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的媒介.ppt
合集下载
大众传播学——第七章(传播媒介)ppt课件

❖ (1)关于媒介功能的媒介延伸论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作用与传播信息无关,而只是延伸人体 及其功能。换言之,媒介不是传播信息的渠道,而是延伸人体 的器官。这也正是他那部奇书得名的原因。在他眼里,凡具有 延伸人体的东西都是媒介。比如,印刷文字是眼睛的延伸,广 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话是声音的延伸,电脑是大脑的延伸,衣 服是皮肤的延伸,车轮是腿脚的延伸等。
3、媒介环境:包括媒介事件和媒介人物。大众媒介所描述、所传 播的事件通称为媒介事件,媒介事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 件的描述,是现实事件的影像,媒介事件与事件本身的关系正 如一个人的照片和这个人本身一样,我们经常通过一个人的照 片去认识这个人,同样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是通过媒体事件 去认识世界。媒介人物也是如此,没有几个人能直接接触实际 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人们所见所知的不过是经过媒介折射的 现实人物的影像。
❖ (二)议程设置理论(agenda-setting)
❖ 1、含义:即媒介为公众安排议论的话题,决定人们谈论和思 考的问题。套用“你拍一、我拍一”的儿歌句式,议程设置就 是“媒介拍一,公众拍一;媒介拍二,公众拍二……” 如:媒介大张旗鼓地报道世界杯,使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 门话题,这就是媒介在社会舆论中安排了世界杯这个议程。 再如:清华大学刘洋“伤熊事件”发生后,很多媒介都大张旗 鼓地进行报道,有的还组织专家和受众进行讨论,一时间公众 围绕这一问题议论纷纷。公众之所以这么关心这一问题,并非 由于它真是当时最重大的问题,而仅仅是由于媒介给予它特别 的关注,这就是媒介为公众设置了“刘洋伤熊事件”这么一个 议题。 总之,媒介报道什么,公众便注意什么;媒介重视什么,公众 就关心什么,这就是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打个比方:媒介就 是会议主席,公众就是会议成员,主席安排会议日程,公众根 据他的安排来讨论。
现代广告传播中的媒介

一、报纸媒体
(一)报纸媒体的优点 (二)报纸媒体的缺点 (三)报纸广告的创意策略
(一)报纸媒体的优点
1、市场覆盖面广,阅读率高。 2、信息量大,文字多,内容复杂的广告很
适合。 3、信息传递迅速,实时性强。 4、表现方式灵活多样,地理上和制作上的
灵活性。 5、权威性高 6、主动阅读,选择性强,适合选择性购物。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1.3020.11.3003:56:0303:56:03November 30,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30日 上午3时 56分20.11.3020.11.30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020年11月30日星期 一上午3时56分 3秒03:56:0320.11.30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3:56:0303:56:0303:5611/30/2020 3:56:03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3003:56:0303:56Nov-2030-Nov-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3:56:0303:56:0303:56Monday, November 30, 2020
八、直销广告
(一)直销广告的概念 (二)直销广告的类型及其特点 (三)直销广告媒体的创意策略
(二)直销广告的类型及其特点
1、邮政商业信函广告 2、邮送广告 3、新兴的DM类广告
1、邮政商业信函广告
(1)针对性强 (2)时效性长 (3)个性化突出 (4)效果测定快
2、邮送广告
4、可有效利用消费者途中的空白心理 5、户外广告具有一定的强迫诉求性质
6、户外广告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一种城市化的广告媒 体,是构成城市景观和城市文化时尚的一部分 。
媒介发展史概论(ppt 38张)

广播产生 (23:57)
印刷产生 (22:38)
语言产生 (0:00)
文字产生 (20:00)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 第一,气味 • 动物借助气味进行沟通, 区分个体 、划分领地、 寻找选择食物、 识别同类。
第二,发光
第三,超声波
4.动作
5.声音
1.21 口语传播时代
1.2人类传播活动的四个阶段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施传播媒介 的演进历史。
• 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 1、口语传播时代 • 2、文字传播时代 • 3、印刷传播时代 • 4、电子传播时代
• 传播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表盘
思考:媒体的分类
• 按照时间顺序
• 按照技术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件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传媒的经济收益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广告收益,
二是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主要体现为报纸的发行量 或广播电视的收视率)。 传媒面对的市场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广告主 和作为消费者的广大受众。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
