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选题的多元化——2005、2007Archiprix全球建筑毕业设计大奖参赛作品的启示
试图用白话文写就传统--深圳万科第五园设计

提出了”形式遵循气候”的口号,并作出了大量相当 成功的作品。柯里亚大师在设计中所应用的“气候缓 ;中区”等种种造价低廉的降温防晒措施,被我们称之 为”冷设计”的手法,对于像广东等气候炎热的地区 在建筑处理上非常适用。除了向大师致敬外,我们在 设计过程中也吸收了富有广东地区特色的竹筒屋和冷
___—舅_ ” ¨口一。。
]lj=_●
万方数据
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re 2006/3 8 I
20框景——商业街池塘与庭院别墅 2I~25各种不同的庭院空间 26老房子内景
20 The framed view:the lake and the courtya刚houses 2 I~25 Views of different courtyards 26 Inteiror view ofthe Dreserved old house
COUmard 5 The Double—layer wall.the
and the building
6 The quiet and secluded Iane
7 The small courtyard
8 The terrace on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9 The quiet and secluded alley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万科第五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雪岗片区) 占地面积:一、二期占地面积l 2万m2 建筑面积:12万m2 容积率.约l 0 类型.联排别墅(1 85~235m2)、情景洋房(1 35~I 65m2)、多层公 寓(75~105m2), 配套商业2600m2 书院I 400m2,一栋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明代徽州老宅千里大挪移. 经过加固、包装,在一片白墙、黑瓦之间重放光彩。
荷兰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

事务所简介
这 反过 来 ,让他 们质 疑他 们 目前 的观点 、价 值 观念 和行 为。 这种务所由 Winy Maas ,Jacob van Rijs和 Nathalie de Vries于1 993年 件 开发 的方 法 ,从产 品 的设计 和建 筑 的介入 措 施 ,其结 果是 提供 建筑 解 决方 案 、 参与 性规划和 大规 模城市 愿景的 探索 。
在 MVRDV的理 性 设计 过程 中 ,迄 今 为止 超过 650个项 目 ,通 过空 间数据 与 背 景
和项 目的限 制而 塑形 。通 过 了解 ,有策 略地 使 用这 些数 据 ,他们 就 能够 创建 具体
的解决方案 ,不仅响应当今和未来的需求 ,并且使他们能够模拟未来的情景。
MVRDV也 使用 通过设计 ,利 用空间数 据 ,以便产 生设计 解决方 案程序 的新方 法 。
MVRDV的作品在全 球范 围内发行及展 览 ,赢得过 众多 国际性奖项 。这得益于 公司7O 余 名建 筑师 、设 计师及 其他工作人员在 多学 科交叉 的设计 过程中严谨的 技术 、创新 的 研 究以 及贯 穿始终 的 自我 高标 准要 求。MVRDV同时与 荷兰代 尔夫特 理 工大 学开展 合作 ,开 设了The W hy Factory一 一 一 个构想未 来城 市愿景的 独立建 筑规 划智慧库 及研究 所。
设计 哲学
MVRDV的作 品集在 全球 范 围 内涵盖 了种 类繁 多 而广 泛 的项 目。事务 所 以独特 的 方 法 ,产生 的设 计作 品各 不相 同 ,包 括所 有类 型和 规模 ,城 市 规划 和愿 景 ,许 多 出版物 ,设 施和 展 览。他 们 以研 究为 基础 的设 计方 法 ,从早 期 的创 作过 程 即纳 入 客 户、 利益 相关 者和 各 个领域 的 专家与 之 高度 合作 。项 目结 果是 示 范性 的、 直率 的 ,这使他 们的城 市和 景观发展 走向美好 的未 来。
介入社会的建筑师_法国ATM建筑事务所的创作理念

国外建筑 FOREIGN ARCHITECTURE介入社会的建筑师—法国ATM 建筑事务所的创作理念杨辰作者单位: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中心收稿日期:2012-03-26A B S T R A C T / F r e n c h AT M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S t u d i owas active during 1950-1970. Being different fromthe Modernism in the same period, ATM selectedt h e c re a t i o n ro a d o f “I n te r ve n i n g i n S o c i e t y byConstruction”. Along with the emerge of French urbanproblems after 1980. ATM’s criticism of Modernisticarchitecture attracted attention all the more. This papergives enlightenment to Chinese architects from ATM’screation idea by introduction to ATM’s developmentcourse and its main works.KEY WORDS/ ATM studio, inter vening in society,creation ideaATM 是活跃在1950-1970年代法国建筑界的一家著名建筑事务所(图1),是1965年建筑研究学会奖(PCEA)和1981年的国家建筑大奖(GPNA)得主。
从1958年事务所成立到1983年解散,ATM 的活动期正值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快速发展期。
然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工业化、资本与市场的批判”使得ATM 与当时主流的建筑思潮始终保持着距离。
同济大学建筑学系导师信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方向)

戴复东学历:本科最后毕业学校:南京大学建筑系职称: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职务:同济大学高新建筑技术设计研究所所长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团队:AD-建筑与高新技术简介: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
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县人)。
