若 f (x) 在点 x 处连续, 则有 ′F x ( ) = f ( ) x ; (5) 对连续型随机变量 x,总有P{X =a} =0 < ∞ − ,a ∞+ <. 讲评 性质(1)和(2)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f (x) 必须具有的特性, 常用来检查某一函数 f (x) 是否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性质(3)和(4)是 由概率密度的定义导出的性质. 性质(3)和(4)表明:随机变量 X 落在区间 (a,b] 内的概率等于曲线 y f (x) 与 x=a, x=b 及 x 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性质 (5)表明: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 X , 总有

统计与可能性讲课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讲课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大小,掌握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2.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3. 可能性的大小。

4. 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

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可能性的大小,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可能性的大小,概率计算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3.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PPT、案例、习题等。

2. 准备统计与概率工具,如骰子、卡片等。

3. 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引发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大小和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统计与概率工具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1. ,,A B C 为三个随机事件,事件“,,A B C 不同时发生”可表示为 , 事件“,,A B C 都不发生”可表示为 ,事件“,,A B C 至少发生两件”可表示为 。

2.从1,2,3,4中随机取出两个数,则组成的两位数是奇数的概率是 , 事件“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两倍”的概率是 。

3. 有r 个球,随机地放在n 个盒子中(r n ≤),则某指定的r 个盒子中各有一球的概率为_ __ __。

4.把3个球随机放入编号为1,2,3的三个盒子(每个盒子能容纳多个球),则三个盒子各放入一球的概率是___________。

5. 设,A B 为随机事件,()0.7P A =, ()0.3P A B -=,则()P A B =__ ___。

6.事件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 发生,且()0.1,()0.2,P A P B ==,则()P A B =____。

7. 盒中有6个大小相同的球,4个黑球2个白球,甲乙丙三人先后从盒中各任取一球,取后不放回,则至少有一人取到白球的概率为___________。

8. 甲乙两个盒子,甲盒中有2个白球1个黑球,乙盒中有1个白球2个黑球,从甲盒中任取一球放入乙盒,再从乙盒中任取一球,取出白球的概率是 。

9.某球员进行投篮练习,设各次进球与否相互独立,且每次进球的概率相同,已知他三次投篮至少投中一次的概率是0.875,则他的投篮命中率是 。

10. 将一枚硬币抛掷3次,观察出现正面(记为H )还是反面(记为T ),事件A ={恰有一次出现正面},B ={至少有一次出现正面},以集合的形式写出试验的样本空间Ω和事件,A B ,并求(),(),()P A P B P A B11. 已知()0.1,()0.2P A P B ==,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分别计算()P A B 和()P A B :(1) 如果事件,A B 互不相容; (2)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

12. 盒中有3个黑球7个白球,从中任取一球,不放回,再任取一球,(1)若第一次取出的是白球,求第二次取出白球的概率 (2) 两次都取出白球的概率 (3) 第二次取出白球的概率 (4) 若第二次取出的是白球,求第一次取出白球的概率。

二 一维随机变量1.向平面区域{(,):1}x y x y +≤内随机投3个点,则3个点中恰有2个点落在第一象限内的概率是 。

2.设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3,0.3)B ,且2Y X =,{4}P Y == 。

3.设圆形区域的半径X 服从区间[0,2]上的均匀分布,则圆形区域的面积2Y X π=的数学期望()E Y =________。

4.设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f x 对x R ∀∈,有()()f c x f c x +=- , c 是常数,则{}P X c >= ,()E X = 。

5.设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221(),()x x f x x R-+-=∈,则2()E X = 。

6.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某地区考生的外语成绩X 服从正态分布2(,)N μσ, 平均成绩72μ=,已知80分以上者占总人数的20%,则考生的外语成绩在64分至80分之间的概率是 。

7.一袋中装有六只球,编号是1,2,3,4,5,6,从中随机取出三个球,X 表示取出的球的最小号码,求X 的分布律,数学期望和方差。

8. 试验E 只有两种结果:A 和A ,且(),01P A p p =<<,试验E 独立重复地进行,(1) X 表示事件A 首次发生时的试验次数,求X 的分布律和数学期望; (2) Y 表示事件A 第r 次发生时的试验次数(r 是任一正整数), 求Y 的分布律和数学期望。

9. 盒中有3个黑球2个白球,每次从中任取一球,直到取到白球为止,X 表示抽取次数,(1) 如果每次取出的球不放回,求X 的分布律和数学期望;(2) 如果每次取出的球放回盒中,求X 的分布律和数学期望。

10.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01()0,ax b x f x +≤≤⎧=⎨⎩其他,{0.5}0.625P X >=,(1) 确定常数,a b (2) 计算{10.5}P X -<< (3) 求()E X11. 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是()arctan F x A B x =+,求(1) 常数,A B (2)X 的概率密度()f x (3)(1P X -≤≤12. 乘客在某公交车站等车的时间X 服从正态分布2(7,2)N ,(单位:分钟)(1) 求乘客的等车时间超过11分钟的概率((1)0.84Φ=,(2)0.98Φ=)(2) 若一小时内有100位乘客在此车站等车,其中等车时间超过11分钟的人数是Y ,写出Y 的分布律,并求一小时内至少有两人等车时间超过11分钟的概率。

