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考情分析
中考名著题解读和备考策略

中考名著题解读和备考策略中考名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题型多样,内容丰富。
为了备考中考名著题,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1. 梳理考试大纲和教材,明确考试范围和要求。
学生需要了解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必考名著,以及教材中推荐的名著,确保自己对这些作品有基本的了解。
2. 深入阅读名著,掌握基本情节和人物特点。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必考名著,并关注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特点,特别是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积累文学常识,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如文学流派、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等,同时还要了解一些著名作家的生平和作品。
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学习解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如如何分析名著中的情节和人物、如何归纳总结名著的主题思想等。
同时还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5. 多做真题,加强练习。
学生需要多做中考名著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阅读体验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关注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积极与同学、老师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关注名著中的细节和语言特点。
学生需要关注名著中的细节描写和语言特点,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注重阅读速度和阅读量的提高。
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4.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确保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备考。
5. 注意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
学生需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放松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
总之,中考名著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经典名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需要学生深入阅读名著、积累文学常识、学习解题技巧、多做真题练习等方面进行准备。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名著阅读 名著精析 - 十《水浒传》

情节
故事梗概
留守蔡京女婿梁中书看中杨志的武艺,要杨志护送价值十万
贯的生辰纲到东京为蔡京祝寿。此事被赤发鬼刘唐打听到后,劝
晁盖劫下这批不义之财。晁盖请智多星吴用想办法,吴用请来阮
吴用智取
氏兄弟等七人,决定在黄泥冈劫取这批金银。杨志一行15人来到 黄泥冈,众人不顾杨志的劝阻,放下车子休息。吴用、晁盖等人
情节
故事梗概
陆虞侯再次设计陷害林冲,管营派林冲管草料场,欲烧死林冲。后因 外出打酒,屋子被雪压塌,林冲去山神庙过夜,因此逃过一劫。草料场被 林冲风 陆谦等人烧毁,他们也来到山神庙避雪,并说出设计谋害林冲的毒计,刚 雪山神庙 好被躲在庙里的林冲听了内情。结果林冲杀了差拨、陆谦、富安,风雪夜 上梁山。
2.采用古白话的语言来叙事,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表 现力。 (1)语言简洁明快,无论是叙述事件还是刻画人物,常常寥寥数语,情 态毕现。如描写李逵时说“宋江看到一个黑凛凛的大汉”,“黑凛凛” 三个字就把李逵的形象写活了,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刻。
(2)用词生动准确,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当鲁达救了金氏父女,店小二却 因受郑屠的吩咐不肯放人时,“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店小二脸上只 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下当门两个牙齿”。这里通 过使用“大怒”“揸开”“一掌”“一拳”“打下”等词,把鲁达当时的 神态举止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这个形象富有了立体感。 (3)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十分符合各自的性格和身份。如李逵没有文化, 为人粗鲁,第一次见到宋江时张口就问“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在 店小二“服务不周”时就骂“我把你这鸟店烧了”。
一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A】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 被焚烧化朽枯。
名著阅读考题分析

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考题分析【考点内含阐述】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上的“常客”。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此提出的要求是,一要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二要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三要能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四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各地语文中考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些课标要求进行设题的,其中,对教材涉及的文化常识,对现行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以及在中外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考得较多。
【题型分类例析】一.填充题1.文学文化常识填充例1.(2011年湖南株洲卷)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这首小诗的作者是。
小诗把对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的咏叹完全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解析:这类填充题,根据作家生平、作品所涉及到的文化常识等考点进行设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能根据提示语准确填写出相关的作者名、国别、文化常识、重要的历史事件等。
解答这类题目,只要能将教材上所涉及到的文学及文化常识记牢,了解作品内容,那就能正确解答出题目。
参考答案:冰心(谢婉莹)母爱自然2.作品主题、情节、人物、写作特色填空例2.(2011年浙江台州卷)他虽嫉恶如仇,却从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文中的“他”是,请你简要地写出原著中有关他的另一件事情:。
解析:这类填充题,主要是根据文学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等考点进行设题,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语填写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以及作品的主要情节等。
2023年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特点及其教学启示

