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制剂的原理与使用的书籍
有关酶的参考书

有关酶的参考书1.《酶学》作者:郑穗平,郭勇,潘力编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9-1 定价:49元目录: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酶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酶的分类与命名一、蛋白类酶的分类与命名二、核酸类酶的分类第三节酶的活力测定第四节酶的催化特性一、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二、酶催化作用的效率三、酶催化作用的条件第五节酶的分离纯化一、细胞破碎二、提取三、离心分离四、过滤与膜分离五、沉淀分离六、层析分离七、电泳分离八、萃取分离第二章酶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酶的化学组成一、蛋白类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一氨基酸二、核酸类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三、酶的辅助因子第二节酶的化学结构一、酶蛋白的化学结构二、酶RNA的化学结构第三节酶的空间结构一、酶蛋白的空间结构二、酶RNA的空间结构第四节酶的活性中心一、酶活性中心上的残基二、接触残基附近的肽链一级结构第五节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酶的一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二、酶的二、三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三、酶的四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第六节酶分子修饰一、酶分子的主链修饰二、酶分子的侧链基团修饰三、酶分子的组成单位置换修饰四、金属离子置换修饰五、酶分子的物理修饰第三章酶的催化作用机制第一节趋近与定向效应第二节构象变化效应一、底物诱导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二、酶分子诱导底物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第三节微环境效应一、胰凝乳蛋白酶催化的微环境效应及其催化机制二、溶菌酶催化的微环境效应及其催化机制第四节酸碱催化机制一、酶蛋白中的酸碱催化基团二、共轭酸与共轭碱的催化通式三、核糖核酸酶的酸碱催化过程第五节共价催化机制一、亲核催化二、亲电催化第六节自我剪接机制一、Ⅰ型内含子剪接酶的剪接机制二、Ⅱ型内含子剪接酶的催化机制第七节自我剪切机制一、锤头形核酸类酶的自我剪切机制二、发夹形核酸类酶的自我剪切机制第八节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一、X射线衍射法二、中间产物检测法三、酶分子修饰法四、酶反应动力学方法第四章酶反应动力学第一节单底物反应动力学一、引言第五章酶的生物合成及调节机制第六章酶分子的定向进化主要参考文献2.《现代酶学》(第二版)作者:袁勤生主编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5-1 定价:58目录:1 酶与应用酶学1.1酶学研究概况1.2从分子水平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1.2.1酶的分子结构1.2.2结构与功能的研究1.3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改进酶的催化特性及设计新酶1.3.1酶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是关键1.3.2基因工程酶1.3.3酶的蛋白质工程构建1.4构建酶---核酶、抗体酶、模拟酶、分子印迹酶1.4.1核酶1.4.2抗体酶1.4.3模拟酶1.4.4分子印迹酶1.5酶工程中的若干应用热点2 酶的分类组成及结构特征3 酶作用动力学和酶的抑制作用4 酶活性的调节和酶的转换5 酶的作用机制6 同工酶7 酶化学修饰的定量处理及不可逆抑制动力学8 氧自由基与酶9 酶与细胞的信号转导10 非水介质中的酶催化反应11 酶的化学修饰12 核酶13 模拟酶14 抗体酶15 分子印迹酶16 组合生物催化17 酶的定向进化18 蛋白酶抑制剂设计与药物19 酶的固化技术20 酶的分离工程21 气体酶学22 酶的生产参考文献3.《酶学及其研究技术》作者:陈清西编著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8-1 定价:38 目录:第一章概论第一节酶的概念和酶学研究的重要性一、酶是什么二、酶学研究的重要性三、酶学研究历史四、现代酶学概况第二节酶的组成及结构特点一、酶的化学本质二、酶蛋白亚基数的组成特点分类三、酶的组成分类四、酶的辅助因子第三节酶的分类与命名一、习惯命名法二、国际系统命名法三、国际系统分类法第四节酶作为催化剂的特点一、酶与一般催化剂比较的共性二、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性第五节酶的专一性一、酶的专一性分类二、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第二章酶的分离纯化第一节酶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一、确立酶活力测定方法二、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三、酶的纯化方法四、酶的纯度鉴定第二节酶的提取一、生物材料的破碎二、酶的抽提第三节酶的纯化一、沉淀法二、离子交换柱层析技术三、凝胶过滤柱层析法四、亲和层析五、其他分离纯化方法六、酶纯化方法的选择与实验设计第三节酶活力的测定一、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则二、初速度三、酶活力单位四、酶活力测定的主要方法第四节酶制剂的浓缩、干燥及保存一、浓缩的主要方法二、保存第五节酶纯度的鉴定技术一、酶纯度的评价二、电泳法三、其他方法第六节酶的分离纯化应用实例一、青蟹碱性磷酸酶二、南美白对虾N一乙酰J3一D一氨基葡萄糖苷酶第三章酶的理化性质研究第一节酶亚基数及分子量的测定一、酶蛋白亚基数及亚基分子量的测定原理与方法二、酶蛋白总分子量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第二节酶的等电点测定一、等电点测定的原理二、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第三节酶的氨基酸组成一、氨基酸组成分析二、特殊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三、酰胺含量的测定第四节糖基酶中糖的组成与连接方式的研究一、糖蛋白的分析二、糖蛋白中糖成分的分析三、糖基连接方式的研究第五节几种海洋动物酶的理化性质的研究实例一、锯缘青蟹碱性磷酸酶的理化性质研究二、南美白对虾N一乙酰一J3一D一氨基葡萄糖苷酶的理化性质研究第四章酶催化的动力学性质研究第一节酶促反应的基本动力学一、Michaelis—Menten方程的建立二、Briggs—Haldane修正的Michaelis—Menten方程三、关于Michaelis一Menten方程的讨论四、米氏常数Km的意义五、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 