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应急国防动员准备应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信息化条件下应急国防动员准备应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未来应急作战,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一场快节奏、高消耗、大纵深、强对抗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国防动员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平时准备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着战争进程和结局。

因此,我们必须从信息化战争的实际需要出发,着力研究解决国防动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扎实地做好应急国防动员准备,为“打得赢”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解决重点问题"着力增强应急动员平战转换能力近年来,各级围绕增强动员平战转换能力,提高动员速度,做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落实、职责不清楚、关系不顺畅、指挥手段落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和制约着动员效能的提高。

我们感到,解决这些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健全国防动页领导机构!国防动员领导机构是否健全,直接影响着应急动员效能的发挥。

军地各级特别是地方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国防法》、《兵役法》及有关国防动员法规制度,依法健全、完善动员领导机构和动员执行机构,切实落实人员编制,明确相关责任,并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力,确保其能够充分履行职能,真正成为本地区平时动员准备、战时实施动员的指挥扣必和组织实体。

二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信息化战争是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动员领域极大拓展,动员工作涉及军地各个部门、城乡各个行业,组织工作极为复杂,协调难度也非常大。

各级动员机构平时应加强沟通和联系,切实理顺工作关系,确保战时动员工作快速有效展开。

要加强与作战部队的联系,了解动员需求,准确制订动员规划;要加强军地联系,通过重大节日走访、地方领导过“军事日”和例会等时机,融洽工作关系,疏通工作渠道;要加强与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摸清和核实动员潜力;要时刻保持与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联系,掌握后备力量的数量和质量情况;要加强动员系统内部的联系,及时通报上级有关指示要求和本级动员信息,共享动员资源。

三要搞好动页指挥手段自动化建设!动员指挥手段的自动化是实施平战机制快速转换的重要保障。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几点浅见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几点浅见
地双 方要着 眼需求 ,共同提 出保障方 案 ,做 到项 目规划优
上具有 一致 性 。为 此 ,耍 加强人 力 、物 力 、财 力 、运力资 源 和科 技信 息资源 的平战兼 容度 ,对资 源储备 调用实 施有 效整合 ,逐 步形成 比较完 备的 资源掌握 、管 理 、配 备和调 用体 系 ,不 断适应 战时 应战和 平时应 急的双 重需 要 。要适 应战 时动员 和平 时应对 重大突发 事件 的需要 ,坚持 把应 战
力量 与应急 力量一起 规划 建设 ,整合 国防动 员力量和 地方
先考 虑 、政 府调控 予以倾 斜 、资源 利用统 筹安排 、财力保
障 满足 基 本 需求 。此外 ,国动 委 各 专业 办 公 室和 成 员单
位 ,要认真 履行职 责 、密 切协调 ,建立健 全需 求提报 、调
查 分析 、交流协 作等制度 ,通过 制度规 范 、衔 接各方 面的
G UO F ANG DONG YU AN YA N j l u
罔 防 动 员 研
加 强 国 防 动 员 建 设 的 几 点 浅 见
■ 湖北 省孝感 军分 区 颜 峰
当前 ,t J n  ̄ a国防动 员建 设 ,应 坚持 以应 战 准备 服务 应急需 要 、以应急 使用 .
工 作 并调 动 其积 极 性 ,确 保 国 防动 员 建设 规 范 、有 序 运
行。
( 本 栏责任 编辑
伍锡 星 )
2 O 1 3年第 1 1 期 N A T I O N A L D E F E N S E ・47 ・
目,从 立项 、审批到 验收 ,都 要有军 事机关 或 国防动员部
门全 程参与 ,在贯彻 军事 需求后方可 获得 项 目建设 准入和

大桥国防动员能力矛盾困难和建议意见

大桥国防动员能力矛盾困难和建议意见

大桥的国防动员能力指的是大桥在战时状态下能否有效支撑国防需求,包括军事运输、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的能力。

然而,大桥的国防动员能力可能面临以下矛盾和困难:
1. 结构和强度: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可能主要考虑正常的交通使用,而在战时需要进行军事运输,重型军事车辆和装备的通过可能超出大桥原设计的负荷范围,会对大桥的结构和强度造成一定冲击。