13. 在某次200米游泳比赛中,运动员的成绩2(180,20)X N (单位:秒),(1)成绩位于前40%的运动员直接晋级,则用时低于多少秒(设为a )的运动员得以晋级? (2)成绩位于后20%的运动员直接淘汰,则用时超过多少秒(设为b )的运动员被淘汰?((0.25)0.6,(0.84)0.8Φ=Φ=)14. 某人家住市区东郊,工作单位在西郊,上班有两条路线可选择:一条直穿市区,但可能塞车,所需时间(单位:分钟)服从正态分布2(30,10)N ;另一条环城高架,路程远但很少塞车,所需时间服从正态分布2(40,4)N ,为保证以较大概率上班不迟到,问:(1) 如果上班前50分钟出发,应选哪条路线?(2) 如果上班前45分钟出发,应选哪条路线?((1.25)0.8944,(1.5)0.9332,(2)0.9772,(2.5)0.9938)Φ=Φ=Φ=Φ=15. 设随机变量X 服从[0,1]上的均匀分布,证明:(1) ()Y a b a X =+-服从[,]a b 上的均匀分布;(2) ln Y X =-服从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

16. 射箭比赛中的圆靶半径为0.5米, 设击中靶上任一同心圆内的概率与该圆的面积成正比,并设箭支都能中靶, (1) 以X 表示箭支落点与圆心的距离,证明:X的分布函数200()400.510.5x F x x x x <⎧⎪=≤≤⎨⎪>⎩; (2) 如图,从圆心起每0.1米为一环,Y 表示射箭得到的环数,求Y 的分布律和数学期望。

17. (1) 设随机变量12,X X 相互独立,都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 证明:12X X +服从参数为2λ的泊松分布;(2) 假设在一分钟内进入商场的顾客数X 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相邻两位顾客进入商场的间隔时间是T ,求T 的分布函数(){}F t P T t =≤和密度函数()f t 。

(提示:由(1)可知,在t 分钟内进入商场的顾客数服从参数为t λ的泊松分布)三 二维随机变量1.设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联合分布函数(,)(1)(1),0,0ax by F x y e e x y --=-->>,则其联合密度函数(,)f x y = 。

2.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联合密度,01(,)0,A y x f x y ≤≤≤⎧=⎨⎩其他, 则=A ,11{,}22P X Y ><= 。

3. 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联合密度2,(,)0,c x y x f x y else ⎧≤≤=⎨⎩,则常数c = 5 4 3 2 14. 已知随机变量X 和Y 的分布律分别为0101~~0.750.250.50.5X Y ⎛⎫⎛⎫ ⎪ ⎪⎝⎭⎝⎭且{0}1P XY ==,则{0,0}P X Y === 。

5. 设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具有相同的分布律:11~1/21/2X -⎛⎫ ⎪⎝⎭则{}P X Y == ,{0}P X Y +== 。

6. 设随机变量(1,4)X N ,(0,16)Y N ,,X Y 相互独立,则21Z X Y =--服从的分布是 。

(需注明参数)7.甲乙两人约在7点到8点之间在车站碰头,设两人的到达时刻是随机的,记为),(Y X ,0,60X Y ≤≤,(1) 写出),(Y X 的联合密度函数(,)f x y ; (2) 在7:15,7:30,7:45,8:00各有一班车到站,如果两人见车就乘,求他们能乘坐同一班车的概率1p ,如果先到者最多等一班车,求他们能乘坐同一班车的概率2p 。

8.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联合密度函数为,02,0(,)0,y Ae x y f x y -⎧≤≤>=⎨⎩其他 求 (1) 常数A ;(2) 关于X 和Y 的边缘密度函数)(),(y f x f Y X ,并判断X 和Y 是否相互独立?(3) 求()E XY9. 在区间(0,1)上随机取两个数X 和Y ,(1)写出(,)X Y 的联合密度函数(,)f x y ;(2) 求两数之和小于6/5的概率。

10. 盒中有5个大小相同的球,其中1个黑球2个白球2个红球,从中任取两个球,X 和Y 分别表示取出的白球数和红球数,(1) 求(,)X Y 的联合分布律与边缘分布律; (2) 求取出的白球数和红球数的数学期望。

四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1. 设A n 是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p 是事件A 发生的概率,则对任意正数ε,有lim A n n P p n ε→∞⎧⎫-≥=⎨⎬⎩⎭。

2. 测量一个零件的长度,测量n 次,得到一组测量值12,,,n X X X ⋯⋯,设零件的实际长度是a ,则对任意正数ε,有11lim n i n i P X a n ε→∞=⎧⎫-<=⎨⎬⎩⎭∑ 。

3. 设12,,,n X X X ⋯是来自于正态总体2(0,)N σ的样本,则对任意正数ε,2211lim n i n i P x n σε→∞=⎧⎫-≥=⎨⎬⎩⎭∑ 。

4. 设12,,,,n X X X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序列,(),()i i E X D X 存在,且(),1,2,i D X C i ≤=,则对任意正数ε,1111lim ()n ni i n i i P X E X n n ε→∞==⎧⎫-≥=⎨⎬⎩⎭∑∑ 5. 计算器在进行加法时,将每个加数舍入最近的整数,设所有的舍入误差X 都服从[-0.5,0.5]上的均匀分布且相互独立。

(1) 写出X 的密度函数,数学期望和方差;(2) 计算器将1200个数相加,用中心极限定理计算误差总和的绝对值小于10的概率。

((1)0.84Φ=)6. 抛掷一枚均匀硬币100次,其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是X ,(1)写出X 的分布律,数学期望和方差 (2) 用中心极限定理计算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45到0.55之间的概率((1)0.84Φ=)7. 从区间(0,1)中任取一个实数X ,称为随机数,(1) 证明:两个独立随机数的和12X X +的密度函数是,01()2,120x x f x x x else ≤<⎧⎪=-≤<⎨⎪⎩, (2) 将1200个独立随机数相加,用中心极限定理计算总和在590到610之间的概率((1)0.84Φ=)五 数理统计1. 某商店100天销售电视机的情况有如下统计资料,则样本均值X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