m的图解法测定六、米氏方程的积分形式第二节King—Altman方法推导速度方程一、用稳态法推导动力学方程的基本步骤二、King—Altman图像法推导动力学方程三、wang和Hanes结构法则第三节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第四节产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一、产物对酶初速度的影响的动力学二、可逆反应的Haldane关系式第五节高底物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一、动力学模型建立二、动力学方程的推导第五章酶的抑制剂第一节酶抑制剂的类型一、酶抑制剂两大类型二、区别可逆抑制剂与不可逆抑制剂的实验设计与操作第二节不可逆的抑制剂一、非专一性的不可逆抑制剂二、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第三节可逆抑制剂作用的动力学一、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动力学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动力学三、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动力学四、混合型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第六章pH对酶活力的影响第一节pH对酶催化的效应一、酶促反应的最适pH二、酶的pH稳定性第二节pH对酶可逆作用的动力学一、酶活性中心可解离基团的解离常数二、pH影响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三、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解离常数的测定第三节有机溶剂对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微扰作用第四节pH对酶效应研究的实例一、pH对青蟹碱性磷酸酶(ALPase)催化pNPP水解反应的效应二、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解离常数的测定第七章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第一节温度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一、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二、酶的热稳定性第二节温度对酶催化反应速度常数的影响一、温度与速度常数二、酶促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的测定第三节温度对酶催化反应速度常数的影响一、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标准热焓二、酶促反应的热力学常数测定实例三、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解离热焓测定实例第四节酶的热失活动力学一、经典的酶热失活研究方法二、酶失活过程中的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三、酶的热失活表观速度常数的测定四、酶热失活的微观速度常数的测定第八章酶的多底物动力学第一节术语一、多底物催化反应历程的Cleland表示法二、多底物反应的酶中间物三、多底物反应历程的分类四、多底物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表示法五、多底物反应机理的图形表示法第二节OrderedBiBi机理一、反应模型的Clleland表示法二、动力学方程的推导(King—Altman推导法)三、反应速度方程用动力学常数表示的基本方法四、作图法求解动力学参数第三节RandomBiBi机理第四节PingPongBiBi机理第五节多底物反应机理的判断第六节产物的抑制作用机理的判断一、有序双双反应(OrderedBiBi)的产物抑制作用的判断二、乒乓双双反应(PingPongBiBi)的产物抑制作用的判断三、Cleland的产物抑制作用的判断规则第九章酶功能基团的化学修饰第一节化学修饰的原理一、影响酶的功能基团反应活性的主要因素二、修饰剂反应性的决定因素第二节采用非特异性试剂对酶功能基团进行修饰一、特殊氨基酸残基的化学修饰二、修饰剂和修饰反应条件的选择第三节亲和标记和差示标记一、亲和标记法的原理二、差示标记法的原理第四节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数的测定一、酶修饰失活动力学二、酶修饰失活速度常数比较法判断必需基团数(Ray—Koshland方法)三、邹氏图解法求必需基团数第十章酶的分子结构基础及催化作用机理第十一章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应用第十二章酶分子构象的研究技术第十三章多酶体系及调节酶第十四章酶活性调控4.《酶工程原理》作者:由德林主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7-1 定价:35目录:丛书序前言前言1 酶与酶工程1.1 酶工程的发展历程1.2 酶作为催化剂的特点1.2.1 酶的高效催化能力1.2.2 酶的专一性1.2.3 酶的作用条件温和1.2.4 酶的活性可调节1.3 酶的命名及分类1.4 酶催化功能的结构基础1.4.1 酶的高级结构是其发挥活性的基础1.4.2 酶的活性中心1.4.3 酶的活性部位模型假说1.5 酶催化反应的本质1.5.1 酶促反应的过渡态1.5.2 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1.5.3 共价催化1.5.4 酸碱催化1.5.5 金属离子催化1.5.6 微环境影响1.6 酶动力学1.6.1 影响酶反应速率的因素1.6.2 单底物反应1.6.3 双底物反应动力学1.6.4 失活(稳定性)动力学1.7 酶的稳定性1.7.1 酶的失活模型1.7.2 酶蛋白不稳定的原因1.7.3 稳定酶的方法1.8 非水酶学1.8.1 非水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特征1.8.2 非水介质中酶的催化基础1.8.3 底物特异性(思考题)(参考文献)2 酶的生产、分离纯化和制剂2.1 原料的选择2.2 产酶微生物发酵技术2.2.1 培养基2.2.2 发酵工艺控制2.3 