2. 通信和信息传输:战时通信要求高度保密和抗干扰能力,大桥上的通信设备可能需要进行加固和改进,以确保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

3. 维护和保障:大桥作为重要的军事资源和战略通道,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和运行能力。

然而,在战时可能面临修复和维护困难,特别是在遭受攻击或敌方干扰时。

为了提高大桥的国防动员能力,可以考虑以下建议意见:
1. 强化设计:在规划和设计大桥时,应考虑国防需求和可能的军事运输考虑,提前预留军事车辆和装备通行的空间和荷载要求,确保大桥结构和强度能够满足军事需求。

2. 升级通信设备:对大桥上的通信设备进行升级,加强保密和抗干扰能力,确保在战时能够实现高效可靠的通信和信息传输。

3. 建立应急维护机制:制定应急维护计划,包括防空、修复和维护等方面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在战时能够及时恢复大桥的运行能力。

4. 加强防御措施:大桥周边可以配备必要的防御设施,如摄像监控、报警系统、阻隔设备等,提高大桥的自身防护能力。

5. 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与相关部门、军方和情报机构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提高大桥的国防动员能力和整体战略效益。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案,以提升大桥的国防动员能力。

智慧国防动员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国防动员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国防动员平台建设方案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因此,建立一个智慧国防动员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该平台是一个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国防动员各个领域实现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的平台。

通过智能化手段,该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国防动员工作的效率和协调性。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一、平台构成智慧国防动员平台应由多个模块组成,包括:1.信息采集模块。

此模块负责采集部队、院校、政府、企业等相关单位的动员信息,包括人员、物资等。

接入方式包括手工录入、设备感知、数据传输等。

2.信息处理模块。

此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汇总、展示等。

主要包括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智能推荐、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

目的是将采集到的信息统一管理,提供更好的预测决策支持。

3.信息交流模块。

此模块负责提供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的平台,以满足军地各级单位之间的协调合作需求。

主要包括工作流程管理、任务分配、通信协作等。

4.信息安全模块。

此模块负责保障国防动员平台的信息安全。

重点包括信息加密、身份认证、隐私保护、风险评估等。

5.信息应用模块。

此模块负责将平台提供的信息化服务与业务应用相结合,为各个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军地各级单位提供动员预测和决策支持服务;利用智能化手段,为边远地区的部队提供灵活高效的物资管理服务等。

二、平台特点智慧国防动员平台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共享。

智慧国防动员平台具有信息共享的特点。

所有相关单位(政府、军队、企业等)可以通过平台共享信息,以达到高效协同工作的目的。

2.信息应用。

智慧国防动员平台可以根据各个单位的需求,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化服务。

例如为军地各级单位提供动员预测和决策支持服务;为边远地区的部队提供灵活高效的物资管理服务等。

3.信息安全。

智慧国防动员平台的信息安全措施非常重要。

平台应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以保护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加强重大非战争应急行动国防动员指挥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重大非战争应急行动国防动员指挥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度 重视 ,在 经费 、 资等各种 保障方 面适 当予 以倾斜 照 物 顾 ,积 极帮助改造营 院生活设施 ,改善 官兵生活条件 , 特别要着力解决边远牧 区官兵 吃水难 、 电难 、 澡难等 用 洗 问题 ;要尊 重官兵正 当 、 合理 的物质 和精神需 求 ,抓 好
( 本文责任编辑
孙永钰 )
力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和后装保障机
制 等 建设 , 增 强 国家 战 略 实 力 、 在 确保 国家安 全和促 进经 济社会 发展 中发 挥 了重 要 作用 , 取得 了明显 成
实践 中一项重 大而 又紧迫 的现实 课
题。
要 明确赋 予职 责 ,确保 应 急动 员指挥行 之有 据 。由于职责 不够具
2 0 0 N T N LD FN E 21 0 9・ 8 A I A EE S O
体 明确 ,动员机 构遂行 应急行 动任
务 时通 常居于从 属和被 支配地 位 , 甚 至被边缘 化 ,这既不 利于 国防动
县级应 急动员 指挥机 构 的设 置 ,可
时启 动 国防动员应 急指挥机 制 ,主 动靠 前 、积极 作为 ,为遂行 非战争 军事行 动任务 提供有力保 障 。 二 、突 出 “ 维 联 动 ” 。加 多 紧 构 建 国 防 动 员 应 急 指 挥 的 情 报
效 。但 从最 近几 次重大 非战争 应急 行 动来 看 , 急 动员 指挥 体 制还 不 应 够完 善, 责不 清 、 权 条块分 割 、 出 政 多 门 、 用 分 离 等 现象 较 为 突 出, 建 成为 制 约 国防 动员 “ 应” 体 化 双 一 建设 的瓶 颈 问题 , 须采 取相 应 措 亟
门人 员组成 ,重点负 责应 急物资装
息平 台 ,是确 保重 大非战争 应急行

