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论文

合集下载

竹林的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竹林的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竹林的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竹林的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事情触动人们的心,让人们萌生幸福的想法。

这些就是风景。

我眼中的风景是魏晋南北朝思想最解放的。

竹林中有七个野性豪放的人,他们以人间为荣,还有七个圣人。

初三的学习压力的确是很大的。

老师、家长的压迫下,我们如履薄冰的生存。

为了六月上旬的那一场战斗,我们已磨枪磨了三年。

在每天的一叠叠试卷、鲜红的分数所造成的压力中,竹林七贤,以及他们的精神,便彷佛是雷雨前门热空气中的一道闪电,一声霹雳,又仿佛是骄阳下的一丝阴凉,让人得到动力,得到一份精神上的寄托。

他们七个人,实在可以当作风景来欣赏。

他们是我眼中的风景。

嵇康是我最崇拜的竹林七贤之一。

他的风景就像岩石上微风中的一棵参天松树;当他喝醉时,他的姿势像是一座玉山倒下了。

阮籍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的风景像一个生在泥里的莲藕,埋在泥里,但有结。

阮籍猖獗。

他经常漫无目的地开车。

在路的尽头,他哭着回家。

当时,有些人感到困惑,认为他什么也找不到。

事实上,这是他的政治挫败感,绝望而无法透露。

他在生活中不得不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发泄。

阮籍一生非常谨慎。

就连当时的皇帝也说,他是世界上最谨慎的人,所以他可以死得很好。

嵇康则不同。

虽然他已经20年没有生气了,但他骨子里是叛逆的。

他宁愿破碎也不愿完整。

司马指示山涛当官时,他忍受了一生的愤怒,终于爆发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与山居远分手的声音。

这本书指责山涛用刀杀人并与他分手。

同时,他也说自己不是唐武,而是瘦周空。

如果他坦率地说,他会有麻烦的。

这封信尖锐地批评了司马的统治,并表达了不配合的坚定态度。

这封信也激怒了司马并导致死亡。

阮籍以喝酒地方式来反抗,经常大醉来推托司马氏地纠缠。

而刘伶也喝酒。

后山涛、王戎与司马氏合作,作了大官。

阮咸并没有多大地举动。

嵇康呢?以死明志。

他们的风景,是我眼中最生动,最绝美的风景。

我眼中的风景是七个不同于世界的仙人,七个敢于反抗的选择,以及我初中三天的精神寄托。

竹林七贤的作文

竹林七贤的作文

竹林七贤的作文竹林七贤,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超凡脱俗的劲儿。

他们仿佛是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带着魏晋时期特有的潇洒与不羁。

说起竹林七贤,我就想起了那片清幽的竹林。

想象一下,一片茂密的竹林,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而在这片竹林中,七位贤士或饮酒作乐,或高谈阔论,或抚琴长啸,那场景,光是想想都让人觉得心驰神往。

先来说说嵇康吧。

他可是竹林七贤中的颜值担当,据说长得那叫一个帅气,气质非凡。

他不仅外表出众,还多才多艺,尤其擅长弹琴。

嵇康弹奏的,那旋律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让人陶醉其中。

我常常在想,当他坐在竹林中,手指轻拂琴弦,那悠扬的琴声伴随着微风在竹林中飘荡,该是怎样的一种美妙景象啊。

阮籍也是个有意思的人物。

他那双眼睛,据说能“青白眼”待人。

遇到他喜欢的人,就用青眼相看;不喜欢的,就给个白眼。

这得多率真才能做到啊!有一次,他听说有个官员家的女儿去世了,虽然跟这家人非亲非故,但他因为觉得这女孩有才华又命苦,就跑去大哭了一场。

这种真性情,在那个时代,可真是少见。

还有山涛,他是个很有气度的人。

虽然在官场中打滚,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据说他当官的时候,举荐了嵇康接替自己的职位。