2023年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特点及其教学启示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语文科目对于名著阅读的考察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分析2023年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特点及其教学启示,以期为一线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命题特点1.注重知识积累今年的中考名著阅读命题明显加强了对知识积累的考察。
试题中涉及到的名著篇目覆盖了古今中外,包括《红楼梦》、《围城》、《哈姆雷特》等十余部经典作品。
命题者注重学生对名著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2.强调能力迁移今年的命题不仅关注学生对名著知识的记忆,还强调了能力的迁移。
试题中出现了大量需要学生结合名著进行理解、分析、评价的题目,如对名著中某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对名著主题思想的解读等,这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
3.紧密结合实际今年的名著阅读命题还表现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特点。
试题中涉及到的题材大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热点问题相关,让学生感受到名著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三、教学启示1.强化知识积累针对今年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原著、观看影视作品、听取专家讲座等方式加强对名著的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名著故事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深度阅读,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解读主题思想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将名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与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进行对比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儒林外史》中考考题及答案 (一)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儒林外史》中考考题及答案 (一)《儒林外史》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以滑稽讽刺、夸张幽默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黑暗,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随着中考的到来,很多同学开始备考语文名著阅读,了解《儒林外史》的考题及答案,将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备考。
一、考题分析中考语文常见的《儒林外史》考题类型主要有解释、分析、评价、写作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题:1. 解释题《儒林外史》中“方以智夺权”中的“夺权”一词指的是什么?2. 分析题分析“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这句话在《儒林外史》中的表现形式。
3. 评价题就《儒林外史》中的主人公程婴,谈谈你的看法。
4. 写作题请仿照《儒林外史》中名人的入门式自我介绍,描述你自己的特点和做事方法。
二、答案分析1. 解释题答案:方以智的“夺权”指的是在所有权力瓜分的时候,利用自己的智慧取得更多的权力。
分析: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理解“夺权”的深入含义,需要对方以智这个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
这也是考查学生对小说整体情节理解的重要考点之一。
2. 分析题答案:这句话所表现的形式在小说中有很多,如程朱理学的反动;冯唐堂与商辂立齐谋反;购官、贿选等见利忘义的行为等。
分析:对于这道考题,考生需要对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分析中提取出该问题所需要的答案。
3. 评价题答案:本题答案并不唯一,考生可以根据本人的理解和掌握的文学知识进行深入的评价。
分析:这道题目的答案存在主观性,考生需要根据小说情节和人物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客观评价。
4. 写作题答案:请仿照《儒林外史》中苏杨(苏圣谟)先行评价,善于学习,擅长表现等,进行自我介绍。
分析:这道考题是一道应用题,考生需要将所学到的小说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要注意表达清晰、有逻辑。
以上是关于“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儒林外史》中考考题及答案”的详细分析,希望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并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努力更好地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探析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方向

整本书阅读是中学语文的重难点,贯穿了整个初高中语文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纵观近几年初中语文的状况,可以明显发现对整本书阅读越来越重视:第一,在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要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
第二,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学考都把对名著阅读的考查纳入其中,并且考查的难度及分值占比也有所增加。
以江西为例,江西省中考(学考)对于名著的考查是从2019年开始的。
2021年为分水岭,2021年之前对名著的考查只有1道简答题,所占分值为6分。
从2021年开始,对名著的考查变为3道,选择题和简答题兼有,所占分值也有所上升,变为10分。
第三,政策给予积极引导,各级各类阅读活动增加,要求学生读整本书、读好书、读经典书。
如:2021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要求中小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每年各种全国性、全省性的全民阅读活动、校园内的读书月活动等,如火如荼地进行。
究其深层次原因,学生个人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为此,本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初中生的整本书阅读相关要求及分析各地市中考语文名著试题,探究中考语文名著考查学生的能力方向。
一、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中考、学考中,名著阅读方面的试题或多或少会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如对名著的作者、题材、体裁等的识记,对作品中关键人物、精彩场景与主要情节的再认与重现。
这是最基础的部分,通常只要学生认真阅读过该名著,即可作答。
例如,2023年贵州中考题给出了一段文章“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让学生从4个选项中选择出文段中的“我”是哪本名著中的人,以考查学生对《傅雷家书》《西游记》《儒林外史》《朝花夕拾》4本名著的熟悉程度。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考点分析及复习策略

(1)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分析其讽刺意义。
A.方鸿渐《围城》
B.林之洋《镜花缘》
C.周进《儒林外史》 D.别里科夫《契诃夫小说选》
(2)巧妙的构思让情节引人入胜。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结合故事分析
作者的巧妙构思。
A.《西游记》 B.《水浒传》 C.《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D.《基地》
2019·湖州卷
点和相关内容阐述你运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
A.《艾青诗选》
B.《红星照耀中国》
C.《西游记》
