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下数学第六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案

第6单元第2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重点)2:理解将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的过程(难点)教学过程: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同学们都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法则。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过渡语: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二、出示学习目标。

(30秒)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重点)2:理解将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的过程(难点)师:能顺利达标的请举手。

生:(举手)过渡语: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93,94页的例1。

思考:1.根据题意,怎样列式?2.分母不同的分数如何相加减?(5分钟后检测,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做对检测题。

)个性化设计:强调: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①先通分,找出不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②然后按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法则进行计算。

③反馈探索结果。

拓展:四、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五、做一做:(一)提问(“做一做”前的准备)同学们,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认真看课本93,94页的例1。

思考:1.根据题意,怎样列式?2.分母不同的分数如何相加减?(5分钟后检测,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做对检测题。

)小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是: 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二)书面检测刚才大家回答的不错,下面比谁能用今天的知识做对检测题,请练检测题个性化设计:强调:(1)说一说怎么求x的值,根据什么?(2)解方程:算出x等于多少?(3)汇报过程,强调方程格式。

拓展:六、议一议:(一)同桌交换试卷(二)出示标准答案(三)学生对照答案,打出对错(四)了解学情: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口头表扬(五)未全对的同学把自己的试卷交给老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经历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过程,理解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通过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猜测验证等数学习惯,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探究的过程中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感受数体系计算的一致性: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教学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回想一下:同分母分数怎样相加、减?怎样理解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刚才同学们提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梳理一下这些问题。

我们先选择两个问题:纸张和废金属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纸张比废金属多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一起来研究。

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一)独立列式,点明课题学生尝试独立列出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列式?观察这些算式,与我们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算式中分数的分母不同。

我们将分母不同的分数称之为异分母分数,这节课我们将以这两道算式为例来学习异分母分数怎样相加、减。

(二)探讨算法,初步明理。

1.先估后算,小组合作①估一估请你猜一猜,答案可能是多少?呈现范围②算一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第一道题:+。

同学可以借助图画一画,再算一算。

③议一议。

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我是怎么想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交流,明晰算理。

展示生1:+=生2:+=同学们,你同意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观察、比较、反思等活动中提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反思意识。

3、渗透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广告(播放视频)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叫生活垃圾,科学家们对生活垃圾进行了分类,想了解吗?(呈现垃圾分类扇形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分数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列式吗?想一想怎样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

谁先来?(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师:将这些算式分两类,你打算怎么分?生:同分母的分一类,异分母的分一类。

师: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我们以前学过,怎样计算呢?生: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自主探究,引发思维1、自主探究3/10+1/4师:如果分母不同又该如何计算呢?(板书课题)3/10+1/4,你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最后把思考过程写到练习本上。

(生自主研究)师:研究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又是怎样研究的。

小组长统计一下,你们用了哪些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合作交流、碰撞思维1、汇报交流师:你们小组用了哪些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哪个小组先来汇报?生:我用的变成小数的方法,0.3+0.25=0.75,也就是11/20,谁还有问题要问?谁还有补充?生:我们用了画图法。

先涂色表示出3/10和1/4,然后又平均分成20份,涂色的一共是11份,就是11/20。

谁还有问题要问?生2:为什么又平均分成20份?生:因为原来3/10和1/4中每一份的大小不一样,涂色部分不能直接相加,平均分成20份,每份大小一样了,这6份就能和这5份直接相加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doc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doc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并对有关疑问进行合作学习。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环节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回收再利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学生准备 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 旧知铺垫,引入新课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学生思考后汇报)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13和25 34和720 512和38师:每组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有什么关系?公分母15、20和24分别是怎样得到的?汇报:13和25的分母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即3×5=15;34和720的分母成倍数关系,20是4的倍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0;512和38的分母12和8既不是互质数,也不是倍数关系,可以用短除法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下所示:或最小公倍数:24=2×2×3×2最小公倍数:24=4×3×2 3.计算。

2 7+47=56-16=思考: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操作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即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才能相加、减,一方面巩固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板块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活动1探究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93页例1(1)。

某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统计情况如图。

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1)学生自学例1(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分数的四则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转换和推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中的转换和推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巩固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分水果、分享食物等,引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本节课的学习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练习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3.学具:分数卡片、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练习题,让学生上黑板演示,并讲解运算过程,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还有哪些运算规律?如何运用这些规律?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教师提问: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什么(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方法是什么(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出示一组数: (1)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类:一类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类为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教师引入: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这节课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探究新知(一)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1、教师提示:你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学过了通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计算出来,能行吗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结果:你怎么做的把思路说出来。

引导学生明确: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通分的方法使他们分母相同,找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6做公分母,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

板书:4、你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干什么运用通分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5、反馈练习:“做一做”第1小题(二)异分母分数减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减法算式)1、教师提示:请你依照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问题。

