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标准答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三角形》单元测试卷(标准困难)(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三角形》单元测试卷(标准困难)(含答案解析)考试范围:第四单元;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且第三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周长最大的值为( )A. 15B. 16C. 18D. 192. 题目:“如图,∠B=45°,BC=2,在射线BM上取一点A,设AC=d,若对于d的一个数值,只能作出唯一一个△ABC,求d的取值范围.”对于其答案,甲答:d≥2,乙答:d=1.6,丙答:d=√2,则正确的是( )A. 只有甲答的对B. 甲、丙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C. 甲、乙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D. 三人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3. 在△ABC中,点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则△ADE与△ABC的面积之比为( )A. 12B. 13C. 14D. 164. 如图,△ABC≌△DEC,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点B和点E是对应顶点,过点A作AF⊥CD,垂足为点F,若∠BCE=65°,则∠CAF的度数为( )A. 30°B. 25°C. 35°D. 65°5. 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DC=4,AD=BC=5.延长BC到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存在这样的t,使△DCP和△DCE全等,则t的值为( )A. t=12B. t=32C. t=32或t=112D. t=12或t=326. 如图为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的度数为( )A. 90°B. 135°C. 150°D. 180°7. 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于点E,如果BC=27,BD:CD=2:1,则DE的长是( )A. 2B. 9C. 18D. 278.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O=∠O′的依据是( )A. SASB. ASAC. SSSD. AAS9. 如图,已知一条线段的长度为a,作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是:①画射线AM;②连接AC、BC;③分别以A、B为圆心,以a的长为半径作圆弧,两弧交于点C;④在射线AM上截取AB=a;以上画法正确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①④②③D. ②①④③10. 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 )A. ASAB. SASC. SSSD. AAS11. 为了测量池塘两侧A,B两点间的距离,在地面上找一点C,连接AC,BC,使∠ACB=90°,然后在BC的延长线上确定点D,使CD=BC,得到△ABC≌△ADC,通过测量AD的长,得AB的长.那么△ABC≌△ADC 的理由是( )A. SASB. AASC. ASAD. SSS12. 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A、B两点的距离,可以在与AB垂直的河岸BF上取C、D两点,且使BC=CD,从点D出发沿与河岸BF的垂直方向移动到点E,使点E与A,C在一条直线上,可得△ABC≌△EDC,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ABC≌△EDC最直接的依据是( )A. ASAB. HLC. SASD. SSS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3. 如图,△ABC中,AD为△ABC的角平分线,BE为△ABC的高,∠C=70∘,∠ABC=48∘,那么∠3=.14. D,E分别是△ABC的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______.15. 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边长AB=20cm,BC=16cm,点E在边AB上,AE=6cm,如果点P从点B出发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向点C向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从点C到点D运动.则当△BPE与△CQP全等时,时间t为s.16. 如图,已知△ABC(AC>AB),DE=BC,以D,E为顶点作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ABC 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作出______个.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0分。
【单元卷】人教版2022~2023学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含答案与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一)数学(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班级:考号:得分:一、选择题(满分16分)1.经过一点画射线,可以画()射线。
A.1条B.2条C.无数条2.下面是小马虎写的一篇数学日记,描述恰当的是()。
A.①B.②C.③D.④3.钝角是()。
A.小于90°的角B.大于90°的角 C.大于90°小于180°的角4.两个角正好组成一个平角,如果其中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一定是()。
A.锐角B.直角C.钝角D.平角5.下图中,有()条射线。
①②③④⑤A.1 B.2 C.3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条直线长6米B.角的两边越长角越大C.从3:00到3:15,分针转动了90°7.(),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一个钝角。
A.3时B.11时C.5时8.下面两个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都是正确的,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A.30°和110°B.30°和70°C.150°和70°二、填空题(满分16分)9.先估一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是( )角,量得度数是( )。
10.下面的图形中,我找到的线段分别是:( )。
11.如下图①,一共有( )个小于平角的角;如下图②,当∠2=3∠1时,则∠1=( )。
12.1平角=( )角+( )角;1周角=( )角+( )角。
13.手电筒发出的光束,舞台上的光束,都给人一种( )的形象。
14.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起转到( ),形成的角是钝角,是( ) °。
15.下图这个三角板中的锐角是( )度。
16.平日里,直直的线有三种:线段、射线和直线。
三种线各有特点: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直线有( )个端点。
三、判断题(满分8分)17.周角比平角大,但比钝角小。
( )18.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一个145°的角。