加强城市国防动员建设的两个重点问题

加强城市国防动员建设的两个重点问题

布 等情况 ,有 针对 性地 制 定完 善各
类 应急预 案 ,业务 部 门还应 拟 制完 善 各类分 案 ,形成 相互 统一 、上下
衔接 、完 善配 套 的应急 预 案体 、分
方 向与地 方党 政机 关建 立 区域性 军
地应 急协 作机 制 ,共 同研 究 、同步 掌握 本地 自然 和社 会灾 害情 况 ,共
三要 “ 强训 ” 。要结 合 国防动 员 系统 的特 点 和担负 任务 的需 要 , 创 新 国防动 员训 练方 法和 手段 ,提 高 训 练 质 量 和 效 益 。 一 是 强 化 针
对 性训 练 。要根 据形 势发 展变 化 , 按 照 “ 急需 要 什么 练什 么 ,怎么 应
应 急怎 么练 ” 的思路 组织训 练 ,坚 持 强化基 础课 目训 练 ,认 真抓好 专
业抢 险 、应 急救援 、维稳反 恐 、防 暴排 爆 、洗 消防护 等课 目训 练 ,提 高专 业应 急能 力 。二是 注重复 合性 训 练 。利 用年 度整 组 、首长 机关 演 习 、军警 民联 演联 训 等时机 ,组 织 应急 分 队进行 动员 集结 、警 棍盾 牌
同修 订完 善应 急方 案 ;与应 急分 队 人 员及 其所 在 单位 建立情 况 通报 制
度 ,广泛 听取 对应 急分 队建设 的意
见 、建议 ,以便更好地理解任务 、
赢 得支 持 ,提 高应 急动员 的效 率 。
三是 完善 应急政 策 法规 。 目前 的国
操 、抢险 救灾 、野 战气 象站 开设 、
法 。军 队 和 国防 动员 部 门组 织 动员 演 练 时 ,应有 科 技
动员 的内容 并 将科 技 人员 纳 入其 中 ,通过 演 练完 善 编

国防动员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研究

国防动员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研究

防动员一体化 问题 , 需要做好各种资源的整合工 作, 使之形成整体优势 , 确保动员支前质量。一 是人才资源整合。在潜力调查的基础上 , 要尽可 能地将地方高素质 的信息人才纳入后备力量组
关键 词 :国 防 动 员 重 难 点 问题 对 策 研 究
国防动员工作事关 国家安全 、 经济发展和社 会 稳定 的大局 。做好国防动员工作是增强 国家 整体 国防实力 、 促进军队建设协调发展 、 确保军 事斗争准备真 正得到落实 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 以担负的任务为牵引, 结合本地实际 , 积极探索
极端重要性 , 才能 自觉地投身到国防动员信息化 建 没的洪流之中 , 身体力行 , 大胆实践 , 狠抓落 实。 二是认 真搞 好 顶层 设计 。国防 动员信 息 化建 设能否实现高质量 。 顶层设计是前提 , 狠抓落实 是关键。要根据 国防动 员工作的特点规律 和信 息技术 的内涵特征 , 科学确定 国防动员信息化建 设的重点 , 加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规模 、 方式
量 的 内在要 求 和适应 经 济 、社 会 发展 的必 然选
才密集的信息资源优势 , 建立人防 、 公安 、 交通 、
铁路 、 气象 、 通信 、 新闻媒体等部门于一体的信息
择。我们只有充分认识 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 的
资源网络体系 , 完善集动员潜力 、 动员方案 、 辅助 决策及动员实施于一体的动员指挥管理网络 , 逐
维普资讯
步实现与军队指挥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 , 下大力 解决军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问题 , 提升国防动员 信息化建设水平。 五是高度重视信息人才培养。 要搞好信息人力资源调查 , 加强信息人才储备和 管理 , 加大 民兵信息战分 队训练力度 , 研究和实 践依托地方科技优势进行组训的路子 , 为国防动 员信息化建设和信息、 科技动员支前提供人力和 智力支持。