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2.3.1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2.3.2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方式2.3.3 高密度发酵工艺2.4 提高酶产量的方法2.4.1 酶合成的调控机理2.4.2 通过条件控制提高酶产量2.4.3 通过基因突变提高酶产量2.4.4 通过体内基因重组提高酶产量2.4.5 通过体外基因重组提高酶产量2.4.6 定向进化提高酶产量2.5 酶分离纯化的原理与方法2.5.1 酶分离纯化的基本原则2.5.2 目标蛋白从生物机体内的释放2.5.3 粗分离2.5.4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纯化方法2.5.5 根据分子电荷不同的纯化方法2.5.6 根据分子极性不同的纯化方法2.5.7 根据蛋白质亲和力不同的纯化方法2.6 酶的剂型与保存2.6.1 酶的剂型3 酶的固定化和酶反应器4 酶的分子改造5 酶的模拟6 酶与生物催化7 酶与生物降解8 酶与代谢工程索引5.《酶――在生活与工业中广为使用的超级分子催化剂》作者:(德)伦内贝格著,杨毅,张皖蓉,王健美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3-1 定价:35目录:丛书序本册简介原版前言1 酶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高效生物催化剂2 溶菌酶:在微小分子水平上最早被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酶类3 辅助因子在复合酶类中的作用4 酶类的来源: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5 胞外水解酶将生物高分子聚合物降解为小分子6 用于酿酒、烘焙以及退浆的淀粉酶7 用于增加蔬果汁产量的果胶酶8 生物清洁剂:应用最广泛的水解酶9 软化肉类与皮革的蛋白酶10 固定:酶类的重复使用11 葡萄糖异构酶与果糖糖浆:提高糖的甜度12 固态酶在人类与动物食品生产中的应用13酶膜反应器:辅助因子再生性的应用14固定细胞小测验参考文献与推荐读物相关网络链接6.《酶工程技术》作者:吴士筠,周岿,张凡主编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2-1 定价:16目录:第1章绪论1.1 酶工程研究现状1.1.1 国内外酶制剂的生产和应用现状1.1.2 工业酶制剂的来源及特点1.2 酶工程技术应用1.2.1 活性肽的开发研究1.2.2 酶工程在医药方面的应用1.2.3 酶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2.4 酶在农业中的应用1.2.5 酶在饲料生产方面的应用1.2.6 酶在轻化工领域中的应用1.3 国内外酶工程产业发展趋势第2章乙醇脱氢酶2.1 简介2.1.1 乙醇脱氢酶研究现状2.1.2 乙醇脱氢酶的应用2.1.3 乙醇脱氢酶的分离纯化2.2 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研究2.2.1 简介2.2.2 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阶段研究2.2.3 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研究关键技术2.2.4 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研究过程控制2.3 乙醇脱氢酶提取研究2.3.1 简介2.3.2 乙醇脱氢酶提取阶段研究2.3.3 乙醇脱氢酶提取关键技术2.3.4 乙醇脱氢酶提取过程控制2.4 乙醇脱氢酶分离纯化研究2.4.1 简介2.4.2 乙醇脱氢酶分离纯化阶段研究2.4.3 乙醇脱氢酶分离纯化关键技术2.4.4 乙醇脱氢酶分离纯化过程控制2.5 乙醇脱氢酶催化动力学研究2.5.1 简介第3章蛋白酶第4章a-淀粉酶第5章植酸酶第6章纤维素酶参考文献7.《酶工程》作者:陈宁主编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6-1 定价:36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酶工程的定义第二节酶工程发展历史第三节酶工程的研究概况及发展前景一、新酶的研究与开发二、化学酶工程三、生物酶工程四、酶的优化生产五、酶的高效应用第四节我国酶制剂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一、我国酶制剂工业发展现状。
制剂工艺 书籍

制剂工艺书籍
以下是几本关于制剂工艺的经典书籍:
1. 《制剂学基础》(The Science of Dosage Form Design,作者:Aulton M):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制剂学的理论基础和制剂工艺的
相关知识,涵盖了固体、液体、半固体、控释等制剂类型的设计原则、制备方法和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 《药物制剂原理》(Pharmaceutical Principles of Solid Dosage Forms,作者:Felton L):该书重点关注固体制剂的制备工
艺和理论基础,涉及颗粒制备、压片、填充、包衣等方面的制剂技术。
3. 《注射剂制剂学》(Pharmaceutical Injection Formulations,作者:Johnson JR):该书着重阐述注射剂制备的原
理和技术,包括注射液、乳剂、悬浊液等不同类型的注射剂的制备工
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4. 《络合剂制剂学》(Pharmaceutical Complex Formulations,作者:Balaji A):该书介绍了络合剂制剂的设计原则和制备工艺,
包括络合物的制备、制剂类型选择、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书籍均为制剂工艺方面的经典著作,对于从事药物制剂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第四章 酶工程

SDS-PAGE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
的电极移动的过程; (2)在外电场作用下,电泳迁移率主要依赖于酶的
相对分子质量,与所带的净电荷和形状无关; (3)为了减少对流扩散,电泳过程一般在浸透了缓
冲液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 (4)电泳分离的蛋白质的量通常较小(约数毫克),
超滤
(1)在一定的正压力或负压力驱动下,将料液强制 通过一定孔径的超滤膜,部分小分子溶质和溶剂透过膜 而成为超滤液,大分子酶和蛋白质等物质被截留,从而 达到分离纯化目的,也可用于酶液的浓缩和脱色;
(2)超滤膜截留颗粒直径范围为2~200nm,相当 于相对分子质量1,000~500,000;