可嵇康不干啊,还写了一封绝交书给他。

但山涛也不生气,依然把嵇康当朋友。

这胸怀,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向秀呢,他是个安静的学者。

总是默默地思考着人生的真谛。

在竹林中,他常常一个人陷入沉思,也许是在琢磨着那些深奥的哲学问题。

刘伶是个酒鬼,整天抱着酒坛子不撒手。

走到哪儿喝到哪儿,还经常光着身子在家里乱跑,别人笑话他,他却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嘛跑到我裤子里来?”这回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王戎是个小气鬼,可又聪明得很。

他家有棵李子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吃。

他想拿去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种出一样好的李子,就把李子核一个个钻破。

但他在竹林中与朋友们相处时,倒也能展现出豪爽的一面。

对竹林七贤行为的看法作文

对竹林七贤行为的看法作文

对竹林七贤行为的看法作文
《我看竹林七贤》
嘿,咱今儿来唠唠竹林七贤。

这竹林七贤啊,那可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一群人。

就说那嵇康吧,那绝对是个有个性的主儿。

他呀,就跟我之前认识的一个朋友似的。

我那朋友,特别喜欢摆弄他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别人说啥他都不听,就按自己那一套来。

嵇康不也这样嘛,不喜欢那些官场的繁文缛节,就喜欢在竹林里自由自在的。

然后阮籍呢,整天喝得醉醺醺的,就跟我有回参加聚会时碰到的一个人一样,喝多了就开始胡言乱语,但有时候说的话还挺在理。

向秀就是那种默默做事的,像极了我身边老帮大家做事但话不多的哥们。

还有那刘伶啊,哎呀妈呀,他那嗜酒如命的样儿,让我想起我有一次去一个地方旅行,碰到一个老爷子,整天抱着酒瓶子不撒手,走到哪喝到哪。

刘伶也是,为了喝酒啥都不顾了,真是个奇人呐。

山涛呢,感觉就是那种比较稳重靠谱的人,就像我们家一个靠谱的长辈似的。

王戎是挺抠门,不过我也见过那种对钱特别计较的人啦,哈哈,各有各的活法。

阮咸呢,感觉是挺
有个性的,有点那种特立独行的劲儿,就像有时候我看到一些年轻人,穿着奇装异服,走自己的路,不在乎别人眼光。

竹林七贤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行为,虽然有时候咱可能不太理解,但人家活得自在啊。

咱也不能说他们就全对全错,就是那么一群活出自己风格的人。

他们在那个时代留下了属于他们的故事,让后人们津津乐道。

我觉得啊,咱也得学学他们那种活出自我的劲儿,别老是在乎别人咋看,自己过得开心最重要咧!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哈哈!。

竹林七贤之嵇康课程论文

竹林七贤之嵇康课程论文

竹林七贤之嵇康摘要:在一千多年前的魏晋时期,除了政治黑暗、战争不断之外,它给后世的印象并不深刻。

但是在这一时期却出现一个著名的文人群体——竹林七贤。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群体能像竹林七贤那样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所有选择,他们或做官,或隐居,或亦官亦隐。

也没有哪一个群体能像竹林七贤那样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艺术,甚至对中国人的心灵,都产生过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魏晋文学竹林七贤风清骨峻一·魏晋文学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文学出现的这些“新变”,与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东汉建安年代,迄于隋统一,历时约四百年。

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况比较复杂。

南北朝文学是文学研究整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建国以来,收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集体编写和专家个人编写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各有特色,其中有些著作还发生过较大影响。

二·竹林七贤魏晋之际,在古山阳(今河南修武县)之地的嵇公竹林里,聚集着一群文士,他们谈玄清议,吟咏唱和,纵酒昏酣,遗落世事,以其鲜明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处世方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广受争议的群体,也成为魏晋时期的一个文化符号。

他们就是被称为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

三·嵇康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原籍会稽绍兴,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

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

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嵇康是著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