❖ 大众传媒在从事市场和经营活动的同时,还具有重 要的非经济收益目标,其中包括宣传某种思想、灌 输某种意识形态、提倡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利或 社会影响力等。这种目标,简言之即宣传目标。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媒介 清晰度 信息量 参与度 举例
类型
热媒介 高大Biblioteka 低照片、象形文字、
无声电影、报刊等
冷媒介 低
小
高
漫画、拼音文字、
有声电影、电视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 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 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 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 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三)公共性与公益性
❖ 这种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大 众传媒拥有最大限度的采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 刊载权,并拥有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 公益性和公共性也对大众传媒产生重要的制约,它 要求传媒的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2 技术起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的特定的价值的需求,这表 明了人对技术的主体性。
❖3 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是相互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交互作用关 系;科技作为生产力对社会政治具有推动和决定作用,而社 会需要是技术的源泉与动力,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反过来制约 和决定技术。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二是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主要体现为报纸的发行量 或广播电视的收视率)。 传媒面对的市场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广告主 和作为消费者的广大受众。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
❖ 大众传媒在从事市场和经营活动的同时,还具有重 要的非经济收益目标,其中包括宣传某种思想、灌 输某种意识形态、提倡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利或 社会影响力等。这种目标,简言之即宣传目标。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媒介 清晰度 信息量 参与度 举例
类型
热媒介 高大Biblioteka 低照片、象形文字、
无声电影、报刊等
冷媒介 低
小
高
漫画、拼音文字、
有声电影、电视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 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 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 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 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三)公共性与公益性
❖ 这种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大 众传媒拥有最大限度的采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 刊载权,并拥有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 公益性和公共性也对大众传媒产生重要的制约,它 要求传媒的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2 技术起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的特定的价值的需求,这表 明了人对技术的主体性。
❖3 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是相互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交互作用关 系;科技作为生产力对社会政治具有推动和决定作用,而社 会需要是技术的源泉与动力,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反过来制约 和决定技术。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传播学第八章 传播媒介论

传播学
第八章
传播媒介论
第一节
传播媒介
一、传播媒介
“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 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施拉姆
大众媒介,就是大众传播所使用的,面向 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现代大众媒 介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互 联网等。
媒介: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体:媒介组织、媒介机构,是一种