(3)构成超滤膜的主要材料有醋酸纤维、尼龙、聚 砜、陶瓷等。
(五)酶分离纯化的原则
根据溶解度变化的纯化方法较适宜于早期纯化阶段, 规模较大;而柱层析法或电泳分离更适宜于后期的纯 化过程,规模较小。 某些价格昂贵的层析介质及方法,只用于纯化过程 的最后几步。
(六)酶纯度与酶活力
实验室常用SDS-PAGE来检验酶的纯度。酶分子结 构高度复杂,同一种酶制剂,采用不同方法检验结果 可能不一致,酶纯度应注明达到哪种纯度,如电泳纯、 HPLC纯等。 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一般 情况下,酶的比活力随酶纯度的提高而提高。酶纯度 也可用酶的比活力来衡量。
(1)自然酶:由生物材料中分离出来的酶制成的 酶制剂。价格低,生产方式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辅 因子参加;产品种类少,应用范围窄。
(2)化学修饰酶:通过酶分子的化学修饰达到改 性变构的目的。主要用于酶学研究和疾病治疗。
(3)固定化酶:酶分子通过吸附、交联、包埋及 共价结合等方法束缚于某种特定支持物上发挥酶的作 用。它在食品工业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有关酶的参考书

1.《酶学》作者:郑穗平,郭勇,潘力编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9-1 定价:49元目录: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酶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酶的分类与命名一、蛋白类酶的分类与命名二、核酸类酶的分类第三节酶的活力测定第四节酶的催化特性一、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二、酶催化作用的效率三、酶催化作用的条件第五节酶的分离纯化一、细胞破碎二、提取三、离心分离四、过滤与膜分离五、沉淀分离六、层析分离七、电泳分离八、萃取分离第二章酶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酶的化学组成一、蛋白类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一氨基酸二、核酸类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三、酶的辅助因子第二节酶的化学结构一、酶蛋白的化学结构二、酶RNA的化学结构第三节酶的空间结构一、酶蛋白的空间结构二、酶RNA的空间结构第四节酶的活性中心一、酶活性中心上的残基二、接触残基附近的肽链一级结构第五节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酶的一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二、酶的二、三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三、酶的四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第六节酶分子修饰一、酶分子的主链修饰二、酶分子的侧链基团修饰三、酶分子的组成单位置换修饰四、金属离子置换修饰五、酶分子的物理修饰第三章酶的催化作用机制第一节趋近与定向效应第二节构象变化效应一、底物诱导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二、酶分子诱导底物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第三节微环境效应一、胰凝乳蛋白酶催化的微环境效应及其催化机制二、溶菌酶催化的微环境效应及其催化机制第四节酸碱催化机制一、酶蛋白中的酸碱催化基团二、共轭酸与共轭碱的催化通式三、核糖核酸酶的酸碱催化过程第五节共价催化机制一、亲核催化二、亲电催化第六节自我剪接机制一、Ⅰ型内含子剪接酶的剪接机制二、Ⅱ型内含子剪接酶的催化机制第七节自我剪切机制一、锤头形核酸类酶的自我剪切机制二、发夹形核酸类酶的自我剪切机制第八节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一、X射线衍射法二、中间产物检测法三、酶分子修饰法四、酶反应动力学方法第四章酶反应动力学第一节单底物反应动力学一、引言第五章酶的生物合成及调节机制第六章酶分子的定向进化主要参考文献2.《现代酶学》(第二版)作者:袁勤生主编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5-1 定价:58目录:1 酶与应用酶学1.1酶学研究概况1.2从分子水平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1.2.1酶的分子结构1.2.2结构与功能的研究1.3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改进酶的催化特性及设计新酶1.3.1酶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是关键1.3.2基因工程酶1.3.3酶的蛋白质工程构建1.4构建酶---核酶、抗体酶、模拟酶、分子印迹酶1.4.1核酶1.4.2抗体酶1.4.3模拟酶1.4.4分子印迹酶1.5酶工程中的若干应用热点2 酶的分类组成及结构特征3 酶作用动力学和酶的抑制作用4 酶活性的调节和酶的转换5 酶的作用机制6 同工酶7 酶化学修饰的定量处理及不可逆抑制动力学8 氧自由基与酶9 酶与细胞的信号转导10 非水介质中的酶催化反应11 酶的化学修饰12 核酶13 模拟酶14 抗体酶15 分子印迹酶16 组合生物催化17 酶的定向进化18 蛋白酶抑制剂设计与药物19 酶的固化技术20 酶的分离工程21 气体酶学22 酶的生产参考文献3.《酶学及其研究技术》作者:陈清西编著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8-1 定价:38目录:第一章概论第一节酶的概念和酶学研究的重要性一、酶是什么二、酶学研究的重要性三、酶学研究历史四、现代酶学概况第二节酶的组成及结构特点一、酶的化学本质二、酶蛋白亚基数的组成特点分类三、酶的组成分类四、酶的辅助因子第三节酶的分类与命名一、习惯命名法二、国际系统命名法三、国际系统分类法第四节酶作为催化剂的特点一、酶与一般催化剂比较的共性二、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性第五节酶的专一性一、酶的专一性分类二、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第二章酶的分离纯化第一节酶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一、确立酶活力测定方法二、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三、酶的纯化方法四、酶的纯度鉴定第二节酶的提取一、生物材料的破碎二、酶的抽提第三节酶的纯化一、沉淀法二、离子交换柱层析技术三、凝胶过滤柱层析法四、亲和层析五、其他分离纯化方法六、酶纯化方法的选择与实验设计第三节酶活力的测定一、