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因克隆的酶学基础-1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基因的克隆方法ppt课件

1)直接从基因组中扩增过程: (1)提取基因组DNA作模板 (2)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3)PCR扩增及产物鉴定
31
提取基因组DNA
PCR引物设计
PCR扩增
基因序列分析
此法适合扩增原 核生物基因。
真核生物基因组含有内含子32 !
2)从mRNA中扩增: RT-PCR
(1)提取基因组 total RNA (2)反转录合成总cDNA作模板 (3)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4)PCR扩增及序列分析
工作量大。 无法定量研究。 扩出的条带往往是3`端比较短的UTR区的一
段序列,提供的信息较少。
19
优点:
简便、灵敏、高效、省时,能快速显示 mRNA的组成。
所需的mRNA量少。 各样本mRNA的差异可同时进加标签的基因克隆 方法野生株构建基因组 基因苗构建基因组文 库基因苗
阳性克隆
获得阳性克隆 目的基因
基因序列分析,24 确定为基因
转座子标签法
转座子又称转座因子或者跳跃因子,实 际上也是DNA片段,它可以在生物的染色 体组中移动,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点跳到另 一个位点,或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 色体上,引起基因功能的改变。
mRNA
5` RP
A T C G
AAAAAAAA
A C
TTTTTTTTTT
G
3`
15
mRNA
5` RP
A T C G
AAAAAAAA
A C
TTTTTTTTTT
G
3`
AATTTTTTTT ACTTTTTTTT AGTTTTTTTT TATTTTTTTT
TCTTTTTTTT TGTTTTTTTT CATTTTTTTT CCTTTTTTTT CGTTTTTTTT GATTTTTTTT
31
提取基因组DNA
PCR引物设计
PCR扩增
基因序列分析
此法适合扩增原 核生物基因。
真核生物基因组含有内含子32 !
2)从mRNA中扩增: RT-PCR
(1)提取基因组 total RNA (2)反转录合成总cDNA作模板 (3)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4)PCR扩增及序列分析
工作量大。 无法定量研究。 扩出的条带往往是3`端比较短的UTR区的一
段序列,提供的信息较少。
19
优点:
简便、灵敏、高效、省时,能快速显示 mRNA的组成。
所需的mRNA量少。 各样本mRNA的差异可同时进加标签的基因克隆 方法野生株构建基因组 基因苗构建基因组文 库基因苗
阳性克隆
获得阳性克隆 目的基因
基因序列分析,24 确定为基因
转座子标签法
转座子又称转座因子或者跳跃因子,实 际上也是DNA片段,它可以在生物的染色 体组中移动,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点跳到另 一个位点,或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 色体上,引起基因功能的改变。
mRNA
5` RP
A T C G
AAAAAAAA
A C
TTTTTTTTTT
G
3`
15
mRNA
5` RP
A T C G
AAAAAAAA
A C
TTTTTTTTTT
G
3`
AATTTTTTTT ACTTTTTTTT AGTTTTTTTT TATTTTTTTT
TCTTTTTTTT TGTTTTTTTT CATTTTTTTT CCTTTTTTTT CGTTTTTTTT GATTTTTTTT
3-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如 EcoR I限制性内切酶和EcoR I甲基化酶
前者:5’-GAATTC-3’ 3’-CTTAAG-5’
后者:5’-GAA*TTC-3’ 3’-CTT*AAG-5
作用的位点也不相同
36
(4) II型限制性内切酶对单链DNA的切割
定义为切割双链DNA,但有一些还可以特 异识别并切割单链DNA的相应位点,只是 切割效率比较低
U代表嘌呤;Y代表嘧啶。
30
Sau 3A
5’-GATC----3’ 3’----CTAG-5’
同尾酶的粘性末端互相结合后形成的新位点 一般不能再被原来的酶识别。
BamH I 5’-G 3’-CCTAG
GATCT-3’ A-5’
Bgl Ⅱ
BamH I
5’-GGATCT-3’ 3’-CCTAGA-5’
产生平齐末端
产生粘性末端
19
