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论文:浅谈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

合集下载

培养积极自我概念,促进心理健康

培养积极自我概念,促进心理健康
S a esn关 于 自我 概 念 的 内涵 既 包 括 描 述 又 有 评 hv l o
康 的 自我形 象是 心理健 康 的重要 标 志之一 。


自我 概念 的本 质
自我是 各 自的理论 观 点 、 究取 向 , 自我概念 的诠 释 、 研 对 描
k o )” 统 一 。 n wn 的
随着 相关 研究 的推 进 , 们对 自我概 念 的认 识逐 人
渐从 笼 统 的、 述性 的向多层 次 的 、 描 多维 度 的 、 多结构 的方 向发展 。S a es n( 9 6 hvl o 1 7 )认 为 自我 概念 是 一 个人 在 经验 和环境 中形 成 的 自我 觉知 , 这种 自我觉知 深受 重 要 人 物 的评 价、 化 和 自己行 为 的影 响 。 强
物质 自我 、 社会 自我 和精神 自我 。随后 的心 理 学家 对 自我 概念 的理解 虽 和詹姆 斯 的具体 含义 不尽 相 同 , 但 大体 上是 一 致 的 。2 0世 纪 上半 叶 , 国心 理 学 家 库 美 利 ( o ly 提 出“ 像我 ” C oe ) 镜 的概 念 , 为 自我 概 念 是别 认 人 的意见 的映像 。 虽然 有关 自我 概念 的讨论 从詹 姆斯 就 已开 始 , 但
维普资讯
安徽 广播 电视 大学 学报 2 0 0 8年 第 1期
培养积极 自我概 念 , 进心理健康 促
胡珍 珠
( 安徽 师范 大 学 , 安徽 芜湖 2 10 ) 4 0 0
摘 要 : 自我 概 念 是 人 格 心 理 学 的核 心 , 人 的心 理 健 康 的 影 响 是 直 接 的 。 文 中 阐 述 了 自我 概 念 的 本 质 、 对 自

重视幼儿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

重视幼儿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

重视幼儿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的形成期。

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对其身心健康、社会情感发展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积极自我概念呢?本文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幼儿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问题。

一、幼儿自我概念的意义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自身的特征、能力、价值和角色等方面的看法和印象。

幼儿的自我概念是由生物学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

幼儿时期的自我概念发展,能够影响其未来学业、社交、情感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在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自我概念对其身心健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自我概念会影响幼儿的行为、态度、情绪以及对环境的反应等。

若幼儿形成的自我概念为负面,便容易导致情绪、心理等问题的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等不良结果。

而如果幼儿形成的自我概念为积极的,他们会更自信、更乐观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1. 积极引导:学会与孩子相处的父母,应该时刻抱着积极的心态,给孩子传递积极的情感。

幼儿时期的自我概念还在发展中,若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行举止中带有消极、悲观的因素,幼儿很有可能产生严重或轻微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自我概念。

因此,父母应积极引导幼儿发生积极情感,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给予幼儿正面的评价和相关的信息反馈。

2. 与幼儿平等沟通:与幼儿交流和沟通时,应该倾听和理解幼儿的需求、想法和情感,尊重幼儿的个人特点和决策,并用平等的方式与其交流。

在平等的沟通过程中,可以逐渐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管理、决策和行动的机会,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如何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不断加深对自身的认知,建立自信。

3. 探索及经历丰富多样的社会环境: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简单明了地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进行活动,并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行为和想法的方向,从而建立自我概念并逐渐产生自我价值认知。

在此基础上,父母应该让孩子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去接触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以此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并唤醒自我潜力。

如何帮助儿童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

如何帮助儿童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

如何帮助儿童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都希望孩子们拥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

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本文将向你介绍几种方法来帮助儿童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让他们更加自信、认可自己的价值。