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则二、初速度三、酶活力单位四、酶活力测定的主要方法第四节酶制剂的浓缩、干燥及保存一、浓缩的主要方法二、保存第五节酶纯度的鉴定技术一、酶纯度的评价二、电泳法三、其他方法第六节酶的分离纯化应用实例一、青蟹碱性磷酸酶二、南美白对虾N一乙酰J3一D一氨基葡萄糖苷酶第三章酶的理化性质研究第一节酶亚基数及分子量的测定一、酶蛋白亚基数及亚基分子量的测定原理与方法二、酶蛋白总分子量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第二节酶的等电点测定一、等电点测定的原理二、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第三节酶的氨基酸组成一、氨基酸组成分析二、特殊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三、酰胺含量的测定第四节糖基酶中糖的组成与连接方式的研究一、糖蛋白的分析二、糖蛋白中糖成分的分析三、糖基连接方式的研究第五节几种海洋动物酶的理化性质的研究实例一、锯缘青蟹碱性磷酸酶的理化性质研究二、南美白对虾N一乙酰一J3一D一氨基葡萄糖苷酶的理化性质研究第四章酶催化的动力学性质研究第一节酶促反应的基本动力学一、Michaelis—Menten方程的建立二、Briggs—Haldane修正的Michaelis—Menten方程三、关于Michaelis一Menten方程的讨论四、米氏常数Km的意义五、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 m的图解法测定六、米氏方程的积分形式第二节King—Altman方法推导速度方程一、用稳态法推导动力学方程的基本步骤二、King—Altman图像法推导动力学方程三、wang和Hanes结构法则第三节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第四节产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一、产物对酶初速度的影响的动力学二、可逆反应的Haldane关系式第五节高底物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一、动力学模型建立二、动力学方程的推导第五章酶的抑制剂第一节酶抑制剂的类型一、酶抑制剂两大类型二、区别可逆抑制剂与不可逆抑制剂的实验设计与操作第二节不可逆的抑制剂一、非专一性的不可逆抑制剂二、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第三节可逆抑制剂作用的动力学一、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动力学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动力学三、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动力学四、混合型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第六章pH对酶活力的影响第一节pH对酶催化的效应一、酶促反应的最适pH二、酶的pH稳定性第二节pH对酶可逆作用的动力学一、酶活性中心可解离基团的解离常数二、pH影响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三、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解离常数的测定第三节有机溶剂对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微扰作用第四节pH对酶效应研究的实例一、pH对青蟹碱性磷酸酶(ALPase)催化pNPP水解反应的效应二、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解离常数的测定第七章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第一节温度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一、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二、酶的热稳定性第二节温度对酶催化反应速度常数的影响一、温度与速度常数二、酶促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的测定第三节温度对酶催化反应速度常数的影响一、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标准热焓二、酶促反应的热力学常数测定实例三、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解离热焓测定实例第四节酶的热失活动力学一、经典的酶热失活研究方法二、酶失活过程中的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三、酶的热失活表观速度常数的测定四、酶热失活的微观速度常数的测定第八章酶的多底物动力学第一节术语一、多底物催化反应历程的Cleland表示法二、多底物反应的酶中间物三、多底物反应历程的分类四、多底物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表示法五、多底物反应机理的图形表示法第二节OrderedBiBi机理一、反应模型的Clleland表示法二、动力学方程的推导(King—Altman推导法)三、反应速度方程用动力学常数表示的基本方法四、作图法求解动力学参数第三节RandomBiBi机理第四节PingPongBiBi机理第五节多底物反应机理的判断第六节产物的抑制作用机理的判断一、有序双双反应(OrderedBiBi)的产物抑制作用的判断二、乒乓双双反应(PingPongBiBi)的产物抑制作用的判断三、Cleland的产物抑制作用的判断规则第九章酶功能基团的化学修饰第一节化学修饰的原理一、影响酶的功能基团反应活性的主要因素二、修饰剂反应性的决定因素第二节采用非特异性试剂对酶功能基团进行修饰一、特殊氨基酸残基的化学修饰二、修饰剂和修饰反应条件的选择第三节亲和标记和差示标记一、亲和标记法的原理二、差示标记法的原理第四节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数的测定一、酶修饰失活动力学二、酶修饰失活速度常数比较法判断必需基团数(Ray—Koshland方法)三、邹氏图解法求必需基团数第十章酶的分子结构基础及催化作用机理第十一章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应用第十二章酶分子构象的研究技术第十三章多酶体系及调节酶第十四章酶活性调控4.