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青花的几种主要图案纹饰

合集下载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摘要】元清青花瓷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本文从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装饰特点、颜色特征、图案题材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元清青花瓷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特点而著称,其釉色青中带绿,图案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风格清新雅致。

元清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中国陶瓷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

【关键词】元清青花瓷、艺术特征、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装饰特点、颜色特征、图案题材、艺术风格、中国陶瓷史、影响。

1. 引言1.1 介绍元清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元清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种极具特色的瓷器。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南宋被元军攻占,大量南宋的陶瓷工匠被迁徙到元的首都大都(今北京),为元朝瓷器的制作打下了基础。

元清青花瓷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制作工艺而备受推崇,被誉为中国瓷器史上的经典之作。

元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元清青花瓷正是在此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元清青花瓷在技艺和美学上受到了宋代青瓷和元代釉里红等传统工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装饰纹饰多以植物、花卉、鱼虫等为主题,线条简洁流畅,极富韵律感。

颜色方面,元清青花瓷以青花为主色调,清新雅致,给人以纯净和高贵的感觉。

元清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的艺术特征对后世的瓷器制作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元清青花瓷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和文化。

2. 正文2.1 元清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元清青花瓷的制作工艺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中的一种独特技艺,其工艺复杂精细,历经多道制作工序。

选用高质量的瓷土,经过淘洗、粉碎、过筛等步骤,制成泥坯。

然后,在制成的泥坯上涂覆釉料,进行第一次烧制成素胎。

接着,在素胎上细绘青花图案,运用铁笔勾勒线条,再填充着色,形成瓷器的装饰图案。

从河北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看元代青花瓷器造型特征及纹饰特点

从河北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看元代青花瓷器造型特征及纹饰特点

AppreciatION 鉴赏编辑|薛续友1964年一个貌似普通的日子,原保定市建筑公司在永华南路小学进行一项普通的建筑施工——挖地基。

然而,当地基挖到一米来深的时候,一件不太普通的事情发生了:1个工人一铲子下去,一个竖穴出现了,工人们发现里面竟然是一批瓷器。

随后,经过考古人员专业清理,这个并非墓葬的竖穴内共出土瓷器11件。

其中青花瓷6件:青花釉里红贴花开光盖罐一对、八棱青花海水龙纹带盖梅瓶一对、八棱青花玉壶春瓶1件、八棱青花执壶1件。

其他瓷器5件:菱花口白釉龙纹盘1件、菱花口瓜棱白釉酒杯1件,还有宝石蓝釉加金彩匜、宝石蓝釉加金彩酒杯、宝石蓝釉加金彩盘各1件。

除此之外还有绿松石山子2件、彩绘玻璃瓶1件、从河北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看元代青花瓷器造型特征及纹饰特点雷 静八棱青花海水龙纹带盖梅瓶AppreciatION 鉴赏玉片数十片,等等。

此次发现和1980年在江西高安出土的元代瓷器一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元代青花瓷最重要的两次发现。

但1964年保定元代窖藏文物的出土,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成批至正型元青花,为国内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具有开创性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瓷器所用钴料习惯上按来源分为进口料和国产料。

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钴料中铁和猛的含量不同:进口料俗称为苏麻离青,这种料的特征是低锰高铁,用这种料烧成的器物青花发色较浓艳青翠,料浓处可以看到金属结晶斑,呈铁锈色,凹陷明显,通常被称为铁锈斑,用这种进口料烧制的元青花一般我们称其为“至正型元青花”;而国产料的特征是低铁高锰,烧成的器物青花发色比较灰暗、浅淡,也没有进口料那种铁锈斑的特点,这种料烧成的元青花我们称其为“延祐型元青花”。

保定窖藏出土的这批元青花瓷器处处透着至正型元青花的特点,色泽艳丽,绘图工艺精细,青花纹饰笔画有些晕散,浓淡相互映衬,变化自然,最浓处成为黑色并深入胎骨,并发出黑色闪银光的铁锈斑。

用手抚摸釉面,黑色深入胎骨处感觉凹陷。

现就保定窖藏出土的这几件元青花涉及的器形及纹饰做一简述。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美术论文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徐世云元朝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青花瓷的数量质量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本文从元青花瓷的定义、艺术特征、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阐述这一时期青花瓷的特点。