[1] 粘性末端(sticky ends,cohensive ends)
含有几个核苷酸单链的末端。 分两种类型:
ⅰ) 5’端凸出(如EcoR I切点)
5’-
GAATTC
-3’
3’-
CTTAAG
-5’
5’-
G
AATTC
3’-
CTTAA
G
-3’ -5’
20
ⅱ) 3’端凸出(如Pst I切点)
识别位点处
切开双链DNA,形成粘性末端(sticky end)或 平齐末端(blunt end)。如:
EcoR I 5’-GAATTC-3’ EcoR V
3’-CTTAAG-5’
5’-GATATC-3’ 3’-CTATAG-5’
Pst I
5’-CTGCAG-3’ 3’-GACGTC-5’
前者:5’-GAATTC-3’ 3’-CTTAAG-5’
后者:5’-GAA*TTC-3’ 3’-CTT*AAG-5
作用的位点也不相同
36
(4) II型限制性内切酶对单链DNA的切割
定义为切割双链DNA,但有一些还可以特 异识别并切割单链DNA的相应位点,只是 切割效率比较低
U代表嘌呤;Y代表嘧啶。
30
Sau 3A
5’-GATC----3’ 3’----CTAG-5’
同尾酶的粘性末端互相结合后形成的新位点 一般不能再被原来的酶识别。
BamH I 5’-G 3’-CCTAG
GATCT-3’ A-5’
Bgl Ⅱ
BamH I
5’-GGATCT-3’ 3’-CCTAGA-5’
产生平齐末端
产生粘性末端
19
[1] 粘性末端(sticky ends,cohensive ends)
含有几个核苷酸单链的末端。 分两种类型:
ⅰ) 5’端凸出(如EcoR I切点)
5’-
GAATTC
-3’
3’-
CTTAAG
-5’
5’-
G
AATTC
3’-
CTTAA
G
-3’ -5’
20
ⅱ) 3’端凸出(如Pst I切点)
识别位点处
切开双链DNA,形成粘性末端(sticky end)或 平齐末端(blunt end)。如:
EcoR I 5’-GAATTC-3’ EcoR V
3’-CTTAAG-5’
5’-GATATC-3’ 3’-CTATAG-5’
Pst I
5’-CTGCAG-3’ 3’-GACGTC-5’
基因克隆的酶学基础

医学课件ppt
9
医学课件ppt
数字表示在 不同寄主中 生长的噬菌 体的成斑率, 表示限制程 度。
10
二.限制和修饰作用的分子机制
1.大肠杆菌宿主细胞 K株,B 株 ,有各自的限制和修 饰系统。
1) 它们均有三个连续的基因位点控制,hsdR; hsdM; hsdS.
2) hsdR编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NA分子特定 位点,将双链DNA切断。(DNA分子转化细胞:受 体细胞去掉hsdR基因位点)
医学课件ppt
21
② 对称性 ③ 限制酶切后产生两个末端,末端结
构是5’-P和3’-OH
EcoRI 5’-G A A T T C-3’ 3’-C T T A A G-5’
医学课件ppt
22
(3)末端种类
① 3’-端突起,个数为2或4个核苷酸
Pst I 5’-CTGCAG-3’ 5’-CTGCA
医学课件ppt
15
(3)Ⅲ型酶
这类酶可识别特定碱基顺序,并在这一 顺序的3’端24~26bp处切开DNA,所以它 的切割位点也是没有特异性的。
医学课件ppt
16
二、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 1、定义、命名
(1)定义
广义指上述三个系统中的限制酶; 狭义指II型限制酶。
(2)命名
限制酶由三部分构成,即菌种名、菌系编号、分离顺序。 例如:HindⅢ 前三个字母来自于菌种名称H. influenzae, “d”表示菌系为d型血清型(菌株号);“Ⅲ”表示分离 到的第三个限制酶。
EcoRI—Escherichia coli RI
医学课件ppt
17
2、限制酶的特点
(1)基本特点 在DNA双链的特异性识别序列部位,切割
基因工程原理第3章基因克隆载体[可修改版ppt]
![基因工程原理第3章基因克隆载体[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6699a9ddccda38366baf0a.png)
ccc-DNA l-DNA oc-DNA
2. 质粒DNA分子大小
3. 质粒的复制
——严紧型质粒:1个寄主内仅含1-3拷贝 ——松弛型质粒:1个寄主内含10-60拷贝
• 质粒DNA复制:单向复制,受宿主细胞和质粒遗传系统 双重控制,不会无限制复制。
Ori
•质粒控制: 序列
拷贝数:细胞内某种质粒的数量与染色体的数量之比。
的成熟有关(占20%)
4.λ噬菌体DNA的包装限制问题
包装能力: λDNA×75%——λDNA ×105%, 即从36kb——51kb
• 野生型λDNA的必要区是28kb,所以能加入的外源DNA长度最大为 51kb-28kb=23kb。实际为15kb。
• 若λ基因组缺失大于25%时,也不能有效包装。