《酶工程原理》作者:由德林主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7-1 定价:35目录:丛书序前言前言1 酶与酶工程1.1 酶工程的发展历程1.2 酶作为催化剂的特点1.2.1 酶的高效催化能力1.2.2 酶的专一性1.2.3 酶的作用条件温和1.2.4 酶的活性可调节1.3 酶的命名及分类1.4 酶催化功能的结构基础1.4.1 酶的高级结构是其发挥活性的基础1.4.2 酶的活性中心1.4.3 酶的活性部位模型假说1.5 酶催化反应的本质1.5.1 酶促反应的过渡态1.5.2 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1.5.3 共价催化1.5.4 酸碱催化1.5.5 金属离子催化1.5.6 微环境影响1.6 酶动力学1.6.1 影响酶反应速率的因素1.6.2 单底物反应1.6.3 双底物反应动力学1.6.4 失活(稳定性)动力学1.7 酶的稳定性1.7.1 酶的失活模型1.7.2 酶蛋白不稳定的原因1.7.3 稳定酶的方法1.8 非水酶学1.8.1 非水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特征1.8.2 非水介质中酶的催化基础1.8.3 底物特异性(思考题)(参考文献)2 酶的生产、分离纯化和制剂2.1 原料的选择2.2 产酶微生物发酵技术2.2.1 培养基2.2.2 发酵工艺控制2.3 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2.3.1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2.3.2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方式2.3.3 高密度发酵工艺2.4 提高酶产量的方法2.4.1 酶合成的调控机理2.4.2 通过条件控制提高酶产量2.4.3 通过基因突变提高酶产量2.4.4 通过体内基因重组提高酶产量2.4.5 通过体外基因重组提高酶产量2.4.6 定向进化提高酶产量2.5 酶分离纯化的原理与方法2.5.1 酶分离纯化的基本原则2.5.2 目标蛋白从生物机体内的释放2.5.3 粗分离2.5.4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纯化方法2.5.5 根据分子电荷不同的纯化方法2.5.6 根据分子极性不同的纯化方法2.5.7 根据蛋白质亲和力不同的纯化方法2.6 酶的剂型与保存2.6.1 酶的剂型3 酶的固定化和酶反应器4 酶的分子改造5 酶的模拟6 酶与生物催化7 酶与生物降解8 酶与代谢工程索引5.《酶――在生活与工业中广为使用的超级分子催化剂》作者:(德)伦内贝格著,杨毅,张皖蓉,王健美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3-1 定价:35目录:丛书序本册简介原版前言1 酶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高效生物催化剂2 溶菌酶:在微小分子水平上最早被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酶类3 辅助因子在复合酶类中的作用4 酶类的来源: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5 胞外水解酶将生物高分子聚合物降解为小分子6 用于酿酒、烘焙以及退浆的淀粉酶7 用于增加蔬果汁产量的果胶酶8 生物清洁剂:应用最广泛的水解酶9 软化肉类与皮革的蛋白酶10 固定:酶类的重复使用11 葡萄糖异构酶与果糖糖浆:提高糖的甜度12 固态酶在人类与动物食品生产中的应用13酶膜反应器:辅助因子再生性的应用14固定细胞小测验参考文献与推荐读物相关网络链接6.《酶工程技术》作者:吴士筠,周岿,张凡主编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2-1 定价:16目录:第1章绪论1.1 酶工程研究现状1.1.1 国内外酶制剂的生产和应用现状1.1.2 工业酶制剂的来源及特点1.2 酶工程技术应用1.2.1 活性肽的开发研究1.2.2 酶工程在医药方面的应用1.2.3 酶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2.4 酶在农业中的应用1.2.5 酶在饲料生产方面的应用1.2.6 酶在轻化工领域中的应用1.3 国内外酶工程产业发展趋势第2章乙醇脱氢酶2.1 简介2.1.1 乙醇脱氢酶研究现状2.1.2 乙醇脱氢酶的应用2.1.3 乙醇脱氢酶的分离纯化2.2 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研究2.2.1 简介2.2.2 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阶段研究2.2.3 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研究关键技术2.2.4 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研究过程控制2.3 乙醇脱氢酶提取研究2.3.1 简介2.3.2 乙醇脱氢酶提取阶段研究2.3.3 乙醇脱氢酶提取关键技术2.3.4 乙醇脱氢酶提取过程控制2.4 乙醇脱氢酶分离纯化研究2.4.1 简介2.4.2 乙醇脱氢酶分离纯化阶段研究2.4.3 乙醇脱氢酶分离纯化关键技术2.4.4 乙醇脱氢酶分离纯化过程控制2.5 乙醇脱氢酶催化动力学研究2.5.1 简介第3章蛋白酶第4章a-淀粉酶第5章植酸酶第6章纤维素酶参考文献7.《酶工程》作者:陈宁主编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6-1 定价:36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酶工程的定义第二节酶工程发展历史第三节酶工程的研究概况及发展前景一、新酶的研究与开发二、化学酶工程三、生物酶工程四、酶的优化生产五、酶的高效应用第四节我国酶制剂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一、我国酶制剂工业发展现状。
第六章 酶制剂的应用

二、酶在淀粉类食品生产方面的应用
环状糊精葡萄糖苷转移酶又称为环状糊精生成酶。 环状糊精的酶法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淀粉酶 淀粉浆 加热 糊化 冷却 加CGT酶液 转化 终止反应 液化
脱色 过滤 浓缩 结晶 分离 干燥 - 环状糊精
反应温度/℃ 25 40 60 葡萄糖/% 57.5 52.1 46.5 果糖/% 42.5 47.9 53.5
70
80
43.5
41.2
56.5
58.8
二、酶在淀粉类食品生产方面的应用
(三)酶在饴糖和麦芽糖生产中的应用 饴糖是我国传统淀粉糖制品,是以大米、高粱、玉 米、糯米等为原料,加入大麦芽,利用大麦芽中丰 富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糖化成糖 浆,再经浓缩而得到的微透明的黏稠液体或半团体。 其中麦芽糖占30%~40%、糊精占60%~70%。 饴糖生产中利用的酶,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β-淀粉酶(β-amylase,E.C.3.2.1.2) 又称为麦芽糖苷酶,是一种催化淀粉水解生成麦芽 糖的淀粉酶。它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末端开始,作 用于α-1,4糖苷键,顺次切下麦芽糖单位。