从事信息的搜集、整理、制作、传播的专 门组织,如广播电台。
媒介发展过程
1、早期符号媒介 2、手抄媒介 3、印刷媒介
15世纪的印刷书籍 17世纪的定期报纸 18世纪的杂志 19世纪中期的大众媒介:便士报、一角钱小说
4、电子媒介
19世纪的照像技术、无线电技术、电话技术 19世纪末的电影和唱片 20世纪初的广播 20世纪中期的电视 20世纪后期的卫星、有线电视、网络媒介
语言 语法 媒介 要素 体系 风格
媒介特性
文字
报刊 1、图报片刊
颜色
文章语 法、
线条 版面编 排
静止的 1、报刊是视觉媒介, 抽象的 是阅读媒介 深度的 2、报刊的时效性较差
3、报刊的保存性强
4、读者拥有较大的选 择权
5、报刊适合传达深度 信息
语言 语法 媒介风 要素 体系 格
媒介特性
声音:
特效 素组合 节目元素 手法
3、电视时效性强
4、电视保存性和选择 性较弱
4、网络的媒介特性
• A 是多媒体的媒介; • B 时效性、保存性、选择性都非
常强; • C 可控性较差。
二、传播途径的比较与选择
• 三种媒介传播回忆度研究 • 零点方案
施拉姆提出选择的或然率公式:
报偿的保证
第八章
传播媒介论
第一节
传播媒介
一、传播媒介
“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 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施拉姆
大众媒介,就是大众传播所使用的,面向 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现代大众媒 介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互 联网等。
媒介: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体:媒介组织、媒介机构,是一种
从事信息的搜集、整理、制作、传播的专 门组织,如广播电台。
媒介发展过程
1、早期符号媒介 2、手抄媒介 3、印刷媒介
15世纪的印刷书籍 17世纪的定期报纸 18世纪的杂志 19世纪中期的大众媒介:便士报、一角钱小说
4、电子媒介
19世纪的照像技术、无线电技术、电话技术 19世纪末的电影和唱片 20世纪初的广播 20世纪中期的电视 20世纪后期的卫星、有线电视、网络媒介
语言 语法 媒介 要素 体系 风格
媒介特性
文字
报刊 1、图报片刊
颜色
文章语 法、
线条 版面编 排
静止的 1、报刊是视觉媒介, 抽象的 是阅读媒介 深度的 2、报刊的时效性较差
3、报刊的保存性强
4、读者拥有较大的选 择权
5、报刊适合传达深度 信息
语言 语法 媒介风 要素 体系 格
媒介特性
声音:
特效 素组合 节目元素 手法
3、电视时效性强
4、电视保存性和选择 性较弱
4、网络的媒介特性
• A 是多媒体的媒介; • B 时效性、保存性、选择性都非
常强; • C 可控性较差。
二、传播途径的比较与选择
• 三种媒介传播回忆度研究 • 零点方案
施拉姆提出选择的或然率公式:
报偿的保证
第8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pptx

上的极 端措施,强化其对所有大众传播媒介的控制,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一)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 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机制。 理论基础:17、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 核心:以权利、自由为主体的自由主义思想。
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 实行集权主义传播制度的国家主要是封建君主 专制的国家与军人独裁的国家。
❖ 中国的焚书坑儒、文字狱,民国时期几位名记 者之惨遭暗杀皆在集权主义传播制度之下。
❖ 西方在中世纪时的黑暗,上个世纪法西斯的强 化控制等,尤以戈培尔控制舆论为甚。
❖ 法西斯主义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中的重要实 践和表现,其宣传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方针是 至高无上的领袖与国家意志、民族优越和对 外扩张。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控制研究
❖ 大众传播者:在大众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 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活动的职业传播者。
❖ 大众传播者从事大众传播活动的专业性权利: 编辑权、采访权、著作权、秘匿权(消息来 源保护权)、安全保护权。
四种控制形态
❖ 政治控制:主要是政府控制; ❖ 经济控制:媒介所有权;广告商;读者; ❖ 文化控制:价值观;不同的文化背景…… ❖ 自我控制:自律;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
援助。
❖ 传播不仅无法摆脱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 关系的束缚和控制,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史就 一部互动互助、共进共演的历史。
回顾:5个W:
❖ 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是 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也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一)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 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机制。 理论基础:17、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 核心:以权利、自由为主体的自由主义思想。
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 实行集权主义传播制度的国家主要是封建君主 专制的国家与军人独裁的国家。