( )19.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长都是5米。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全章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测试一、选择题1.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各边都扩大1倍,则其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A. 都扩大1倍B.都缩小为原来的一半C.都没有变化D. 不能确定2.Rt △ABC 中,∠C =90°,若BC =4,,32sin =A 则AC 的长为( )A .6B .52C .53D .132 3.已知β为锐角,cos β≤21,则β的取值范围为( ) A.30°≤β <90° B. 0°<β≤60° C. 60°≤β<90° D. 30°≤β<60° 4.化简:140tan 240tan 2+-︒︒ 的结果为( )A.1+tan40°B. 1-tan40°C. tan40°-1D. tan 240°+1 5.△ABC 中,若AB =6,BC =8,∠B =120°,则△ABC 的面积为( )A .312B .12C .324D .3486.如图,△ABC 中,,90︒=∠C 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交BC 于点D ,那么CDACAB -=( )(A )BAC ∠sin (B )BAC ∠cos (C )BAC ∠tan (D )无法确定7.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AD 、BC 相交于P 点,那么ABDC的值为( )A .sin ∠APCB .cos ∠APC C .tan ∠APCD .APC∠tan 18.铁路路基的横断面是一个等腰梯形,若腰的坡度为2∶3,顶宽为3m ,路基高为4m ,则路基的下底宽应为( )A .15mB .12mC .9mD .7m 9. 已知α是锐角,且sin α+cos α=332,则sin α·cos α值为( ) A. 32 B. 23 C. 61D. 110.P 为⊙O 外一点,PA 、PB 分别切⊙O 于A 、B 点,若∠APB =2,⊙O 的半径为R ,则AB 的长为( )A .ααtan sin RB .ααsin tan R C .ααtan sin 2R D .ααsin tan 2R二、填空题11. 计算:1sin 60cos302-= . 12.ABC △中,90C =∠,若1tan 2A =,则sin ______A =13. 已知山坡的坡度i =1,则坡角为________.14. 在△ABC 中,∠C =90°,∠ABC =60°,若D 是AC 边中点,则tan ∠DBC 的值为______. 15. 在Rt △ABC 中,∠C =90°,a =10,若△ABC 的面积为3350,则∠A =______度. 第6题 第7题16.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23和6,则菱形的相邻的两内角分别为_________.17.如图,已知直线1l ∥2l ∥3l ∥4l ,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都是1,如果正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直线上,则sin α= .18.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B =90°,AB =2,CD =8,AC ⊥CD ,若,31s i n =∠A C B 则cos ∠ADC =______.19.如图,小明同学在东西方向的环海路A 处,测得海中灯塔P 在北偏东60°方向上,在A 处东500米的B 处,测得海中灯塔P 在北偏东30°方向上,则灯塔P 到环海路的距离PC = 米(用根号表示). 20.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敏,小颖分别画了△ABC •和△DEF ,数据如图7,如果把小敏画的三角形面积记作ABC S ∆,小颖画的三角形面积记作DEF S ∆,那么你认为小敏和小颖画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大小关系是ABC S ∆ DEF S ∆.(填“>,<,或=”) 三、解答题 21.计算:(1) 200822)45cot (30cot 60tan 60cot 30sin 2︒-+︒︒-︒+︒ (2) 130cos 260sin 60tan 45tan 2+︒-︒+︒-︒ (3)已知α是锐角,且sin (α+15°)=32,求8 -4cos α—( 2 -1)0+tan α的值. 22. 在Rt △ABC 中,∠C = 90°,a =3 ,c =5,求sin A 和tan A 的值.23由于保管不慎,小明把一道数学题染上了污渍,变成了“如图,在△ABC 中∠A =30°,tan B = ▲,AC =AB 的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三角形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培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三角形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培优测试卷一、填空题(共1.(本题3分)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7°,另一个锐角是( )。
2.(本题3分)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直角,最多有( )个钝角,最少有( )个锐角。
3.(本题2分)用52厘米的铁丝围一个等腰三角形(接头处忽略),其中一条边是24厘米,另外两条边可能是( )厘米和( )厘米。
4.(本题2分)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45°,另一个锐角是( )°,这也是一个( )三角形.5.(本题3分)钝角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6.(本题3分)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的和,一定( )平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本题4分)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是70度,一个角是55度,这个三角形既是( )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8.(本题4分)一个三角形中两个内角是46°和75°,另一个内角是( )°,这是一个( )三角形.9.(本题3分)在等腰三角形中,其中一个角是100°,则另外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
(填“锐角”“钝角”或“直角”)二、判断题(共10分)10.(本题2分)三角形中两条较短的边长度的和小于第三条边.( )11.(本题2分)有三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12.(本题2分)三角形的高有无数条。
( )13.(本题2分)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 )14.(本题2分)一个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判断对错)三、选择题(共15分)15.(本题3分)下面的三组线段中,()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A.2、4、6B.5、6、7C.3、7、1316.(本题3分)()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A.等边B.直角C.锐角17.(本题3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必定是()。
【三套试卷】济南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测试题带答案

第五单元练习检测卷(含答案)一、填空。
(每题3分,共30分)1.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个顶点。
2.三角形按角分类有()三角形、( )三角形和()三角形。
3.在许多建筑中,经常可以见到三角形,是因为三角形具有()。
4.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8 cm和13 cm,第三条边最长是()cm,最短是()cm。
(填整厘米数)5.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2°和65°,第三个内角是()°,它是一个()三角形。
6.如右图,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是()°,它里面有()个三角形。
7.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的度数是顶角的2倍,这个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度数是()°。