酪蛋白是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其中富含生物活性序列,在特定条件下对其进行酶水 解时,可使其被释放出来,从而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酪蛋白生物活性肽,如降血压肽、 免疫调节活性肽、酪蛋白磷酸肽、抗菌肽以及类吗啡肽等。
三、酶在蛋白类食品生产方面的应用
(二)酶在氨基酸生产中的应用 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20种天然氨基酸。 其中苏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 酸和缬氨酸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品中摄取的必须氨 基酸,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 蛋白酶水解法生产氨基酸的工艺流程为:
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

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酶和辅酶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两类重要蛋白质,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关键的催化作用。
酶作为一类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而辅酶则能够辅助酶催化反应的进行。
下面将介绍两本关于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1.书籍名称:《酶学》字数:大约1500字这本书是经典的酶学教材之一,介绍了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作用机制。
书籍的第一章从酶的发现和历史发展开始,接着讲述了酶的结构、功能、分类和酶底物互作的基本原理。
随后的章节涵盖了酶动力学、酶促反应的速率方程和酶抑制等内容。
书籍还深入探讨了酶的速率常数、酶和底物之间的互作以及酶的特异性等。
此外,书籍还涉及了酶在代谢通路中的作用、酶的染色和纯化、酶工程以及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等内容。
整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了酶学理论,并附有大量的实例和插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酶的作用机制。
2.书籍名称:《辅酶化学与生物学》字数:大约1400字这本书是辅酶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详细介绍了辅酶的化学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
书籍首先回顾了辅酶概念的发展历程,接着深入解析了辅酶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辅酶的钠离子结合性、辅酶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辅酶的磷酸转移等。
书籍还讨论了辅酶在生物体内的活性形式、辅酶与酶的相互作用以及辅酶与底物的结合方式等内容。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常见的辅酶类别,如辅酶A、核酸辅酶、辅酶Q等,并详细描述了它们在代谢通路中的作用机制。
除了辅酶的化学特性,书籍还涉及了辅酶的合成与降解、辅酶的甲基化和辅酶的重要生物学功能等内容。
书籍深入浅出地展示了辅酶的多样性和重要性,读者可通过学习掌握辅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以上是两本关于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推荐,它们都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酶和辅酶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并通过实例和插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这些书籍可供学生、研究人员和对生物化学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并可作为酶学和辅酶化学的重要教材。
酶工程 绪论1

酶工程原理与技术主要参考书目●孙君社主编. 酶与酶工程及其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郭勇主编.酶工程.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袁勤生,赵健主编.酶与酶工程.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魏东芝主编.生物催化剂与酶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什么是生物技术?为什么选择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材料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含义:在工业规模的生产过程中使用或部分使用生物技术来实现产品的制造,这种技术是应用微生物和生物催化剂来提供产品和服务。
●核心目标:大规模利用生物体系(如细胞或酶)作为催化剂实现物质转化。
生物催化(Biocatalysis)●利用酶或有机体(细胞或细胞器等)作为催化剂实现化学转化的过程。
生物催化技术的核心工具●生物催化剂——酶●酶: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酶,你在哪儿?●动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是酶制剂的基础●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是最常见的酶制剂产品的基础。
从花园土壤到极端环境,细菌和真菌●有效的筛选方法。
大海捞针,需要一整套的技术来完成,包括微生物筛选、分子筛选、基因文库、蛋白质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酶的应用实验、生产菌株的研发等。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可以使我们改善酶的特性以满足客户的任何要求。
●基因工程菌株。
用于酶的工业生产帮助我们生产出成本低、质量好的产品。
工业酶制剂产品的生产●工业酶制剂是由一般是由深层发酵的工艺生产出来的。
●现在发酵罐的容积最大可达1000立方米(酒精发酵罐3000-6000吨)。
●从发酵液中收获酶的第一步是除去不溶物,主要是细胞。