一、关于“元青花”的定义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蓝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这里的“青”和“花”两个字值得注意,青是色彩属性,花是装饰效果。

“花”含义简洁,即以线条为主构成绘画形象的彩绘瓷,而不是全器罩蓝的色釉瓷或仅以蓝色作为色块、斑点装饰的“点彩瓷”、“花斑瓷”。

青是以钴料作为着色剂,钴的色相是蓝色。

蓝色又为何成为青色?古语中,青即靛青,为青色颜料。

蓝即蓼蓝,是一种可以提炼颜料的草。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正如古文《荀子·劝学》所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我们常常会因为青、苍、碧、绿、蓝这5个字而被混淆视觉。

青即是蓝色,苍是深蓝,碧是浅蓝。

青天也称碧落或碧空,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道:“上穷碧落下黄泉。

”青草也叫碧草。

但先秦文献《考工记·画绘之事》中称“东方谓之青”。

如今,元代文献中“青白花瓷”等概念是不是指“青花”似乎也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元代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经典雅致的青花瓷器,可谓“百年风雅一峰青”!二、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结束了此前宋、金长期对峙分裂的局面,为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对外扩张的同时,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这使得包括瓷器在内的外贸商品需求量激增,给瓷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中国青花瓷始于唐而盛于明,其它各朝历久不衰。

到了元代,青花瓷生产品种繁多,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这一时期的元青花不仅注入了时代的印迹,更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元青花瓷 鱼藻含义

元青花瓷 鱼藻含义

元青花瓷鱼藻含义
元青花瓷,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其精美的绘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鱼藻纹作为元青花瓷中常见的纹饰,寓意丰富,颇具观赏和审美价值。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元青花瓷鱼藻含义。

一、元青花瓷概述
元青花瓷,是指我国元代生产的以青花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

这种瓷器以钴料为着色剂,描绘出精美的图案,再通过高温烧制,使钴料在瓷器表面形成蓝色纹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二、鱼藻纹的含义
鱼藻纹是元青花瓷中常见的纹饰,它以鱼和水藻为主题,具有以下几层含义:
1.富贵吉祥
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富贵吉祥。

因为“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富足安康。

同时,鱼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还具有生殖繁衍的象征意义。

因此,鱼藻纹在元青花瓷中,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多子多福
鱼产子众多,象征着多子多福。

在古代,人们追求人丁兴旺,家族繁盛,因此,鱼藻纹也寓意着家族人丁兴旺、福寿安康。

3.清廉高洁
水藻,又称莲花,寓意清廉高洁。

在古代文人墨客中,常以莲花自喻,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

鱼藻纹将鱼与水藻相结合,既表现了富贵吉祥,又体现了
清廉高洁的品格。

4.和谐共生
鱼藻纹中的鱼和水藻,展现了水中生物和谐共生的景象。

这种和谐共生的寓意,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谐、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三、总结
元青花瓷鱼藻纹,以其丰富的寓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我国陶瓷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传达了和谐共生、清廉高洁的价值观。

浅谈元青花辅助纹饰中的典型几何图案

浅谈元青花辅助纹饰中的典型几何图案

浅谈元青花辅助纹饰中的典型几何图案作者:吴菲闭兵强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4期摘要:本文在对与元青花辅助纹饰的几何图案相关的概念进行概括及系统地检索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几何纹饰的起源与寓意、造型特点和装饰特点等多个方面对元代青花辅助纹饰中典型的几何图案纹饰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元代青花瓷;辅助纹饰;几何图案纹饰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70-01目前全世界的元青花完整收藏品大致为三百多件,其中流散在国外的就有二百件左右。

青花瓷是指用含有氧化钴的画料先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无色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几何图案纹饰,是对非写实性规则图案的概括性称谓。

对自然景物的变形夸张或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组合成的多种几何图形,都可以称为几何图案纹饰。