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
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参加大型规划二项,均获一等奖;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获一等奖4项;设计工程70余项获省部级奖2项。
撰写专著7部,论文107篇,译书1部,并取得国家二项专利。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生课程房屋产业化构配件产业化建筑体系主要成果[出版著作]追求.探索--戴复东的建筑创作印迹[发表论文]武钢技术中心系统工程(建筑学报2007-8)[发表论文]中国残疾人体育艺术培训基地(诺宝中心)(时代建筑2007-2)1[发表论文]钢结构建筑语言解读(建筑学报2006-10)[发表论文]我国北方远古时代城市形成的足迹——《诗经》的记述和启示(建筑学报2006-7)[发表论文]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中心岛组团建筑与环境创作(建筑学报2005-1)郑时龄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同济大学职称: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职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学科分类: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AZ-建筑与城市空间简介:郑时龄,同济大学工学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
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曾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等职。
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等。
E - mail:本科生课程建筑评论研究生课程建筑评论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文献主要成果[出版著作]上海近代建筑风格[出版著作]建筑批评学[出版著作]桑丘-玛德丽德霍斯事务所设计作品:1991-20042[出版著作]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出版著作]世博与建筑[出版著作]世博园及世博场馆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出版著作]黑川纪章[发表论文]“历史街区不利用就没有生命力”(建筑师2008-6)[发表论文]建筑空间的场所体验(时代建筑2008-6)[发表论文]当代建筑批评的转型——关于建筑批评的读书笔记(时代建筑2006-5)[发表论文]建筑批评与艺术批评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建筑师2006-3)[发表论文]建筑批评的生产(建筑师2006-3)[发表论文]延续城市空间,汇入城市历史—中国当代建筑的传统趋向探索(建筑学报2005-8)[发表论文]境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实验与中国建筑师的边缘化(时代建筑2005-1)[发表论文]中国建筑的自主创新——中国建筑师应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的主导(城市规划学刊2006-2)[发表论文]城市中的世博会规划和建筑(城市规划学刊2005-4)[科学研究][上海市科委课题]基于高科技时代的世博会主题演绎研究蔡永洁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职称:教授 (博导)职务:建筑系副系主任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A12-城市更新与设计教学与研究的主要方向:简介:3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研究重点是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欧洲传统城市空间本科以来的教育简历:1986年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于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建筑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99年于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建筑工程系获博士学位近年教学与科研成果:主持、参加的重要科研项目3项,获市级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1篇,出版专著1本,译著1本。
平面毕业设计新颖选题

平面毕业设计新颖选题平面毕业设计新颖选题在平面设计领域,毕业设计是学生展示自己创造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机会。
一个新颖的选题可以让毕业设计脱颖而出,吸引人们的眼球。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一些独特且创新的平面毕业设计选题,希望能够给正在寻找灵感的设计师们提供一些启发。
1. 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品牌标识设计品牌标识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设计可以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设计师可以选择一个传统的文化元素,如中国的剪纸艺术或日本的和纸,然后将其与现代的图形和色彩进行融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品牌标识。
2. 以音乐为灵感的海报设计音乐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设计师可以选择一首特定的音乐作品,通过对其旋律、歌词和情感的理解,创作出一系列具有音乐性和艺术性的海报设计。
这些海报可以通过色彩、形状和排版等元素来表达音乐的氛围和情感。
3. 以城市为主题的插画系列设计城市是现代生活的象征,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设计师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城市作为主题,创作出一系列插画作品。
这些插画可以通过绘制城市的建筑、街道、人物和景观等元素,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城市的魅力和个性。