人教版五下6.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

人教版五下6.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
2. 拓展建议
(1)让学生阅读数学故事,了解分数的历史和数学家的贡献,提高对分数的兴趣和认识。
(2)组织数学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分数知识,提高运算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阅读数学论文,了解分数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针对以上反思,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1. 优化教学设计: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时间的安排,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深度。
2. 强化小组合作: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和任务,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讨论中,提高合作效果。
3. 多样化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我将尝试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引入数学游戏、运用多媒体资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计算方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策略。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案例分析等。
当堂检测:
1. 请计算下列分数的加减法:
(1)1/3 &# 2/7
(4)6/9 - 4/5
(5)3/4 + 2/5
2. 请将下列分数化为同分母形式,并进行加减法运算:
(1)1/2 + 3/4
(2)5/6 - 2/3
(3)7/8 + 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下数学第六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93~94例1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95“练习二十四”中第5题。

教学目标1.经历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过程,理解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运用知识的迁移,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回想一下:同分母分数怎样相加、减?怎样理解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指名学生汇报,并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计算方法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和关键。

通过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重点强调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的算理。

分母不变说明分数单位相同,分子相加、减就是把相同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从而引导学生把关注点放在分数单位是否相同上,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信息,提出问题。

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都叫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主要包括以下这几类。

师: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尽量少产生垃圾,不乱扔垃圾,将垃圾分类,有用的垃圾再利用等等。

【学情预设】可回收物占生活垃圾的320,其他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4,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940,有害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8。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并不要求有标准答案,重点是让学生放开思考,能根据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只要合理均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把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此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2.梳理问题,列出算式。

师:刚才同学们提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梳理一下这些问题,有求和的,有求差的,老师从中选择了两个问题作为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例子。

课件出示教科书P93~94例1(1)问。

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设计意图】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很多,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要体现适当的“放”。

但教学中显然不可能都用,因此教师必须学会“收”。

在充分肯定学生会提问的同时,要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梳理,出示本课教学最具典型性的两个问题作为例题。

这样设计可以较好地体现出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师:大家会列算式吗?学生口答列式,教师板书:1 8+143.观察比较,揭示课题。

师:观察算式,与我们学过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学情预设】这两个算式中分数的分母不同。

师:我们将分母不同的分数称之为异分母分数,这节课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怎样相加、减。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三、探究算法,理解算理1.探讨算法,初步明理。

(1)小组合作。

师:请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第一道题:18+14。

①说一说:18和14的分母不同,它们能直接相加吗?请说出理由。

②想一想: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独立计算。

③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的小组合作要想有效,必须有具体的要求,且要重视独立思考与互助交流相结合。

第一,在开课时,通过复习铺垫引导学生关注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在这里再次强调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自然知道这种情况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又通过说理进一步强调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

第二,要求学生独立试做,学生可利用已有的知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通分,小数化分数等知识,静静思考,独立解答。

第三,要求组内交流算法,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说算理上,在说的过程中厘清思路,鼓励学生利用学具合理解释算理,起到交流共享的目的。

(2)交流展示。

师:刚才大家讨论得很积极热烈,现在选几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学情预设】对于第一个问题“分母不同,它们能直接相加吗?请说出理由”,由于有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学习基础,同时有本课开始时的复习铺垫,学生很容易说出之所以不能直接相加是由于分数单位不同。

算法会出现两种,一种是先通分再相加,另一种是先转化为小数再相加。

引导学生说出运用了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分数化小数,小数加法的法则等知识。

指名学生板演第一种算法:18+14=18+28=38师:因为18和14是异分母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利用通分把18和14转化为分母是8的同分母分数。

(出示课件)指名学生板演第二种算法:18+14=0.125+0.25=0.375(3)比较异同。

师:通过交流比较一下,你们喜欢哪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通过比较可能会选择他人的算法,有的学生仍然会坚持自己的算法。

学生交流汇报算法,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不强求学生必须用先通分再相加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算法虽然不同,但都是转化为已有的学习经验。

2.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310+14,初步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大家快速地完成教科书P93“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全面,但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要明确要点: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必须通过通分统一分数单位后才能直接相加。

3.概括算法,深化算理。

师:异分母分数相加大家都会了,再来看看回收物多还是厨余垃圾多?它们的差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课件展示:师:大家会列算式吗?学生口答列式,教师板书:1940-320试着做做减法吧,计算并验算1940-320。

指名学生板演:1940-320=1940-640=1340验算:1340+640=1940师:我们已经计算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大家考虑过没有,在计算这类题时的关键是什么呢?结合以上的计算,同学们能试着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学生讨论汇报。

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意图】在经历计算之后,学生感受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就能比较容易地总结归纳出计算方法,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师: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什么?【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验算。

四、实践应用,加深理解1.教科书P94“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验算的意识。

2.教科书P95“练习二十四”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说出错因。

3.教科书P94“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集中评价。

五、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板书设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1 8+14=18+28=38【教学提示】本题需进行验算,由于题量较多,可以选择典型算式验算,交流方法,或者让学生在加、减法中自主选择一道算式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验算方法和过程,总结算法。

1940-320=1940-640=1340 11012502503758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又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运算,与整数的加、减法相比,学生在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上都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必须先通分。

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这是学生不易理解且容易出错的地方。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等活动,借助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进行类比分析,构建知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