示例1:我选《艾青诗选》。从作品中我读出了诗人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 事业而奋斗。阅读时, 可以抓住重点意象进行精读,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或者有感情地诵读,认真做好摘抄 和批注,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如《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歌,以“土地”为 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体现了他崇高的信仰。 示例2:我选《红星照耀中国》。从作品中我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 牺牲奉献的崇高信仰。 阅读时,可以结合序言,利用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篇章,如“强渡大渡河”和“过大草地”或者是“红小鬼”等 部分,梳理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把握作者斯诺的观点和情感倾 向。也可以摘录出重要的评价性语句进行批注阅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示例3:我选《西游记》。从作品中我读出了唐僧师徒四人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一心求取 真经,普度众生的信 仰。阅读时,可以采用跳读和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如作品中某些打斗的场面、写环境气氛的诗词、降妖伏魔 的雷同情节可以跳读。体现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的情节需要精读。如“三调芭蕉扇”这一情节,圈 画出一借芭蕉扇之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之间的对话进行精读,从对话中体会他们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从而感 受他们为了信仰,勇于追求,为实现理想而敢于斗争,永不放弃的精神。
2024中考备考热点04 名著阅读(一考点四题型四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热点04 名著阅读(一考点四题型四技巧)名著阅读,可以说是近年中考热点中的“热点”。
从考查范围来说,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2部名著。
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有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荐某一部文学名著;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片段。
从题型设置上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图表题以及阅读理解。
分析近年中考名著命题的特点,可以发现中考名著的命题呈现四“突出”。
1.突出整本书阅读名著考查主要考查对全书脉络的把握,对人物进行全面分析,对主题进行全面探究归纳等。
命题者将更加注重考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和把握,而不仅仅是某个片段或情节。
2.突出跨学科整合名著考查的内容越来越广,方式越来越灵活,突出表现是利用综合性学习的题型,将名著阅读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思品、历史、地理、艺术等,以考查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突出综合素质。
3.突出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名著阅读的考查不仅考查各种知识要点,阅读方法的考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阅读《西游记》时精读与跳读,阅读《骆驼祥子》时的圈点和勾画,还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命题者会围绕阅读方法的考点多角度设题。
4.突出文学鉴赏能力中考语文可能会增加对名著艺术手法、风格等方面的鉴赏评价,要求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全面地分析名著,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针对名著考查的重点内容,答题时可以运用以下技巧。
1.概括(述)故事情节对名著情节的考查,一般会给出章节名称、插图或者提示词,让考生概括其相关情节。
学习和复习时,对于名著的阅读要坚持读整本书,理清书中情节和人物关系,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同时,解答此类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审题目,抓关键词,明确所要求概括的情节。
(2)情节要准确,切忌张冠李戴,情节中涉及的主要内容等要写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分析一、名著类试题分析文学名著是文学艺术殿堂中的珍奇瑰宝,文学名著导读是新课改以来在中考语文命题中新出现的一种考试内容。
它有别于文学常识,也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名家名篇阅读。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试题涉及这样一些内容:①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②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③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④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⑤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⑥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
文学名著导读考查的主要是考生的阅读状态,其篇目主要是教育部推荐的文学名著。
题型主要有:①概述题: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某一片段的故事情节。
②推介题:从作家、作品及推荐理由三个方面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名著;在指定的文学名著中选一部用备选词语写一段话进行介绍;从文学名著名称、内容、理由三个方面给同学推荐一部文学名著。
③填写题:以某一部文学名著为范围,从备选人物中选填与某一情节相关的人物。
解题方略: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二、2013中考名著复习方法“大纲”强调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有相应的读书笔记。
“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图书和报刊。
为了强化名著阅读,各地市已将名著阅读列入中考考查的范围,因此指导学生正确复习“名著阅读”已势在必行。
名著复习方法:1、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以及相关的重要句子例(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3)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例:《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脍炙人口故事情节应熟练掌握。
《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等,这些妇孺皆知的故事情节,阅读名著时也应予以重点掌握,相关人物要能对号入座,切勿张冠李戴。
3、熟悉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字、绰号和典型语言《水浒传》中宋江(及时雨):仗义疏财,济弱扶贫,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鲁智深(花和尚):粗犷豪放、行侠仗义,粗中有细;林冲(豹子头)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武松(行者):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李逵(黑旋风)直爽率真、脾气火爆,富有反抗性和同情心等。
《西游记》中孙悟空叛逆者和反抗者的形象;猪八戒憨厚淳朴,贪吃好睡、常怀退缩之心,善奉承谄媚的形象;唐僧善良、迂腐、虔诚的苦行僧形象。
当然这些重点人物的性格还要能与其精彩故事挂钩,并要能熟悉其典型语言。
如宋江在“菊花会”上,作了《满江红》一词,当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谁便睁圆双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李逵)。