认真解决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认真解决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于 组 织管 理 、 利 于快 速 动 员 、有 利 于执 行 任 务 的 原 有 的 观念 和 方法 ,进 一 步优 化 资源 分 布总 体 格局 ,调 整
则 ,按照精干 、 业、 专 高效和急用先建 、重 点优先 的 要求 ,结合年度队伍整组 ,切实把抗洪抢险 、抗震救 灾 、水 电抢修 、交通保障 、森林防火 、医疗救护 、核
力和物力资源的调度和使用都是关键环节。目前 ,我
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由于国防动员体系 自身的不完善
及国防动员体系与其他应急体系衔接不够等方面的原
因, 国防 动员 系 统 没有 被 国家纳 入 危机 管 理机 制 的核
国国防动员系统力量建设还有不少薄Fra bibliotek环节 ,尤其是
快速 投送 力 量和 专业 队伍不 足 、专 用装 备器 材缺 乏 , 还不 能完 全 满足 应急 动 员 的需求 。 比如 :汶 川抗 震救
认真解决 国 动员 急 战 体 建 面 的 盾 闻 防 应 应 一 化 设 临 矛 和 题
一 贵州省 军 区政 治委 员、省 国防动 员委 员会 副主任 石 晓 少 将
国 应一设益 要领家发其 防急体要, 国从 的 ,势 内维安展 主 防域一课大 动应化是下 涵 面全 利 动 战项 题 员护建 新 是 国和 的 员 临紧形
和国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带来不利影响。解 决这一 问题,要按照平战衔接、 供需对接、 军地结合、
1O 固防 20 1 09・ 1
缺少破冰雪专用机械和工具, 只好采取人 力排障 ,耗
时 长 、效 率低 。鉴 此 ,应 急应 战力 量 建设应 本 着有 利
r—— ——_一 l垦堕 ——— ——一 ——● —— - 囝
生 化救 援 等专 业 分 队组 织 建强 、人员 编 实 ,有 针 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科学组织顶层设计。

国防动员涉及的单位和部门比较多,既有军队又有地方,既有政府职能部门又有各类企业,需要用信息网络把国防动员主客体各单元联为一体,需要有格式统一或相互兼容的各类数据库作为决策依据。

这就决定了国防动员组织指挥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科学组织顶层设计则是搞好这项建设的重要保证。

要科学制订规划。

通过组织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对象的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建设现状,总结经验教训,梳理矛盾问题;切实摸清搞准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有什么类别的需求,地方可以为部队提供什么样的人力、物力、财力,两者在标准上如何对接;研究确定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建设中哪些可以依托军地现有成果、哪些必须自行组织建设,两者怎样科学融合,等等。

在此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制定上下统一、左右连接的建设规划,挑选不同对象进行建设试点,摸索经验,尔后修改完善、全面推广。

要统一技术标准。

现在的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建设还不同程度存在“烟囱林立,各自冒烟”、“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研发平台。

要真正实现指挥平台纵向贯通、横向互联,国家层面必须制定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

要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国防动员指挥网络建设标准,健全国防动员指挥数据库指标体系,确保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建设真正从建设源头上统一起来。

二是坚持军民融合原则。

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建设投入大、更新快,要求国防动员系统必须紧紧抓住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自觉把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建设融入国家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力争走出一条高起点、高效益、低投入的建设之路。

国防动员指挥网络建设方面,重点在军队指挥网、地方政务网和国防动员信息网指挥运用上的深度融合、相互补充上下工夫。

军队指挥网应敷设至县一级国防动员指挥机构,主要用于军队各级指挥机构与国防动员指挥机构之间指挥联络和各级国防动员指挥机构间重要指挥指令的上传下达。

地方指挥网以政府政务信息网为骨干,整合地方现有的公安110指挥网、人防网、技防网、消防网、防汛网以及数字城管网、交通指挥网等网络资源,广泛利用数字技术、卫星通信技术、智能检测技术等,对各类动员对象实施实时、多维管理和用于其他网络瘫痪时的应急通信。