他是我国中古时代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也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还工书、善画,并会打铁。

竹林的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竹林的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竹林的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竹林七贤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群体,是由后晋文学的七位大家所组成的。

他们分别是郭茂倩、嵇康、俞伯牙、阮籍、刘伶、山涛和向秀。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篇名为《竹林七贤赋》的文章,描述了这七位才子的风采和他们在竹林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在这里,竹林被描绘成了一个雅致幽深的风景胜地,成了才子们心中的理想世界。

竹林七贤的故事源自东晋时期,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文人大多被贬谪或困顿,对社会现实失望,于是他们纷纷隐居在竹林中,潜心修身养性,续写壮丽诗篇,继承文学传统。

这七位文人才子在竹林中独立寻常,纵酒作诗,诗文极具文人的气质,为后世文学留下了神奇的传说。

竹林七贤以其超凡脱俗的文学功力和清高风雅的生活态度成为中国文学典籍中的经典之作。

竹林七贤的故事散发着一种对现实的不屈与批判精神,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文人的理想境界和高尚情操。

竹林七贤的形象成为了文人墨客的骄傲和传奇,使得竹林成为了一个代表雅致气质的象征。

竹林的风景是竹林七贤故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为令人向往的。

竹林的风景优美如画,清幽深邃。

竹林碧翠欲滴,迎风摇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竹林的竹子青翠修长,树影婆娑,让人感到一种格外的宁静与幽雅。

在竹林中,常常可以听到清脆的鸟鸣声,轻柔的溪水声,这些声音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竹林中的一些花鸟小径,石亭小亭,小桥流水,也成为了这一景观的一部分,给人一种别样的情趣。

竹林的景色胜过了凡尘世界的繁琐和丑陋,带给人一种身临其中的清丽纯净之感。

竹林不仅在文学中被赞美,也在绘画、园林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表现。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关于竹子的描写,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对竹林的描述。

竹叶随风摇曳,清新雅致。

竹子也成为了咏叹自然的载体,成为了文人墨客创作的题材之一。

在绘画中,竹子也被广泛的表现。

中国画中的竹子被称为画家的“素描”死守,是画家的艺术素材之一。

作文素材历史人物篇“竹林七贤”之阮籍

作文素材历史人物篇“竹林七贤”之阮籍

作文素材历史人物篇“竹林七贤”之阮籍作文素材历史人物篇“竹林七贤”之阮籍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作文素材历史人物篇“竹林七贤”之阮籍,欢迎阅读与收藏。

阮籍的眼曹魏和西晋,都在洛阳建都。

魏晋时期,涌现出了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他们是阮籍、刘伶、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

“竹林七贤”名扬天下,却基本上隐而不仕,常常作出一些违背封建礼教的事。

譬如嵇康,就曾在京城洛阳的大街上赤膊打铁,弄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表明他沉默的存在。

-这是个在今天看来非常另类的群体,他们个个经历奇特,人人耐人寻味。

首篇先说阮籍,他的个性非常鲜明——阮籍的故事,很出奇。

譬如他不经常用嘴说话,而是用眼睛“说话”。

他“说话”的时候,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

你说怪不怪?又譬如他到东平做官,离开洛阳的时候,只骑了一头小毛驴,两手空空,连一张工作方案的草稿都没有,但到那里没几天,他就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很快出了政绩。

他搞的改革,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拆墙办公”,他做得可真绝!阮籍的“现场办公”与“拆墙办公”话说当年曹操的身边,有一个深受信用的书记官,名叫阮王禹。

这阮王禹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儿子就是阮籍。

曹操去世的时候,阮籍正好10岁。

当时正值乱世,到处可见鲜血和头颅,阮籍就有了避世的思想,对当官不感兴趣。

但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从学问到人品都非常出众,这就引起了官场的注意,朝廷非让他当官不可。