1. 鼓励孩子多尝试孩子们需要经常面对新的挑战和机会,因为这有助于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的事情,例如参加社团、学习新的技能或者场地比赛等,让他们知道失败是常态,而继续努力则是正确的态度。

如果孩子们成功了,那么他们会从中受益并且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2. 实现儿童的自我评价让孩子自己评价自己的表现是提高自我概念的一种方法。

这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并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

当然,这也需要我们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制定正确的评价标准。

如果孩子评价自己的表现不如意,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鼓励他们承认自己的努力和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3. 注重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经常认为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获得外在的奖励。

但是,对于儿童来说,身为父母或者教育者不应该过于强调外在的评价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成长过程。

让孩子知道成长是循序渐进的,逐步积累经历和技能,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在孩子有所成长的时候,表达我们的赞美和支持,让他们知道自己受到了重视。

4.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孩子对自身了解的程度。

这是影响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孩子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期望和价值观,那么他们会更容易制定有目的性的目标。

同时,这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自信,特别是在面对挑战的时候。

5. 帮助孩子理解多样性多样性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

我们需要让孩子了解不同的事物、人和文化背景。

这样,孩子们可以更加容易地接受多样性,包括自己的价值观和个性。

如果孩子能够从小了解自己所处的多样性社会,那么他们将会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6. 关注心理上的健康当我们围绕孩子的时候,需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积极的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能力和特点有着积极的认知和评价。

它是一个人内心深处对自我的全面肯定和积极认同。

一个拥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人往往更具自信、更有勇气面对困难、更能发挥潜力。

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个人的成长、幸福和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一、树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长处,但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要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首先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对其进行肯定和赞美。

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反馈,或者自我反思的方式来发现自己的优点。

无论这些优点是在学业、工作、人际交往还是其他方面,我们都要及时地认识到它们,并将其看作是塑造自我概念的重要元素。

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无论是外貌、性格还是能力方面的不足,在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时都需要接受这些不完美。

我们要明白,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限制。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补充和改进,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积极的自我概念并不意味着没有困难和挑战。

相反,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在困难面前,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从困难中获得经验和成长,将其视为锻炼自己的机会。

四、正确认识自己的失败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

而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失败,也影响着我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面对失败,我们不能陷入消极的情绪中,而是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分析失败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

正确认识自己的失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够真正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五、与积极的人接触和交流身边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对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

与积极乐观的人接触和交流,可以激发我们内心的积极能量,促进我们对自己的积极认同。

自我概念我们如何形成和维持自我的认知

自我概念我们如何形成和维持自我的认知

自我概念我们如何形成和维持自我的认知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维持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过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塑造和发展我们的自我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维持的过程,并介绍一些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一、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和理解,包括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力、价值观和身份等。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早期的家庭环境到社会和文化的因素,都对我们的自我认知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我们形成自我概念的起点。

家人对我们的评价和对待方式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如果家人鼓励我们、关心我们并给予支持,我们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相反,如果家庭环境中存在压力、批评和否定,我们可能会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2. 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们常常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如果我们与那些成功的人相比,可能会感到自卑和不足。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和贡献,避免过度地以他人作为标准来评判自己。

3. 文化影响文化对个体的自我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个体特质、自由意志和社会角色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要求。

我们需要学会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塑造和调整自己的自我概念,以适应不同的价值观和期望。

二、维持积极自我认知的方法维持积极自我认知对于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方法,帮助我们保持和提升积极的自我概念:1. 承认个人成就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成就,并给予自己应有的肯定和鼓励。

通过回顾和记录个人的成就,我们可以增强自信心,并且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2. 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自我概念的建立和维持至关重要。

积极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积极面,并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挑战。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和思维训练来培养积极的心态。

3. 寻找支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支持我们、鼓励我们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维持积极自我认知至关重要。

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与身份

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与身份

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与身份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与身份是每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一步。

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身份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与身份。

一、了解自己1. 探索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兴趣爱好,通过积极参与不同的活动,如运动、音乐、绘画等,可以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2. 认识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时候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

