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运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 CiteSpace 5
国内外智慧教育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国内外智慧教育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作者:张茂聪鲁婷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20年第01期摘; ;要:文章选取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上近10年以“智慧教育”为主题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利用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呈现技术进行了关键词的共现和突现词的提取,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在研究主题和研究前沿上的分布和发展态势。
分析结果表明: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教学和机器学习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三个方面;国内研究起步虽迟但进步飞速,研究主题全面囊括了不同时代和政策背景下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变革。
其中,基于新兴信息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国内外共同的研究前沿。
最后,文章在进一步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开展更深入的智慧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教育;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进展;研究前沿;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01-0015-08一、引言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将智慧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
美国自1996年开始稳步制定和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在2010年的“NETP”计划中侧重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技术支持下的21世纪学习模型,全面提升技术与教育(学习、评价、教学、设施和绩效五大要素)的深度融合;马来西亚自1996年开始实施“智慧学校(Smart School)计划”,积极促成课程、教学法、评量和教材等方面的变革,此计划预计在2020年全面落实完成;新加坡2006年宣布“iN2015”计划,力图在2015年之前在全国各行各业构建一个信息技术通信生态系统,智慧教育成为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在该计划完成之际又稳步推进了“智慧国家2025计划”,兴建“未来学校”和“教育实验室”;韩国于2011年在其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颁布了智能教育推进战略,计划到2015年所有中小学以数字教科书取代纸质教科书,并于2012年兴建四所智能学校,智能教育在韩国正式起航。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的揿针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的揿针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的揿针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引言随着科研领域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常常需要了解某个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作为一个强大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界,可以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揭示出某个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以CiteSpace为工具,对揿针研究领域的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研究者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我们从Scopus数据库中获取了与揿针研究相关的文献数据,并将其导入CiteSpace进行分析。
我们设置了关键词、篇名和作者为起点节点,以了解相关研究的整体情况和热门主题。
通过调整不同的参数和过滤条件,我们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分析结果1. 揿针研究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文献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揿针研究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揿针的发展和应用、揿针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调控、揿针的结构设计和应用特性等。
其中,揿针的发展和应用是最热门的研究方向,表明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科研价值。
2. 揿针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通过分析文献的引用关系和共现关系,发现揿针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有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多功能揿针的发展、揿针与其他纳米材料的耦合等。
这些趋势表明,揿针研究将逐渐向多领域、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为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3. 揿针研究的国际合作我们通过分析作者的国别和机构的合作情况,发现揿针研究是一个具有国际合作的领域。
美国、中国和德国是最活跃的国家,研究者们之间的合作频繁,表明了揿针研究的全球化趋势。
讨论通过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我们对揿针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对文献数据的筛选和分析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论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揿针研究现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我国CMF研究热点主题与演进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为全面了解我国设计学新兴学科CMF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及演进趋势。
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结合文献研究法进行定性分析,对2009-2020年CNKI数据库CMF相关文献进行研究。
明确了CMF研究的发文趋势、期刊分布及研究机构分布,归纳了CMF研究热点主题及演进趋势。