5.ion):寄主细胞捕获噬菌体DNA 的过程。或 重组噬菌体DNA分子感染并进入大肠杆菌的过程。
• 转导作用(transduction):以噬菌体颗粒为媒介转移遗传物质的 过程。
• 转化作用(transformation):将质粒等外源DNA引入细胞的过 程。
2. 就克隆一个基因(DNA片段)来说,最简单的质粒载体也必需包括三个部分:(复制 区: 含有复制起点);(选择标记: 主要是抗性基因);(克隆位点: 便于外 源DNA的插入)。另外,一个理想的质粒载体必须具有低分子量。
3. 载体的功能是( d )
(a)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的搭载工具
(b)不能为外源基因提供整合能力
cos位点:cohesive-end site 粘性末端位点
线性双链DNA分子两端各有1条由12个核苷酸组成的完全互补的5'单链突出序列,即粘性末端。 注入到寄主细胞内的线性DNA分子会迅速的通过粘性末端之间的互补作用,形成环状双链DNA分 子。然后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相邻的5'—P和3'—OH基团封闭起来,进一步超盘旋化,这种 由粘性末端结合形成的双链DNA区域称为cos位点。
《分子克隆中所用酶》PPT课件

识别序列在DNA分子中出现的频率 :
如果四种碱基按完全随机分布的原则,则某种限制性内切
III型:有专一的识别顺序。它在识别顺序下游约25bp处 几个核苷酸对的固定位置上切割双链。但这几个核苷酸对则
是任意的。
II型: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该顺序内或附近的固 定位置上切割双链。由于这类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的
核苷酸都是专一的。所以总能得到同样核苷酸顺序的DNA 片段,并能构建来自不同基因组的DNA片段,形成杂合 DNA分子。
精品医学
2
工具酶
常用的工具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Ⅰ 反转录酶
切割DNA 生成3′- 5′磷酸二酯键 探针标记、补平3′末端
cDNA合成
多聚核苷酸激酶 末端转移酶
5′磷酸化、探针标记 3′末端多聚尾
碱性磷酸酶
切除末端磷酸基
精品医学
3
一把特殊的剪刀 _______限制性内切酶
精品医学
15
E coR I的识别顺序为:
5’……GAA | TTC……3’ 3’……CTT | AAG……5’
垂直虚线表示中心对称轴,从两侧“读”核苷酸顺序都是GAATTC 或CTTAAG,这就是回文顺序(palindrome)。
精品医学
16
recognition sequence
5' GTT AAC 3' 3' CAA↓TTG 5'
5' G↓AATTC 3' 3' CTTAA↑G 5'
5' A↓AGCTT 3' 3' TTCGA↑A 5'
5' G↓GATCC 3' 3' CCTAG↑G 5'
5' C↓TGCAG 3' 3' GACGT↑C 5'
enzymes Hpa Ⅰ blunt end EcoRⅠ 5’protruding end HindⅢ 5’protruding end BamHⅠ 5’protruding end PstⅠ 3’protruding end
基因的克隆PPT课件

载体的种类
质粒
1.大肠杆菌质粒 2.革兰氏阳性菌的质粒
噬菌体 真核细胞为宿主的克隆载体
1.酵母为宿主的载体 2.植物细胞为宿主的载体 3.DNA病毒载体
反转录病毒载体
大肠杆菌的质粒
pBR322质粒:它是由4361个核苷酸组成,属于松弛型质粒, 可以用抗氨苄西林和抗四环素基因作为标记,具有多种常用 内切酶的切点。
基因表达产物的鉴定
基因表达:指某基因在细胞中转录为mRNA继而翻译 成蛋白质的过程。
DNA
RNA
Protein
转录
翻译
研究基因表达的手段
1、RT-PCR (RNA) 2、Northern blot (RNA) 3、Western blot (蛋白质) 4、免疫组化 (蛋白质)
1、RT-PCR
基因的克隆 -----DNA重组技术。
克隆:是用无性繁殖的方法产生一组遗传上相同的细 胞或生物群体的过程,而这些细胞或个体均来自无性 繁殖的单一原型细胞。
基因的克隆:用DNA重组技术使一个基因或DNA片 段产生出很多相同拷贝的过程。
基因克隆的技术路线的大体步骤
得出结论
步骤三: 步骤二: 步骤一:
多 克 隆 位 点
X-gal :5-溴-4-氯-3-吲哚-B-D-半乳糖苷
表示 外源 基因 插入 编码 半乳 糖苷 酶的 基因 区段
带有正确插入目的基因序列的菌落,白色菌落
不对 能照 是目 培的 养基 基因 变本 色身