可以向朋友、家人或老师请教,他们会帮助你发现你的优点。

二、树立自信心1. 肯定自己的成就:无论大小,每一次成功都是一种成就。

养成记录自己成功的习惯,让自己时刻保持自信的态度。

2. 积极参与挑战:正视挑战并克服它们,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自我成长机会。

在迎接新挑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 接纳自己的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接纳自己的缺点并寻找改进的方法是建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一步。

2. 尊重他人的多样性: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兴趣爱好,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他人,这样可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自我概念的建立。

四、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1. 确定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设定长期和短期目标,这有助于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 不断学习和成长:终身学习是建立积极自我概念的关键。

不断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并将它们应用到实践中,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

五、培养积极的心态1. 持续自我反思:经常性地回顾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思考自己的表现和改进空间,这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态。

2. 培养乐观态度:积极看待事物,相信一切都会变好。

培养一颗乐观的心,能让你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逐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与身份。

这将有助于我们树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培养积极的心态。

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和自我标签的塑造

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和自我标签的塑造

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标签的塑造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标签是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判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对个体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人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我概念的定义与形成、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以及自我标签的塑造方式。

一、自我概念的定义与形成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个性、特点、能力和价值的认知总结。

它由个体对自身身份认同、社会角色和个人特质等方面的了解形成。

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是逐渐发展的。

首先,个体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社会互动来了解自己的不同之处。

其次,个体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体验,从而形成对自己的理解。

最后,个体通过内化他人的评价和期望,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

因此,家庭、社会、教育等环境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产生重要影响。

二、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自我评价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外貌、品德等方面进行积极或消极的判断和评价。

自我评价是人们对自己价值的认识和感受,它可以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学习动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自我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他人的评价和反应对自我评价有重要影响。

积极的评价可以增加个体的自信和满足感,而负面的评价则可能导致自卑和自责。

其次,个体的自身经验和成就也会影响自我评价。

成功的经历会增加个体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而失败的经历则可能导致自我评价的下降。

此外,社会和文化因素也会对自我评价产生影响,例如,价值观念和社会标准对个体的评价标准和期望有所影响。

三、自我标签的塑造方式自我标签是个体对自己的固定且常见的描述,它经常出现在个体的日常语言和思维中。

自我标签的塑造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

首先,他人对个体的标签和评价会被个体接受并内化为自我标签。

例如,如果一个人被他人认为是“聪明”的,他可能会将这个标签作为自己的一部分,并在以后的行为中表现出聪明的特质。

其次,个体的内在态度和信念也会塑造自我标签。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充满自信和积极的态度,他可能会将自己标签为“乐观”或“自信”。

《怎样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

《怎样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

《怎样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自我塑造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建立在对现实自我全面客观知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态度。

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和积极接纳和一个人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包括两个方面:1、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是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基础。

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条途径进行:(1)积极参加社会交往。

一个人要想全面客观认识自我,首先必须积极进行社会交往,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米德强调,自我概念来源于社会交往,自我概念也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形成,因此,社会交往对于个人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

每个人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与别人进行比较。

进行社会比较是每个人全面客观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

合理的社会比较策略,对于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但不少同学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常常犯有严重的错误。

譬如,有些同学总是拿自己的弱点跟别人的优点相比,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同时,却只看到别人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缺点,这样势必会夸大自己的不足,抹杀自己的长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相反,有些同学只是看到自己的优点,对缺点却视而不见,这必然会形成虚假的自我概念,在实践中导致盲目自大。

合理的社会比较,必然是综合的比较。

既要横向比较,也要全面比较,绝不能无原则的攀比。

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起点,譬如家庭背景、生理状况、智力程度、生活遭遇人人不同,因此,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

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3)留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库利在其自我概念的理论中提出了“镜中我”的概念,他十分强调别人的态度、评价对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就是他人态度或评价在自我头脑中的反映。