为CMF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对推动我国CMF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CMF 热点主题 演进趋势 CiteSpace 文献计量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1-0092-04Abstract: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hot topics and evolution trends of CMF ,an emerging discipline of design science in my country.TheCiteSpace bibliometric method is use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CNKI database CMF from 2009 to 2020 is studied.It clarifies the publication trend ,journal distribution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 distribution of CMF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 hot topics and evolution trends of CMF research.Providing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CMF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my country's CMF research.Keywords:CMF Hotspot topics Evolution trends CiteSpace Bibliometrics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刘建军 徐 娟 孙 彪引言CMF是英文 Colour,Material,Finish 的缩写,主要致力于设计和定义色彩、材料及表面处理工艺以此来支持产品的功能及情感属性,是一门属于设计领域的新兴学科[1]。
文献计量学视角下大数据传播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频次排名 关键词
1
大数据
2
大数据时代
3
数据新闻
4
新媒体
初现年份 2013 2013 2013 2014
频次 858 263 162 81
中心度 0.77 0.38 0.27 0.14
5
新闻传播
2014
6
媒体融合
2015
7
传播
2014
8
传统媒体
2013
9
可视化
2014
【关键词】大数据传播;文献计量学;研究热点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在当下信息社会,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 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 已经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 大数据也成为近些年来新闻传播学研究的 热点话题。大数据传播研究关注了哪些热点议 题?大数据传播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呈现了怎 样的特征?大数据传播研究议题形成的原因是 什么?大数据传播研究未来将呈现出什么发展 趋势?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共引分
通过 CiteSpace 的聚类功能,对高频关键词 进行聚类,可以发现大数据传播研究主要可分 为以下四类:
一是数据新闻。这类研究主要包括数据新 闻基础理论研究、数据新闻案例实证研究、数据 新闻人才培养与新闻教育研究等方面。这类研 究的代表关键词有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可视 化、数据分析等。
二是大数据传播与受众。这类研究的代表 关键词有网络舆情、精准传播、媒介素养等。这 类研究主要聚焦于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监控 与治理,有的研究试图构建相关理论模型,有的 研究则从具体的某一网络舆情事件出发,从实 证的角度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这类研究还关注 精准传播这一话题,重点探讨大数据助力广告 实现精准投放的策略。
基于CiteSpace_的国内社区公共空间研究热点及趋势

1772023.07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量更新阶段,国内学者对公共空间的研究逐步转向社区公共空间。
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休闲、活动、社交的重要场所之一[2],其更新与建设是落实全民健身战略,实现健康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关于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从对物质空间的追求转变为对人的需求,尤其是弱势群体需求的满足。
鉴于相关文献数量庞大,定性研究方法难以在短时间内清晰直观地概括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前沿、热点[3]。
因此,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并结合CiteSpace 软件对国内社区公共空间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定量梳理社区公共空间脉络,系统总结研究前沿、热点、成果,以期为我国社区公共空间研究带来清晰的思路与启示。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文以中国知网(以下简称CNKI)为数据源,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1日—2022年5月15日。
其中,CNKI 以“社区公共空间”为主题词,学科领域不限,获得有效中文期刊文献1 169篇。
借助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和陈超美博士团队研发的CiteSpace 软件(5.8.R3 64-bit)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生成知识图谱[4]。
2国内研究总体情况2.1期刊发文总量期刊发文数量反映着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受关注程度、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
国内学术界对社区公共空间领域的研究兴于2012年,随后呈稳步上升的趋势,2020年达最大值(196篇)后缓慢下降,但根据对数据的预测,2022年的发文量仍会是历史新高。
2.2文献学科分布根据学科分布可发现,排名前五的学科中,除了建摘要 在城市更新、全民健身战略和健康中国背景下,社区无疑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而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社交的重要场所之一,随之受到广泛的关注。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00—2022年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为检索源,借助陈超美博士团队研发的CiteSpace 软件进行图谱量化分析,分别从期刊发文量、学科分布、研究机构、研究热点与趋势、研究内容等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形成客观总结,以期为未来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启发。
扎根理论在中国学术界的传播与应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

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源于1967年芝加哥大学巴尼·格拉泽和哥伦比亚大学安塞尔姆·施特劳斯两位学者的一项共同研究。
它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产生,其突破点是把认识论批评与行动的实践准则相结合,提出质性分析系统化拥有自己的逻辑后,是能够产生理论的。
该研究方法在当时的社会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纷纷加入扎根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使得该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管理学、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扎根理论自上世纪末陈向明老师介绍到中国,已经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应用情况如何?通过选择 2000—2016 年间CNKI收录的相关文献作为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对国内扎根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介绍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克赛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教授(美籍华人)于2004年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cocitation analysis)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 network scaling } PF 一NET)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进行计算,以探究领域或学科演进的主要路径及知识拐点,进而分析学科演化机制,对学科发展前沿做出合理预测。