❖ 中国的焚书坑儒、文字狱,民国时期几位名记 者之惨遭暗杀皆在集权主义传播制度之下。
❖ 西方在中世纪时的黑暗,上个世纪法西斯的强 化控制等,尤以戈培尔控制舆论为甚。
❖ 法西斯主义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中的重要实 践和表现,其宣传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方针是 至高无上的领袖与国家意志、民族优越和对 外扩张。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控制研究
❖ 大众传播者:在大众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 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活动的职业传播者。
❖ 大众传播者从事大众传播活动的专业性权利: 编辑权、采访权、著作权、秘匿权(消息来 源保护权)、安全保护权。
四种控制形态
❖ 政治控制:主要是政府控制; ❖ 经济控制:媒介所有权;广告商;读者; ❖ 文化控制:价值观;不同的文化背景…… ❖ 自我控制:自律;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
援助。
❖ 传播不仅无法摆脱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 关系的束缚和控制,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史就 一部互动互助、共进共演的历史。
回顾:5个W:
❖ 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是 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也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
传播学 PPT16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 传播媒介的类型

在我国汉语中很早就有媒介的概念: 从《诗经.国风.卫风.氓》的“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撮合婚事的人,用行为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 (不是我愿误佳期,是你无媒人失礼仪)到《荀子.大略》中的“诸侯相见,卿为介(古时主有傧相迎宾,宾 有随从通传叫介,意为传宾主之言的人,用言语使两人发生关系)”。 再到《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首次媒和介组合成词等等。这些文字里面的媒和 介都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英语:媒介的单词是Media,它是Medlum中等的,中号的(单数)的复数形式。Media的意思就是 “中介物”,是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 总结起来,媒介就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媒介的广 义概念),这个意义的界定几乎可以作用于所有的工具和介质。
为保证字体显示效果和避免字体版权纠纷,请大家自行安装思源黑体字体。
传播学 邵培仁 著 第六章 传播媒介 第 一 节 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 第 二 节 传播媒介的类型
主 讲 朱言明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
01 媒介的概念 02 传播媒介与符号、形式、渠道的区别
03 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
04 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
03 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
04 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
目
05 媒介分析的标准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类型 01 体内媒介
CONTENTS
录
02 书写媒介
03 印刷媒介
04 广构成要素
1、物体
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没有具体而实在的物质实体,无论多么精美的精神内容也 无所依附、无法传播。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
01 媒介的概念 02 传播媒介与符号、形式、渠道的区别
为保证字体显示效果和避免字体版权纠纷,请大家自行安装思源黑体字体。
传播学 邵培仁 著 第六章 传播媒介 第 一 节 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 第 二 节 传播媒介的类型
主 讲 朱言明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
01 媒介的概念 02 传播媒介与符号、形式、渠道的区别
03 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
04 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
03 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
04 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
目
05 媒介分析的标准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类型 01 体内媒介
CONTENTS
录
02 书写媒介
03 印刷媒介
04 广构成要素
1、物体