国防动员信息网的建设,要按照军地兼容、高效保密的原则,采取“租赁、合建、搭载、自建”等办法,构建纵联各级、横贯各口的综合信息网络,主要用于密级较低的指挥指令上传下达和国防动员机构的日常办公。

国防动员指挥数据建设方面,重点在支撑动员潜力和动员需求有序对接、为动员指挥提供决策支持上找准融合点。

要改变过去潜力调查多重统计的现象,积极拓宽国防动员潜力数据来源,把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纳入地方统计部门的业务范畴,如国民经济动员的部分潜力数据就可以从统计部门直接汇总;充分利用各行业系统自身的实力数据库系统,实现专业动员潜力的直接提取和与国防动员指挥数据库的直接对接。

军队系统主要负责动员需求的统计汇总;各级国动委综合办事机构主要负责动员潜力的逐级汇总和检查核对。

要在统一的技术标准下,研发国防动员指挥软件系统,综合集成
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国防动员指挥平台是实施动员指挥的基本载体,是提高平战转换和快速动员能力、实现一体化精确动员的重要依托,必须按照功能齐全、纵贯横联、稳定顺畅、安全保密的要求加强建设。

■ 济南军区司令部动员部 李树坡
军事需求、动员潜力、辅助决策三大系统,实现供需对接、分析评估、指挥控制三位一体。

三是注重运用实践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建设成果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必须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

要在训练演练中运用。

军事训练和演练作为未来战争的预实践,对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建设的检验作用不可替代。

必须坚持建为用的思想,自觉把指挥平台应用纳入平时训练演练范围,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门演练,使指挥人员能够熟悉相关功能和操作、能够熟练运用指挥平台处置情况。

要在遂行任务中运用。

要充分利用国防动员系统遂行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时机,有针对性地检验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建设情况。

要通过遂行任务来检验动员需求掌握是否准确、动员潜力能否满足遂行任务需要、潜力和需求能否有效衔接;检验国防动员指挥网络是否运行顺畅、指挥指令能否及时送达、相关人员能否熟练操作使用。

要利用总结的时机,有重点地查找指挥平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对策措施,不断改进完善。

要在日常办公中运用。

要注重开发运用动员指挥网络在日常办公中的强大功能,提高各级各类人员依靠网络获取和研判信息的能力,积极推广无纸化办公,实现公文网上流转,以降低办公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要自觉运用掌握的动员潜力和需求为平时制定政策规定和制度办法服务,并多开发一些文件资料管理等实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一批国防动员工作网站,以实现方便办公、提高效率的目标。

搞好一个教育。

即国防教育。

抓好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要针对当前国防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摆位不正确、重点不突出、开展不经常、氛围不浓厚等问题,对国防教育工作进行系统筹划。

在组织领导上,要突出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地位,由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结合国家军事战略方针发展变化和当地社情、民情,共同研究制定国防教育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教育计划。

在教育对象上,要以各级领导、学
生、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重点,通过
在各级党校和各类初、中、高级院
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完成对这类人
员的教育。

在教育内容上,要紧紧
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开展,努力
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国防、军队现代
化建设服务。

在教育方法手段上,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
等现代传媒手段以及国防教育基
地、红色旅游基地等载体和少年军
校等实体,开设国防建设专栏,开
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成立
体、全方位的教育网络,努力提高
教育的质量效益。

建强一支队伍。

即民兵预备役
队伍。

民兵预备役队伍是实施国防
动员的人力基础和骨干力量。

在当
前各类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愈来
愈繁重的情况下,应重点考虑建设
一支集应急应战功能于一体的民兵
预备役队伍,即以省为单位,科学
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力量
体系。

各级本着第一时间有效应对
辖区内可能发生的战争行动和各类
自然灾害,合理确定力量体系的编
■ 四川省军区司令部军务动员处 曾祥雕
国防动员建设包括多个方面,只有突出抓好“五个一建设”,
才能推进国防动员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国防动员要突出抓好
37
2010·07 NATIONAL DEFEN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