元青花的纹饰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主要纹饰和辅助纹饰。

辅助纹饰一般装饰在瓷器的口、颈、肩、胫、足等部位。

而主要纹饰一般装饰在人们视线接触面积最大的腹部、盘心等位置。

元青花装饰中的几何图案纹饰主要作为辅助纹饰出现,与主要纹饰既相互呼应又相对独立,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元青花辅助纹饰中常见的典型几何图案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变体莲瓣纹佛教自汉朝传入我国以来,莲瓣纹作为佛教的标志在装饰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按中国传统形象与审美观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

这种纹饰据说是从唐代金银器上借鉴而来,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色,莲花代表“净土”,象征着“纯洁”,寓意为“吉祥”,是古代常用的寓意图案之一。

变体莲瓣纹为二方连续图案,由单一的莲瓣组合而成。

它的画法是,在莲瓣的圆转处折成方角使得肩部方折,外形呈门状,顶端的连接处可见较粗的结点。

大多数变体莲瓣纹由外框和内框两条线组成。

其中,外框线条粗而厚实,内框线条纤细。

一般情况下,元青花变体莲瓣纹的每个莲瓣都单独成型,瓣与瓣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间隔整齐划一,基本上互不连带,但也有极少莲瓣之间相连的情况。

元代青花瓷纹饰都是怎么分类的?带你了解元青花的纹饰种类

元代青花瓷纹饰都是怎么分类的?带你了解元青花的纹饰种类

元代青花瓷纹饰都是怎么分类的?带你了解元青花的纹饰种类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潜力,体现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哲学思考和技术创新的表现,反映了在悠久地历史长河中人类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翠幽昳丽的青花瓷成熟于箭鸣马嘶的元代是历史的必然。

经济利益形成的内在动力、文化变异提供的创作灵感和唐宋瓷业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元代青花瓷的丰富性筑就了坚实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

元青花的造型特征在元青花成熟过程中,形制由堆塑陈设器渐变成旋削日用器。

至正年间青花瓷器型种类繁多,为明清青花瓷的基本式样奠定了基础。

元青花和同时代的龙泉青瓷、影青瓷及北方诸窑作品风格一致,有体型巨硕、气势宏大的特点。

如折沿和菱花大盘与龙泉产品造型几乎相同,说明其渊源联系和承袭关系。

元青花的装饰风格经过谨慎的设计,以精致繁华的风格展现人前。

这些装饰风格的出现是为了适应新型的需要,如扁瓶、葫芦瓶、八棱瓶等。

元青花造型有三种:大型元青花(即习称的“至正型”青花),中东、日本、英国有藏品,国内有少量出土,体型巨硕,装饰精美;中型元青花,多见于国内出土,纹饰稍简,制作稍粗;小型元青花,以东南亚一带出土物为典型,有高10 厘米的小罐,口径6 厘米的小碗,轻盈灵巧,质朴简约。

一、元青花瓶元青花器型最为常见的是梅瓶、玉壶春瓶、盖罐、碗、匜、盘、执壶、高足杯等。

其特点是硕大厚重,也有精巧而细致的作品。

器型大多是在唐宋甚至更早时期的造型上改进提高而来的。

也有元代独有的创新,如扁壶,适用于马骑背挂;还有便于执持的高足杯等。

元代流行带盖梅瓶,造型为小口、丰肩,重心偏高、体型高大、纹饰图案繁丽,器盖内心带子榫,可防止滑动(图3-1)。

其器型早见于宋代,江西省博物馆藏有影青刻花缠枝纹带盖梅瓶,安义县宋淳祐九年(1249)墓出土的,器型高挑、体型娇小、图 3-1 元青花带盖梅瓶图 3-2 宋影青刻花带盖梅瓶图 3-3 宋黑釉剔花梅瓶腹壁斜直(图3-2)。

浅谈元代青花瓷器的绘画风格

浅谈元代青花瓷器的绘画风格
枝 莲花 、 波 纹、 意纹 、 海 如 回纹 , 间 隔 着 出现 , 整 个 瓷 面 会 在
表意方式 , 以及夸张、 变形 、 率直 、 随意的表现手法和 多样 变化的表现形式为其特 征。 内容上看 , 从 民间美术纹样是
民众对生存 、 生活 , 祥美满的功力追求 , 吉 反映 了真诚、 坦
关键 词 : 青花
陶瓷绘 画 人物 画 艺 术语 言