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没有具体而实在的物质实体,无论多么精美的精神内容也 无所依附、无法传播。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
01 媒介的概念 02 传播媒介与符号、形式、渠道的区别
公共关系的传播与媒介ppt(共47页)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拉斯韦尔把传播学的内容分 为5个部分: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对 象分析;效果分析。
也可以视为传播研究的五个基本范畴(XZ) (一)传播的控制分析; (二)传播的内容分析; (三)传播的媒介分析; (四)传播的对象分析; (五)传播的效果分析。
对于公共关系学来说,5W模式是有局限性的, 对5W模式的批评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节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理论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二、把关人理论 三、两级传播模式 四、受众选择“3S"论 五、议题设置论
一、拉斯韦尔的 5W模式
5W模式由哈罗德·D·拉斯韦尔1948年于题 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 它使拉斯韦尔成为传播学的创始者之一。时至今 日,5W模式仍是引导人们研究传播过程的一种方 便的综合性方法。
挑战二:把关权的分化
网络是一种没有中心的“蜘蛛网”,传者和受众都是这个 网上的一个个节点。也就是说,网络论坛中,传播权几乎 已经完全被大众所分享,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在网络论坛 中就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
政府是最大的把关人。一般认为所谓的把关人就是记 者编辑或者是媒介,但实际上,政府才是最大的把关人。 对于信息的“疏导”或者“抑制”,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起 着决定作用。
新闻媒介实际上上只是政府的喉舌,媒体的自主权是 有限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决定自己发布信息的内 容。
企业对于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一部分),可以通过经 济利益的诱导,来对信息进行把关,决定信息室被封锁还 是公开。
5W模式的地位不可撼动,因为它最早: ①明确地将传播过程划分为5个部分或者要素 ②相对应地限定了5个研究领域, ③有效地描述了传播和
④规划了传播学研究。
我们看看 5W模式的具体内容:P204 5W的基本含义—拉斯韦尔把传播行为分为五
也可以视为传播研究的五个基本范畴(XZ) (一)传播的控制分析; (二)传播的内容分析; (三)传播的媒介分析; (四)传播的对象分析; (五)传播的效果分析。
对于公共关系学来说,5W模式是有局限性的, 对5W模式的批评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节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理论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二、把关人理论 三、两级传播模式 四、受众选择“3S"论 五、议题设置论
一、拉斯韦尔的 5W模式
5W模式由哈罗德·D·拉斯韦尔1948年于题 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 它使拉斯韦尔成为传播学的创始者之一。时至今 日,5W模式仍是引导人们研究传播过程的一种方 便的综合性方法。
挑战二:把关权的分化
网络是一种没有中心的“蜘蛛网”,传者和受众都是这个 网上的一个个节点。也就是说,网络论坛中,传播权几乎 已经完全被大众所分享,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在网络论坛 中就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
政府是最大的把关人。一般认为所谓的把关人就是记 者编辑或者是媒介,但实际上,政府才是最大的把关人。 对于信息的“疏导”或者“抑制”,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起 着决定作用。
新闻媒介实际上上只是政府的喉舌,媒体的自主权是 有限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决定自己发布信息的内 容。
企业对于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一部分),可以通过经 济利益的诱导,来对信息进行把关,决定信息室被封锁还 是公开。
5W模式的地位不可撼动,因为它最早: ①明确地将传播过程划分为5个部分或者要素 ②相对应地限定了5个研究领域, ③有效地描述了传播和
④规划了传播学研究。
我们看看 5W模式的具体内容:P204 5W的基本含义—拉斯韦尔把传播行为分为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理解传播
• 【2】以说服为主要目标的传播关系中的契约问
题
–不同于传播信息者或演员一样受到固定的契约性的限 制。
–为了目标的实现,他们可以选择适合他们的最好的方 式加以组织。
• 赏心悦目的形式(电视节目中的广告) • 游行、集会、大嗓门占领人们的感官 • 争论、发出威胁和做出许诺。
–货物出门,概不退换
二、理解传播
• 【3】教学或者培训指导中的契约问题
–预先假定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契约
• 教师:有义务向学生传授有益的知识,向孩子提供 机会和指导
• 学生:有义务对教师的指导有某种程度的信任和尊 重。愿意从事某种学习活动。
• 如果或者教师不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学生失去 了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求。这个契约不存在了,
–Communication –原意是通讯、传达、交换(意见)、交流、交