三、名著类考试题型:1、文学常识积累题2、主要人物性格题3、人物情节关联题4、故事情节评点题5、感悟品味创新题6、简评推荐赏析题一、文学常识积累题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
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如:“星期五”是( 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联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文学常识复习技巧1、注重平时的积累(涉及面要广,记忆要准确)。
2、分类法,按古代现代外国三类整理。
3、网络法,如作家——篇名——名句,形成网络。
4、表格法,即对某一大类列表对照。
二、主要人物性格题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认识。
不仅要了解人物的个性,而且要根据外号写出人物的姓名。
有时答案均具有开放性,可自行选取,有时会有附加说明,要学生注意避开课文。
如:《水浒传》中的108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除课文外)你熟悉的故事。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外号表现的特征。
三、人物情节关联题这类题要求围绕一个主要人物,弄清相关的主要情节,着重考查考生对名著的情节的把握能力和人物性格形成的主客观原因的分析能力。
如:写出鲁智深救林冲的故事名称:( 大闹野猪林)又如:说说《骆驼祥子》中祥子有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
参考答案(示例)A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
B老婆难产死了。
C大病几场,原来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四、故事情节评点题:这类题要求对作品或部分章节描写的故事用简要语言概括之,有的借人物对话,要求指出这是讲什么故事,或借一段评述,要求指出所评的是什么人。
这种题属于故事情节评点题。
如:《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
请各用一句话分别举出三个人物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
例:鲁智深本是军官,他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结果被逼上梁山落草。
武松为打抱不平和抱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谋反。
林冲原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奉公守法,安分守己,在高俅父子一再陷害、追杀之下,他奋起反抗,上了梁山。
五、感悟品位创新题这类题或要求就作品最感兴趣的情节、人物谈点感受,或要求就全书所表现的思想倾向谈点认识。
创新题型(与仿句、对联等结合)1、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读《格列佛游记》,我们能了解到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水浒传》,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
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
解析:本题首先要回忆起名著中的人物与其主要情节以及作品主题或者对你的启示,再者把握好例句句型特点,最后完成句子)六、简评推荐赏析型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和灿烂的智慧。
请从下面所列的名著中选择一部,结合人物形象或者故事情节,从提高修养或者丰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的阅读收获。
《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类考题解答有难也有易,难在谈的感受必须针对所选名著中某个具体具体部分,并要有独到的见解;易在题目具有一定开放性,考生可自主选择自己精读过的名著和自己熟悉的情节、人物去谈。
解答这类题时,可从中选择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的名著,和自己认为较容易的方面进行评点,同时应力求语言简练概括。
示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领高强、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又很幽默。
在“三打白骨精”中,深入妖精洞内打死白骨精,救出了师傅等人。
从孙悟空身上,我看到了正义的力量是战无不胜的。
示例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侠肝义胆、疾恶如仇又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鲁智深在潘家酒楼听到金氏父女的遭遇后,便找上门寻借口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还一边骂他“诈死”,一边不慌不忙地离开。
鲁智深那种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义举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要大力提倡的。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身残志坚,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保尔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时候曾一度陷入精神危机,在四、名著类试题考点分析(一)脍炙人口的情节例:名著的很多情节脍炙人口。
请从下面提供的情节中,任选两个按要求填表。
①三借芭蕉扇②黛玉葬花③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④风雪山神庙序号出自哪本名著该情节的主人公参考答案:①《西游记》孙悟空②《红楼梦》林黛玉③《鲁滨孙(逊)漂流记》鲁滨孙(逊)④《水浒》或《水浒传》林冲(二)人们熟知的人物例: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和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①"弄权铁槛寺"、②"千里走单骑"、③"误入白虎堂"、④"三调芭蕉扇"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①②③④(任选三个作答)参考答案:①王熙凤②关羽③林冲④孙悟空(三)传统文化的积累例1:我国名著和神话传说中的经典故事非常具有生命力,在生活中演化成了许多俗语被人们广泛运用。
根据下边的俗语按要求答题。
①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②孙猴子翻跟斗--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④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⑴根据上边的俗语填写表格内容。
俗语序号出自作品作者①罗贯中②《西游记》③《水浒》④许仲琳⑵请选取其中一句俗语,用简略的语言介绍一则与俗语中的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
答:例2: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已演变成了歇后语。
请你完成下列歇后语的填写。
(选做两个即可)示例: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①林冲上梁山--②林冲误闯白虎堂--③林冲到了野猪林--参考答案:1.⑴①《三国演义》②吴承恩③施耐庵④《封神榜》⑵如:刘备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刘备摔阿斗的故事。
三国时期,当阳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
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
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摔阿斗的故事。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姜太公助武王伐纣。
2、①官逼民反②单刀直人③绝处逢生(四)经典的名人名言例:请在下列名言中任选两句,写出它们分别出自哪部(篇)作品。
①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③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选择第句和第句,它们分别出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