元 青 花 的概 述
青花 瓷器 的定 义为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 画,然后
题纹饰可单独出现, 也可配合辅助纹饰 共同构成 青花
装 饰 。 青 花 边 饰纹 样 的视 觉 特 点 除 了来 源 于 纹 样 本 元
上 透 明釉 ,在 高 温 下 一 次 烧 成 ,呈 现 蓝 色 花 纹 的铀 下
奏与韵律、 重复 与呼应、 比例 与尺度 、 风格与个性 的形
式 因素 。
元代的装饰纹样 不仅 有很强 的写实性 , 而且能够
在 某 些 局 部 的 描 绘 上进 行 大胆 的夸 张 。 这些 融 写 实与
夸张于 一体 , 介于“ 与不似 ” 似 之间的艺术 风格 , 同元
画所 追 求 的 “ 韵 意 趣 ” 神 可谓 异 曲 同工 。 元代 边 饰 中 以
同 时 元 代 青 花 瓷 画作 为 瓷 器 装 饰 的重 要 语 言 , 必 须 考 虑 对 瓷 器 造 型 的 适 应 ,青 花 瓷 画 必须 通 过 巧 妙地
安排 、 整体 的建构 , 才能体现 出造型 、 文饰、 色彩 、 材质 、 工艺、 法等瓷器 的整体 审美效应。从审 美上来看, 技 元 青花瓷画作为时代文化思想载体 ,它体现 出多元融合 的民族特点。 即体现 了蒙古 民族 文化崇 白尚蓝的色彩

元代青花莲纹装饰

元代青花莲纹装饰

元代青花莲纹装饰汇报人:2024-01-02•元代青花莲纹装饰的起源•元代青花莲纹装饰的特点•元代青花莲纹装饰的应用目录•元代青花莲纹装饰的影响•元代青花莲纹装饰的传承和发展01元代青花莲纹装饰的起源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统一了多民族的国家,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元代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元代对外贸易十分发达,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一,逐渐走向世界。

元代的历史背景0102青花瓷的起源和发展元代青花瓷以其独特的工艺和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一,对后世瓷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经过宋代的发展,在元代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莲纹装饰的起源和意义莲纹装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纯洁、高雅、美好等品质。

莲纹装饰在元代青花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美化了瓷器的外观,更传递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02元代青花莲纹装饰的特点青花瓷是一种以钴料为着色剂,在白瓷胚胎上用笔描绘纹饰,再罩以透明釉,最后在高温中烧成的瓷器。

元代青花瓷的工艺特点包括胎质厚重、釉色青白、青花色泽深翠,纹饰层次丰富,画面构图繁密。

青花瓷的工艺特点莲纹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在元代青花莲纹装饰中,莲纹通常以缠枝或折枝的形式出现,线条流畅,构图优美。

莲纹的形态多样,有含苞待放、盛开怒放等多种形态,花瓣层次分明,形象逼真。

莲纹装饰的艺术特点元代青花莲纹装饰的独特之处元代青花莲纹装饰在构图、用笔、色彩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构图繁密,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画面生动。

元代青花莲纹装饰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同时,元代青花莲纹装饰也是青花瓷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瓷器装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元代青花莲纹装饰的应用元代青花莲纹装饰常见于陶瓷餐具,如碗、盘、壶等,既美观又实用,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元青花的几种主要图案纹饰
王惠民1
(王惠民艺术工作室江西景德镇,333000)
图案纹饰是塑造传统陶瓷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创造中国的陶瓷艺术、造型与审美意识形态的巧妙运用中,元代青花装饰证实了图案变化与统一的审美原则,客观与主观意识相结合形式美法则的价值,而图案也成就了元代青花装饰的历史辉煌。

一、元代青花瓷概述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元代陶瓷青花装饰据史料记载主要是在波斯用钴的影响下产生,借鉴中国固有的建筑、刺绣、织锦等图案,以及中东、伊斯兰地区的图案装饰上而产生,为我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地几种风格。