通等等。
• 传播:信息的点到面。 • 沟通:个人间或者两方面交换意见。
二、理解传播
• (三)、传播的过程
–传播事件 –信息的性质 –传播关系 –传播契约 –传播行为
二、理解传播
• (三)、传播的过程 • 1、传播事件
–一名司机在研究地图 –警察的喊声穿过黑夜 –交通信号从红色变成绿色的共同要素:
•信息 •传播关系
二、理解传播
• 2、信息的性质
–信息是传播的材料。 –传播中的信息,有赖于经验。 –信息是在人的头脑中获得判断和认可的。
二、理解传播
–信息的确认有一个减少不确定性的过程
• 警察的口令 • 男孩和女孩 • 平原的孩子对山的了解
二、理解传播
二、理解传播
• 5、传播行为 • 【1】两种传播行为
–A型传播行为:传播者必须有理由进行传播, 发起传播,加工信息、进行编码。
• 讲话、写字、做姿势、发图片等
二、理解传播
–B型传播行为:接受者使用符号,进行信息加 工。
• 注意力放在符号上,从符号中抽取信息,并且加工 这一信息,对已储存的印象和需要做的事情的轻重 缓急做出必要的改变。
• 3、传播关系 • 【1】两个人(或两个以上人)由于一些共
同感兴趣的信息符号聚集在一起,形成传 播关系。
–男孩和女孩讲话的分析
• 【2】一方参加者发出符号,另一方消费符 号。
二、理解传播
• 【3】传播关系的基础在于双方的不完全了 解性
–参与者带了储存起来的经验进入了传播关系, 她们根据这些经验来解释他们得到的信号和决 定怎样来回答信号。
二、理解传播
• 【2】传播行为的构成要素:
–三个截然不同和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二、理解传播
– 电视荧屏,新闻记者向总统提问,总统隔着记 者的肩头对我们讲话。
– 一个男子买了一份报纸,登上公共汽车,找个 座位坐下来阅读。
二、理解传播
– 这位女孩十三岁,长长的头发,大大的眼睛, 瓜子脸。男孩高高的,四肢特别的长,他向女 孩走过去,脸涨得红红的。他说:“小雨,你 愿意……”,说到这里他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女孩朝他微微一笑。她说:“我愿意。”
• 媒介拓展了人类的传播范围和传播能力
– 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二、理解传播
• (一)、传播中的媒介 • (二)、传播、传播学 • (三)、传播的过程
二、理解传播
• (一)、传播中的媒介
–媒介是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
• 媒介负载信息从一端到另一端 • 了解媒介必须从传播开始
二、理解传播
• (二)、传播和传播学
第一章
传播中的媒介
第一章、传播中的媒介
• 一、媒介的定义 • 二、理解传播 • 三、媒介的历史
一、媒介的定义
• 1、媒介来源于Media 音译
–Media (复数)媒介 –medium(单数)
一、媒介的定义
• 2、媒介的定义
– 媒介是介于信息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之间的 “中介物”,是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载体。
二、理解传播
• 【6】人如何进入传播关系
–碰巧
• 问路 • 看得见漂亮姑娘 • 面对不同被摄对象
–需要
• 老早想得到一部相机等
二、理解传播
• 4、传播契约 • 【1】从某种意义上说,参加传播的人是由
于某种支配他们表现的契约而进入传播
关系的。
– 驾车人 – 问路双方的关系 – 读报(读者的需要和报纸制作人员的设计关系) – 表演者和观众的问题
• 狭义:专指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 如报纸、 新闻性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一、媒介的定义
• 5、媒介的特征
– 媒介是信息传播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它扩大 并延伸了人类信息传播的能力。
• 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离不开媒介
– 语言媒介
• 对信息的表述和传播凭借媒介进行
– 编码和解码
二、理解传播
• 问题:
• 新闻传播中的契约有什么特点?它是 如何建立的?
二、理解传播
• 案例:
– 假照片的问题
二、理解传播
• 分析原则
– 媒介和受众之间的契约问题
• 媒介相信不会歪曲的理解信息 • 受众相信媒介提供真实的信息
– 媒介从业人员和媒介机构的契约
• 从业人员相信媒介结构不会歪曲自己的报道 • 媒介机构相信从业人员恪守真实性原则
• 印刷媒介或平面媒介(书籍、报纸、期刊) • 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电影) • 新媒介(互联网)等
一、媒介的定义
• 4、新闻媒介
– News media – 以传播新闻信息符号为主的物质载体,称为新闻媒介。 – 新闻媒介有广狭之分:
• 广义:泛指所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媒体,包括大众新闻媒介,也 包括人际传播中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等载体。
二、理解传播
• 【4】传播关系导致了传播环境的形成
–传播环境是传播双方的交集
• 男孩女孩:社交方式和行为 • 信号系统:共识
二、理解传播
• 【5】大多数传播关系是双向的
–传受双方相互分享信号
• 男孩和女孩的分析
–扩大了的双向关系
• 符号共享,理解越来越近。 • 出现不同的观点 • 不是简单的A对B、B对A某件事情 • 会聚过程
• 施拉姆说:“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 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一、媒介的定义
• 3、大众传播媒介
– Mass media of communication
• 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
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居间
的传播渠道。
一、媒介的定义
– 大众传播媒介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