8.一个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 cm、6 cm,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9.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2倍,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和()°。
10.右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一个大三角形,其中∠1=()°。
二、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1.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
( )2.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只有一条高。
( )3.钝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小于90°。
( )4.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20 cm和10 cm,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40 cm,也可能是50 cm。
( )5.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底角肯定是45°。
( )三、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下面()组中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和7 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3 cm B.4 cm C.7 cm D.10 cm3.下面各组角中,()组中的三个角可以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冀教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冀教版数学《特殊三角形》测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21 22 23 24 25 26 27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1.等腰三角形两边长为4和8,它的周长是_____.()A 16B 18C 20D 16或18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40º,则它的底角为()A 100ºB 40ºC 70ºD 70º或40º3. 直角三角形中,若斜边长为5cm,周长为12cm,则它的面积为()A 、12㎝²B 、6㎝²C 、8㎝²D 、9㎝²4. 如图,D为等边三角形ABC的AC边上一点,BD=CE, ∠1=∠2,那么三角形ADE是()A、钝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5.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6、8、10,那么它的最短边上的高为()A、 4 B 、5 C 、6 D 、86.边长为7、24、25的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距离是()A、1 B 、3 C 、4 D 、67..如图,△ABC中,AB=AC,∠C=30º,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得分阅卷人A、BE=½CEB、BE=1/3CEC、BE=¼CED、不能确定8. 如图,在等边△ABC 中,AC=9,点O在AC上,且AO=3,点P是AB上一动点,连接OP,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要使点D恰好落在BC上,则AP的长是( )A、4 B 、5 C 、6 D 、89. 如图,△ABC中,∠B=∠C,FD⊥BC,DE⊥AB, ∠AFD=158°,则∠EDF等于()A、68° B 、58°C 、78°D 、86°10. 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是斜边AB的中点,DE⊥AC于E,若DE=2,CD=25,则BE的长为()A、42 B 、32C 、33D 、8得分阅卷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1.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______.12.在△ABC中,AB=AC,BD是∠ABC的平分线,且BD=AD,则∠A=_____ 13.E、F分别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两点,AF=AC,BE=BC,则∠ECF=______14. 有一根长7cm的木棒,要放进长、宽、高分别为5cm、4cm、3cm的木箱,_______(填“能”或“不能”)放进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3单元《角的度量》必考题检测卷(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3单元角的度量必考题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选择题1.上午9:30,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
A.锐角B.钝角C.直角D.平角2.用一副三角板不能拼出的角是()。
A.135°B.105°C.65°3.如果按下面的要求画角,最后得到的角度数最大的是()。
A.把直角三等分得到的小角B.把平角四等分得到的小角C.把周角九等分得到的小角4.下面的图形中,()是直线。
A.B.C.D.5.关于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A.直线比射线长B.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C.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D.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6.从4时到5时,钟面上的分针旋转了()。
A.30°B.150°C.180°D.360°7.将半圆对折两次展开(如图),在这个半圆上得不到()。
A.锐角B.直角C.钝角D.周角8.下图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来以后的图形。
已知∠1=40°,∠2的度数是()。
A.50°B.60°C.70°D.80°9.如图所画的线哪一条是射线?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A.AB B.AC C.BA D.BC10.度量一个角,角的一边对着量角器上的180°线,另一边对着45°线。
这个角是()°。
A.35B.45C.45或135D.35或145二、填空题11.钟面上,分针转动360°,相应地时针转动( )°;6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
12.∠1+直角+35°=平角,则∠1=( )。
13.已知∠1=∠3,∠2=140°,那么∠1=( )。
14.将一张圆形纸片先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得到的角是( )度,再对折一次,得到的角是( )度。
15.在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中,( )最大,( )最小。
最新精选2019年七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模拟考核题(含标准答案)

解析:BE=2 cm,∠COD=20° 28.A,B是平面上的两个固定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5 cm,请你在平面上找一点C (1)要使点C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5 cm ,则C点在什么位置? (2)要使点C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大于5 cm ,则点C在什么位置? (3)能使点C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小于5 cm吗?为什么?