此外,本文也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12007进行部分图表的绘制。
检索条件:核心期刊=Y或者CSSCI期刊=Y并且年 between (2000,2016 and 主题=扎根理论 and (精确匹配)二、数据的分析情况( 一)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1.扎根理论文献的年度变化国内学术界关注质性研究始于陈向明老师,陈向明老师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发表了一系列介绍质性研究方法的期刊论文。
再之后的发展历程中,质性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
在2000年以来,CNKI搜索到的文献也主要是以陈向明老师对质性研究的方法介绍,对其应用型的文章鲜有。
基于 CiteSpace 的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

童心理韧性”“留守儿童抗逆力”为关键词,所以“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心理韧性”“留守儿童”“抗逆力”是频次较高的几个关键词。
从几个节点之间的关系来看,心理健康是第一大热点,研究表明通过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6];第二大研究热点是社会支
持,学者倾向于认为社会支持是留守儿童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保护因素[7];第三大研究热点为主观幸福感,说明主观幸福感也是一个重要的保护因素[8]。
从研究热点看,留守儿童的积极因素占主要地位,这也体现了其与心理健康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对以上关键词进行聚类归纳分析和整理,研究结果体现在九个方面(见表3)。
第一方面为质性研究,包含积极情绪、海外留守儿童;第二方面为积极适应,包含留守儿童、
图4 时序图分析
国内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始于2007年,研究关键词主要有留守儿童抗逆力、社会支持、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等;第二阶段为高潮阶段,时间为2008—2015年,主要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关键词主要有生活事件、优势 视角、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亲子依恋等;第三阶段为成熟阶段,时间集中于2016年后,该阶段开始研
图2 学术研究者共线知识图谱图3 学术研究者共线知识图谱。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知识共享研究现状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知识共享研究现状分析作者:原雷霞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32期【摘要】本文以CSSCI中收录的知识共享领域的1051篇文献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 V 软件对其进行科学计量分析。
分别分析了知识共享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及学科代表人物与其作品等,通过可视化的展示直观揭示了国内知识共享研究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知识共享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一、引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其竞争优势的培养十分重要。
知识共享是组织成员在组织内部或组织外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进行的知识传递,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知识的价值并带来知识产出的提高[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知识共享的研究日趋重视,发文量不断增加。
本文运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以近15年来相关的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对知识共享研究的年度发文量、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关键人物等进行分析以了解目前国内知识共享研究的发展现状。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本研究所分析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以“知识共享”为主题检索出所有文献,共获得1051条检索记录(始于2000年),每条记录包括文献作者、题目、摘要和文献引文。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分析工具是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 V软件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博士团队于2004年开发的一款用来分析和可视共引网络的Java程序,其原理是通过对引文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来进行科学计量学的引文分析,通过该软件可以形象地揭示学科的发展脉络、代表人物及该领域的知识基础等[2]。
三、研究文献统计分析(一)发文量分析一个研究领域论文发表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3]。
本文对CSSCI数据库中标题里含有“知识共享”的文献进行统计,发现相关研究大致是从2000年开始,2000年~2003年为起步阶段(年发文量小于10篇,但呈增长趋势);2004年~2008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发文量呈倍数增长);2008年至2015年为稳步发展阶段(年发文量100篇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文献计量学,运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 CiteSpace 5
Citespace是大连理工的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科学计量工具,现在普遍应用于文献计量领域,成为做文献综述必不可少的一种应用工具。
与Citespace相当的科学计量分析工具还有Vosviewer、Scimat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的工具Ucinet等,今天主要介绍Citespace的常见5种用法,这些用法可以同样适用于其他的科学计量分析工具。
用法一: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Citespace的常用分析用途,通过关键词探究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议题和主题,通过关键词聚类进一步聚焦研究主题的核心词群。
一般的做法是将聚类得到的结果进行文献综述式的展开,以揭示所研究主题的全貌。
用法二:作者和机构的关系分析
Citespace可以呈现出研究领域内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这种分析方式可以辅助判断该研究领域的合作作者以及核心作者群,后续进行深入分析的时候就可以多关注这些高频作者、合作作者的研究成果。
这种分析方法也可以用来研究校际合作、科研共享以及国际影响力等研究主题。
用法三:国内外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方法本身就是社会科学领域比较常用的套路,Citespace可以分析中国知网、CSSCI以及web of science中的引文数据,所以进行国别或者国际比较的研究也比较方便。
就笔者感觉而言,目前CSSCI来源的期刊比较倾向于国际比较的文献综述文章,毕竟一出手格局就展示出来了。
用法四:主题变迁研究
主题变迁研究主要是利用Citespace中的timezone, timeline等以时间切片的功能,可以探究所研究主题某个时间段内的核心关键词,以及这些关键词是如何变化的,进而梳理出所研究主题的变迁历程,可以结合实际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
用法五:不同科学计量工具比较研究
不同科学计量工具分析结果的比较是图书情报学领域常用的一种方法,已有研究比较了Citespace、Ucinet以及Pajek的文献计量的结果,而不同的研究工具具有不同的计量特点和优势,这种博采众长的分析方法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工具应用本身所带来的偏差,而且不同工具的使用得到的图谱也可能隐含着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