4. 以环保为理念的可持续设计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设计师可以将环保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中。
例如,可以设计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包装设计,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和环保的印刷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传达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够引起人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5. 以文学作品为灵感的插图设计文学作品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它们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情感。
设计师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通过插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这些插图可以通过绘制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和符号等元素,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展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以上是一些新颖的平面毕业设计选题,希望能够给设计师们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流派作业成果

理性与疯狂的交汇——扎哈·哈迪德上世纪初,随着西方进入工业社会,提倡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勃然兴起,席卷全球。
在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下,全球各地不约而同地创造了大量简洁、纯净的典型工业化建筑,虽然极大地适应了工业社会的要求,却使建筑千人一面,失去了民族和地域的特色。
20世纪后期,解构主义思潮在建筑界作为现代主义风格的离经叛道者,以扎哈·哈迪德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建筑师,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建筑,数十年来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关注扎哈哈迪德是因为她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茨克奖的女性建筑师获得者。
她的思想大胆前卫,她设计的建筑夸张怪诞,让人印象深刻,却也有点难以接受。
扎哈哈迪德的成长史令人印象深刻,她所历经的环境使她形成了雄心勃勃、桀骜不驯和特例独行的性格。
而在建筑方面,从哈迪德在上大学时攻读数学起就埋下了伏笔,学习经历使她精通于应用数学、物理学和逻辑学,对数学与哲学、物理学之间关系的兴趣就产生了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都为扎哈以后的设计创作打下了基础,她在上完大学之后,又到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获得学士学位,那里哈迪德建筑梦想开始实现的地方,在那里有全新的理念传播,一切看似不可能的幻想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实验的机会。
哈迪德在那里接受了开放式的自由教育。
她的导师库哈斯对哈迪德的影响颇深,尤其是库哈斯关注社会的问题和从城市角度去理解建筑的设计方法,对哈迪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以后她的设计中,成功的将社会化的思想和一些超理性的狂想一起柔和进她的建筑中去,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和空间体验。
从她的经历我体会到了解构主义所寻求的突破精神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形式主义,更加是对未来建筑的追求。
它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所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而没有办法对控制设计三、四十年之久的现代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
大卫_奇普菲尔德的多样性建筑设计_杨豪中

同样覆以橡木板(图3),坡顶采用镀锌钢板,整座建筑 看起来像是翻过来的船只,博物馆成为一艘展览的船。
展厅的内部空间是整体性的,一圈通透的玻璃墙环 绕在架空的橡木平台之上,顶部设三角形天窗采光。底 层玻璃的通透性与封闭完整的仓顶构成集中独立的、同 时又与周边环境良好沟通的室内空间。从已建成的建筑 来看,水平、长条的橡木板墙和倾斜的铅板屋面,以及 精致细微的玻璃面体现出现代建筑的意义,而巨大的木 构仓顶和地方性的橡木板则引起传统的共鸣。
作为建筑师,奇普使 用者之间的密切对话。他的创作实践不受预定的建筑风 格的驱使,他设计的目的在于创造出具有特定细部的、 与文脉和功能有内在关系的建筑。面对每一个设计任 务,他都会通过概念分析,形成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最 佳效果。
1
2
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是欧洲当 代建筑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建筑体现出对设计对象深刻 理解基础上的多样性。奇普菲尔德1953年出生于英国伦 敦,1977 年毕业于伦敦建筑联合学校(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曾在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和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事务所工作过, 1984年成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他承担过欧洲、日本 和美国的多项设计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家俱设计、室内 设计以及公共建筑、私人住宅和大型规划设计。