解析:10°
14.要使△ABC≌△A′B′C′,已知AB=A′B′,∠B=∠B′,如果利用“ASA”,要
补充条件 ,如果利用“AAS”,要补充条件 .
解析:∠A=∠A′,∠=∠C′
15.如图所示,已知在Rt△ABC中,∠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BC=5,CD:B
D=2:3,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由此知符合条件的三角形一共有7个.
22.如图,在△ABC中,已知∠ABC=66°,∠ACB=54°,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
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
解析:∠ABE=30°,∠ACF=30°, ∠BHC=120°. 23. 如图,已知在△ABC中,BE和CD分别为∠ABC和∠ACB的平分线,且BD=CE,∠1=∠2 .说明BE=CD的理由.
解析: ∠ADC′=80°,∠AEC′=20°
解析:分别作∠ABC与∠BCA的角平分线,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即为加油站的位置,根据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即可说明 25.根据条件作图: (1)任意画一个Rt△ABC,使∠C=90°; (2)画∠CAB的平分线交对边于D; (3)画出点D到Rt△ABC的斜边的垂线段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作者:————————————————————————————————日期:
2
三角形单元测试
姓名: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评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2cm,3cm,5cm B.5cm,6cm,10cm
C.1cm,1cm,3cm D.3cm,4cm,9cm
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A.17 B.22 C.17或22 D.13
3.适合条件∠A=
1
2
∠B=
1
3
∠C的△ABC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5°,则其顶角为()
A.30° B.75° C.105° D.30°或75°
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5 B.6 C.7 D.8
6.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均在三角形内部
B.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
C.直角三角形仅有一条高
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
8.能构成如图所示的基本图形是()
(A) (B) (C) (D)
9.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8cm,│AC-BC│=2cm,则腰AC的长为()
A.10cm或6cm B.10cm C.6cm D.8cm或6cm
10.如图1,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
A.∠A=∠1+∠2 B.2∠A=∠1+∠2 C.3∠A=2∠1+∠2 D.3∠A=2(∠1+∠2)
- 3 -
- 4 -
(1) (2) (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x,8,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2.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5cm、6cm、8cm、13cm,•以其中任意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________个三角形.
13.如下图2:∠A+∠B+∠C+∠D+∠E+∠F等于________.
14.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正多边形是正______边形.
15.n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45°,则n=________.
16.乘火车从A站出发,沿途经过3个车站方可到达B站,那么A、B两站之间需要安排______种不同的车票.
17.将一个正六边形纸片对折,并完全重合,那么,得到的图形是________边形,•它的内角和(按一层计算)是_______度.
18.如图3,已知∠1=20°,∠2=25°,∠A=55°,则∠BOC的度数是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如图,BD平分∠ABC,DA⊥AB,∠1=60°,∠BDC=80°,求∠C的度数.
20.(8分)如图:
(1)画△ABC的外角∠BCD,再画∠BCD的平分线CE.
(2)若∠A=∠B,请完成下面的证明:
已知:△ABC中,∠A=∠B,CE是外角∠BCD的平分线.
求证:CE∥AB.
- 5 -
21.(8分)(1)如图4,有一块直角三角形XYZ 放置在△ABC 上,恰好三角板XYZ 的两条直角边XY 、XZ 分别经过点B 、C .△ABC 中,∠A=30°,则∠ABC+∠ACB=_______,∠XBC+∠XCB=_______.
(4) (5)
(2)如图5,改变直角三角板XYZ 的位置,使三角板XYZ 的两条直角边XY 、XZ•仍然分别经过B 、C
,那么∠ABX+∠ACX 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举例说明;若不变化,请求出∠ABX+∠ACX 的大小.