在装饰时,工匠结合不同器型采用不同技法,有的用两种、三种方法配合或几种方法集中于一体,刻花线条粗犷有力,印花线条圆润耐看,浅浮雕效果立体感强。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元青花纹饰绘画方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皴、点、染技法,线条苍劲有力,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才能。

在元代,杂居故事图、麒麟、海马、狮子、游鱼、松竹梅、番莲、葡萄、竹石芭蕉、杂宝等均可入画,并经过陶瓷艺术家的艺术加工,形成了一定的时代烙印和美感。

特别是,杂剧故事图人物形神兼备。

在构图方式上,元青花主要以饱满型装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通体以卷枝纹或海水纹为地,突出白色的花纹或在地纹上作菱形曲线开光,开光内绘一主题纹饰。

这种
1王惠民,男1965年生,江西景德镇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饱满设计方法多在八棱器上体现,看似繁缛,实则安排有序,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

饱满类型的装饰,无论圆、琢器,全器被青花纹饰所覆盖,有的器身布满青花纹饰达8层之多,以此突出表现元青花的壮美之感。

二、元青花纹饰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纵观中国的陶瓷发展,陶瓷装饰一步步发展成重材质,重造型、重装饰绘画的艺术。

经历了元、明、清几代人的奋力拼搏,青花装饰无论是颜料、色相、胎釉的纯度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青花装饰工艺也日趋走向色彩丰富、秀丽雅致、气势磅礴、雅俗共赏的独特的装饰风格。

[1]
元青花瓷中,外销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小件器其图案花纹装饰往往以简笔花草为主,除了某些器物绘单独的龙纹图案外,一般都具有茂密的特点。

典型元青花瓷的图案,纹饰基本上是中国的传统图案,以图案花纹进行装饰,大部分层次较多,在造型上以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密切结合构成整体,其主要方法是突出一组主题图案装饰,其余均为辅纹。

1、主体纹饰
(1)人物纹饰
元代青花装饰初步形成,元朝统一中国后极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与陶瓷生产,景德镇浮梁瓷局应时产生。

元青花装饰注重从大自然汲取素材,视野表现因蒙古族文化渗入而更为广阔。

比如具有代表意义的玉壶春瓶《蒙恬将军》,瓶身画有武士举着火焰纹牙旗,此旗与元巽申《大驾卤薄图》上的牙旗相同,属典型的元代风格。

军士兵所穿的戎服即蒙古人穿的一种民族服饰,即质孙服,样式为紧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领和方领、长和短两种,长的至膝下,短的仅及膝。

蒙恬所着的当是“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下摆宽大、折有密裥,腰部系以宽阔围腰,这种服饰是身份较高的军官才能穿用,具有浓烈的蒙古风味。

此外,鬼谷子下山、昭君出塞、萧何月下追韩信、吕布战马超、周亚夫细柳营、文姬归汉、三顾茅庐、尉迟恭救主、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王羲之爱鹅、孟浩然爱梅、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携琴访友等题材也灵活地运用到元青花瓷装饰上。

(2)动物纹饰
元代青花瓷作为瓷器过渡品种,出现了大量宋代没有的动植物以及不同的人物服饰,动物纹饰表现题材。

青花画风继承了粗犷、豪放的风韵,又同时兼有严谨、秀致
的特征。

元青花瓷动物题材包括龙纹绘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制,亦有凤凰、孔雀、狮子、海马、麒麟、草虫。

禽鸟有凤、鹤、鸳鸯、鹭鸶等。

(3)植物纹饰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景德镇“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这对于在陶瓷器形上绘制细腻的植物纹饰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元青花的主体纹饰中,植物类有:牡丹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月梅纹等。