阮籍当官,完全是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他的举动让人深感意外和新鲜。

第一个把他往政坛上引的人,是曹爽。

阮籍推辞道:我身体不好,还是隐居乡间为好。

一年后,曹爽倒台,他重用的几个文人跟着倒霉,而阮籍没受到牵连,逃过一劫。

司马昭斗败曹爽后,把持朝政,他想与名士阮籍联姻,让阮籍的女儿做儿媳,就托媒人来敲阮籍的门。

竹林七贤阮籍作文

竹林七贤阮籍作文

竹林七贤阮籍作文今天咱们来聊聊竹林七贤里超有个性的阮籍。

阮籍啊,就像是那个混乱时代里一颗奇奇怪怪又闪闪发光的星星。

他生活在魏晋时期,那时候社会就像一锅乱炖的粥,各种势力争来斗去,规矩多得能把人压死,可阮籍才不吃这一套呢。

你看他住在竹林里,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兄弟们整天喝酒弹琴、谈天说地。

这竹林就像是他们的避风港,外面的世界再乱,一钻进竹林,就进入了他们自己的小天地。

阮籍这人喝酒那可是一绝。

他喝酒不像咱们现代人只是偶尔小酌放松一下,他喝酒像是在和这个世界赌气。

听说他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为啥呢?其实啊,这是他的一种逃避方式。

当时的政治环境太险恶了,他要是清醒着,就得面对那些他不想面对的人和事。

比如说,司马氏那时候想拉拢他,让他出来当官,可阮籍心里不乐意啊。

他觉得司马氏那一套违背了他心中的道义,但是又不能直接拒绝,那怎么办呢?他就喝酒,喝得酩酊大醉,让那些来请他的人根本没法跟他说正事。

这一招可真是又机智又好笑,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和大人耍赖皮。

他不仅喝酒耍宝,还特别擅长用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写的诗啊,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描写风景或者感叹人生,可实际上呢,里面藏着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就像他把自己的心思都藏在了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字里行间,等着那些聪明的后人去发现。

这就好比是在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他出谜题,让我们这些后人去猜他当时到底在想什么。

还有他的行为也特别不羁。

他常常驾着车到处乱跑,也不管目的地是哪儿。

跑到没路的地方,他就停下来大哭一场。

这时候大家可能就奇怪了,为啥没路了要哭呢?其实啊,他哭的不是路到尽头了,而是他觉得人生就像这路一样,充满了迷茫和无奈。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他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出路,只能用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

不过呢,阮籍也不是一直都这么消极。

他在竹林中的时光也有很多快乐的时候。

他和嵇康等朋友们一起谈玄论道,互相切磋学问。

他们谈论的那些高深的哲学问题,就像我们现在讨论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一样神秘又有趣。

“竹林七贤”研究

“竹林七贤”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竹林七贤”研究姓名:王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张弘20040401“竹林七贤”研究摘要:“竹林七贤”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上很有特色的文人团体。

他们生逢玄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又经历了魏晋之际改朝换代的动荡,其文学创作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七贤除了从事文学创作外,更融身玄学大潮中,推动了玄学的发展。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竹林七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阮籍、嵇康的身上,而把“竹林七贤”作为一个整体,对之进行研究的则较少。

而且,七贤生活的魏晋之际的政治、社会生活变化较大,在以前的研究中对此重视不够。

本文拟就此展开讨论,在魏晋之际的社会政治生活、学术背景中研究七贤的生存状态和其文学创作情况。

论文分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对“竹林七贤”的名目进行考证,初步展现七贤的思想性格,对“竹林之游”的性质做出规定。

正始末年至嘉平初年的这一段时间中,在山阳形成了一个文人清谈中心,这是与朝中玄学清谈遥相呼应的民间玄学团体,代表了玄学在一般士人中的发展情况。

第二部分,描述七贤所处的社会环境。

曹魏末年,司马懿父子通过政变和随之而来的数次政治镇压改变了社会政治、学术发展方向,对士人集团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竹林诸贤思想和人生态度转变的重要契机。