随着技术的进步,建筑设计在形式创造上可以越来 越自由,奇普菲尔德认为这种自由具有一定的“危险 性”,建筑应受基本条件的限制,要遮风避雨,具有坚固 性和防护性。自由创造的形式改变了人们对建筑的期待 和设想,也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新奇感,但它还有另外 一面“,一种我们必须很小心面对的危险,一旦你有了这 自由,你就有责任重新定义你所真正需要的是什 么。……那种只注重外部包装而不注重建筑内容的态度 就是新的自由的危险之一。因此,在新的自由中我们必 须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发展一种新的约束性,而且要提 醒自己,什么是建筑学必须做的。”[2]
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多元融合

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多元融合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是一种多元化的建筑风格,它把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和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它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和庄重,又有现代主义的简洁和实用,同时还有殖民地文化的装饰和浪漫主义的气息。
这种风格的建筑既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又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实用性的需求。
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在历史上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欧洲和美国的建筑师们开始尝试将不同的建筑元素和风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的建筑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和庄重,又有现代主义的简洁和实用,同时还融入了殖民地文化的装饰和浪漫主义的气息。
这种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因为它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建筑风格的需求。
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多元化和融合性。
它把不同的建筑元素和风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的建筑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和庄重,又有现代主义的简洁和实用,同时还融入了殖民地文化的装饰和浪漫主义的气息。
在建筑的设计上,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也表现出了多元的特点。
它不仅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同时也注重建筑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种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使得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多元融合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的设计上,还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
在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中,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非常自由的。
不同的建筑材料可以被用来表现不同的建筑元素和风格,如石材、木材、玻璃、金属等。
这些不同的建筑材料可以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同时,这种风格的建筑也可以使用一些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玻璃幕墙、钢结构等,这些技术可以为建筑提供更加实用和美观的设计方案。
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多元融合还体现在建筑的装饰上。
在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中,装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不同的装饰元素可以被用来表现不同的建筑元素和风格,如古典主义的雕刻、现代主义的线条、殖民地文化的图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凰1城市记忆的连接体
图3石质桑拿房
等方面的设计创新;⑥针对特殊社会问题的空间解决方案;⑦计算机生成技术的运用;⑧小型建筑的实验性建筑。
评价参赛作品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评委评判的内容包括:对题目和基地的分析、设计概念的力度、空间的品质、对资源的敏锐配置、文字或图示的说明以及以上因素的综合,而这种综合的重点在于参赛者对于设计过程的掌握:如何将设计理念变成三维的解答。
由于每所学校只能选送一份作品参赛,参赛作品质量普遍较高,而通过与60多位参加设计工作坊的参赛学生的交流,发现他们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并富于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2005、2007Archiprix全球建筑毕业设计大奖活动中在选题上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
(1)课题:城市记忆的连接体
图2大阪城市车站
图4佩瑞湖步行桥
学生:glyo止iTakeda
学校:日本TOKAI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内容鉴于当今日本对于。
城市记忆”的缺乏,本设计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建立相应的连接体,并从城市中的画廊获得灵感,通过创造高矮不同的联系空间,建构城市记忆的连接体(图1)。
(2)课题:大阪城市车站
学生:JensMehiall,lOlgHugo
学校: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大学建筑学院
内容:通过对城市肌理的分析,意识到保持交通高效率和可延展性的巨大可能,旨在解决城市中存在的分解和不连续,创造一条和谐的天际线(图2)。
(3)课题:石质桑拿房
学生:NikoSirola
3仃l
学校: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建筑技术学院
内容;本方案旨在探索和找寻利用芬兰石材作为建