22.(8分)引人入胜的火柴问题,成年人和少年儿童都很熟悉.如图是由火柴搭成的图形,拿去其中的4根火柴,使之留下5个正方形,•且留下的每根火柴都是正方形的边或边的一部分,请你给出两种方案,并将它们分别画在图(1)、(2)中.
23.(8分)在平面内,分别用3根、5根、
6根……火柴首尾
..依次相接,•能搭成什么形
状的三角形呢?通过尝试,列表如下所示:
问:(1)4根火柴能拾成三角形吗?
(2)8根、12根火柴能搭成几种不同
形状的三角形?并画出它们的示意图.
24.(8分)如图,BC⊥CD,∠1=∠2=∠3,∠4=60°,∠5=∠6.(1)CO是△BCD的高吗?为什么?
(2)∠5的度数是多少?
(3)求四边形ABCD各内角的度数.
- 6 -
答案:
1.B
2.B 点拨:由题意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可能为4,4,9或4,9,9.但4+4<9,说明以4,4,9为边长构不成三角形.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2.故选B.
3.B 点拨:设∠A=x°,则∠B=2x°,∠C=3x°,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x+•2x+3x=180.解得x=30.∴3x=3×30=90.故选B.
4.D 点拨:分顶角为75°和底角为75°两种情况讨论.
5.C 点拨:据题意,得(n-2)·180=2×360+180.解得n=7.故选C.
6.B
7.B 点拨:若三角形中三个内角都小于60°,则三个内角的和小于180°,•与内角和定理矛盾.所以,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
8.B
9.A 点拨:∵BC=8cm,│AC-BC│=2cm,∴AC=10cm或6cm.•经检验以10cm,•10cm,8cm,或6cm,6cm,8cm为边长均能构成三角形.故选A.
10.B 点拨:可根据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推证.
11.1<x<6 点拨:8-5<1+2x<8+5,解得1<x<6.
12.2 点拨:以5cm、6cm、8cm或6cm、8cm、13cm为边长均可构成三角形.
13.360°点拨:∵图中正好有两个三角形:△AEC,△BDF,∴∠A+∠B+∠C+∠D+∠E+∠F=360°.
14.七
15.8 点拨:n=360
45
︒
︒
=8.
16.10
17.四;360
18.100°点拨:连接AO并延长,易知∠BOC=∠BAC+∠1+∠2=55°+20°+25•°=100°.19.解:在△ABD中,∵∠A=90°,∠1=60°,
∴∠ABD=90°-∠1=30°.
∵BD平分∠ABC,∴∠CBD=∠ABD=30°.
在△BDC中,∠C=180°-(∠BDC+∠CBD)
=180°-(80°+30°)=70°.
20.(1)如答图
(2)证明:
∵∠A=∠B,∠BCD是△ABC的外角,
∴∠BCD=∠A+•∠B=2∠B,
∵CE是外角∠BCD的平分线,
∴∠BCE=1
2
∠BCD=
1
2
×2∠B=∠B,
∴CE∥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7 -
点拨:如答图所示,要证明两直线平行,只需证内错角∠B=∠BCE即可.21.(1)150°;90°
(2)不变化.
∵∠A=30°,
∴∠ABC+∠ACB=150°,
∵∠X=•90°,
∴∠XBC+∠XCB=90°,
∴∠ABX+∠ACX=(∠ABC-∠XBC)+(∠ACB-∠XCB)
=(∠ABC+•∠ACB)-(∠XBC+∠XCB)=150°-90°=60°.点拨:此题注意运用整体法计算.
22.如答图7-2.
23.解:(1)4根火柴不能搭成三角形;
(2)8根火柴能搭成一种三角形(3,3,2);
12根火柴能搭成三种不同的三角形(4,4,4;5,5,2;3,4,5).图略.24.解:(1)CO是△BCD的高.
理由:在△BDC中,∵∠BCD=90°,∠1=∠2,∴∠1=∠2=90°÷2=45°.又∵∠1=∠3,∴∠3=45°.
∴∠DOC=180°-(∠1+∠3)=180°-2×45°=90°,
∴CO⊥DB.
∴CO是△BCD的高.
(2)∠5=90°-∠4=90°-60°=30°.
(3)∠CDA=∠1+∠4=45°+60°=105°,∠DCB=90°,
∠DAB=∠5+∠6=30°+30°=60°,
∠ABC=105°.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