第三部分,分析“竹林七贤”的哲学思想,重点表现其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的思想变化。

正始年间,七贤对自然与名教关系的思考,主要是主张名教出于自然,调和儒道矛盾。

司马氏父子掌权后,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嵇康、阮籍诸人一改调和儒道矛盾的态度,转而否定名教,抉破礼法,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

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否定名教,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着老庄哲学,丰富了魏晋风度的内涵。

第四部分,重点讨论七贤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成就。

七贤中有文集传世的有五人。

论文对五人的文集进行版本考证,展现“竹林七贤”的文学成就。

玄学对“竹林七贤”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情趣和文学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越名教,追求自然本性——“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内容摘要:文人集团——“竹林七贤”在思想、生活态度等方面相似,但又有各自的特点。

阮籍与嵇康在思想、文学、音乐理论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但相较之下,嵇康才是这一名士集团的精神领袖。

关键词:老庄思想名教儒学“竹林七贤”大约在正始四年(243年),嵇康退隐山阳,结交一些隐士为友。

先后结识山涛、阮籍、阮咸、向秀、王戎、刘伶,共为七人,因相聚于嵇康生活的竹林幽居喝酒、纵歌,故称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整体特征是崇尚自然、纵情任性,其轻时傲世的怪诞行为多为当时礼法所不容。

而在这个以文相聚的“竹林七贤”则是以嵇康为精神领袖。

一.嵇康的任性与旷达嵇康出生时期,活跃于思想领域的是以何晏等士人为代表的崇尚玄风的名士。

嵇康一直在追求一种宁静、恬淡、安闲自适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不等同于不食人间烟火的虚无缥缈,而是怡然自得、悠闲雅心,如山间的风行者一样的轻捷、自在。

这是当时的玄学思想在文人思想中的体现,也是崇尚玄学的思潮对世人的生活态度的影响。

选择这样一种人生的理想境界,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的定夺。

嵇康在《卜疑》中提到二十八种处世态度,大致包括为入世,“将近伊挚而友上父”,“进趋世利,苟容偷合”等;游戏人间,“傲倪滑嵇,狭智仁术”;出世,“苦身竭力,剪除荆棘,山居谷饮,倚岩而息”或“外化其形,内隐其情,屈身隐时,陆沉无名,虽在人间,实处冥冥”等。

这二十八中态度,几乎包括了士人出仕处世就可能有的各种方式。

而他最后选择了“内不愧心,外不负俗,变不为利,仕不为禄,鉴于古今,涤情荡欲”。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准则,并不是现实的生活方式。

他此时对“返归自然”已有了明确清晰的目标。

虽身处人间,尽管俗世纷扰,依然能够超凡脱俗、安恬闲适、淡泊如画,这就是他一生所追求的自然、旷达的生活态度。

《世说新语·容止》描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由心生,隐者心中自有着一种阔达、旷远,于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单著的风姿浑然天成,无需矫饰。

嵇康“志趣非常”,一身雅好。

他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的诗气峻辞请,立意高远;文章气势磅礴,深刻犀利。

他精通音律,是著名的理论家与演奏家,他的《琴赋》、《声无哀乐论》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

临死前的一曲《广陵散》,奏出的是悲愤,也是从容与慷慨,是令后人仰视的凄历傲骨。

《声无哀乐论》阐述的是自然与回归,这些思想与道家玄思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当时的玄学思想以及作者的老庄思想在文本中的反映。

先秦时道家就有“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思想,反对儒家所倡导的音乐理念。

老庄从自然之道出发,摒弃认为制作的音乐,认为真正的音乐是非人工制作的“天籁”、“天乐”,这种观点最能体现道家与自然相融共生的思想。

道家的这种音乐理论在后世也不乏支持者,明代的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说:“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叶声,节天地间之清籁。