当然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体的评价往往不同,同一个人对同一个体的评价在不同的时期也会发生变化。

每一种评价都不可能是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评价,但只要我们把它们综合起来,就能得到比较全面的自我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概念论文:浅谈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摘要:积极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看法和态度,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论述了自我概念的功能及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自我概念;培养措施
自我概念不仅影响个体对现实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和信念,而且还影响个体人格的内在和谐统一,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自我概念的内涵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概念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和理想自我四种成分。

生理自我是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外貌特征、健康情况的认识。

社会性自我是指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国家、民族、阶层的认识和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二、自我概念的功能
(一)自我引导的功能
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因为,个体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

积极自我概念的个人,会出现积极的行为;消极自我概念的个人,会出现消
极的行为,从而使自己的行动与自我概念保持一致性。

(二)自我解释的功能
以往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体自我概念性决定的。

每一种知觉经验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但他们对于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不同。

自我概念就像一个过滤器,进入个人心理的每一种知觉经验都必须通过这一过滤器,在通过过滤器时,它会被赋予一定的意义,所赋予的意义取决于个人的自我概念。

(三)自我期望的功能
在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对于情境中其他人和自己行为的解释,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自我概念。

由于自我概念引发与其性质相一致或自我支持的期望,并使人们倾向于运用可以导致这种期望得以实现的方式行为,因而自我概念具有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

三、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措施
(一)重要他人采取的培养措施
1、父母的积极型教养方式。

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既来自于自己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反映评价,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父母的影响尤为重要。

如果父母采取积极型教养方式,给予子女情感温暖与理解,子女较易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而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
过度保护和干涉则使子女体验自己的挫败与无力感,从而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2、教师的赏识教育。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但也有某些特长优势,多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为个体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参与活动,细心捕捉每个人的闪光点,并适时给予表扬,循序渐进中,个体便对自己产生一些信心。

因此,及时的肯定与表扬,既满足每个人的自尊需要,又有利于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

3、增加成功体验。

家长和学校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简单的学习任务和文体活动,增加个体的成功体验,有助于个体获得内在一致感,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

积极的认知体验,能增加个体对成功的期望,进而增加努力性和坚持性。

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影响决策的效率和创造性,进而增加个体对成功的预期和自我实现,提升自我概念,促使个体形成自信、自强的健康心态。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努力发展心理咨询事业,是改善个体消极自我概念,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研究表明,消极自我概念者往往经历过许多失败和挫折,从而使他们产生了消极的自我概念。

如果教育者或咨询者能以关怀、爱抚、同情、认可、尊重、理解、喜爱等一类的态度使消极自我概念者感到温暖和满足,并有效到诱导或协助他们正确
分析客观事实,合理认识自我,其消极自我概念必然会得到改善。

(二)自我采取的培养措施
1、巧用归因策略。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解释的过程。

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

如果某人在某项任务上的成功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将进一步强化成就动机;若成功被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则无助于强化甚至还会弱化进一步的活动动机。

所以,在成功时侧重于赞赏个体的能力,在失败时侧重于强调其态度、努力不够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个体就会肯定自己能力,并相信只要更加努力就会做得更好,这样便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强自信心。

2、全面客观认识自我。

个人要想全面客观认识自我,首先必须积极进行社会交往,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

每个人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与别人进行比较;留意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异性等多方面的信息,这样就能够逐步形成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认识。

3、积极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好的或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有价值的或无
价值的,凡自身现实的一切都应该积极悦纳。

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

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自己,既不以虚幻的自我来补偿内心的空虚,自欺
欺人,也不消极态度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能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

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

4、超越自我。

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免不了遇到困难和挫折。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丧气,保持自信和乐观态度,是积极的自我概念的集中体现。

这就要求每一个人要有强烈的实践和锻炼意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
力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和各方面素质。

“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必然会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反过来又会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富珉,付吉元.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 (2):67.
[2]范凯.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6,(7):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