使用含Amp+X-Gal的琼脂糖平板筛选克隆,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 . 载体自身环化,产生蓝色菌落; 2 带有正确插入目的基因序列的菌落,白色菌落。 3 未转化的细胞,不能生长。
目的基因插入 到抗四环素基 因的位置,则 导入菌体后的 菌株则不能在 有四环素的培 养基上生长
基因克隆简介ppt课件

3
➢ 1. 从生物有机体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 的DNA片段。
➢ 2. 将带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连接到能够自
我复制的并具有选择记号的载体分子上,形成重 组DNA分子。
➢ 3. 将重组DNA分子转移到适当的受体细胞(亦称 寄主细胞)并与之一起增殖。
➢ 4. 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出获得了重组 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并筛选出已经得到扩增的 目的基因。
IPTG
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side
编辑版pppt
异丙基 硫代 -β-D-半乳糖 苷
34
③ Xgal
(5-Bromo-4-chloro-3-indolyl-b-D-galactoside)
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糖苷
编辑版pppt
35
b-半乳糖苷酶能把无色的化合物Xgal分解 成半乳糖和一个深蓝色的物质5-溴-4-氯靛 蓝。
➢ 5. 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导入寄主细胞,
使之在新的遗传背景下实现功能表达,产生出人
类所需要的物质。
编辑版pppt
4
编辑版pppt
5
二. 用于基因克隆的工具酶
编辑版pppt
6
1. DNA限制性内切酶
1.1、限制酶概念提出的背景
20世纪30年代,微生物学家发现,微生物的噬菌体 不能交叉感染,如E coli K株的噬菌体只能感染E coli K株,不能感染其他株,反之亦然。这种现象称为“ 限制现象”。
44
编辑版影印到滤膜上,或将菌 种点种在滤膜上然后再生长出可见的菌落,对滤膜 上的菌体进行原位裂解使 DNA 释放出来,并使之 固定在滤膜上并在原位发生溶菌、DNA变性和杂交 作用。
3、基因克隆的酶学基础-01

基乙醇或二硫苏糖醇(DTT)以及小牛血清(BSA) 等。
7、完全酶切和部分酶切
3.2 DNA连接酶与DNA 分子的体外连接 3.2.1 DNA连接酶: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
动物细胞和噬菌体
缺口(nick)
裂口(gap)
大肠杆菌及其它细菌
3.2.2 粘性末端的连接
用碱性磷酸 酶的脱磷酸 作用阻止线
S1 核酸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主要用途是给RNA定位。
3.6.2 Bal 31 核酸酶与限制位点的确定 具有单链特异的核酸内切酶活性和双链特异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应用Bal 31 核酸酶诱发 DNA分子的缺失突变
(a)质粒DNA分子,A区段是准 备诱发缺失突变的序列
(b)用Bal 31核酸酶不同时间长 度分别消化线性DNA分子 S1 核酸酶与RNA分子定位 反应条件:低水平Zn2+、最适pH值:4.0~4.3、NaCI浓度:
100mmol/L
S1 核酸酶的主要功能: ① 催化RNA和单链DNA分子降解成5′单核苷酸; ② 作用于双链核酸分子的单链区,并从此处切断核酸分子 (单链区可小到一个碱基对)。
T4 多核苷酸激酶的交换活性
3.4.2 碱性磷酸酶(BAP、CIP)与 DNA脱磷酸作用
3.5 DNA 外切酶
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s):是一类从多核苷酸链的一 头开始按序催化降解核苷酸的酶。按作用特性的差异可分为 单链核酸外切酶(如exo I、 exo VII等 )和双链核酸外切酶 (如exo III、λ exo等)。
(c)将带有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 识别序列的衔接物连接到这些缺 失分子上并将它们环化起来
(d)新形成的环状质粒分子具有 新的限制性内切酶(Hind III)的 切点,其A区段有缺失
7、完全酶切和部分酶切
3.2 DNA连接酶与DNA 分子的体外连接 3.2.1 DNA连接酶: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