”这些都是从自然之声中寻求的一种希然宁泊、清淡雅韵之境。

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更是阐述自己坚定的志向,君子无论穷达,都要坚定自己的志向与信念。

依从自己的本性去做,就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

人与人之间各不相同,因此彼此交往贵在了解彼此天性。

这些都表明嵇康主张无论对己还是对人,都追求自然。

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虽然表达了自己对山涛的强烈不满,但是嵇康在此同时将自己的儿子托付于山涛。

从这一举动中可以看出“竹林七贤”之间的友谊是至诚至真的,是一种纯粹的不夹杂名利的真情,也表现出嵇康的坦然与率真的本性。

“竹林名士大抵并无严整之政治立场,即并非一政治集团,其狂放、好老庄,亦并非反司马氏而然。

”(《才性与玄理》牟宗三著)曹氏篡汉,司马氏颠覆魏,政治的混乱黑暗确实是“竹林七贤”沉迷老庄的原因之一,但当时老庄玄学的盛行亦是其好老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外部原因。

嵇康不是一个政治家,老庄玄学也不是宗教灵魂,它只是一种哲学思想,它既不能决定人必为其隐居,更不能决定人的政治立场。

所以说,嵇康的玄学哲学思考不仅是对司马氏的反抗,也是自己对自己灵魂的解放的一种思考与探索,也是随从与当下的思想潮流,在一个乌七八糟的社会里寻求一种超脱与放逐。

总而言之,嵇康的精神是自由的,性格是狂放不羁的,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自信。

他的生活则是践行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是自己思想上的一种探索,能够支撑得起“竹林七贤”的精神世界。

二.狂放又谨慎的阮籍“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

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阮籍生活的社会是政治黑暗腐败、政权倾轧,文人或是依附于不同的政治集团,或是不问世事,文人精神无所寄托,故多崇尚《老》、《庄》,寄托于虚无缥缈玄学世界。

阮籍则是“尤好《庄》、《老》”,所以儒与道的世界观在阮籍的生活中始终并存并交织。

理想与现实出现强烈反差时,他则是激愤无奈,进而丢弃儒家思想而崇尚玄学。

阮籍的思想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正是以前的早期,青少年的阮籍胸怀儒学济世的报复,一心想建功立业成就功名;正始年间,阮籍感到世事之不可为,追求综合儒道两家,致力于会通自然与名教;司马氏篡夺政权后,天下名士多被司马氏迫害,阮籍看到名教人士的虚伪和司马氏的奸诈残忍,变的意志消沉,转而追求庄子的精神世界。

他的精神可谓是苦闷的、隐曲的。

1.兼济天下得儒学心智阮籍出自名门望族,从小接受的是儒家经典的教育。

年少是意气风发,以孔孟圣贤作为学的楷模。

此时,他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匡济天下,抱着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咏怀诗》有云“壮士何慷慨,志欲感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这几句诗讲述忠义气节等伦理思想,彰显了阮籍积极入仕的精神面貌。

阮籍另有《乐论》、《通易论》肯定了儒家政治伦理规范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

2.事实难为,出儒入道正是五年到正式十年之间,阮籍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期间儒者立志进取的热情逐渐消退,抽身世外的淡漠不断滋生,正是介于儒退庄进的过渡时期。

三次主动辞官的行为是与礼乐名教的追求背道而驰的,但这在司马氏加紧夺权不断迫害文人志士的形势之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何况曹爽集团腐败无能,更是造成了阮籍思想与现实的格格不入,使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保身念道真,崇耀焉足崇”、“休哉上世士,万载垂清风”等诗句,我们能从这些诗句中看到老庄思想的痕迹,此时阮籍已经开始对自己早起思想进行思考和批判,已开始追求在逃遁隐逸中返璞归真。

3.遗落世事,自我超脱在整个“竹林时期”,阮籍始终采取的是一种“遗落世事”的政治态度,更确切的说,他对司马师所采取的是一种敷衍或游戏的态度。

在阮籍担任步兵校尉之职后依然与司马氏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

唯阮籍在座,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他时时去大将军府,又不以礼法自拘”(《世说新语·简做》)。