筑材料的新用途。
这栋“石屋”建造于坚硬的石床之上,内部拥有独立热源(图3)。
(4)课题:佩瑞湖步行桥
学生:CharlesJorgensen,MatthewEdwards,Sara
学校:美国新伯尔尼阿拉巴马大学乡村工作室
内容:在保证不影响周围环境的可观赏性的前提下,利用再生锡制造125英尺长的跨度,通过设计和建筑,
使这座步行桥成为这片区域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图4)。
(5)课题:学校一由孟加拉国手工制造,为提高孟加拉国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可持久的、实用的例子
学生:AnnaHer/nger
学校:奥地利林茨艺术与工业造型学院
内容:综合经济、生态、社会、美学各方面同时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梦想,改进原有的形式,舒适、耐用和美观成为其中的亮点,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概念。
本方案最终由当地手工匠建造完成(图5)。
【6)课题:竖向能源——五个液体塔利用菠菜把
太阳光转变为电能源
学生:YewChoongChan
1318
图5学校
图7自由空间
学校: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内容:竖向能源的液体塔作为一个可再生的发电装
置,能够利用菠菜产生的蛋白质用于进行光台作用,把
太阳光转变为电能源,能够保证自给自足,排出的氧气
可以改善我们的周边环境C图6)。
(7)课题:自由空间——个建立在宇宙微重力
之下的建筑形式
学生:StevenGShaw
学校:加拿大温尼伯大学建筑系
内容:自由空间器是空间探险旅行者的容器,在里
面工作人员和客人共同维护这个系统、准备膳食、探索
和体验宇宙微重力。
安全舒适的环境、精谨的建造技
术、独特空间体验和探寻微重力下的建筑语言成为设计
中最重要的标准C图7J。
(8)课题:用于灾难爆发时期使用的临时建筑结
构的构想
学生:YuyaWatanbe
学校:日本干叶工学院
内容:方案是关于快速营救灾害后受害者的提议。
根据这个救援系统要求,当灾害发生后,这些设备从城
市空余空间里取出,同时成为必要的救援设备。
这个庇
护所能够在短时间内措建完成【图8)。
图6竖向能源
图8用于灾难爆发时期使用的临时建筑结构的构想
图9哥斯达黎加的城市化
(9)课题:哥斯达黎加的城市化
学生:MichaelSmithRobertGarita
学校:哥斯达黎加圣何塞大学
内容:优化可利用的资源(成本、使用与再利用),通过对城市和社会的现状重新思考,选择了相应的房屋类型,符合集体和特定的个体生活方式,并具有灵活性,使圣何塞发展成为寻求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的都市区f图9】。
(10)课题:Dur两个学校的比较
学生:Hiroyukisuga
学校:日本KantoGakuin大学
内容:孩子们能在两所不同的学校成长和学习知识,他们通过在故乡和他乡两个不同的环境中的经历拓展眼界。
信息的交换、活动的交流和空间的共享能够增强城镇孩子的认同感。
这种交流方式就像催化剂一样使得两所学校达到了双赢(图10)。
在2005、2007Archi—x全球建筑毕业设计大奖活动中,共有近20件来自中国内地建筑院校的作品参赛,这些作品基本反映了我国目前建筑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虽然近些年来建筑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在建筑教育方面比较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
在设计选题方面,首先,选题的范围往往偏大。
以城市设计为尺度命题的占了绝大多数,虽然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但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设计;由于评判标准偏向于强调设计结果的完整性,设计选题只能走。
务实“的路子,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挥,同时,受到评判标准的制约,往往排斥规模
图lODuo一两个学校的比较
小而设计要求深的课题;学生在课题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只能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选择,而通过与教师的讨论选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与其他国家相比,设计选题上存在的更为重要的不足在于:由于目前建设项目量大面广和选题方面对。
真题真做”或。
真题假做”的推崇,选题的多样性还只停留在物质环境类型上,比较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心。
选题的这一导向使得学生难以经过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提出有效并清晰的设计概念,并进而提出与设计理念密切相关并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解答方案。
随着我国建筑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建筑师面临越来越多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和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当调整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由于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唯一贯穿一整个学期的设计作业。
它可以成为一次总结,也可以被看作是最具自由度的发挥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选题的多元化,把“告别演出’转化为构筑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起点,不失为在现有的教学框架下推进教学改革的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IlEditedby:HenkVallderVeell,ARCHIPRⅨWORLD’SBEsTGRADUAllONPROJEC偈SHANGHAI2007。
010Publishers,Rotterdam,200叮.
[2】Editedby:HenkVanderVeen,ARCHIPRIXWORLD’SBESTGRADUATIONPROJEC7ISSHANGHAI2005.010Publish出,Rotterdam。
2005.
319l
毕业设计选题的多元化——2005、2007Archiprix全球建筑毕业设计大奖参赛作品的启示
作者:黄一如, 张春华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434511.aspx。