多数酶在发酵液中通过薄膜真空蒸发,膜过滤或结晶等方法得到浓缩。
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酶可被进一步加工成液体、粉末、颗粒或固定化酶等一系列制剂。
绿色健康,“酶”力无限●衣、食、住、行、健康、美容●医药、洗涤剂、纺织、淀粉制糖、发酵、酒精、食品(包括果蔬汁、啤酒酿造、谷物食品、蛋白水解、和功能食品以及食用油脂)、饲料、皮革、造纸和化工等工业领域。
酶制剂及其作用机理

酶制剂及其作用机理饲料与添加剂酶制剂及其作用机理王洋(黑龙江省双城市畜牧兽医局150100)近年来,随着生产中高产奶牛数目的增多,奶牛的产奶量也在不断提高,在产奶量提高的同H寸',必须要增加饲料的投喂量,特别是精饲料的投喂量,但精饲料的大量投喂,会造成奶牛瘤胃内平衡失调,使各种生产性疾病出现多发趋势.想利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微生物,把利用率较低的粗饲料转变成可利用的形态,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1酶制剂外源性酶制剂的种类非常多,目前已知的酶制剂有近百种,常用的有50余种.有关外源性酶制剂对反刍动物作用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酶制剂的作用效果不稳定,所以也未深入探讨酶制剂的作用机理.近年来发酵成本的降低,更高活性酶制剂的问世,促使研究者重新开始了外源性酶制剂对反刍动物作用的研究.饲用酶制剂既能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生产性能,又能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且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在抗生素限用或禁用的今天作为三大"绿色添加剂"(另2种为中草药添加剂和微生态制剂)之一的饲用酶制剂,应用必将日渐广泛.饲用外源性酶制剂可分为2大类,即复合酶制剂和单一酶.单一酶主要是植酸酶,复合酶制剂大多由非淀粉多糖酶(NSP酶)构成.NSP酶包括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半纤维素酶主要包括木聚糖酶,B一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植物性饲料中都.含有纤维素,B一葡聚糖,木聚糖,果胶等非淀粉多糖,在动物消化吸收过程中起反营养作用,为了最大程度地发酵难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使易消化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的酵解程度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利用非蛋白氮(NPN)合成微生物蛋白,并使优质蛋白质在瘤胃中被分解的程度降到最低,给反刍动物使用酶制剂很有必要.2作用机理外源酶可能通过降解未进入消化道的饲料或通过提高瘤胃或瘤胃后消化道的消化率以促进反刍动物对饲料营养的吸收.饲料原料在未被动物采食前,外源性酶制剂可以释放其中的还原性糖.糖的释放程度取决于饲料和酶的类型.直接水解作用.外源性酶制剂在瘤胃内保留活性,对摄入的饲料直接水解而提高消化率.在安装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牛所做的试验中,证实了这种作用.外源性酶制剂与瘤胃微生物有协同作用, 是能提高瘤胃对纤维消化的可行机制.已经鉴定出的分解植物性多聚糖细胞壁的酶有21种之多,这些酶均产自具有正常功能的瘤胃微生物.米曲霉的浸提物能增加瘤胃细菌的数量,与瘤胃微生物浸提液协同提高从干草中释放的可溶性糖量.酶制剂能增加过瘤胃颗粒物质的通过率,通过率的增加与瘤胃食糜颗粒的快速变小和采食量的增加是一致的.直接向瘤胃添加大量酶制剂,会显着增加小肠中纤维酶的活性,添加物随瘤胃内容物的液态阶段流动,一部分纤维酶会逃过皱胃低pH值和胃蛋白酶的灭活作用.小肠中木聚糖酶活性的增加与小肠粘度的降低有关,因为十二指肠食糜粘度随着日粮谷物添加量增加而增加,酶的作用使底物粘度降低,可以改善饲喂谷物日粮的牛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酶制剂添加到饲料或者灌注到皱胃中,随着小肠内容物粘度的降低,同时可以提高总的肠道干物质消化率1.2%~1.5%.消除抗营养因子,降低消化道食糜粘度.酶制剂可降解半纤维素,果胶,葡聚糖溶解在水中产生的粘性,从而促进内源酶的扩散.增加养分消化吸收,并加强肠道吗内容物流动性,降低有害微生物附着的可能性.补充内源酶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幼畜日粮中添加外源性淀粉酶,蛋白酶等,不但能补充内源酶, 而且能激活内源酶的分泌,将淀粉分解成糊精,麦芽糖,糖和葡萄糖.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寡肽和氨基酸, 有利其对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分解和吸收作用.酶制剂降解非淀粉多糖后,产生的某些寡聚糖可防止有害菌在后肠道定植,减轻病原菌对机体的毒害,并且可促进部分有益菌微生物的增殖.消除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对内源性消化酶的抑制作用.SNSP可抑制某3些内源性消化酶的活性,囚而降低养分消化率.SNSP可抑制消化道中淀性,麦荚根甲刀口八NSV七道中上述内源性消化酶养殖技术顾问201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制剂的原理与使用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酶制剂原理和使用的书籍推荐:
1. 《酶制剂工业研究与开发》- 王勇著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酶制剂的原理、技术和应用,包括酶解工艺、酶的筛选与改造、酶制剂的生产及应用等内容,适合工业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学习者阅读。
2. 《酶学基础》- 陈博主编
这本书内容全面,涵盖了酶的性质与结构、酶的催化机理、酶的分类与测定等方面,适合作为酶学的入门教材。
3. 《生物化学》- Jeremy M. Berg等著
这本书是经典的生物化学教材,其中有关酶的章节详细介绍了酶的结构、功能和调控等方面的知识,适合有一定生物化学基础的读者阅读。
4. 《手册全国首批现代酶工程及新药研究开发示范基地》- 黄斌主编
这本书是酶工程领域的权威专著,介绍了酶制剂开发的理论和方法、示范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等内容,适合从事酶制剂研究与开发的科研人员参考。
以上仅是几本关于酶制剂原理与使用的书籍推荐,根据你的具体需求和背景,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