司马昭求婚于阮籍时,又有“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

当玄远之辞实在无法敷衍时,酣醉到不能醒又是一种保身之法。

在批判阮籍不像嵇康吕安那样性烈刚疾时,我们应该看到阮籍的无奈。

身处政治之中,不能做到完全与政治割裂,又不能抛弃自己年少的政治理想,为了明哲保身,只有是自己堕落来迷惑统治者。

六十日的酣醉,是一种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软弱性的体现,也是阮籍的性格决定的——“他不可能公然以生命的待机冒险主动出击”(《六朝士大夫玄儒兼治研究》秦跃宇著),他的性格也决定了——阮籍不是嵇康。

4.《大人先生传》与八十二首《咏怀诗》中的哲学思想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肯定了“大人先生”式的人格。

这个大人先生具有“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富”、“以应变为和,天地为家”、“以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的理想精神境界。

《大人先生传》可以概括为一个字——“放”,是解放、超越,也是否定。

是否定束缚人性与精神自由的条条框框的,在主观的精神世界里寻求安身立命之地。

八十二首《咏怀诗》则拓展了阮籍的哲学内容。

从哲学角度看,是凸显了阮籍早期与后期在思想上的冲突与矛盾,即名教与自然之辩在这一时期的哲学主题。

《大人先生传》与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描绘了三种实现自由的方法:一是哲学方面的玄思;二是宗教式的幻想;三是山水之间的隐逸。

从此角度看,阮籍的文章与诗歌就不只是对自己的命运、生活和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得咏叹,而且还反映封建文人对生活、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封建士人的思想追求与现实的冲突与矛盾。

三.“竹林七贤”郭英德在其所著《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一书中曾指出“(竹林七贤)是一个具有特殊的文化职能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行为方式,相近的思想倾向和密切的学术活动,互通声气,亲密交往。

”正是这些共同之处,才使得“七贤”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学团体。

竹林名士皆任放、旷达,《晋书》在描述他们时,都用到类似任性放达的词语:山涛“介然不群”,阮籍“任情不羁”,嵇康“高亮任性”,刘伶“放情恣肆”,向秀“清悟而有远识”,阮咸“任达不拘”,王戎“短小任率,不修威仪”。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不拘礼法、惊世骇俗之举,这些往往又是和饮酒联系在一起的。

阮籍“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裴松之注);刘伶更是嗜酒如命,著有《酒德颂》;阮咸曾与群猪共饮;山涛能饮八斗;嵇康、向秀、王戎皆是能饮之人。

“七贤”相聚,多是在肆意畅饮。

然同是善饮,刘伶是真醉,阮籍是假醉。

“七贤”在前期皆表现出不与当局合作,反对司马集团的倾轧。

人基本有治世之志,大醉六十天为拒绝与司马氏联姻,可见其借酒佯狂是为了避祸。

就这一点而言,嵇康做得比阮籍干脆、决绝。

山涛将去官,举其代之,嵇康遂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与嵇康结交,却遭冷遇。

与七贤避世这一点相应的,是他们的“好老庄”。

《晋书》诸本传中称:嵇康“长好老庄”,阮籍“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山涛“性好老庄”,向秀“雅好老庄之学”,刘伶“常以宇宙万物为心”,王戎以“道家之言”告诫钟会。

可见“竹林七贤”在思想上都是一致的崇尚玄远,其中以嵇康、阮籍极为激烈,山涛、王戎有所妥协。

在学术活动上,“竹林七贤”常以诗文吟咏唱和,著作互通声气。

嵇康的《卜疑》中有“宏达先生”,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中有“大人先生”,刘伶的《酒德颂》中也有“大人先生”,这些形象皆是超世脱俗、飘逸自如、纵情傲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