动物细胞和噬菌体
缺口(nick)
裂口(gap)
大肠杆菌及其它细菌
3.2.2 粘性末端的连接
用碱性磷酸 酶的脱磷酸 作用阻止线
S1 核酸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主要用途是给RNA定位。
3.6.2 Bal 31 核酸酶与限制位点的确定 具有单链特异的核酸内切酶活性和双链特异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应用Bal 31 核酸酶诱发 DNA分子的缺失突变
(a)质粒DNA分子,A区段是准 备诱发缺失突变的序列
(b)用Bal 31核酸酶不同时间长 度分别消化线性DNA分子 S1 核酸酶与RNA分子定位 反应条件:低水平Zn2+、最适pH值:4.0~4.3、NaCI浓度:
100mmol/L
S1 核酸酶的主要功能: ① 催化RNA和单链DNA分子降解成5′单核苷酸; ② 作用于双链核酸分子的单链区,并从此处切断核酸分子 (单链区可小到一个碱基对)。
T4 多核苷酸激酶的交换活性
3.4.2 碱性磷酸酶(BAP、CIP)与 DNA脱磷酸作用
3.5 DNA 外切酶
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s):是一类从多核苷酸链的一 头开始按序催化降解核苷酸的酶。按作用特性的差异可分为 单链核酸外切酶(如exo I、 exo VII等 )和双链核酸外切酶 (如exo III、λ exo等)。
(c)将带有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 识别序列的衔接物连接到这些缺 失分子上并将它们环化起来
(d)新形成的环状质粒分子具有 新的限制性内切酶(Hind III)的 切点,其A区段有缺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特性
限制修饰 蛋白结构 辅助因子 识别序列
切割位点
Ⅰ型
多功能 异源三聚体 ATP Mg2+ SAM 距识别序列1kb处
随机性切割
Ⅱ型
单功能 同源三聚体
Mg2+ 4-6bp回文序列
识别序列内或附近 特异切割
Ⅲ型
双功能 异源二聚体 ATP Mg2+ 距识别序列下游
24-26bp处 随机性切割
4.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功能
星活性产生的原因如下: ①反应体系中甘油的浓度大于5%。 ②酶用量过大,大于100U/微克DNA。 ③低离子强度,小于25mmol/L。 ④高pH,大于8.0。 ⑤含有机剂,如乙醇、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 酰胺等。 ⑥Mn2+、Cu2+、Co2+、Zn2+等非Mg2+的二价 离子的存在。
常发生星活性的内切酶有:EcoRI、HindⅢ、 KpnI、PstI、SalI、HinfI等。
④当DNA需2种或以上酶切时,应用通用缓冲液, 若没有通用缓冲液时,只有用1种酶切完后, 纯化酶切产物,再进行下一个酶切反应。
10.同裂酶与同尾酶、同位酶
同裂酶(isoschizomer):不同来源的限制性核酸内 切酶识别与切割相同的核苷酸靶序列,这类酶称 为同裂酶。
同尾酶(isocaudarner):不同来源的限制性核酸内 切酶识别与切割的核苷酸靶序列也各不相同,但 都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这类酶称为同尾酶。
8.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因素
①DNA样品的纯度 DNA样中混有蛋白质、苯酚、氯仿、乙醇、 EDTA、SDS、NaCl等,都有可能抑制酶活性。
可采用以下方法,提高酶活性: 加大酶的用量,1μg DNA用10U酶 加大反应总体积 延长反应时间
②DNA样品的甲基化程度
大肠杆菌中的dam甲基化酶在5′GATC3′序列中的腺 嘌呤N6位引入甲基,受其影响的酶有Bcl I Mbol 等,但BamHI、BglII、Sau3A I不受影响。
大肠杆菌中的dcm甲基化酶在5′CCAGG3′或 5′CCTGG3′序列中的胞嘧啶C5位上引入甲基,受其 影响的酶有EcoRII等,但BglI、KpnI不受影响。
采用去甲基化酶的大肠杆菌菌株来制备质粒DNA, 可防止DNA的甲基化。
③ 酶切反应的温度
多数标准反应温度是37℃,如SmaI为25℃或 30℃ ,SfiI为50℃ 。
9.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商品化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为浓缩液,每次 操作时应使用新的吸头去取酶,加入酶的体积 应不超过总体积的10%,否则酶液中的甘油浓 度超过5%时将会抑制酶的活性。