除以上主花外,在组合图案中还出现牵牛花、山茶花、海棠花、月季花、枣花及萱草、灵芝、芭蕉或竹石葡萄、瓜果、草虫等作画面衬托。

最为常见的是青花牡丹题材,它以简胜繁,虽然色彩单一,但牡丹花枝俯仰向背、聚散飘逸,更显妖娆大方,颇为耐赏。

元青花装饰体现了“元人幽秀之笔,如燕舞花飞,揣摸不及,更如美人横波微盼,光彩四射”。

青花瓷浑厚而雅丽的艺术风格也和王时敏的“于深厚中仍饶逋峭,苍莽中转见娟妍,纤细而气益闳,堵塞而景愈廓”相吻合。

2、辅助纹饰
元青花装饰层次多,紧密而不杂乱,装饰构图紧凑,除了以上所述的主体纹饰还包括波浪、变体莲瓣、回纹、卷草纹、钱纹、菱形、芭蕉、如意云头等。

元青花植物纹注重纹饰的构画与现实植物外形相结合,增加其现实感,以达到回归自然的目的,这对元青花辅助纹饰的运用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此时陶瓷艺术创作者注重把瓷器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的其他装饰技法相结合,如与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和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等相结合,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纹大罐纹梅瓶,该器物上的纹饰主要是根据元曲戏剧的插图来刻画的,通过对苍松林木等纹饰的运用,使得画面呈现出线条灵活自如,并采用鱼鳞皴法处理树干,质感和阴暗面都很到位,松针攒聚在一起,由二三十根细长的松针组合而成,朝向趋向一致,成扇形。

由于元代的瓷器出口较多,青花瓷器多出口至东南亚地区和中东伊斯兰等地,因此,瓷器的制作除了运用传统的艺术风格外,还考虑到了所出口地区的艺术风格,因此借鉴中东伊斯兰国家的装饰绘画风格,相互间融会贯通,创造出一种新型的艺术风格。

在元青花瓷器中,通常是主体纹饰与辅助纹饰进行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这样有三个好处:一是衬托主题纹饰;二是使画面有一个良好和缓的过度;三是使整器的图
案更加完整,更加充实。

三、元青花纹饰的文化内涵
解读元青花纹饰的文化内涵,可以用文化的交融与渗透来归纳。

首先是蒙古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如果认为元代青花瓷器是蒙古少数民族或者外来文化的产物,其实这是带有民族偏见和缺乏深刻认识的。

在元代,蒙古少数民族入驻中原,毫无疑问成为中国历史政权统治的一部分。

蒙古帝国在长达一个半多世纪的存在当中,蒙古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审美情趣无疑被延续数千年以来强大的汉儒文化所同化和融合。

只不过这种同化和融合是间接性和阶段性的。

但从元代近百年的各个时期文化现象、文化成果和历史文物遗迹(遗物)来看,它的主体都是根植与汉儒文化范畴里的。

其次是中西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元青花瓷多层次、密集型、不留地的装饰风格,正是来自波斯,古代清真寺的装饰花纹与金银器的装饰风格,以及地毯上的各种缠枝莲纹、莲花瓣纹、卷草纹、s形纹和回纹等,都与元代青花瓷上的装饰不仅在题材与结构上相同,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如出一辙,许多学者称它为“波斯风格”,因此,可以说元青花瓷是中西亚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

[2]
最后是艺术与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

元青花瓷器多出口至东南亚地区和中东伊斯兰等地,因此,瓷器的制作除了运用传统的艺术风格外,还考虑到了所出口地区的艺术风格。

元青花瓷融合了伊斯兰教的某些教义,有伊斯兰教信仰国家的艺术讲究装饰性,这对元青花以“主体纹饰+辅助纹饰”的装饰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也促使伊斯兰教的某些教义向哲学和美学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E.T.雅科伏列夫在《艺术与世界宗教》写到:“艺术成为伊斯兰教结构里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永远滞留在抽象几何图案或植物图案的一些合乎规范的永恒不变的情节中,在阿拉伯花纹和阿拉伯连体字的奇怪而夸张的交错形状中,在大君主们的墓志铭和清真寺山墙上的格言中。

”综上,中国古陶瓷纹样题材丰富,各个时代也各有特点,表现也多式多样,有缠枝式、折枝式、团花式、开光式,还有图画式。

青花纹样也是如此,元代呈现繁密而精美,明代永宣时期的雄健而清丽,成化时期的纤丽而清朗,万历时期的朴拙而豪放,清代康熙时期的苍古,雍正时期的明秀,乾隆时期的华艳。

探析元青花纹饰内容和特征,有助于在陶瓷艺术创作中更好把握艺术性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