②整个操作应在0℃进行,即在冰浴中进行,而 且是在加入其它试剂之后,最后加入酶。
③当切割大量DNA时,通常采用延长反应时间, 减少酶的用量。
修饰作用:宿主细胞通过甲基化作用达到识别 自身遗传物质和外来遗传物质的目的。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原则:
属名
种名 株名
Haemophilus influenzae d 流感嗜血杆菌d株
HindⅡ HindⅢ
同一菌株中所含的多个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类
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切割特性、催化条件及 是否具有修饰酶活性,可分为Ⅰ、Ⅱ、Ⅲ型三类。
◆大部分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需要相似反应条件:
Tris-HCl 50mmol/L pH7.5
MgCl2 NaCl
10mmol/L 0-100mmol/L
DTT
1mmol/L
Volume
20-100μL
Temperature 37℃
Time
1-1.5h
◆1个单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建议使用的冲液 及温度下,在20μL反应液中反应1h,使1μg标准 DNA完全消化所需的酶量。
6.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主要用途
①在特异位点上切割DNA,产生特异的 限制性酶片段。
②
组。 ⑤改建质粒。
7.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星活性(star activity)
在极端非标准反应条件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 切割与特异识别序列相似的序列,降低酶切反应 的特异性,这种改变的特殊性称为限制性核酸内 切酶的星活性。
BamHI(GGATCC))和BglⅡ(AGATCT)。
同位酶:不同来源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相同 的的核苷酸序列,但切割位点不同,这类酶称为 同位酶。
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有严格的识别、切割 顺序,它以核酸内切方式水解DNA链中的磷 酸二酯键,产生的DNA片段5′端为P,3′ 端为OH,识别序列一般为4~6个碱基对, 通常是反转录重复顺序,具有180°的旋转 对称性即迴文结构。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切割双链DNA产生3种不同的切口。
5.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反应操作
一 限制性内切酶
(一)寄主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限制(restriction):指一定类型的细菌可以
通过限制酶的作用,破坏入侵的噬菌体 DNA,导致噬菌体的寄主幅度受到限制。 限制作用:实际就是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外源 DNA,维护宿主遗传稳定的保护机制。
修饰(modification):指寄主本身的DNA, 由于在合成后通过甲基化酶的作用得以甲基 化,使DNA得以修饰,从而免遭自身限制性酶 的破坏。
在过去20多年里,生物科学取得的许多 革命性进步都直接来源于对基因的进一步认 识和操作。基因操作或遗传工程的主要工具 就是那些可在DNA分子上催化特异性反应的酶。 酶的切割位点可作为DNA物理图的特殊标记,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可产生特定大小的DNA片段 并使纯化这些DNA片段成为可能,获得的限制 性DNA片段可作为DNA操作中的基本介质。对 DNA进行修饰的工具的出现,为重组DNA的实 现创造了条件
反应温度过度或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甚至导 致酶失活。
④DNA分子结构
某些酶切割超螺旋质粒DNA时,酶量比切割线 性DNA时高出多倍,可高达20倍。
⑤核酸内切酶的缓冲液
高浓度的酶、高浓度的甘油、低离子 强度、极端pH值等,会使一些核酸内切 酶的识别和切割序列发生低特异性,即所 谓的“星活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